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施工先张法和后张法
- 格式:doc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1
先张法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特点摘要:普通混凝土最大的缺点就是抗拉性能差,在承受拉力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受拉区出现裂缝,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预应力混凝土有提高构件的抗裂性,提高构件的刚度,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等优点。
是大跨度、高层建筑、大型承重结构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结构之一。
关键词: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特点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尽管普通钢筋、结构具有对高强度钢筋受拉区进行施加压预应力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和高强度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偏小,极限拉应变数值偏小,但是与混凝土相比,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力要高出很多,因此会导致构件在应用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说,混凝土在受拉过程中存在规定的极限范围,一旦高于規定范围,则混凝土便极易产生裂缝现象,和钢筋对比,混凝土的受拉极限约为钢筋的0.125~0.25倍。
因此在选用原材料过程中,尽管选用高强度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极限受拉强度,不过一旦高于强钢筋的极限强度,相应的应变力便会增大至约2mm。
而对于混凝土结构,加入钢筋应变力小,则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现象。
为有效处理普通型钢材混凝土的不足和缺陷,建议在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构成的结构中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以便增强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同时好地预防结构裂缝现象的产生。
如果要求混凝土构件具有一定的预应力,可以选用适当的施工设备或施工机械张拉高强钢筋,由此混凝土中便会产生预应力。
2预应力混凝土的类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预应力混凝土划分为整体、局部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黏结性预应力混凝土。
对于整体、局部的预应力混凝土,可具体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
全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构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边缘受拉,使混凝土在相关荷载作用中不会产生拉应力。
(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2)后张法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两者区别有5点:还有,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传递预应力的方式:粘结力和握裹力.锚索锚具的用途和特点锚索锚具以其锚固力大,既可施加预应力又可全长锚固,且锚固深度长短可以自由选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煤巷的支护,隧道的初期支护,全支护公路,铁路边坡的锚固.,边坡维护,桥涵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等领域。
锚索锚具主要用于煤矿巷道支护,特别是破碎顶板的支护管理,也可用于其它建筑工程中,与15.24mm预应力钢绞线配套使用。
5.2后张法施工在制作构件或块体时,在放置预应力筋的部位留设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道内,用张拉机具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然后借助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也有不灌浆的),这种预加应力的方法称为后张法。
图5.10所示为预应力后张法构件生产示意图。
图5.10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生产示意图{观看后张法施工工艺动画}(a)制作混凝土构件;(b)后钢筋;(c)锚固和孔道灌浆1-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千斤顶;5-锚具后张法的特点是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构件在张拉过程中受到预压力而完成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因此,混凝土的弹性压缩,不直接影响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值的建立。
后张法适宜于在施工现场制作大型构件(如屋架等),以避免大型构件长途运输的麻烦。
后张法除作为一种预加应力的工艺方法外,还可以作为一种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
大型构件(如拼装式大跨度屋架)可以预制成小型块体,运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拼装成整体;或各种构件安装就位后,通过预加应力手段,拼装成整体预应力结构。
但后张法预应力的传递主要依靠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锚具作为预应力筋的组成部分,永远留置在构件上,不能重复使用,这样,不仅需要耗用钢材多,而且锚具加工要求高,费用昂贵,加上后法工艺本身要预留孔道、穿筋、张拉、灌浆等因素,故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预应力后张法构件的生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构件的生产;第二阶段为施加预应力,其中包括预应力筋的制作、预应力筋的张拉和孔道灌浆等工艺。
本节主要叙述第二阶段的施工工艺。
5.2.1锚具和预应力筋的制作在后张法构件生产中,锚具、预应力筋和张拉机具是配套使用的,目前我国在后张法构件生产中采用的预应力筋钢材主要有冷拉Ⅱ、Ⅲ、Ⅳ级钢筋,热处理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碳素钢丝和钢绞线等。
归纳成三种类型预应力筋,即单根粗钢筋(包括精轧螺纹钢筋)、钢筋束(或钢绞线束)和钢丝束。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一、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a、构件制作和养护;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二、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
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
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三、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2)后张法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范本一:正文:1. 引言本文将对预应力先张法和后张法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预应力先张法2.1 原理预应力先张法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先施加预应力,然后再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预应力杆或索,在混凝土凝固前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抵抗预应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混凝土抗弯能力的目的。
2.2 施工过程2.2.1 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并进行固定。
2.2.2 预应力杆或索的拉伸在混凝土浇筑前,对预应力杆或索进行拉伸,施加预应力。
2.2.3 混凝土浇筑经过预应力杆或索拉伸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 预应力后张法3.1 原理预应力后张法是一种在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预应力杆或索,在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得到增强。
3.2 施工过程3.2.1 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并进行固定。
3.2.2 混凝土浇筑首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凝固后。
3.2.3 预应力杆或索的拉伸在混凝土凝固后,对预应力杆或索进行拉伸,施加预应力。
4. 区别4.1 施工顺序预应力先张法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加预应力,而预应力后张法在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4.2 单元构件预应力先张法适用于需要预应力杆或索穿过整个构件的情况,而预应力后张法适用于需要将预应力杆或索安装在构件侧面的情况。
4.3 经济性预应力先张法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预应力拉伸工作,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期,而预应力后张法能够在混凝土凝固后再施加预应力,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工期,从经济上更具优势。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在混凝土中施加的预先计算好的压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弯能力。
2. 先张法:先施加预应力,再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3. 后张法: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第1篇先张法施工流程先张法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前,先将钢筋张拉到一定的预应力值,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以下是先张法的具体施工流程:1. 准备阶段- 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设计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张拉力和锚固方式。
- 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钢筋、混凝土、锚具、张拉设备等材料。
- 模板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模板,确保模板的尺寸和精度。
2. 钢筋张拉- 安装钢筋:按照设计图纸将钢筋安装到模板内,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 张拉设备安装:安装张拉设备,如张拉机、千斤顶等。
- 预应力施加:通过张拉设备对钢筋施加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
- 锚固:在钢筋达到预应力值后,进行锚固,防止预应力损失。
3. 混凝土浇筑- 浇筑准备:检查模板、钢筋和锚具,确保无误。
- 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注意浇筑均匀,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 养护:浇筑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
4. 放松预应力-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钢筋,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 检查预应力损失:放松预应力后,检查预应力损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 构件制作- 拆除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模板。
- 成品检验:对构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尺寸、形状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后张法施工流程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再对钢筋进行张拉,使混凝土产生预应力。
以下是后张法的具体施工流程:1. 准备阶段- 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设计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张拉力和锚固方式。
- 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钢筋、混凝土、锚具、张拉设备等材料。
- 模板制作:根据设计图纸制作模板,确保模板的尺寸和精度。
2. 混凝土浇筑- 浇筑准备:检查模板、钢筋和锚具,确保无误。
- 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注意浇筑均匀,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 养护:浇筑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
3. 孔道成型- 成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按照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成孔,孔道形状应与钢筋形状相匹配。
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控制要点摘要:先张法和后张法在预应力箱梁施工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通过施加适当的预应力,可以有效控制形变、裂缝和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主要分析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控制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1 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控制作用先张法和后张法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两种技术,它们在预应力箱梁施工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先张法即“先张后浇”,是在箱梁浇筑施工之前,先张拉预应力刚束,再浇筑混凝土。
通过在预应力钢束两端施加预定的拉力,将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箱梁紧密地连接起来。
预应力钢束根据设计要求预制,并通过锚固设备固定在预制梁台座的两端。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使用张拉设备对钢束施加拉力,拉紧钢束两端,使其伸长一定距离。
在拉紧固定钢束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和固化,待预制箱梁混凝土达到适当强度后,切断预应力刚束,其失去了外界的张力会发生回缩,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刚束的粘结力(摩擦力),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使混凝土受压,用以在使用阶段减小或抵消荷载引起的变形,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
预应力的引入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提高抗裂性能。
通过先张法施加预应力,可以增强箱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后张法即“先浇后张”,是先浇筑混凝土,再通过张拉预应力刚束,对箱梁内部施加预应力的一种方法。
混凝土浇筑之前预留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并与构件钢筋可靠固定,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一定时间后,达到一定强度,再将预应力刚束放入管道内,施加预定的拉力拉紧钢束两端。
通常在箱梁两端分别固定锚具,使用张拉设备施加拉力。
在施加设计预应力后,固定锚具的锚固端把刚束固定在混凝土构件端部,将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中,形成结构的预应力状态。
最后进行孔道压浆,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和固化。
后张法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加预应力,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控制形变,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
→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
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
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
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