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子对银杏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14
影响多糖含量测定的不同因素的探究作者:凌红妹朱雁青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多糖测定中,不同影响因子与多糖测定准确度的关系。
采用添加不同的单糖,氨基酸以及金属离子,测定其对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木糖、果糖会导致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显著升高;选择吸光值在 0.8-1.2 范围内的样品浓度下进行测定,可以显著减小杂多糖测定结果的偏差。
待测多糖溶液中含有脯氨酸会导致反应溶液的吸光值升高,而多糖溶液中含有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会导致反应溶液的吸光值降低。
铁离子、亚铁离子、镁离子和锌离子均对反应液的吸光值有一定提升作用,使测定结果偏高。
考虑到食品中金属离子的含量较低,故可以认为,在食用多糖的含量测定中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
本实验对之后各种食品源的样品中多糖测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多糖;单糖;氨基酸;金属离子中图分类号:TS2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6-0231-03多糖(Polysaccharide)指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是组成生物高分子家族中的一个成员[1]。
多糖是由10个或者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组合而形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均一性多糖和不均一性多糖(杂多糖)。
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杂多糖物质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单糖组成,且绝大部分都与脂类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组分、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小不一的糖脂和糖蛋白等。
在关于多糖物质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要求对其含量进行测定、调整、监控,但是由于自然界中的多糖物质的种类繁多,各种组成单糖的比例以及存在形式亦存在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原料不能盲目地采取同一种方法处理,根据不同原料特性来采取适当的多糖分析方法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苯酚-硫酸法[2]、蒽酮-硫酸法[2-3]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4]。
近年来,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就是苯酚-硫酸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耗时较短、效果显著、重复性好等优点,单糖、寡糖和均一多糖的含量都可以选择此法。
判断银杏多糖提取工艺的优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银杏多糖的得率。
②所提粗银杏多糖的含糖量。
③整个工艺流程是否经济。
④保持所提的银杏多糖具有活性。
1 水煮醇沉法多糖的提取通常采用水煮醇沉的常规方法。
银杏(包括银杏叶、白果和外种皮)中多糖提取一般先用石油醚脱脂,再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
多糖加水复溶,透析去除小分子化合物,再去蛋白、醇沉可得粗多糖。
1.1银杏多糖的提取100g烘干粉碎银杏叶于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沸程30~60℃和60~90℃)连续抽提至无色[2],风干后分三次加入3000ml 水,90℃浸提6h。
合并滤液,90℃恒温蒸发浓缩至过滤液原体积的30%。
浓缩液3000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加入3 倍体积95% 乙醇沉淀多糖。
多糖沉淀加水复溶,透析、S e v a g 法去蛋白。
样液再以4倍体积9 5 % 乙醇沉淀多糖,最后经无水乙醇脱水,丙酮、乙醚洗涤,得灰白色银杏叶多糖粉末S e v a g 法去蛋白法操作步骤:取干燥银杏粗多糖6份,每份10g,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配置成溶液。
按氯仿:正丁醇为5:1配置S e v a g,试剂,多糖溶液与S e v a g,试剂按5:1混合后,剧烈震荡20min,使蛋白质变质而生成凝胶物,2000r/min离心10min中后除去两相界面处的蛋白质。
分别操作0 1 2 3 4 5次,收集上层滤液,用乙醇醇沉至含水量为80%,4℃静置24小时后,离心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即得到去蛋白后的银杏多糖。
1.2不同溶剂提取银杏多糖的比较称取处理的当归20 g 3份,分别加入溶剂0. 3 mol/L的盐酸、0. 3 mol/L的氢氧化钠,蒸馏水各10 mL,浸泡1. 5 h,于恒温水浴下回流1. 5 h,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离心,取上清,减压浓缩至30 mL ,加95%的乙醇使最终乙醇浓度为75% ,静置一夜,抽滤取沉淀,将沉淀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洗涤,干燥得银杏多糖粗品。
现代园艺2015年第10期银杏叶多糖(GBLP)提取条件的优化韩嘉欣,马金龙*,周韧凯,张成明,张卜文(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0)通过试验确定在对银杏叶多糖(GBLP)进行提取时,使用水浴提取法的最优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以及使用微波提取法的最优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
同时进行温度单因素试验和酶辅助单因素进一步确定温度和酶用量对提取产率的影响曲线。
银杏叶多糖;水浴提取;微波提取;分离纯化去蛋白至茚三酮试剂反应呈阴性。
1.5提取液理化检验方法总糖含量:蒽酮比色法;蛋白质定性:茚三酮紫色反应;蛋白质去除:sevag法。
1.6数据处理试验测的数据使用Excel2007进行分析处理和绘图。
2结果与分析2.1水煮法提取GBLP产率与料液比、提取时间关系由图1可知,在水煮法提取GBLP过程中,GBLP产率随着料液比和时间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料液比增加,银杏叶细胞与溶剂之间浓度差变化减缓,增加了有效的提取时间,从而加大了产率;在相同料液比下,随着时间的增加GBLP产率也有所上升;其中,在料液比1:15左右GBLP溶出率较高,而此时提取时间在2h处左右接近产率峰值,此时提取效率最大,因此水煮法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h,GBLP产率为11.8142%。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用价值丰富的植物,银杏叶片、白果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其中主要进行药用的有效物质大都为黄酮类物质,对银杏多糖的生理活性探究尚不完善。
银杏叶多糖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抗过敏、抗菌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1,8]。
山东陈群[2]等人对银杏白果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分析,广西黄桂宽[3]对银杏叶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苏仰榴青[4]等对银杏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和活性分析,唐小俊[5]等使用微波提取法提取荔枝多糖,南京缪建[6]等人对水煮法提取银杏叶多糖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基本条件。
目前对银杏叶多糖(GBLP)的提取方法大都为水煮醇沉法,但此方法消耗时间过长,为进一步缩短多糖提取所需时间,探究了使用经典水煮法和微波提取法对多糖产率的影响,以及在单一因素变量时水浴温度和酶用量对产率的影响曲线。
银杏果实多糖的提取工艺摘要:银杏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可以有效疏通血管,促进体内代谢,美容养颜。
国内外研究人员大部分都在对银杏果的其他成分进行研究,银杏果实多糖的报道相对来说较少。
本论文以银杏果实为原料,借用蒽酮硫酸比色法进行银杏果实多糖含量测定,来确定热水浸提法是否能够更好的提取银杏果多糖。
对具体研究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论述:通过采取实验法,即单因素法,从中得出水浴温度和料液比以及浸取时间的最佳提取量范围,经过调整单因素,控制其他变量,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银杏果实;提取多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正交试验1 引言银杏果的价值一直被人们所重视,这也将银杏果的有效成分慢慢地被大家看见,而银杏果实中的多糖,也被研究员们发现,银杏果中的多糖为酸性多糖,并不是“白果有毒”的凶手,它没有细胞毒性,也具有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抗氧化、抑菌等药理活性。
水提法是传统提取植物多糖的首选方法,但是该方法的提取率较低,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逐渐也产生了酶解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等新型提取技术。
本课题以银杏果为原材料,借助蒽酮硫酸比色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经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热水浸提法提取白果多糖的最佳工艺。
2 相关概述2.1 银杏果简介银杏(Ginkgo biloba)属银杏科银杏属裸子植物。
自古,就被视为珍贵树种,并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种植,其产量占全世界的70%。
之所以称其为珍贵树种,是因为它用途广泛,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药材、木材、化妆品等原料,发挥其经济功能,而且可以美化环境,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现代银杏树的分布主要靠人工栽培、人工移植,我国是最大的栽植培育基地。
其他国家归根究底都是从中国移植得银杏树种。
目前已知有银杏树分布的国家有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朝鲜,美国等。
因为银杏树生长本需要土壤等其他外界环境因素,所以在我国种植银杏树的地方都集中在广西柳州,安徽砀山、山东临沂,江苏邳州以及浙江等地。
银杏果实(白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分析作者:吴海霞田志芳来源:《江苏农业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以银杏(Ginkgo biloba L.)果实(白果)为原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分析白果多糖的抑菌活性。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探讨液料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白果多糖得率的影响,从而建立白果多糖的提取工艺模型,得出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合牛津杯法及二倍稀释法,分析白果多糖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质量浓度。
结果表明,白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如下:液料比45 ml∶1 g,95 ℃浸提3.0 h,在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9.67%。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果多糖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最强,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2.50 mg/ml;白果多糖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活性也较强,当白果多糖质量浓度为15.00 mg/ml时,抑菌圈直径约为2.25 cm;白果多糖对真菌几乎无抑制活性,因而不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关键词:银杏果实(白果);多糖;响应面分析;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S792.9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440(2020)06-1551-08Abstract:Ginkgo biloba seed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the conditions of extracting polysaccharides were optimized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studied.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 was used as the index,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RSM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iquid-to-solid ratio,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extraction time on polysaccharide yiel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ons were obtaine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analyzed by Oxford cup method and double dilu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ons were as follows:liquid-to-solid ratio 45∶1(ml/g), extraction temperature 95 ℃ and extraction time 3.0 h. Under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 was 19.67%. The results of antibacterial test indicated that polysaccharide from Ginkgo biloba seed showed the stronges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was 2.50 mg/ml. The polysaccharide from Ginkgo biloba seed also ha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Whe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olysaccharide was 15.00 mg/ml, the antibacterial diameter was 2.25 cm. But the polysaccharide has no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fungi and has no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Key words:Ginkgo biloba L. fruit(Ginkgo biloba seed);polysaccharide;response surface method;antibacterial activity銀杏(Ginkgo biloba L.)的果实俗称白果,又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1]。
银杏活性成分的药理功能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摘要:银杏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用途极为广泛。
银杏活性成分提取物及其制剂是近代植物药开发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章综述了银杏活性成分在抗炎、抗菌、抗毒性,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调节血糖和血脂,改善肝功能,抗衰老、免疫调节、抗肿瘤,改善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功能,并简述了其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类、银杏萜类、多糖类、蛋白质类等现有的提取工艺,最后对银杏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银杏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银杏形态特征药理功能提取工艺主要成分展望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
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
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银杏最重要的提取物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
银杏内酯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黄酮醇则能扩张血管、消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硬化等。
除此之外,银杏提取物还能消除人体自由基、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防止老年斑、护肤、美容、光泽皮肤等。
银杏的药理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和止血作用;对心肌功能及心肌梗塞的作用;对血管的作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对耳、眼的作用;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抗休克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污染侵害物质的作用;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保护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银杏提取物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份,主要成份包括黄酮类、银杏多糖、银杏内酯,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些活性成份在机体内的功用越来越明了。
经临床医学证明,银杏叶提取液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功能,清除体内超氧离子,预防肿瘤的发生,升高磷脂,降低高血压等作用[1]。
以下综述了银杏活性成分的药理功能及其提取工艺,以期为银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的简介摘要简要介绍银杏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类、银杏糖类、其他活性物质的结构、药理作用和用途。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萜内酯葡萄糖木糖有机酸药理作用银杏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1.5亿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之一,约占世界总量的70%。
银杏叶的药用价值最高,其提取物被运用到医药、食品、化妆品等方面。
银杏叶提取物含有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共计200余种。
将其中比较重要、研究较多的一些活性物质简要介绍如下。
1黄酮类化合物1.1单黄酮类单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由2个苯环通过中间3个碳原子连接起来的结构[1],分为黄酮、黄烷酮和黄酮醇等,主要有10种,其中4种游离的结构如图1。
单黄酮还有一些苷类化合物等。
山奈酚:R=OH,R1=H;槲皮素:R=R1=OH异鼠李素:R=OH,R1=OCH3;木犀草素:R=H,R1=OH图1 单黄酮结构1.2双黄酮类双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主要是由2分子的黄酮或2分子的二氢黄酮,或者1分子黄酮和1分子的二氢黄酮通过C-C键或是C-O-C结构连接起来的。
主要有6种,其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图2结构中的R基不同。
当然也有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在此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穗花杉双黄酮R1=R2=R3=R4=H去甲银杏双黄酮R1=CH3,R2=R3=R4=H异银杏双黄酮R1=R3=CH3,R2=R4=H银杏双黄酮R1=R2=CH3,R3=R4=H金松双黄酮R1=R2=R3=CH3,R4=H15′甲氧基去甲银杏双黄酮R1=CH3,R2=R3=H,R4=OCH 3 图2 双黄酮结构1.3 儿茶素类黄酮儿茶素类黄酮共4种,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其母体结构如图3。
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改善血管末梢和脑血管循环、降低胆固醇,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支气管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减退、智力下降、听力损伤、脑血管意外损伤引起的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