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

12

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

41-=3x x aT 得

22

412

12423m/s m/s 33412

x x a T --=

==-?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初速度为 2

0123242212m/s 13.9m/s

2

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13.9

s 7.3s

2312

v t a --=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 02422v a =+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0--v v

t a a

=

=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

201

61m 2v x a a

'=--=-()()

联立解得

a =-2m/s 2 v 0=14m/s

选项A

正确,BD错误。

C.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22

0014

m49m50m

22(2)

v

x

a

--

===

?-

<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错误。

故选A。

2.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

31

2x

t t-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0

21

x

t t-

C.动车的加速度为

()

()()()

0321

213231

2

x t t t

t t t t t t

-+

---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

()()

0321

2131

2x t t t

t t t t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段的平均速度

31

2

AC

AC

AC

x x

v

t t t

==

-

由图可知,B点是AC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

21

AB

AB

AB

x

x

v

t t t

==

-

故B正确;

C.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

0213

3121312132

2(2)

()()()

22

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

-

故C错误;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0213

3121

2(2)

()()

x t t t

v a t

t t t t

--

?=?=

--

故D错误;

故选B。

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中PQ为抛物线,P为抛物线的顶点,QR为抛物线过Q点的切线,与t轴的交点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B.QR段表示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0~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D.R点对应的时刻为t=3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t=0时图象切线斜率为零,则质点的速度为零,选项A 错误。

B.QR段图象斜率不变,表示质点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

C.0~2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2m1m1m

x?=-=

则平均速度为

1

m/s0.5m/s

2

x

v

t

?

===

?

选项C错误;

D.PQ为抛物线,则PQ段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有

2

1

2

x at

=

将t=2s,x=1m,代入解得

2

0.5m/s

a=

t=2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v=at=1m/s

可知Q 处切线的斜率大小为1,可得R 点对应的时刻为

t =3s

选项D 正确。 故选D 。

4.若每节车厢长度近似相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 )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

B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n

C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21:4:9::n

D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1n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节车厢长度为L ,列车加速度为a 。 A .一节车厢通过

212v aL =

n 节车厢通过

2

n 2v anl =

得到

n 1v =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n

故A 错误;

B .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

12

12

L at =

前(n )1-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

2

n 11(1)2

n L at --= 前n 节车厢通过

2

n 12

nL at =

由数学知识得到得到

n t =,n 1t -=

则第n 节车厢通过时间

n 1(1)T n n t =--

所以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

1:(21):(32)::(1)n n --?--

故B 错误;

CD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位移公式

212

x at =

在相等时间里物体位移之比

1:3:5:21n (-)

根据速度公式

v at =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2:3:

:n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5.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某同学以下落过程中的某一点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并测量各时刻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为了利用频闪照片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几种方案合理的是( )

A .看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是否成等差数列

B .看各相邻位置坐标差(x 1-0)、(x 2-x 1)、(x 3-x 2)、(x 4-x 3)是否成等差数列

C .作x -t 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D .作x -t 2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自由落体运动可知

212

x gt =

因此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不成等差数列,故选项A 错误; B.根据逐差法公式

2x aT ?=

可知,邻位置坐标差(x 1-0)、(x 2-x 1)、(x 3-x 2)、(x 4-x 3)成等差数列,故选项B 正确;

C.在x -t 图中,匀变速运动的图像为二次函数图像,因此选项C 错误;

D.在x -t 2图中,存在水平直线,这表示静止,而不表示匀变速运动,故选项D 错误。 故选B 。

6.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a x -图像如图所示,则其2v x -图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CD .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

22

02v v ax -=

由此可知12~x x 段2v x -图线为直线,故CD 错误;

AB .10~x 段,加速度由0均匀增大,将一小段x ?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2202v v a x -=?

可知对应2v x -图线切线的斜率应为2a ,可知10~x 段2v x -图线切线的斜率应由0均匀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7.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

B.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

C.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

D.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0t时间内能两次到达的位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质AD、分析质点运动过程可知,质点在1

点运动速度为零的两个位置,因此A、D错误;

BC、如图,画出质点运动的过程图:

在质点沿负方向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加速,一次减速;在质点沿负方向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减速,一次加速,故C正确,D错误.

8.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两车相遇前,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 .甲车的初速度大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B. 从图象可知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距离大于t 2时刻两车距离,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选项A 错误,

B 正确;

C. x —t 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t 1时刻后甲车的瞬时速度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选项C 错误;

D. 甲车的初始时图象的斜率等于乙车在t 3时刻图象的斜率,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B 。

9.一物块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8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0~2s 内与4s~6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 .在0~2s 内与4s~6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C .在0~2s 内与4s~6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D .在4s~6s 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图像中,0~2s 内加速运动,而在4s~6s 内,物体做减速运动,故二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由图像可知,在0~2s 内与4s~6s 内,物体的速度都是正值,方向相同,选项B 正确;在0~2s 内的面积与4s~6s 内的面积不相等,故位移不相等,而时间相等,故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同,选项C 错误;在4s~6s 内,位移是正值,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远,选项D 错误. 考点:速度与时间图像.

10.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经时间t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若再经过时间kt 恰能回到出发点。则a 1:a 2为

A .21

k k +

B .2

21k k +

C .2

1

k k +

D .

21

k

k +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可知,质点的总位移为0,列式可得

2

211211

02

2

a t a t kt

a kt ,2

1

2

21

a k a k 故选B

11.两辆儿童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 0内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 .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

C .0~t 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的位移比a 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0

t 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大,根据x v t

=

可知a 车的平均速度比b 车的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两车的加速度均减小,故D 正确。

12.从离地H 高处自由下落小球a ,同时在它正下方H 处以速度0v 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 ) A .若0v gH >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 B .若0v gH

C .若02

gH

v =

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

D

.若0v =b 球速度为零。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经过时间t 物体a 、b 在空中相遇,a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

2112

h gt =

b 做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为

2201

2

h v t gt =-

由几何关系有

12H h h =+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H t v =

小球b 上升的时间

2v t g =

小球b 运动的总时间为

32v t g

=

A .若小球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则

2t t <

解得

0v >故A 正确;

B .若下落过程相遇,则

23t t t <<

00

02v v H g v g

<< 得

0v <<

若若0v <

b 在下落过程中不会与a 球相遇,故B 错误;

C

.若0v ,小球b 落回地面的时间

030

2v H

t t g v =

==

即0v b 和a 相遇点在地面上,小球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故C 正确。 D

.若0v =

2v t g

=

=相遇时间

0H t v =

= 此时b 球刚上升到最高点,速度为零,故D 正确; 故选ACD 。

1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 的同时,在离地面高H 处有相同质量的另一物体B 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距地面高h 时速率都为v(两物体不会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

3

H h =

B .物体A 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B 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

C .物体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D .两物体落地前各自的机械能都守恒且两者机械能相等 【答案】AD 【解析】

A 项,设A 、

B 两物体达到地面高h 时所用时间为t ,则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22()v g H h =- ,v gt = ;

设A 物体竖直上抛的初速度为0v ,有0v v gt =-,22

02v v gh -= ;则解得

02v v =,4

3

H h =

,故A 项正确. B 项,物体A 竖直上抛的初速度02v v =,设物体B 落地时的速度为v ' ,则有

22v gH '= ,由A 项分析知2202v v gh -=,4

3

H h =,联立解得2v v '= ,所以0v v =',故B 项错误.

C 项,根据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物体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042A v v t g g

=?

= ,物体B 在

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21

2

B A

v v

t t

g g

==

'

=,故C项错误.

D项,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在地面时两者的速度相等,质量相等,则动能相等,所以机械能也相等,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D

14.在H=30m高的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速度为v0=20m/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5 m时,球离开抛出点的时间可能为()

A.1s B.3s C.2+3s D.2+7s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在塔顶上的A点竖直向上抛出,位移大小为15m的位置有两处,如图所示,

一处在A点之上,另一处在A点之下.

在A点之上时,通过位移为15m处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根据

在A点之上时,物体的位移为15m,则,t1=1s,t2=3s

在A点之下时,物体的位移为-15m,则,7s

故选A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竖直上抛运动中位移相等,可能有三种情况,位移向上包括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物体下降过程中经过;位移向下,物体下降到抛出点以下.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列方程求解.

15.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s末的速度为2m/s

C.2s末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0~1s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s内速度变化量为:△v=1m/s,由于初速度为v0=1m/s,故1s末的速度为2m/s,故B正确;

CD. 0~3s内速度的变化量:△v=-1m/s,则3s末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0~3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正确。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基础归纳 2、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决定,而是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依据:Δs =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 广到S m -S n =(m -n )a t 2.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依据. 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2)中2 t 0V V V += ,先以V 0=0加速后减速减速到Vt=0,只能用后者计算平均速度 证明可用匀变速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证明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1)前1T 、前2T 、前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T 、第2T 、第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等效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典例解析 1.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经过3 s 停止,共前进了36 m ,乙经过1.5 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 A .9 m B .18 m C .36 m D .27 m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分类:?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t =v 0+at. ②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t -v 2 0=2as. (2)平均速度:v t/2=v 0+v t 2=s t ,即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 (3)中间位置的速度: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s 2=v 20+v 2 t 2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v t 2

2021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1 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 ) A.甲、乙、丙 C.甲、丙、丁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位移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C.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D.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一定都相同 3、(双选)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一定相等 C.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一定相等 D.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与时间成正比 4、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B.质量小的下落得快 C.两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D.两球下落的加速度不同 5、(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2 m/s2 B.甲、乙、丁 D.乙 甲丁

C.前 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6 m D.第 3 s末的速度大小是 3.6 m/s 6、一物体做加速度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的速度为2v0.在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 3v20 B.2a v 20 a 7、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 一片梧桐叶从高为 5 m 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取10 m/s2)( ) B .0.5 s C.1 s D.3 s 8、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 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 4 m/s D.第 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9、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危险情况,汽车 必须紧急刹车.刹车时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是() A .40 m B.20 m C.10 m D.5 m 10、(双选)伽利略曾经假设了两种匀变速运动:第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第二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那么,关于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 B.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不等 C.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 D.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不等11、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2v2 0 A . a D. v2a20 A 0.1 s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 内的位移是50m,求加速度______ 2、一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t后改做匀减速3t,到乙地刚好停止,则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3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s ,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是()双选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

B、5/4t C、3/2t D、2t 5、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斜面底端速度的1/3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L/2 B、L/3 C、L/4 D、L/ 56、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受的阻力恒定,3 s后进入一个水平面,再经过6 s停下,所受阻力恒定,斜面与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位移的大小之比是 A、1∶1 B、1∶2 C、1∶3 D、2∶ 17、一物体沿长为1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由斜面的顶端下滑道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末速度的一半时,它沿斜面下滑的长度为()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 12 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 41-=3x x aT 得 22 412 12423m/s m/s 33412 x x a T --= ==-?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初速度为 2 0123242212m/s 13.9m/s 2 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13.9 s 7.3s 2312 v t a --=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 02422v a =+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0--v v t a a = =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 201 61m 2v x a a '=--=-()() 联立解得 a =-2m/s 2 v 0=14m/s

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22 000014 m 49m 50m 22(2) v x a --===?-<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 =6m ,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12s 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s 时两车相遇 B .t =4s 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 C .0~12s 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D .0~12s 内两车有三次相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 ,甲车的位移为48m ,乙车的位移为40m ,因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 ,故当t =4s 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 ,所以t =4s 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 =4s 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 ,故AB 错误; CD .0~6s ,甲的位移为60m ,乙的位移为54m ,两车第二次相遇,6s 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 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 =12s 时,甲的位移为84m ,乙的位移为72m ,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 =12s 之前,所以在0~12s 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3.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 、B 、C ,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 2、t 3,其x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教学文稿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介绍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运动(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指匀速率圆周运动)。

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因为物体作圆周运动时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

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条件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又由于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故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词中的“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公式解析 计算公式 1、v(线速度)=ΔS/Δt=2πr/T=ωr=2πrf (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f代表频率) 2、ω(角速度)=Δθ/Δt=2π/T=2πn (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max=√gr (过最高点时的条件) 8、fmin (过最高点时的对杆的压力)=mg-√gr (有杆支撑)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B、加速度保持不变,每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C、加速度保持不变,每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D、物体的速度的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2、一物体以初速度v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冲上一光滑斜面,到达顶端后又返回到原处,所用时间为t,回到原处时的速度和初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个物体在时间t内的加速度大小是() A、v/t B、0 C、2v/t D、无法确定 3、一个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D、如果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4、对于一个做单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B、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D、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5、(2015 广东七校三联)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内()

x /m t /0 1 2 3 4 甲 乙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是1米,关于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 、质点加速度是2 1m /s C 、1秒末的即时速度是1m/s D 、第5秒内位移大小为9m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新编)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专题 图象与 图象的比较: 图象与 图象 图象 速度示加速度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 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0t

高中物理 匀加速直线运动 测试题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2020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高三高考模拟统理综物理试题(一)】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位置同时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两车均可看做质点,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s时甲车加速度为零 B.前4s内两车间距一直增大 C.t=4s时两车相遇 D.两车在前4s内的最大距离为5m 【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在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运动时,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的长度至少为12m B.木板的长度至少为6m C.小物块在0~4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在0~4s内,木板和小物块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2 -1):(3-2)::(n-n-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 中,平均速度为v n 【2019年国庆物理假期作业(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8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 B.第2s内的位移为6m C.第2s末的速度为2m/s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案 一、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 △s=s2-s1=s3-s2=s4-s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 s4-s1=(s4-s3)+(s3-s2)+(s2-s1)=3aT2 同理有 s5-s2=s6-s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 21 4 13T s s a - = 22 5 23T s s a - =……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 (1)按教材191页图实-10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点下面标明B,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C,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D,……,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

高中物理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和推导 1、速度:物理学中将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用公式表示 为:V== 2、瞬时速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3、加速度:物理学中,用速度的改变量?V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t的比值,定量地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并将这个比值定义为加速度。α=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α即为加速度;即为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加速度的方向与斜率的正负一致。 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对比: 速度: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t的比值 4、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称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V0+αt 推导:α==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2……….(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推导:x=?t (梯形面积公式) 如图: 3)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可以推导出的公式: ⑴V t2-V02=2αx(由来:V T2-V02=(V0+αt)2 -V02=2αV0t +α2t2=2α(V0t+2)=2αx) ⑵=(由来:V=V0+α===) ⑶=(由来:因为:V t2-V02=2αx所以2-V02==)

(2-V02;2V02) ⑷?x=??T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为 定值。设加速度为α,连续相等的时间为T,位移差为?X) 证明:设第1个T时间的位移为X1;第2个T时间的位移为X2;第3个T时间的位移为X3……..第n个T时间的位移即 由:x=V0t+ 2 得: X1=V0T+ 2 X2=V02T+2-V0T-2=V0T+2 X3=V03T+2-V02T-2=V0T+ 2 X n= V0nT+2-V0(n-1)T- 2 ?x=X2-X1=X3-X2=(V0T+2)-(V0T+2)=(V0T+2)-(V0T+2)=??T2 可以用来求加速度??=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 t秒末、2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V t=V0+at=0+at=at) V1:V2:V3……V n=at:a2t:a3t…..ant=1:2:3…:n ②前一个t秒内、前二个t秒内、……前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S1=v0t+at2=0+at2=at2; S2=v0t+a(2t)2=2at2; S3=v0t+at2=a(3t)2=at2 S n=v0t+at2=a(nt)2=at2 S1:S2:S3……. S n=at2: 2at2: at2……=1:22:32…. N2 ③第1个t秒内、第2个t秒内、……-第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德州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 2 1 x t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 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 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 1 2 x v t a t =+ 加 得 2 11 2 x v a t t =+ 加 即 2 1 x t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D正确; B.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2 2 1 a v k ab b === 选项B错误; C.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1 - 2 a a = 加 解得 -2 a a = 加 将t=b代入2 1 2 x v t a t =+ 加 得

()222011 2222 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 选项C 错误。 故选D 。 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 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 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 22 0130m 75m 226 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 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 207m 180m 27m x ?=-=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 2 2v a x ? 解得 18m/s v =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中PQ 为抛物线,P 为抛物线的顶点,QR 为抛物线过Q 点的切线,与t 轴的交点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基本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1、受恒外力作用 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 位移公式推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基本比例关系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图象、V-t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内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1 at t V s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 0+=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 s n =(m-n)aT 2 ②2 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22 202 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 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 2 s t V V <。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专题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2016.1.29 一、知识点梳理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时间位移一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t S v == 时间路程一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分析: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速度矢端曲线的切线方向。 加速度是矢量:现象上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本质上与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速度增加加速度可能减小 基本公式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 t = V 0 + at S = v o t + at 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V t/ 2 =V == ≤ V s/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20m/s,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 2、某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40m/s,一辆小车以30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 为60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 (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 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 18. 解:(1)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v=at得: (2)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得: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0m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秒内的位移比第5秒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

4、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答案】(1)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出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x= = t= ×2=16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a= m/s2=﹣2m/s2 (2)解: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根据x=v0t+ 得:9=10t﹣ 解得:t=1s (3)解:根据(2)可知汽车经10s停下,所以刹车后12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10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 = =50m 5、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 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 7 15 L,其中L为斜面长,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14:3s 15m

高一物理必修一加速度与速度图像

速度与加速度图像练习 1.如图示,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t=O时刻,甲的速度大。 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相等时间内乙的速度改变大。 D.在5s末以前甲质点速度大。 2.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某点开始计时的速度图像如图中的A、B所示, 时间内( ) 则由图可知,在0-t A.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的快。 时间AB相距最远,B开始反向。 B.在t 1 C.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D.在t 时刻,A、B并未相遇,仅只是速度相同。 2 3、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甲作直线运动,乙作曲线运动 B、t 时刻甲乙相遇 l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C、t l 时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t l 5.如图示,是一质点从位移原点出发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 B 2S末质点回到原点 C.3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 D.4s末质点回到原点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0t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6.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1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7.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