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9.72 KB
- 文档页数:3
小儿慢性咳嗽51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及特点,总结临床相应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儿科收治的51例慢性咳嗽患儿,通过临床检查资料及患儿表现,分析患儿患病原因,并进行针对治疗。
结果:51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呼吸道感染32例(占62.7%),咳嗽变异性哮喘占13例(占25.5%),气道咳嗽综合征3例(占5.9%),支气管异物2例占(3.9%),肺结核1例(1.9%)。
其中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对比其它病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情复杂、病因多样,临床上应对就诊患儿进行全面、详细检查,找出病因并对症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咳嗽;小儿;病因;对症治疗【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53-01小儿咳嗽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因咳嗽就诊的门诊患儿占一半左右。
咳嗽患儿在一周左右的急性咳嗽常因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引起[1],慢性咳嗽为咳嗽反复发作或咳嗽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因病因复杂,采用常规止咳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病程较久,易被患儿家长及医生忽视,因此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
所以针对小儿慢性咳嗽,应全面结核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患儿自身临床表现等特点,诊断病因,再针对相应病因进行有效治疗[2]。
笔者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常见病因及特点,总结相应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选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51例,年龄4个月至13岁,平均4.5岁,咳嗽持续时间4周至1年,平均9个月。
1.2诊断方法及纳入标准: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儿年龄、咳嗽发病时间、症状、既往史、诱因等;全面身体检查,如患儿鼻咽部、肺部及身体其它系统的全面检查;辅助检查,如常规x线检查、鼻窦ct、肺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查、支气管检查等等。
小儿慢性咳嗽9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
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94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小儿慢性咳嗽患儿的最常见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其次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后滴流综合征、气管异物、胃食道返流,此外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也可导致慢性咳嗽。
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较复杂多样,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根据年龄特点、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92-01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适度咳嗽是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有害因子的,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小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多样,尤其是儿童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急性咳嗽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而慢性咳嗽的病因则复杂多样,可能由单个病因所致,也可能由多个病因引起,还可能是一些严重基础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慢性咳嗽的诊治应该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现就我院94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94例患儿均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门急诊或住院诊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资料,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支原体检查,可疑病例予结核菌素试验,选择性进行胸部x线片,胸部ct等,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标准诊断为慢性咳嗽。
其中男性52例(55.32%),女性42例(44.68%);年龄1~3岁(婴幼儿组)46例,4~6岁(学龄前组)39例,7~14岁(学龄期组)19例,平均年龄5.2岁;咳嗽时间4~28个周,平均为6.9周。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白茆卫生院 2150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探讨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资料。
结果:57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 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2例,慢性扁桃体炎10例,鼻后滴注综合征7例,支原体肺炎7例,胃食道反流2例,支气管异物1例。
结论:诊治慢性咳嗽患儿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病史特点行相应检查,查明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病因;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41-02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其定义及诊断目前文献尚无统一标准[1]。
一般认为,慢性咳嗽指咳嗽持续3~8周以上,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即可定为慢性咳嗽。
鉴于目前慢性咳嗽正确诊断率不高,且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笔者于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门诊诊治57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其病因进行分析、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在这57病例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21例,男女之比,1.71:1。
1岁以下14例,1~3岁15例,3~6岁22例,6~12岁6例。
反复或持续咳嗽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年。
1.2 诊断方法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主要常见病因,其诊断标准为[1],(1)咳嗽持续>1 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药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对于基本符合上述临床特征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后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激素治疗。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对于父母和医生来说,理解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和治疗。
本文将对儿童慢性咳嗽进行临床分析,以提供更好的指导。
一、慢性咳嗽的定义与分类慢性咳嗽被定义为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的咳嗽。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将慢性咳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气道过敏引起的咳嗽:这是最常见的儿童慢性咳嗽类型之一。
气道过敏反应导致细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出现慢性咳嗽。
2.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咳嗽: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咳嗽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
3. 上消化道反流引起的咳嗽:胃酸反流至食管可刺激喉咙和气道,导致咳嗽。
这类咳嗽常在夜间或进食后加重。
4. 慢性喉炎引起的咳嗽:慢性喉炎可导致声带充血和局部刺激,引起慢性咳嗽。
二、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咳嗽持续时间长:慢性咳嗽通常持续4周以上,有些甚至持续数月。
这与急性感冒等短期咳嗽不同。
2. 咳嗽程度不一:儿童慢性咳嗽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些儿童只是轻微的干咳,而有些则伴有剧烈的咳嗽发作,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3. 合并其他症状:儿童慢性咳嗽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咳痰等。
这些症状往往与具体的病因有关。
三、儿童慢性咳嗽的评估与诊断对于儿童慢性咳嗽的评估和诊断,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相关检查。
1. 详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咳嗽的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此外,需要了解患儿的家族病史和其他相关疾病。
2. 肺部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音、胸廓形态等,以检查是否有明显的肺部异常。
3.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儿的呼吸功能,对于判断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非常重要。
4.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儿的肺部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分析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药物。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可以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它通常引起儿童的咳嗽、喉咙痛、发热、咳痰等症状。
如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演变成慢性咳嗽,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孟鲁司特钠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情况,帮助小儿恢复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包括了100名患有慢性咳嗽的小儿患者。
研究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记录,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认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
然后,我们将这1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在治疗开始之前,我们要求所有患者的家长对研究目的、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接下来,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8周的孟鲁司特钠治疗,每天一次,每次剂量按照患者的年龄和体重调整。
对安慰剂组进行了同样的时间和频率的安慰剂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所有患者的症状变化、肺部听诊、X光检查等进行了密切观察和记录。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数据,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实验组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听诊异常和X光检查结果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孟鲁司特钠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了80%,而安慰剂组的有效率仅为40%。
而且,我们还发现,孟鲁司特钠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不仅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食欲和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通过本次临床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个明显的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咳嗽症状,还可以改善肺部病变,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分析孟鲁司特钠(Montelukast)是一种治疗气道疾病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近年来,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特别容易导致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有慢性咳嗽的儿童。
本文将对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孟鲁司特钠的作用机制孟鲁司特钠是一种白介素-4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白介素-4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白介素-4是一种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体内水平升高。
孟鲁司特钠通过阻断白介素-4受体,可以减少支气管炎症和维持气道通畅。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所引起的慢性咳嗽,部分原因是由于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所致。
孟鲁司特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从而减少咳嗽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孟鲁司特钠对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一项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患儿在治疗后咳嗽的频率和咳嗽相关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咳嗽频率减少了50%以上,且治疗组的咳嗽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孟鲁司特钠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显著缩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病程,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孟鲁司特钠在缓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三、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安全性针对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表明,孟鲁司特钠在小儿患者中的耐受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痛、呕吐等,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且可耐受,很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孟鲁司特钠的长期应用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安全性问题。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探讨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资料。
结果:57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 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2例,慢性扁桃体炎10例,鼻后滴注综合征7例,支原体肺炎7例,胃食道反流2例,支气管异物1例。
结论:诊治慢性咳嗽患儿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病史特点行相应检查,查明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病因;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41-02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之一,其定义及诊断目前文献尚无统一标准[1]。
一般认为,慢性咳嗽指咳嗽持续3~8周以上,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即可定为慢性咳嗽。
鉴于目前慢性咳嗽正确诊断率不高,且影响患儿正常生活,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笔者于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门诊诊治57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其病因进行分析、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这57病例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21例,男女之比,1.71:1。
1岁以下14例,1~3岁15例,3~6岁22例,6~12岁6例。
反复或持续咳嗽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年。
1.2诊断方法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主要常见病因,其诊断标准为[1],(1)咳嗽持续>1 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2)支气管舒张药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变应原检测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对于基本符合上述临床特征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后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激素治疗。
在诊断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如下方法检查: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肺炎支原体IgM;②放射免疫法测血清IgG、IgA、IgM;③胸部X线摄片,副鼻窦华氏位线摄片和/或副鼻窦CT;④胃食道钡餐造影。
2结果2.1 病因分析:2.1.1咳嗽变异性哮喘 18例(31.6%),其中1~3岁1例,3~6岁4例,6~14岁13例。
2.1.2反复呼吸道感染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2例,年龄6月~3岁9例,4~5岁3例,以冬春季发病较多,咳嗽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6个月,咳嗽反复发作无规律,都伴有发热,或伴咽痛、腹痛、气喘。
全部做IgG、IgA、IgM检查,IgG低于正常5例,IgA低于正常3例。
2.1.3 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10例,有多次急性扁桃体炎史,年龄2~3岁3例,3~6岁6例,6~8岁1例,咳嗽反复发作伴发热或咽痛。
咳嗽最短5个月,最长2年,其中扁桃体Ⅱ°肿大6例,扁桃体Ⅲ°肿大4例,见脓性分泌物7例。
3例合并中耳炎,7例合并颈淋巴结炎。
2.1.4 鼻后滴流综合征因鼻咽部炎症(如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炎性分泌物后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后部咳嗽反射感受器引起慢性咳嗽,表现为清嗓子样咳嗽,多为干咳,咳嗽不频繁,咽部不适,发痒,咽后壁可见增生淋巴滤泡。
本组经副鼻窦华氏位片和/或CT确诊副鼻窦炎7例,年龄10月~1岁1例,1~3岁2例,3~6岁4例。
其中双侧4例,单侧3例。
上颌窦炎2例,上颌窦炎+筛窦炎5例。
咳嗽以夜间或晨起时著多,咳嗽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8个月,较大儿有黄色分泌物咳出,五官科体检见鼻粘膜红肿,有鼻道分泌物,咽后壁有时可见分泌物。
2.1.5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IgM阳性7例,其中3~6岁4例,6~10岁3例。
胸片呈云雾状阴影或薄片影3例,节段性肺炎4例。
咳嗽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
2.1.6 胃食道反流经胃食道钡餐造影确诊胃食道反流2例,年龄11月1例,18月1例。
咳嗽以夜间明显,咳嗽时间分别为2个月,6个月。
2.2 治疗:确定病因后予以特异性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以β2受体激动剂100~200 μg,2~3次/天,每次吸入普米克气雾剂100~200 μg,2~3次/天,连续4周以上。
反复呼吸道感染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鼻后滴流综合征予以鼻腔滴麻黄碱(5岁以下按1:3稀释,5岁以上按1:2稀释)qN×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倍氯米松50 μg,qN,连续2周以上,有急性鼻窦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者予以鼻窦穿刺或置换疗法,急性者疗程2周,慢性者疗程4周。
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10 mg·kg-1·d-1口服,服3天停4天连续3周。
胃食管反流症患儿予胃动力药及奥美拉唑口服抗反流治疗。
气管异物予以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
2.3 转归 57例患儿经过特异性治疗及对症治疗后,52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余5例咳嗽症状好转。
3讨论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异物,阻止呼吸道感染的扩散,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疾病主诉之一。
儿童的咳嗽按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病程<3周,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是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
而慢性咳嗽系指连续咳嗽持续3周以上,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的或唯一的症状,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病因较为复杂。
慢性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症状,门诊患者中以咳嗽就诊的占40%,其中慢性咳嗽占20%[2]。
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因不同的年龄病因也不同,本组资料显示咳嗽异型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异物主要见于婴幼儿的慢性咳嗽。
扁桃体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而副鼻窦炎见于各年龄组。
儿童慢性咳嗽是以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为主(本组资料占31.6%)。
咳嗽异型哮喘或哮喘引起的咳嗽有共同特征,即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剧烈,干咳或有少许痰,运动、寒冷剌激后加重,多发生于夜间入睡前、睡眠过程中或凌晨。
我们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要点是:绝大多数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患儿有特应性体质的证据(IgE升高、过敏原阳性);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好,单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1周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痰液细胞分析显示嗜酸粒细胞增高或脱落上皮细胞增加。
小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反复发生以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等常致继发性免疫缺陷,每次呼吸道感染均可损伤气道粘膜,需经4~6w才能修复,气道高反应性可持续4~6w,故咳嗽可持续4~6w,如反复感染则咳嗽迁延不愈,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本组有反复呼吸道感染12例,这类咳嗽除治疗原发病外,使用免疫增强剂是治疗的关键,本组部分病例经静滴丙种球蛋白或口服免疫增强剂一段时间后,咳嗽发作明显减少。
扁桃体窝储存细菌及分泌物,成为慢性感染灶而引起慢性咳嗽或长期低热,因扁桃体是中枢性免疫器官,3~5岁时免疫机能最活跃,一般5岁后常发生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妨碍呼吸、语调等可行扁桃体切除术[3]。
小儿扁桃体每次炎症病变,都使扁桃体上皮进行性破坏,扁桃体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物质减少,因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细菌、病毒等物质都可顺利通过化生性上皮向上皮下侵犯,只有施行扁桃体切除术方能阻断。
鼻后滴注综合征也是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由于其分泌物有鼻后孔引流到咽部引起反射性咳嗽有关,慢性过敏性、血管运动性鼻炎,鼻咽部的急性炎症,副鼻窦炎等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下滴[4]。
患儿常表现为喉部发痒、疼痛、咳嗽,咳嗽往往在入睡前后比较明显。
痰呈黏液性。
部分患儿喉部有分泌物流动感,常因咽喉部不适出现反复的清喉动作。
咽后壁可见分泌物和结节状淋巴滤泡增生。
婴幼儿的鼻窦发育尚不完善,故婴幼儿组鼻后滴漏综合征少见,诊断时必须重视鼻窦部的检查,查鼻窦冠扫CT片,请耳鼻喉科协助诊断。
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局部置换引流及上凳窦穿刺。
抗生素治疗需4~6周或更长,局部皮质激素需2~5个月。
胃食道反流由于胃内物的气道吸入引起咳嗽,可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吸人性肺炎、哮喘,本组2例经抗胃食道反流治疗后症状全部缓解。
对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肺部体征相对不明显、胸片改变较明显,经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呼吸道感染需考虑支原体感染,婴幼儿期的支原体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清除病原体能力不足,造成长期携带状态,临床上出现反复咳嗽,甚至喘息发作和X线胸片表现出间质性改变。
支原体感染在本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支原体IgM抗体和冷凝集试验等综合判断。
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有效,疗程要长,一般2~3周。
如本组的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
另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呼吸道异物吸人可能,需反复详细询问病史,对怀疑者可选择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排查。
综上分析,本组病例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所占比例较高依次为变异型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后滴注综合征、支原体感染;其他可见于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等。
且各年龄阶段慢性咳嗽原因也有差异: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及异物多见于婴幼儿,而哮喘,鼻后滴注综合征,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5]。
总之,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多样,其诊断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目前正制定的诊疗程序有助早期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家长经济负担,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王立波.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4):194-196[2]张玉荣,王娟.鼻窦炎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临床诊疗体会[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113-114[3]郭炯光.对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41-42[4]蒋玲珍,庞黎华,庞福珍.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J].江西医药,2006,(8):34-36[5]曾芸莉.小儿慢性咳嗽78例病因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