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

12

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

41-=3x x aT 得

22

412

12423m/s m/s 33412

x x a T --=

==-?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初速度为 2

0123242212m/s 13.9m/s

2

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13.9

s 7.3s

2312

v t a --=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 02422v a =+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0--v v

t a a

=

=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

201

61m 2v x a a

'=--=-()()

联立解得

a =-2m/s 2 v =14m/s

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22

000014 m 49m 50m 22(2)

v x a --===?-<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

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

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

D .t =3s 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于甲物体有

01

2

x v a t v t =

=+甲甲甲 由题图知

21/2s 1

m a =甲 00v =甲

22m/s a =甲

对于乙物体有

01

2

x v a t v t =

=+乙乙乙 由题图知

2/2

m s 1

1a =-乙 4m/s v =

22m/s a =乙

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 错误; B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

422t t -=

解得

1s t =

故B 正确;

C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2s t =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

42m/s 0v t =-=乙()

故C 错误;

D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3s t =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

26v t m/s ==甲

故D 错误。 故选B 。

3.某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恰好能到达最高点D ,其中AB =12m ,BC =8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小球到达B 点速度大小为10m/s

C .A 、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4.5m D .小球从C 点运动到D 点的时间为2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题目中的从A 点运动到

B 点,从B 点运动到

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可知,AB 和BC 段的时间相同,由2x aT ?=和v

a T

可得:2s T =,21m/s a =,A 错误;

B .由公式2

012

x v t at =+可得07m/s v =,B 错误; C .由公式202ax

v 得,AD 之间的距离为24.5m ,C 正确;

D .在AD 之间运动的时间为

7s v a

,所以CD 之间所用的时间为3s ,D 错误.

4.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后汽车立即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从刹车开始计时,汽车在 0~2s 内的位移大小为48m ,4s~6 s 内的位移大小为3m 。用v 、a 分别表示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则 A .245237m/s ,m/s 88

a v =

= B .232104

m/s ,m/s 33

a v =

= C .28m/s ,32m/s a v == D .26m/s ,30m/s a v ==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为v 0,则在0~2s 内,2s t =的位移为:

2101

2

x v t at =- ①

汽车在4s 时的速度为

04v v a =- ②

则4~6s 内的位移为:

221

2

x vt at =-

代入数据解得

v 0=29.625m/s , a =5.625m/s 2;

但当t =6s 时,可得速度为v 6=-4.125m/s ,这说明在t =6s 时汽车已停止运动,因此上面的计算不成立。 则4~6s 内的位移为

2202v ax -=- ③

联立①②③式计算可得

a =6m/s 2, v 0=30m/s ,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

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0 s时两车相遇B.在t=20 s时两车相遇

C.在t=10 s时两车相距最远D.在t=20 s时两车相距最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在020s内,甲的加速度不变,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AB.根据加速度时间图像知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在020s内,乙车的速度均大于甲车,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故在t=10 s时乙车在甲车前方,故AB错误;

t=时,两图像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20秒CD.当20s

t=

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20s 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两辆儿童赛车a、b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0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A.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两车速度相同时b车在前

C.0~t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的位移比a 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0

t 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大,根据x v t

=

可知a 车的平均速度比b 车的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两车的加速度均减小,故D 正确。

7.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V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关系图线,若甲、乙两车恰不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时,乙车一定在甲车前面

B .1s t =时,甲、乙两车恰不相碰

C .2s t =时,乙车速度恰减小为零

D .3s t =时,甲车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甲车有

01

2

x v a t v t =+甲甲甲=

由题图可知

21

1m/s 2

a 甲= ,00v =甲 则

22m/s a 甲=

对于乙车,有

01

2

x v a t v t =+乙乙乙=

由题图可知

21

1m/s 2

a 乙=- ,04m/s v =乙 故

22m/s a 乙=-

由于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车恰好不相遇,则乙车在后,

甲车在前,故A 错误;

B .甲乙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

422t t -=

解得

1s t =

即1s t =时,甲、乙两车恰不相碰,故B 正确; C .2s t =时,乙车速度为

420v t =-=乙

故C 正确;

D .3s t =时,甲车速度大小为

26v t m/s ==甲

故D 错误。 故选BC 。

8.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 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

B .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

C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

D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

2201052210

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

关系公式,有:h =v 0t ?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

2

×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

9.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请你判断哪种情况甲可以追上乙( )

A .甲的初速度为20m/s ,加速度为1m/s 2,乙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m/s 2

B .甲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m/s 2,乙的初速度为30m/s ,加速度为1m/s 2

C .甲的初速度为30m/s ,加速度为1m/s 2,乙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m/s 2

D .甲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m/s 2,乙的初速度为20m/s ,加速度为1m/s 2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经过时间t 甲追上乙,则根据位移时间公式2

012

x v t at =+得 甲的位移为

21

2012

t t +?

乙的位移为

210t t +

相遇时有

221

20100102

t t t t +-=+

整理得

2202000t t -+=

此方程无解,故不可能追上,选项A 错误; B .甲的位移为

210t t +

乙的位移为

21302

t t +

相遇时有

221

101002

t t t +-=

整理得

2402000t t --=

解得

20t =+

选项B 正确; C .甲的位移为

21302

t t +

乙的位移为

210t t +

相遇时有

221

30100102

t t t t +-=+

整理得

2402000t t --=

解得

20t =s

选项C 正确; D .甲的位移为

210t t +

乙的位移为

21202

t t +

相遇时有

221

10100202

t t t t +-=+

整理得

2202000t t --=

解得

10103s t =+

选项D 正确。 故选BCD 。

10.如图所示,t =0时,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每隔2 s 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s

0 2 4 6 v /(1m s -?)

8

12

8

A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B .t =

10s

3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 点 C .t =10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 点

D .A 、B 间的距离大于B 、C 间的距离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 .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物体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218

m/s 4m/s 2

v a t ?=

==? 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22812

m/s 2m/s 2

a -=

= 根据运动学公式

11228m/s 12m/s a t a t +-=

122s t t +=

解得

14s 3

t =

则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在B 点

max 11440

8m/s 8m/s 4m/s m/s 33

v a t =+=+?=

A 错误;

B .到达B 点用时

410

2s s s 33

B t =+=

B 正确;

C .从6s 末减速至0,用时

2

8m/s

4s 2m/s t =

= 则一共用时10s ,即10s 末停在C 点,C 正确; D .根据平均速度计算位移

max max 010

s 223

AB B v v x t +==? max max 020(10s )s 223

BC B v v x t +=

-=? 所以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的距离,D 错误。 故选BC 。

11.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若a ≠a ≠a ,则( )

A.甲、乙有可能同时由A到达C

B.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到达C

C.甲一定先由

A到达C

D.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到达C

【答案】BD

【解析】

【详解】

根据v t-图像,若13

a a

>,如图:

甲乙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所以:t t

<

甲乙

,若13

a a

>,末速度相等,则通过图像:

可知位移不可能相等,综上所述,可知甲乙用时不可能相等,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12.一辆客车以加速度a1由静止驶出车站并沿着平直的公路加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车后方有一名乘客还没有上车,司机紧接着刹车,做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停车时客车共行驶距离为s,则()

A.加速行驶的距离为2

12

a

s

a a

B

12

2()

s a a

C1

212

2

()

sa

a a a

D12

12

2()

s a a

a a

【答案】AD

【解析】

【详解】

B.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则

22

12

22v

v s a a += 解得

12

12

2sa a v a a =

+ 选项B 错误; A .加速的距离:

2

11212

2a v x a s a a ==+

选项A 正确; C .加速时间为

2

11

1122()

sa v t a a a a =

=+

选项C 错误; D .减速的时间:

1

22

2122()

sa v t a a a a =

=+

则客车运动的总时间为

212

1122()

s a a t a a t t =+=

选项D 正确;

13.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 =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 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

B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

C .若乙车在前,且在t 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

D .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 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答案】BCD 【解析】 【详解】

AB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速度相等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则两车的距

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后,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但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两车不能相遇;故A错误,B正确。

C.若乙车在前,速度相等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若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然后甲车在前面,速度相等后距离逐渐减小,可能乙车再次追上甲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故C正确。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速度相等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则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者不会再相遇;故D正确。

14.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s末的速度为2m/s

C.2s末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0~1s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s内速度变化量为:△v=1m/s,由于初速度为v0=1m/s,故1s末的速度为2m/s,故B正确;

CD. 0~3s内速度的变化量:△v=-1m/s,则3s末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0~3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正确。

15.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间需时为t,现在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1)至某一最大速度v m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至B点停下,历时仍为t,则物体的

A.v m可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有关B.v m只能为2v,无论a1、a2为何值

C.a1、a2必须满足12

12

a a

a a

=

2v

t

D.a1、a2值必须是一定的

【答案】BC

【解析】

由于物体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所以通过的路程

22112221221111122222

m m m m m s a t v t a t v t v t v t v t vt =

+-=+-==,所以v m =2v 与加速度无关.选项A 错误,B 正确;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 =

12m m

v v a a +,而v m =2v ,代入得

1212a a a a + =2v

t

,选项C 正确,D 错误;综上本题选BC.

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20七上·仙居月考) 如果零上3℃记作+3℃,那么零下2℃记作() A . ﹣2℃ B . ﹣3℃ C . +3℃ D . +2℃ 2. (2分)将数轴上表示-3的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得到的数为() A . 0 B . -6 C . 6 D . 3 3. (2分)下列方程中,解是x=1的是() A . 2x-3=1 B . 2x+3=1 C . 1.5=1+ D . -3x-4=-x 4. (2分) (2018九上·阜宁期末) 在比例尺为1:38 000的城市交通地图上,某条道路的长为5 cm,则它的实际长度为() A . 0.19 km B . 1.9 km C . 19 km D . 190 km 5. (2分) (2019七下·香坊期末) 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③多项式3x2-5x2y2-6y4-2是四次四项式;④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是123,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7组;⑤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是直角,其中正确的有()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6. (2分) (2018七上·武昌期中) 与﹣(a﹣b)相等的式子是() A . ﹣a+b B . ﹣a﹣b C . a﹣b D . ﹣(b﹣a) 7. (2分) (2020七上·贵阳月考) 下列选项中,左边的平面图形能够折成右边封闭的立体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8. (2分) (2016七上·端州期末) 把两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则∠ABC等于() A . 70° B . 90° C . 105° D . 120° 9. (2分) (2020七上·丰台期末) 如图,点为线段的中点,点在线段上,如果, ,那么线段的长是() A . 4 B . 5

人教版B数学选修2-1: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a =(2x ,1,3),b =(1,-2y ,9),如果a 与b 为共线向量,则( ) A .x =1,y =1 B .x =12,y =-1 2 C .x =16,y =-32 D .x =-16,y =3 2 答案:C 2.向量a ,b 与任何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 A .a 与b 共线 B .a 与b 同向 C .a 与b 反向 D .a 与b 共面 解析:选A.∵a ,b 不能与任何向量构成空间基底,故a 与b 一定共线. 3.已知向量a =(0,2,1),b =(-1,1,-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0° B .45° C .90° D .180° 解析:选C.已知a =(0,2,1),b =(-1,1,-2), 则cos 〈a ,b 〉=0,从而得出a 与b 的夹角为90°. 4.已知A (1,2,1),B (-1,3,4),C (1,1,1),AP →=2PB →,则|PC → |为( ) A.773 B. 5 C.779 D.779 解析:选A.设P (x ,y ,z ),由AP →=2PB → 得: (x -1,y -2,z -1)=2(-1-x ,3-y ,4-z ), ∴x =-13,y =83,z =3,即P ????-13,83,3,∴PC →=????43,-53 ,-2 , ∴|PC → |=773 .故选A. 5.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M 、N 分别是对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MN 上, 且MG =2GN ,设OA →=a ,OB →=b ,OC →=c ,现用基底{a ,b ,c }表示向量OG →,OG → =x a +y b +z 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 ) A .x =13,y =13,z =1 3B .x =13,y =13,z =1 6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 试卷 一、仔细选一选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3),则点P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不等式2x﹣1<3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A.B.C. D. 3.在Rt△ABC中,∠C=90°,∠A﹣∠B=70°,则∠A的度数为() A.80°B.70°C.60° D.50° 4.下列各点中,在直线y=2x﹣3上的是() A.(0,3)B.(1,1)C.(2,1)D.(﹣1,5) 5.如图,在△ABM和△CDN中,A,C,B,D在同一条直线上,MB=ND,MA=NC,则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M≌△CDN的是() A.∠MAB=∠NCD B.∠MBA=∠NDC C.AC=BD D.AM∥CN 6.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 A.7B.4 C.5 D.2.5 7.关于x的不等式组&x-1)&x<a的解集为x<3,那么a的取值范围为()A.a>3 B.a≥3 C.a<3 D.a≤3

8.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DF⊥AC 于点F,对于下列结论:①AD⊥BC;②AE=AF;③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④AD上任意一点到点B,点C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9.如图,直线y=23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 A.2+13B.5 C.213D.6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 A.95B.125C.165D.185 二、认真填一填 11.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该逆命题是一个命题(填“真”或假”). 12.“5与m的2倍的和是正数”可以用不等式表示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试题及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 说明:本测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多选题)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 A.用水钟计时 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t2的比值的大小 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伽利略时代采用的计时方法是水钟计时,A对,B错.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利用数学推理得出结论,若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则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C正确.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D正确. 答案ACD 2.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汽车在最后2 s所通过的距离为( ) A. 10 m B. 5 m C. 4 m D. 8 m

解析 求汽车最后两秒所通过的路程,可以将汽车的减速运动看做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内的位移,根据x =12at 2=12 ×2×22 m =4 m. 答案 C 3.如图所示是某运动物体的x -t 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是( ) A .开始静止,然后向x 轴的负方向运动 B .开始静止,然后沿斜面向下滚动 C .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 D .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沿斜面向下滚动 解析 起初x -t 图象是水平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后来是斜向下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反方向的匀速运动,A 项正确,C 项错误;x -t 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B 、D 错误. 答案 A 4. (多选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七年级(上)期末试卷 数学 一、选择题 1.(3分)的相反数是() A.B.C.D. 2.(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5+(﹣6)=﹣11B.﹣1.3+(﹣1.7)=﹣3 C.(﹣11)﹣7=﹣4D.(﹣7)﹣(﹣8)=﹣1 3.(3分)计算的结果是() A.±4B.﹣4C.+4D.16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系数是,次数是1B.a3b没有系数,次数是4 C.的系数是,次数是4D.﹣5y的系数是﹣5,次数是1 5.(3分)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mx﹣6=2x的解,则m的值为()A.1B.﹣1C.5D.﹣5 6.(3分)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1.20精确到十分位B.1.20万精确到百分位 C.1.20万精确到万位D.1.20×105精确到千位 7.(3分)若a是非零实数,则() A.a>﹣a B.C.a≤|a|D.a≤a2 8.(3分)如图,直线AD、BE相交于点O,CO⊥AD于点O,OF平分∠BOC,若∠AOB =32°,则∠AOF的度数为() A.29°B.30°C.31°D.32°

9.(3分)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7,它的周长介于两个相邻整数之间,这两个相邻整数是() A.9,10B.10,11C.11,12D.12,13 10.(3分)将正整数1至1050按一定规律排列如图所示,从表中任取一个3×3的方框,方框中九个数的和可能是()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 …… A.2025B.2018C.2016D.2007 二、填空题 11.(3分)计算: (1)=;(2)﹣7m+3m=. 12.(3分)用“>”或“<”填空: (1)|﹣1|0;(2). 13.(3分)已知实数a、b都是比2小的数,其中a是整数,b是无理数,请根据要求,分别写出一个a、b的值:a=,b=. 14.(3分)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5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15.(3分)已知A、B、C三点都在直线l上,AC与BC的长度之比为2:3,D是AB的中点.若AC=4cm,则CD的长为cm. 16.(3分)从大拇指开始,按照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食指……的顺序,依次数整数1、2、3、4、5,6、7、…,当数到2019时对应的手指为;当第n次数到食指时,数到的数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数学必修四 第三章 章末检测(A)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cos π12-sin π12)(cos π12+sin π 12)等于( ) A .-32 B .-12 C.12 D.3 2 2.函数y =sin ????2x +π3·cos ????x -π6+cos ? ???2x +π3·sin ????π6-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x =π4 B .x =π2 C .x =π D .x =3π 2 3.已知sin(45°+α)=5 5 ,则sin 2α等于( ) A .-45 B .-35 C.35 D.45 4.y =sin ????2x -π 3-sin 2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6,π3 B.????π12,7π12 C.????5π12,13π12 D.??? ?π3,5π6 5.已知θ是锐角,那么下列各值中,sin θ+cos θ能取得的值是( ) A.43 B.34 C.53 D.12 6.sin 163°sin 223°+sin 253°sin 313°等于( ) A .-12 B.12 C .-32 D.32 7.已知tan 2θ=-22,π<2θ<2π,则tan θ的值为( ) A. 2 B .-22 C .2 D.2或-2 2 8.函数y =sin x -cos x 的图象可以看成是由函数y =sin x +cos x 的图象平移得到的.下列所述平移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左平移π2个单位 B .向右平移π 4个单位 C .向右平移π2个单位 D .向左平移π 4 个单位 9.设a =sin 17°cos 45°+cos 17°sin 45°,b =2cos 213°-1,c =3 2 ,则有( ) A .c

甘肃省天水一中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AB 间的距离x 1=3m ,BC 间的距离x 2=5m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1m/s 2 B .2m/s 2 C .3m/s 2 D .4m/s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 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 124 2B x x v T T += =;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22 12B A v v ax -= 即 22442()(2)23T T T --=?? 解得: T =1s 则加速度 222 m/s 2m/s 1 v a T ?= == 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2.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 、B 、C ,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 2、t 3,其x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头经过立柱 B 的速度为0 31 2x t t - 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 21 x t t - C .动车的加速度为 () ()()() 03212132312x t t t t t t t t t -+--- 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 032121312x t t t t t t t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 段的平均速度 31 2AC AC AC x x v t t t = =- 由图可知,B 点是AC 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 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 段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 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 021 AB AB AB x x v t t t = =- 故B 正确; C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 021331213121322(2)()()()22 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故C 错误; 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021331212(2) ()() x t t t v a t t t t t --?=?= -- 故D 错误; 故选B 。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取固体药品 C.滴加液体D.闻气味 2.如图所示为常见的景观植物——含羞草,这种植物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 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 C.新陈代谢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4.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分子的排列方式,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需要放热 B.物质由乙到丙的变化叫做汽化

C.樟脑丸变小了是由甲到丙的变化 D.霜的形成是由丙到甲的变化 5.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简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6.关于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中的细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具有的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B.乙所示的胃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C.丙中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D.丁和丙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7.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作为质量标准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百余年来因表面遭污染而增重约50微克。2018年11月6日,在新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们通过投票,正式让国际千克 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数(容号是h)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

人教a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含答案)

第三章章末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函数y=f(x)在区间(-2,2)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方程f(x)=0在(-2,2)上仅有一个实数根,则f(-1)·f(1)的值() A.大于0 B.小于0 C.无法判断D.等于零 2.函数f(x)=x2-3x-4的零点是() A.(1,-4) B.(4,-1) C.1,-4 D.4,-1 3.下列给出的四个函数f(x)的图象中能使函数y=f(x)-1没有零点的是() 4.方程x3+3x-3=0的解在区间() A.(0,1)内B.(1,2)内 C.(2,3)内D.以上均不对 5.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2,16),(2,8),(2,4)内,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函数f(x)在区间(2,3)内有零点 B.函数f(x)在区间(2,3)或(3,4)内有零点 C.函数f(x)在(3,16)内无零点 D.函数f(x)在区间(4,16)内无零点 6.已知f(x)、g(x)均为[-1,3]上连续不断的曲线,根据下表能判断方程f(x)=g(x)有实数解的区间是() A.(-1,0) C.(1,2) D.(2,3) 7.在一定范围内,某种产品的购买量y t与单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果购买1 000 t,每吨为800元;购买2 000 t,每吨为700元;一客户购买400 t,单价应该是() A.820元B.840元 C.860元D.880元 8.据报道,青海湖的湖水在最近50年内减少了10%,如果按此规律,设2008年的湖水量为m,从2008年起,过x年后湖水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A.y=0.9x 50B.y=(1-0.1x 50)m C.y=0.9x 50·m D.y=(1-0.1 50x) m 9.已知α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且x1<α0 B.f(x1)f(x2)<0 C.f(x1)f(x2)≥0 D.以上答案都不对10.函数f(x)=|x|+k有两个零点,则() A.k=0 B.k>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1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1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考生须知: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题时,不能使用计算器,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内写明校名,姓名和班级,填涂考生号. 所有答案都做在答题卡标定的位置上,请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参考公式: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a b 2,a b a c 442-) 一.仔细选一选 (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在答题卡中相应的方框内涂黑.注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选取正确答案. 1.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相同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3+a 2=a 5 B .(3a -b )2=9a 2-b 2 C .b a a b a 3 26=÷ D .(-ab 3)2=a 2b 6 3.如图,已知BD ∥AC ,∠1=65°,∠A =40°,则∠2的大小是( ) A .40° B .50° C .75° D .95° 4.已知两圆的圆心距d =3,它们的半径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4=0的两个根,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切 B. 内切 C. 外离 D. 相交 5. 用1张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4张边长分别为a 、b (b >a )的矩形纸片,4张边长为b 的正方形纸片, 正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按原纸张进行无空隙、无重叠拼接),则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为( ) A .a +b +2 ab B .2a +b C .2244b ab a ++ D .a +2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 B . 9,8,9,10,11,1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C .如果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是a ,那么(x 1-a )+(x 2-a )+…+(x n -a )=0 D .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 7.若04411422=+-++-b b a a ,则=++b a a 2 21( ) A .12 B .14.5 C .16 D .326+ 8.如图,已知点A (4,0),O 为坐标原点,P 是线段OA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 ,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 1.(2018·上海杨浦区高一检测)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 2.(2018·浙江省选考模拟)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低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A.位移一定相同 B.时间一定相同 C.末速度一定相同 D.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解析】下滑过程中的始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由于两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所以导致运动情况不同,即运动时间,以及到达末端的速度不一定相同,A正确BC错误;位移大小相同,而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所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A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2 3152 x t t =-(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 .5 s B .10 s C .15 s D .24 s 【解析】根据位移公式2201(3 122 m)5x v t at t t =+ =-,可得初速度015 m/s v =,加速度23 m/s a =-,则物体速度减为零的时间0 00 5 s v t a -==,选A 。 【答案】A 4.(2018·云南省高一检测)一物体做加速度为21m/s -的直线运动,0t =时速度为5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5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B .加速度为21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C .t=1s 时物体的速度为4m/s - D .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解析】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0v v at =+,得 5v t =--,经过1 s ,速度为15m/s 1m/s 6m/s v =--=-,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答案】D 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物体在前2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t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 2 C.第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三章章末检测单元卷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如果直线ax +2y +2=0与直线3x -y -2=0平行,则系数a 为( ) A .-3 B .-6 C .-32 D .2 3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则必有倾斜角与之对应 B .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对应的倾斜角 C .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90° D .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直线y =x +a 的图象(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若三点A (3,1),B (-2,b ),C (8,11)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b 等于( ) A .2 B .3 C .9 D .-9 6.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x +y +1=0 B .4x -3y =0 C .4x +3y =0 D .4x +3y =0或x +y +1=0 7.已知点A (x,5)关于点(1,y )的对称点为(-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 ) A .4 B .13 C .15 D .17 8.设点A (2,-3),B (-3,-2),直线过P (1,1)且与线段AB 相交,则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34或k ≤-4 B .-4≤k ≤3 4 C .-33 4 ≤k ≤4 D .以上都不对 9.已知直线l 1:ax +4y -2=0与直线l 2:2x -5y +b =0互相垂直,垂足为(1,c ),则a +b +c 的值为( ) A .-4 B .20 C .0 D .24 10.如果A (1,3)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B (-5,1),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3x +y +4=0 B .x -3y +8=0 C .x +3y -4=0 D .3x -y +8=0 11.直线mx +ny +3=0在y 轴上截距为-3,而且它的倾斜角是直线3x -y =33倾斜角的2倍,则( ) A .m =-3,n =1 B .m =-3,n =-3 C .m =3,n =-3 D .m =3,n =1 12.过点A ????0,7 3与B (7,0)的直线l 1与过点(2,1),(3,k +1)的直线l 2和两坐标轴围成的四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等于( ) A .-3 B .3 C .-6 D .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l 1:2x +my +1=0与l 2:y =3x -1,若两直线平行,则m 的值为________. 14.若直线m 被两平行线l 1:x -y +1=0与l 2:x -y +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22,则m 的倾斜角可以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15°;②30°;③45°;④60°;⑤75°. 15.已知直线l 与直线y =1,x -y -7=0分别相交于P 、Q 两点,线段PQ 的中点坐标为(1,-1),那么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 16.已知直线l 经过点E (1,2),且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4,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y +1=0及3x -4=0,其对角线的交点是D (3,3),求另两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18.(12分)已知直线l 经过直线2x +y -5=0与x -2y =0的交点.若点A (5,0)到l 的距离为3,求直线l 的方程. 19.(12分)已知△ABC 的两条高线所在直线方程为2x -3y +1=0和x +y =0,顶点A (1,2). 求(1)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2)△ABC 的面积. 20.(12分) 如图,已知△ABC 中A (-8,2),AB 边上中线CE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2y -5=0,AC 边上的中线B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 -5y +8=0,求直线BC 的方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 章末提高 精选练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精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均做匀减速运动, 甲经3s 停止,共前进了36m ,乙经1.5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9m(B)18m(C)36m(D)27m 2. 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 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 3. 物体运动时,若其加速度恒定,则物体 () (A)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直线运动; (C)可能做曲线运动; (D)可能做圆周运动。 4. 皮球从3m 高处落下, 被地板弹回, 在距地面1m 高处被接住, 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4m 、4m (B) 3m 、1m (C) 3m 、2m (D) 4m 、2m 5. 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到达地面, 把 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 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 6. 5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2t2(m), 则它运 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 0、4m/s 2(B) 4m/s 、2m/s 2 (C) 4m/s 、1m/s 2 (D) 4m/s 、4m/s 2 7. 6 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 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1时刻()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8. 如图所示, 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 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 高点 e. 已知ab=bd=6m, bc=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b 、vc, 则( ) (A) ms v b 10= (B) v c =3m/s (C) de=3m (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 9.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 第四秒内的 位移是2.5m, 那么可以知道( )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 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 2 10. 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东运动t s 后, 加速度变 为向西, 大小不变, 再经过t s 时,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 速度为零 (B) 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 继续向东运动 (C) 物体回到出发点, 速度为零 (D) 物体回到出发点, 运动方向向西 1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 车尾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v2, 则列车在中点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 ) (A) 2 21v v + (B) 21v v (C) 2 2 22 1 v v + (D) 2 1212v v v v + 12.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 第一个100m 距离时,速度增加了10m/s ,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 时,速度的增加量是:() (A)4.1m/s (B)8.2m/s (C)10m/s (D)20m/s 13.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当经过S 位移的速度 是v 时, 那么经过位移为2S 时的速度是: ( ) (A) 2v (B) 4v (C) v 2 (D) v 22 14. 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 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 g 取10m/s 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 (A) 5m (B) 11.25m (C) 20m (D) 31.25m 15. 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A)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然随之减少 (B)加速度增大,其速度未必随之增大 (C)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 (D)在某段时间内位移可能为零 16. 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 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 (A) v/2 (B) v/(2g) (C) ) 2/(2g v (D) )2/()22(g v - 1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n , 第n+1秒内的 位移是S n+1, 则物体在第n 秒末的速度是(n 为自然数) ( ) (A) 2 1n n S S -+ (B) 2 1++n n S S (C) n S Sn n 2 12 ++ (D) n S S n n 1 +?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如果速度大小不变,其加速度为零; (B)如不计空气阻力,任何抛体运动都属匀变速运动; (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角速度很大,其线速度也一定大; (D)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力必然时刻与其运动方向垂直。 19、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 (A)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

第三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ICM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ICMP协议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B.ICMP协议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C.ICMP协议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把控制报文发送给发送主机D.ICMP协议用来转发数据包 2.IP协议是运行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 C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3.用于多播地址的IP地址是( D )。 A.A类地址 B.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4.路由表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B )。 A.目的网络号 B.路由器名称 C.网络状态 D.下一跳地址

5.在IPv4网络环境中,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是根据( A )转发数据包。 A.目的IP地址 B.源IP地址 C.目的MAC地址 D.源MAC地址 6.将接受到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是( A )的作用。 A.ARP协议 B.TCP协议 C.OSPF协议 D.RIP协议 7.以下哪个路由协议属于距离矢量协议( B )。 A.静态路由协议 B.RIP C.OSPF D.BGP 8.下面关于IP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是网际层的核心协议 B.提供“尽力交付”的网络服务 C.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D.支持异构网络互连 9.IP数据报首部的最大长度为( D )字节。 A.8 B.20

C.40 D.60 10.下列不属于动态路由协议的是( C )。 A.RIP B.OSPF C.RARP D.BGP 11.IPv6的特性不包括( C )。 A.地址空间较大 B.报头简单和易封装 C.路由表较大 D.可提供更好的QoS保证 12.下列关于BG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BG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B.BGP用于不同自治系统间的可达性信息交换 C.BGP使用UDP协议传输报文 D.BGP路由器具有IBGP和EBGP两种工作模式 13.下列关于NAT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用于将公有IP地址转换为私有IP地址 B.私有网络在实施NAT时,需向外部网络通告其地址和内部拓扑 C.NAT可分为静态NAT和动态NAT两类 D.NAT功能既可以部署在网络硬件设备上,也可以部署在各种软件代理服务器上 14.下列关于UD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1年中考模拟(二)数学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1年中考模拟(二) 数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卡填写校名、班级、姓名,正确涂写考试号. 3.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凡题目中没有要求取精确值的,结果中应保留根号或π. 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注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选取正确答案.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2 -=- B .2 (2)4-= C .2(2)4-= D . 22(2)4-=- 2.当分式方程 1111 x a x x -=+ ++中的a 取下列某个值时,该方程有解,则这个a 是( ) A . 0 B .1 C .-1 D .-2 3.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 =9,AD =4.5,则在边AB 上存在( )个点P ,使∠DPC =90° A .0 B .1 C .2 D .3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O 的顶点A 在x 轴上,顶点B 的 坐标为(4,6).若直线3y kx k =+将□ABCO 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则k 的值是( ) A .35 B .53 C .-35 D .-5 3 5.若在△ABC 所在平面上求作一点P ,使P 到∠A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 ,那么下列确定P 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第3题) (第4题)

A .P 是∠A 与∠ B 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 .P 为A C 、AB 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C .P 为∠A 的角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P 为∠A 的角平分线与AB 边上的中线的交点 6.设12a x x =+,12b x x = ?,那么12x x -可以表示为( ) A 22a b -222a ab b -+24a b -24a b - 7.如图1所示,一只封闭的圆柱形容器内盛了一半水(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圆柱形容器底面直径为高的2倍,现将该容器竖起后如图2所示,设图1、图2中水所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 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S 1=S 2 8.如果a 、b 为给定的实数,且1<a <b ,设2,a +1, 2a +b ,a +b +1这四个数据的平均数为M ,这四个数据的中位数为N ,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 M <N D .M 、N 大小不确定 9.如图,已知AB⊥AE 于A ,EF⊥AE 于E ,要计算A ,B 两地的距离, 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测量了部分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度数,得到以下四组数据: 甲:AC 、∠ACB ;乙:EF 、DE 、AD ;丙:AD 、DE 和∠DFE ; 丁:CD 、∠ACB、∠ADB . 其中能求得A ,B 两地距离的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10.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被三组平行线划分成如图所示的小正三角形,从图中任意选定一个正三角形,则选定的正三角形边长恰好是2的概率是( ) A .14 B .316 C .619 D .13

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必修1第2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上海市静安区高考二模)如图,拿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由静止释放。观察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筒内充满空气时,两者下落一样快 B.筒内充满空气时,两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筒内抽出空气后,两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D.筒内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2.(2018·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设A、B、C与斜面底端的 距离分别为x1、x2、x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 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 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某质点从O点出发并开始计时,其直线运动的υ–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 s内质点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B.质点在5 s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右 C.1 s末质点改变运动方向 D.3 s末质点离O点最远 4.(2018·百校联盟猜题保温金卷)平直的公路上有a、b两辆汽车同向行驶,t=0时刻b车在前a车在后,且辆车相距s0。已知a、b两车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在0~t1时间内,b车的位移为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3s B.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s0=s C.若a、b在时刻相遇,则 D.若a、b在时刻相遇,它们将在时刻再次相遇 5.(2018·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视为匀变速),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与速度的平方v2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刹车过程中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3 s C.汽车刹车后经过3 s的位移为10 m D.t=0.05 s时汽车的速度为7.5 m/s 学/科网 6.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下图为甲、乙、丙三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