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3000万,占人口总数的2.6% ,可见糖尿病已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并发症的发生和靶器官的损坏程度,而使用降血糖药物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故怎样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在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就是要充分发挥降血糖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②掌握正确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③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目前口服降血糖药物主要分为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等五类。本文就口服降血糖药中最常用于Ⅱ型糖尿病的磺酰脲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讨论。

1 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主要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能增强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加强胰岛素受体后作用,而糖耐量的改善可导致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降低,其结果将使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2]。

2 磺酰脲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该类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该类药物适用于Ⅱ型糖尿病,但因其易引起低血糖,老年患者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该类药物还不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并对胰岛素抗药,诱导胰岛素分泌已无明显作用,并且还能使患者体重增加。格列吡嗪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较少引起低血糖,适合于老年患者。格列齐特作用强,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可有效防止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同时还能降脂减肥,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伴有肥胖病或伴有血管病变者,但由于经肾脏代谢,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而格列喹酮代谢物主要经胆汁及粪便排泄,是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的首选药物。格列美脲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仍然有效,尤其是与胰岛素合用时还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此外还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物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3]。磺酰脲类药物均应餐前30分钟给药,以便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3 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降解速度及肾小球排出率低,所以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它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使用可增强磺酰脲类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关。其中,格列本脲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在热量摄入不足,剧烈体力活动,饮酒,用量过大或与可致低血糖的药物合用时更易发生,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4]。格列齐特,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在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介绍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全网发布:2014-09-26 17:23 发表者:王建华5158人已访问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4、α-糖苷酶抑制剂的优缺点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

降糖药物应用试题

降糖药物应用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50 分,每题 1 分): 1、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是() A 双胍类 B 磺酰脲类 C 降糖灵 D 胰岛素 E 格列齐特 2、胰岛素不具有的不良反应() A 低血糖 B 过敏 C 耐受 D 注射部位红肿 E 高血压 3、磺酰脲类降糖药不具有的不良反应() A 眩晕 B 胃肠不适 C 黄 D 共济失调 E 口苦 4、关于胰岛素耐受性原因错误的描述是() A 严重创伤 B 体内形成胰岛素抗体 C 感染 D 酮症酸中毒 E 以上均不对 5、中效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一般皮下注射后几小时作用最强() A 1 ?2h B 3 ?4h C 6 ?10h D 10 ?18h E 18 ?24h 6、长效胰岛素一般皮下注射后几小时起效() A 1 ?3h B 3 ?6h C 7 ?10h D 10 ?12h E 12 ?14h 7、以下关于糖尿病的观点错误的是:() A 糖尿病能治愈 B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医疗条件下还不能 治愈,终身需要药物治疗 C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D 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与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延缓糖尿 病并发症的发展

8、属于磺脲类药物的是:() A 格列吡嗪(美吡达) B 二甲双胍 C 拜唐苹 D 诺和龙 9、属于双胍类药物的是:() A 达美康 B 格华止 C 拜唐苹 D 美吡达 10、磺脲类降糖药最主要最严重的副作用是:() A 低血糖 B 皮疹 C 体重增加 D 肝肾功能异常 11、瑞格列奈(诺和龙)属于()降糖药物: A 磺脲类 B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C a-糖苷酶抑制剂 D 双胍类 12、关于瑞格列奈(诺和龙)错误的说法是:() A 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B 作用快,持续时间短,低血糖发生少 C 小于8%经肾脏排泄,不能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D 可单独使用或与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口服药联合应用 13、瑞格列奈(诺和龙)通常不与下列哪种药物联合使用() A 二甲双胍 B 格列美脲 C 胰岛素 D 拜唐苹 14、不属于新型降糖药—瑞格列奈(诺和龙)的特点是:()A 餐时血糖调节剂 B 降血糖作用与血糖浓度有关 C保护胰岛B细胞D 与人体的胰岛素结构一样 15、不属于人胰岛素的是:() A 诺和灵30R B 诺和灵50R C 诺和灵N D 诺和锐 16、与动物胰岛素相比,哪项不是诺和灵人胰岛素的优()A

降糖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附子的运用探析 万 军* 张 玲* 关键词:附子;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4-01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旁生块根的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而善通十二经,其气味惧厚,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附子乃阴症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非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1]。附子一药因其能起沉疴,拯垂危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当推张仲景。本文对附子的功效、配伍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1 附子的功效 1.1 回阳救逆:附子是治疗亡阳之证,为温里回阳、救逆固脱之要药,亦为附子的第一要义,故用于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精神萎靡、吐利腹痛、冷汗自出、脉微欲脱之亡阳证。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中附子即取此意。 1.2 温肾助阳:前人用附子有“温肾助阳用附子”之说,凡脾肾心所致之腰酸脚软,阳痿尿频,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胸痹心痛,皆可用之。如附子汤、真武汤等。 1.3 散寒止痛:散寒包括有温中和温经之意,故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寒湿偏胜之痹证。治疗风湿留着肌肉、筋骨、关节之疼痛。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即是取其散寒止痛之功。2 附子的配伍 2.1 附子配人参: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固脱生津。生附子与人参相伍,不仅可以加强附子的回阳救逆作用,而且有助于人参固脱生津之功。二者同用,相得益彰。于回阳之中有益阴之效,益阴之中有助阳之功。故亡阳液脱之危证,常配伍同用。2.2 附子配干姜:附子与干姜均为纯阳之品,均俱回阳之功。生附子与干姜相伍,两阳相得,故治疗亡阳厥逆之候,方中必配干姜。如用炮附子与干姜配伍,则是温脏祛寒。 2.3 附子配麻黄: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附子得麻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44000) 2012年5月31日收稿则温补里阳而不恋邪,有扶正助表,鼓邪外出之能;二者并用则有温经发汗助阳解表之功;可用于寒邪客表而里阳不足之证。2.4 附子配桂枝:附子与桂枝均为通阳之品,由于用量不同,取功不同,因而用途有别:其一附子温经散寒、逐湿止痛,桂枝祛风、温经通络,两者配伍,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其二附子助阳固表,桂枝通阳解表,二者配伍,既可解除表邪,有可护卫阳,有扶阳解表之功。其三附子温阳补肾,桂枝通阳化气,二药配伍则可引温暖直达下焦,加强附子温阳补肾的作用。2.5 附子配细辛:细辛辛温,入走肺肾,通行表里,“善开结气”,有祛风散寒、行水、通窍之功。附子得细辛,不仅可增强其温散之力,而且有益其温通之用。二者配伍则温痛行散之力倍增,可祛逐伏于阴分之寒邪。 2.6 附子配白术:附子与白术配伍主要用于寒湿为患。因白术健脾燥湿,附子温阳补肾,逐湿散寒,两者相须为用不仅可以温补脾肾,而且能逐除阴寒水湿,即能扶正,又能祛邪,于扶正之中促进驱邪,于驱邪之后善于扶正,相辅相成。 2.7 附子配地黄:附子温阳补肾,地黄滋阴养血,两者配伍滋而不腻,能扶阳而不耗阴,有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之能。 2.8 附子配黄连:附子辛热温阳,黄连苦寒清热,两者相合,温阳清热并行不悖,相反相成,有寒热并治、补虚泻实之能。2.9 附子配甘草:甘草有“国老”之称,附子有百药之长,两者配伍其原因有二:其一附子味辛,走而不守,禀性刚烈:甘草味甘,有缓急之能。附子得甘草则可缓其烈性。其二附子为辛热有毒之品,甘草有和解药毒之能,附子得甘草则毒性减弱而功效存,两者配伍辛甘合用,可以扬长避短,增其能而制其弊。2.10 附子配当归[3]:当归为血病之要药,附子为温阳之极品;当归甘温,补血行血,气轻能行;附子辛热,刚雄助阳,走而不守,两者配伍应,有明显的温阳活血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大樟.附子浅识[J].浙江中医药,1976,2(2):37. [2]沈映.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6. [3]茅晓.《名医类案》附子运用例析[J].山西中医,2001,10:17. 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李喜艳 马升霄* 摘 要:目的:通过药物经济学探讨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分为两组,都采用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组为人胰岛素+二甲双胍,对照组为人胰岛素+阿卡波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4.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分别为9082元与8326元;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治疗组的C/E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更好。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4-02 目前我国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人数大约为1800万左右,因此而带来的用药费用每年高达130亿元人民币。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降糖药越吃越多,但却不管事[1]。我们认为,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最终口服降糖药将无法使血糖控制稳定,血糖的失控将有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后果,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虽然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已于1993年起步,但是存在以病案作回顾性研究时所选定的 *陕西省富县人民医院(727500) 2012年5月13日收稿治疗方案不当,忽视了药物的成本效果,研究方法有误或未经统计就下结论等问题[3]。本文为此通过临床疗效与成本-效果方面分析了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取自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入选标准:(1)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按1999年WHO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3)男女不限。(4)体重指数(BMI):19≤BMI<35。(5)入选前1个月内未参加任何药物试验者;(6)无严重并发症。男性182例,女性118例,年龄41~88岁,平均为(65.4±11.31)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为(8.32±7.73)年。根据入院顺序,平 4 7内蒙古中医药

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

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 磺酰脲类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其中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甲苯磺 丁脲作用最弱、维持时间最短,而氯磺丙脲t1/2最长,且排泄慢、每 日只需给药一次。新型磺酰脲类作用较强,可维持24小时,每日只需 给药1~2次。 本类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磺酰脲类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 敏感的K+通道受阻滞,引起除极化,使电压敏感性的Ca2+通道开 放,Ca2+流入,引起胰岛素释放。所以胰岛中至少有30%正常细胞是 其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亦有利用其与胰岛素有相加作用,用于对胰岛素有耐受性的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能取得满意疗效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单纯口服磺脲类 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因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者,不宜服用黄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由于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病人食欲,故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人,最好不要单独使用。这时可选择双胍类降糖药。 病人在严重感染、大手术、妊娠、分娩以及合并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磺脲类药,应改用胰岛素 治疗。

并非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适合使用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其主要 适应证有: 中年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经3个月以上的饮食治疗或再加运 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的高血糖病病人; 2型糖尿病病人每日仅需胰岛素40U以下,在病人不愿续用胰岛 素时可试用磺酰脲类药物替代,剂量需视病情而定; 40岁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5年以内,从来采用胰岛 素治疗,体重正常或肥胖者也可选用磺酰脲类药物或与双胍类药物联 合应用; 与胰岛素联合治疗以增强其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的患者用后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而减 少胰岛素的用量。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的分泌,可治疗尿崩症。 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对于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长效的磺脲类药物是特别危险的;因此,对这些患者建议使用短 效的磺酰脲类药物。对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更为适合。 磺脲类降糖药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引起体重增加,如果避免? 低血糖是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但从另一个角 度来说,这正好说明了它们较有效的降糖能力。对于这些药物,特别 是针对有明显高血糖的患者,可通过合理地选择磺脲类药物的品种及 剂量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比如选择作用温和和短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等。 体重增加也是磺脲类的副作用,在应用磺脲类药物时如低血糖频发,患者有可能加餐或预防性进餐,导致体重增加。磺脲类刺激胰岛 素分泌,而胰岛素有促合成代谢作用,也增加体重。因此在应用磺脲 类药物时要严格控制每日饮食量,坚持锻炼,以避免体重增加。 看过“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的人还看了: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降糖药物的分类与应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 胰腺内作用机制 :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 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 胰腺外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 10%-52 %(平均 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 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 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 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 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 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 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万苏平甲苯磺丁脲: 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 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 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 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副作用 ( 1) .低血糖反应 : 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 2) .体重增加 : 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 ( 3) .其他 : 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 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 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 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 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 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 ,DBI );二甲双胍 (Metformin)。 1作用机制: (1)减少糖异生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用大鼠做试验证明 , 能使肠葡萄糖的吸收量减少一半。 (3)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4)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氧化。

治疗糖尿病药物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综述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50~70岁为患病高峰。糖尿病一般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NIDDM)两类,其Ⅱ型糖尿病占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997年报告,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预测2025年将猛增至2.29亿,在数量急剧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5%以上。糖尿病若没有及时诊断、正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性视网膜病,其中每年有1.2%可能发展到失明;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可由最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衰和死亡,DN的3年生存率仅为53%。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鉴于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寻找筛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医药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降糖药 1Ⅰ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Ⅰ型糖尿病是病毒感染对有遗传倾向的人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胰岛β细胞的异常反应,致使胰岛开始破坏至完全丧失功能。约5%的糖尿病为Ⅰ型。发病时,即把胰岛素给绝大部分的IDDM患者,以获得正常的血糖水平。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两种,胰岛素的给药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皮下注射。由于给药剂量准确性问题的困扰,喷射注射器、鼻吸剂、透皮吸收和直肠给药尚未成功。经吸入器的肺部给药和通过口服微囊给药正在积极研究中。植入式胰岛素泵、人工内分泌胰腺也正在研究中。目前正在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通过DNA转染制造具有葡萄糖感受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如果成功将可治愈Ⅰ型糖尿病。 1.1速效胰岛素Insulin Lispro 由lilly公司1996年研制,其是将胰岛素第28,29位上的赖氨酸和脯氨酸位置颠倒的胰岛素类似物。它能快速起效,且可以在饭前15min内注射,而老一代产品需在饭前30-60min给药。Novo nordisk公司最近注册的天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也是模拟胰岛素饭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胰岛素产品。 1.2长效胰岛素普通长效胰岛素制剂皆为结晶悬液,结晶易吸引巨噬细胞并被其吞噬,导致胰岛素每天的作用变化较大。新长效胰岛素制剂注入机体后,在血流中与白蛋白结合,从而延长其活性。随着在血流及靶组织中与白蛋白再结合,进一步延长作用时间,但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远大于白蛋白。由于与白蛋白结合,防止了抗体的形成,不会被免疫系统当作异物,因此作用平稳[3]HMR公司最近获准注册其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2000年上市, 该药的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有3 个不同,这一变化改变了其从皮下组织到血液的释放速度,因此每天只需给药1次,保证在24h内持续释药而无峰值变化。Novo nordisk公司开发的长效类似物nn304可使患者在睡前使用较大剂量而不致引起夜间低血糖及早晨醒来血糖较低。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该公司又将nn304与速效胰岛素混合,开发一种复合型可溶性/ 晶体胰岛素产品novomix正在做Ⅲ期临床,它能快速起效并且疗效持久。 2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Ⅱ型糖尿病少数是胰岛β细胞直接受损,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多数是上述因素造成体内肌肉、肝、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对葡萄糖摄取减少。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目前临床治疗NIDDM的药物主要分为: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肾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口服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用药教育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属于促胰岛素分泌药,临床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纯饮食控制无效者。 三代: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作用可增加数十至上百倍; 第三代: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不仅可降血糖,且能改变血小板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凝血和有血管栓塞倾向的问题可能有益。 药理作用:1、降血糖:该类药降低正常人血糖,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病人有效,但对1型糖尿病病人及切除胰腺的动物则无作用。机制是:1)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作用于B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2、对水排泄的影响: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但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而是促进ADH 分泌和增强其作用的结果,可用于尿崩症。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这是第三代磺酰脲类的特点,能使血小板粘附力减弱,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 体内过程:磺酰脲类降糖药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甲苯磺丁脲口服后3~5h 达峰值,t1/2约8h作用维持6~12h,每日给药三次;氯磺丙脲t1/2长约36h,部分以原形由肾小管分泌排出,排泄缓慢,每天只需给药一次;格列本脲口服后2~6h 血浆浓度达高峰,作用维持15h,每天用药1~2次;格列吡嗪口服后1~2h达峰浓度,t1/2约2~4h,作用维持6~10h,灭活及排泄快,较少发生低血糖;格列齐特吸收速度因人而异,t1/2约为10h,95%在肝内代谢,5%原形自尿排泄;格列喹酮作用时间维持8h,5%经肾脏排泄;格列美脲与受体结合及解离的速度皆较格列本脲快,较少引起较重的低血糖。本品口服后较迅速而完全吸收,空腹或进食时对吸收无明显影响,达峰时间为2~3h,血浆半衰期约为5~8h,作用持续24h,每天只需给药一次。 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而重要,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体重增加;3、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4、消化系统:上腹不适、食

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磺酰脲类及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吴鸿 思考 用于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者的药物?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 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几亚单位结合? 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 VADT、ACCORD、ADVANCE研究结果提示不应忽视什么? 老年糖尿病不应推荐的药物?哪个药物属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 格列美脲最大剂量是多少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概述 一磺酰尿类的药物的发展史 导读: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由于它的分子结构有一些差别,导致了降糖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怎样在临床上安全使用磺脲类的药物呢? 1 1955 年,磺酰脲(sulphonylurea, SU)类降糖药问世对氨苯磺酰丁脲(carbutamide),但由于其毒性作用大而被淘汰。 2 1956年,第一代的SU 类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 3 1966年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新剂型。 4 第三代1997年,被称为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的格列美脲研制。 二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结构差异

1、磺脲类的药物包括甲磺丁脲,格列丙嗪,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这几类的药物,它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是具有磺酰脲基团,另外它还有一个苯甲酰基团,在这些结构中有一些微小的分子差异,导致了它可以与受体的结合或解离,在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降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主要是三代磺脲类药物之间在结构上的变异,其次还有一个机制上的变异。 我们以第三代的磺脲类的药物格列美脲为例来看一下结合的机制上有什么样的差别。 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受体的结合与传统的磺脲类药物不同,它结合的部位是磺脲类受体的65kd亚单位,而传统的磺脲类药物它是在140kd亚单位来结合的,这个65kd 的亚单位由于分子量比较小,就导致了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结合的速度比较快,同时它也可以迅速的解离,这一点就适应了我们在降糖上需要的快速降糖以及减少低血糖发生的作用。 在国外的研究中提示的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相比,与BET细胞磺脲类受体结合动力学特征和解离动力学的特征可见: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比传统的磺脲类药物相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优势更明显。 2、非磺脲类胰岛素主要是格列奈类,这包括那格列奈,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这三类的药物的差异 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在结构上与格列苯脲有相似之处,它主要是称为一个没有磺脲类集团的格列苯脲,其中瑞格列奈更是美格列奈的一个延伸物,在美格列奈的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动,形成了一个瑞格列奈,而那格列奈不同,它是一个苯丙氨酸的延伸物,与瑞格列奈和美格列奈在结构上有一个显著性的差异,但是这三类的药物主要在恢复胰岛素的造像分泌上有一个更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个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3、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的药物在降糖优势上有循证医学依据是什么? 第一个:03年发表在临床医学研究这个杂志中一个对口服降糖药的回顾性评估,这个研究评估了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能力,它主要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估,在这个研究中,它的药物都是采用一个最大剂量与对照组来相比较。 我们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的幅度,在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以及包括阿卡波糖类的药物中我们可以看到瑞格列奈,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的药物在最大剂量下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5%到2%,而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是降低了1%到1.5%,相对而言,阿卡波糖和那格列奈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稍微较弱,只能降低0.5%到1%。

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

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 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 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 型糖尿病。(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非磺脲类 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其常用药物有: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zhi 二:双胍类 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1.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

磺酰脲类及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磺酰脲类及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一磺酰尿类的药物的发展史 导读: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由于它的分子结构有一些差别,导致了降糖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怎样在临床上安全使用磺脲类的药物呢? 1 1955 年,磺酰脲(sulphonylurea, SU)类降糖药问世对氨苯磺酰丁脲(carbutamide),但由于其毒性作用大而被淘汰。 2 1956年,第一代的SU 类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 3 1966年第二代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新剂型。 4 第三代1997年,被称为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的格列美脲研制。 二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结构差异 1、磺脲类的药物包括甲磺丁脲,格列丙嗪,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这几类的药物,它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是具有磺酰脲基团,另外它还有一个苯甲酰基团,在这些结构中有一些微小的分子差异,导致了它可以与受体的结合或解离,在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降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主要是三代磺脲类药物之间在结构上的变异,其次还有一个机制上的变异。 我们以第三代的磺脲类的药物格列美脲为例来看一下结合的机制上有什么样的差别。 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受体的结合与传统的磺脲类药物不同,它结合的部位是磺脲类受体的65kd亚单位,而传统的磺脲类药物它是在140kd亚单位来结合的,这个65kd 的亚单位由于分子量比较小,就导致了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结合的速度比较快,同时它也

可以迅速的解离,这一点就适应了我们在降糖上需要的快速降糖以及减少低血糖发生的作用。 在国外的研究中提示的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相比,与BET细胞磺脲类受体结合动力学特征和解离动力学的特征可见: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比传统的磺脲类药物相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优势更明显。 2、非磺脲类胰岛素主要是格列奈类,这包括那格列奈,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这三类的药物的差异 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在结构上与格列苯脲有相似之处,它主要是称为一个没有磺脲类集团的格列苯脲,其中瑞格列奈更是美格列奈的一个延伸物,在美格列奈的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动,形成了一个瑞格列奈,而那格列奈不同,它是一个苯丙氨酸的延伸物,与瑞格列奈和美格列奈在结构上有一个显著性的差异,但是这三类的药物主要在恢复胰岛素的造像分泌上有一个更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个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3、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的药物在降糖优势上有循证医学依据是什么? 第一个: 03年发表在临床医学研究这个杂志中一个对口服降糖药的回顾性评估,这个研究评估了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能力,它主要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估,在这个研究中,它的药物都是采用一个最大剂量与对照组来相比较。 我们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的幅度,在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以及包括阿卡波糖类的药物中我们可以看到瑞格列奈,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的药物在最大剂量下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5%到2%,而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是降低了1%到1.5%,相对而言,阿卡波糖和那格列奈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稍微较弱,只能降低0.5%到1%。

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 班级:02口腔姓名:刘晓默指导教师:王子梅、徐锦 【摘要】磺酰脲(SU)类降糖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个问世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II型糖尿病。本文主要对其发展简史、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即胰腺内和胰腺外的作用机制做了综合论述。尤其是对胰腺内的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途径的作用机制论述详尽,对SUR的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功能以及SUR1基因多态性与II型糖尿病的关系,论述的较为清晰。 【关键词】磺酰脲(SU)类降糖药、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甲苯磺丁脲、格列美脲、磺酰脲类受体(SUR)、SUR基因 【Abstract】Sulphonylurea(SU)is the first oral Antidiabetic Drug in the middle of 1900s, wich is used in Type II diabete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its history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in the body. Particularly the pathway of ATP depended potassium channel in the pancreas is demonstrated exhaustively. The SUR molecule structure, gen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he multiplicity of SUR1 gene are discussed clearly. 【Key words】diabetes , sulphonylurea(SU), sulphonylurea receptor ( SUR ), SUR gene 一、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发展简史[1] 磺酰脲(sulphonylurea, SU)类降糖药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内科医师Janbon在临床中发现,在应用磺胺类药衍生物2254RP治疗伤寒时,许多患者发生了低血糖。另一位法国科学家Loubatieres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磺胺类药物有降血糖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提示2254RP能使狗的血糖进行性下降,而对已切除胰腺动物的血糖则无影响。1955年,Franbe和Fuchs首先报道了一种可用于治疗轻型成年型糖尿病的磺胺类衍生物—对氨苯磺酰丁脲(carbutamide),但由于其毒性作用大而被淘汰。1956年,对该药的化学结构略加改动,采用甲基代替前者苯环上的氨基,从而推出了第一代的SU类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在以后的半个世纪,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开发,研究总结,发现磺酰脲簇是SU类降糖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基本结构,而去除苯环上的NH2及打开苯环测链上的异构氮环可增强降糖作用而降低其不良反应。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考研,研究表明SU类药物有可靠的降糖作用,仍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治疗II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二、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是SU类降糖药发挥快速降血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有功能的胰腺是发挥这种作用的前提条件。SU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分子机制,包括以下两条途径[2]: (一)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的途径 SU类降糖药能与胰岛β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SU受体(sulphonylurea receptor,SUR)结合,后者能与特异的ATP敏感的K+通道紧密关联。首先,是细胞膜上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使得K+外流受限,β细胞内K+浓度升高,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使细胞膜上L型电压依赖的Ca2+通道开放,细胞外的Ca2+进入β细胞,细胞内Ca2+浓度上升,促使胰岛素的小囊泡由β细胞骨架向细胞表面运动,并向细胞外释放胰岛素。此时,胞质内升高的Ca2+水平活化了另一种K+通道—Ca2+依赖的K+通道,它的开放,导致了膜电位复极化,再次关闭细胞膜上L型电压依赖的Ca2+通道,为下次胰岛素的分泌做准备[1]。 1.SUR的分子结构[3]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