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尿素切换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液氨改尿素工程方案设计对比分析1 尿素脱硝方案选择目前国内采用尿素脱硝工艺主要有尿素热解、尿素水解、尿素直喷三种方式,其原理均是利用尿素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分解,生成氨气完成脱硝反应过程。
1.1 尿素脱硝工艺简介1.1.1尿素热解工艺尿素热解技术大多来自美国Fuel Tech 公司,其工艺流程见图1.1-1。
将尿素用斗式提升机输送到装有除盐水的溶解罐, 溶解形成40%~50%浓度的尿素溶液(需要外部加热, 溶液温度保持在40℃以上), 通过尿素溶液给料泵输送到尿素溶液储罐。
尿素溶液经由给料泵、计量与分配装置、雾化喷嘴等进入热解炉, 在600 ℃, 0.1 MPa 的条件下分解, 生成NH3, H2O 和CO2, 稀释空气经加热后也进入热解炉, 与生成的分解产物氨气和二氧化碳混合, 经充分混合后由氨喷射系统进入脱硝烟道。
尿素的热解反应如下:CO (NH2)2=NH3 + HNCO= +579.32 kJ/ molr H mHNCO + H2O=NH3 + CO2= -87.19 kJ/ molr H m图1.1-1 尿素热解工艺流程图热解炉利用空预器提供的热一次风,通过加热装置作为热源,来完全分解要传送到氨喷射系统的尿素。
热解炉是一个反应器,在所要求的温度下,热解炉提供了足够的停留时间以确保尿素到NH3的转化。
一个完整的热解炉由出入口连接法兰、外部隔热保温层、NH3/空气混合物的流量、压力以及温度的控制和过程指示等组成。
热解炉喷枪组设计安装在热解炉上,喷枪布置在热解炉的周围。
喷枪将根据在热解炉内获得合适的尿素雾化和分布所需要的流量和压力,来确定其大小和特性。
稀释风的加热装置,常用的有电加热器加热方式,炉内加热方式、亦有高温烟气加热的方式,提供给热解炉热风以维持适当的温度保证尿素分解。
(一)稀释风电加热技术电加热器依据热解炉温度及流量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出口温度来实现过程控制和保障工艺中安全性要求。
该装置通过与喷射区域计量及分配装置以及电厂DCS系统相连接,来响应系统的变化,实现对出口温度的自动调节。
一、项目背景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环保水平,我公司决定将氨气改尿素项目进行安装施工。
本项目旨在将原有的氨气作为脱硝还原剂,改为使用尿素,降低氨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二、施工范围1. 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项目改造范围内的尿素车间轻钢结构建筑;2. 尿素水解间轻钢结构遮阳棚;3. 氨站拆除;4. 启动锅炉拆除;5. 各系统改造及相关机务、电气、热控改造施工。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组织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材料:按照设计要求,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设备:根据施工需求,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2. 施工步骤(1)拆除氨站:首先对氨站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环境,确保施工安全。
(2)拆除启动锅炉:按照设计要求,对启动锅炉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环境,确保施工安全。
(3)安装尿素车间轻钢结构建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尿素车间轻钢结构建筑的安装,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定。
(4)安装尿素水解间轻钢结构遮阳棚: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尿素水解间轻钢结构遮阳棚的安装,确保遮阳棚结构安全、稳定。
(5)改造各系统:对脱硝还原剂系统、尿素供应系统、氨水循环系统等进行改造,确保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6)机务、电气、热控改造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对机务、电气、热控系统进行改造,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 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施工质量。
4. 施工安全(1)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施工进度根据项目需求,计划于2022年8月下旬开始施工,公用部分计划完工日期为2022年12月10日,4台机组SCR区需待机组停炉期间进行改造,预计2023年择期进行。
一、项目背景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煤电厂脱硝系统液氨的使用面临着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提高脱硝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消除液氨安全隐患,本项目拟对燃煤电厂脱硝系统进行液氨改尿素技术改造。
二、施工目标1. 消除液氨重大危险源,提高脱硝系统安全可靠性。
2. 提高脱硝效率,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3.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
三、施工内容1. 尿素车间轻钢结构建筑及尿素水解间轻钢结构遮阳棚施工。
2. 氨站拆除、启动锅炉拆除。
3. 各系统改造,包括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项目改造范围内的尿素车间、尿素水解间、氨站、启动锅炉等。
四、施工流程1. 施工准备阶段(1)组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人员职责。
(2)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3)办理相关施工许可、资质证明等手续。
2. 施工实施阶段(1)拆除液氨相关设备,清理现场。
(2)进行尿素车间、尿素水解间等土建施工。
(3)安装尿素制氨设备,包括尿素储存罐、水解器、氨水泵等。
(4)进行氨站、启动锅炉等拆除工作。
(5)对改造后的系统进行调试、试运行。
3. 工程验收阶段(1)组织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验收。
(2)提交验收报告,办理验收手续。
五、施工要点1.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六、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 施工实施阶段:3个月3. 工程验收阶段:1个月总计:5个月七、施工保障措施1.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 做好施工安全防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沟通协调,确保各工序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本项目将顺利完成液氨改尿素技术改造,提高脱硝系统安全可靠性,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为我国燃煤电厂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液氨改尿素可行性研究报告液氨改尿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但尿素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易挥发和吸湿,不利于长期保存和使用。
因此,研究液氨改尿素的可行性,对提高尿素的储存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液氨改造尿素的方法和工艺,并评估液氨改尿素的可行性,为提高尿素储存和使用性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内容1. 液氨改尿素的工艺探索: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液氨改尿素的工艺流程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氨浓度等。
2. 尿素品质评估:对液氨改尿素进行品质评估,比较其与普通尿素在氮素含量、水分含量、挥发性等方面的差异。
3. 尿素储存性能评估:比较液氨改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挥发性,评估液氨改尿素的储存性能。
4. 尿素使用性能评估:通过实验研究,评估液氨改尿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效果,比较其与普通尿素的施用效果和吸收利用率。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采用实验室小试和大试的方法,探索液氨改尿素的工艺条件,并评估其品质和性能。
2. 仪器设备:使用液氨供应系统、尿素样品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实验和分析。
五、预期结果1. 确定液氨改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氨浓度等。
2. 评估液氨改尿素的品质差异,并与普通尿素进行比较。
3. 评估液氨改尿素的储存性能,包括其稳定性和挥发性。
4. 评估液氨改尿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效果,比较其与普通尿素的使用效果和吸收利用率。
六、结论本研究将对液氨改尿素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提高尿素的储存和使用性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预计可以得到液氨改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评估其品质和性能与普通尿素的差异。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稳定和高效的氮肥产品。
七、参考文献[1] 周洪清, 丁建军, 杨慧庆. 液氨改造尿素工艺的研究[J]. 化学与工程, 2009, 36(9): 90-92.[2] 王群, 李明, 张涛. 液氨改造尿素的反应动力学[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2): 183-187.。
液氨改尿素工程专项方案1. 引言液氨改尿素工程是指将传统的液氨生产工艺改造成尿素生产工艺的项目。
该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可行的液氨改尿素工程方案,包括其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背景液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原料之一,但液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经常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氮肥和化工原料,其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
因此,将液氨改造成尿素生产工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3.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将液氨工艺改造为尿素生产工艺,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生产效率 - 减少安全风险 - 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产品质量4. 工艺流程4.1 原料准备液氨改尿素工程的原料主要包括天然气和空气。
天然气经过压缩、净化等工艺处理后,得到所需的氢气和合成氨。
空气经过深冷、脱湿等处理,得到所需的氧气和氮气。
4.2 合成氨制备合成氨制备通常采用哈贝法或氨合成催化剂法。
在液氨改尿素工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合成氨制备工艺,如采用水蒸气重整法生产合成氨。
合成氨是尿素生产的关键原料。
4.3 尿素合成尿素合成是将合成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的过程。
通常采用床层反应器,将合成氨和二氧化碳以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得到尿素产物。
4.4 尿素后处理尿素产物经过冷凝、结晶等处理后,得到所需的尿素产品。
尿素产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和储存。
5. 设备配置液氨改尿素工程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压缩机、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储存罐等。
具体的设备配置需要根据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进行确定。
6. 运营管理液氨改尿素工程的运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厂区规划和布局设计 - 安全生产管理 - 生产计划与物资采购 - 设备维护与检修 - 生产数据监测与分析7. 成本估算液氨改尿素工程的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营成本两部分。
根据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和生产规模,可以进行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燃煤电厂脱硝系统中的液氨作为危险化学品,其运输、储存和使用均存在安全隐患。
为提高脱硝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本项目拟将液氨改尿素作为脱硝还原剂,降低风险,提升环保效益。
二、项目目标1. 替代原有液氨脱硝系统,降低安全隐患。
2. 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3. 优化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实现项目顺利投运。
三、技术路线本项目采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尿素储存:采用封闭式储存罐,确保储存安全。
2. 尿素溶液制备:将尿素溶解于水中,形成尿素溶液。
3. 尿素水解:将尿素溶液送入水解器,通过水解反应生成氨气。
4. 氨气提纯:对水解产生的氨气进行提纯,去除杂质。
5. 氨气输送:将提纯后的氨气输送至脱硝装置。
四、实施步骤1. 项目前期准备:进行技术调研、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人员培训等。
2. 工程施工:包括尿素储存罐、尿素溶液制备系统、尿素水解系统、氨气提纯系统、氨气输送系统等建设。
3. 系统调试:对新建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4. 试运行:进行试运行,验证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5. 验收投运:完成项目验收,正式投运。
五、安全保障措施1. 设备选型: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施工安全: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 运行安全:加强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
六、预期效益1. 降低液氨安全隐患,提高脱硝系统安全性。
2. 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提升环保效益。
3. 优化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为我国燃煤电厂脱硝系统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七、总结本项目液氨改尿素工程,旨在提高脱硝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液氨改尿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增长,氮肥需求量不断增加。
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氮肥,在全球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尿素生产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液氨改尿素技术应运而生。
液氨改尿素技术是利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的新型工艺,相比传统尿素生产工艺有着很多优势,包括更低的能源消耗、更高的纯度和更少的废水排放。
本研究旨在探讨液氨改尿素技术的可行性,以期为新型尿素生产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1. 液氨改尿素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2. 液氨改尿素技术的环境友好性评价3. 液氨改尿素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分析4. 液氨改尿素技术的实验验证及应用前景预测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液氨改尿素技术的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2. 实验测量: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取样,对液氨改尿素技术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探讨其实际应用效果。
3.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图表和曲线,得出结论。
4. 经济学模型:对液氨改尿素技术进行成本和效益的分析,从而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四、研究结果分析1. 液氨改尿素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液氨改尿素技术是通过氨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直接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反应,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因此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
2. 液氨改尿素技术的环境友好性评价:通过实验测量和文献综述,发现液氨改尿素技术相比传统尿素生产工艺,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少的废水排放。
因此,液氨改尿素技术在环境友好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液氨改尿素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液氨改尿素技术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其高纯度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销售价格,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4. 液氨改尿素技术的实验验证及应用前景预测:通过实验验证和经济分析发现,液氨改尿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有望取代传统尿素生产工艺,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洛阳电厂2×300MW机组改建工程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可行性方案洛阳发电.10目录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可行性方案 (1)1.项目概况 (1)2.尿素制氨工艺 (1)2.1 热解制氨系统工艺 (1)2.2 水解系统工艺 (3)3.现场条件概况 (5)4.尿素水解方案 (5)4.1 尿素水解方案一 (5)5.尿素热解方案 (5)5.1 系统概述 (5)5.2 关键设备 (5)6.技术比较 (6)6.1 尿素热解技术 (7)6.2 尿素水解技术 (7)7、厂用电增容改造 (8)8、方案比较 (8)8.1 投资费用比较 (8)8.2 运行费用比较 (8)8.3 方案技术经济定性对比汇总 (9)9、结论和提议 (9)9.1 结论 (9)9.2 建议 (10)1.项目概况洛阳电厂机组容量为2×300MW, 脱硝还原剂采取液氨法, 脱硝系统单台机组氨耗量为127kg/h。
依据集团企业指示, 需要将我厂脱硝还原剂由液氨更改为尿素方案, 现就该方案更改作以下论证。
2.尿素制氨工艺以尿素作为原料制取氨气相对于氨水蒸发及液氨蒸发技术含有较高安全性, 随近几年国家对安全运行要求提升, 已逐步替换液氨作为还原剂制备原料。
尿素制氨技术现在成熟有尿素热解和尿素水解制氨两种方法。
2.1 热解制氨系统工艺尿素热解制氨原理是利用辅助能源(燃油、电加热等)在650℃温度热解炉内, 将雾化尿素溶液直接分解为氨气, 其反应方程式为:CO(NH2)2→ NH3↑+ HNCOHNCO + H2O → NH3↑ + CO2↑尿素热解制氨系统是由SNCR技术发展而来, 早期该项技术关键由美国燃料企业开发。
尿素热解制氨系统由1)尿素颗粒储存和溶解系统、2)尿素溶液储存和输送系统及3)尿素热解系统组成。
在该系统中, 储存于储仓尿素颗粒由输送到溶解罐, 用除盐水溶解成质量浓度为40%-60%尿素溶液, 经过泵输送到储罐进行储存;以后尿素溶液经给料泵、计量和分配装置、雾化喷嘴等进入高温分解室, 在650℃分解生成NH3.H2O和CO2, 分解产物经氨喷射系统进入SCR系统。
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
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约为1:0.6。
这意味着生产1吨尿素需要0.6吨液氨。
这个比例是基于尿素和液氨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们在化肥生产过程中的用途。
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碳、氮、氧和氢组成,主要用于农业肥料。
液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化肥生产中,液氨通常被用作尿素、硝酸铵和其他氮肥的原料。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液氨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
这个过程中,液氨和尿素的转换比例约为1: 0.6。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例可能会因生产工艺、原料质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也取决于它们在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需求。
例如,在电厂的脱硝过程中,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酸洗酸雾系统液氨改尿素工艺设备方案国内特钢钢管厂DeNOx装置还原剂制备及供料系统多采用液氨气化制备氨气作为还原剂。
将还原剂改为尿素,能够彻底消除液氨/氨气的存储和使用安全隐患,保证酸雾的处理效果。
标签:酸洗酸雾;液氨;尿素;还原剂1 概述国内特钢钢管厂现有DeNOx(烟气脱硝)装置多采用氨气作为还原剂,由液氨通过气化制备氨气。
由于液氨是危险化学品,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理,从运输、存储到使用,都有着许多严格的限制,且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需要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维护。
现有还原剂制备及供料系统已不再适合目前生产工况及后期规划,故需要对现有还原剂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对DeNOx装置还原剂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可消除还原剂在运输、存储、使用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易用性。
2 工艺方案2.1 脱硝工艺简介烟气脱硝,是指把已生成的NOx还原为N2,从而脱除烟气中的NOx,按治理工艺可分为湿法脱硝和干法脱硝。
脱硝方法主要有:酸吸收法、碱吸收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固体吸附法、电子束法、离子体活化法等。
湿法脱硝的原理是用氧化剂将NO氧化成NO2,生成的NO2再用水或碱性溶液吸收,从而实现脱硝。
酸吸收法、碱吸收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都属于湿法脱硝。
固体吸附法、电子束法、离子体活化法属于干法脱硝方法。
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应用非常广泛,技术成熟,该方法主要以氨气(NH3)或者尿素作为还原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有选择地将废气中NO和NO2还原为氮气及水蒸气。
尿素湿法脱硝技术基本原理:尿素湿法烟气脱硝就是采用尿素水溶液喷淋吸收烟气中的NO和NO2,并利用尿素与之反应生成氮气,从而达到烟气脱硝的目的。
尿素湿法烟气脱硝的原理如下:首先,烟气中的NO和NO2在气相中生成N2O3和N2O4,具体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2NO+O2→2NO22NO2→N2O4NO+NO2→N2O3接下来,生成的产物通过分子扩散作用从两相界面由气相扩散到液相主体。
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xx机组烟气脱硝EP工程
液氨/尿素切换操作方案(初稿)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六月
调试作业文件审批表
批准:
审核:
会签:
调试:
编制: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六月
1 目的
该方案用于指导烟气脱硝系统由尿素供应向液氨供应转换或由液氨供应向尿素供应转换的操作。
2 步骤
2.1 由尿素供应向液氨转换
2.1.1 确认氨区氨气缓冲罐压力正常。
2.1.2 打开缓冲罐出口气动关断阀,确认硝区气氨管道压力大于0.3MPA(暂定)。
2.1.3 打开硝区氨气混合器入口气动关断阀。
2.1.4 将一次风流量提高至12000Nm3/h(暂定)。
2.1.5 缓慢打开硝区氨气混合器入口气动调节阀,指导气氨流量显示
100m3/h(暂定)。
2.1.6 将已投运的尿素喷枪电动调节阀切手动。
2.1.7 缓慢关闭各尿素喷枪电动调节阀,同时缓慢打开气氨调节阀,期间密切监视系统脱硝效率,若脱硝效率过低,可加大气氨调节阀开度。
2.1.8 当各支喷枪流量降低至0.06m3/h时,执行已投运各组喷枪程控停,同时将气氨调节阀投入自动。
2.1.9 当各组喷枪程控停止后,手动停止电加热器。
2.1.10 电加热器停止后,停止蒸汽加热器。
2.1.11 降低一次风流量至10000Nm3/h(暂定)。
2.1.12 由尿素转换为液氨操作完毕
2.2 由液氨供应向尿素供应转换
2.2.1 启动尿素溶液循环泵,确认计量分配装置尿素溶液母管压力正常。
2.2.2 打开计量分配装置压缩空气母管电动阀,检查各支压缩空气流量是否正常。
2.2.3 将一次风流量提高至12000Nm3/h(暂定)。
2.2.4 启动蒸汽加热器。
2.2.5 启动电加热器。
2.2.6 将电加热器投入自动,热解炉出口温度设定为360度(暂定)。
2.2.7 根据负荷情况选择投入喷枪组数,喷枪共12支,分4组,优先选择两组长枪。
2.2.8 喷枪投入正常后缓慢打开尿素各组喷枪调节阀,同时缓慢关闭气氨气动调节阀,期间密切监视系统脱硝效率,若脱硝效率过低,可加大各喷枪调节阀开度。
2.2.9 当气氨调节阀开度小于10%之后,关闭缓冲罐出口气动关断阀。
2.2.10 当缓冲罐出口气动关断阀关闭后,全开气氨调节阀以将管道内剩余气氨排净。
2.2.11 当气氨管道压力0.05MPA(暂定)后关闭气氨管道气动关断阀和气动调节阀。
2.2.12 进行气氨管道置换,置换气体可排放至热解炉。
2.2.13 将各组喷枪调节阀投入自动。
2.2.14 降低一次风流量至10000Nm3/h(暂定)。
2.2.15 由液氨转换为尿素操作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