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脱模机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41
第九章推出机构设计§9.1 推出结构的结构组成与分类§9.2 推出力的计算§9.3 简单推出机构§9.4 二次推出机构§9.5 定、动模双向顺序推出机构§9.6 浇注系统凝料的推出机构§9.7 带螺纹塑件的脱模–使塑件及其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凸模或凹模)中脱出的机构,又称为脱模机构。
–动作方向与开启模的运动方向一致的,通常由安装在注射机上的顶杆或液压缸来完成。
–推出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塑件的质量,因此也是注射模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推出机构的组成(典型结构)§9.1 推出结构的结构组成与分类–推出部件:Ø推杆、拉料杆、推杆固定板、推出板–推出导向部件:Ø推杆导柱、推杆导套–复位部件:Ø复位杆–其他:Ø支承钉推杆固定板垫板支承钉推出板拉料杆推杆导柱推杆导套推杆复位杆a)合模b)塑件及系统凝料推出2. 推出机构的分类–按驱动方式分:Ø机动推出机构Ø液压推出机构Ø气动推出机构Ø手动推出机构–按推出元件的类别分:Ø推杆推出机构Ø推管推出机构Ø推板推出机构–按模具结构特征分:Ø简单推出机构Ø二级推出机构Ø定模推出机构Ø浇注系统自动切断推出机构Ø带螺纹塑件的推出机构3. 推出机构的设计要求①尽量使塑件留于动模一侧Ø塑件留于动模,推出机构简单,否则要设计定模推出机构。
②保证塑件在推出过程中不变形不损坏③推出位置尽量选在塑件内侧,保证塑件外观良好④合模时应使推出机构正确复位⑤工作可靠、运动灵活、制造和更换容易顶针压下时留下的痕迹(顶白/Visible ejector marks )由于顶出导致的强烈变形(Deformation during demolding)在下部凹陷区由于强行脱模而导致的变形§9.2 推出力(脱模力)的计算–脱模力:将塑件从型芯上脱出时所需克服的阻力–包括:Ø成型收缩的包紧力及脱模时的摩擦力Ø不带通孔的壳体类塑件的大气压力Ø机构运动的摩擦力Ø塑件对模具的粘附力l开始脱模时瞬间所要克服的阻力,称为初始脱模力,以后脱模所需的力称为相继脱模力,后者比前者小l所以计算脱模力的时候,总是计算初始脱模力。
第五节推出机构的设计在注射成型的每—循环中,都必须使制品从模具型腔和型芯上脱出,这种脱出制品的机构称为推出机构或脱模机构。
一、推出机构的设计要求(1)尽量使塑料制品留在动模上这是因为要利用注射机顶出装置来推出制品,必须在开模过程中保证制品留在动模上,这样模具结构较为简单。
(2)保证制品不变形不损坏为此必须正确分析制品与型腔各部位的附着力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推出方式和推出部位,使脱模力合理分布。
由于制品收缩时包紧型芯,因此脱模力作用位置应尽量靠近型芯,同时亦应布置在制品刚度、强度最大的部位(如凸缘、加强肋等处),作用面积也应尽可能大些,以免损坏制品。
脱模力的确定与抽芯力的计算相同,但要精准汁算复杂形状制品的脱模力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制品与型腔的附着力,尤其对型芯的包紧力,与制品的材料性质、制品形状、成型工艺参数、脱模斜度、型芯间距、型腔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制品收缩率大,壁蜂、型芯尺寸人们复杂,脱模斜度小以及型腔表面粗糙度大约,脱模阻力就大,反之则小。
实际生产中常用类比法进行估算。
在确定脱模零件结构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保证制品顺利脱模。
(3)保证制品外观良好也就是说,推出制品的位置应尽量选在制品的内部或对制品外观影响不大的部位。
(4)结构可靠即推出机构应工作可靠,运动灵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推出机构的分类1,按动力来源分类(1)手动推出机构常用于注射机不带顶出装置的定模一方,开模后,由人工操作推出机构推出定模中的制品。
(2)机动推出机构它利用注射机开模动作,通过推出机构推出制品。
(3)液压推出机构它是靠注射机上设置专用的液压推出装置进行脱模。
(4)气动推出机构它是利用压缩空气将制品吹出。
2,按模具结构分类(1)简单推出机构;(2)双推出机构;(3)二级推出机构;(4)带螺纹制品的推出机构。
三、简单推出机构简单推出机构又可分多种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下面几种。
1、推杆推出机构用推杆推出制品,尤其是圆推杆推出制品是推出机构中最简单、最常用的—种。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答辩时的常见题目老师一般主要看你的装配图、然后问你各个机构名称作用、主要看你的机构是否合理、还有可能问你一些注塑缺陷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是自己设计的、外问百答、对自己有信心就可以了、不会问什么很难的东西、因为老师也未必了解那么深的东西。
1.浇口的主要类型?你设计的采用哪种类型?答:主要类型有:直浇口、侧交口、中心浇口、点浇口、潜伏式浇口、护耳浇口。
选择(略)2.制件翘曲变形的原因。
答:1)模温太高,冷却时间不够。
2)塑件壁厚厚薄悬殊。
3)浇口位置、数量不合适。
4)推出位置不恰当,且受力不均。
5)塑料分子定向作用太大。
3.成型时排气不良会产生哪些后果?可采用的措施有哪些?答:型腔内气体压缩产生很大背压,阻止熔体快速充模,同时气体压缩产生的热量可能使塑料烧焦。
采取的排气措施:1)利用分型面排气。
2)利用型芯与模板配合间隙。
3)利用顶杆运动间隙。
4)开排气槽。
4.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有几种方式?答:强制脱模、手动脱模、机动脱模(利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实现脱螺纹、采用模内旋转的方式脱螺纹,如齿轮传动)、其他动力源脱模(采用液压缸或气缸、电机等)。
5.解释本设计中提到的热处理方式淬火及其作用。
答: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相变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急冷下来,使其得到高硬度。
作用: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但淬火时会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回火。
6.单分型面和双分型面在结构上主要有哪些区别?答:单分型面只有一个分型面,塑件和凝料都要在这个分型面上取出,分型面的两边是动模板和定模板,所以又称两板式模具;双分型面有两个分型面,分别用来取出塑件和凝料,模具被两个分型面分成动模板、中间板和定模板,所以又称三板式模具。
7.试分析螺杆注塑机的工作过程。
答:1)合模。
2)注射。
3)保压和补缩。
4)冷却。
5)开模。
6)回退预塑8.单分型面注塑模有哪些部分组成?答:成型部件、浇注系统、推出机构、导向部件、排气系统、支撑零部件、模具温度调节系统。
简单脱模机构在注塑成型的每一个循环中,塑件必须从模具型腔中取出,最理想的情况是模具开启后,塑件由自身重力作用从型腔或型,芭上自动脱落。
事实上,由于塑件表面的微观凸凹、附着力和内应力的存在,必须设计取出塑件的脱模机构(或称为顶出机构),完成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等与模具松动分离,并从模内取出的动作。
脱模机构由一系列推出零件和辅助零件组成.按推出脱模动作特点可分为一次推出脱模(简单脱模),二次推出脱模,动、定模双向推出脱模,带螺纹塑件脱模等。
按推出动作的动力源分类,可分为手动脱模、机动脱模、液压脱模和气压脱模等。
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如下。
( 1 )机构运动准确、可靠、灵活,并有足够的刚度、强度来克服脱模阻力。
( 2 )保证塑件不变形或不损坏。
机构推出重心与脱模力中心相重合,推出力分布均匀,作用面积尽可能大且作用点靠近型芯,可防止塑件脱模后变形;推出力作用在塑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如凸缘、加强筋等),可防止塑件在推出时造成损坏。
( 3 )保证塑件良好的外观。
顶出位置应尽量设在塑件内部或对塑件外观影响不大的部位。
同时,与塑件直接接触的脱模零件的配合间隙要保证不滋料,以避免在塑件上留下飞边痕迹。
( 4 )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一侧,以便借助注射机的开模力驱动脱模装置,完成脱模动作,简化模具结构。
开模后塑件在推出机构的作用下,通过一次推出动作将塑件脱卸出模具的机构称为一次推出脱模机构,或称为简单脱模机构。
它是最常用的一种脱模机构,有推杆脱模、推管脱模、推板脱模、多元件联合脱模和气动脱模等形式。
1 .推杆脱模机构推杆(顶杆)脱模机构具有制造简单、更换方便、顶出效果好等特点。
但因顶出面积一般较小,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而顶坏塑件或使塑件变形,不适于脱模斜度小和顶出阻力大的管形或箱形塑件。
1 ) 推杆脱模机构的组成推杆脱模机构由推出部件、导向部件和复位部件等组成。
① 推出部件。
如图4 一82 所示,推杆1 直接与塑件接触,开模后将塑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