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时间:2012-04-16 作者:模具联盟网点击:459 评论:0 字体:T|T

在注射动作结束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对于不带通孔的筒、壳类塑料制件,脱模推出时还需克服大气压力。

在注射模中,将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水口料)从模具中安全无损坏地推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也叫顶出机构或推出机构。安全无损坏是指脱模时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不粘模,无顶白,顶针位置位不影响塑件美观。

1. 注射模的脱模机构包括:

1、顶针,司筒,推板,推块等推出零件;

2、复位杆,复位弹簧及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等推出零件的复位零件;

3、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底板等推出零件的固定零件;

4、高压气体顶出的气阀等配件;

5、内螺纹脱模机构中的齿轮,齿条,马达,油缸等配件。

脱模机构的动作方向与模具的开模方向是一致的。

2. 脱模机构分类

塑件顶出方法受塑件材料及形状等影响,由于塑件复杂多变,要求不一,导致胶件的脱模机构也多种多样。

按动力来源分,脱模机构可分为三类:

(1)手动推出机构指当模具分开后,用人工操纵脱模机构使塑件脱出,它可分为模内手工推出和模外手工推出两种。这类结构多用于形状复杂不能设置推出机构的模具或塑件结构简单、产量小的情况,目前很少采用。

(2)机动推出机构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作驱动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实现塑件自动脱模。这类模具结构复杂,多用于生产批量大的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推出机构,也是本章的重点。它包括顶针类脱模,司筒脱模,推板类脱模,气动脱模,内螺纹脱模及复合脱模。

(3)液压和气动推出机构一般是指在注射机或模具上设有专用液压或气动装置,将塑件通过模具上的推出机构推出模外或将塑件吹出模外。

按照模具的结构特征分,脱模机构可分为:

一次脱模机构、定模脱模机构、二次或多次脱模机构、浇注系统水口料的脱模机构、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等。

3. 对脱模机构的要求

模具打开时,塑件必须留在有顶出机构的半模上。

由于注射机的推杆在安装后模的一侧,所以注射模的顶出机构一般在后模。这种模具结构简单,动作稳定可靠。(特殊情况也用倒推模,此时塑件开模后必须留在前模。

塑件粘前模的原因大致如下:

1、制品尺寸较大,形状如盒形,帽形或壳形,前模无进气装置,开模时前模型腔和制品间形成真空;

2、分型面设计不合理,塑件对前模的粘附力大于对后模的沾附力;

3、前模型腔抛光不够,或抛光方法不对(一定要沿出出模方向抛光);

4、前模型腔脱模斜度太小;

5、分型面在中间的板状或片状塑件(如唱片,碟子等),很易粘前模。

防止塑件在顶出时变形或损坏。正确分析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和对模腔的粘附力的大小及其所在部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脱模方式,使顶出力施于塑件对模具包紧力大及能够承受顶出力的部位。顶出时若型芯和塑件之间形成真空,没有必要的进气装置,也容易将塑件顶变形甚至破裂。

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可靠。

顶出机构应顶出可靠,复位准确,运动灵活,制造方便,更换容易,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顶出机构在顶出时要和模具发生摩擦,良好的顶出机构应使其磨损最小,寿命最高。为减少顶针和司筒等磨损,宜增加顶针板导柱(EGP。)。顶针板导柱又叫中托边,其设计方法见第十二章《注射模具导向定位系统的设计》。

位置合理,顶出安全

模具的顶针要设置于塑件包紧力最大的地方,且不能和冷却系统,侧向抽芯机构,撑柱,螺钉等发生干涉。中间保持钢位3~5mm。顶出行程合理,制品可自由落下。顶出机构必须将塑件完全推出,完全推出是指制品在重力作用下可自由落下。顶出行程取决于制品的形状。对于锥度很小或没有锥度的制品,顶出行程等于后模型芯的最大高度加5~10mm的安全距离。对于锥度很大的制品,顶出行程可以小些,一般取后模型芯高度的1/2~2/3之间即可。顶出行程受到模胚方铁高度的限制,方铁高度已随模胚标准化。如果顶出行程很大,方铁不够高时,应在订购模胚时加高方铁高度,并在技术要求中写明。

4. 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制品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顶出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顶针位置设计的一般原则:

1、顶出要平衡,顶针必须均匀布置,以防顶出后胶件变形。

2、应注意塑件的美观性,尽量将顶针布置在产品装配后看不到的部位的地方,这一点对于透明制品尤其重要。要知道,任何顶针都会在胶件上留下痕迹,而且随着顶针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磨损,这种痕迹会越来越明显。

3、顶针应落在最有利于成品出模,即脱模力最大的地方;顶出力必须施加于胶件的最底点,将胶件推出,而不是拉出。见下图:

4、顶出力必须作用在制品能承受最大顶出力的部位,即刚性好,强度最大的部位.如壁边,骨位、柱位下面,壳体侧壁,作用面积也尽可能大一些(即尽可能选直径大的顶针),以防塑件变形或损坏。尽量避免受力点作用于制品薄平面上,防止制品破裂,穿孔,顶白等。如筒形制品弃用顶针顶出而选择推板顶出。

5、为防止制品变形,受力点应尽量靠近型芯或难于脱模部位,如细小的柱位与骨位。

7、顶针尽量布置于胶件的拐角处。

8、顶针应尽可能对称布置。

9.在有滑块侧抽芯和斜滑块的模具中,顶针尽量布置于侧抽芯或斜滑块在分模面的投影面之外。如无法避免,则要加顶针先复位机构。顶针先复位机构图详见本章第节。

10、为方便水口脱落,在水口转角处应落水口顶针。

11、啤PP料及K料可采用垃圾钉顶出。啤ABS等其它塑胶,当顶出力很小且成品上不允许留有顶针痕迹时,也可以采用垃圾钉顶出。

12、顶针应尽量落在较平的地方,如果落顶针处斜度较大,顶针应磨成阶梯状以增大顶出力,或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加大箭脚或顶针柱。

13、局部胶位较深时,由于脱模力大,轻易顶白或顶穿,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顶针应傍骨,加头箭脚或出顶针柱。傍骨或出顶针柱时,顶针一般用Φ3/32”或Φ7/64”,大件成品且胶位较厚时亦可采用Φ1/8”顶针。

14、成品上有较深凹位时,一般在内骨底落Φ7/64”或Φ1/8”顶针出顶针柱或跟客户要求主骨两测傍骨出顶针柱。

15、螺丝柱、定位柱等深孔部位一般落司筒或在柱两侧傍骨出顶针柱。实心柱底要落顶针,可以防止困气,也可以防止火花加工(EDM)时积碳。

16、顶针边离胶位边一般应有1—2mm距离,当顶针傍柱位骨位顶出时,顶针边离胶位边不应超过2mm距良,当顶针位钢料低于周边钢料时,顶针边离胶位边可以作到0.5mm距离;

17、PVC料不宜顶垃圾钉及分流道不能直冲型腔。但PVC等软胶的公仔模(铍铜模、雕刻模)一律采用顶垃圾钉的方式出模,顶针大小为Φ5/32”或Φ3/16”。垃圾钉应落在公仔较平整无花纹的部位,方便披水口,且顶出要平衡垃圾针要离开胶位边2mm以上。

18、顶针与撑头及运水之间最少要保证有3—4mm的钢位。

19、顶针图的标数采用坐标标注法,基准要和模具排位图的基准一致。顶针标数

要准确且要拿整数,最多可给一位小数。要小心顶针破边,一般顶针边离胶位边应有1—2mm距离。

2) 顶针大小设计的一般原则:

1.因为下列理由,顶针外径应尽量取较大值:

1)防止因射出压力而弯曲。

2)防止因脱模阻力而弯曲、破损。

3)防止白化。

2.在大平面上不宜用小顶针。

3.在不影响制品脱模和位置足够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型号大小顶针, 以方便开料,加工.(如5mm舆6mm,可以的话选用其中一种)。

4.顶出零件和型芯的配合为间隙配合,配合公差为H7/f7。配合长度10~20mm。

5. 每一套模具顶针直径尺寸不宜太多种,否则加工时需频频换刀,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

3) 顶针数量设计的一般原则:

顶针的数量往往取决于经验。一般情况下,顶针数量越多,顶出效果就越好,但不必要的顶针会提高模具的制作成本。因此在保证胶件能可靠顶出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顶针的数量。但对于经验不足的工程师,本人建议,在不影响外观及运水布置的情况下,顶针宁多勿少。因为如果在试模时发现胶件顶白或变形,再增加顶针会非常麻烦。但宁多勿少并非滥用,而是当你在X根和X+1根之间犹豫不决时,你就用X+1根。

4) 顶针设计的其它原则:

1、能用顶针则不用司筒,能用圆顶针则不用扁顶针。原因很简单,司筒和扁顶针制造成本高,且易磨损,寿命不如圆顶针,维修也不便。

2、当塑件上不允许有顶针印时,可在产品周边适当位置加辅助垃圾钉顶出(6-9所示)。

3、顶针与后模镶件的间隙应小于所啤塑料的溢边值。各种塑料的溢边值见第一章《塑料及其注塑成型工艺》。

4、注意整体布局均匀,特殊情况要考虑采用多种顶出装置.如:斜顶,司筒针,推板,二次强行脱模,油缸拉动,气体顶出等复合脱模。

5、顶出件不能兼作型芯。

6、有方向性要求的顶针,司筒头要做(磨)单边或双边管位以防止转动。

7、当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时,顶针必须防转,且顶针顶端要加胶线防止出现顶滑现象。

8、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胶件产生顶白、变形,可采用复合脱模或用透气钢排气,如顶杆与推板或顶杆与顶块脱模,顶杆适当加大配合间隙排气,必要时还可设置进气阀。

5. 顶针脱模

顶针包括圆顶针,扁顶针及异形顶针。其中圆顶针推出时运动阻力小,推出动作灵活可靠,损坏后也便于更换,因此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圆顶针推出机构是整个推出机构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扁顶针截面是长方形,加工成本高,易磨损,维修不方便。异形顶针是根据胶件推出位的形状而设计的,如三角形,弧形,半圆形等,因加工复杂,很少采用,此处不作探讨。

1) 圆顶针

圆顶针是最简单,最普通的顶出装置.圆顶针与顶针孔都易于加工,因此已被作为

标准件广泛使用。圆顶针有无托顶针和有托顶针二种。顶针直径在φ2.5以下而且位置足够时要做有托顶针,大于φ2.5都做无托顶针。见图。

1、圆顶针优点是:

(1)制造加工方便,成本底。圆孔钻削加工,比起其它形状的线切割或电火花加工,要快捷方便得多。另外,圆形顶针是标准件,购买很方便,相对于其它顶针,它的价钱最便宜。

(2)阻力小。可以证明,面积相同的截面,以圆形截面的周长最短,因此摩擦阻力最小,磨损也最小。

(3)维修方便。圆形顶针尺寸规格多,有备件,更换方便。

2、圆顶针缺点:

顶出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骨位,胶件边缘,及狭小的槽,布置圆顶针有较困难,若用小顶针,几乎没有作用。

3、圆顶针位置设计

(1)顶针布置顺序: 四周、加强筋、Boss孔(套筒或两支顶针)。顶针不能太靠

边,要保持1.2mm以上的钢位。

(2)对于表面不能有顶针印的产品,可在产品周边适当位置加辅助垃圾钉顶出(6-9所示)

(3)顶针尽可能避免设置在高低面过渡的地方;顶针尽量不要放在镶件拼接处,若无法避免,可将顶针对半做于二个镶件上,或在二镶件间镶圆套。如下图。(4)顶针可以顶螺丝柱(Boss):低于20mm以下的螺丝柱,如果旁边能够下顶针的话可以不用司筒,而在其附近对称加两支顶针。见图。

(5)顶针可以顶骨位:顶骨位的顶针一般用直径3/32“或者7/64”,但这样的话,骨位二边会增加一些胶位,须征得客户同意,且要保证:①不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功能;②不能导致制品表面缩水,如图6-7所示图加顶针。

(6)顶针可以顶边:顶边有二种方法,一是边外部加胶,顶针全部顶胶位(见图),由于要多出胶位,须征得客户同意。二是顶针顶部分胶位(见图),因为有一部分要顶前模内模,易将前模内模顶出凹陷而出披风。

4、圆顶针大小设计

(1)除非特殊情况,模具应避免使用1/16"( 1.5mm)以下的顶针,因细长顶针易弯易断。细顶针要经淬火加硬,使其具有足够强度与耐磨性。直径1/8“~1/4”的顶针用的较多。

(2)直身顶针规格:顶针直径×顶针长度,如:¢3/16“×120mm。。

(3)顶针过长或顶针偏小时,要用有托顶针。使用有托顶针开料时,应注明托长。如:1.5mm ×( 3×90托长)×(200总长)

(4)顶针标准件长度系列:50,100,150,200,......

(5)直身圆顶针:3/64”~1”,长度可达630mm;加托圆顶针最长14”(315mm),托长1/2”~2”。

(6)落顶针时应视胶件大小尽可能落大一些的顶针。一般Φ3/16”—Φ5/32”为常用,成品特别大时可落Φ1/2”,或视需要落更大的顶针。

5、顶针的固定形式

顶杆固定在顶针固定板上,如果顶胶件的面是斜面的话,固定部位要加防转销。见下图所示。

6、设计顶针的注意事项:

(1)顶针在距型芯表面一段距离后要避空, 以减少与模具的接触面积,避免发生磨损烧死(咬蚀)。有效配合长度=(2.5~3)D,最小不得小于8mm,尺寸(图

6-3示):

(2)对于顶针顶出面为斜面的场合,为防止产品跟斜顶滑行,斜顶附近的顶针面要磨“+”形或平行的槽位(图6-8)。若顶针面是斜面或其它异形面,头部须加防转销(管位)防转。

(3)一般场合顶针面应高于呵(CORE)平面,在不影响功能与使用的情况下,顶针一般高出开模面0.05~0.08mm。对于胶位平面有要求的场合可考虑在顶针周边加沉台,如下图6-6示:

7、顶针资料:

11-5-2扁顶针仅靠圆顶针无法满足特殊结构的顶出时,需要使用扁顶针。特殊结构包括制品内部的特殊筋,深骨(RIB),槽位等。扁顶针兼有排气作用可帮助成形充填,但扁顶针顶端方孔加工困难,要Y-CUT加工,强度也较圆顶针低。

扁顶针是标准件,可以外购,其扁身部分越短强度越好,加工也容易,设计规格中要注明圆柱部分长度;特殊结构或部位可使用扁顶针。扁顶针规格也要注明托长,如:2.5mm X 10mm×(12×90托长)×(200总长)

1.使用场合:

①不允许在底部加顶针的透明胶件顶边;

②底部加顶针仍难以顶出的深腔胶件顶边;

③底部无法加顶针难以顶出的深腔胶件顶边;

④深骨部位。对于20mm以上高的长骨位胶位,建议用扁顶针顶出。

2.优点:

可以根据胶件形状设计顶针形状,顶出力较大。

3.缺点:

加工困难,易磨损,以及成本高,能用圆顶针时,不用扁顶针。

11-6司筒顶出

司筒也叫顶管,多用于成型细长柱位孔、螺丝柱或管状胶件成型兼顶出。司筒针用于成型柱位孔,装在模胚底板上,用无头螺丝压住。司筒针数量多,或者要做防

转时,也可做一块或多块压板分别固定。见图示。

11-6-1司筒的使用场合

1、对于柱高小于20mm或螺丝柱壁厚小于0.8mm的,不宜用司筒。

2、司筒顶出常用于细长螺丝柱,圆筒形零件或环形塑件的顶出。其脱模运动方式和推杆相同。

11-6-2司筒的优缺点

由于司筒是一种空心推杆,故整个周边接触塑件,推出塑件的力量较大且均匀,塑件不易变形,也不会留下明显的推出痕迹。见图。优点是顶出力且均匀,塑件不易变形。缺点是制造和装配麻烦,易磨损,出披锋,成本高。

11-6-3司筒大小的设计

1、司筒尺寸确认,司筒针直径要大于或等于胶柱位内孔直径,司筒外径要小于或等于胶柱的外径,并取标准值。

2、司筒长度取决于模具大小和胶件的结构尺寸,外购时在装配图的基础上加

5mm左右,取整数。

3、司筒壁在1mm以下或司筒壁径比≤0.1的要做有托司筒,托长尽量取大值。

4、司筒规格:司筒针直径×司筒直径×司筒长度,如¢1/8“×¢1/4“×5”。

11-6-4司筒设计注意事项:

1、脱模快时,柱位易被挤缩,高度尺寸难保证,要加辅助顶出,但在司筒旁边太近处加顶针易顶白。

2、装配方法:压板和无头螺丝。见图。

3、司筒顶出时,应加中托边EGB.。

4、对于流动性好的塑料,易出飞边,其模具尽量避免用司筒。

5、司筒硬度:HRC50—55。

6、司筒倒角位的图例(6-4示,6-5示):

7、司筒不可与SP、KO孔相干涉。

8、司筒外侧不做倒角(加工困难,易损失角),一般boss孔外侧倒角做在镶件上,内侧倒角做在司筒上。

9、司筒位于模架中心时的设计规定

设计时,我们常遇到司筒位于模架中心的情况,通常的解决方案是把产品偏离,

使顶辊孔与司筒错开。但这常常造成顶出不均匀。大模架可不用中间顶辊孔。(30T以上啤机都有多个顶辊孔)30T以下(包括30T机)只有一个顶辊孔,此时可以用开叉顶辊顶出以避开中间司筒位置。如图6-19。

10、若司筒针直径小于?2.5时,后模型芯必须做火山口,火山口制作与否应以成品不缩水为原则。如图。

11-8 推板类脱模机构

推板类脱模是在型芯根部(成品外型侧壁)安装一与它密切配合的推板或推块,推板或推块通过复位杆或顶针固定在顶针板上,以与开模相同的方向将制品推离型芯。

推板类脱模的优点是顶出均匀、力量大、运动平衡稳定、塑件不易变形,塑件表面无顶针痕迹。缺点是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对于型芯周边外形为非圆形的复杂塑件时,其配合部分加工比较困难。

11-8-1推板类脱模机构适用场合:

1、大筒形塑件的脱模;

2、薄壁、深腔胶件及各种罩壳形塑件的脱模;

3、表面不允许有顶针痕迹(如透明胶件)的胶件脱模。(图6-10示)

11-8-2推板类脱模机构分类:

1、模板推出机构:推件板为模胚上既有的模板,该种模胚的型号有。模板推出机构结构较简单,模胚为外购标准件,减少了加工工作量,制造方便,最为常用,见图。

2、埋入推板式推出机构:推板为镶入B板的板类零件,加工工作量大,制造成本较高。见图。

3、推块推出机构:推件板为镶入内模的块状镶件,只推胶件边的一部分,顶出位置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推出力不如前二种推板推出。见图。

11-8-3推板类脱模机构设计要点:

1.推板应与型芯(CORE)按锥面配合,推板与型芯配合面用锥面配合:3--5°。推板内孔应比型芯(CORE)成形部分大0.2~0.3mm,防止发生两者之间擦伤、磨花和卡死等现象。这一点对透明胶件尤其重要。

2.为提高模具寿命,型芯(CORE)应氮化或淬火处理。复杂推板要设计成能线切割加工。

3.对于底部无通孔的大型壳体,深腔,薄壁等塑件制品,当用推板推出时,须在型芯(CORE)顶端增加一个进气装置。以免制品内形成真空,致推出困难或损坏。图6-11示。

4.导柱高出分模面的高度应大于推板顶出距离。

5.推板材料:同镶件材料,当塑料为热敏性的塑料时,尤其要注意。

6. 滑块下的推板,端面应设有角度(图示),避免复位不彻底时干涉滑块。

7.有推板的模胚,一定不可以前模道柱后模导套,且导柱长度必须能保证推板在推出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导柱。

11-8-3推板类脱模机构的装配.

推板:推板用螺钉固定在复位杆上,其它二种推板或推块用螺钉固定在推杆上。见图6-16。

复位杆或推杆攻牙的规定:攻牙规格与回针直径的关系见下表

复位杆或推杆直径φ12 ~φ15φ20φ25 ~φ30

攻牙规格M6×12M8×16M10×20

11-8-4 推块顶出机构

平板状带凸缘的塑件﹐如用推板顶出会粘附模具时﹐则应使用推块顶出机构,因推块可以只推胶件或其边的局部。此时推块也是形腔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它的复位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塑料压力﹐一种是采用复位杆。

11-9 内螺纹脱模机构

11-9-1内螺纹脱模机构的分类

塑胶产品螺纹分外螺纹和内螺纹两种,精度不高的外螺纹一般用哈夫块成型,采用侧向抽芯机构,而内螺纹则由螺纹型芯成型。其脱模机构可根据制品生产批量,制品外形,模具制造工艺等因素采用手动脱模和机动脱模两种形式,机动脱模又包括强行脱模和自动脱螺纹机构脱模。手动脱模的模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的制品;机动脱模模具结构复杂,加工费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制品,且宜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本章重点介绍自

动脱螺纹机构。

11-9-3自动脱螺纹机构

1、自动脱螺纹机构的分类

1)按动作方式分:

①螺纹型芯转动,推板推动产品脱离;

②螺纹型芯转动同时后退,产品自然脱离。

2)按驱动方式分

①油缸+齿条

②油马达/电机+链条

③齿条+锥度齿轮

④来福线螺母

螺纹模具要有防转机构保证其定向。当制品的型腔与螺纹型芯同时设计在动模上时,型腔就可以保证不使制品转动。但当型腔不可能与螺纹型芯同时设计在动模上时,模具开模后,制品就离开定模型腔,此时即使制品外形有防转的花纹,也不起作用,塑件会留在螺纹型芯上与之一起运动,便不能脱模.因此,在设计模具时要考虑止转机构的合理设置,比如采用端面止转等方法。

2、自动脱螺纹机构的动力来源

自动脱螺纹机构中的螺纹型芯在开模时或开模后,一面旋转一面将塑件从模具中脱出。螺纹型芯旋转的动力来源如下:

1)马达:用变速马达带动齿轮,齿轮再带动螺纹型芯,实现内螺纹脱模。一般电动机驱动多用于螺纹扣数多的情况。

2)齿条:这种结构是利用开模时的直线运动,通过齿条轮或丝杠的传动,使螺纹型芯作回转运动而脱离塑件, 螺纹型芯可以一边回转一边移动脱离塑件, 也可以只作回转运动脱离塑件,还可以通过大升角的丝杠螺母使螺纹型芯回转而脱离塑件。

3);液压:依靠油缸给齿条以往复运动,通过齿轮使螺纹型芯旋转, 实现内螺纹脱模。

4)气压:依靠气缸给齿条以往复运动,通过齿轮使螺纹型芯旋转, 实现内螺纹脱模。

3.设计自动脱螺纹机构注意事项:

对于内螺纹脱模机构,塑件外表面或端面必须设计止转结构。使用旋转方式脱螺纹,塑件与螺纹型芯或型环之间除了要有相对转动以外,还必须有轴向的移动。如果螺纹型芯或型环在转动时,塑件也随着一起转动,则塑件就无法从螺纹型芯或型环上脱出。为此,在塑件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塑件上必须带有止转的结构8.3.3

4、自动脱螺纹机构设计步骤

1)必须知道螺纹外径D,螺纹牙距P,螺纹牙长,

螺纹规格,螺纹方向,螺纹头数,螺纹牙长L。

2)确定螺纹型芯转动圈数

U=L/P + Us

U ……螺纹型芯转动圈数

Us……安全系数,为保证完全旋出螺纹所加余量,一般取0.25~1。

5、确定齿轮模数

模数决定齿轮的齿厚。

工业用齿轮模数一般取m≥2。国标中标准模数见下表。

标准模数(GB1357—87)

第一系列0.1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第二系列0.35 0.7 0.9 1.75 2.25 2.75 (3.25) 3.5 (3.75) 4.5 5.5 (6.5) 7 9 (11) 14 18 22 28 36 45

注: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模数和其它参数的关系:

d=mz

da=m(z+2)

齿轮啮合条件:模数和压力角相同。

6、确定齿轮齿数

齿数决定齿轮的外径。

当传动中心距一定时,齿数越多,传动越平稳,噪音越低。但齿数多,模数就小,齿厚也小,致使其弯曲强度降低,因此在满足齿轮弯曲强度条件下,尽量取较多的齿数和较小的模数。为避免干涉,齿数一般取Z≥17,螺纹型芯的齿数尽可能少,但最少不少于14齿,且最好取偶数。

6、确定齿轮传动比

传动比决定啮合齿轮的转速。

传动比在高速重载或开式传动情况下选择质数,目的为避免失效集中在几个齿上。传动比还与选择哪种驱动方式有关系,比如用齿条+锥度齿或来福线螺母这两种驱动时,因传动受行程限制,须大一点,一般取1≤i≤4;当选择用油缸或电机时,因传动无限制,既可以结构紧凑点节省空间,又有利于降低马达瞬间启动力,还可以减慢螺纹型芯旋转速度,一般取0.25≤i≤1。

11-10气动脱模机构

见轮胎模。

1.适用场合:1)大型薄壳类制品,动模多采用气动脱模;2)PVC轮胎模;3)易粘前模的胶件,前模须加进气装置。

2.注意事项:1)对于易跑气的模具,不宜用气动脱模;2)空气阀门锥面配合参数:角度90~120°及直身位1mm。见图。

11-11强行脱模

11-11-1 概念

胶件存在侧向凹凸结构(包括螺纹),但不采用侧向抽芯结构,而是依靠顶针或推板将胶件强行推离模具,这种脱模方式就叫强行脱模。强行脱模模具结构相对简单,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制品。

强行脱模有以下两种结构:

1、利用制品弹性强制脱模。适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成型的具有弹性的制品。

2、利用硅橡胶螺纹型芯强制脱模. 利用具有弹性的硅橡胶来制造螺纹型芯.开模时,首先退出硅橡胶螺纹型芯中的芯杆,使得硅橡胶螺纹型芯有空间收缩,再将制品强行顶出. 此种模具结构简单,但硅橡胶螺纹型芯寿命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的制品。

本书只讨论第一种结构。

11-11-2强行脱模必须具备的条件:

强行脱模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塑料为软质塑料,如PE、PP、POM和PVC等。

2、侧向凹凸允许有圆角。

3、侧向凹凸较浅,满足下面的公式:

⑴內部倒勾(Inside under cut)

倒勾之百分率﹕

强脱2.jpg

强脱1.jpg

通常含GF工程塑料在3%以下。

若為不含GF者可以在5%以下。

GF﹕玻璃纤维

⑵外部倒勾(Outside under cut )

强脱4.jpg

强脱3.jpg

5%以下

⑶螺纹强制脱模

伸长率=

4、需要强行脱模的部位,在强行脱模时必须有让位的空间。如果强行脱模部位全部在动模上成型,则成型强行脱模部位的型芯必须做成活动型芯,在胶件顶出时,这部分型芯先和胶件一起被推出,当需要强行脱模的部位全部脱离模具后,顶杆再强行将胶件推离模具。这种顶出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因此,这种顶出又称二次顶出。

11-11-3 二次顶出的模具结构

二次顶出的模具结构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弹簧二次顶出。

2次顶出(弹簧).dwg

⑵锁柯二次顶出。

2次顶出(缩柯).dwg

⑶双推板二次顶出。

2次顶出(双推板).dwg

2次顶出(双推板1).dwg

2次顶出(双推板2).dwg

11-12 多次顶出机构

11-11-1 概念

有些塑件无论是采用单一还是复合推出机构,由于特殊形状或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在一次脱模动作完成后,仍难于从型腔中取出或不能自动脱落,此时就必须再增加一次或数次脱模推出动作才能使塑件脱落;有时为避免一次脱模塑件受力过大,也采用不止一次脱模推出,以保证塑件质量,不止一次地顶出塑胶制品的机构称为多次推出机构,多次推出机构通常为二次顶出机构,根据塑件形状,也有三次顶出机构,甚至四次顶出机构等等。见图。

11-11-2 适用场合

1.若一次顶出,容易变形。大型薄壁塑件常常要分几级顶出。尤其是当塑件不能无损坏地承受顶针施加的力时更应使用几级(通常用二次顶出)。如例图6-20

2.一次顶出后,再强行顶出。产品有圆弧形倒扣,强行顶出必损伤此倒扣位。设计模具时采用二次顶出结构。顶针板采用2组(A和B组),顶柱顶在A组顶针。第一次顶出时,推动在A组顶针板,并靠磁铁带动B组顶针板一起推出,斜顶和顶针K使产品脱出下模,为第二次顶出弧扣外侧弹性变形让出空间。顶柱继续往前顶,此时限位柱起作用,使B组顶针板停止前进,而A组继续向前,斜顶顶出产品,而顶针K不能顶出,产品靠弹性变形脱出倒扣。

3.自动化生产时,为保证塑件安全脱落;

11-11-3多次顶出机构的分类

多次顶出机构有很多种,单组推板和双推板二次推出机构是常用的二次推出机构。单组推板二次推出机构是指在推出机构中只设置了一组推板和推杆固定板,而另一次推出则是靠一些特殊零件的运动来实现8.1.2 。双推板二次推出机构是在模具中设置两组推板,它们分别带动一组推出零件实现塑件二次脱模的推出动作8.1.3。

如果要实现二次或二次以上的顶出动作,可以采用定距分型的结构。见下图。

11-11-4 多次顶出结构实例

四次脱模机构。见下图。

11-13 倒推模

因为注射机的推杆在安装模具后模的一侧,所以注射模的脱模机构通常都设计在后模内。但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将推出机构设计在前模内,这种模具叫倒推模。

1、由于外观要求,顶出必须与浇口在同一侧,如茶杯内部进胶,托盘底部开浇口等。

2、模具有大部分型芯在进胶的注射侧。

倒推模的脱模机构,一般是在模具开模时,由拉板或链条来带动,如下图所示。

11-14 顶针的复位机构

顶针在开模推出塑件后,必须退回原位,以便恢复完整的模腔,将顶针推回原位的的机构叫顶针复位机构。顶针安装在顶针板上,顶针复位装置是通过推动顶针板来带动顶针复位的。

11-14-1 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的种类:

复位机构包括:

①复位杆复位机构;

②弹簧复位机构;

③顶针板先复位机构。见图。

③注射机推杆

推杆板锁在注射机的推出杆上,塑件推出后,顶针板由注射机拉回。但一般的注射机都没有这种功能。

11-14-1 复位杆

一般的复位杆需要靠前模推动,才能将顶针推回,没有先复位功能。若要使其具有先复位功能,可在复位杆底部加弹簧,将复位杆推高约2mm。作用是保证前模A板首先推动复位杆,从而保护顶针,斜顶或推块。这种结构只能提前2mm 复位,而且依靠弹簧,不可靠,常用于以上的C、D、E等场合。

在这种结构中,合模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前模A板有一个推力作用。如果模具有定距分型的要求,A、B板之间不能先开,则阻碍A、B板打开的力,必须大于受压弹簧的推力。见图。

合模后A、B板间隙1—1.5MM,复位杆长短要合适,合模后其上端面比前模A 板面低0.05~0.20mm,复位杆千万不要顶上模。

11-14-2 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的作用是在注射机的推杆退回后,模具的A、B板合模之前,就将顶针

板推回原位。有些胶件必须推数次才能安全推落,或者在全自动化注射时,为安全起见,将程序设计为多次顶出,如果注塑机的推杆没有拉回功能,这二种情况中都是靠弹簧来复位。复位弹簧宜采用矩形蓝弹簧。

复位弹簧的长度,直径、数量及位置的设计,详见《模具结构件的设计》。

11-14-3 顶针板先复位机构

顶针板先复位机构是指将模具的顶针板在合模之前就退回原位,最终将推出零件拉回复位,使型腔得到完全恢复的那部分机构。

顶针板的复位通常是靠复位杆和复位弹簧来完成的。普通的复位杆必须靠前模的推动才能复位,没有先复位机构功能。复位弹簧可以在注射机推杆退回后,将顶针板推回原位,具有先复位的功能。但弹簧是最不可靠的,尤其是在弹簧的预压量及压缩量的选取不合理时,复位弹簧会很快疲劳失效。即使选择合理,复位弹簧也有一定的寿命。一旦复位弹簧失效,将可能产生推杆与侧向抽芯或前模斜滑块发生干涉(撞模)的现象。一般模胚都有复位弹簧,但在有些场合中,仅用复位弹簧是不够的。

1.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的使用场合:

以下模具需加先复位机构:

A 侧向抽芯底部有顶针或司筒

B 前模斜滑块底部有顶针或司筒

C 下模有推块。

D 斜顶的位置塑件有碰穿孔。见图。

E 用圆形顶针顶边,顶针的一部分“顶空”,见图。

2.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的作用:

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的作用是使顶针板在合模之前退回原位,目的是:

①避免推出零件和侧向抽芯机构发生干涉。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将给模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损坏模具或注射机的机械部件。因此要尽量将顶针布置于侧抽芯或斜滑块在分模面上的投影范围之外,若无法做到,则必须加先复位机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碰到过前模斜滑块和推杆相撞,从而损坏型腔的情况。由

于前模斜滑块和推杆在不同的排位图上表示,因此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当前模斜滑块型腔和推杆在分模面的投影面上重合,推杆未复位而合模时会导致撞模,设计者必须加上先复位机构。

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不使用顶针板先复位机构,其条件是:推杆端面至侧抽芯的最近距离H要大于侧抽芯与推杆(或复位杆)在水平方向的重合距离S 和ctgθ的乘积,即H>Sctgθ,也可以写成Htgθ>S(一般大于0.5MM左右),这时就不会产生推杆与活动滑块之间的干涉。如果S略大于Htgθ时,可以加大θ值,使其达到Htgθ>S,即可满足避免干涉的条件,如图3-115所示。

②避免在合模过程中斜顶及推块等零件先于推杆和前模接触。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复位杆的高度常常取负公差(见11-13-1),以保证合模后分型面的密合。因此,在有斜顶(靠塑件中间的碰穿孔来复位时)及推块的模具中,经常会发生合模时前模先推动斜顶和推块,使斜顶和推块受到扭矩和摩擦力的作用,造成型腔磨损并损害精度。

加装模具的先复位机构是基于墨菲(Murphy)定理:“如果可能发生,就会发生”。使模具保证100%的安全可靠。

3、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的种类

在模胚上加装专用的先复位机构。目前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1-14-4 注射机推杆

推杆板锁在注射机的推出杆上,塑件推出后,顶针板由注射机拉回。但一般的注射机都没有这种功能。

11-15脱模力的计算

11-15-1脱模力包括如下四点:

①(脱模)塑件在模具中冷却定型时,由于体积收缩,产生包紧力。

②不带通孔壳体类塑件,脱模时要克服大气压力。

③机构本身运动的磨擦阻力。

④塑件与模具之间的粘附力。

11-15-2 脱模力的分类

①初始脱模力,开始脱模瞬间需要克服的阻力。

②相继脱模力,后面防需的脱模力,比初始脱模力小很多,计算脱模力时,一般计算初始脱模力。

11-15-3 脱模力的定性分析

1、塑件壁厚越厚,型芯长度越长,垂直于脱模方向塑件的投影面积越大,则脱模力越大。

2、塑件收缩率越大,弹性模量E越大,则脱模力越大。

3、塑件与芯子磨擦力愈大,则脱模阻力愈大。

4、脱模斜度越小的胶件,则脱模阻力愈大。

5、透明胶件模。

11-15-3 脱模力的计算公式:

见P179。

11-16顶出常见问题分析

11-16-1顶白变形:

原因①顶针数量不够或直径太小;②省模不够,省模方向不对,或省出倒啤把;

③调机问题,如注射压力太大,保压时间太长。

11-16-2粘前模或后模:

①分模面选择不对;②省模不对;③胶件大无进气。

11-16-3断顶针:

①顶针太小;②顶针板无导柱导向;

11-16-4顶针位出披锋:

顶针与后模镶件间隙>塑料溢边值(①磨损②制造。)

常见的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目录 1 压铸模具的结构 压铸模具一般的结构如图 1.导柱 2.固定外模(母模) 3分流子镶套 4.分流子5固定内模6角销7滑块挡片 8滑块9.可动内模10.可动外模(公模) 11.模脚12.顶出板13.顶出销承板14.回位销 15.导套 2.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刚性,在承受压铸机锁模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 (2)模具不宜过于笨重,以方便装卸修理和搬运,并减轻压铸机负荷。 (3)模穴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压铸机合模力的中心,以防压铸机受力不均,造成锁模不密,铸件产生毛边。 (4)模具的外形要考虑到与压铸机的规格的配合: (a)模具的长度不要与系杆干涉。 (b)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c)注意与料管(冷室机)或喷嘴(热室机)之配合。 (d)当使用拉回杆拉回顶出出机构时,注意拉回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为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固定模和可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孔,以便可旋入环首螺栓。 3 内模(母模模仁) (1)内模壁厚 内模壁厚基本上不必计算其强度,起壁厚大小决定于是否可容纳冷却水管通过,安排溢流井,及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可攻螺纹,以便将内模固定于外模。由于冷却水管一般直径约10mm,距离模穴约25mm,因此内模壁厚至少要50mm。内模壁厚的参考值如下表。 内模的高度应该比外模高出0.05-0.1mm,以便模面可确实密合,并使空气可顺利排出。其与外模的配合精度可用H8配h7,如下图所示。 (3)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 分流子的功用是将熔汤由压铸机导至模穴内,因此其高度视固定模的厚度而定。分流子的底部与内模相接,使流道不会接触外模,如下图,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可用H7配h6。 4外模 (1)固定外模

塑料模具推出机构设计

塑料模具推出机构设计 1 推出机构组成及分类 一推出机构的组成 推出机构一般由推出元件、复位元件和导向元件三大部件组成。 下面以图5-6-1所示的模具来说明推出机构的结构组成。 图5-6-1 推出机构 1—推件杆;2—推件杆固定板;3—推板导套;4—推板导柱;5—推板;6—拉料杆;7—支承 钉;8—复位杆; 与塑料直接接触并能将塑件从模具型腔中或型芯上脱出的元件,称为推出元件。推出元件由推件杆1、拉料杆6等组成,它们固定在推件杆固定板2上。为了推出时推件杆有效地工作,在推件杆固定板后需设置推板5,两者之间用螺钉联接。 使推出机构在下一次注射前能够复位的零件,称为复位元件,主要零件是复位杆。复位杆8固定在推杆固定板2上,推出机构工作时复位杆8也跟随推出,合模时,动模部分向前移动,当复位杆8伸出的端部与定模板接触时,带动推出机构运动并完成复位,准备下一次注射。 为保证推出机构的推出和复位动作能灵活、顺畅地进行,中、大型模具或推杆很多的模具,通常要设置推出机构的导向装置,即图5-6-1中的推板导柱4和推板导套3。有的模具还设有支承钉,即图中支承钉7。支承钉可使推板与动模座板间形成间隙,有利于废料、杂物的去除,另外还可以通过支承钉厚度尺寸来调整推杆工作端的装配位置,以减小动模座板厚度的机加工精度。 二推出机构的分类 a按推出的动力来源分类 推出机构按推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手动推出、机动推出和液压推出等三类。 (1)手动推出 手动推出是指模具开模后,由人工操作的推出机构推出塑件,它可分为模内手工推出和模外手工推出两种。其中模内手工推出机构常用于塑件滞留在定模一侧的情况。 (2)机动推出 机动推出是利用开模动作,依靠注射机上的顶杆推动推出机构,实现塑件自动脱模。(3)液压推出 液压推出是利用注射机上设置的专用液压缸,在开模时由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推出机构,将塑件从动模上自动推出。 b 按推出元件的类别分类

20个经典的模具动态图演示其工作过程

20个经典的模具动态图,演示其工作过程! 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好友圈】分享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选 择分享到朋友圈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写评论 分享20个经典的模具动态图,演示其工作过程!2天前4 条评论机械CAX3601.卡勾机构组合图播放GIF2.吹塑成型图播放GIF3.斜顶组合图播放GIF4.最简单的两板模成型图播放GIF5.热咀成型图播放GIF6.螺纹强脱模具图播放GIF7.模具上的强制复位机构图播放GIF8.顶出代脱螺纹机构图播放GIF9.爆炸式加推板成型模具图播放GIF10.齿条脱螺纹机构模具图播放GIF11.齿条脱螺纹机构模具图播放GIF12.马达脱螺纹模具图播放GIF13.常见的斜顶机构模具图播放 GIF14.侧面螺纹,马达脱机构图播放GIF15.爆炸式机构播放GIF16.利用开合模脱侧螺纹机构模具播放GIF17.斜顶内装顶针机构模具18.滑块斜顶脱螺纹机构组合模具播放GIF19.哈夫式脱螺纹加推板机构顶出模具播放GIF20.拉勾机构模具播放GIF机械cax360,分享机械干货的微信自媒体,每天推送实用的机械知识,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名称:cax360(微信号:cax-360)展开全文你的观点太赞了39VS 不咋的5机械CAX3604.4万人订阅订阅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热门新闻多图这些免费的盆景植物,

千万要养上几株!不只是好看这么简单!应用内查看乐家网4天前多图那些民间钓鱼高手,各类大鱼让你一次看到!应用内查看钓鱼人驿站4天前多图超级实用的多用途工具制造过程,机械人说这个可以有!机械CAX360 2天前多图绝对实用的生活小技巧,知道的人太少!机械CAX360 昨天多图9个直观易懂机械的动图,第一个就很漂亮!机械CAX360 2天前多图摩托车的手动变速箱制造过程,远比我想的要复杂好多!机械CAX360 昨天多图开荒巨无霸,分分钟扫清前方的一切 树木!机械CAX360 4小时前多图碎木机的是如何造出来的?它能秒秒钟将树枝变成碎渣!机械CAX360 2 天前多图乐高积木这样玩,也是给跪了!机械CAX360 5小时前多图超级神器gif搞笑动态图集锦萌宠视频 3天前多图爆笑GIF集锦:我们男人就喜欢这样的...... 福利动态图昨天多图看看德国人把军事基地改造成了 什么!机械CAX360 昨天多图同样是装X,谁说机械表和智能表水火不容?机械CAX360 5小时前多图两姐弟点餐时不够钱,这名收银员的反应帮大家上了堂震撼教育!超级育儿3天前多图gif动图:对不住了,先借 你女友玩两天啊!这逼装的有格调2天前多图精选 gif图:幸好反应快,不然小命就搭进去了!笑傲浆糊昨天多图精选gif图:姑娘让你嘚瑟,下次不一定就这么走

压铸模具滑块机构设计(b_slide)

八?倾斜滑块参数计算 由于成品的倒勾面是斜方向,因此滑块的运动方向要与成品倒勾斜面方向一致,否侧会拉伤成品。 1.滑块抽芯方向与分型面成交角的关系为滑块抽向动模. 如下图所示: α°=d°-b° d°+b°≦25° c°=α°+(2°-3°) H=H1-S*sinb° S=H1*tgd°/cosb° L4=H1/cosd° 2.滑块抽芯方向与分型面成交角的关系为滑块抽向定模. 如下图所示: α1°=d°-b° d-b°≦25° c°=a°+(2°+3°) H=H1+S*sinb°

S=H1+tgd °/cosb ° L4=H/cosd ° 九?母模遂道滑块 1.应用特点 a.制品倒勾成型在母模侧 b.制品外观有允许有痕迹 c.滑块成型面积不大 如下图所示: 2.母模遂道块简图如下:(超级链接2183动画) 合模状态

第一次开模

(3).设计注意事项 a.上固定板的厚度H2≧1.5D (D为大拉杆直径;大拉杆直径计算超级链接三 板 模大拉杆计算;H2上固定板的厚度) b.拨块镶入上固定板深度H≧2/3H2 c.注口衬套头部要做一段锥度,以便合模。且要装在上固定板上,以防止成型 机上的喷嘴脱离注口衬套,产生拉丝现象不便取出,影响下一次注射。 d.拨块在母模板内要逃料。 e.耐磨板要高出母模板0.5mm,保护母模板。以及支撑拨块防止拨块受力变形。 f.小拉杆限位行程S≦2/3H1,以利合模。(H1为滑块高度) g.拨杆前端最好装固定块,易调整,易加工,构成三点支撑,增加拨块强度。 h.要使耐磨块装配顺利,要求点E在点D右侧。如下图所示: i.滑块座与拨块装配时,要特别注意尺寸B与B1的关系,应为B>B1,但为了 装配的顺畅,也可将其滑块座后模板部分全部挖通。

脱模机构的设计

摘要 塑料是一种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轻且坚固,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好,价格便宜,可塑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汽车、电机、电器、家电和通讯产品制造中。注塑成形是成形塑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指使用注塑机将热塑性塑料熔体在高压下注入到模具内经冷却固化获得产品的方法。注塑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自动化,能成型形状复杂的零件,特别适合大量生产。本次课程设计的产品为电源按键,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易清洁等特点,为大批量生产产品。本次设计在针对产品进行工艺性分析后,确定模具分型面、型腔数目、浇口形式、位置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型芯和型腔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定位和紧固方式。此外还进行了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最后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图及编制成型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合理、可靠,并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此类注塑产品的模具设计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塑料 , 注塑成形 , 模具设计 Abstract Plastic is a synthetic polymer material ,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ity, light weight, sturdiness,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which is resistance to chemical corrosion and cheap. It is widely used in computers, mobile phones, cars, motors, electrical, home appliances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 manufacturing. Injection molding is one of the main methods of forming plastic parts, it refers to the use of plastic injection machine to inject the thermoplastic melts into the mold under high pressure , after cooled to obtain the products .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fast production speed ,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 and automated operations , it can form the shape of complex part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mass production. The production of graduation project is power button , which has a light weight , high strength ,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easy cleaning features for mass production . After analysis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 , the mold parting line , cavity number , gate form , gate location can be determined ,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identify core and cavity structures , as well as their positioning and fastening methods. In addition, it also carries out the design of stripping agencies , mold-oriented organizations and the cooling system .At last, draw a complete mold assembly drawing , major parts diagram , and draw up cards of parts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ld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 reliable and can guarantee product quality , and is valuable for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of such products . Key Words:Plastic , Injection molding , Mold design

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页完整版

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页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本篇再考察一道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同样是给定行程速比系数来确定杆长。 设计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为,滑块的行程50 ,导路的偏距20 ,求曲柄和连杆长度,并求其最大压力角。 问题分析 首先设计机构,然后再求最大压力角。 机构的设计。先计算出行程速比系数如下 那么根据题意,最后的结果应当如下图。滑块的两个极位之间距离是50mm,而固定铰链A在与CD平行20mm的直线上,而且A点到C,D的夹角是36度。 图解总是从已知条件开始,然后逐步确定未知因素。本问题中知道三个数字:50mm,20mm,36度。而这个36度时与DC的距离相关的,所以图解时先画出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然后确定铰链A 所在的水平线,接着就是根据36度这个条件最终确定A的位置。 (1)确定滑块的极位及固定铰链A所在的直线 先绘制水平线段C2C1,使得其距离为50mm. 然后在其上方20mm的地方绘制一条水平直线I.那么铰链A就应该在这条直线上。 (2)根据极位夹角确定铰链A所在的圆 下面要根据极位夹角来确定A所在的曲线,这样,该曲线与上述曲线相交就可以唯一确定A点的位置。 A点到C1,C2形成的夹角是36度。那么所有与C1,C2形成夹角为36度的点有什么特征呢?---圆周角具有这种特征。

从几何知道,在一个圆上面,对应于同一个圆弧的圆周角都相等。基于这一点,过C2做直线垂直于C2C1,而作射线C1E与C2C1夹角为90-36=54度,二者交于点E,则C2EC1这个角度就是36度。 现在以C1E为直径做一个圆,则在该圆上任意取一点,该点与C2C1连线的夹角就都是36度,从而A点必然在该圆上面。 根据上述规则做出的上图发现,该圆与水平线I并不相交。这意味着作图有问题。实际上,刚才作的C1E在C2C1之下,所以导致不相交。因此改变策略,在C2C1之上作C1E,使得它与C2C1的夹角为54度。 然后以C1E为直径作出一个圆。该圆与直线I有两个交点:A1和A2。这样,该问题有两组解。但是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取A1或者A2,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关于C2C1的中垂线对称而已。所以这里只取A1这个点,它就是固定铰支座A。 (3)测量曲柄和连杆的尺寸 量取A1C1,A1C2如下图。 则可以推知曲柄和连杆的长度 到此为止,连杆机构设计完毕。 (4)得到最大的压力角 从图中可以发现,当滑块在最左边时,有最大的压力角(滑块受到的推力与滑块速度方向的夹角),测量得到角度为53度。 至此,该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和分析结束。

脱模机构

第八章脱模机构 胶件脱模是注射成型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脱模质量好坏将最后决定胶件的质量;当模具打开时,胶件须留在具有脱模机构的半模(常在动模)上,利用脱模机构脱出胶件。 脱模设计原则: (1)为使胶件不致因脱模产生变形,推力布置尽量均匀,并尽量靠近胶料收缩包紧的型芯,或者难于脱模的部位,如胶件细长柱位,采用司筒脱模。 (2)推力点应作用在胶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避免作用在薄胶位,作用面也应尽可能大一些,如突缘、(筋)骨位、壳体壁缘等位置,筒形胶件多采用推板脱模。 (3)避免脱模痕迹影响胶件外观,脱模位置应设在胶件隐蔽面(内部)或非外观表明;对透明胶件尤其须注意脱模顶出位置及脱模形式的选择。 (4)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胶件产生顶白、变形,可采用复合脱模或用透气钢排气,如顶杆与推板或顶杆与顶块脱模,顶杆适当加大配合间隙排气,必要时还可设置进气阀。 (5)脱模机构应运作可靠、灵活,且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如摆杆、斜顶脱模,应提高滑碰面强度、耐磨性,滑动面开设润滑槽;也可渗氮处理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6)模具回针长度应在合模后,与前模板接触或低于0.1mm,如图8.1.1所示。 (7)弹簧复位常用于顶针板回位;由于弹簧复位不可靠,不可用作可靠的先复位。 回针接触前模板 或低于0.1mm 面针板 底针板 回针 回位弹簧 顶针 防转销 扁顶针 有托顶针 顶位斜面

8.1 顶针、扁顶针脱模 胶件脱模常用方式有顶针、司筒、扁顶针、推板脱模;由于司筒、扁顶价格较高(比顶针贵8~9倍),推板脱模多用在筒型薄壳胶件,因此,脱模使用最多的是顶针。当胶件周围无法布置顶针,如周围多为深骨位,骨深 15mm时,可采用扁顶针脱模。顶针、扁顶针表面硬度在HRC55以上,表面粗糙度Ra1.6以下。顶针、扁顶针脱模机构如图 8.1.1所示,设置要点如下: (1)顶针直径d ?2.5mm时,选用有托顶针,提高顶针强度。 (2)扁顶针、有托顶针K H。 (3)顶位面是斜面,顶针固定端须加定位销;为防止顶出滑动,斜面可加工多个R小槽,如图8.1.2所示。 (4)扁顶针、顶针与孔配合长度L=10~15mm;对小直径顶针L取直径的5~6倍。 (5)顶针距型腔边至少0.15mm,如图8.1.2所示。 (6)避免顶针与前模产生碰面,如图8.1.3所示,此结果易损伤前模或出 披峰。 顶针位的布置原则(另见5.5节)。 8.1.1 顶针、扁顶针配合间隙 顶针、有托顶针、扁顶针配合部位 如图8.1.4图8.1.5图8.1.6所示,配合要 求如下: 避免与前模碰面 图8.1.3 图 端面齐平 配合段 图8.1.2

塑胶模具结构、分类与设计(doc 11页)

塑胶模具结构、分类与设计(doc 11页)

一塑胶模具定义 人们为满足生产及生活的需要,按一定的要求而制造的生产工具。模具即生产工具,一般均可重复使用。工业中常见的有塑胶模、五金冲压模、压铸模、吹塑模、挤塑模等;广义来讲,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刀模、纸模、石膏模、甚至拍月饼的木板模等都可称为模具。塑胶模具就是注塑成型生产中使用的模具。塑胶模具主要是装在塑胶注塑机上啤塑胶产品时使用的,如无特别注明,以下文章中提到的模具均指塑胶模 二、必备 1、基础知识:三角函数、平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工程制图、画法几何、机械基础、五金&化学基础等; 2、基础实践经验; 3、软件知识:AutoCAD、PRO-E、UG、SilodWorks、CATIA、MasterCAM、CIMATRON IT、MOL DFLOW等; 三、塑胶模具结构及分类 1)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概念 1、模胚即模架:MoldBase。 模胚是整套模具的骨架,所有模具的零部件的制作均需考虑模胚的结构。模胚的成本一般占整套模具的30%左右,模胚由专门的大型模胚厂制造,已标准化,各模具制造厂只需根据自身的需要向模胚厂定制即可。模胚分为面板、A板(前模板)、B板(后模板)、C 板(方铁)、底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司筒、导柱、回针、顶针、撑头、限位钉等。目前珠三角区域规模较大的模胚厂商有龙记模胚(LKM)、鸿丰模胚、中华模胚等,其中又以LKM名气最大,其模胚广大模具制造厂普遍采用,品质、精度均有保障。 2、模仁又称型腔,即嵌入模胚模板内的成型模芯。分为前模仁,后模仁,俗称前模(Cavity),后模(C ore)。为何要在模板内嵌入模仁呢?主要是为节约成本。因为塑胶对模具的钢材特性有很高的要求,如硬度、耐腐蚀性、耐高温(热变形)等;而模胚的模板则无需太高的要求。模仁硬度一般为45~65HRC,模胚的模板硬度30~45HRC;用作模仁的钢料每公斤可达RMB 200,而模胚的钢料一般只需RMB20~30元。 注:HRC为洛氏硬度。 3、唧嘴:Sprue。注塑机炮筒的射胶嘴通过该装置将熔融的塑胶原料注入型腔。 4、滑块又称行位:Slider。为顺利出模而必须使用的结构部件。因为有些产品结构特殊,如有侧边有空,

压铸模具滑块设计(a_slide)

倒勾处理(滑块) 一?斜撑销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撑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 L=1.5D (L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L1为斜撑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二?斜撑梢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

三?拔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拔块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1.5W (H1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 S=H*sinα-δ/cosα (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H为拔块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拨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不能有间隙)

四?滑块的锁紧及定位方式 由于制品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为防止滑块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而位移,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如跑毛边),因此滑块应采用锁紧定位,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常见的锁紧方式如下图:

五.滑块的定位方式 滑块在开模过程中要运动一定距离,因此,要使滑块能够安全回位,必须给滑块安装定位装置,且定位装置必须灵活可靠,保证滑块在原位不动,但特殊情况下可不采用定位装置,如左右侧跑滑块,但为了安全起见,仍然要装定位装置.常见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

本篇再考察一道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同样是给定行程速比系数来确定杆长。 设计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为1.5,滑块的行程50 ,导路的偏距20 ,求曲柄和连杆长度,并求其最大压力角。 问题分析 首先设计机构,然后再求最大压力角。 机构的设计。先计算出行程速比系数如下 那么根据题意,最后的结果应当如下图。滑块的两个极位之间距离是50mm,而固定铰链A 在与CD平行20mm的直线上,而且A点到C,D的夹角是36度。 图解总是从已知条件开始,然后逐步确定未知因素。本问题中知道三个数字:50mm,20mm,36度。而这个36度时与DC的距离相关的,所以图解时先画出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然后确定铰链A所在的水平线,接着就是根据36度这个条件最终确定A的位置。 (1)确定滑块的极位及固定铰链A所在的直线

先绘制水平线段C2C1,使得其距离为50mm. 然后在其上方20mm的地方绘制一条水平直线I.那么铰链A就应该在这条直线上。(2)根据极位夹角确定铰链A所在的圆 下面要根据极位夹角来确定A所在的曲线,这样,该曲线与上述曲线相交就可以唯一确定A点的位置。 A点到C1,C2形成的夹角是36度。那么所有与C1,C2形成夹角为36度的点有什么特征呢?---圆周角具有这种特征。 从几何知道,在一个圆上面,对应于同一个圆弧的圆周角都相等。基于这一点,过C2做直线垂直于C2C1,而作射线C1E与C2C1夹角为90-36=54度,二者交于点E,则C2EC1这个角度就是36度。 现在以C1E为直径做一个圆,则在该圆上任意取一点,该点与C2C1连线的夹角就都是36度,从而A点必然在该圆上面。 根据上述规则做出的上图发现,该圆与水平线I并不相交。这意味着作图有问题。实际上,刚才作的C1E在C2C1之下,所以导致不相交。因此改变策略,在C2C1之上作C1E,使得它与C2C1的夹角为54度。 然后以C1E为直径作出一个圆。该圆与直线I有两个交点:A1和A2。这样,该问题有两组解。但是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取A1或者A2,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关于C2C1的中垂线对称而已。所以这里只取A1这个点,它就是固定铰支座A。 (3)测量曲柄和连杆的尺寸 量取A1C1,A1C2如下图。 则可以推知曲柄和连杆的长度 到此为止,连杆机构设计完毕。 (4)得到最大的压力角 从图中可以发现,当滑块在最左边时,有最大的压力角(滑块受到的推力与滑块速度方向的夹角),测量得到角度为53度。 至此,该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和分析结束。

偏置滑块机构的设计

偏置滑块机构的设计 由题目给定的数据L=100mm 行程速比系数K 在1.2-1.5范围内选取 可由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公式11801 k k θ-=+ k=1.2-1.5 ∴其极位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16.36~36 在这范围内取极位夹角为 25 。 滑块的行程题目给出S=100mm 偏置距离e 选取40mm 用图解法求出各杆的长度如下: 由已知滑块的工作行程为100mm ,作BB ’ 为100mm ,过点B 作BB ’所在水平面的垂线BP ,过点B ’作直线作直线B ’P 交于点P ,并使'BPB ∠=25。然后过 B 、B ’、P 三点作圆。因为已知偏距e=40mm,所以作直线平行于直线BB ’,向下平移40mm ,与圆O ’交于一点O ,则O 点为曲柄的支点,连接OB 、OB ’, 则 OB-OB ’=2a OB+OB ’=2b 从图中量取得: AB=151.32mm AB ’=61.86mm 则可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 a=44.73mm 连杆b=106.59mm 由已知滑块的工作行程为100mm ,作BB ’ 为100mm ,过点B 作BB ’所在水平面的垂线BP ,过点B ’作直线作直线B ’P 交于点P ,并使'BPB ∠=25。然后过 B 、B ’、P 三点作圆。因为已知偏距e=40mm,所以作直线平行于直线BB ’,向下平移40mm ,与圆O ’交于一点O ,则O 点为曲柄的支点,连接OB 、OB ’, 则 OB-OB ’=2a

OB+OB ’=2b 从图中量取得: AB=151.32mm AB ’=61.86mm 则可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 a=44.73mm 连杆b=106.59mm 因为题目要求推头回程向下的距离为30mm ,因此从动件的行程h=30mm 。 由选定条件近休止角为127'90s πφ=推程角为718o πφ=回程角1990 s πφ=远休止角'9 o π φ=,h=30mm ,基圆半径050r =mm,从动杆长度为40mm ,滚子半径5r r =mm 。 电动机的选定及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 1、电动机转速、功率的确定 题目要求5-6s 包装一个件,即要求曲柄和凸轮的转速为12r/min 考虑到转速比较低,因此可选用低转速的电动机,查常用电动机规格,选用Y160L-8型电动机,其转速为720r/min,功率为7.5kW 。 2、传动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输入输出传动比1251260i i i =?=?=7206012 i == ,即要求设计出一个传动比60i =的减速器,使输出能达到要求的转速。 其传动系统设计如下图:电动机连接一个直径为10的皮带轮2,经过皮带 的传动传到安装在二级减速器的输入段,这段皮带传动的传动比为 150510i ==,此时转速为720144/min 5 r =。 从皮带轮1输入到一个二级减速器,为了带到要求的传动比,设计齿轮齿数为,115Z =,260Z =,315Z =,445Z =。 验算二级减速器其传动比242136045121515 Z Z i Z Z ??===?? 整个传动系统的传动比1251260i i i =?=?= 则电动机转速经过此传动系统减速后能满足题目要求推包机构主动件的转 速。

模具设计滑块结构技巧

模具设计滑块结构技巧

————————————————————————————————作者:————————————————————————————————日期:

1用途 ?倒勾处理设计是帮助成品于离型方向产生倒勾,造成成品无法离型时, 能让成型品顺利离型的一种设计方式。 2作业内容:内缩滑块结构、外张滑块结构、斜梢(HOOKPIN)结构。 2.1内缩滑块结构: 主要零件及功能:? 束块(定位件):控制内缩滑块的行程与位置 束块材质使用范围: 材质硬度 NAK80HRC38 SKD61 HRC48 滑块(滑动件):在顶出动作之前,先将成品倒勾离型。 滑块材质使用范围: 材质硬度 NAK80 HRC38 SKD61 HRC48 STA V AX HRC52 使用规则:固定件,定位件,滑动件之间的配合,在材质与硬度 的选用上,可依加工的难易度予以适当的调配。对象与对象之间 的滑动配合需选用不同的材质或相同的材质,不同的硬度来搭配 使用。为使损耗公差偏重于单一对象,滑配间的对象其材质与硬 度不可相同。

2.1.1使用范例(一):?动作原理: A束块往下拉,鸠尾槽或T型槽带动BSLIDE往内缩达到脱模目 的 注意事项:?鸠尾槽上方是成品时,鸠尾槽勿贯穿到成品,因为贯穿会 造成合模困难;而合模不良会使塑料流入滑动面造成模具损坏。 开模后SLIDE脱模距离两边加起来要小于D。 尺寸C的强度要足够 2.1.2使用范例(二):?动作原理:?当PL面打开时,利用SPRING 的力量透过COREPIN推动DISCINSERT,顺着DISINSER T的圆心转动,达到脱模目的。 ??注意事项: COREPIN与DISCINSERT配合的A间隙不要过大,避免 ?DISCINSERT旋转角度>45度,而造成模具合模时压坏DISC INSERT ?机构 此机构仅适用于小距离的倒勾;在倒勾处的脱模角度,需注意是否 足够??? ?

adams曲柄滑块机构实例仿真设计

题6-6图为开槽机上用的急回机构。原动件BC 匀速转动,已知mm a 80=,mm b 200=, mm l AD 100=,mm l DF 400=。原动件为构件BC , 为匀速转动,角速度2/rad s ωπ=。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在本例子中,将展示在ADAMS 中可以先用未组装的形式构造急回机构的各个部件,然后在仿真前让 这些部件自动地组装起来,最后进行仿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构造由较多部件组成的复杂模型。 创建过程 ⒈启动ADAMS 双击桌面上ADAMS/View 的快捷图标,打开ADAMS/View 。在欢迎对话框中选择“Create a new model ”,在模型名称(Model name )栏中输入:jihuijigou ;在重力名称(Gravity )栏中选择“Earth Normal (-Global Y)”;在单位名称(Units )栏中选择“MMKS –mm,kg,N,s,deg ”。如图1-1所示。 图1-1 欢迎对话框 题6-6图

⒉ 设置工作环境 2.1 对于这个模型,网格间距需要设置成更高的精度以满足要求。 在ADAMS/View 菜单栏中,选择设置(Setting )下拉菜单中的工作网 格(Working Grid )命令。系统弹出设置工作网格对话框,将网格的尺 寸(Size )中的X 和Y 分别设置成750mm 和1000mm ,间距(Spacing ) 中的X 和Y 都设置成10mm 。然后点击“OK ”确定。如图2-1所表示 。 2.2用鼠标左键点击动态放大(Dynamic Zoom )图标, 在模型窗口中,点击鼠标左键并按住不放,移动鼠标进行放大或缩小。 2.3 用鼠标左键点击动态移动(Dynamic Translate )图标, 在模型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移动鼠标选择合适的网格。 ⒊创建机构的各个部件 3.1 在ADAMS/View 零件库中选择 连杆(Link )图标,长度为200mm (mm b 200 ),其他参数合理选择。如图 3-1所示。在ADAMS/View 工作窗口中先用 鼠标左键选择点(-80,0,0)mm(该点的位置 可以选择在其他地方),然后按照和题目中 差不多的倾斜角,点击鼠标左键(本题选择 点(-200,160,0)mm),创建出主曲柄BC (PART_2)。如图3-2所表示。 3.2在ADAMS/View 零件库中选择连杆 (Link )图标,参数选择如图3-3所示。在工作窗口 中先用鼠标左键选择原点(0,0,0)mm(根据上面创建的主曲柄BC 的位置和题中的条件,副曲柄AC 的位置是唯一的),然后按照和题目中差不多的倾斜角,点击鼠标左键(本题选择点(-230,290,0)mm ),创建出副曲柄AC (PART_3)。如图3-3所表示。 3.3该步骤将创建主、副曲柄之间的连接部分C , 在ADAMS/View 零件库中选择连杆(Link )图标 ,参数选择如图3-4 所示。在ADAMS/View 工 图 2-1 设置工作网格对话框 图3-1设置杆选项 图3-2 创建的主曲柄BC 图3-1设置杆选项

注塑模具斜顶滑块机构(非常专业的模具知识)

= 目录= 1.斜顶的一般结构和类别 2.斜顶的运动原理 3.斜顶的设计 4.斜顶运动图示 5.斜顶设计规范(参考) 6.其他滑块形式

斜顶一般由二个部分所构成:机体部分和成形部分。 它与滑块一样,由于机体部分与成形部分是否组合,斜顶可以分类为: 1.整体式斜顶(如图1,也可以叫做非组合式斜顶) 2. 非整体式斜顶(如图2,又可叫组合式斜顶)。 注意,由于斜顶相对比较小,一般我用整体式斜顶,很少去用组合式斜顶。整体式斜顶结构紧凑、强度较好、不容损坏。而对于较大的斜顶,设计时可运用组合式,这样更换比较方便,也便于维修维护,加工比较简单。

由于斜顶机体底端定位结构的不同,斜顶又可分类为: 圆柱销式斜顶(如图3)和T型块式斜顶(如图4)。 对于这两种斜顶来讲,圆柱销式斜顶在设计当中运用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加工方便、安装配合维修维护容易。T型块式斜顶主用于较大的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它还要与专用的T型底座(如图5)相配合(如图6),加工配合比较难,制造成本也会加大。

2.斜顶的运动原理 如右图所示,斜顶放置在一个固定不动的模板的斜孔中,斜顶与斜孔配合。从下向上给顶一个推力推动顶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发现顶在斜孔和推力的强迫作用下,不仅向上运动了,并且向顶倾斜方向运动了一定距离(如图中所示的位置差距)。 在顶出过程当中,由于产品是垂直线运动,而顶不仅垂直线运动,且向死角反方向运动了,从而可以处理死角了。 动画演示动画演示

3.斜顶的设计 前提条件:已经确定了模板、模仁、模架的尺寸。具体如右图所示。 1. 查看图纸,仔细分析,确定死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2. 确定0°靠破面的起点,并且确定其长度(如图AB)。如果不设 计0°靠破面,则选择A点作为斜顶斜面的起点。 3. 以B点为基准,偏一距离,如图BC,BC=顶出行程。 4. 以C点为基准,向顶移动的反方向偏一距离,如图CD。CD=斜 顶行程(取整数)=死角大小+大于或等于3mm的最小安全量。 5. 连接DB,得到角度DBC。这个角度一般为小数。我们取一整数, 为M°。这个角度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斜顶斜面的倾角度。 6. 其它的内容可根据前面所讲的结构及其要求完成斜顶其他部分 的设计。 其实,像上面这么复杂的内容主要的目地是教我们如何去求出顶的倾角度。我们可以简化为如右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函数tgM°=顶行程/顶出行程。此时要求出M°是多大就很容易了,也可以直接在图纸上测量出来。

[曲柄,机构]简析基于CAD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简析基于CAD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0引言 曲柄滑块机构是指将转动和移动进行相互转换的平面连杆机构。在机器的设计中,曲柄滑块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机构既可以将往复移动转换为回转运动;又可以将转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工程实践中,对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是机构设计中的重要课题。该机构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是解析计算法,该求解方法以列方程为主,进行求解,但在实际求解中,因为方程里的未知数较多,为多元多次方程,并含有三角函数,使求解过程复杂,计算量大,容易出错,造成设计的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CAD进行图解法与解析法结合,对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进行设计,大大简化了求解难度,提高了设计准确度。 1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设计要求举例:设计一往返直线运动机构,返回的速度要比工作时的速度快,比值约1.5,往返的行程为50cm,且减速箱的轴心与工作平面的距离为15cm。综合已知条件,可以选择曲柄滑块机构,具有往返直线运动的特点,另外根据条件作图,可设计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图中的AB杆和BC杆的长度都为未知,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设计,可列公式,先进行往返速度的计算。根据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80+)(/180-)=1.5,可得=36,根据角度绘制极限位置图。 求出AB杆和BC杆的长度,可根据已知条件,设BC杆为a,AB杆为b,图2中CA2A1=a,列出方程: 1)502=(a+b)2+(a-b)2-2(a+b)(a-b)cos36 2)152+c2=(a-b)2; 3)152+(c+50)2=(a+b)2。 或者: 1)502=(a+b)2+(a-b)2-2(a+b)(a-b)cos36 2)15=(a+b)sin 3)15=(a-b)sin(+36) 经过复杂的求解,得出:a=22.4;b=42.2;c=12.9;=13。 这2组方程式解析a、b值都非常麻烦,过程不胜繁琐,在此,可采用CAD的绘图方法求解a、b值,通过几何作图,采用简易方法求解,从而得出AB杆和BC杆的长度。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脱模模具机构的设计 时间:2012-04-16 作者:模具联盟网点击:459 评论:0 字体:T|T 在注射动作结束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对于不带通孔的筒、壳类塑料制件,脱模推出时还需克服大气压力。 在注射模中,将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水口料)从模具中安全无损坏地推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也叫顶出机构或推出机构。安全无损坏是指脱模时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不粘模,无顶白,顶针位置位不影响塑件美观。 1. 注射模的脱模机构包括: 1、顶针,司筒,推板,推块等推出零件; 2、复位杆,复位弹簧及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等推出零件的复位零件; 3、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底板等推出零件的固定零件; 4、高压气体顶出的气阀等配件; 5、内螺纹脱模机构中的齿轮,齿条,马达,油缸等配件。 脱模机构的动作方向与模具的开模方向是一致的。 2. 脱模机构分类 塑件顶出方法受塑件材料及形状等影响,由于塑件复杂多变,要求不一,导致胶件的脱模机构也多种多样。 按动力来源分,脱模机构可分为三类: (1)手动推出机构指当模具分开后,用人工操纵脱模机构使塑件脱出,它可分为模内手工推出和模外手工推出两种。这类结构多用于形状复杂不能设置推出机构的模具或塑件结构简单、产量小的情况,目前很少采用。 (2)机动推出机构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作驱动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实现塑件自动脱模。这类模具结构复杂,多用于生产批量大的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推出机构,也是本章的重点。它包括顶针类脱模,司筒脱模,推板类脱模,气动脱模,内螺纹脱模及复合脱模。 (3)液压和气动推出机构一般是指在注射机或模具上设有专用液压或气动装置,将塑件通过模具上的推出机构推出模外或将塑件吹出模外。 按照模具的结构特征分,脱模机构可分为: 一次脱模机构、定模脱模机构、二次或多次脱模机构、浇注系统水口料的脱模机构、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等。 3. 对脱模机构的要求

经典!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二次頂出機構 一般情況下,從模具中取出成品,無論是採用單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頂出機構,其頂出動作都是一次完成。但是,由於成品的形狀特殊,或者是量產時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頂出後,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無法自動脫落時,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頂出動作。這樣的頂出動作設計,稱為二次頂出。 二次頂出,能夠讓頂出流程順暢化,對於某些頂出行程需求較大的產品,利用二次頂出可以減少頂針在頂出時施加的力量,避免頂出時造成產品上的缺陷。 二次頂出機構,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下列三大類: 一、單頂針板組合的二次頂出機構 二、雙頂針板組合的二次頂出機構 三、氣動/液壓的二次頂出機構 一、單頂針板組合的二次頂出機構

所謂單頂針板組合,就是一般常見的單套頂針板組合(上頂針板及下頂針板各一),由於僅有單套的頂針板組合,因此射出機頂出的動作僅提供傳統的一次頂出;另一次頂出就必須配合其他的模具機構設計(例如彈簧)來進行。 單頂針板的二次頂出機構,可以分成下列幾類: 1. 公母模板彈開式 2. 公母模板拉開式 3. 頂針板組合機構 4. 浮動模仁 以下,將根據各種不同的設計,提供參考的設計圖面。 公母模板彈開式二次頂出

第一段頂出發生在公母模板開啟時。彈簧將模板(或局部模仁)頂出一小段距離。 第二段頂出由頂針板作動,利用頂針將產品頂離模穴。 利用彈簧完成二次頂出,在模具結構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需要額外加工的部分也很少。但是,彈簧的缺點(彈性疲乏),也是這種頂出方式的缺點。隨時注意彈簧是否能夠順利動作,以及檢查第一段頂出的頂出行程,是避免模具機構失效的安全措施。

公母模板彈開式二次頂出有幾種變形 1、彈簧推動模板改為彈簧推動『頂出入子』 上圖所示,是利用彈簧推動整塊模板。實際應用時,可以根據產品的造型,改為推動頂出入子。例如下圖,這樣可以減少彈簧每次推動所需要克服的重量,增加彈簧的壽命。 2、如果第一段頂出的行程不需要很長,利用優力膠代替彈簧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優力膠是一種人工橡膠發泡製成的材料,它的壓縮比例不高,大約只有1/3;不能像線圈彈簧一樣,壓縮比例可以達到1/2。在硬度上它與氣壓彈簧有一點相似,就是越壓到底越硬,但是它在更短的行程內會增加得更硬。它的疲勞強度也不如線圈彈簧,但只要適度的潤滑,仍然可以維持很久。 優力膠比較麻煩的問題是對溫度非常的敏感,在低溫時會變硬,在高溫時會變軟。使用者在使用上必須特別注意其壽命,模具維護時記得檢查並且更換有問題的材料。

脱模机构设计

脱模机构设计 在注射动作结束后,塑件在模内冷却定型,由于体积收缩,对型芯产生包紧力,当其从模具中推出时,就必须克服因包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对于不带通孔的筒、壳类塑料制件,脱模推出时还需克服大气压力。 在注射模中,将冷却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浇注系统(水口料)从模具中安全无损坏地推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也叫顶出机构或推出机构。安全无损坏是指脱模时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不粘模,无顶白,顶针位置位不影响塑件美观。 1. 注射模的脱模机构包括: 1、顶针,司筒,推板,推块等推出零件; 2、复位杆,复位弹簧及顶针板先复位机构等推出零件的复位零件; 3、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底板等推出零件的固定零件; 4、高压气体顶出的气阀等配件; 5、内螺纹脱模机构中的齿轮,齿条,马达,油缸等配件。 脱模机构的动作方向与模具的开模方向是一致的。 2. 脱模机构分类 塑件顶出方法受塑件材料及形状等影响,由于塑件复杂多变,要求不一,导致胶件的脱模机构也多种多样。 按动力来源分,脱模机构可分为三类: (1)手动推出机构指当模具分开后,用人工操纵脱模机构使塑件脱出,它可分为模内手工推出和模外手工推出两种。这类结构多用于形状复杂不能设置推出机构的模具或塑件结构简单、产量小的情况,目前很少采用。 (2)机动推出机构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作驱动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实现塑件自动脱模。这类模具结构复杂,多用于生产批量大的情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推出机构,也是本章的重点。它包括顶针类脱模,司筒脱模,推板类脱模,气动脱模,内螺纹脱模及复合脱模。 (3)液压和气动推出机构一般是指在注射机或模具上设有专用液压或气动装置,将塑件通过模具上的推出机构推出模外或将塑件吹出模外。 按照模具的结构特征分,脱模机构可分为: 一次脱模机构、定模脱模机构、二次或多次脱模机构、浇注系统水口料的脱模机构、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等。 3. 对脱模机构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