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安全用药宣教降血糖药安全用药宣教降血糖药一.胰岛素种类介绍胰岛素主要作用是调整血糖的代谢,随着糖尿病发病的增加,医生在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更加专业化,其使用剂量不仅随患者自身状态,如是否处于疾病期 ( 肝、肾功能损伤 , 甲状腺疾病等 ) 以及情绪不稳定或者患者的运动量及日常的饮食发生变化,而相应地改变外,而且有关胰岛素制剂的强度,厂商、类型、来源 ( 动物、人、人胰岛素类似物 ) ,制备方法(重组 DNA ,动物来源的胰岛素)等的不同,也均可能导致胰岛素使用剂量的变化。
现将几种胰岛素制剂分别介绍如下,供临床医生参考。
1 、速效型1.1 普通胰岛素【规格】: 10ml : 400u 。
【主要成分】:胰岛素从(猪或牛)胰腺提取。
【性状】:无色澄明液体。
【给药途径】: sc 、静注。
【特点】:起效快, 2-4h 作用达高峰,维持时间 5-7h 。
【给药时间】:一般每日三次,餐前 15-30min ,必要时睡前加注一次小量。
1.2 诺和灵 R【规格】: 10ml : 400u 。
【主要成分】:中性可溶性单组份人胰岛素。
【性状】:无色澄明液体。
【给药途径】: sc 、静注、 Im (不推荐使用)【特点】: 0.5h 起效, 1-3h 作用达高峰,维持时间 8h 。
【给药时间】:每日注射二次或更多。
2 、中效型2.1 诺和灵 N【规格】: 3ml : 300iu (笔芯)。
【主要成分】:低精旦白锌胰岛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混悬液。
【给药途径】: sc 。
【特点】: 1.5h 起效 , 最大浓度时间 4-12h ,持续时间 24h 。
【给药时间】:每天单独注射二次或与诺和灵 R 混和使用。
2.2 长效胰岛素【规格】: 10 ml : 400iu 。
【主要成分】:精旦白锌重组人胰岛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混悬液。
【给药途径】: sc 。
【特点】: 1-1.5h 起效 , 最大浓度 4-8h ,持续时间 22-24h 。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列奈类的应用糖尿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疾病。
临床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因内源性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
2型糖尿病高血糖症主要与三种代谢异常有关,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失常;肝向血释放葡萄糖增多;胰岛素刺激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
胰岛素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除胰岛素外,治疗2型糖尿病还有口服降糖药以及其他类型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磺酰脲类,如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等;双胍类,如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等;餐时血糖调节药,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以上几种药物作用机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有功能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类是影响人体对葡萄糖及胰岛素的利用。
餐时血糖调节药是能为餐时血糖控制及降低低血糖症状,可使患者灵活地安排进餐时间,即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一类药物。
该药类似磺酰脲类,使用后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量。
目前临床的格列奈类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格列奈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属于超短效药物,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基本相同。
格列奈类促进胰岛素分泌及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较磺酰脲类药物快。
格列奈类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与血糖浓度有关,其促泌作用具有血糖依赖性,血糖高时其作用增强,血糖低时其作用则减弱。
因而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较强,同时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此外,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服用方便。
临床用于控制饮食和运动及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前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科学应用此类药物需首先了解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的规律。
市面上的降糖药种类繁多,相信细心的糖友会发现很多降糖药带有“格列”二字,比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罗格列酮、沙格列汀、达格列净等,似乎“格列”成为了降糖药的标配。
但其实刚刚提到的这些药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降糖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一下那些带“格列”的降糖药。
1.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目前品种最多的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为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常用的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格列吡嗪、格列齐特作用温和适于老年人;格列喹酮作用最温和且代谢完全,代谢产物95%经胆道从粪便中排泄,仅平均5%的药量经肾脏排泄,是磺酰脲药物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2.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格列奈类)是一种模拟生理性胰岛索分泌的新型降糖药,降糖作用温和,被称为餐时胰岛素分泌剂,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
此类降糖药物能够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其中瑞格列奈92%经胆汁途径排泄,不会加重肾脏负担,是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药物。
3.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与二甲双胍相似,能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适用于并发三高、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但该类药物一般不作为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当患者有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的禁忌证时,则可选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初始治疗。
4.DPP-4抑制剂近年临床使用率增长最快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国内已上市的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胃肠分泌的一种肠促胰岛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的水平升高,从而增强胰岛素的分泌而降低血糖。
其最大的特点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具有血糖依赖性,因此可避免低血糖风险,且几乎不影响患者的体重、血压,在老年患者安全用药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磺脲类降糖药瑞易宁--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起效快,耐受好,副作用药剂名称:格列吡嗪药理作用:·瑞易宁的活性成分为格列吡嗪,采用“胃肠道治疗系统”制备的控释片剂·本药是一种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通过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产生急性降低血糖作用 ·另一个重要作用机制是胰腺外效应,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肝糖生成·糖尿病病人服用后,对膳食的胰岛素趋化反应增加·治疗6个月后,餐后胰岛素和C-肽反应持续增强,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增加·每天服5mg、10mg和20mg,治疗中、重度糖尿病者,统计学上可显著降低血红蛋白A1 C、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药物疗效在年轻及老人中相似,也不受性别、种族或体重的影响·在长期试验中,瑞易宁的作用效果在81%的病人中保持至12个月,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并且对病人的血脂蛋白无有害影响用法用量:· 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初始剂量为5mg/次/日·根据血糖情况来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20mg/次/日禁忌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不良反应:乏力、头痛、头晕、紧张、震颤、腹泻、胃肠胀气及低血糖,但以上不良反应较少见,一般都能耐受。
注意事项:·严重胃肠道狭窄的病人慎用·肾或肝功能损害的病人须延长给药间隔·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发热、创伤、感染或行外科手术时,可发生血糖失控,届时应及时调整用量或临时改用胰岛素·长期用药可致药效降低,所以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血红蛋白A1c·儿童、老年病人、妊娠和哺乳妇女慎用剂型规格:控释片:5mg/片,14片/盒格列美脲,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什么是格列美脲?格列美脲属于长效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后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一般被归为第三代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此外,本药还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全网发布:2014-09-26 17:23 发表者:王建华5158人已访问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
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
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
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磺酰脲类及格列奈类降糖药物的循证医学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吴鸿思考用于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者的药物?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 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几亚单位结合? 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 VADT、ACCORD、ADVANCE研究结果提示不应忽视什么? 老年糖尿病不应推荐的药物?哪个药物属于第三代磺脲类药物? 格列美脲最大剂量是多少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概述一磺酰尿类的药物的发展史导读: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由于它的分子结构有一些差别,导致了降糖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怎样在临床上安全使用磺脲类的药物呢?1 1955 年,磺酰脲(sulphonylurea, SU)类降糖药问世对氨苯磺酰丁脲(carbutamide),但由于其毒性作用大而被淘汰。
2 1956年,第一代的SU 类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
3 1966年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新剂型。
4 第三代1997年,被称为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的格列美脲研制。
二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结构差异1、磺脲类的药物包括甲磺丁脲,格列丙嗪,格列苯脲,格列美脲这几类的药物,它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是具有磺酰脲基团,另外它还有一个苯甲酰基团,在这些结构中有一些微小的分子差异,导致了它可以与受体的结合或解离,在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降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显著性的差异,这主要是三代磺脲类药物之间在结构上的变异,其次还有一个机制上的变异。
我们以第三代的磺脲类的药物格列美脲为例来看一下结合的机制上有什么样的差别。
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受体的结合与传统的磺脲类药物不同,它结合的部位是磺脲类受体的65kd亚单位,而传统的磺脲类药物它是在140kd亚单位来结合的,这个65kd的亚单位由于分子量比较小,就导致了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结合的速度比较快,同时它也可以迅速的解离,这一点就适应了我们在降糖上需要的快速降糖以及减少低血糖发生的作用。
在国外的研究中提示的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相比,与BET细胞磺脲类受体结合动力学特征和解离动力学的特征可见: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比传统的磺脲类药物相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优势更明显。
2、非磺脲类胰岛素主要是格列奈类,这包括那格列奈,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这三类的药物的差异美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在结构上与格列苯脲有相似之处,它主要是称为一个没有磺脲类集团的格列苯脲,其中瑞格列奈更是美格列奈的一个延伸物,在美格列奈的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动,形成了一个瑞格列奈,而那格列奈不同,它是一个苯丙氨酸的延伸物,与瑞格列奈和美格列奈在结构上有一个显著性的差异,但是这三类的药物主要在恢复胰岛素的造像分泌上有一个更好的作用,从而达到一个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
3、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的药物在降糖优势上有循证医学依据是什么?第一个:03年发表在临床医学研究这个杂志中一个对口服降糖药的回顾性评估,这个研究评估了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能力,它主要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估,在这个研究中,它的药物都是采用一个最大剂量与对照组来相比较。
我们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的幅度,在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以及包括阿卡波糖类的药物中我们可以看到瑞格列奈,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的药物在最大剂量下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5%到2%,而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是降低了1%到1.5%,相对而言,阿卡波糖和那格列奈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稍微较弱,只能降低0.5%到1%。
这个研究中,把磺脲类的药物及格列奈类的药物的最大剂量列在下图中,可以看到格列苯脲是10毫克的qd ,而格列丙嗪是10毫克qd 到bid ,瑞格列奈是4毫克的bid ,那格列奈是一个常规剂量120毫克tid ,那么这个图清晰的看以看到磺脲类的药物以及瑞格列奈这几个药物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在最大剂量的情况下能达到一个相似的结果,就是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二,但是那格列奈仅仅能降低百分之零点五到一点零。
药物最大剂量(mg) 最大效果剂量(mg) 降低HbA1c 幅度(%) 格列本脲10bid 10qd 1.5-2.0 0.5-1.0格列吡嗪20bid 10qd-bid 格列吡嗪控释片20qd 5-20qd 格列美脲8qd 4qd 瑞格列奈4tid 4tid 那格列奈 120tid 120tid 三 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率1、有效降低A1C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等多项血糖指标2、快速降低空腹血糖水平3、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四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和第二代的磺脲类药物格列苯脲的差异1、格列美脲对周围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它们降糖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来看一下:这是2002年发表在Darbetsicll上的报道,研究入选了11例肥胖的II型糖尿病患者,停用了2周的磺脲类药物以后改用格列美脲来治疗,治疗4个月以后,进行一个葡萄糖钳夹试验,我们可以发现,在治疗后II型糖尿病的患者他的第一项胰岛素分泌和第二项胰岛素的分泌量均是明显增高的,也就是格列美脲可以同时促进第一项和第二项的胰岛素的分泌,这一点与既往的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性。
2、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这是同年发表在Darbetsicll上的另外一篇报道,对于10名非糖尿病,但是有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患者后代进行一个随机交叉的双盲的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可以看到,对于三部钳夹及维持静脉胰岛素抵住,也就是0.5,1.0,和1.5个为单位,每公斤体重每分的胰岛素抵住以后,我们可以看一下胰岛素水平的一个代谢率。
3、那格列奈降糖疗效一个研究的结果,葡萄糖的清除率在胰岛素输出率分别为0.5和1的情况下,均可以看到在格列美脲组它的葡萄糖清除率与安慰剂相比是增高的,这一点就提示我们格列美脲在一个轻度到中度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它可以有一个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但是在1.5个微单位/公斤/min的胰岛素输出的情况下,一般这种情况也就是提示一个重度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它的葡萄糖清除率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增高,那么就是说在这一点上格列美脲对于重度的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没有一个很好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五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用降糖疗效磺脲类的药物在降糖方面具有一个很好的疗效。
这是一个那格列奈与格列苯脲的单药治疗比较研究,观察了了12小时,就是三顿的标准餐以后看一下血糖的一个标准差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格列苯脲相比那格列奈组它的三餐后血糖标准差是显著降低的,也就是说那格列奈对于餐后血糖的疗效是比较好的,它可以改善一个血糖波动的情况。
如果它与二氧双胍来合用对于血糖波动具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血糖的变异度均比未服用格列奈类的药物血糖要小一些。
六那格列奈的作用那格列奈还可以延缓颈动脉硬化的程度,这一点主要是与它减少血糖波动有关系,在减少了血糖波动以后,血糖的平稳性可以减少氧化应激的程度,而氧化应激恰恰是对于我们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因素是一个很关键的机制之一,这是对78例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一个研究,在一年之后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一个变化,其中那格列奈组可以看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减少0.017个毫米,而对照组是增加的,因此减少血糖波动,对于延缓颈动脉的硬化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七瑞格列奈的作用看到瑞格列奈它可以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它可以有效的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其中空腹血糖可以降低4.1个毫末,而餐后血糖可以降低5.8个毫末。
看一下研究的结果,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只用瑞格列奈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使用瑞格列奈以后,我们可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因此瑞格列奈对于未服用过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它有一个整体的降糖疗效。
如果是对于使用过磺脲类药物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使用瑞格列奈以后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因此我们说瑞格列奈对以往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依然有一个很好的血糖控制的作用。
八格列奈类的药物和磺脲类的药物相比之间的差异格列苯脲相比瑞格列奈可以高糖刺激后的葡萄糖水平下降更快,而胰岛素分泌更少。
12名用至次最大剂量磺脲类药物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它是一个单中心的随机交叉试验,这个试验的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是小于8%,研究可以看到有一个两周的低热量饮食入选期,之后有一个平行交叉的试验,服用瑞格列奈或者是格列苯脲各3周来观察一个最后一个高葡萄糖的钳夹实验结果。
其中高糖钳夹的作用主要是先输出一个胰岛素,是血糖平均水平维持在5.0mmol/L,这一点是要维持45分钟,然后再高糖前加前的30分钟,使用格列苯脲,或者是前5分钟,服用瑞格列奈,然后持续静脉的输注葡萄糖来进行高糖钳夹,使得血糖维持在12mmol,维持一小时,最后来观察接下来4h的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元和C碳的浓度,这里要注意的是要维持一个葡萄糖的有效浓度,如果当血糖低于5mmol/L,要重新输入葡萄糖。
实验的结果,与格列苯脲相比,瑞格列奈组它的高糖钳夹以后大概在150min左右平均的葡萄糖水平是降至5mmol/L,但是在格列苯脲组,它需要190min的时间才能降到这样一个水平,其次可以看下观察期的第一和第二个小时平均的葡萄糖浓度在瑞格列奈组都明显小于格列苯脲组,因此与格列苯脲相比,瑞格列奈组的葡萄糖浓度下降的更快。
而胰岛素的浓度应该是最低的,看以看到在三小时的情况下,瑞格列奈组的胰岛素浓度已经低于格列苯脲组,因此说,瑞格列奈的胰岛素浓度低一些。
九格列奈类的药物与格列美脲的差异(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和瑞格列奈的差异)04年发表在糖尿病代谢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的研究,这个研究也是一个随机开放的交叉研究,可以看到它有服用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各交叉4周,最后也是进行一个葡萄糖钳夹实验。
我们可以看到,在基线糖化血红蛋白6.7%的情况下,治疗后再瑞格列奈组空腹血糖的水平是明显下降的,而格列美脲组的血糖水平也是明显下降的,但是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之间,有一个相对的长一些。
我们再看一下高糖钳夹的结果,可以看到,蓝色的是瑞格列奈,红色的是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组除了在一项胰岛素分泌和二项胰岛素分泌上都比格列美脲有一个相对的升高,也就是说,瑞格列奈可能对于胰岛素的一项和二项分泌比格列美脲来讲是有一个促进作用的,同样胰岛素敏感性也比格列美脲组总先。
另外一个研究提示瑞格列奈早像的胰岛素分泌达丰更快,餐后血糖的降低比格列美脲更好一些,它达丰时间是快于格列美脲组的,这一点就使得血糖的控制更好一些。
十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的药物安全性从2008到2009,循证医学再次让我们看到低血糖可能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不论是Edwace研究还是Acor研究以及VIDT研究,均可以看到低血糖可能诱发一个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或者是全因死亡率的增高,这一点就让我们看到低血糖在我们降糖治疗中是需要我们去重点关注的,不能忽视的一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