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雷达技术交流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41
浅谈地区间二次雷达信号传输的技术应用作者:刘丽芳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31期【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应用摩托罗拉Vanguard系列路由器及思科交换机设备组成传输网络,并进行地区间二次雷达信号的传输和使用。
利用Vanguard路由器组成语音数据网络,通过Vanguard路由器接入光端机在地区间传输雷达信号。
同时,利用思科交换机设备和ATM 技术组成ATM数据网,通过MGX8800系列交换机接入光端机实现地区间雷达信号传输。
此外,ATM数据网和华北语音数据网之间实现了互通,起到了很好的互备作用,有效保障了信号的不间断性。
【关键字】雷达信号;VG数据网;ATM;雷达引接;传输中图分类号: TN9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1-0043-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31.020【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Motorola Vanguard series routers and Cisco switch equipment to form a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to transmit and use secondary radar signals between regions. The voice data network is composed of Vanguard routers, which are used to access optical terminals to transmit radar signals in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TM data network is composed of Cisco switch equipment and ATM technology, and the MGX 8800 series switches are connected to optical terminals to realize inter-regional rada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ddition, the ATM data network and the North China voice data network have realized intercommunication and played a very good role in mutual backup, effectively ensuring uninterrupted signal.【Key words】Radar signal; VG data network; ATM; Radar connection and transmission0 引言随着石家庄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和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管制员对航班的精确引导变得非常重要。
12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①作者简介:何帅(1985,10—),男,汉族,江苏江都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
DOI:10.16661/ki.1672-3791.2004-9956-9985浅谈二次雷达S模式及其抗干扰性能①何帅(中电科技扬州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3)摘 要:当前,在航空事业中已普遍应用二次雷达系统,该系统能更好地帮助指挥人员完成飞机的起飞、降落和识别等工作。
而二次雷达系统也在不断地改善和更新,使其能够抵抗复杂信号的干扰并对编码信息进行及时响应等。
该文从S模式二次雷达的概述入手,探究了其具有的特点、工作原理和抗干扰性能,以期为更好地提高二次雷达的使用性能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S模式 二次雷达 工作原理 抗干扰性能中图分类号:TN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b)-0012-03Discuss S Mode of Secondary Radar and Its Anti-JammingPerformanceHE Shuai(Zhongdian Technology Yangzhou Baojun Electronics Co., Ltd.,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003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econdary radar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aviation industry, which can better help the commander to complete the takeoff, landing and identif ication of aircraft. The secondary radar system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updated to resist the interference of complex signals and respond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in time. Starting with the overview of S-mode secondary radar,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characteristics, working principle and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lay a cert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bette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econdary radar,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industry.Key Words: S mode; Secondary radar; Working principle; Anti-interference近年来,随着飞机密度的不断上升,空中管制也越来越严格,在这个过程中二次雷达系统被航空业广泛应用。
初步认知S模式二次雷达摘要:未来建设S模式二次雷达的必要性:工作20多年来,亲历了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由原来航路NDB导航到CVR再到DVR/DME导航,这是落后的程序管制范畴,后来建立了雷达管制,大大缩小了航空器之间的距离,满足了民航飞速发展的要求。
但对于目前使用的A/C模式雷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信号干扰、有限的信息编码、串扰和异步应答等问题,制约了自动化航空管制系统的使用。
而S模式二次雷达可以解决诸多以上问题,S模式二次雷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面是笔者对S模式二次雷达的粗浅认知。
关键词:S模式;S模式询问;S模式应答;S模式的应用1 S模式S模式二次雷达的开发起源于美国和英国,当时飞机数量大量增加,自动控制ATC系统中涌现众多异步干扰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将每架飞机编上离散地址码,对雷达扫描波束内的目标进行点名性的询问,被点到名的飞机才予以回答。
这样就可以避免A/C交互模式中的A、C两种模式相关问题,大大降低雷达的询问率,进一步减少异步干扰问题。
S模式二次雷达安装了数据链通信功能,提高了管制系统自动化水平。
为此,将S模式询问定义为离散选址信标系统,雷达询问是针对于特定地址编码的目标进行定向呼叫的询问。
安装S模式应答机的飞机都有特殊的地址码,飞机对雷达询问的应答信息中必须包含本机地址码。
因此,每次询问都相关飞机地址码,实行点名询问和对应的应答,这样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同步窜扰问题。
S模式询问和应答形成完整的地空数据链系统,便于实现地空双向数据交互。
S模式二次雷达应答信息和询问,采用信息数据链报文格式多达24种,相关应答信号和询问信号含有56位二进制(长报文)或(短报文)的数据块,完全可以满足不同数据传输的需要。
2 S模式询问形式雷达S模式询问方式对应的是S模式应答机,原有的A/C 模式应答机收获后将不予应答。
S模式在P2脉冲之后增加了一个P6长脉冲,用来发送上行数据,脉冲宽度为16.25us或者30.25us。
1引言IISLS (Improved Interrogator Side Lobe Suppression )为改进型询问旁瓣抑制,其作为ISLS 功能的一种改进,用于二次雷达抗反射干扰的方法。
IISLS 技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利弊影响。
2机载应答机应答情况分析二次雷达IISLS 技术前,先了解下机载应答机的应答情况。
①询问脉冲间隔标准值(见表1)。
表1询问脉冲间隔标准值②机载应答机有>90%概率应答情况,如下:第一,P3与P1幅度关系:P3<P1为1dB 以内,或P3>P1为3dB 以内。
第二,P1后1.3~2.7us 内无脉冲,或P1超过此区间内的脉冲幅度9dB ,如图1所示。
图1P1与可能P2位置和幅度关系第三,接收到一个正常询问脉冲幅度应超过应答机不能识别的随机脉冲干扰10dB ,随机脉冲指不能被应答机识别为P1、P2、P3的脉冲。
③机载应答机不应答情况:第一,P1~P3间隔超过标准值±1us ,询问脉冲间隔标准值见表1。
第二,当接收到任意单脉冲时,其幅度变化条件不能近似一个正常询问条件。
④机载应答机拒绝应答情况,P2脉冲幅度大于等于P1脉冲幅度。
⑤机载应答机可应答也可不应答情况,P1脉冲幅度大于P2但没有超过9dB 。
3ISLS 存在的不足二次雷达具有ISLS 时,在主瓣波束内有巨大反射物(如高山,机场附近高大楼房等)导致反射,使得询问到的飞机没有落在主瓣波束内。
在一些情况下,飞机在二次雷达波束旁瓣收到询问,雷达录取器进行计算处理并应答此信号。
飞机在旁瓣,主瓣波束内有巨大反射物,且无IISLS 情况分析。
①飞机应答机先收到二次雷达询问机Ω通道询问,即P2脉冲。
②飞机应答机后收到二次雷达询问机Σ通道询问,即P1~P3脉冲。
情况一:P2可能滞后P1(反射路径延迟小于2us ),如图2所示。
情况二:P2也可能超前P1(反射路径延迟大于2us ),如二次雷达IISLS 技术及应用Secondary Radar IISLS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黄飞(中国民用航空桂林空中交通管理站技术保障部,广西桂林541100)HUANG Fei(Technical Support Department of Guili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Station,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Guilin 541100,China)【摘要】论文对二次雷达IISLS 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其实现原理。
• 141•ELECTRONICS WORLD・技术交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业越发繁忙,同步而来的安全运行保障压力与日俱增。
由于新航线的开辟及各航线上飞行器数量的增加而带来飞行高度层和距离压缩,以前的AC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处理能力的不足显现而出。
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对于雷达监视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目前,我国民航系统为了解决当下的状况,对现有AC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进行原址更新成S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并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加装新型雷达系统。
对重要的飞行航线进行两重甚至多重雷达覆盖,以缓解日益增长的航班量所带来的飞行安全风险。
S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相对于传统的AC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1)二十四位地址码可到达1677万个识别码,AC模式只有4096个;(2)询问方式的改变(选呼),根本解决“应答混淆”现象;(3)选呼后降低了询问重复频率(PRF),减少“异步干扰”;(4)传输信息更加丰富;(5)接收数据更加精准可靠.本文主要探讨S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的主要组成及部分模块的功能。
INDRA雷达系统组成:由于现在民用S模式二次雷达站大多数采用无人值守的运行方式进行工作,所以雷达监视系统有本地端和遥控端两部分组成。
现将本地端系统的架构总结如下:1、单脉冲天线系统;2、天线驱动系统;3、S模式询问系统;4、接口适配单元系统;5、中央时间系统;6、本地局域网系统;7、本地管理和控制系统SLG;8、雷达视频VR3000图形显示系统。
遥控端有以下系统组成:本地局域网系统、本地管理和控制系统。
单脉冲天线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辐射柱、射频分配网络、射频滤波器和障碍灯。
天线安装在基座上,通过伺服马达驱动天线顺时针(5-15转/分)匀速旋转覆盖360度方位角。
天线用于发射询问机产生的1030MHZ信号,并接收飞行器应答1090MHZ信号。
发射和接收分别涉及到三种信号(和、差、控制),和波束利用天线的主瓣发射和接收询问及应答信号;控制波束结合和波束进行接收和询问,实现旁瓣抑制功能;差波束只用于发射,通过结合和波束实现单脉冲功能。
0 引言单脉冲二次雷达是中国民用航空的主要监视设备。
雷达二次雷达在我国使用较广,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但由于雷达运行现场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二次雷达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假目标。
因此,假目标的识别和抑制技术是单脉冲二次雷达一项关键技术[1]。
1 假目标产生的原因异步干扰、绕环效应和反射现象是单脉冲二次雷达产生假目标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1.1 异步干扰异步干扰现象是指二次雷达询问机在其作用范围之内接收到由周围其他询问机询问所引起的应答信号[2],这个应答信号与询问机自身的询问信号不同步,但会干扰正常信号的后续处理。
图1 异步干扰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一架飞机位于雷达A 与雷达B 作用范围的重叠区域C 时,会同时接收到雷达A 和雷达B 的询问信号,飞机上的应答机向雷达A 和雷达B 都返回应答信号。
飞机上应答机的应答信号是全方位进行发射的,有时雷达B 的询问机会收到飞机对雷达A 的应答信号,如果雷达B 对这一应答进行目标处理,就会产生假目标。
1.2 绕环效应绕环效应是指机载应答机有可能被断续或持续的旁瓣询问所触发,导致询问波束旁瓣附近的机载应答机断续或持续的给出回答,从而额外的夸大了存在的飞机数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3]。
在机载应答机产生故障,或者二次雷达询问机的控制波束不能完全覆盖询问波束的旁瓣时,询问波束的旁瓣就会触发靠近地面雷达站的飞机应答机产生应答。
天线旋转扫描时,飞机应答机大部分时间处于询问波束旁瓣的作用范围之内,应答机可能断续或持续回答,产生很多假目标,出现“绕环效应”[4]。
1.3 反射二次雷达产生的假目标大部分是由反射引起的,引起反射的原因有多种。
从雷达系统出发,天线系统性能下降,造成雷达辐射波束的垂直方向性图不理想,甚至出现波瓣开裂的情况,导致近地面或建筑物产生大量发射,引起假目标。
二次雷达站周边的电磁环境差,地面及附近物体的反射也会使天线收到反射信号,引起假目标。
这种反射可能是二次雷达询问信号的反射信号对飞机进行了询问,也有可能是飞机的应答信号的反射信号被二次雷达所接收,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假目标。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72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数字波束合成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应用在个人移动通信系统、军事通信、电子战、雷达系统以及信息化家电产品中。
数字技术由于本身的优点,大量工程应用都采用了数字化方法,对数据速率和实时性数字相控阵二次监视雷达关键技术文/文传勇 范辉辉提出了要求,需要宽的带宽来进行数据传输。
传统的使用同轴电缆的传输方式,达不到高速数据传输和实时性要求,同时在抗干扰、设备复杂程度、设备安装,铺线方面等工程应用方面,存在困难,不方便;由于光纤具有以下各种优点:(1)工作频率高,通信容量大;(2)衰减小,中继距离长;(3)保密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强电、雷达等干扰;(4)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5)原材料来源丰富,潜在价格低廉。
上述优点满足工程应用中各种需求,它是未来数据传输主要媒介;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技术迫切成为各种应用的必须的技术。
在各个FPGA 厂商,都配套开发了自己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的IP 核,在ALTERA 中Stratix V GX/GS/GT ,在xilinx 中开发GTX,GTH,在Vertex-5,Vertex-6和Vertex-7高端FPGA 中,有对应的IP 核。
这些新的技术的引入,空管二次监视雷达系统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在空管监视设备中,分为舱内设备(或者室内设备)和舱外设备(室外设备),舱内设备完成工作是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和显示;舱外设备主要完成功能是信号的感知和采集。
传统二次雷达组成由天线、旋转关节、射频电缆、模拟接收机、三级固态功率放大的发射机、基带A/D 采样、译码、点迹和航迹处理。
数字相控阵二次监视雷达的组成由天线辐射单元、数字TR 组件、光纤、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显控组成;数字TR 模块是每个通道独立对应一个辐射单元,其功率和相位可编程实时配置;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光模块的数字收发同步、数字发送通道的数据合成、数据接收的通道数据分配和数字波束合成,对数压缩、译码、形成点迹和航迹。
浅析航管二次雷达威力试飞技术研究作者:赵浪涛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12期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的畅通性以及安全性,我国的有关部门加强了航空管制。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航空管制的效率以及质量,有关人员积极促进加强对于雷达技术的提升以及完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数理统计等方法的运用,在一次雷达的基础之上促进了二次雷达技术的诞生以及完善。
该文基于此,分析探讨航管二次雷达威力试飞技术的内涵,并就该技术的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二次雷达距离段识别概率试飞技术中图分类号:TN9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030-02为了进一步实现航空交通管制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于雷达技术的运用,实现对于飞机代码以及位置的了解和掌握。
该文基于此,主要论述航管二次雷达试飞技术的具体内涵,并就该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论述,进而由此保障我国航空飞行管制作业的有效开展。
1 求取距离取样间隔内所需询问点数的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航空交通管制作业的有效开展,需要作业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于距离取样间隔内所需询问点数的求取。
关于求取距离取样间隔内所需询问点数的方法流程,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依据一定的间隔ΔR对试飞航线进行分段操作,并确保相邻的距离取样间隔重叠50%。
随后,技术人员将n指代为间隔ΔR的询问点数,而航管二次雷达在距离取样间隔间隔ΔR内第i次扫描对配试目标的识别情况则运用Xi进行表示。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操作以及分析的过程中,Xi=1的概率为P,而Xi=0的概率为1-P。
基于此可以得知,随机变量Xi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符合0~1的分布规律。
在技术运用以及分析作业的工程中,作业人员将m表示距离取样间隔内的识别点数,而X则表示为随机变量在距离取样间隔ΔR的平均值。
基于此可以得知:航管二次雷达在该距离取样间隔中心的单景频率P^=m/n=。
• 204•通常情况下,目前市场环境当中二次雷达与传统的一次雷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如今使用的二次雷达则需要结合目标信号的发射情况来配合相应的工作,这就意味着现阶段所用的二次雷达系统中就必不可少要安装询问机和应答机等重要设备。
近年来,二次雷达系统在军事领域以及航空领域运用的十分广泛,尤其是对于航空管制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重要的内容则是识别敌我的真实情况。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二次雷达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干扰的状况,这就使得整个系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就需要相应的技术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二次雷达系统实际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干扰问题,并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对于二次雷达系统的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次雷达系统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干扰问题,接着详细讲述了解决二次雷达系统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干扰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最后阐述了二次雷达运行系统方案的设计以及系统性能的分析。
现阶段,二次雷达运行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领域和航空空管领域当中,并且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二次雷达运行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就出现了混扰和串扰等内部干扰以及询问机和应答机受到信号干扰的重要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整个二次雷达运行系统的性能大大的降低。
但是由于二次雷达系统与传统的一次雷达运行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配合相应的发射信号来完成的。
然而本文通过对二次雷达系统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主要产生的信号干扰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整个二次雷达运行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科学合理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信号干扰问题,最后则从二次雷达运行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以及系统的性能等方面具体体现该系统的主要是的优势所在。
避免出现由于二次雷达运行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接收其他信号之后对其产生一定的干扰等现象产生,毕竟空中领域的飞机数量比较多,飞机与飞机之间都是通过信息传递来实现沟通交流的,这其中必定会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信息传递出现信号干扰的问题,也是当下航空领域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ADS-B与二次雷达数据信号特征及融合应用摘要:单一的ADS-B监视信号存在传输信号不稳定,有监视盲区,数据质量不稳定,影响监视质量,威胁飞行安全等问题,以及在不同的AS-B信号之间,与二次雷达信号之间会发生同频交织问题,造成ADS-B信号解码时数据错误读取甚至丢失,所以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1.ADS-B数据信号特征1.1.ADS-B的应用及技术特点ADS-B是民航监视技术的重要内容,与二次雷达等多种监视技术共同形成监视网,负责对空中飞机进行监视和跟踪,特别是在二次雷达无法覆盖的区域有很强的互补性。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Automatic dependence surveillance broadcast)是以GNSS为基础的新型航行系统,与传统的航管二次雷达相比具有更强的覆盖能力、更高更新率、更高精确度和低廉的建设成本。
ADS-B是利用地空、空空数据链完成空中交通态势监视和信息传递的一种监视技术,无需人工干预,使用星基导航和定位系统得到航空器精准的位置、速度和高等等信息,利用机载电子广播设备向外周期性地播报航空器的航班号、位置、高度、速度等参数,地面监视站接收此数据报文,进行解析获得相关航空器的信息,从而提升了航班的运行效率和飞行管理水平。
1.2 ADS-B信号传输协议及报文格式1.2.1 传输协议ADS-B系统可分为发射(ADS-B-OUT)和接收(ADS-B-IN)两类,发射是指航空器向外广播信息,机载设备以一定周期对外广播飞机的位置、速度、和识别码等信息,对于地面监视而言,采用接收技术。
获取航空器的相关信息,ADS-B系统可使用下列三种数据链技术进行信息放:VDL-4:工作于VHF频段(108.000~136.975MHz),单频道带宽为25KHz,数据速率为19600bps,调制方式为GFSK,由瑞典民航局提出的数字数据链路格式,其数据通信与ATN 完全兼容;UAT:工作于单一带宽信道,工作频段为978MHz,数据速率为1Mbps,调试方式为GFSK,由FAA提出的一种数据链路格式,双向传输;1090ES:工作于传统二次雷达使用的1090MHz 频段,数据率为1Mbps,调试方式为PPM,发送Mode S信号。
二次雷达目标交织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探讨作者:李璐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19期摘要:近年來,因航空事业发展快速,飞行密度增大,二次雷达应答交织概率大幅提升,影响航空运输安全。
但针对二次雷达应答交织国内外系统性研究资料较少,本文从二次雷达应答交织的现象出发,结合理论分析深入寻求交织的本质原因,讨论应答信号交织的解码准则和基本提取方法,推论出两批交织目标理论上的正确解交织概率,提出提高解交织概率的方法,并在实验室环境测试得到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在二次雷达研制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二次雷达交织解交织交织测试中图分类号:TN9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7(a)-0007-04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Target Interleaving Characteristics of SSRLI Lu(Sichuan Jiuzhou Aerocont Technologies Co., Ltd.,Mianyang, Sichuan Peovince,621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e of flight density, the interleaving probability of SSR respons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affects the safety of air transportation. However, there are few systematic research data on SSR response interleaving at home and abroad. Starting from the phenomenon of SSR response interleaving,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eeply seeks the essential reason of interleaving, discusses the decoding criteria and basic extraction methods of response signal interleaving, infers the correct de interleaving probability of two batches of interleaving targets in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 interleaving probability,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SR.Key Words: SSR; Interleaving; De interleaving; Interleaving test二次雷达通过旋转天线发射定向询问波束,机载应答机收到询问时产生相应应答信号[1],二次雷达接收应答信号后解码上报获取的飞机身份、属性、位置以及特殊代码等监视信息[2],为目标监视和飞行安全提供情报保障。
• 122•1 S模式雷达原理及性能分析1.1 S模式雷达基本原理S 模式询问:如图1所示为S 模式询问脉冲。
其中,P1、P2是两个前导脉冲。
P6数据块,由多个相位反转脉冲组成,主要携带要发射数据,长度为16.25us 或30.25us 。
同步相位反转是S 模式应答的同步时钟,也可作为应答信号发射的时间参考点。
P6脉冲下降沿前0.5us 为保护间隔,防止P6后沿对解调处理产生干扰。
P5为控制波束,用于抑制询问旁瓣。
应答机通过比较P6与P5脉冲的幅值,判断其接收信号源于询问机天线旁瓣还是天线主波束。
S 模式应答:图2所示为S 模式应答脉冲。
脉冲长度8us 的四个应答前导脉冲,能够很好的规避多应答重叠产生的同步窜扰问题,其中任一脉冲上升沿都能用作检测飞机距离。
四个前导脉冲之后为一个长数据块部分,其中包含对应于询问信号的应答信息,应答数据有56位短格式和112位长格式两种形式,分别对应于询问脉冲P6宽度的16.25us 和30.25us 。
S 模式雷达工作过程:(1)S 模式雷达发射询问波束,在此波束覆盖范围中的所有飞机都会被进行全呼询问(ALL-CALL );(2)当飞机接收到雷达发射的全呼询问信号后,发射包含飞机唯一身份标识的地址码等信息的应答;(3)通过某一架飞机的唯一身份标识,有选择的对飞机发射询问信号。
(4)被选中的飞机,要针对雷达询问信号内容,发射应答脉冲。
浅析二次雷达S模式性能与应用民航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青海分局技保部雷达室 董惠心图1 S模式询问脉冲格式图2 S模式应答脉冲组成(5)S 模式雷达站对包含有所需目标信息的选择性询问(ROLL-CALL )应答脉冲信号进行解码处理,从而获得所需信息。
由此,选择性询问(ROLL-CALL )过程结束。
1.2 S模式二次雷达性能优势(1)解决二次代码资源不足问题。
从飞机数量持续增多的现状来看,二次代码资源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MODE 3/A 模式雷达提供的二次代码数量仅能达到4096个,二次代码重复现象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