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肠疾病的MRI检查

小肠疾病的MRI检查

小肠疾病的 MRI检查

在小肠疾病影像学检查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偏低。目前阶段,伴随MR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临床应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所以,以下我们将以小肠疾病的MRI检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1小肠疾病MRI检查的相关常识

①MRI序列方面。一般情况下,对小肠疾病实施MRI检查,主要选用

,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钆剂,并且于注射前后扫描横断面与冠状面。通常,层厚度在5-10毫米之间,而则为,使用的是体部相控阵线圈。在临床试验中,借助半傅里叶的方式,对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图像进行采集,并针对小肠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全部受检者的禁食时间均超过6小时,即便不采用肠腔内的对比剂,同样可对肠壁与肠腔的状况进行相关性观察。而则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即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小肠梗阻与梗阻平面认定方面更加准确。此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即便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时间不长,可在一呼吸期内完成,但实际所得图像仍不清晰,特别是在比较软组织的时候,效果远比不上屏气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对进行使用,并联合钆剂静脉注射的方法以后,针对侵犯小肠肿瘤患者实施MRI检查,而通过MR图像即可显示出小肠肿瘤,同时能够将肿瘤范围准确地显示出来。此外,提出,在选择MRI检查序列的时候,需要参考使用的软件、设备、经验、检查部位、个人习惯等多种要素。

②口服对比剂方面。在小肠疾病检查方面,一般应选择在禁食4-6小时之后,口服400-900毫升的对比剂,使肠道得到标记。以此同时,在选择使用抗蠕动药物以后即可开展检查工作。在胃肠道MRI检查中,选择使用的口服对比剂必须安全且能够均匀分布,不会对肠蠕动造成刺激且不会吸收,可与多种检查序列适应并且有效。其中,可将口服对比剂细化成阴性与阳性两种类型,前者可使肠腔内

的信号减弱,而后者则能够使肠腔内的信号增强。另外,也存在部分对比剂,具有双相的特性,但存在亲水性与非亲水性的差异。对于阴性的亲水性对比剂,主要包括硫酸钡与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等等,而阳性亲水性对比剂一般可含括钆螯合物与枸椽酸铁氧等等。学者曾混合逆磁性硫酸钡和超顺磁性磁颗粒,进而形成合剂,在两性磁化成分对消以后,使得磁化伪影被去除。而则在油槽内浸入牛小肠模型,对磁颗粒口服,分别接受不同序列扫描成像,了解到口服磁颗粒会产生磁场作用,使肠壁周边脂肪抑制被阻碍。此外,通过对口服磁颗粒合剂的改良,能够更好地抑制对消磁化与脂肪,确保更加清晰地辨别肠壁、肠周脂肪与肠腔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粘滞作用的充分利用,也能够有效规避几小时内磁颗粒出现沉淀的情况发生。

③MRI检查技术方面。1)磁共振水成像。在MRI条件下,肠液以高信号表现出来,通过对肠道内部固有肠液的运用,将其当成天然对比剂,实施矢状面、横断面与冠状面的扫描,并借助技术,可在肠道肿瘤所诱发的肠梗阻检查中应用,将肠壁的增厚情况以及梗阻性的肿瘤块展示出来。2)MRI灌肠。学者与小肠灌肠、MRI技术优势相互结合,研究并提出MRI 灌肠影像学,有效融合了功能和形态检查的方法。通过MR仪器,患者使用电子灌注泵,以每分钟150毫升的速度将浓度为0.5%甲基纤维素和水的混合溶液灌注到小肠内部,剂量在1500-3000毫升之间。通过图像显示器,即可对小肠的充盈状况进行实时观察。在灌注液与升结肠持平时,全小肠会适当地扩张,即可停止进行MRI透视。随后,要展开MRI的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在临床试验中,分别采用口服磁颗粒与甲基纤维素、马根维显混合溶液对小肠进行灌注,并检查炎症性的肠病,可对出现病变肠段瘘管、长度、狭窄程度和肠腔外脓肿等作出观察。与此同时,为确保所获取的小肠MRI图像良好,就必须增加灌注量,有效扩张小肠并且保证显示的均匀性。另外,还指出,在小肠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肠腔扩张十分有必要,究其原因,萎缩肠曲容易将病变隐藏起来,进而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3)MRI内镜。使用特殊软件对所获取的MRI扫描资料展开三维表面重建,并通过管腔阈值形成内景图像,即可对空腔器官内表面立体铸型的图像进行直观性地观察。

2小肠MRI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表现

①小肠肿瘤检查。学者选择使用分辨能力较高的MRI,对1厘米直径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类癌变予以发现,同时提出,屏气与对比剂增强MRI技术,均可有效评估小肠的病变。通过对MRI影像的使用,可对肿瘤肿块与周边结构侵犯情况加以证实,但并不具备特异性征象对局灶性炎症的病变、淋巴瘤和小肠腺瘤等进行鉴别。对于小肠肉瘤,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平滑肌肉瘤,腔外占位与中央坏死的表现明显,而且根据MRI所显示信号,与肌肉十分相似。伴随钆剂增强,强化程度更明显,并且通过可根据高信号的方式诊断成中央坏死。

②小肠梗阻检查。选择使用MRI透视方法对小肠梗阻做出诊断十分可行。学者认为,在MRI透视条件下,能够对甲基纤维素溶液经小肠功能的信息进行获取,而且狭窄肠段和扩张肠段间存在的移形带就是肠梗阻的发病表现。在对比剂抵达梗阻点的时候,一旦未延迟向远段肠曲内部流入,同时黏膜皱襞属于轻度部分性的小肠梗阻。仅在甲基纤维素水溶液顺利流经十二指肠空肠并向降结肠流入后,才可将机械性的小肠梗阻排除。根据MRI形态学对小肠梗阻做出诊断,最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通过观察横断面与冠状面的图像,发现扩张肠段、梗阻下萎陷肠段和梗阻点,其肠腔的直径有所变化。

③小肠缺血检查。根据学者提出的结论,缺血性肠病一般会由局限性缺陷发展至肠大段坏死。究其原因,可能是形成血栓、存在新生物、肠道阻塞或者是放化疗与腹部炎症等等。根据影像学的表现可以了解到,肠壁增厚会引起肠壁其中亦或是静脉血栓栓塞等。即便小肠缺血病因存在差异,其影像学表现仍类似。所以说,对肠缺血疾病病因的了解与分析,可为肠缺血疾病的诊断提供必要帮助。

目前阶段,MRI检查技术已经在小肠疾病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技术本身的优势也随之体现出来。为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也应注重MRI检查的重要性,进而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一 小肠及结肠病变检查方法

一小肠及结肠病变检查方法 • 传统X线检查(conventional X-ray) X线平片(X-ray plain film) • 钡餐造影(Barium contrast)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血管造影(Angiography) •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 超声波检查(Ultrasonography) 二小肠、结肠大体解剖 小肠分空肠及回肠,长约5~6m,空肠位于左中上腹,回肠在右中下腹。肠管宽度2.0 ~3.5cm,肠壁厚度1 ~3mm。结肠长约1.5 ~1.7m。宽5 ~8cm,肝及脾曲、直肠位置较固定。 三小肠X线钡餐检查方法 患者准备:空腹6小时以上。口服缓泻剂或洗肠剂。 检查方法:口服法:钡浓度50%(W/V),400~500ml。一次或分次服下。2 ~6h达回盲部,连续观察。充盈法、粘膜法, 观察蠕动波情况。气钡双重法:经鼻或口插管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钡浓度50%(W/V),400ml。钡剂达回盲部注气800~1000ml。注射低张药物。 四小肠X线钡餐造影表现 空肠蠕动活跃,粘膜皱襞密集多呈羽毛状;回肠较小,粘膜皱襞少而浅。双重造影,肠管扩张可达3.5~4.5cm,粘膜皱襞展平呈环形。回肠粘膜皱襞渐稀少。 五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方法 术前三天少纤维素饮食,检查前一天多量饮水。药物清洁肠道:50%硫酸镁合剂50ml,饮水250ml,间隔20~30Min,总量1500 ~2000ml。口服缓泻剂:果导或酚酞(2片)。番泻叶饮用; 洗肠剂。硫酸钡浓度:双对比70% ~80%(W/V),总量:300ml。低张药物:654-2;解痉灵。 六肠结核(Intestinal T uberculosis) 概述:感染途径:肺结核经肠道播散,血源性,淋巴源性。病理分型:增殖型;溃疡型。 临床表现:多继发于肺结核,可与腹膜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同时存在,青壮年多见。慢性起病,低热、消瘦、乏力、腹痛、腹泻等。 X线造影表现:溃疡型:肠道动力加速,结肠早期显影,病变肠管激惹,痉挛,粘膜钡剂涂布不良,病变区粘膜皱襞紊乱、破坏、龛影,肠管边缘不规则。增值型:受累肠管狭窄,僵硬、短缩,粘膜皱襞紊乱及息肉样增生,肠动力减弱,排空延迟,不全梗阻,肠瘘及肠粘连等。病变回肠末端多见,回盲部及结肠可受侵,亦可多段性。 七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概述: 病因未确定,学说包括遗传、易感因素、感染、环境因素等。病理:病变见于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主要是黏膜下层。口疮样小溃疡,典型溃疡呈纵行或匐行性,不连续,大小不等。鹅卵石样改变,多发炎症性息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发病部位:全胃肠道任何部位均可受累,病变呈跳跃式或节段性分布。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最为常见,占40%~60%,限于小肠末端回肠发病占30%~40%。 临床表现:消瘦、发热、腹痛,排便改变。 X线钡餐造影表现:回肠末端多见,系膜侧为主。粘膜肿胀,息肉样增生呈“卵石征”,纵行溃疡,系膜缘为主。肠腔狭窄,壁僵硬,不全性梗阻,“跳跃征” 、“线样征”、“假憩室征”。穿孔、瘘管或脓肿形成。八小肠平滑肌瘤与小肠平滑肌肉瘤 概述:为肠壁肌层发生的肿瘤,根据肿瘤向腔内外生长方式,分为粘膜下型;壁间型;浆膜下型,肿瘤大于5.0cm者,恶性多见。 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柏油便,肿瘤较大腹部可触及肿块等,一般不发生肠梗阻。

小肠疾病的MRI检查

小肠疾病的 MRI检查 在小肠疾病影像学检查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偏低。目前阶段,伴随MR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临床应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所以,以下我们将以小肠疾病的MRI检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1小肠疾病MRI检查的相关常识 ①MRI序列方面。一般情况下,对小肠疾病实施MRI检查,主要选用 ,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钆剂,并且于注射前后扫描横断面与冠状面。通常,层厚度在5-10毫米之间,而则为,使用的是体部相控阵线圈。在临床试验中,借助半傅里叶的方式,对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图像进行采集,并针对小肠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全部受检者的禁食时间均超过6小时,即便不采用肠腔内的对比剂,同样可对肠壁与肠腔的状况进行相关性观察。而则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即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小肠梗阻与梗阻平面认定方面更加准确。此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即便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时间不长,可在一呼吸期内完成,但实际所得图像仍不清晰,特别是在比较软组织的时候,效果远比不上屏气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对进行使用,并联合钆剂静脉注射的方法以后,针对侵犯小肠肿瘤患者实施MRI检查,而通过MR图像即可显示出小肠肿瘤,同时能够将肿瘤范围准确地显示出来。此外,提出,在选择MRI检查序列的时候,需要参考使用的软件、设备、经验、检查部位、个人习惯等多种要素。 ②口服对比剂方面。在小肠疾病检查方面,一般应选择在禁食4-6小时之后,口服400-900毫升的对比剂,使肠道得到标记。以此同时,在选择使用抗蠕动药物以后即可开展检查工作。在胃肠道MRI检查中,选择使用的口服对比剂必须安全且能够均匀分布,不会对肠蠕动造成刺激且不会吸收,可与多种检查序列适应并且有效。其中,可将口服对比剂细化成阴性与阳性两种类型,前者可使肠腔内

肠系膜病变的影像诊断

肠系膜病变的影像诊断 影像解剖及概述肠系膜由双层腹膜构成,包括小肠系膜、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神经丛、脂肪、纤维组织及间皮巨噬细胞,还可能含有某些胚胎组织结构残余。小肠系膜是腹膜的宽阔的扇形反折,将空肠和回肠连接到腹后壁。 肠系膜在CT 图像中表现为:小肠袢中央含脂肪的区域,内部可见明显的圆形或线样高密度空肠或回肠血管。通常还可以发现直径小于1cm 的淋巴结。正常肠系膜脂肪的密度类似于皮下脂肪( -100~-160HU )。横结肠系膜CT 上表现为从胰腺勾突延伸到结肠壁边缘的含脂肪区。乙状结肠系膜起自盆腔后壁,内含乙状结肠和直肠上血管。由于肠系膜内含有丰富脂肪,除了在极度消瘦的病人中,CT 几乎能显示所有的肠系膜异常。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结构扭曲,肠系膜血管边界不清。口服对比剂有助于区分肠管和肠系膜肿物。MRI :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脂肪抑制 T1WI 梯度回波图像能较好显示肠系膜病变。但是肠管运动和呼吸运动会影响图像质量,需要应用胃肠道低张药物(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及呼吸门控成像。 在肠系膜病变中可以看到的异常CT 表现有:软组织密度肿 块、小结节、脂肪密度轻度增高(水或血液进入脂肪组织)、脂肪坏死(坏死越彻底其密度值越接近水)、纤维索条影、钙化、脂肪环征、肠系膜血管的充盈缺损等。他们分别代表不

同的病理特点,也提示者不同的疾病过程。 炎性病变 多普勒超声能判断肠炎性病变是活动期还是静止期。CT 能通过观察肠壁的强化行为监控活动性炎症或充血的肠段。受累肠管的供血血管可能会扩张,导致血供增加。即使供血血管的大小和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之前仍可以通过肠管的强化和灌注特点来判断肠壁是否充血。 ①炎性肠系膜水肿:CT 表现为肠系膜水肿增厚、可见散在条片状影、肠系膜脂肪密度增加,节段性肠系膜血管边界不清,腹膜后脂肪相对正常。当发现肠系膜水肿时要特别注意肠系膜根部,以除外局部肿瘤阻塞肠系膜血管导致的继发性水肿。鉴别:肠系膜广泛转移。 ②系膜间脓肿:脓肿早期平扫为软组织密度样肿块增强无强化。当脓肿液化坏死后由结缔组织包绕。平扫脓肿中心为低密度周边密度较高,增强可见环状强化。邻近血管受压移位,部分可见气体密度。 ③肠系膜脂膜炎:是肠系膜特发性慢性炎症,常常累及肠系膜尤其是其根部,有时也累及结肠系膜。主要导致肠系膜收缩和缩 短,引起小肠扭转和固定。肠系膜脂膜炎表现为 放射状伴有或不伴有钙化的肠系膜软组织团块时很难与肠 系膜类癌区分(空肠和回肠的类癌常常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的转移灶)。伴有淋巴结增大时需要与转移瘤、淋巴瘤、类癌、硬纤维瘤鉴别,但是其他肿瘤不会出现脂肪环征。CT 表现根据病变成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病理改变包括三种:脂肪、慢性炎症和纤维

磁共振检查的原则

磁共振检查的原则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技术,它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MRI检查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原则一:选择合适的患者 MRI检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会有风险。例如,患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内耳植入物、神经刺激器等医疗器械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儿童,都需要谨慎进行MRI检查。在进行MRI检查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医疗器械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 原则二:准备工作 在进行MRI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患者需要脱掉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表、钥匙等。这是因为MRI检查使用强磁场,金属物品可能会被吸引到磁共振机内部,造成伤害。其次,患者需要穿上MRI检查服,这是一种特殊的衣服,可以减少磁场对患者的影响。最后,患者需要排空膀胱和肠道,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原则三: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 MRI检查有多种扫描方式,包括T1加权、T2加权、弥散加权、动态增强等。不同的扫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部位。例如,T1加权扫描适用于检查脑部结构,T2加权扫描适用于检查脑部病变,弥散加权扫描适用于检查脑部水肿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 原则四:控制扫描参数 MRI检查的扫描参数包括磁场强度、脉冲序列、重复时间、回波时间等。这些参数的选择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以获得准确的图像。 原则五:保证安全性 MRI检查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强磁场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眩晕等症状,无线电波可能会产生热效应。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以及磁场和无线电波的强度和频率。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医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MRI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CT和MRI技术规范-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第一节腹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 (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 (2)鉴别肝脏肿瘤; (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 2.脾脏: (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 (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 (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 4.肾和肾上腺: (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 (3) 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 (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 (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腹部及腹膜后腔: (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6.胃部: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 7.小肠: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8.结、直肠: (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 (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少渣饮食, 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2.检查当日禁食4 h以上,不禁水。 3. 口服温水:检查前 15~20 min 口服温水500~1 000 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 200~300 ml(使胃及

小肠磁共振造影序列分析研究

小肠磁共振造影序列分析研究 王艳丽;关伟锋;陈菲菲;任月玲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23(7)2 【摘要】目的:对比小肠磁共振造影各序列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小肠磁共振造影的扫描方案。方法: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2019年8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行磁共振小肠造影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的MR序列均包含COR-FIESTA、COR-T2SSFSE、AXT2SSFSE、AX-DWI以及AX-LAVA动态三期、COR-LAVA。结果:46例MRI小肠造影检查36例影像上未见异常,肿瘤病变4例,炎性病变3例,肠憩室3例,FIESTA显示小肠腔内甘露醇为高信号,空肠壁呈两层结构,外层为肌层及浆膜层的低信号,内层为黏膜“羽毛状”的等信号低信号,回肠壁仅显示一层低信号影,黏膜面光滑。T2SSFSE上,小肠腔内甘露醇为高信号,空肠亦呈两层结构,外层为肌层及浆膜层的等信号,内层为黏膜“羽毛状”的等稍高信号(与肌肉对比)。FIESTA及T2SSFSE肠系膜血管均为低信号,肠系膜脂肪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b=800 s/mm^(2)时,正常小肠壁呈稍高信号,肿瘤及炎症呈高亮信号;LAVA容积采集序列小肠肌层及黏膜均明显强化,淋巴瘤相对低强化,其余肿瘤及炎性病变呈相对高强化。结论:FIESTA与T2SSFSE均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及肠壁结构;FIESTA显示空肠的羽毛状黏膜较T2SSFSE更清晰,DWI(b=800 s/mm^(2))有利于病变的显示。LAVA容积采集序列图像质量优,有利于发现病灶及病变的定性诊断。COR-FIESTA、COR、AX-T2SSFSE、AX-DWI以及AX-LAVA、COR-LAVA序列可作为小肠磁共振造影检查的常规扫描方案。

磁共振肠道造影(MRE)评价克罗恩病小肠黏膜愈合的实用性

磁共振肠道造影(MRE)评价克罗恩病小肠黏膜愈合的实用性Dr. X陪您读的第145篇文章 磁共振肠道造影(MRE)评价克罗恩病小肠黏膜愈合的实用性 文献来源:Am J Gastroenterol.2018 Feb;113(2):283-294. 既往的观点和实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和破坏性的肠道疾病。既往的研究已证实,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患者会有更好治疗结局。 关于CD的内镜下黏膜愈合,目前绝大部分的证据来自结肠镜检查的数据。受小肠镜操作的限制,CD小肠病变影响和预后的研究相对少一些。 但实际上,约70%的CD患者存在小肠病变,而且小肠受累的CD 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评估小肠病变,尤其是黏膜愈合情况,就成为CD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小肠病变的评估,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和胶囊内镜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小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小肠镜能够仔细观察黏膜的病变,收集活检标本。因此,我们气囊辅助小肠镜可以有效评估小肠病变的黏膜愈合。 除此之外,磁共振成像(MRI)也可以用于评估小肠病变,而且侵入性比小肠镜低得多,没有电离辐射。因此,MRI也广泛用于CD患者的小肠病变的评价。 之前有一些研究,分析MRI评估CD疾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的准确性。此外,部分临床专家共识意见,已经推荐考虑将影像学缓解作为CD的治疗目标。 面临的问题 相比结肠病变而言,克罗恩病(CD)小肠病变内镜下黏膜愈合的研究仍不充分。CD小肠病变黏膜愈合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影响,是否与结肠病变一致,目前还存在争议,现有的证据也并不一致。

另一方面,磁共振成像(MRI)的结果,是否能准确符合小肠镜的结果,目前仍不清楚。如果MRI的结果与小肠镜结果不一致,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对小肠病变做出更接近事实的判断,这是目前尚未解决的关键临床问题。 所以问题就集中在,MRI能否精确评价小肠黏膜下病变。之前有一项研究对比了小肠镜和MRI的评估结果,结果显示MRI的结果可以反映小肠炎症的活动性。 但这只是一个横断面研究,没有评估后续的疾病进展。因此,MRI能否预测小肠CD患者的预后,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MRI影像学愈合,与小肠镜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到底如何,目前也不清楚。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项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访研究,目的是评估磁共振肠道造影(MRE)检查小肠病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这两种检查方式预测CD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研究共纳入了139例达到临床缓解,且血清学炎症标记物正常CD 患者。基线通过小肠镜和MRE检查后,之后进行前瞻性随访。 使用改良的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进行小肠病变内镜评估,使用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进行小肠病变影像学评估。 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复发(CD活动指数>150分,且与基线相比升高>70分)和血清学复发(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的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和血清学缓解的患者中,45.3%的患者没有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所有患者中有30例(21.6%)后续出现临床复发,62例(44.6%)出现血清学复发。 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没有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是CD患者未来临床复发(HR=5.34;95% CI:2.06-13.81)和血清学复发(HR=3.02; 95% CI: 1.65-5.51)的独立风险因素。 MRE是反应小肠炎性活动性的可靠方法,在评价小肠黏膜愈合方面没有显著差异。MRE影像学愈合(MaRIA评分<11),对内镜下黏膜愈合的吻合率高达90.9%。

肠道增强检查介绍

肠道增强检查介绍 肠道增强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检查方法,用于评 估和诊断肠道相关疾病。本文将介绍肠道增强检查的原理、适用病症、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原理 肠道增强检查采用专用的影像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特定的造影剂,以增强对肠道结构和 功能的观察。通过注射造影剂,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肠道内部的细节,并进一步评估有关病变、病程和治疗效果的信息。 适用病症 肠道增强检查广泛应用于以下病症的诊断和监测: -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 - 结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肠道肿瘤 - 肠道梗阻和肠道狭窄等结构性疾病

- 肠道出血和感染等急性病变 操作流程 肠道增强检查通常分为以下步骤: 1. 患者准备: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准备措施,如清洁肠道、空腹或饮食限制。 2. 造影剂注射:患者会被要求口服或静脉注射一种特定的造影剂,以使肠道更清晰可见。 3. 检查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影像设备,如CT或MRI,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检查。 4. 结果解读:医生会评估检查结果,并与患者分享诊断结果和 建议。 注意事项 在进行肠道增强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患者应事先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史、孕期和其他相关病症信息。

- 对于使用造影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或过敏反应。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准备和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肠道增强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并为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的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估肠道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上是对肠道增强检查的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磁共振MRI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MRI)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 MRI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科技检查设备,无X线辐射,对人体无危害。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高端核心技术,MRI已有近30年临床应用历史,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硬件平台和软件技术不断更新,临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MRI图像非常精细、清晰、逼真。MRI检查具有无X 线辐射,不用对比剂清楚显示心脏、血管和体内腔道,可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精确等优点。MRI临床适应症广泛,是颅脑、脊髓、骨与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部位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颅脑MRI检查 (一)适应症 1.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包括器官源性畸形和组织源性畸形,MRI可确诊 2.脑积水 3.脑萎缩 4.卒中及脑缺氧:脑梗塞和脑出血等 5.脑血管疾病:高磁场的MR通过血管成像(MRA)技术显示 6.颅内肿瘤和囊肿 7.颅脑外伤 8.颅内感染和其他炎性病变 9.脑白质病 (二)临床应用价值 1.MRI对颅脑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螺旋CT。目前,螺旋CT和MRI 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作用仍互为补充。 2.MRI之所以优于CT,是因为MRI软组织对比度高,能准确地分辨脑皮质(灰质)、髓质(白质)和神经核团,尤其是脑髓质疾病、肿瘤、水肿等诊断的敏感度更高。 3. MRI能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准确。 4. MRI无骨性伪影的干扰,是诊断垂体、颅神经、脑干、小脑等部位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5.应用对比剂可以鉴别肿瘤和水肿。 6.头颅外伤的诊断MRI不及螺旋CT敏感。MRI难以发现新鲜出血,不能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检查时间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带有监护仪的急症、危重病人不能做MR检查。 (三)注意要点 1.MRI对钙化与颅骨病变的诊断能力较差。 2.急诊、重危病人,监护仪和急救装置不能带入磁共振机房,限制了MRI在上述病人中的应用。 3.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异物者慎用。 4.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禁忌做MRI检查。 二、眼及眶区MR检查 (一)适应症 1.眼眶前病变。 2.肌圆锥外病变。 3.肌圆锥内病变。 4.眼外肌病变。 5.视神经及其鞘病变。 6.眼球病变:主要是球内肿瘤。 (二)临床应用价值 1.MRI检查,无X辐射损害、无痛苦,尤其适合于小儿眼疾的多次随访检查。 2.软组织对比度好,眼眶解剖显示清晰;可任意方位倾斜扫描成像,视神经病变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更准确。 3.皮样囊肿、黑色素瘤、血管畸形等眼眶疾患,具有特征性信号强度,易于定性诊断。 4.很少使用对比剂,安全性高。 5.无骨性伪影,图像细腻清晰。

mri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核磁共振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应用于多种部位,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流程如下: 1、病人交检查预约单,工作人员核对检查确认单; 2、工作人员和病人沟通,告知检查注意事项,争取病人配合; 3、安排合适机器让病人等待检查; 4、叫号后,应由病人自报姓名或出示手环,以核对病人基本信息,技师问询病史,明确临床检查目的; 5、工作人员带病人进入检查室,按各部位的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圈并将靶器官中心与所选线圈中心对齐,摆好体位,同时训练病人呼吸方式以配合检查; 6、技师常规使用激光条码枪扫描申请单条码输入检查号,尽量避免手动输入,以杜绝病人信息输入错误,同时再次查对纸质申请单与机器内病人的电子信息是否一致; 7、选用最优的检查序列进行扫描; 8、扫描结束后,依据最大限度显示病灶的原则,及时排版打印胶片至一体化自助打印机,在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检查机器编号; 9、检查完毕,工作人员站在病人下床侧将其安全送出检查室; 10、给病人取报告的凭证,并告知取报告时间、地点; 11、当班技师将所有病人图像上传至PACS,并形成交接制度。 注意事项: 所有磁共振检查前,都需要去除金属物品,如硬币、钥匙、磁卡等。 1、头颅、颈部、四肢:除去除金属物品外,一般无特殊注意事项; 2、消化道:如腹部检查,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等器官,检查前需要空腹6-8小时,检查前需要进行呼吸训练,以利于配合完成检查,避免图像产生伪影,影响诊断; 3、盆腔:进行盆腔检查前有时需要憋尿,且由于磁共振检查时间长,在检查前可去卫生间。检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检查前可佩戴耳塞。 禁忌证:

如果体内有金属异物,如起搏器、手术后金属血管夹及金属植入物等,检查前要告知医生,以免检查过程中发生危险。女性患者妊娠与否需要告知医生,一般妊娠3个月以内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查,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磁共振检查前需要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一定要遵照医嘱,认真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有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免发生危险。

CT小肠成像检查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CT小肠成像检查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江红玲李银官郑贤应江飞 小肠疾病的表现无特异性,准确及时的诊断对疾病的处理尤为重要。小肠钡透检查仍然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小肠钡透检查只能提供小肠粘膜的表面征象,无法提供小肠肠壁及肠周组织的情况。近年来,插管法CT小肠灌肠检查(CT enteroclysis)及CT小肠成像检查(CT enterography)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1,由于插管法CT小肠成像需要经鼻插管及患者需要镇静处理,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总结了应用口服法CT小肠成像检查的22例受检者的准备情况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小肠CT成像检查的成功率。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2例,进行小肠CT成像检查。男14 例,女8 例,年龄18~65岁,平均35 岁。临床症状血便者5例,不明原因腹痛者10例,腹泻者7例。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 二、CT小肠成像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8小时禁食,并服番泻叶10g+2000ml开水,以比较彻底地将小肠内容物排空。 详细询问并记录受检者的临床症状及有无应用654-2的禁忌症等。 三、小肠口服造影剂的配制及服用: 口服造影剂的配制:将25%甘露醇100ml溶液加温开水稀释成 2.5%溶液1000ml,放于热水瓶内,以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免过低的温度刺激受检者的胃肠道。 口服造影剂的服用:嘱咐受检者每隔10分钟口服造影200ml,分5次服完。 四、CT小肠成像的检查时间: 第4次造影剂服完后,即嘱咐患者排空尿液,随即静脉注射654-2 20mg,第5次造影剂服完后,即准备进行CT检查。 五、CT小肠成像技术: 应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Flexart 16排多层螺旋CT机,准直2mm,有效层厚7mm,间隔7mm。对小结节,重建成层厚3mm,间隔3mm图像。电压120 kV,毫安350mA,扫描时间0.5 s,螺距15 。 扫描范围膈面至耻骨联合,行平扫及增强检查。 增强扫描造影剂(欧乃派克,300mgI/mL, 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剂量1.5mL/kg, 注射速率3mL~3.5mL/s,经肘静脉注射。在注射造影后35s开始扫描获得动脉期图像,120后扫描获得平衡期图像。 六、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告知并记录受检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如注射侧手臂发胀及恶心、呕吐等。 七、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告知受检查者检查后可能出现的腹痛或腹泻等副作用,次日给予随访记录。 结果

【胎儿胃肠多模态】胎儿胃肠道异常的超声和MR成像(5):正常小肠和结肠超声及MRI表现

【胎儿胃肠多模态】胎儿胃肠道异常的超声和MR成像(5):正常小肠和结肠超声及MRI表现 胎儿胃肠道异常的超声和MR成像 超声(US)和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胎儿胃肠(GI)异常的两种方法。超声(US)是首选的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一种补充的方法。 尽管 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 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但尚未建立MRI 来评估胎儿胃肠胃肠异常。因此,应更多地关注超声筛查后MRI检查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胃肠道异常;磁共振成像;产前; 超声 胃肠道异常(GI Abnormalities) 正常小肠和结肠超声表现 (Normal Appearance of Small Bowel and Colon in US)在妊娠中期,小肠和结肠无法区分,两者的最大直径均为2-3毫米;结肠袋形成开始于右结肠,它们可以在妊娠 25 到 26 周后超声被描述。在妊娠晚期,小肠和结肠的最大直径分别为5至7毫米和8至15毫米。靶征(周围低回声肛门括约肌与中央回声黏膜)可在20 至23 周后识别,并具有与胎龄相关的预测性生长模式。 图3.正常小肠和大肠袢的超声表现:24周的胎儿:在妊娠中期,通常小肠袢和大肠袢无法区分。B和C,30 GA胎儿:小肠袢和大肠袢是可分的。结肠袋可间(小箭头)。SB,小肠;LB,大肠。 MRI显示小肠、结肠、胎粪的正常表现 Normal Appearance of Small Bowel and Colon andMeconium in MRI 在检测异常胎儿胃肠道病例时,评估肠道中是否存在胎粪至关重要,SSFE 序列上的信号强度为中等或低,T2 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强度为中等或低。

核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护理要点

核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护理要点 核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简称MRE)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磁共振技术对小肠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在进行MRE检查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患者准备 1. 患者需要提前禁食,一般要求空腹6-8小时,以便清晰地显示小肠结构。 2. 患者需服用特定的造影剂,这些造影剂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并帮助医生更好地分析和诊断。 二、检查前准备 1.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史、过敏史和相关症状,以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3. 护理人员应检查患者是否有金属物品或植入物,因为这些物品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产生干扰。 三、检查过程 1. 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脱去金属物品和植入物,并穿上适当的检查服装。 2. 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入磁共振设备,并帮助其正确采取相应的体位,以保证图像清晰度和检查效果。

3.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观察其情绪和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四、检查后护理 1. 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离开磁共振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2.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和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护理建议和指导。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核磁共振设备中产生的磁场非常强大,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身上没有金属物品,以免产生安全隐患。 2.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措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3. 护理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受到感染的风险。 总结: 核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检查,护理人员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与患者密切配合,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通过合理的准备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核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的效果和质量,为医生提供

各种影像学检查对于小肠克罗恩病的优劣势

各种影像学检查对于小肠克罗恩病的优劣势 原标题:小肠克罗恩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现状 作者:李璐,贾敏,陈世孝,禹健,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以胃肠道慢性炎症表现为主的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是自身免疫性疾病。CD常见于回肠部,且可发生在从口腔到肛门的胃肠道任何部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早期诊断CD,以便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提高预后,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CD的诊断并没有单一可靠的金标准,根据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发布的欧洲克罗恩病诊断管理共识(2016年版),CD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学、影像学和/或生化检查联合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响学检查在CD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本文将对CD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现阶段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CD的X线诊断 X线消化道气钡造影是诊断克罗恩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其易于显示克罗恩病所致肠黏膜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等特征性改变,但难以显示肠壁黏膜下病变以及肠壁外炎性病变。消化道内容物易影响影像学诊断,故消化道影像学检查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胃肠道准备。一般要求影像学检查前需禁食12h,通常辅以助泻药物以清洁肠道。X线消化道气钡造影检查前口服钡剂及产气粉,重点观察小肠及右半结肠。CD的X线消化道气钡造影显示病灶多呈多节段性分布,病变肠腔狭窄,肠壁僵直,黏膜皱襞变钝变平,裂隙状溃疡及瘘管形成,黏膜表面可见“卵石征”等。 田忠祥等回顾性分析了CD患者X线消化道气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此检查方法对肠道内壁黏膜病变如:裂隙状溃疡、卵石征、肠腔狭窄等显示较好,阳性率较高且明显高于CT;但X线气钡造影未显示肠壁增厚及腹腔脓肿、炎性包块等肠外并发症,对肠瘘的显示率亦不

全面!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全面!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1 食道病变 疑食道病变(食道癌、炎症、静脉曲张、异物等)或患者有进食梗噎、异物感者,首选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若拟诊食道癌者,需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然后,请选择胸部CT/MRI 增强了解有无周围侵犯、淋巴转移(评价能否手术或选择放化疗),MRI对邻近骨骼侵犯观察更好。 2 胃部病变 怀疑胃部病变(胃癌、淋巴瘤、胃肠间质瘤、溃疡等)者,首选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不能耐受钡剂的可选胃部超声)。若拟诊胃部恶性肿瘤者,需胃镜活检病理证实(淋巴瘤等黏膜下病变除外);然后,请选择上腹部饮水低张CT/MRI 增强,了解有无周围侵犯、淋巴转移和肝转移(评价能否手术或选择放化疗),若只做上腹部平扫、不同时做CT/MRI增强检查者,MRI优于CT。 3 小肠、结肠病变 怀疑小肠、结肠病变(炎症、肿瘤、急性梗阻等)者,可选择小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直接选择CT或MRI小肠、结肠造影平扫增强扫描,若只做CT/MRI平扫、不同时做CT/MRI增强检查者,MRI优于CT。

上腹部病变 怀疑肝胆胰腺脾脏及腹膜后病变或黑便、布卡综合征者,首选超声(必要时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然后请选择上腹部CT/MRI 动态增强;复杂或疑难病例或者肝硬化背景明显、血色素病者,选择上腹部MRI 动态增强(甚至肝脏特异性造影剂)对病变的检出与定性优于上腹部CT 动态增强。 5 肝脏少见或不典型病变或肿瘤 肝脏少见或不典型病变或肿瘤(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常常需要超声、CT/MRI 动态增强综合诊断,MRI略有优势。 6 肝脏肿瘤栓塞等介入治疗后 对于肝脏肿瘤栓塞等介入治疗后疗效的复查,首选上腹部MRI平扫动态增强或超声造影,或者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单纯观察碘油栓塞是否满意者,可选择上腹部CT平扫。 7 肝脏结节需定性 对于肝硬化退变结节癌变或微小肝癌、其他检查结节性质不明者、有无微小肝转移瘤者,请首选肝脏MRI平扫肝脏特异性造影剂动态增强。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 )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PSIL患者的CT和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结果该组28例PSI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回肠末端或回盲瓣(占53.6%);CT显示受累肠壁增厚或形成肿块,大多数呈局部或弥漫性环形增厚(占53.6%),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强化;75.0%的病例伴有肠管周围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肿大。MRI显示病变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PSI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PSIL 的诊断与鉴别方面起重要作用。 标签:恶性淋巴瘤;小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 )是指原发于小肠淋巴网织系统的恶性肿瘤。PSIL发病率低,临床较为少见,占小肠恶性肿瘤的10%~25%,仅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10%~0.25%[1]。PSIL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和影像学检查。PSIL早期诊断并行早期治疗者预后较好,但由于PSIL原发于小肠壁黏膜下淋巴组织,小肠内镜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病变,探索PSIL 的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前对PSIL的CT和MRI表现特征较少有文献报道,该研究收集并分析该院2011年8月—2014年1月期间的28例PSIL患者的CT和MRI结果,总结PSIL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对本病术前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Dawson标准[2],共28例,均来自住院部,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1~77岁,平均(55.3±12.9)岁。临床多以腹痛、腹胀、消瘦、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就诊。该研究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纳入研究的病历资料的收集均获患者书面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全部2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后双期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CT扫描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CT平扫扫描参数:120 kV,90 mA,层厚5 mm,进床速度12 mm/s。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Ultravist,300 mg I/mL),80~100 mL,3 mL/s,于注射开始后25 S和50 S后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MRI扫描采用GE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MRI 平扫及增强采用呼吸门控Asset Cal序列,扫描参数:层厚5 mm,层间隔1 mm,

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的研究

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怀疑为小 肠疾病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首先为其进行MRI结合螺旋CT检查;之后为其促进性常 规胃肠道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将手术确诊结果与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加 以对比。结果:外科手术后80例疑似患者中有78例确诊为小肠疾病;MRI结合螺旋CT检查73例为小肠疾病,准确率为91.25%(73/80),灵敏度为91.03%(71/78);胃肠道造影诊 断41例为小肠疾病,准确率为66.25%(53/80),灵敏度为50%(39/78)。组间差异比较 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MRI结合螺旋CT对小肠疾病准确率和灵敏性较高, 可见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极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肠疾病诊断;MRI;螺旋CT;诊断价值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由 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小肠疾病在临床中发病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结构的特殊性 和起病的隐匿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疾病的诊断结果难以满足临床需求[1]。文中将MRI及螺旋CT两种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结合起来展开小肠疾病诊断,结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疑似为小肠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 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20至73岁之间,中位年龄取(46.5±5.8)岁;病程在7 天至5年之间不等,平均为(2.4±0.8)年;患者存在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所有 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具有研究价值。 1.2诊断方法 首选为患者进行MRI结合螺旋CT检查:(1)MRI检查:检查前8h需禁食,检查前1h将 2.5%甘露醇、1500ml清水混合为溶液给患者口服,分3次服完,每次500ml。检查前5分钟 需要为患者肌肉注射山莨菪碱5ml以便延长检查有效时间;在对比剂服用30分钟后开始检查,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SE序列重T2WI扫描。层厚180毫米,采集耗时2s,范围包括升结肠,确定对比剂已经达到盲肠位置;多轴面成像,小肠MRI扫描每个序列均带脂肪抑制。25 秒之内完成冠状面T2WI扫描;冠状面T1WI快速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冠状面采集1次,很断 面采集2次,扫描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扫描范围包括隔顶至耻骨联合[2]。(2)螺旋CT检查:检查前8h禁食,对比剂服用与MRI检查相同。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双期增强 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静注100毫升碘佛醇,25秒后做晚期动脉扫描,60秒后进行 门静脉扫描。扫描的螺旋距为1-1.5,120kv,200mA,重建1.5毫米,层厚7.5-10毫米。 另外使用数字化胃肠机为患者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12h,为患者服用钡剂,选择适当放体位和充盈状态进行十二指肠和胃部X线平片的检查。之后再次服用钡剂并检查 患者的小肠和升结肠,拍摄X线。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 1.3临床观察方法 将不同诊断的结果与外科手术的确诊结果相互对比。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评估小肠克罗恩病的活动度

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评估小肠克罗恩病 的活动度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DCE-MRI)增强定量参数用于测评克罗恩病(CD)的活动度。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5例CD 患者,均采用MRI、DCE-MRI 扫描及检测容积转运常数(K tans)值,采集入选患者的CD内镜评分(CDEIS)及弥散系数(ADC)等资料,参照CDEIS评分将患者分为静止组、轻-中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分别30例、37例、23例,比较3组患者ADC、 K tans检出值,解读活动期与慢性期CD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及MRI、ADC、K tans值的 关系。结果静止组、轻-中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ADC 依次为(2.83±0.43)×10-3、(1.45±0.22)×10-3、(1.16±0.1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13, P<0.001),以上3 组患者K tans值依次为(1.16±0.65)、(2.73±1.46)、 (3.94±1.12)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43,P<0.001);纳入该研究的患者 K tans和CDEIS存在正相关性(r=0.357,P=0.013),ADC 和CDEIS呈负相关(r=- 0.646,P<0.001),血清ADC 和K tans呈负相关(r=-0.471, P=0.001)。结论MRI 的定量参数K tans值在呈现CD 病患活动状态方面表现出良好效能,可作为CD临床诊断、治疗的依据。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年轻人多发且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以累及口腔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回盲肠处是好发部位[1]。国内报道CD的发病率与患病率依 次为0.848/105、2.2/105。18~35岁是该病的发病高峰,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CD治疗方案 的选择有赖于对疾病活动度的准确评估,MRI检查因无辐射、组织分辨率高、能同时呈现出肠腔 内外病变的特征逐渐被用于CD的临床研究领域中。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在评估病变组织 微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效能,可获得具体参数值进行定量分析,当下K tans 在恶性肿瘤、感染疾病诊治领域中均有应用[2]。本研究应用DCE-MRI对CD的活动度进行 准确评估,旨在为CD患者提供一个无创的,适合反复多次进行的量化检查手段,更好指导临床进行个性化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