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测试 2018.1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测试 2018.1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测试 2018.1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测试 2018.1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节测试2018.10.4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70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间C.位移、时刻D.路程、时间

2.(3分)研究下列现象,涉及到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

B.研究芭蕾舞演员的优美舞蹈动作

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

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起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

4.(3分)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B.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5.(3分)如图中表明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

6.(3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2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m/s2

C.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D.4~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7.(3分)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C.物体的速度为0时,加速度可能不为0

D.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也一定始终不变

8.(3分)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

9.(3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15米,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m/s2,该路段限速为80km/h.则下列描述该车正确的是()

A.超速B.不超速

C.无法判断D.刚好是80 km/h

10.(3分)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前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则在整个运动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B.

C.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

11.(2分)火车刹车后7s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最后1s内位移为2m,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

12.(6分)如图所示,是质点运动的x﹣t图象,由图可知质点在前3s内的位移为m,在第3s的位移为m,质点运动4m的位移用了s.

13.(6分)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在连续三个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平均速度之比为,速度变化量之比为.

14.(4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通过0.4m的位移,则物体的加速度为m/s2;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为m/s.15.(2分)一物体初速度为零,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则此物体在该直线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为.

三.实验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16.(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其中A、B、C为三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还有四个点,从纸带上测得:s1=10.00cm,s2=20..00cm。

(1)如果A计数点其中最早的计数点,小车的速度在(填“增大”或“减小”);

(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3)计数点A到计数点C间的平均速度是=m/s;

(4)计数点B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B=(用s1、s2、t表示),其大小为m/s。

四.计算题(共4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10分)

17.(10分)如图,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的距离为x,求整个过程的路程和平均速度.

18.(10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6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发现此情况后立即刹车,这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5s,设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高速公路上汽车间距至少应为多少?

19.(10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

(1)质点在图中各段分别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2)在0~4s内、8~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质点在5s末的速度是多大?

20.(10分)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试求:

(1)第4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第5s内的位移.

2018年10月01日95WQ的高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70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间C.位移、时刻D.路程、时间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解答】解:绕400米操场跑一圈,首末位置重合,则位移的大小为0,路程等于400m。

70s指时间长度,是指时间。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2.(3分)研究下列现象,涉及到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

B.研究芭蕾舞演员的优美舞蹈动作

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

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看作质点的条件可知,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解答】解:A、研究地球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地球的大小远小于日地距离,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地球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B、研究芭蕾舞演员的优美舞蹈动作时,演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否则没有动作可以观看。故B错误。

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

误。

D、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扇叶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3.(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起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

【分析】根据当两个运动的物体相对静止时,这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应该相同,这样它们之间的位置才能不发生变化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也可以说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几乎静止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注意两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保持相对静止,这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

4.(3分)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B.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解答】解:A、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只有当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的时候,位移的大小才和路程相等,故AB错误,C正确;

D、位移和路程既可以用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是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5.(3分)如图中表明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C.D.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判断图象的性质即可.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题目要求选不是做匀速直线的,故选:D。

【点评】对于图象问题首先搞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6.(3分)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2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B.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m/s2

C.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D.4~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斜率大于零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沿正方向,斜率小于0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沿负方向;速度v>0,说明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v<0,说明物体运动的方向沿负方向.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5﹣6s内,加速度与速度都为负,方向相同,故A错误;

B、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k=,故B正确;

C、4~6s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加,故物体不是一直减小,故C错误;

D、4~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一直为负,而速度方向先正后负,不是一直相同,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v﹣t图象,关键是明确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对于多过程问题,采用图想法分析较为简洁.

7.(3分)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C.物体的速度为0时,加速度可能不为0

D.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也一定始终不变

【分析】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A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不为零,即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C正确;

D、物体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一定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向时物体减速,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3分)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

【分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一段时间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

来计算,本题可以求出小丁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s除以总时间t算出平均速度,选出正确的选择项.

【解答】解:s=600m,

小丁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00s,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200s,

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300s+200s=500s,

小丁上学的平均速度v===1.2m/s。

故选:A。

【点评】算出总路程s和总时间t,平均速度用公式v=去计算,一般不能为了方便,而算速度的平均值,

比如本题v==1.25m/s,选择B,做出错误答案.

9.(3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15米,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m/s2,该路段限速为80km/h.则下列描述该车正确的是()

A.超速B.不超速

C.无法判断D.刚好是80 km/h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时的初速度,与限速的速度比较,判断是否超速.

【解答】解:80km/h=22.22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解得:m/s=21.21m/s<22.22m/s。

知该车不超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也可以根据限速的速度和加速度求出刹车的位移,从而进行判断.

10.(3分)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前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则在整个运动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B.

C.D.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位移,得出全程的

位移,再利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设物体前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1,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2,全程用时为T

则,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总起来说这道题的思路不复杂,主要是考查平均速度和时间以及位移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变量太多,要细心处理.此题为中档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

11.(2分)火车刹车后7s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最后1s内位移为2m,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98m.

【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抓住最后1s内的位移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刹车过程的位移

【解答】解:采用逆向思维,该运动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0=0,t1=1s,x1=2m,t2=7s,

由x1=at12可得,加速度:

a===4m/s2,

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

x2=at22=×4m/s2×(7s)2=98m.

故答案为:98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12.(6分)如图所示,是质点运动的x﹣t图象,由图可知质点在前3s内的位移为 4.5m,在第3s的位移为 1.5m,质点运动4m的位移用了 2.67s.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v为:=,则前3s内的位移为:x3=vt=1.5×3=4.5m/s,

第3s的位移为:x′=vt′=1.5×1=1.5m

质点运动4m的位移所用时间为:t=

故答案为:4.5;1.5;2.67.

【点评】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上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斜率代表速度,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3.(6分)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在连续三个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平均速度之比为1:3:5,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1:1.

【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求连续三段相等时间的位移,得出比例;由求平均速度之比;△v=at求速度变化量之比

【解答】解: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相等的时间为t

第一个t时间位移:

第二个t时间的位移:

第三个t时间的位移:

连续三个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平均速度∝x

速度变化量△v=at

故答案为:1:3:5 1:3:5 1: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和平均速度定义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4.(4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通过0.4m的位移,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8m/s2;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为0.8m/s.

【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以求出加速度a,再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求出第1s 末速度,代入数据求解.

【解答】解:已知V0=0,t=1s,X=0.4m

由X=V0t+at2得

a=m/s2=0.8m/s2

又由V=V0+at 得

V=at=0.8×1m/s=0.8m/s

故答案为:0.8、0.8

【点评】本题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基本运用,属于基础题.

15.(2分)一物体初速度为零,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则此

物体在该直线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为.

【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已知,设时间t1,应用位移时间关系式列出表达式;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可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相当于已知初速度为零,t2=t﹣t1,应用位移时间公式,列出表达式解方程组得到结论;

【解答】解:设总时间为t,匀加速的时间为t1,则x1=①

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可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相当于已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t2=t﹣t1,则x2=②

且s=x1+x2③

a1t1=a2(t﹣t1)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t=

故答案为:.

【点评】我们常把匀减速直到停止的运动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求解,这样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匀变速运动公式,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有利于解题,同学们不妨一试

三.实验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16.(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其中A、B、C为三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还有四个点,从纸带上测得:s1=10.00cm,s2=20..00cm。

(1)如果A计数点其中最早的计数点,小车的速度在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3)计数点A到计数点C间的平均速度是= 1.5m/s;

(4)计数点B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B=(用s1、s2、t表示),其大小

为 1.5m/s。

【分析】(1)根据小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关系判断小车的速度如何变化;

(2)根据电源频率与计数点间的间隔数求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3、4)根据实验数据,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计数点B的速度。

【解答】解:(1)由图示纸带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增大,知小车做加速运动,速度在增大。

(2)电源频率为50Hz,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还有四点(未画出),则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02×5=0.1s。

(3)计数点A到计数点C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1.5m/s。

(4)计数点B的速度为:

v B=AC=;

代入数据,解得:v B=1.5m/s。

故答案为:(1)增大;(2)0.1;(3)1.5;(4),1.5。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通过纸带点迹间的距离判断纸带的运动规律,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即可正确解题。

四.计算题(共4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10分)

17.(10分)如图,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的距离为x,求整个过程的路程和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路程定义分析得全程的路程为2x(2)根据已知条件,质点运动的起点是A点,终点是A点,位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并确定分析全程的位移大小,由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根据路程定义分析得全程的路程为x+x=2x,

在整个过程中位移为

x总=0

平均速度为

v==0

答:整个过程的路程和平均速度为2x,0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区别的能力,紧扣它们的定义进行研究.

18.(10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6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发现此情况后立即刹车,这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5s,设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高速公路上汽车间距至少应为多少?

【分析】在大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大客车仍做匀速运动,根据x=vt可求出此时间内大客车的位移大小;刹车时大客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126km/h,末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a=4m/s2,由公式求出大客车刹车过程通过的位移,以上两段位移之和即为高速公路上大客车与前方汽车间的距离s.

【解答】解:由题,v=126km/h=35m/s.

在大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此过程中大客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x1=vt=35×0.5m=17.5m

大客车刹车过程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x2=

故高速公路上大客车与前方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s为:s=x1+x2=170.625m

答:高速公路上大客车与前方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s为170.625m.

【点评】本题关键是分析大客车的运动过程,抓住在大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大客车做匀速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即可由已知条件求解

19.(10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

(1)质点在图中各段分别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2)在0~4s内、8~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质点在5s末的速度是多大?

【分析】(1)由速度图象的形状直接分析质点的运动性质。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行于t轴的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出斜率即可得到加速度。

(3)由图读出质点在5s末的速度。

【解答】解:(1)质点在0~4 s内和8~12 s内,在v﹣t图象中由于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质点在每段时间里都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中0~4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8~10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12 s内做方向相反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4~8 s 内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2)因为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故在0~4 s内的加速度是:

a1==m/s2=2.5 m/s2

在8~12 s内的加速度是:

a2==m/s2=﹣5.0 m/s2。

(3)由图象知质点在5 s末的速度是10 m/s。

答:(1)0~4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8 s 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8~10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12 s内做方向相反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0~4s内、8~12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2.5 m/s2和﹣5.0 m/s2。

(3)质点在5 s末的速度是10 m/s。

【点评】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培养基本的读图能力:由速度的正负读出速度的方向,斜率读出加速度。

20.(10分)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

试求:

(1)第4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第5s内的位移.

【分析】(1)先求出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求出4s末的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7s内的位移.(3)第5s内的位移等于前5s内的位移减去前4s内的位移.

【解答】解:(1)由v=v0+at代入数据得:a=1.2m/s2

则第4秒末的速度为:v4=at=4.8m/s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为:

(3)第5s内的位移x==5.4m.答:(1)第4s末的速度为4.8m/s;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为29.4m;

(3)第5s内的位移为5.4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以及位移时间公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1212 ·t t L a t t +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D .212112·2 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 L v t =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 02t t +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 L v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2121022t t v v a t ? ?=-+- ?? ? 联立解得: 2121 0122 t t t t L t a t t --= ?- A. 12 12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 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 C.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 D. 2121 12· 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 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

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提高)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即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3、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一、质点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说明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 要点诠释:

路 程 路 程质点运动轨 迹的长度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速度瞬时 速度 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 置)的速度 矢量 方向:物 体的运动 方向 状态量 与时刻相 对应 平均速度是指质点通过的总位移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 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 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 言的。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公 式中,如果时间t非常短,接近于零, 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 度。 平均速率是指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标量。 平均 速度 物体的位移 与发生这段 位移所用时 间的比值, 矢量 方向:与 物体位移 方向相 同。 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平均 速率 质点通过的 总路程与所 用时间的比 值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要点三、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 内的位移是50m,求加速度______ 2、一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t后改做匀减速3t,到乙地刚好停止,则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3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s ,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是()双选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

B、5/4t C、3/2t D、2t 5、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斜面底端速度的1/3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L/2 B、L/3 C、L/4 D、L/ 56、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受的阻力恒定,3 s后进入一个水平面,再经过6 s停下,所受阻力恒定,斜面与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位移的大小之比是 A、1∶1 B、1∶2 C、1∶3 D、2∶ 17、一物体沿长为1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由斜面的顶端下滑道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末速度的一半时,它沿斜面下滑的长度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实验操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长木板不能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近打点计时器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2.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运动,通过 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 6 m/s , 加速度是 1 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 2 m/s ,加速度是 6 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 4 m/s ,加速度是 2 m/s 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 A 点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 B .通过 A 点前 1 s 时,物体丙最快,乙最慢 C .通过 A 点后 1 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 4.小球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第 1 s 内通过的位移是 1 m ,在第 2 s 内通 过的位移是 2 m ,在第 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 3 m ,在第 4 s 内通过的位移是 4 m , 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这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5 m/s B .小球在 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 3 m/s C .小球在前 3 s 内的平均 速度是 3 m/s D .小球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 ( 分别用 v 1、 a 1表示物体在 0~t 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 v 2、a 2 表 示物体在 t 1~t 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 ) ,分析正确的是 ( ) v 1与v 2方向相同, A . a 1与a 2方向相反 B . C . v 1与v 2方向相反, v 与v 方向相a 1与a 2方向相同 a 1与a 2方向相反 D . v 1与v 2方向相同, a 1与a 2方向相同 t 0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题整理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 B .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 C .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大,表示了速度变化快 D .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 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 ,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 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 ; 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 3.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 秒到达位移中点,则物体从斜 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A .2t B .t C .2t D .2 t /2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 : 1,下落高度之比为l: 2,则( ) A .下落时间之比是1:2 B .落地速度之比是1:1 C .落地速度之比是1: 2 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 5.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 ,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t B .物体在t /2时的即时速度是2L/t 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2L/t D .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2t/2 6.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整个过程中,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B.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C. 整个过程中,C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 BC 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 7.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 A . B . C . D . 8.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 t /s t /s t /s t /s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 一.基本规律: v = t s 1. 公式 a = t v v t 0- a =t v t v = 2 0t v v + v =t v 21 at v v t +=0 at v t = 021at t v s + =22 1at s = t v v s t 20+= t v s t 2 = 2 022v v as t -= 重要推论22t v as =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 t v =v = =t s 2 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 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 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中,可能发生的是( )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速度与加速度反向 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A.在t s内的位移决定于平均速度 B.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量是相同的 C.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 D.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 3.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8 m/s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共经历时间10 s,由此可以求出( ) A.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 B.汽车的平均速度 C.汽车减速运动的距离 D.汽车运动的总距离为40 m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三点,AB=BC.质点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 m/s,30 m/s,根据以上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 ) A.质点在AC段运动的时间 B.质点的加速度

C.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 D.质点在C点的瞬时速度 5.不计空气阻力,同时将一重一轻两石块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则( ) A.在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 B.在下落这段时间内两石块平均速度相等 C.对任一石块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为1∶4∶9 D.重的石块落得快,轻的石块落得慢 6.A、B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a1=1.0 m/s2,B的加速度a2=-2.0 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 C.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 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7.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8.两艘赛艇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赛艇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下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艘赛艇始终没有追上另一艘( )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 .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 滴的运动情况是( )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3.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为6m/s ,16s 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 7.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4.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第2s 内和第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4s 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6s 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m 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B .56.25m C .75m D .150m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 车厢通过他历时2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 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5m B .20m C .11.25m D . 31.25m t/s -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含答案精编)

匀变速直线运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0。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时,位移为S ,当速度为4V 时,位移为:( ) A.9S ; B.16S ; C.4S ; D.8S 。 4.(多选)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在前4s 内(向右为正方向):( )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左运动,2s 后开始向右运动; C.前2s 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2s 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在t=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 .1:4; B .1:3; C .1:2; D .1:1。 6.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是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 1 2n 2S -; B . 1 n 2S - ; C . 2 n 2S ; D . 1 n S +。 7. (多选)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8.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 B .56.25m ; C .75m ; D .150m 。 9. 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 所示,则:( ) A. 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头4s 内A 、B 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t 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 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②2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匀速直线运动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1.小华已经测出自己步行的速度是1.2m/s,合______km/h;她家离学校1.44k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提前________min从家出发.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60m,则这个物体在前2min 内的速度是______m/s,另一个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2min内前进了240m,在后3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它在5min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m/s. 4.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轿车,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km;若以同样的速度行驶7.2km,则小轿车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min. 5.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长为6 700m的南京长江大桥,火车全部在桥上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s,火车经过大桥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s. 6.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是20m/s,在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是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7.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从图象中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s出发.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速度是36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20min,为了正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那么甲、乙两站相距____ __km,正常行驶的时间是_______h.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注意:试卷中 g 取10 m/s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其中1-11为单选,12-14为多选,每题4分,共56分) 1 ?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 A ?研究乒乓球自旋时 B.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所用时间 C ?研究地球自转时 D ?研究跳水运动员空中优美姿势时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的物体的g 值大 B. g 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 C. g 值在赤道处大于南北两极处 D. 同一地点的轻重物体的g 值一样大 3.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1图象如图所示,贝U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第2s 内和第3s 内速度方向相反 第2s 内和第3s 内速度方向相 同 C. 第2 s 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4 -…-少 D. 第5 s 内速度方向与第1 s 内方向相同 4. 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0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 m ,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 m 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 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 25 m 、25 m B. 65 m 、25 m C. 25 m 、一 25 m D. 65 m 、一 25 m 5. 甲、乙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取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 为2 m/s 2,乙的加速度为一3 m/s 2,贝U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C. 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6. “水立方”的泳池长50 m,在100米蝶泳比A. B.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含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时,位移为S ,当速度为4V 时,位移为:( ) ; ; ; 。 3.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在前4s 内(设向右为正方向):( )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左运动,2s 后开始向右运动; C.前2s 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2s 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在t=4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4.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 图 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的大 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变速运动 5.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 .1:4; B .1:3; C .1:2; D .1:1。 6.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是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12n 2S -; B .1n 2S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图象、V-t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内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1 at t V s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 0+=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 s n =(m-n)aT 2 ②2 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22 202 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 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 2 s t V V <。

高中物理 匀加速直线运动 测试题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2020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高三高考模拟统理综物理试题(一)】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位置同时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两车均可看做质点,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s时甲车加速度为零 B.前4s内两车间距一直增大 C.t=4s时两车相遇 D.两车在前4s内的最大距离为5m 【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在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运动时,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的长度至少为12m B.木板的长度至少为6m C.小物块在0~4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在0~4s内,木板和小物块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2 -1):(3-2)::(n-n-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 中,平均速度为v n 【2019年国庆物理假期作业(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8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 B.第2s内的位移为6m C.第2s末的速度为2m/s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匀加速直线运动练习题

1.一汽车从静止以2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5S后 即做匀速运动,运动了120S后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已知刹车位移是加速位移的2倍.求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各多大? 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3s内的位移为6m,第4s内的位移为8m, (1)汽车在第3s初至第4s末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初速度; (4)汽车在前4s内的位移 . 4.一辆电车,原来的速度是18m/s.在一段下坡路上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行驶了20s时的速度大小 5.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为10m/s,紧急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5m/s2,问: (1)汽车从开始经10s时间速度是多少? (2)汽车10s的位移是多少? 6.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一段时间后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加速度大小为a2,全过程的位移为x,求全过程的时间. 65.做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则火车的度为多少?这段时间内火车运动的位移是多少? 69.物体做一段,运动时间为2s,发生的位移为10m,已知度为1m/s2,求物体的初速度.

131.一辆小车做,历时5s,已知前3s的位移是l2m,后3s的位移是l8m,则小车在这5s内的运动中: (1)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小车做匀加速的加速度值 16353.现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汽车站由静止驶出,甲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s后速度达到20m/s,之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出发后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发现自己和甲车之间的距离在发车30s后才开始变小.求: (1)甲、乙车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甲、乙两车在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3)甲、乙两车经多长时间相遇? 16358.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A和质量为1kg的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3,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20N斜向下推力F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运动过程中A对B的作用力.(g=10m/s2,sin37°=0.6,cos37°=0.8) 202.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8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运动到8m处时F方向保持不变,大小变为2N,F-x图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4,取g=10m/s2.求: (1)物体在F变化前做的度大小; (2)F大小改变瞬间,物体的速度大小; (3)从F大小变为2N开始计时,经过5s时间物体的位移大小.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匀加速直线运动题型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型总结 平均速度法和Δs=aT 2 1.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2T d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7d 2T 2.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每隔0.1s 释放一颗,连续放了好几颗后,对斜面上正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1-3-4所示,现测得AB=15cm ,BC=20cm ,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求: (1)各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B 球的速度大小 (2)拍片时,A 球上方正运动的球有几个? 3.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1-4-7).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 .1 m /s 2 B .2 m /s 2 C .3 m /s 2 D .4 m /s 2 图1-4-7 逆向思维法: 1.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穿透三块相同的木板,设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

2.以v = 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第2 s 末关闭发动机,第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 m/s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2,汽车10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m 。图像法: 1.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0,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多少? 巧选坐标系法: 1.电梯以加速度a=0.2g从静止由地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内有用细绳吊着的小球距电梯的地板2 m,电梯向上运动了2 s绳突然断了,当小球落到地板上时,小球相对地面上升了__________m,小球落到地板上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s. 比例法: 1.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旁的站台上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列出通过他历时6 s,那么,这列火车共有__________节车厢,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__________s。 2.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4:9:… B.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1:s2:s3:…=1:3:5:… C.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aT2,其中T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D.以上说法正确都是不正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