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8
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对策1.1 脑卒中患者的基础状态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高龄患者发生SAP的发生率最高,这是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较弱,气道自净能力及防御功能低下所致,同时,肺部基础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等更会增加SAP的发生率。
1.2 脑卒中后误吸是罪魁祸首由于脑卒中患者时常出现吞咽肌肉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使得患者常常发生误吸。
误吸物常包括口咽分泌物、残留食物、消化道反流物及消化液等,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被吸入呼吸道后极易导致肺炎发生。
1.3 体位是另一个卒中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有研究显示,完全仰卧位的卒中患者肺炎的发生率比采用半卧位患者明显升高。
脑卒中的患者往往在疾病初期大多只能长期卧床,卧床后导致舌根后坠,排痰不畅,长期卧床,由于体位的变化,增加胃液反流的几率,增加患者误吸的可能。
1.4 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SAP 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气管切开或插管等机械性创伤,会导致患者气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气道粘膜纤毛摆动减弱,患者自身的呼吸道机械屏障作用减弱,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因此,病原菌通过口咽部的分泌物的吸入后直接到达并感染肺部,发生SAP。
1.5 鼻饲饮食可能会增加误吸的风险脑卒中患者常常因为神经功能损伤导致咽喉肌功能障碍,亦或是当出现意识障碍时,为避免呛咳及保证能量摄入需要鼻饲饮食,但是鼻饲过程中常常发生呛咳、憋喘、呼吸加快、口唇紫绀、口腔或鼻腔中有鼻饲液残留物,增加患者肺感染的可能性。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减少误吸2.1.1 体位的管理由于平卧对脑卒中患者肺炎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故临床多提倡尽可能给予患者半卧位, 病情不允许时将床头摇30 ~ 60°,颈部前倾,偏瘫侧肩部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
为了精确体位,可在卒中鼻饲患者床头安装自制扇形床头量角器。
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卒中患者的照护中,应尽量减少其仰卧位的时间,定时翻身拍背,保证痰液引流通畅,有效地减少误吸的发生,防止分泌物坠积导致SAP。
卒中相关性肺炎发表时间:2009-05-06 发表者:孙世中(访问人次:933)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并发的肺感染。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住院死亡率增加、出院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导致卒中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卒中相关性肺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应开展规范化的预防和治疗。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很高。
全世界每年平均脑卒中发病率约2 00 /10万,大约导致550万人死亡。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超过200万,其中出血性卒中约20%,缺血性卒中约80%,死亡病例每年超过150万,死亡率约150/10万人,大约有700万例存活,其中3/4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2007年5月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脑卒中均为致残的首要因素,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据文献荟萃报道,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约为12%。
分析死亡原因,中枢性衰竭约29. 45%,肺炎占28.08%,仅次于中枢衰竭。
卒中相关性肺炎也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约10%~47%,死于肺炎者占死亡病例的34 %。
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均表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除与卒中类型有关外,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两大方面。
一方面为患者的因素,包括高龄、昏迷、误吸或呕吐、卧床、吞咽障碍、心房纤颤、慢性心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基础肺部疾病、先前存在的感染等;另一方面为医源性因素,包括人工气道、机械通气、长期留置鼻胃管、使用镇静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亚低温冬眠治疗、先期抗生素治疗、长期住院和久住ICU等。
值得指出的是,包括介入在内的手术治疗明显改善了脑卒中患者预后,但全身麻醉手术增加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引起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比较复杂。
由于脑卒中直接病损和继发颅内压升高可影响中枢功能,引起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及咳嗽反射消失,肺膨胀不全,通气功能下降,甚至导致肺瘀血、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呼吸衰竭,在此基础上胃内容物返流及咽部分泌物误吸极易发生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