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效用函数名词解释

效用函数名词解释

效用函数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效用函数

1.1 效用的概念

效用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用于描述人们对不同选择的偏好程度。效用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选择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效用。

1.2 效用函数的定义

效用函数是用来表示人们对不同选择赋予的效用的函数。它将不同的选择映射到一个数值上,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选择对个体而言越有利。效用函数是一种量化人们选择偏好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

二、效用函数的特点

2.1 主观性

效用函数的值是主观的,它取决于个体的偏好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效用函数。

2.2 正值性

效用函数的值是正的,即效用函数的值不能为负。这是因为效用是用来衡量个体对不同选择的好坏程度,若效用为负则表示该选择对个体来说是不利的。

2.3 边际效应递减性

边际效应递减性是指随着某一选择数量的增加,对个体带来的额外效用逐渐减少。例如,一个人一天喝一杯水可以获得一定的效用,但继续喝第二杯水时,获得的额外效用就会减少。

2.4 可比较性

效用函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通过效用函数,我们可以确定对个体来说哪种选择更优。

三、效用函数的形式

3.1 效用函数的数学表达

一般来说,效用函数可以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常见的形式有线性效用函数、二次效用函数、指数效用函数等。具体形式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的偏好。

3.2 线性效用函数

线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简单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成正比。例如,一个人每天喝的咖啡数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

3.3 二次效用函数

二次效用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例如,一个人购买商品的数量和购买商品的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描述。

3.4 指数效用函数

指数效用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的指数函数成正比。例如,一个人对音乐会的参与人数和参与人数对自己的快乐感的影响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四、效用函数的应用

4.1 个体决策

效用函数在个体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个体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来做出决策。个体会选择使得效用最大化的选项。

4.2 社会福利

效用函数也可以用于计算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将个体效用加总起来的结果,通过效用函数可以对不同个体的效用进行量化,并计算整个社会的总效用。

4.3 政策评估

效用函数在政策评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比较不同政策的效用函数,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个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制定最优的政策。

五、总结

效用函数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量化人们对不同选择的效用。它具有主观性、正值性、边际效应递减性和可比较性等特点。效用函数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线性效用函数、二次效用函数和指数效用函数。效用函数在个体决策、社会福利和政策评估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效用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们的选择行为,为个体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与难以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均衡: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需求(供给)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攻击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

向变动。 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弹性系数:P.28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的明显特征: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反之,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若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指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 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 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 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 轨迹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 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 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 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 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关键名词解释 1实证分析就是运用理论和模型来预测一项新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规范分析是从“应该如何去做”的角度来阐述问题。 2套利:通常指(在一个市场或不同市场)某种实物或金融资产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投机者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由于两个市场在空间上市分离的,商品在两地间的运输是套利实现的条件。 3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应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关联商品的生产或价格、生产者对未来价格、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变化、政策性及自然性因素。 4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明,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价格,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预期的未来价格。 5市场均衡或市场出清: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相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状态就是市场均衡,同时市场也是出清的。 6 ①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d 为负数。如果Ed > 1,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price elastic);如果Ed < 1,称为需求缺乏弹性(price inelastic)。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完全没有影响;需求完全弹性:给定价格下的需求量源源不断。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必需程度、替代品的数量、该商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时间。应用:用于分析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以及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一定条件下可推需求曲线。

考研-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名词解释

1、一种商品的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3、商品的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4、一种商品的供给:生产者在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5、局部均衡是就某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6、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 9、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1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2、替代关系: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需求,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为替代品。 13、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14、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品支出在收入中在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国家或是家庭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5、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6、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1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8、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1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2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所支付的总价格的差额。 21、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2、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2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2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该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效用函数名词解释

效用函数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效用函数 1.1 效用的概念 效用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用于描述人们对不同选择的偏好程度。效用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选择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效用。 1.2 效用函数的定义 效用函数是用来表示人们对不同选择赋予的效用的函数。它将不同的选择映射到一个数值上,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选择对个体而言越有利。效用函数是一种量化人们选择偏好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 二、效用函数的特点 2.1 主观性 效用函数的值是主观的,它取决于个体的偏好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效用函数。 2.2 正值性 效用函数的值是正的,即效用函数的值不能为负。这是因为效用是用来衡量个体对不同选择的好坏程度,若效用为负则表示该选择对个体来说是不利的。 2.3 边际效应递减性 边际效应递减性是指随着某一选择数量的增加,对个体带来的额外效用逐渐减少。例如,一个人一天喝一杯水可以获得一定的效用,但继续喝第二杯水时,获得的额外效用就会减少。

2.4 可比较性 效用函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通过效用函数,我们可以确定对个体来说哪种选择更优。 三、效用函数的形式 3.1 效用函数的数学表达 一般来说,效用函数可以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常见的形式有线性效用函数、二次效用函数、指数效用函数等。具体形式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的偏好。 3.2 线性效用函数 线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简单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成正比。例如,一个人每天喝的咖啡数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 3.3 二次效用函数 二次效用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例如,一个人购买商品的数量和购买商品的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描述。 3.4 指数效用函数 指数效用函数是一种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它表示效用与选择数量的指数函数成正比。例如,一个人对音乐会的参与人数和参与人数对自己的快乐感的影响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四、效用函数的应用 4.1 个体决策 效用函数在个体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个体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选择的效用大小来做出决策。个体会选择使得效用最大化的选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 稀缺性: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的和多样性的人类欲望。 经济资源:那些用于生产商品或劳务所必须投入的物品。 机会成本:一种经济资源被选择了特定用途时,必然要放弃其他用途,在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资源配置: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部门、分配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以及分配到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理性人: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完全信息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知识。 局部均衡:就单个商品的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政策的依据。 实证分析:排斥一切的价值判断,通过实证的材料,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的行为。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描述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式。 需求表: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需求量的列表。 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规律: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而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供给:与每一销售价格相对应,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或劳务数量。 供给函数:表达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式。 供给规律:商品的价格越低,这个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少;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增加。供给表:表示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列表。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均衡价格:指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行业的发展或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对某行业的产品作出的最高限价。弹性: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需求的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变动的比率之比。 正常品: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劣等品: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描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蛛网理论:研究生产周期长的产品,价格与供给量动态变化的情况。 效用:人们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 效用函数:消费者总效用与商品数量间的函数关系。 总效用:消费者从消费一定量的物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表示。 边际效用:MU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内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内部决定。 外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决定。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狭义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广义均衡原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接受、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上的需求数量。 均衡价格: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 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垄断者对每一个租赁者收取等于“保留价格”的房租。 一般垄断者:收取相同价格的垄断者。 超额需求:愿意按价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给的住房。 住房配置方法: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 长期均衡:长期中,住房的供给量将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 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组成的集合。预算线: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 p2x2 =m)。 预算线斜率的含义: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继续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增加1单位商品1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机会成本)。计价物:如果设定商品2的价格为1,并适当调整商品1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使得预算集不发生改变,就称商品2是“计价物”。 从量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征收的税。 从价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 总额税: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笔固定金额。(从量税和从价税率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陡峭;总额税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内平行移动。) 所得税:对收入直接课征的税。 从量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补贴;

效用名词解释

效用名词解释 效用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在使用或生产特定商品或服务时所得到的满足感或收益。在经济学中,效用是衡量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喜好程度或满足程度的度量标准。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选择和决策的基本原理。 效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追求最大化效用。个体在消费决策上追求的是使得其总效用最大化的方案,而在生产决策上则是追求使得其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每个人在进行消费或生产时都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目标来决策,效用理论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特定的选择。 效用的度量通常使用效用函数来表示,即将消费量与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化。效用函数可以是单变量的,表示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也可以是多变量的,表示对多个商品或服务的效用组合。个体的效用函数是根据个体的偏好和需求来确定的,可以通过实证方法进行测量或通过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估计。 效用函数通常具有一些基本属性,例如假定效用具有递增边际递减的性质,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增加的效用递减;同时效用函数一般是凹的,即呈现出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增的趋势。这两个属性反映了人们面临权衡和选择时的行为特征,例如当我们感到饥饿时,第一口食物的效用是最大的,但随着吃的越多,每吃一口的满足感就越低。 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关于个体选择和决策的现象。例如,

边际效用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选择逐渐增加的消费量,以达到最大化总效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可以解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效用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追求多样化的消费组合,以避免厌倦效应。 尽管效用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但效用函数以及效用理论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来研究个体选择和行为。通过对个体的效用函数进行建模和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个体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为经济政策和市场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西方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2)

西方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2) 西方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分配、交换以及对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民无限的需求。 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 即资源的最优配置。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carve):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当把一定量的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1:实证经济学是指研究者事先不提出任何价值判断,只是先对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作出明确的规定,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逻辑推理、提出假说,最后用事实进行验证,并据此对未来进行预测。 @2:规范经济学是指研究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然后研究怎样达到或符合这些规范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购买的能力的有效需求。 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定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需求价格的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影响需求变动的几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Income) 2)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 3)替代商品的价格(Substitution goods) 4)互补商品的价格(Complementary goods) 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收入前景的预期 6)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7)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8)政府的消费政策 供给(Supply)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 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商品的数量供给规律的定义: 供给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说明 1.个人需求: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情愿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需求变动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应变动会使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而均衡数量发生同方向变动。3.消费者均衡: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肯定数量时,其总效用得到最大状态,此时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单位货币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4.商品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须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弹性:自变量变动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满意人们消费欲望的实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可以详细衡量、相互比较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单位称为效用单位。 3.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的大小无法详细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依次或等级来表示。 4.偏好:所谓偏好,就是爱好或喜爱的意思,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5.边际量(marginal quantity)是指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增加的量。 6.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肯定时间内从肯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7.效用函数: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U=f (X l,X2) 式中,X1和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水平。 8.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肯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或欲望的各种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资源的需要量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给量。 2.投入|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的经济资源。 3.中间投入品:是指被生产出来但并未直接被人们消费,而是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需要的一门学科。 5.机会成本:是当资源被用在一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所得。 6.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不变和可用资源数量给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组合。 7.经济主体:个人,居民户,企业和政府,这些经济中的决策者。 8.经济机制:就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9.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分散决策的经济制度。 10.中央计划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几乎是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制度,主要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 11.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国家中的绝大部分资源归公共所有,这些资源由政府及其计划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和编制计划的方式来配置。 12.混合经济: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大部分经济都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的经济制度之间。我们将这种既有市场作用又有指令调节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13.价格机制:价格所具有的这种自发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作用,就是价格机制。 14.市场机制:价格的这种作用要通过市场发挥出来,又称市场机制

15.市场:市场是相互作用的,使交换成为可能的交易双方的集合,以及交易双方有关产品(包括服务)买卖的一系列安排和机制。 16.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价格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效用理论,研究生产者行为的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研究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理论,研究要素价格决定的生产要素理论(即分配理论)。,研究经济效率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研究针对市场缺陷的微观经济政策。————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小的”问题,即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要说明这些经济单位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经济决策。 17.宏观经济学:研究所谓“大的”问题。即研究总体经济行为。这些总体经济行为涉及的变量包括:国民产出水品,如GDP。总储蓄水平,投资水平,总需求量,总的劳动量和就业量等,也包括这些总量的平均量和变化率,如人均收入,国民产出增长率,还包括诸如利息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变量。 18.实证分析: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只解释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19.实证经济学:用实证方法表述的经济学就是实证经济学。 20.规范经济学:用规范的分析方法表述的经济学。 21.主流经济学:我们要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这些被大部分学家所认可的基本经济理论——有时我们称为主流经济学。 22.古典经济学:斯密所建立的经济学被称为古典经济学。 23.边际主义革命:边际主义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瓦尔拉斯,英国的杰文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 24.新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从异端走向正宗,并在古典经济学之后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是在19世纪末。完成这项任务的是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马歇尔。他于1890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经济学院理》。这本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学门类——新古典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完全版(4)

151.复杂型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面对不常购买的贵重产品,由于产品品牌差异大,购买风险大,消费者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广泛了解产品性能、特点,从而对产品产生某种看法,最后决定购买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2.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 153.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 154.产品的特色属性:消费者被问及如何考虑某一产品属性时立刻想到的属性,叫做产品的特色属性。 155.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 156.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系。 157.评价模型: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的程序和方法。 158.组织市场:是由各种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它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产业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 159.产业市场:又叫生产者市场或组织市场,它是指一切购买产品和服务并将之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以供销售、出租或供应给他人的个人或组织,通常由以下产业组成:农业、林业、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通信业,公用事业,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服务业等。 160.中间商市场:是指那些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转售或出租给他人来获取利润的个人或组织。中间商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时间效用、地点效用和占用效用。中间商市场由各种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 161.批发商:是指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将之转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以及产业用户、公共机关用户和商业用户等,但它不把商品大量卖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单位。零售商的主要业务则是把商品或服务直接卖给消费者。 162.政府市场:是指那些为执行政府的主要职能而采购或租用商品的各级政府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政府市场上的购买者是该国各级政府的采购机构。 163.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简称组织购买行为),是指各类正规组织机构确定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并在可供选择的品牌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识别、评价和挑选的决策过程。 164.采购中心:所有参与购买决策过程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营销学称之为采购中心。使用者,即具体使用欲购买的某种产业用品的人员。影响者,即在企业外部和内部直接或间接影响购买决策的人员。购买者,即在企业中有组织采购工作(如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谈判等)的正式职权人员。决定

金融经济学-名词解释

确定性:是指自然状态如何出现已知,并替换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已知。它排除了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是指那些涉及已知概率或可能性形式出现的随机问题,但排除了未数量化的不确定性问题。即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以及每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准确的认 识。但对于哪一种事件会发生却事先一无所知。 不确定性:是指发生结果尚未不知的所有情形,也即那些决策的结果明显地依赖于不能由决策者控制的事件,并且仅在做出决策后,决策者才知道其决策结果的一类问题。即知道未来世界的可能状态(结果),但对于每一种状态发生的概率不清楚。 自然状态:特定的会影响个体行为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 自然状态的特征:自然状态集合是完全的、相互排斥的(即有且只有一种状态发生) 自然状态的信念(belief):个体会对每一种状态的出现赋予一个主观的判断,即某一特定状态s出现的概率P(s)满足:0≤p(s)≤1,这里的概率p(s)就是一个主观概率,也成为个体对自然的信念。不同个体可能会对自然状态持有不同的信念,但我们通常假定所有的个体的信念相同,这样特定状态出现的概率就是唯一的。 数学期望最大化原则:数学期望收益最大化准则是指使用不确定性下各种可能行为结果的预期值比较各种行动方案优劣。这一准则有其合理性,它可以对各种行为方案进行准确的优劣比较,同时这一准则还是收益最大准则在不确定情形下的推广。 期望效用原则:指出人们在投资决策时不是用“钱的数学期望”来作为决策准则,而是用“道德期望”来行动的。而道德期望并不与得利多少成正比,而与初始财富有关。穷人与富人对于财富增加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即人们关心的是最终财富的效用,而不是财富的价值量,而且,财富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效用函数的表述和定义:不确定性下的选择问题是其效用最大化的决定不仅对自己行动的选择,也取决于自然状态本身的选择或随机变化。因此不确定下的选择对象被人们称为彩票(Lottery)或未定商品(contingent commodity。 不确定性下的偏好关系表述:个体所有可选择抽奖的集合称为抽奖空间,记为:L=(p,x,y)同样地,假设个体在抽奖空间上存在一个偏好关系,即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为所有抽奖排出一个优劣顺序。 公理1: 公理2: 公理3 公平博彩是:指不改变个体当前期望收益的赌局,如一个博彩的随机收益为,其期望收益为,我们就称其为公平博彩。 风险厌恶者:如果经济主体拒绝接受公平博彩,这说明该个体在确定性收益和博彩之间更偏好确定性收益,我们称该主体为风险厌恶者。 风险偏好者:如果一个经济主体在任何时候都愿意接受公平博彩,则称该主体为风险偏好者。定义:u是经济主体的VNM效用函数,W为个体的初始禀赋,如果对于任何满足E(3-)=0,var(3-)〉0的随机变量3-,有u(W)〉E[u(W+3-)],则称个体是(严格)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如果上述不等号方向相反,则称个体是风险偏好(risk loving);如果两边相等,则称个体是风险中性(neutral) 确定性等价值(certainty equivalence):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于某一博彩行为的支付意愿。即与某一博彩行为的期望效用所对应的数学期望值(财富价值)。 风险溢价(risk premium):是指风险厌恶者为避免承担风险而愿意放弃的投资收益。或让一个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参与一项博彩所必需获得的风险补偿。 风险溢价与最优资产组合选择定理(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如果一个经济主体是严格风险厌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7.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 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1.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3.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4.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5.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16.寡头垄断: 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17.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18.吉尼系数: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19.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7.通货膨胀: 一般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30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都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