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机械能守恒定律(1)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30
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与势能及相互转化1、机械能: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统称为物体的机械能。
2、表达式:E E E P K =+①重力势能:Ep=mgh ,WG=-△Ep 。
②弹性势能:221kx E P =,Wk=-△Ep 。
③动能:221mv E P =,Wk=-△Ek 。
3、理解说明:①机械能为系统所有。
②机械能为一状态量。
③机械能为一标量,有正负之分,正负表示大小。
④机械能为一相对量,其大小与参考平面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4、注意:描述机械能时,无特殊说明,选地面为参考系和参考平面。
5、相互转化情况:①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②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被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射箭时绷紧的弦把箭弹出去,这些过程都是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①E k2-E k1=E p1-E p2,即ΔE k 增=ΔE p 减.(转化)②E k2+E p2=E k1+E p1.(转移)③E 2=E 1.(前后)3、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弹簧弹力做功。
W 其=0①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是F 合为零。
②只受重力仅仅是机械能守恒的一种情况。
条件不仅仅是只受重力,也可以受到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或做功为零。
③机械能守恒也可以受到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或做功为零。
4、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①条件法。
②能量分析法。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应用机械能守恒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确定研究过程③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不守恒,用定能定理)。
④恰当选择参考系和零势能为参考平面,并确定研究对象的初末状态。
⑤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般格式:①E k2-E k1=E p1-E p2,即ΔE k 增=ΔE p 减.(转化)②E k2+E p2=E k1+E p1.(转移)③E 2=E 1.(前后)3、例题1:质量均为m 、长度为2L 和3L解:法一(机械能守恒) )2(2121022L mg mv mgL mv B A +++=法二(机械能守恒) 222121)2(B A mv mv mgL L mg +=- 法三(机械能守恒) [⎥⎦⎤+-=+2221)2(21B A mv L mg mv mgL法四(动能定理) 222121)2(B A mv mv mgL L mg +=-例题2:弹簧小球模型中机械能的守恒分析①区别:小球机械能②区别: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 四、机械能不守恒分析结论:除重力(弹簧弹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
7.8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导学案(一)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3.学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进一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过程与方法: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情感.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点:机节能守恒定律。
二.预习案教材助读: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物体自由下落或沿光滑斜面下滑时,重力对物体做_____功,物体的__________能减少,__________能增加。
(2)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抛或沿光斜面上升时,重力对物体做______功,物体__________能减少,__________能增加。
(3)被压缩的弹簧,将跟它接触的物体弹出去的过程中,弹力做_______功,物体的动能______,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
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能与势能_________,而总机械能__________(2)条件: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检测: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时,机械能才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时,机械能才守B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合外力为零,机械能守恒C当有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其它外力不做功,机械能就守恒D当有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其它外力做总功为零,机械能就守恒2.下面几种事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B.小球在水中匀速下降C.小球以一定速度冲上光滑斜面D.平抛运动3.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铁块A和B,分别从高度相同的都是光滑的斜面和圆弧斜面的顶点滑向底部,如果它们的初速度都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相等;B、它们到达底部的动能相等;C、它们到达底部的速度相等;D、它们到达最低点时的机械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