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9.15 KB
- 文档页数:1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发表时间:2013-01-25T13:13:02.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孙世辉[导读] 由于SAP的发病原因非常多,为了避免病情的加重,应该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孙世辉(河南省义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472300)【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03-02【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方法抽选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0例合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研究表明SAP并非是由某一种病因导致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气管插管、吸烟史、用药不当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SAP。
结论由于SAP的发病原因非常多,为了避免病情的加重,应该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关键词】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急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该类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因发生SAP的概率较高,病因也较多,直接给患者带来各种不良影响,如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必须加强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视、分析和研究。
对20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时间均在2011年1月~2012年5月之间,其中男220例,女80例,年龄为45~90岁,平均年龄59岁。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作为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且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排除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入院后24小时内出院或死亡的病例,其中200例合并SAP。
·临床研究·2012年12月第9卷第36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058)。
[作者简介]高晗清(1983.5-),女,江苏苏州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神经病学。
肺炎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常使得病情加重,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文献报道卒中后肺炎可增加三倍死亡风险[2]。
Hilker 等[3]将这种肺炎称之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 )。
一项包括245例患者的卒中单元康复随机对照研究在统计并发症时发现普通病房和康复室的患者有明显不同的肺部感染率(16%vs 8%,P <0.05)[4]。
而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重症监护病房(NICU )中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及难治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目前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研究已经很多,但NICU 中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还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8例入住NICU 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及早发现SAP 高危患者,及时给予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低住院费用,改善最终临床结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10月~2012年5月入住NICU 的重症脑卒中患者。
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
②重症脑卒中包括重症脑梗死和出血量较大的颅内出血。
前者指主干动脉闭塞造成的大面积半球梗死,累及2个脑叶以上,以及脑干较大面积梗死;后者主要指出血量在30mL 以上的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③发病到入院时间<7d 。
排除标准:①患者或法定代表人拒绝参与调查。
②在卒中发病前3d 已患有肺部感染(研究者判断)。
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 或MRI 扫描,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由神经专科医师入院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记录病史:年龄、性别、吸烟、头部CT 或MRI 影像结果、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及抑酸药物使用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价意识障碍程度。
卒中相关性肺炎发表时间:2009-05-06 发表者:孙世中(访问人次:933)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并发的肺感染。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住院死亡率增加、出院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导致卒中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卒中相关性肺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应开展规范化的预防和治疗。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很高。
全世界每年平均脑卒中发病率约2 00 /10万,大约导致550万人死亡。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超过200万,其中出血性卒中约20%,缺血性卒中约80%,死亡病例每年超过150万,死亡率约150/10万人,大约有700万例存活,其中3/4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2007年5月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脑卒中均为致残的首要因素,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据文献荟萃报道,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约为12%。
分析死亡原因,中枢性衰竭约29. 45%,肺炎占28.08%,仅次于中枢衰竭。
卒中相关性肺炎也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约10%~47%,死于肺炎者占死亡病例的34 %。
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均表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除与卒中类型有关外,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两大方面。
一方面为患者的因素,包括高龄、昏迷、误吸或呕吐、卧床、吞咽障碍、心房纤颤、慢性心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基础肺部疾病、先前存在的感染等;另一方面为医源性因素,包括人工气道、机械通气、长期留置鼻胃管、使用镇静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亚低温冬眠治疗、先期抗生素治疗、长期住院和久住ICU等。
值得指出的是,包括介入在内的手术治疗明显改善了脑卒中患者预后,但全身麻醉手术增加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引起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
由于脑卒中直接病损和继发颅内压升高可影响中枢功能,引起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及咳嗽反射消失,肺膨胀不全,通气功能下降,甚至导致肺瘀血、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呼吸衰竭,在此基础上胃内容物返流及咽部分泌物误吸极易发生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