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宋天佑《无机化

学》·教学进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此为宋天佑教授在吉林大学采用本书授课的实际教学进度,需要注意的是:

1.为满足物理学背景的学生需要,将理论部分集中,故将配位化学一章提前讲授。

2.第五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讲解与教材略有差别。

2013级教学进度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1 理想气体

1.1.1 理想气体的的状态方程

1.1.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课间ppt 48(指讲到本章ppt的第48页,下同)(共用时30分钟)

1.2 稀溶液的性质

1.2.1 溶液的浓度

1.2.2 饱和蒸气压

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3. 拉乌尔定律

1.2.3 溶液沸点升高

1. 饱和蒸气压图

2. 沸点升高计算公式

(第1次课)结束ppt 111(20130917)

1.3 晶体结构基本概念

1.3.1 对称性

1. 旋转和对称轴

2. 反映和对称面

3. 反演和对称中心

1.3.2 晶体和点阵

1.3.3 晶系和点阵型式

1. 7个晶系

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

1.3.4 晶胞

课间ppt 186

1.4 酸碱理论

1.4.1 阿仑尼乌斯理论

1.4.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1. 酸碱定义

2. 酸碱反应

1.4.3 路易斯酸碱理论

1. 理论要点

(第2次课)结束 ppt 251(20130924)

2. 酸碱的软硬分类

1.5 化学反应速率

1.5.1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

1.5.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阿仑尼乌斯公式

2. 反应进程—势能图

(第3次课)结束ppt 335(20130926)

讲课时间 60 分钟。

第一章共用约5 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1.1 体系和状态函数

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3 体积功

2.2 热化学

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 恒容反应热

课间ppt 65

2. 恒压反应热

3.反应进度与摩尔反应热

(第4次课)结束ppt 106(20131008)

4. Q p和Q V的关系

2. 2. 2 盖斯定律

2. 2. 3 生成热

1. 生成热定义

2. 标准生成热的应用

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间ppt 161

2.3.1 过程进行的方式

1. p-V线与体积功

2. 体积功的极限

3. 可逆途径和自发过程

2. 3.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 3. 3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2. 3. 4 熵

1. 状态函数熵

(第5次课)结束ppt 213(20131010)

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2. 3. 5 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

1. 自由能判据

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3. 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

课间ppt 266

第二章共用约 5 学时。

第三章化学平衡

3. 1 平衡常数

3. 1. 1 经验平衡常数

3. 1. 2 标准平衡常数

3. 2 化学反应等温式

3. 3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6次课)结束ppt 63(20131015)

3. 4. 几种重要的化学平衡

3. 4. 1 水的解离平衡

3. 4. 2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1. 一元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课间ppt 121

2. 缓冲溶液

3. 二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3. 4. 3 水解平衡

3. 4. 4 沉淀溶解平衡

(第7次课)结束ppt 175(20131017)

3. 4. 5 配位解离平衡

第三章共用约 3 学时。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4. 1. 1 微观粒子的性质

4. 1. 2 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

课间ppt 20

4. 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4. 2. 1 四个量子数

1. 主量子数n

2. 角量子数l

3. 磁量子数m

(第8次课)结束ppt 72(20131022)

4. 自旋量子数m s

4. 2. 2 与波函数相关的图像

1. 概率和概率密度概念

2. 电子云图

3. 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

4. 径向概率分布图

5. 角度分布图

课间ppt 145

4. 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4. 3. 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4. 3. 2 核外电子排布

1. 排布原则

2. 核外电子的排布

4. 3. 3 元素周期表

1. 元素的周期

2. 元素的区和族

(第9次课)结束ppt 217(20131024)

4. 3. 4 科顿轨道能级图

4. 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4. 4. 1 原子半径

1. 原子半径概念

2. 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4. 4. 2 电离能

1. 电离能概念

2.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3. 电离能与价态之间的关系

4. 4. 3 电子亲和能

1. 电子亲和能概念

2. 第一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4. 4. 4 电负性

(第10,11次课)结束(20131029,20131031张萍上两次课)

第四章共用约 6 学时。

第五章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5. 1 价键理论

5. 1. 1 共价键的形成

5. 1. 2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5. 1. 3 共价键的键型

1. σ键

2. π键

5. 1. 4. 键参数

1. 键能

2. 键长

课间ppt 71

3. 键角

5. 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 2. 1 中心价层电子的总数和对数

5. 2. 2 电子对数和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5. 2. 3 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

5. 2. 4 多重键的处理

5. 2. 5 影响键角的因素

(第12次课)结束ppt 124(20131105)

1. 孤电子对和重键的影响

2. 中心和配体电负性的影响

5. 3 杂化轨道理论

5. 3. 1 杂化概念

5. 3. 2 杂化轨道的数目、形状、成分和能量

5. 3. 3 各种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

5. 3. 4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构型

1. sp 杂化

2. sp2杂化

3. sp3杂化

4. s-p-d 杂化

课间ppt 189

5. 不等性杂化

5. 3. 5 杂化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关系

5. 4 分子轨道理论

5. 4. 1 分子轨道理论在化学键理论中的位置

5. 4. 2 分子轨道是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

5. 4. 3 线性组合三原则

1. 对称性一致原则

2. 能量相近原则

3. 最大重叠原理

5. 4. 4 分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

(第13次课)结束ppt 245(20131107)

1. 同核双原子分子

2. 异核双原子分子

第五章共用约 5 学时。

第六章晶体结构

6. 1 分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

6. 1. 1 分子的偶极矩

1. 永久偶极

课间ppt 11

2. 诱导偶极和瞬间偶极

6. 1. 2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6. 1. 3 氢键

1. 氢键的基本概念

2. 分子内氢键

3. 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6. 2 离子晶体和离子键

6. 2. 1 离子键的形成

(第14次课)结束ppt 70(20131112)

6. 2. 2 键能和晶格能

6. 2. 3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6. 2. 4 离子晶体的特点

6. 3 离子极化学说简介

6. 3. 1 离子极化现象

6. 3. 2 影响变形性和极化能力的因素6. 3. 3 离子极化对晶体类型的影响

6. 3. 4 反极化作用

课间ppt 150

6. 4 金属晶体和金属键

6. 4. 1 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

1. 六方紧密堆积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

2. 体心立方密堆积结构

6. 4. 2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

6. 4. 3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第15次课)结束ppt 205(20131114)

1. 理论要点

2. 金属的物理性质

6. 5 原子晶体和混合晶体

第六章共用约 4 学时。

第七章配位化学基础

7. 1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

7. 1. 1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1. 结构异构

课间ppt 43

2. 空间异构

7. 1.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 命名的基本原则

2. 配体的名称

3. 配体的先后顺序

7. 2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7. 2. 1. 中心与配体的关系

7. 2. 2. 螯合物的稳定性

7. 2. 3. 中心和配体的性质

(第16次课)结束ppt 103(20131121)

7. 3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7. 3. 1 配位单元的构型与中心的杂化方式

7. 3. 2 中心杂化轨道的类型

1. n s n p n d 杂化

2. (n-1)d n s n p 杂化

7. 4 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7. 4. 1 d 轨道在晶体场中的能量分裂

1. 正八面体场

2. 正四面体场和正方形场

课间ppt165(用时35分钟)

7. 4. 2 分裂后 d 轨道中电子的排布

7. 4. 3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1. d-d 跃迁

2. 电荷跃迁

(第17次课17)结束ppt 219(20131126)

(用时35分钟)

7. 4. 4 晶体场稳定化能

1. 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

2. 晶体场稳定化能与配位单元的构型

第七章共用约 4 学时。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8. 1 原电池

8. 1. 1 基本概念

1. 半反应

2. 盐桥

3. 电池符号

8. 1. 2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1. 电极电势

(第19次课)结束ppt 39 (20131128)(用时45分钟课)

2. 原电池的电动势

3. 标准氢电极

4. 其他类型的电极

5. 标准电极电势表

课间ppt 94

6.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第20次课)结束ppt 146 (20131203)

8. 2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8. 2. 1 E ⊖ 与电池反应的 r G ⊖

m 和K ⊖ 的关系

8. 2. 2 元素电势图

1. 判断酸性的强弱

2. 求取电对的电极电势

课间ppt 195

3. 歧化反应和逆歧化反应

8. 2. 3 水溶液中离子的热力学函数

8. 3 E与E⊖的关系——能斯特方程

8. 3. 1 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

8. 3. 2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8. 3. 3 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1.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第21次课)结束ppt 146 (20131205)

2. 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 生成配位化合物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8. 4 电解和化学电源

8. 4. 1 电解

1. 原电池和电解池

课间ppt 300

2. 分解电势和超电势

8. 4. 2 化学电源简介

(第22次课)结束ppt 334 (20131210)(用时25分钟课)

第八章共用约 7 学时。

统计(1)少上15分钟(3)少上30分钟(10)(11)少上90分钟

(17)少上20分钟

(19)少上45分钟

(22)少上20分钟

本轮次化学原理课共用39学时

第九章卤素

9. 1 卤素单质

9. 1. 1 物理性质

1. 存在状态

2. 颜色

3. 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9. 1. 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的反应

2. 与氢气的反应

3. 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4. 与水的反应

9. 1. 3 单质的生产和制备

1. 氯气的生产和制备

(课间ppt68)

2. 单质氟的生产和制备

3. 单质溴、单质碘的生产和制备(第1次课)结束ppt88 (20140304)(用时20分钟课)

9. 2 卤化氢和氢卤酸

9. 2. 1 物理性质

1. 沸点和存在状态

2. 气体密度

3. 在水中的溶解度

9. 2. 2 化学性质

1. 酸性

2. 还原性

3. 热稳定性

9. 2. 3 卤化氢的制备

1. 卤化物与高沸点酸反应

2. 卤素与氢气直接化合

3. 卤化物水解法

9. 3 卤化物

9. 3. 1 金属卤化物

1. 金属卤化物的生成

2. 难溶性金属卤化物

(课间ppt148)

3. 卤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9. 3. 2 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

1. 卤素互化物

2. 多卤化物

9. 4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9. 4. 1 次卤酸和亚卤酸

1. 次卤酸的化学性质

2. 次卤酸的制备

3. 亚卤酸及其盐

(第2次课)结束ppt198 (20140307)

9. 4. 2 卤酸及其盐

1. 卤酸的性质

2. 卤酸及其盐的制取

9. 4. 3 高卤酸及其盐

1. 高卤酸及其盐的性质

2. 高卤酸的制备

第九章共用约 4 学时。

第十章氧族元素

10. 1 氧

10. 1. 1 氧气和氧化物

1. 氧气的制备与生产

2. 氧气的性质

3. 氧化物的酸碱性

(课间ppt48)

10. 1. 2 臭氧

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宋天佑《无机化 学》·教学进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此为宋天佑教授在吉林大学采用本书授课的实际教学进度,需要注意的是: 1.为满足物理学背景的学生需要,将理论部分集中,故将配位化学一章提前讲授。 2.第五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讲解与教材略有差别。 2013级教学进度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1 理想气体 1.1.1 理想气体的的状态方程 1.1.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课间ppt 48(指讲到本章ppt的第48页,下同)(共用时30分钟) 1.2 稀溶液的性质 1.2.1 溶液的浓度 1.2.2 饱和蒸气压 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3. 拉乌尔定律 1.2.3 溶液沸点升高 1. 饱和蒸气压图 2. 沸点升高计算公式 (第1次课)结束ppt 111(20130917) 1.3 晶体结构基本概念 1.3.1 对称性 1. 旋转和对称轴 2. 反映和对称面 3. 反演和对称中心

1.3.2 晶体和点阵 1.3.3 晶系和点阵型式 1. 7个晶系 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 1.3.4 晶胞 课间ppt 186 1.4 酸碱理论 1.4.1 阿仑尼乌斯理论 1.4.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1. 酸碱定义 2. 酸碱反应 1.4.3 路易斯酸碱理论 1. 理论要点 (第2次课)结束 ppt 251(20130924) 2. 酸碱的软硬分类 1.5 化学反应速率 1.5.1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 1.5.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阿仑尼乌斯公式 2. 反应进程—势能图 (第3次课)结束ppt 335(20130926) 讲课时间 60 分钟。 第一章共用约5 学时。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仅供化学系2005级使用) 一、使用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二、无机化学参考书 《无机化学》(上、下) 武汉大学等校合编,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1986年第二版、1992年第三版) 获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 孟庆珍胡鼎文程泉寿孔繁荣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史启祯主编,2005年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八五”重点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近代化学导论》 申泮文主编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大学化学》 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无机化学》 申泮文主编,2002,化学工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 宋天佑程鹏王杏珍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 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普通无机化学》 严宣申王长富编著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级无机化学》 唐宗熏主编,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前沿》 高忆慈王尧宇史启祯1988 兰州大学出版社 《元素无机化学》 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著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1 》 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编198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2》 冯慈珍主编198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3 》 曹庭礼主编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规律初探》 黄佩丽编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笔谈》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舒谋海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3、学时/学分:64/4 4、先修课程:化学原理。 5、面向对象: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学、药学及化学相关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7、教材、教学参考书: Inorganic chemistry, Shriver & Atkins, Fifth Edition(教材) 《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北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主编,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第二版)下册,宋天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8、已修课程基础《化学原理》 二、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基础化学系列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配位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单质的制备方法及各主族、副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无机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及其在化学分析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和思想、现代无机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现状。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综合应用多门有关学科的知识,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原理,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与物质结构的关系。通过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内容安排基于Inorganic chemistry,Shriver & Atkins, Fifth Edition,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0 第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单元周期性(2 课时) 主要内容:元素性质概论,元素性质的通论,非金属元素性质通论,金属元素性质通论。 重点与难点:元素的递变性规律以及与核外电子结构的关系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码:(不确定的可暂空置不写)(宋体,小四号,一级标题以下的内容字体要求相同)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108/6 先修课程:中学化学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开课系(部)或教研室:理工系 二、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之优势和特点于一身。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熟悉仪器分析测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了解元素化学的性质与应用,并且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结合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并为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为发展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检验知识、技能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操作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在理论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习并掌握物质结构基础理论知识; 2、学习并掌握化学检验的标准、安全知识、仪器设备、工作程序、分析步骤、检验方法、误差与数据处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及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各行业从事检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其目的是为后续各章知识的学习以及将来上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四大平衡基本原理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及其相应的滴定分析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能。 4、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分析过程、要求、影响沉淀纯度及溶解度的因素、结果计算等内容; 5、学习并理解元素化学性质, 6、明确无机及分析化学在职业岗位中的任务和作用。 四、学时分配表 学时108。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1、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 A蒽醌 B香豆素 C黄酮 D木脂素(正确答案) 2、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 A正丁醇 B石油醚 C三氯甲烷 D丙酮(正确答案) 3、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强烈天蓝色荧光的是()[单选题] * A七叶内脂(正确答案) B大黄素 C麻黄碱 D大豆皂苷

4、生物碱总碱的三氯甲烷溶液,用酸性不同的PH(由高到低)缓冲溶液萃取,最先萃取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 A碱性弱的 B中等碱性 C吡啶类 D碱性强的(正确答案) 5、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易溶解的溶剂是()[单选题] * A三氯甲烷 B正丁醇 C乙醇(正确答案) D水 6、颜色随pH值不同而变化的是()[单选题] * A黄酮 B花青素(正确答案) C二氢黄酮 D查耳酮 7、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单选题] * A左旋体

B右旋体 C同分异构体 D外消旋体(正确答案) 8、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 A生物碱 B苷 C多糖 D鞣质(正确答案) 9、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 B黄芩(正确答案) C槐花 D陈皮 10、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 A乙醇 B氯仿 C乙醚

D水(正确答案) 11、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 A1个 B2个(正确答案) C3个 D4个 12、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 A莨菪碱 B小檗碱(正确答案) C长春新碱 D长春碱 13、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正确答案) B黄芩 C槐花 D陈皮 14、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

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学分:2 学时:36)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本科生在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物质结构概念、元素周期律、溶液理论、酸碱理论、化学平衡以及配位化合物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重要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先讲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沉淀溶解平衡、酸碱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和配位解离平衡等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讲述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副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备及用途等有关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原子结构 (6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它们的取值限制,量子数组合和原子轨道的关系;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屏蔽效应;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族、区的划分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熟悉原子轨道与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径向分布函数的意义与特征。了解氢原子的Bohr模型的假设、贡献与不足之处,基态、激发态和跃迁等概念,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波动方程的意义,电子云的径向分布。 教学内容:介绍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和Bohr的氢原子结构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核外电子运动的各种状态和排布规律;介绍了Schrodinger方程和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以及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屏蔽常数以及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还着重讨论了周期表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和原子核外电子结构的关系。介绍了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意义及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分子结构 (6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离子键、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理论;多原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实验目的、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并与相应的无机化学理论紧密配合,是一门培养环境科学专业科学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分支,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化学实验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 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能达到掌握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分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养成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现象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实验综合设计能力;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将来继续学习和从事环境科学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实验内容的选取: 实验无机化学是在原来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几大块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内在的规律性和联系,经过重组、融合,改变原有各门实验课程内容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先进、典型、多样和实用的要求,精选实验内容,加强学生的化学实验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训练,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 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实验方式: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基本原理、操作要点、仪器使用及注意问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基本要求: (1)学生应提前做好预习,完成预习报告(目的、原理、简明步骤、注意问题)。 (2)实验中认真严谨,规范操作,如实记录,积极思考,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实验原始记录应有指导教师签字,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方式采取实验操作技能、预习及实验报告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4学分(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无机化学主要研究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人工制取、性质和反应,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释的科学。是理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化学教学中的第一门主干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也是理科各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力学原理及四大平衡的关系。掌握原子结构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以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掌握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金属键理论对分子形成及其结构的解释。在理论部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要求:已完成高中化学课程 后续相关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 本科阶段的无机化学课程是在中学基础上的逐步深化和提高,同时又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和扎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内容上,删减了与中学化学重复内容,着重强化了化学理论中规律性的知识,从更完善的理论角度重新认识化学物质结构及化学变化规律,加强了对微观结构的描述和重要理论的阐述,同时细化了重要元素及典型化合物的讨论,适当增加了某些化合物新用途的介绍。这些内容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参考书: [1]《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张淑民编著,唐瑜修订,兰州大学 出版社,2011年6月 [2]《无机化学》,宋天佑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无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学位课。学生通过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知识,还可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及氧化-还原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掌握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自然界中存在形式、制法及用途;特别是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思维方式训练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适应并掌握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而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以讲授基本的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知识为主,适当地介绍一些无机化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化学原理部分重点在利用基本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元素化学部分重点在于介绍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2)注意处理好与中学化学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认识化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特点是:原理部分中的物质结构理论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往往令大一新生望而生畏;而元素部分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易给人以松散零乱之感而抓不住要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针对这些特点,并考虑到大一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应该始终紧扣备、讲、辅、改、考、实各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原理部分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强,坚持讲授为主、练讲结合的教学方法。元素部分则坚持以讲带学、以点带面、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采用ppt幻灯片教学,辅之以课堂讨论和课外自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讲授适当的例题,安排适当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牢固掌握知识。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61370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 Inorganic chemistry 学时:64学分:4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应用化学(电化学方向)开课学期:1 开课部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中学化学 考核要求: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北师大等校主编,《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编,曹锡章、宋天佑等修订,《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学习指导》(配高教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无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第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它是培养化学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它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无机化学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树立初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训练,逐渐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有一个突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及配位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基本计算,规范地使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语言。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气体 2

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3100103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开课教研室:无机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化学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自学能力,并应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能基本掌握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的基础理论,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化工、制药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教学难点是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 4.教学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主要知识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学科的辉煌前景。 (2)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和前景 主要知识点:无机化学的历史;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 (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 主要知识点: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 第二章气体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了解真实气体的概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和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4.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主要知识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2)气体混合物 主要知识点: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3)真实气体

【课程思政示范课】《无机化学》课程

示范课介绍 《无机化学》是面向药学、临床药学等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根据医学等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设计,注重“加强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注意交叉”的现代课程建设理念,内容涵盖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本课程建立了以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增强职业认同感、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逻辑思维与实践技能的“四个培养”为目标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思政、实验实践思政、线上课堂思政和学生自主学习思政四个方面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以化学的发展与医学和制药之间的关联为切入点,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虚拟仿真辅助等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线上答疑互动、课堂笔记考核、课后作业与定期测验、实验预习与复习作业、学生自主调研思政案例汇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在期末采取试卷引入思政试题和发放教学反馈调查问卷来考察思政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思政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在培养目标指引下,充分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各个教学环节能够统一起来,真正服务于授课目标。物理层面采取线上、线下课程同步进行的方式,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通平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内容层面,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理论,在理论中感悟实践;教学策略上,本课程采用了包括教师讲授、

PBL案例讨论、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架构上,本课程遵循教学规律,采用课前预习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巩固的方式进行教学。 内容设计上,本课程兼顾了教学要求与学生兴趣,通过理论与实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医学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哲学人文教育、工程思维培养、科技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一过程很考验教师的自身素养,所以在丰富课程设计的同时,任课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从党史学习、文史哲经典读物、新闻热点、自身科研方向等多角度挖掘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思政教育案例库。

宋天佑无机化学思考题

宋天佑无机化学思考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背景 2.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3.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的主要内容 4.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的价值和意义 5.结论 正文 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背景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无机化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对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为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化学人才,各类高校都开设了无机化学课程。 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的主要内容 《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是针对高校无机化学课程编写的一本习题解答教材。本书作者张丽荣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无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学习参考资料。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涉及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 3.无机化学实验:涵盖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等。 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的价值和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详细的习题解答,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书针对各类习题给出了具体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书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宋天佑无机化学习题解答》是一本高质量的无机化学学习参考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 学科类通修课程 无 无机化学〔一〕 Inorganic ChemistryⅠ 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 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 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 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40072 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学分:1.5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轻化工程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无机材料学科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教学任务 《无机化学实验》是轻化工程专业的第一门必修的基础实验课,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方面起着课堂教学讲授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及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实验工作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化学课程和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既与中学化学实验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专业知识方面。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理论课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规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典型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合成、分离、纯化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2.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55《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作简单计算。 2.掌握溶液中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相关计算。 3.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4.掌握主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应用;了解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5.了解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复习大纲 1.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理解液体蒸气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能、焓、熵、Gibbs自由能的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反应热及∆r S mθ、∆r G mθ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Gibbs-Helmholtz 方程及其应用。 3.化学平衡 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正确表达,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应用,理解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化学反应速率 理解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基本概念,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意义及应用,了解反应速率理论基本内容。 5.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及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概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等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理解单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熟练写出一般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6.化学键理论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掌握离子键理论要点,了解离子化合物性质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 简介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天佑主编的无机化学教材的第三版上册。该教材是无机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适用于大学本科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目录 1.第一章:化学量与计量 2.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速率 3.第三章:化学平衡 4.第四章:离子水解与溶液pH 5.第五章:弱电解质及其溶液的pH计算 6.第六章:共沉淀和氧化还原反应平衡与倾向性 7.第七章:无机络合物化学基础 8.第八章:无机均相催化剂

9.第九章:金属元素的化学品种与应用 10.第十章:固体的结构 第一章:化学量与计量 1.1 物质的质量与量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质量和量的概念。质量是一个物质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性质的量的度量,质量单位是克。质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用符号n表示,量的单位是摩尔(mol)。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它用来表示物质的量。 1.2 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量关系的重要分支。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化学计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比关系的方法。 化学计量中主要涉及到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等概念。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是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原子质量的总和,

是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物质的分子质量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数量之比,是一个量的单位是克/摩尔。 1.3 配位化学基础 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配位化合 物的性质和合成方法。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 配位化学中涉及到配位数、配位物、配位键等概念。配位 数是指周围配位原子或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配位键数。配位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位体和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组成的化合物。配位键是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速率 2.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或物质内部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化 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工具,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