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铀粉末合成工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9.32 KB
- 文档页数:5
TiO_2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N、T(iC,N)粉末的研究现状及
进展
张艳明;蒋明学;冯秀梅
【期刊名称】《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3(36)1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TiO2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N,T(iC,N)粉末的研究进展。
叙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热动力学分析、反应机理、工艺参数等。
低成本规模化制备高质量、超细TiN,T(iC,N)粉末正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制备工艺的改进发展,更简便、经济、有效的制备技术将使TiN,T(iC,N)粉末具有更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总页数】5页(P143-147)
【关键词】碳热还原氮化;热力学;动力学;反应机理
【作者】张艳明;蒋明学;冯秀梅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803.13;TB383
【相关文献】
1.钒钛铁精矿盐酸浸出渣碳热还原法制备碳氮化钛复合粉末工艺研究 [J], 吴恩辉;侯静;李军;赖奇;杨绍利;柴航;黄平;徐众
2.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 [J], 于仁红;王宝玉;蒋明学;尚建丽
3.钒钛铁精矿盐酸浸出渣碳热还原法制备碳氮化钛复合粉末工艺研究 [J], 吴恩辉;侯静;李军;赖奇;杨绍利;柴航;黄平;徐众
4.水解沉淀‒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 [J], 刘嘉威;古思勇;陈莹;张厚安
5.TiO_2碳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末 [J], 张国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氮化镁粉末的制备及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氮化镁(Mg3N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诸多优异性能:耐高温、抗化学侵蚀、硬度高、导热性好等,因此在电子、电磁波透明材料、催化剂、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氮化镁的制备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等,但存在成本高、过程复杂、低产率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筛选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且制备质量高的制备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其应用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不同方法制备氮化镁粉末,并研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观形貌等,并探究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氮化镁的工业制备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案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氮化镁粉末的制备方法筛选及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等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进行制备。
2. 粉末物理性质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手段探究氮化镁粉末的晶体结构、形貌、尺寸分布、热稳定性等特性。
3. 粉末物理性质的研究:氧化亚铜作为还原剂的反应过程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化学反应的速率、终产物质量等进行研究。
4. 制备方法的优化及制备工艺的探究:通过对不同反应条件下提纯氮气及氮化镁反应体系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比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选择最优工艺方案,进一步提高氮化镁的制备质量和产率。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目标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筛选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且制备质量高的氮化镁粉末制备方法,并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优化制备工艺,以满足其在电子、电磁波透明材料、催化剂、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预期目标为:1. 筛选出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的制备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氮化镁粉末。
2. 深入研究氮化镁粉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观形貌等,为其在不同领域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3. 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和探究,进一步提高氮化镁的制备质量和产率,为其工业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专利名称:一种氮化铀芯块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文涛,周续,李宗书,董秋实,孟莹,王兆松申请号:CN201711391715.4
申请日:20171221
公开号:CN108305693A
公开日:
201807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核燃料芯块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氮化铀芯块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氢化‑脱氢样品制备;步骤2,氢化‑脱氢制备铀粉;步骤3,三氮化二铀粉末制备;步骤4,三氮化二铀生坯成型;步骤5,氮化铀芯块烧结。
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氮化铀芯块,表面外观良好,其密度、化学成分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可用于新型核反应堆,提高堆芯功率密度,降低裂变产物的释放。
申请人: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地址:014035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456信箱科技处
国籍:CN
代理机构:核工业专利中心
代理人:张雅丁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氮化钇粉末制备工艺的研究
杨瑞芳;廖亮;邵春欣;谢建秋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06(020)002
【摘要】采用两步法制备氮化钇(YN)粉末.研究了温度、真空度和氮化时间对氮化钇粉末中原子比(Y/N)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试制出0.38mm和
0.038mm的氮化钇粉末.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杨瑞芳;廖亮;邵春欣;谢建秋
【作者单位】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4;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4;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4;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845
【相关文献】
1.一种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制备工艺研究 [J], 吴承根;李孟委;王俊强;赵世亮
2.氮化铝粉末制备工艺的研究 [J], 王健;石功奇
3.氮化法合成掺钇氮化铝纳米线 [J], 王秋实;吴宛泽;谢永辉;王维龙
4.直接氮化法制备氮化铬粉末的热力学研究 [J], 马壮;李成威;陈雪婷;姚丹;张武;韩
凯新
5.氮化硅和氮化铝粉末表面化学的质谱研究 [J], 陈明源;MetselaarR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合成氮化硅粉的动力学研究尹少武;王立;杨福明;李延辉【期刊名称】《金属世界》【年(卷),期】2009(000)C00【摘要】以平均粒径为2.8μm的硅粉为原料,添加氮化硅粉作为稀释剂,对常压氮气下直接氮化制备Si3N4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氮化温度范围为1623~1823K,氮化时间范围为0~20min。
借助XRD、SEM等检测方法,分析了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因素对氮化过程的影响。
基于不同氮化温度下硅的转化率与氮化时间的关系,利用粒径不变的缩芯模型,建立了一种简化的硅氮反应模型,该模型显示出硅的转化率随时间呈渐近线指数趋势。
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了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合成氮化硅粉的一些反应动力学参数:Arrhenius公式中指前因子为5.56×1012cm/s;活化能为534kJ/mol;有效扩散系数为6.2×108cm2/s;以及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公式。
【总页数】5页(P26-30)【作者】尹少武;王立;杨福明;李延辉【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46.5【相关文献】1.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合成氮化硅粉的动力学研究 [J], 尹少武;王立;杨福明;李延辉2.基于流态化技术硅粉直接氮化制备氮化硅粉 [J], 尹少武;王立;童莉葛;孙淑凤3.硅粉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 [J], 李亚伟;张忻;田海兵;刘俊虎;李楠4.硅粉常压直接氮化制备氮化硅粉的研究 [J], 尹少武;王立;刘传平;童莉葛;孙淑凤5.硅粉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研究 [J], 李亚伟;张忻;田海兵;刘俊虎;李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等离子法制备氮化铝粉末原料的研究
禹争光;扬邦朝
【期刊名称】《硅酸盐学报》
【年(卷),期】2002()z1
【摘要】以金属铝粉和氮气为原料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氮化铝粉末,经羧酸与盐酸混酸在常温超声条件化学纯化后,X衍射分析表明:制备出纯度高的氮化铝粉末;样品SEM照片显示:处理后AIN粉末粒度为2~5μm存有少量氮化铝晶须。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氮化铝;直流电弧等离子;化学纯化;氮化铝晶须
【作者】禹争光;扬邦朝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
【相关文献】
1.尿素对以硝酸铝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氮化铝粉末反应过程中相变及反应速率的影响 [J], 秦明礼;曲选辉;肖平;林健凉;雷长明;汤春峰
2.不同粘结剂制备的铝硅氮化硼复合粉末材料及封严涂层性能研究 [J], 程旭莹;章德铭;刘建明;沈婕;鲁秋源;刘通
3.以烷基铝为原料气相合成氮化铝粉末 [J], 李玉兰
4.铝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末的合成工艺及粉末性能的影响 [J], 何国新;
杜海清
5.铝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IN粉末的影响 [J], 何国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