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炎的CT表现

结肠炎的CT表现

结肠炎的CT表现

CT被广泛用于评价不典型腹痛及怀疑有结肠炎的病人。作者表明口服及直肠注入造影剂后增强扫描后,多层螺旋CT能精确显示结肠壁的炎性改变,并对病变范围得评估有所帮助

许多情况下,结肠炎类型得最终诊断基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结肠镜检查,但是特异的CT征象对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有所帮助

溃疡性结肠炎跟克罗恩病的区别在于:部位、范围、肠壁增厚的表现以及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很少合并腹水,腹水往往发生在感染性、缺血性及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也表现为肠壁显著增厚,偶尔会有跳跃征,这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化学治疗有关系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特征是累及右半结肠和回肠,而缺血性肠炎的血管分布及病史比较有特征

憩室炎是一种局限性非对称性病灶,伴有筋膜增厚及炎性憩室。阑尾壁增厚并明显强化,肠腔扩张及临近索条样改变表明阑尾炎,而且炎性改变有时候会波及盲肠和回肠末端

肠脂垂炎表现为结肠附近局灶性边缘强化区,通常没有真正的结肠壁增厚

1. 正常结肠

正常结肠的管径变化很大。盲肠最高达9厘米,横结肠通常小于6厘米。其余各段结肠小于横结肠,但直肠的管径位于它们之间

图1为一位45岁男性的正常直肠乙状结肠横轴位CT图像直肠乙状结肠壁有强化,肠腔灌水后扩张良好

总之,正常结肠壁厚不应超过3毫米,当肠腔充盈良好时,正常结肠壁厚约1-2毫米;当充盈不良时,正常厚度可达3-4毫米

2.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

尽管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有相互重叠的CT征象,但也有区别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于左半结肠,或者弥漫于全结肠,很少单独累及右半结肠

一位34岁女性溃疡性结肠炎横轴位CT图像,乙状结肠壁增厚,结肠壁外可见亮点,是为充血的肠系膜动脉,这表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也许会伴随回肠返流,导致回肠末端扩张及张口状回盲瓣,以及肠壁毛糙变薄。克罗恩病表现为广泛累及右半结肠及会场末端,往往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回盲瓣明显狭窄时,末端回肠也许会表现为厚壁扩张

图3为一例39岁男性克罗恩病患者的横轴位CT图像,表现为盲肠和回肠末端明显增厚。回盲瓣狭窄,腔内及狭窄前扩张的回肠末端内可见液体

克罗恩病有时候会累及全结肠,但仅累及左半结肠很少见

图3为一例39岁男性克罗恩病患者的横轴位CT图像,表现为盲肠和回肠末端明显增厚。回盲瓣狭窄,腔内及狭窄前扩张的回肠末端内可见液体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受累往往表现为言行改变,除非患者接受过灌肠治疗,克罗恩病往往不累及直肠。直肠狭窄壁厚以及骶前间隙扩大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而且CT 能够很好的显示,这些表现来源于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以及脂肪增生

图4为一例45岁男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横轴位CT图像。增厚的直肠壁表现为脂肪月晕征,直肠周围脂肪增加

月晕征被用来描述横轴位图像上的两层或三层壁,如果分三层的话也可以叫做靶征

图5为一例32岁女性溃疡性结肠炎伴血性腹泻患者的CT横轴位图像,图像显示双晕征或靶环征,内环为粘膜层,外环为固有肌层,这两层均为高度衰减,中间层为水肿的粘膜下层,为低度衰减

CT对于自发性炎性肠病结肠周围侵犯及并发症的显示有其独到之处,克罗恩病的结肠周围侵犯比溃疡性结肠炎广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常会出现直肠周围脂肪增值。增值的脂肪CT值比正常肠系膜脂肪高约10-20HU。

CT显示肠系膜脂肪增值,其CT值往往比皮下脂肪高20-60HU,这是由于有水肿和炎细胞浸润。肠壁与肠系膜之间界限模糊,可以看见有肠系膜淋巴结影,但往往小于1厘米

图6 为一位24对女性克罗恩回结肠炎横轴位CT图像,显示回肠末端及盲肠增厚,伴有周围纤维脂肪增值。一枚增大的淋巴结

由于克罗恩病人出现癌和淋巴瘤的风险大,淋巴结大于1厘米为可疑,所以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炎性肠病时,肠系膜血管会广泛充盈并走形迂曲,这是由于炎性充血引起得,

肠系膜血管充盈表明疾病处于活动期,克罗恩病肠系膜得这种表现叫做“梳齿征”,但这一征象没有特异性,它可以出现在任何急性小肠和大肠炎中。梳齿征也许可以用来区别活动性炎性肠病与淋巴瘤、转移癌,后者趋向于血管减少

准确鉴别并发症很重要,因为并发症会影像治疗及预后。中毒性巨结肠往往会出现在这两种炎性肠病、传染性结肠炎和其他一些结肠炎中。它是一种最可怕的合并症。肠腔内充气或充氺后,CT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的扩张及迂曲的结肠轮廓。往往表现为结肠壁变薄,边缘模糊,内缘呈结节状,也许会出现腹水

图7 为一位35岁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横轴位CT图像,图像显示横结肠扩张并粘膜毛糙

楼管也是克罗恩病经常出现的合并症,多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薄层切片、冠状位及斜面重建能够帮助描绘出也许会带有加强的边缘的液体或者气体束

图8 为一位37岁女性回结肠克罗恩病的CT图像,灌肠后横轴位CT图像显示回肠0-回肠瘘及回肠-乙状结肠瘘。累及的回肠和结肠壁非对称性增厚。冠状位重建后,回肠回肠瘘显示的非常好,阴道内可见对比剂是由于回肠-阴道瘘

感染性结肠炎

胃肠道结核跟克罗恩病有许多相同的表现,但结肠及回肠末端肠壁增厚较克罗恩病显著。在CT 图像上,淋巴结往往显著增大,呈低密度或钙化。,可见瘘管及窦道,但是要比克罗恩病少见。偶尔可见瘢痕引起得盲肠球形扩大,以及回盲瓣肥大

图9为一例33岁男性结核性会结肠炎。图像显示盲肠及末端回肠壁显著增厚

图10 为一例60岁男性结核性结肠炎瘘管形成。图像显示降结肠壁轻度增厚,可见一瘘道从结肠延伸到左侧腰大肌脓肿,而且通过左侧脊柱旁肌肉进入到背部皮下组织,并于背部皮下形成一个脓肿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如果CT发现腹膜增厚、腹水、淋巴结肿大及肠壁增厚,应该考虑到腹部结核

阿米巴虫

在放射学上,表现为急性暴发性结肠炎,伴有溃疡及跳跃征弥漫性结肠炎可以发生,但是右半结肠及直肠最容易受累。随着疾病的进展,盲肠变成了球形。即使治疗后,仍然会残留残余变形及狭窄。回肠末端一般不受累,但有时候最末端会有几厘米受累

图11为一例31岁男性,患者有腹泻近期曾到过非洲北部。图A示盲肠壁增厚,但末端回肠不受累;图B示结肠肝曲明显增厚,但降结肠正常

阑尾局限性浸润很少见,但阿米巴病临床表现也许会与阑尾炎极相似。暴发性阿米巴肠炎也许会发展成中毒性巨结肠和穿孔。肝脓肿是最常见的阿米巴病合并症

伪膜性肠炎

轻度的伪膜性肠炎,CT几乎不能显示,重度者表现为结肠壁显著增厚伴有“指纹征”,粘膜及粘膜下层水肿引起的低密度改变,粘膜表面不规则伴有息肉状突起,结肠周围的索条状改变以及腹水。

图12为一例56岁男性伪膜性结肠炎,曾因心内膜炎,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乙状结肠壁增厚毛糙,伴有斑点状缺血灶

结肠的表现也许像一个手风琴,这是由阳性对比剂陷入增厚的结肠带之间形成的,但这一征象没

有特异性

图13为一例25岁男性伪膜性肠炎,患者曾因败血症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结肠壁广泛性明显增厚。于横结肠可见手风琴征,并可见腹水

由于属于透壁性炎症,结肠直径往往扩张。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也许会看见靶环征,是由强化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形成得。结肠壁平均厚度月14.7MM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又叫盲肠炎,发生于白血病患者,及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移植后或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患者。粘膜的改变往往仅发生在盲肠及升结肠,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及表面溃疡

影像学表现:CT图像上,可见盲肠壁及升结肠壁增厚,回肠末端也经常可见壁厚。结肠及小肠壁呈环形增厚,结肠周围可见索条状影及液性成分

图14为一例9岁女性白血病合并盲肠炎患者,图像显示盲肠及回肠末端壁增厚

图15为一例45岁男性接受过移植治疗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患者,图像显示升结肠壁增厚,合并结肠周围索条影及腹水

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改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其CT表现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不同,也许会累及腹腔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结肠受累跟血管的分布有关,CT很容易识别血管的分布情况。肠管血流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以从肠系膜动静脉的闭塞到复杂的肠梗阻以及过度扩张。

缺血型改变可以是节段性的或更弥漫一些。血容量减少时,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和横结肠接近结肠脾曲处尤其容易缺血

一例71岁老年男性,心律失常引起缺血性结肠炎,可见腹水、及乙状结肠壁显著增厚,伴有多发大结节样缺损,类似于常规设片的拇纹征。直肠壁正常

图17为一例22岁女性右侧腹部钝器伤致缺血性结肠炎,图像显示结肠肝曲及右半结肠壁明显增厚,在横结肠可见病变结肠与正常结肠之间界限清楚锐利

老年患者,左半结肠缺血性改变往往与血流灌注不足有关,而右半结肠缺血改变发生于年轻人比较多,往往跟锐器或钝器伤导致的出血性休克有关。直肠缺血性改变少见,原因是直肠的侧枝循环丰富

如果动静脉都闭塞而没有再灌注,结肠壁仍然薄而不强化,合并肠腔扩张

图18为一例81岁老年女性心肌梗塞合并缺血性肠炎。A图示平片可见右侧结肠壁积气,小肠

及大肠腔扩张。图B为CT可见右侧结肠壁积气,不强化,结肠周围可见索条状渗出

如果缺血是透壁性的,也许会导致狭窄,有时候会导致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积气合并肠壁增厚是不良征兆,这是由肠管梗塞引起的。结肠积气征或叫肠壁囊样积气征表现为结肠壁气泡,气泡排列成线状,在骨窗或肺窗上更直观

憩室炎好发于老年人,也可见于年轻人,偶尔发生于40岁一下。后天性结肠憩室炎往往发生于滋养动脉、直小血管,累及粘膜下层,因为这些部位是结肠壁的最薄弱区。因此,憩室炎发生于肠系膜侧,也许与壁内压力增加有关

憩室炎在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憩室炎可以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假憩室,因为它们没有包括真正结肠壁的所有层

影像学表现----在CT图像上,憩室炎表现为结肠壁向外突出的小囊袋,期内充满空气。在乙状结肠最多,但也发生于除直肠之外的其它任一段结肠。在许多结肠憩室炎病例中,肌肥大引起相应节段增厚。粪便、食物颗粒或炎症也许会阻塞憩室,引起其实微小穿孔及结肠周围的炎性改变,从而导致急性憩室炎

在CT图像上,憩室炎表现为结肠壁增厚合并结肠周围索条状改变。乙状结肠憩室炎盆壁侧筋膜增厚是个可靠征象,即便是早期憩室炎也是如此。肠系膜血管充血扩张供应炎性节段。30%憩室炎病例,可以看见憩室的炎症

图为一例65岁女性早期结肠炎,患者左下腹痛并白细胞增多,图像显示一长段乙状结肠壁增厚并多发小憩室。左侧盆壁筋膜增厚表示轻度憩室炎

图为一例57岁老年女性乙状结肠憩室炎患者,图像显示乙状结肠壁增厚并散在憩室。可见一个炎性憩室及肠系膜水肿

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

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 炎症性肠病影像学表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的形式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影像学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胃肠道造影 1.1 上消化道造影: 炎症性肠病常累及上消化道,造影可显示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常见表现包括粘膜异常、溃疡、狭窄等。 1.2 小肠钡餐: 小肠钡餐可显示小肠的病变,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小肠受累。表现为肠壁增厚、溃疡、狭窄等。 1.3 结肠钡剂造影: 结肠钡剂造影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其表现主要包括结肠黏膜增粗、粘膜颗粒样改变、狭窄及血管纵行分离等。 二:CT扫描

2.1 小肠CT: 小肠CT可以显示小肠的各个层面,有助于观察肠壁增厚、溃疡、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等炎症性改变。 2.2 结肠CT: 结肠CT可以显示结肠的病变,包括溃疡、狭窄、黏膜改变等。 三:核素显像 核素显像通常用于评估肠段的活动性炎症,常见的核素显像方 法包括白细胞标记的显像、血流显像等。 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检测炎症 性肠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可以显示肠壁增厚、激活肥厚、溃疡、 狭窄、肠系膜改变、淋巴结增大等特征。 五: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可以评估肠道壁层、肠腔变化以及肠外病变,主要 表现为肠壁增厚、激活肥厚、粘膜回声异常等。 六:其他诊断方法 除了影像学方法外,内窥镜检查、组织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等也 有助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概述 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常见的结肠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结肠息肉、结肠炎、结肠癌等。影像学诊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在结肠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特点。 二、结肠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息肉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局部肿块的一种病变,常见于结肠直肠部位。 1.2 分类: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种类型。 2、结肠息肉的影像学表现 2.1 CT影像表现:结肠息肉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密度多均匀。 2.2 MR影像表现:结肠息肉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 T2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2.3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上的息肉,并进行活检。 三、结肠炎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炎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溃疡性 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1.2 分类:结肠炎可分为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两种类型。 2、结肠炎的影像学表现 2.1 CT影像表现:结肠炎可表现为结肠壁增厚、黏膜增生、粘连等。 2.2 MRI影像表现:结肠炎常表现为结肠壁增厚、信号异常 等改变。 2.3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黏膜充血、糜烂、溃 疡等炎症改变。 四、结肠癌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癌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 1.2 分类:结肠癌可分为腺癌、鳞癌、肉瘤等多种类型。

2、结肠癌的影像学表现 2.1 CT影像表现:结肠癌常呈结肠壁增厚、肿块侵犯等表现。 2.2 MRI影像表现:结肠癌在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 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2.3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局部侵犯程度。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CT和MRI影像图以及结肠镜检查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结肠息肉:结肠黏膜局部肿块的一种病变。 2、结肠炎: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 3、结肠癌:结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

结肠炎的CT表现

结肠炎的CT表现 CT被广泛用于评价不典型腹痛及怀疑有结肠炎的病人。作者表明口服及直肠注入造影剂后增强扫描后,多层螺旋CT能精确显示结肠壁的炎性改变,并对病变范围得评估有所帮助 许多情况下,结肠炎类型得最终诊断基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结肠镜检查,但是特异的CT征象对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有所帮助 溃疡性结肠炎跟克罗恩病的区别在于:部位、范围、肠壁增厚的表现以及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很少合并腹水,腹水往往发生在感染性、缺血性及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也表现为肠壁显著增厚,偶尔会有跳跃征,这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化学治疗有关系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特征是累及右半结肠和回肠,而缺血性肠炎的血管分布及病史比较有特征 憩室炎是一种局限性非对称性病灶,伴有筋膜增厚及炎性憩室。阑尾壁增厚并明显强化,肠腔扩张及临近索条样改变表明阑尾炎,而且炎性改变有时候会波及盲肠和回肠末端 肠脂垂炎表现为结肠附近局灶性边缘强化区,通常没有真正的结肠壁增厚 1. 正常结肠 正常结肠的管径变化很大。盲肠最高达9厘米,横结肠通常小于6厘米。其余各段结肠小于横结肠,但直肠的管径位于它们之间 图1为一位45岁男性的正常直肠乙状结肠横轴位CT图像直肠乙状结肠壁有强化,肠腔灌水后扩张良好 总之,正常结肠壁厚不应超过3毫米,当肠腔充盈良好时,正常结肠壁厚约1-2毫米;当充盈不良时,正常厚度可达3-4毫米 2.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 尽管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有相互重叠的CT征象,但也有区别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于左半结肠,或者弥漫于全结肠,很少单独累及右半结肠 一位34岁女性溃疡性结肠炎横轴位CT图像,乙状结肠壁增厚,结肠壁外可见亮点,是为充血的肠系膜动脉,这表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也许会伴随回肠返流,导致回肠末端扩张及张口状回盲瓣,以及肠壁毛糙变薄。克罗恩病表现为广泛累及右半结肠及会场末端,往往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回盲瓣明显狭窄时,末端回肠也许会表现为厚壁扩张 图3为一例39岁男性克罗恩病患者的横轴位CT图像,表现为盲肠和回肠末端明显增厚。回盲瓣狭窄,腔内及狭窄前扩张的回肠末端内可见液体

结肠癌影像学检查前后对比+CT-MR影像+病理

结肠癌影像学检查前后对比+CT-MR影像+病理每天点滴积累,成就您的未来! 识者阅见一生事 到处豁然千里心 古典留声机,经典音乐《假日的海滩》 男,76岁,因"反复腹部隐痛5月余" 。 病例特点:1.男性患者,76岁,起病缓慢,病程长。2.以腹部隐痛为主要表现,呈阵发性,偶有暗红色血便,量少,色红,大便性状无改变,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咳嗽咳痰、心悸、胸痛、气喘、气促,无头晕、眼花、乏力。3.查体:神清,精神可,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其蠕动波,全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墨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4.辅助检查:肠镜:结肠Ca?病理报告(广西区人民医院 2019-10-15):升结肠腺癌。CT(2019-10-24):1. 符合升结肠癌表现。2. 前列腺肥大。 影像学检查:升结肠近回盲部管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最大厚度约26mm),呈菜花状向肠腔内突起,病灶区域边缘不清、信号不均,呈等T1、混杂长T2信号,同反相位未见信号异常,DWI (b=600)示病灶轻度弥散受限,呈稍信号影,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病变长度约75mm,外围浆膜面毛糙欠光整,增强扫描病变区域肠管呈不均匀强化,延迟强化,以外围强化表现较明显,周围脂肪间隙信号欠均匀,临近肠系膜见多发小淋巴结影显示,较大者大小约7mm×8mm,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所及膀胱充盈良好,壁均匀,腔内未见异常。腹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征象。 影像学诊断:升结肠Ca(考虑T4N2M0) 大体病理:腹腔内未见腹水,回盲部见大小约2.5cm*2cm的肿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检查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检查进展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结肠镜不能评价肠壁及肠外情况,且为有创检查,患者依从性差。影像学检查在UC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效果评价及随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检查包括US、X线、CT、MRI和核医学显像。本文就UC的多项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的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各种影像检查的应用价值。 1.超声 经腹肠道超声(trans abdominal bowel US,TBUS)具有无辐射、简单、易重复等优势,可用于UC的辅助诊断、活动性评估及长期随访,尤其是小儿UC患者的首选检查。早期认为TBUS在IBD的筛查方面作用有限,但研究表明TBUS对UC的早期诊断率较高,各报道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不一,敏感性从48%到100%,特异性由82%至90%。另外徐晓蓉等认为TBUS对UC的诊断与肠镜的符合率为83.3%。TBUS对不同肠段定位的准确性不同,对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敏感性较高,可高达98%,对直肠的敏感性最低,只有15%。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使用TBUS对肠壁厚度、血流分级及动脉阻力指数的综合评估判断UC患者是否处于活动期。灰阶超声最容易观察肠壁增厚的程度,能量多普勒可观察到肠壁内微小低速血流,两者联合是判断UC活动性的可靠方法,诊断率达100%。国外学者通过建立肠壁血管化程度半定量分型来判断IBD的活动性,常用方法为Limberg分型,分级越高,疾病越活跃。王迎春等总结了16例UC患者治疗前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显示左半结肠受累时,肠系膜下动脉的血管截面积增大,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增快,血流量增加;全结肠受累时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指数及脉动指数减低。和内镜相比,TBUS诊断UC活动度的准确性为89%。TBUS还可用于评价疗效及预后。

炎症性肠病的CT诊断

炎症性肠病的CT诊断 概述: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使用,在发现和显示肠腔病变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MSCT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肠道病变的检查和诊断中。 •肠道的MSCT检查,关键在于使小肠或结肠能够得到充分扩张。 •快速的扫描速度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提高了肠道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肠道准备:检查前三日禁止做胃肠道钡餐检查。检查前一日中午进无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夜口服缓泻剂。检查当日早餐禁食,检查前30分钟使用口服和爽1000-2000ml。 肠道充盈1)单纯口服水剂肠道充盈法(口服法)2)单纯结肠水灌肠肠道充盈法(灌肠法)3)口服水剂+结肠水灌肠双重肠道充盈法(大小肠肠道充盈法)4)插管法 1)口服法扫描前30分钟内口服和爽1000-2000ml扫描前10分钟肌注654-2以松弛胃肠道扫描前再次饮水约200ml,扩张十二指肠CT扫描:平扫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2)灌肠法扫描前10分钟肌注654-2以松弛胃肠道将肛管插入肛门内约5-8cm,缓慢注入温水1500-2000mlCT扫描:平扫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3)大小肠双充盈法扫描前30分钟口服和爽1000-2000ml口服结束后嘱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肌注654-2以松弛胃肠道插入钢管缓慢注入温水800-1500mlCT扫描:平扫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4)插管法扫描前将小肠导管插至屈氏韧带处,然后嘱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灌入甲基纤维素溶液2000ml拔出小肠管,病人取仰卧位,肌注654-2松弛胃肠道CT扫描:平扫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效果 •口服法:小肠充盈良好,以第五、六组小肠充盈最佳。大肠及回

盲部充盈欠佳。 •灌肠法:结肠充盈良好,以左半结肠充盈最佳。小肠及回盲部充盈欠佳。 •双充盈法:小肠及结肠均充盈良好,效果等同前两者之和。 •插管法:小肠各段充盈很好,结肠充盈效果良好,但病人耐受差。

16种回盲部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16种回盲部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回盲部占位或炎症 鉴别诊断疾病谱 序号常见序 号 不常见 1 克罗恩病 1 类癌 2 阑尾炎 2 盲肠憩室炎 3 回盲瓣隆凸(脂肪增多性回盲瓣隆凸、脂肪 瘤性回盲瓣隆凸) 3 肠道转移瘤或淋巴瘤 4 结肠癌 4 阑尾癌,阑尾黏液囊肿 5 肠系膜淋巴结炎 5 肠套叠 6 回肠结肠炎 6 盲肠炎(中性粒细胞减少 性结肠炎) 7 结肠结核 8 盲肠扭转 9 子宫内膜异位症 10 缺血性结肠炎 一 鉴别诊断要点 ·CT:对于肠壁内、外疾病的RLQ评价是首选检查方法 。尽量掌握病灶分布、管壁增厚等特征表现及相邻组织变化特点。肠壁增厚并呈脂肪密度■常见于变异性或慢性炎症 。水密度■急性炎症或缺血 。软组织密度:特异性最低■感染■缺血■炎症■肿瘤 ·钡剂造影检查:对于肠黏膜病变是首选检查方案(如克罗恩病早期的炎症改变) 二 常见诊断的有用线索 ·克罗恩病 。是回肠末端和盲肠最常见的炎性病变 。CECT上增厚的肠壁密度均匀减低 。肠壁各层分界消失: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分界模糊 。肠系膜纤维脂肪性增殖症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肠系膜充血■蜂窝状或蚯蚓状充盈的血管腔=活动性炎症表现 ·阑尾炎 。内侧盲肠或末端回肠壁因阑尾的炎症而增厚 。阑尾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在亚急性感染的情况下呈缓慢的簇状膨大 。常因穿孔导致阑周脓肿 ·回盲瓣隆凸 。常是正常变异 。CT往往发现黏膜下层脂肪堆积于瓣口 。此处易发生良性的脂肪瘤■球状的脂肪密度包块■常在瓣口周围呈偏中心生长 ·结肠癌 。盲肠癌占结肠腺癌总数的25% 。常呈大块状生长,但无梗阻■为黏膜下起源、表面形态不规则的块状影 。可堵塞阑尾基底口■可能在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上类似于阑尾炎(膨胀扩大的阑尾) 。周围常伴淋巴结肿大 ·肠系膜淋巴结炎 。在RLQ上为自发性、自限性炎性簇状淋巴结肿大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感染性回肠结肠炎 。导致急性腹泻 。常见于药物因素(药物性菌群失调)■耶尔森菌,耶尔森菌属■弯曲杆菌属■沙门菌 。盲肠和回肠末端肠壁增厚 。RLQ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上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鉴别(或为同一病种) 三

上腹部ct

上腹部ct 上腹部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 了解腹部内部的器官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上腹部CT的操作过程、目的、注意事项以 及可能的诊断结果。 上腹部CT通常是由专业的放射技师来完成。在进行CT 之前,患者需要排空胃部,以便更好地显示上腹部器官的结构。一般建议患者在检查前6-8小时内停止进食,同时避免摄入含气体的饮料,以避免对CT影像质量的干扰。 在进行CT之前,患者需要躺在一张特制的检查台上,并 被固定在正确的位置。检查台会缓慢移动,将患者送入CT机 的扫描环。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完成。 上腹部CT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上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任何异常的结构或组织改变。医生通过分析CT影像 来确定是否存在以下疾病或情况: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癌、结肠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肿瘤)、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及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梗死)等。 在上腹部CT的影像分析中,医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特 征来作出正确的诊断。例如,胃癌通常表现为胃壁增厚和异常的肿块,胰腺炎会导致胰腺增大和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此外,CT影像还可以评估腹部血管的情况,如肝动脉、门静脉和肠 系膜上动静脉等。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射造影剂来增强CT影像的对比度,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管和器官

的情况。 尽管上腹部CT在诊断腹部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是仍然有一些可能的诊断结果是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有时,CT影像可能显示出一些结构的异常,但并不能明确诊断,此时医生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的诊断。此外,CT造影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肾脏功能损伤等,因此,医生和放射技师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措施。 总之,上腹部CT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患者在进行上腹部CT之前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准备,掌握一些注意事项,并遵循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医生通过分析CT影像来评估上腹部器官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同时,医生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进一步确诊某些疾病。

CT及X线检查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CT及X线检查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延宏;甄勇 【期刊名称】《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6(6)12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X线钡剂造影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01/2005-12期间有完整资料的46例溃疡性结肠炎和32例克罗恩病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螺旋CT图像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并与X线钡剂造影、纤维肠镜、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能准确显示两者病变部位,肠壁的厚度,溃疡形态、深度和分布,有无炎症性息肉、肉芽肿、脂肪外套等方面存在不同及与周围邻近脏器的关系,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符合率达88%.结论螺旋CT多平面成像技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检查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883-884) 【作者】延宏;甄勇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影像科,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医 院,276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1 【相关文献】

1.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临床病例分析 [J], 杨晓瑜 2.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柳娟;廖山婴;刘思纯 3.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J], 彭明洋;张丹凤;张卫东;马跃虎;殷信道 4.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J], 舒利琼; 杨柳; 冉曦; 项贵明 5.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LA-G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涂频;张新华;周航波;程静;孙薇;赵有财;周晓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中的“铅管征”

结肠中的“铅管征” 文章来源于网络 铅管征 【影像表现】 铅管征见于腹部平片、CT及MRI中,表现为结肠袋消失,结肠均匀变细,呈铅管样改变。见于慢性结肠炎患者,以溃疡性结肠炎较多见。见图1~图2。 图1铅管征平片及肠镜图像 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结肠炎患者,图A为腹部平片,示降结肠呈铅管征,弥漫性均匀变细,结肠袋消失;图B结肠镜检降结肠腔内改变,可见弥漫性黏膜显示及纤维化,呈陶瓷样肠壁改变 图2铅管征CT及平片图像 图A为CT冠状位重建图像,显示降结肠呈铅管征,弥漫性均匀变细,结肠袋消失;图B为钡灌肠后,气钡双重造影,可见降结肠黏膜显示,结肠袋变浅,腔内充满气 扩展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1.病理与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变以溃疡为主。首先侵犯直肠,以后沿乙状结肠向上上发展。病变早期为局部结肠黏膜广泛的充血水肿,并可形成无数微小脓肿,破溃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病变愈合时,黏膜下层多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沿结肠长轴发展,纤维疤痕的收缩使肠腔变窄,肠管缩短,形似直筒状。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于青壮年,20~40岁多发,性别无差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 2.影像学表现

CT和MRI检查价值有限。影像学检查以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较理想,但应注意控制灌肠压力和速度,避免引起出血和穿孔,尤其是急性发作期禁忌灌肠检查。以下主要介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造影表现。 (1)黏膜表面颗粒状改变颗粒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直径一般在1~3mm,结肠无名沟显示模糊或消失。当肠黏膜有糜烂时,呈现许多细微的针尖状钡影,使黏膜的颗粒表现更为明显。 (2)溃疡形成在气钡双重对比相上,钡剂附着欠佳,形成以中央密度较高,边缘浅淡模糊的钡点或钡斑,较大的活动性溃疡,呈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和钡斑,大小约1~4mm,周围无明显隆起,溃疡的大小相对一致。肠壁虽无正常柔软性,但肠管尚有一定的伸展性,未充分扩张的肠管黏膜纹水肿、增粗,表面可见溃疡龛影,较大较深的溃疡龛影在肠轮廓外缘,可见“T”字型或钮扣状龛影。 (3)黏膜面息肉形成缓解期溃疡面愈合与黏膜过度增生修复,则形成息肉样改变,称为炎症后息肉或假息肉。表现为多发性弥漫性分布,呈类圆形、棍棒状、树枝状或丝状,息肉较假息肉表面光滑,可与溃疡同时存在。 (4)肠管变形表现为肠袋消失、肠腔狭窄及肠管短缩,呈铅管样改变。在急性期明显,随着炎症的消退,可恢复部分袋形,但黏膜面的无名沟难以恢复。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图像 显示结肠黏膜颗粒表现、肠腔狭窄、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a、b)、多发息肉样改变(c) 3.鉴别诊断 (1)克罗恩病(Crohn病)克罗恩病的腹泻一般无肉眼血便,结肠镜及X线检查病变主要在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且呈非连续性、非弥漫性分布并有其特征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一般不难。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的鉴别要点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病变呈连续性和弥漫性。如见直肠不受累的结肠病变、病变肠段间有正常黏膜的肠段(非连续性)、纵行溃疡间有正常周围黏膜(非弥漫性)则为克罗恩病特征;广泛的肛周病变、瘘和

腹部及消化道影像征象图解(一)

腹部及消化道影像征象图解(一) 1靶征(肠套叠) 是肠套叠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像,为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垂直时的表现,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关系。典型排列为自外向内分别代表鞘部外层肠壁、鞘部肠腔内造影剂、鞘部内层肠壁、偏心性套入部肠系膜、套入部肠壁、套入部肠腔内造影剂。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与其相连的肠系膜(套入部)被套如其相连的一段长管内(鞘部),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阻碍。婴儿由于大肠与小肠管径之比例相差大。故小肠易陷入大肠而被套牢。少数肠套叠可能来自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美克尔憩室、肠息肉、异位胰腺、血管瘤、异物、复制肠管、淋巴增生、肿瘤、寄生虫等,其中以美克尔憩室最多,过敏性紫癫也常会合并肠套叠,大于2岁的小孩发生肠套叠,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病变。大于5岁的病例中,则以淋巴瘤为最多;成人肠套叠小肠多见,常伴发良性病变;结肠型肠套叠则更多由恶性病变继发。 良性病变有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腺瘤样息肉、美克尔憩室、术后粘连机场动力性病变等;恶性病变有转移瘤、腺癌、类癌、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等。 由于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的角度不同,表现各异。如扫描层面和迂曲的肠道相平行时,表现为彗星尾征或肾形征:即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的征象。一般情况下,彗星尾征均与肾形肿块相伴出现。该肾形肿块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CT斜切面图像,其中游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形状若肾轮廓外形,而套入部近端肠管、肠系膜形状若肾蒂。此时,所谓彗星尾征的组成还应包括套入近端肠管。如果套叠的肠管与CT扫描垂直,则呈靶形征,即肿块影表现为圆形或类似环形。通常在肿块内可分辨出层样结构,推测可能是继发于套入部和鞘部间的液体或是肠壁水肿造成密度对比,类似同心圆形;当套入部肠壁显著水肿坏死或套入部肿瘤周围浸润累及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套叠时间较长,套入部系膜血管受挤

静脉硬化性结肠炎CT诊断分析

静脉硬化性结肠炎CT诊断分析 盛能洲;杨岗;张联合;于继峰;戴简吉;石鑫森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硬化性结肠炎(PC)的CT表现,提高对PC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内窥镜证实的PC患者3例,对PC的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CT显示2例有横、升结肠肠壁增厚,增厚的肠壁可见条形钙化伴对应的肠系膜静脉多发条形钙化;另1例无结肠肠壁的增厚,仅显示对应的肠系膜静脉血管多发条形钙化.CT诊断为静脉硬化性结肠炎.临床随访及内窥镜证实为PC.结论 PC有特征性的CT表现,掌握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features of CT(PC)an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P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 patients with PC confirmed by endoscopic surger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T findings of PC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In 3 patients,CT showed 2 cases with transverse and ascending colon wall thickened,thickening of the intestinal wall visible strip calcification with corresponding mesenteric vein multiple strip calcification;another 1 cases without colonic wall thickened,mesenteric veins showed only the corresponding multiple strip calcification. Sclerosing colitis were diagnosed by CT . Clinical follow-up and endoscopic findings confirmed as PC. Conclusion PC has characteristic CT performances,and it is helpful to make a correct diagnosis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by mastering the typical imaging findings.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8大系统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之胃肠道篇

8大系统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之胃肠道篇 食管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见环绕管壁的不规则增粗粘膜影,粘膜连续,无中断、破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胃底部胃壁不均匀增厚,粘膜下层均匀强化,增强粘膜皱襞增粗、纡曲,与正常胃壁相移行。 2、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后壁管壁增厚,见直径约100px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轮廓较·光滑,与周围血管和气管分界清楚,局部管腔偏心性狭窄。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胃 1、胃癌 A)BorrmannI型胃癌 胃体后壁见局限隆起型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突出,大小约125px×100px,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CT值30-45HU,肿块外形不规整,表面呈浅分叶状。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邻近胃壁厚度正常。V耳仿真内镜重建显示胃体后壁突向胃腔内不规则肿块,表面不光滑分叶状,邻近胃壁厚度正常,蠕动良好。 B)BorrmannⅡ型胃癌 胃窦部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中心见巨大扁平状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成锐角相交。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扁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锐角相交。 C)BorrmannⅢ型胃癌 胃窦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表面见巨大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周围癌性环堤呈呈斜坡状隆起,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3D 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溃疡,底部不平,周围黏膜皱襞纠集、中断,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D)BorrmannⅣ型胃癌

平扫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肿块影向胃腔内突出,局部胃腔狭窄、变形。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胃窦不规则增厚胃壁明显强化,表面黏膜皱襞破坏,向下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层完整,胃壁外脂肪间隙清晰。冠状位MPR重建显示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局限胃腔狭窄、变形。 2、胃平滑肌瘤 平扫示贲门区胃壁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围绕贲门口周生长,胃黏膜受推压,完整性良好。肿块内侧胃黏膜面形成连续的弧线性强化征。 3、胃平滑肌肉瘤 胃体上部小弯侧见部分突向胃腔部分向胃壁外突出生长之软组织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突向胃腔内肿块表面黏膜破坏并见不规则溃疡,肿块向外浸润并突破浆膜层,胃壁外脂肪间隙模糊。冠状位MPR图像可清楚显示胃壁肿块同时向胃腔内和胃腔外生长,胃腔内肿块表面溃疡形成。 4、胃淋巴瘤 平扫胃体部胃壁不规则增厚,胃腔变小、轮廓不规则。增强扫描增厚胃壁不均匀轻度强化,表面明显线状强化的黏膜皱襞较粗大。胃体后壁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胃壁外脂肪间隙消失。 小肠 1、小肠腺癌 平扫示空肠肠壁不规则增厚,肿块沿肠壁环形浸润致局部管腔向心性狭窄,增厚肠壁密度不均匀减低,肿块表面不规则溃疡。肠管浆膜面模糊和周围脂肪层消失。增强扫描肿块及不规则增厚肠壁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2、小肠淋巴瘤 A)回肠肠管肠壁呈限局对称性增厚,壁厚约50px,形成向肠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在肠腔内造影剂的衬托下见正常, 粘膜皱襞消失,正常与病变组织间无明确分界,受累的管腔狭窄不明显。

放射医师测试试题及答案

放射医师测试试题及答案 1、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表现,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肠管痉挛激惹呈“线样征” B、急性期充盈时肠壁边缘呈锯齿状,排空后见小刺状溃疡,溃疡较大时呈T形或领扣状 C、亚急性期黏膜呈颗粒状.息肉状;肠袋变形,肠管僵硬 D、慢性期肠管变短,肠袋消失,肠腔变细,可有回流性肠炎改变,可见结肠扩张 E、30%可发生癌变 答案:E 2、下列关于Crohn病的CT表现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节段性肠壁增厚是CT的主要表现,一般厚度在15mm以内 B、急性期肠壁可显示分层现象,表现为靶征或双晕征 C、增强扫描时,处于活动期和慢性期的病变均可强化 D、CT对窦道.瘘管等合并症的诊断价值高于钡剂造影 E、增强扫描时肠系膜出现梳样征 comb sign时提示进入慢性期 答案:E 3、脑脊液鼻漏常见于 A、鼻骨骨折 B、额骨骨折 C、筛骨骨折 D、蝶骨骨折 E、上颌骨骨折 答案:C 4、成骨肉瘤的X线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 A、可见骨膜反应 B、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 C、有瘤骨形成 D、局部软组织肿块影 E、骨质呈明显膨胀性破坏 答案:E 5、发生于脊髓内的常见肿瘤为 A、星形细胞瘤 B、神经纤维瘤 C、脂肪瘤

D、神经鞘瘤 E、淋巴瘤 答案:A 6、Caroli病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肝内胆管扩张,右叶为主 B、肝门区中心胆管不扩张 C、肝内多个小囊状区域,与肝内胆管不连接 D、扩张的肝内胆管可以有小结石 E、可伴有肝硬化表现 答案:C 7、血源性肺脓肿最多的部位是 A、肺尖较多 B、外围较多 C、肺门周围较多 D、膈上较多 E、左心缘较多 答案:B 8、下列疾病常出现假骨折线的是 A、老年性骨质疏松 B、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C、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D、骨质软化症 E、成骨不全 答案:D 9、关于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下列不正确的是 A、桡骨远端2~3cm以内骨折 B、远侧断端向背侧桡侧移位 C、骨折段向掌侧成角畸形 D、骨折段向背侧成角畸形 E、常伴尺骨茎突骨折 答案:D 10、关于肝囊肿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单发或多发 B、圆形水样密度 C、平扫囊壁一般不显示

肠壁增厚的CT诊断

肠壁增厚的CT诊断 肠壁增厚是影像学中常见的发现,CT需要寻找的重要特征是:•增强模式 •参与时间 •壁厚度 •肠系膜血管通畅 •肠系膜改变 •腔内容物 肠壁受累长度,如下图 增强模式概述 图为肠壁增厚患者肠壁强化的CT表现

1型-白色衰减 有许多病理生理学事件可能导致白色衰减模式: •高强化 肠壁在急性炎症性肠病中表现为血管扩张。 •壁内血管损伤 休克肠时间质渗漏。由于低灌注导致通透性增加,表现为高强化。 •壁内血肿 出现在创伤和抗凝治疗中。 正常肠道将明显增强,特别是当扫描是在动脉晚期,即注射后35-40秒。如果肠壁不增厚,这是正常强化。如下图

下图是一位患有急性炎症性肠病(IBD)的病人。注意肠壁增厚的小肠大段的明亮强化。这是由于血管扩张引起的充血所致。注意腹部扩张的血管。 下图休克肠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血液流量有再分布,这可能导致异常明亮的肠壁强化。请注意,一些肠环显示白色图案,而另一些则显示水靶征。狭缝状下腔静脉是由于低血容量(红色箭头)。 由于血液再分配到重要器官,这些病人可以有高强化的肾上腺,因为这些器官需要产生肾上腺素,以对抗休克。

2型灰衰减 在灰色模式中,肠壁很厚,但增强效果很差,你看不到肠壁的不同层。慢性纤维性克罗恩病、缺血、腺癌、淋巴瘤等肿瘤均可有这种表现。 下图是一位慢性克罗恩病伴瘢痕化的病人。在这些病人中,肠壁就像一块石头,这些病人不会对类固醇或其他药物产生反应。

肠系膜缺血 肠缺血常影响结肠,更常见于脾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这主要是由于低血流量状态,如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尤其是对于肠壁增厚的老年人,应将缺血列入鉴别诊断名单。 小肠缺血的一个特殊原因是闭袢性肠梗阻,我们稍后会讨论。 下图是由于SMV血栓形成而导致肠缺血的病人(红色箭头)。 注意肠系膜静脉充血(黄色箭头)。

儿童肠壁增厚的CT表现

儿童肠壁增厚:CT表现 By sany889 多种多样的肠道疾病,其中的某一种单独或者更多在儿科患者中流行,在CT上可以通过肠壁增厚证实。肠壁增厚的常见原因包括水肿、出血、感染、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和肠炎;较少见的原因包括免疫缺乏、淋巴瘤、血管瘤、假性肿瘤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放射专家必须熟悉肠道疾病的CT征象,细心注意肠道特征〔如疾病累及的程度和分布、肠扩张、肠壁分层和肠周表现〕发现足够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事先根据临床方案简明和优化检查减少由于反复和延迟扫描而导致的放射曝光。随着螺旋CT扫描的应用,研究完成得快,因而可不需要检查时镇静和可能被应用MPR。尽管使用是时有电离辐射,CT在评价儿科疾病包括肠道是宝贵的诊断工具。 介绍 有相当数量的有关CT评价成人肠道疾病的文献报道,但对于儿童的报道很少。儿童肠道疾病诊断通过注意特别的放射征象和患者的临床病史鉴别可能是窄的。一定的疾病可同时感染小肠和大肠。 CT在评价肠道疾病愈来愈是有用的技术,它可以评价肠道疾病,也可以评价肠外的疾病。也可提供一个很好的肠周肠道伴随病变鉴定〔如腺瘤、腹水、脂肪浸润、脓肿和瘘管〕,改善诊断特异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在复习CT技术中评价儿科肠道疾病。根据这些患者的病因〔感染、创伤、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机械性腐蚀〕,我们讨论和证实不同肠道疾病CT表现,以及受累程度和分布。 技术见解

多排螺旋CT技术使较快的扫描时间成为可能,减少儿童扫描需要镇静。在我们研究所,目前使用的16排螺旋CT。我们获得5mm厚的轴位图像,常规回顾性地在冠状位重建。如果患者小于6个月,我们获得3.75mm厚的轴位图像。另外要求通过优化肠道准备和影像参数减少放射曝光相关的重复扫描。所有影像要求口服和静脉增强以后获得,有时无常规的采集延迟图像。如果要求镇静,口服增强剂要求在放入CT床前大约15-20分钟服用。15-20分钟时间内,加要求镇静小孩的时间,说明40-45分钟正好先于实际扫描。当镇静未做要求时,患者口服增强剂后1小时扫描。 儿童的依靠口服增强造影剂能够减少肠系膜脂肪对检查产生的更多干扰。在我们机构,欧乃派克与燕麦液混合在小孩开始检查时服用。除是非离子型外,欧乃派克是无味的和有一点粘度,增加患者的顺应性。另外,我们已注意到一个较快的过渡时间,抓住较好的结肠末端部分增强,有时甚至是直肠。当有碘过敏反应史的时候,可提供带香味的钡剂。我们更经常用凉水作为阴性造影剂给拒绝其他口服造影剂的儿童,对粘膜评价是最重要的,例如在评价免疫移植排斥反应和血管炎。当有恶心时,凉水是目前较好的替代品,然而,它要求检查时间更快,因为通过肠道和无结肠扩张时吸收较快。另外,水使肠壁肿胀更明显,也给一个肠壁轻度增厚的假象。 虽然在我们机构没有利用,0.1%的钡剂也可能用。是阴性造影剂水的另一种选择,益处在于有较快的过渡时间和无肠道吸收。 我们的观点,使用阴性造影剂有几个不利的地方。如当瘘道或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