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

1.(2018·上海杨浦区高一检测)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B.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为负值的运动

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的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

2.(2018·浙江省选考模拟)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低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A.位移一定相同

B.时间一定相同

C.末速度一定相同

D.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解析】下滑过程中的始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由于两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所以导致运动情况不同,即运动时间,以及到达末端的速度不一定相同,A正确BC错误;位移大小相同,而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所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答案】A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2

3152

x t t =-(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 .5 s

B .10 s

C .15 s

D .24 s 【解析】根据位移公式2201(3

122

m)5x v t at t t =+

=-,可得初速度015 m/s v =,加速度23 m/s a =-,则物体速度减为零的时间0

00 5 s v t a

-==,选A 。 【答案】A

4.(2018·云南省高一检测)一物体做加速度为21m/s -的直线运动,0t =时速度为5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5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B .加速度为21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C .t=1s 时物体的速度为4m/s -

D .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解析】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0v v at =+,得

5v t =--,经过1 s ,速度为15m/s 1m/s 6m/s v =--=-,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答案】D

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物体在前2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t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 2

C.第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象知,物体在前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v 1-0

t 1

3 m/s -02 s =1.5 m/s 2

,第3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4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3=0-v 1t 3

=0-3 m/s 4 s =-0.75 m/s 2;前2 s 内的位移x 1=12a 1t 12=1

2×1.5×22 m =3 m ,

第3 s 内物体的位移x 3=v 1t 2=3×1 m =3 m ,最后4 s 内的位移x 4=v 1+02·t 3=3

2×4 m =6 m ,因此只有选项B 正确. 答案 B

6.(2018·山东潍坊高一检测)物体从A 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A 到B 用时6 s ,由B 到

C 用时2 s ,AB =BC =12 m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

B .2 m/s 2

C .3 m/s 2

D .4 m/s 2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两瞬时

速度的时间间隔为4 s ,由加速度的定义知

,故选A 。

【答案】A

7.一列火车由静止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出站,设每列车厢的长度相同,不计车厢间间隙距离,一观察者站在第一列车厢最前面,他通过测时间估算出第一列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v 0,则第

n 列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A .nv 0

B .n 2

v 0

C 0

D .2nv 0

【解析】设每节火车的长度为l ,由v 2

=2ax 得,v 02

=2al ,v 2

=2a ?nl ,联立两式解得v 0,故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C

8.(2018·江苏高一检测)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x

=5+2t n

,其中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n =1,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0 m ,速度大小为5 m/s

B .若n =1,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5 m ,速度大小为4 m/s

C .若n =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0,加速度大小为4 m/s 2

D .若n =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 m/s ,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解析】若n =l ,则x =5+2t ,即初位置在x =5 m 处,速度大小为v =2 m/s ,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 m/s ,故AB 错误;若n =2,则252x t =+,与2012

x v t t =+对比可得:2

004m/s v a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 。 【答案】C

9.t =0时刻,一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只测出了该物体在第3 s 内以及第7 s 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B .能够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 .能求出第3 s 末到第7 s 初的位移 D .能够求出该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BCD

10、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 内的位移比第14 s 内的位移多0.2 m ,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加速度为0.2 m/s 2

B .小球第15 s 内的位移为2.9 m

C .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为2.6 m/s

D .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

【解析】根据2x aT ?=,得2

20.2 m/s x a T

?=

=,A 正确;小球在第15 s 内的位移22

15151411 2.9 m 22

x at at =

-=,B 正确;小球在第14 s 初的速度13 2.6 m/s v at ==,C 正确;第15 s 末的速度1515 3 m/s v at ==,则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15 1.5 m/s 2v

v ==,

D 错误。 【答案】ABC

11.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 和7v ,通过A 、B 段

的时间是t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经过A 、B 中点的速度是4v B .经过A 、B 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 C .前

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6vt D .前

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 【解析】设中间位置的速度为,根据公式2

2

2

2

11(7)22

x

v v v v a -=-=,解得15v v =,A 错误;中间时刻的速度,B 正确;前时间通过的位移21 1.2522v v t x vt +=

?=,后时间通过的位移227 2.7522

v v t

x vt +=?=,则

,C 错误;前位移所需的时间114v v v

t a a

-==,后位移所需时间

1172v v v

t a a

-=

=,所以,D 正确。 【答案】BD

12、(2018·安徽定远重点中学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

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2t 2t

2x 2

x

1v 2742v v v v +=

=2

t

2t 21 1.5x x x vt ?=-=2x 2x 12:2:1t t =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多1 s

B.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也能安全停车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D.表中x为66.7

【答案】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

13.(6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

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

(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________.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

解析:(1)根据A图可知Δx=at2=6 mm,则x45-x12=3Δx=18 mm,解得x45=54.0 mm,选项C正确.

(2)根据Δx=at2解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0.6 m/s2.

答案:(1)C(2)0.6

14.(8分)如图甲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6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E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t2图象(x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倾斜程度表示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要估读到0.1 mm.

(2)由x=1

2at

2可知图线的倾斜程度k=

1

2a,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出k,则加速度大小

为0.933 m/s2.

答案:(1)1.81(2)1

2a0.933

15、(8分)汽车先以a1=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 s 末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匀速运动持续10 s后,因遇到障碍汽车便紧急刹车,不考虑人的反应时间.已知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2=-2 m/s2,求:

(1)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汽车刹车后6 s内所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1)由于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v1=v0+a1t1可得汽车在20 s末的速度v1=a1t1=0.5×20 m/s=10 m/s.

(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根据v=v1+a2t3可得汽车刹车的时间t=v-v1 a2=

5 s,即汽车经5 s停下,则说明汽车刹车后

6 s内发生的位移与5 s内发生的位移相等,

即x=v2-v21

2a2=

0-102

2×(-2)

m=25 m.

答案(1)10 m/s(2)25 m

16、(10分)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

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

【解析】(1)可以将这5滴水运动等效地视为一滴水下落,并对这一滴水的运动全过程分成4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如图中相邻的两滴水间的距离分别对应着各个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它们满足比例关系:1∶3∶5∶7.设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依次为:x、3x、5x、7x,则窗户高为5x

5x=1 则x=0.2 m

屋檐高度 h=x+3x+5x+7x=16x=3.2 m

(2)由 h=21gt2 得:t=102

.322?=

g h s=0.8 s.

所以滴水的时间间隔为:Δt=4t

=0.2 s

【答案】(1)3.2m (2)0.2s

17.(2018·江西吉安高一检测)(10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l

2,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3 m/s 、v 2=6 m/s.则:

(1)物体经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B 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0=2 m/s 2,试求A 、C 的距离l . 解析:(1)设加速度大小为a ,经A 、C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C .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 2B -v 2

A =2a ×l 2 v 2C -v 2B

=2a ×l 2 v 1=v A +v B 2 v 2=v B +v C 2 解得v B =5 m/s.

(2)由(1)得v A =1 m/s ,v C =7 m/s

由v 2C -v 2

A =2a 0l

解得l =12 m.

答案:(1)5 m/s (2)12 m

18.(2018·新疆高一检测)(12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15 m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5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司机在反应0.4 s 后

才实施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从汽车开始刹车计时,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15t -2.5t 2(m).

(1)从司机发现自行车开始,到汽车停止,汽车还能继续运动多大距离?(假设汽车运动过程中没撞上自行车)

(2)按题述情况,试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自行车?并说明理由.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设信息找到两车运动的位移关系.

(1)依题意知,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v 0=15 m/s ,刹车的加速度a =-5 m/s 2,反应时间t 1=0.4 s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x 1=v 0t 1=15×0.4 m =6 m 假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为x 2,由0-v 20=2ax 2得: x 2=-v 202a =-1522×(-5)

m =22.5 m

所以汽车还能继续运动的距离x =x 1+x 2=28.5 m

(2)假设汽车从v 0=15 m/s 减速到v =5 m/s 所用的时间为t 2 由v =v 0+at 2得:t 2=v -v 0

a =2 s

汽车减速前进的的距离x 3=v 0t 2+1

2at 22=20 m 自行车在2.4 s 内前进的距离x 4=v (t 1+t 2)=12 m 因为x 1+x 3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 ∥CD ∥EF ,AF ∥CG ,则图中与∠A (不包括∠A )相等的角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2.如图,要得到AB ∥CD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可以... 是( ) A .∠1=∠3 B .∠B +∠BCD =180° C .∠2=∠4 D .∠D +∠BAD =180° 3.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F ,90A ∠=?,//EG BC ,且CG EG ⊥于G ,下列结论:①2CEG DCB ∠=∠;②CA 平分BCG ∠;③ADC GCD ∠=∠;④1 2 DFB CGE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相等且互补 5.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如果AB =10cm ,AC =8cm ,那么线段MN 的长度为( ) A .6cm B .9cm C .3cm 或6cm D .1cm 或9cm 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同角的余角相等 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如图,直线1 2l l ,130∠=?,则23∠+∠=( ) A .150° B .180° C .210° D .240°

8.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 A .∠1=∠3 B .∠2=∠3 C .∠4=∠5 D .∠2+∠4=180° 9.如图,直线a 和直线b 被直线c 所载,且a//b ,∠2=110°,则∠3=70°,下面推理过程错 误的是( ) A .因为a//b ,所以∠2=∠6=110°,又∠3+∠6=180°(邻补角定义) 所以∠3=180?-∠6=180?-110?=70? B . //,13,12180a b ?∴∠=∠∠+∠= 1180218011070????∴∠=-∠=-= 所以370?∠= C .因为a//b 所以25∠=∠又∠3+∠5=180°(邻补角定义), 3180518011070????∴∠=-∠=-= D .//,42110a b ?∴∠=∠=,43180?∠+∠=,∴∠3=180°?∠4=180°?110°=70° 所以 3180418011070????∠=-∠=-= 10.如图,直线12l l //,被直线3l 、4l 所截,并且34l l ⊥,144∠=,则2∠等于( ) A .56° B .36° C .44° D .46° 1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 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0 B .1 C .2 D .3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正式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立即停下来 B.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铅球和一个皮球相互挤压的时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铅球对皮球的压力大于皮球对铅球的压力 B.铅球的形变小于皮球的形变 C.皮球对铅球的压力和铅球对皮球的压力一定同时产生 D.铅球对皮球的压力与皮球对铅球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09·山东)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a)所示,据此判断图2(b)(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在热气球下方开口处燃烧液化气,使热气球内部气体温度升高,热气球开始离地,徐徐升空.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气球内的气体密度变小,所受重力也变小 ②气球内的气体密度不变,所受重力也不变 ③气球所受浮力变大 ④气球所受浮力不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质量为m 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体向上滑,然后又返回地面,斜面与地面之间没有滑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B .斜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C .斜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D .斜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6.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材料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运动,当作用力F 一 定时,m 2所受绳的拉力() A .与θ有关 B .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有关 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 D .F T = m 2F m 1+m 2 ,仅与两物体质量有关 7.如图,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 .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 .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 .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 D .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8.如图中a 、b 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 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 上的外力.已知a 、b 的接触面,a 、b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正确的说法是() A .a 、b 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B .a 对b 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 .a 、b 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 .a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9.物体A 、B 、C 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μB 、μC ,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 分别拉物体A 、B 、C ,所得加速度 a 与拉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A 、B 两直线平行,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m A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 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 C.潮汐现象不明显 D.理化性质不稳定 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 A.1B.2 C.3 D.4 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 A.挪威海以南 B.白令海峡 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6

第五章环境管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 ①环境保护②男女平等③以人为本④计划生育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我国对企业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定,属于环境保护的( ) A.战略方针B.基本国策 C.基本政策D.环境规划 解析:选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三项基本政策。 下面是某市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两条规定,思考并完成3~4题。 第五条本市对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促进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第六条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同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 3.第五条规定的贯彻执行,符合环境管理中哪一管理的直接要求( ) A.资源环境B.区域环境 C.专业环境D.城市环境 4.“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符合环境管理中哪些管理的要求( ) ①资源环境②区域环境③专业环境④城市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第3题,第五条规定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第4题,该规定既确定了区域——本市(区域环境),又有具体的行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专业环境)。 答案:3.A 4.C

5.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所造成的,没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选C。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一个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公益活动。该活动自2004年发起,旨在呼吁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响应,并陆续在当地开展节能倡导行动。据此回答6~8题。 6.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②④ 7.“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推行清洁生产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8.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下列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①青少年普及教育②提供法律援助 ③表彰优秀人物④相关法律的制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6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部分电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转化而成的,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减少酸雨的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第7题,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4)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4)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小车内底面水平且光滑,侧面竖直且光滑。球A 用轻绳悬挂于右侧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小车左下角放置球B,并与左侧面接触。小车在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过程中,A与右侧面的弹力恰好为零。设小车的质量为M,两球的质量均为m,则() A.球A和球B受到的合力不相等 B.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C.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为(M+m)g D.小车对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1.25mg 2.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3 kg的物体B用轻质细线悬挂,A、B接触但无挤压。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g=10 m/s2) A.12 N B.22 N C.25 N D.30N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斜面倾角为θ,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规定沿斜面向上方向为速度v和摩擦力f的正方向)则图中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和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 . D . 4.如图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F 后,三物体仍可一起向前运动,设此时A 、B 间作用力为f 1,B 、C 间作用力为f 2,则f 1和f 2的大小为( ) A .f 1=f 2=0 B .f 1=0,f 2=F C .13 F f = ,f 2=2 3F D .f 1=F ,f 2=0 5.下列单位中,不能.. 表示磁感应强度单位符号的是( ) A .T B . N A m ? C . 2 kg A s ? D . 2 N s C m ?? 6.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 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 1tan m g k θ B .压缩量为1tan m g k θ C .伸长量为 1m g k tan θ D .压缩量为 1m g k tan θ 7.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20N 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 .0 B .2m/s 2,水平向右 C .4m/s 2,水平向右 D .2m/s 2,水平向左 8.下列对教材中的四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检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 2.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46 m/s2B.0.37 m/s2 C.2.6 m/s2D.0.43 m/s2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 m/s2,a乙=-4 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5. 图1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s1、s2和s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A.s1>s2>s3B.s1

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8份-章末总结

物理·必修1(人教版) 章末总结

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 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2.力的处理方法. (1)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知,F 合是研究对象m 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加速度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向相同.解题时,若已知加速度的方向就可推知合力的方向;反之,若已知合力的方向,亦可推知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表示方法????? F x =ma x F y =ma y 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不分解加速度.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 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图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解析:(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的质量为m,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μmg,F=0.5mg,所以μ=0.5. (2)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杆方向上有 F cos 37°+mg sin 37°-F f=ma, 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有F N+F sin 37°-mg cos 37°=0 又F f=μF N 可解得: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坡度 C.海拔D.坡向 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的自然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 3.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 ) 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 C.光照条件最好D.应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南季风的东进,使东西两坡水热条件明显不同,因此导致高黎贡山两坡的植被出现差异。根据“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判断气候、植被的差异导致土壤出现差异,所以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坡向;从图中可知,高黎贡山东西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都相差不大。第2题,图中5为褐红壤,其主要分布在龙川江河谷、高黎贡山东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受干热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生长。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黄壤分布区水分条件较好,但在高黎贡山西坡黄壤分布的海拔低,气流仍会继续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黄壤肥力不是最高;黄壤分布区降水相对较多,光照条件不会是最好;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因此应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D 2.C 3.D (2019·韶关模拟)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单元 检测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人推原来静止的小车没有推动是因为这辆车的惯性太大 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C.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说法是( ) A.合外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加速度成正比 B.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C.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D.由于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整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一定是半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3.关于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大 B.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量就越大 C.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就越快 D.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4.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如果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下列方法中可以实现的是() A.将拉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1 B.阻力减小到原来的 2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将物体的拉力和阻力都增大原来的2倍 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 的作用下产生10 m/s 2 的加速度,若推动力增大到2F ,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 A .20 m/s 2 B .25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6.向东的力F 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1;向北的力F 2 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2。则F 1和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 A .大小为a 1-a 2 B .大小为2 221+a a C .方向为东偏北arctan 1 2 a a D .方向为与较 大的力同向 7.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物体的速度为0,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从A 下落到 B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C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8.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现只有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又逐渐增大到原值,则在力变化的整个过程中,物体速度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B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由E =F q 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 .由 C =Q U 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 .由E =k Q r 2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无关 D .由U AB =W AB q 知,带电荷量为1 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 ,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 V 答案 D 解析 电场强度E 与F 、q 无关,由电场本身决定,A 错误;电容C 与Q 、U 无关,由电容器本身决定,B 错误;E =k Q r 2是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C 错误;由U AB =W AB q 可知,D 正 确. 2.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1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 、B 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 、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则( ) 图1 A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 B . C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 .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静电力做正功 D .负电荷从C 点沿直线CD 移至D 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φA >φB ,所以正电荷从A 移至B ,电势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A 错误,

C正确;C、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B错误;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3.(2019·日照市期末)如图2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是方向未知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B.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点电荷Q一定带正电 D.若带电粒子带负电,则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答案 B 4.(2019·阆中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3甲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P、Q正对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t=0时,Q板比P板电势高U0,在两板的正中央M点有一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电子所受重力可忽略不计),已知电子在0~4t0时间内未与两板相碰.则电子速度方向向左且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段是() 图3 A.0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验测试(含规范标准答案)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 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述力、加速度、速度三者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合外力发生改变的一瞬间,物体的加速度立即发生改变 B.合外力一旦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也立即变小 C.合外力逐渐变小,物体的速度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 D.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只改变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改变 2.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 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 农村的农民常用一种叫“风谷”的农具即扬场机分选,如 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A.小石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力最小,飞的最远 B.空气阻力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 C.瘪谷粒和草屑质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反向加速度最大,飞的最远 D.空气阻力使它们的速度变化不同 3.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下落,在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描述跳伞运动员的v-t图象是下图中的()

4.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5.如图所示,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 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 =15㎏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 m =10㎏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子向上爬.在重物不离开地 面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 =10m/s 2) ( ) A .25m/s 2 B .5m/s 2 C .10m/s 2 D .15m/s 2 6.物块A 1、A 2、B 1和B 2的质量均为m ,A 1、A 2用刚性轻杆连接,B 1、B 2用轻质弹簧连结。两个装置都放在水平的支托物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今突然迅速地撤去支托物,让物块下落。在除去支托物的瞬间,A 1、A 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 1和f 2,B 1、B 2受到的合 v o t v o t v o t v o A B D C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偃师高中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 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 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 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 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 伸长量为 B. 压缩量为 C. 伸长量为 D. 压缩量为 2、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较近,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3、(2012·衡阳模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 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ma B.(M+m)g+ma C.(M+m)g D.(M-m)g 4、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m B=2 kg,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5、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 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 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 正)( ) 6、(2012·大连模拟)如图所示,一个重力G=4 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放在台秤上,当烧断细线后,物块正在下滑的过程中与稳定时比较,台秤示数( ) A.减小2 N B.减小1 N D.增大1 N C.增大2N 7、一名学生为了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从一楼乘电梯到十五楼,又从十五楼下到一楼,他的感觉是( ) A.上楼时先超重,然后正常 B.上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最后超重 C.下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 D.下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最后超重 8、如图甲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倾角为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和水平面之间由光滑圆弧连接,斜面长为2.4 m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开始自由下滑.当v0=2 m/s时,经过0.8 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多次改变v0的大小,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作出t-v0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 ) A.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 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若小物块初速度为1 m/s,则根据图象可知小物块运动时间为0.4 s D.若小物块初速度为4 m/s,则根据图象可知小物块运动时间为1.6 s 9、(2012·海口模拟)五个质量相等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向右施加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第2个物体对第3个物体的作用力等于( ) A. F B. F C. F D. F 10、如图所示是一架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在向灾区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试题+答卷+答案).doc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检测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4分, 共48分。 1. 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①米;②牛顿;③秒;④焦耳;⑤瓦特;⑥千克;⑦米/秒2. A.都是 B.只有①②③是 C.只有①③⑥是 D.只有②④⑦是 2.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则() A. 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C.物体的速度将有可能不变 D.物体的速度一定要发生改变 3.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 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 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15°30°45°60° A B C D 4. 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三个水平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其中的一个 力F方向向东, 保持其余两个力不变, 把F逐渐减小到零后, 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值, 在这个过程中() ①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先向西, 后向东, 最后加速度的大小变为零 ②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西, 加速度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③物体的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 最后变为零 ④物体的速度增大到某一值后, 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5. 用3 N的水平恒力,使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在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m,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A.0.5 m / s2,2 N B.1 m / s2,1 N C.2 m/ s2,0.5 N D.1.5 m / s2,0 6. 如图,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一物体以速度v 匀速向左, 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把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不超过弹簧 的弹性限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物体做变减速运动 C.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物体做匀速运动 7. 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阻力跟车重成正比,洒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原来是匀速的,开始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 A.继续做匀速运动B.变为做匀加速运动 C. 变为做变加速运动 D.变为做匀减速运动 8.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t=0时刻加速度最大 C.物体在t0时刻速度最大,而加速度为零 D.物体作变加速运动,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9. 在升降机中挂一个弹簧秤, 下吊一个小球, 如图, 当升降机静止时, 弹簧伸长4 cm. 当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 cm, 若弹簧秤质量不计, 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①以1 m/s2的加速度下降 ②以4.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第一章 章末总结及章末检测

第一章章末总结

学案 6 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物体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初始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且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后再反向逐渐增大较长一段时间,以下对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增加 B .加速度减小的过程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加的过程速度减小 C .加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开始反向增加物体就向左运动 D .速度减小到零以前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减小到零以后物体就向左运动 答案 BD 2.(2011·长春检测)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 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 D .A 与B 的位移相等 答案 BC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 2 = 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选B 、C 、D . 3. (2011·福州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C .小车的最大位移是0.8 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答案 AB 解析 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 /s ,故A 、B 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的“面积”,x =84×0.1×1 m =8.4 m ,C 项错误,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大小变化不均匀,但方向没有改变,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 项错误. 4. (2011·牡丹江模拟)物体A 、B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物体A 、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物体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 C .物体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 D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运动方向相同,A 选项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在0~4 s 内,B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A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即B 物体在0~4 s 内运动的位移比A 物体大,B 选项错误;在t =4 s 这个时刻,两个图线交于一点,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B 图线比A 图线斜率大,即B 物体的加速度大于A 物体的加速度,D 选项错误. 5.(2011·北京东城1月检测)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每一次相碰后反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若g =10 m /s 2,则( 图3 A .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5 m /s B .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 m /s C .小球是从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 D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答案 D 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A 项错误;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Δv =v′-v =-3 m /s -5 m /s =-8 m /s ,B 项错误;由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v =5 m /s ,得小球下落高度h =v 2 2g =1.25 m ,C 项错误;由小球反弹速度v ′=-3 m /s ,得反 弹的最大高度h ′=v ′ 22g =0.45 m ,D 项正确. 6. (2011·鞍山质检)如图4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A.伸长量为 B.压缩量为 C.伸长量为 D.压缩量为 2、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较近,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3、 (2012·衡阳模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 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ma B.(M+m)g+ma C.(M+m)g D.(M-m)g 4、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 m 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5、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6、 (2012·大连模拟)如图所示,一个重力G=4 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放在台秤上,当烧断细线后,物块正在下滑的过程中与稳定时比较,台秤示数( ) A.减小2 N B.减小1 N C.增大2 N D.增大1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