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堵管后拔管与直接拔管的应用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气管切开后封管是为了使病人可以承受拔除气管后的心肺功能,封闭导管的步骤有如下三步:
1、首先在封管前要把气切导管周围的气囊全部放气,以保证导管和气管壁之间留有缝隙。
2、用纱布堵住病人的气管切开导管。
在病人可以发声情况下,导管和气管壁之间留有缝隙。
如果病人无法发声,导管和气管壁之间无缝隙,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可以完全封闭导管,而是应该分不同程度封闭导管,才能拔出导管。
3、以病人气切导管拔管的难易程度或肺功能为依据,可采用一步完全封管,30min-2h后直接拔管。
也可分次进行,先堵塞1/2,再堵塞全部或2/3,最后完全堵塞。
若病人通过导管壁与气管壁间的缝隙可正常呼吸,心肺功能良好,此时封闭导管成功,可直接拔除导管。
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及气管拔管的护理体会关键词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堵管拔管护理气管切开是以辅助患者通气,维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而建立的人工气道的一种方法。
临床资料2005~2010年收治气管切开术患者35例,女11例,男24例,年龄11~85岁。
成功拔管32例,堵管失败3例。
气管切开的护理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瞳孔、意识变化,咳嗽状态,痰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置管造瘘口处的皮肤是否发红、湿疹及有无分泌物。
患者管理:将气管切开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开,最好独居一室,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室温20~22℃,湿度60%~70%。
每天开窗通风1~2次,空气机消毒1~2次,或紫外线灯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
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
污染的被服衣物及时更换。
可采用凹形薄被置于患者胸前,即可减少被服的污染,又可保护患者的胸肩部,避免着凉。
气管套管的护理:若采用一次性气管置管可每天对气切造瘘口处皮肤用安尔碘擦拭1~2次并更换此处敷料,若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
套囊充气压力以按压鼻头感觉为宜。
2~3小时观察1次。
若采用金属套管,将内置金属套管取下清洗干净后煮沸消毒10分钟,每天1~2次。
外导管要妥善固定,可用白扎带固定,松紧程度可以伸进1手指为宜。
每天更换固定带1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气道的护理:①持续湿化气道:气管切开后建立了捷径通道,缺少了鼻黏膜的过滤,湿润,温化的过程,气道失水增多,每天气道蒸发水分达800~1000ml。
因经鼻腔吸入空气,到达肺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8%~100%。
温度达35~37℃。
所以,为避免分泌物易变黏稠形成痰栓阻塞气道而采取气道湿化的方法,采用45%盐水或灭菌水100~200ml持续滴入3~5滴/分,或泵入5~10ml/小时。
湿化管路每天更换。
根据患者的痰液的黏稠情况调节湿化液量,痰液黏稠度可依据患者痰液黏管程度而定。
严格控制湿化液的滴速和湿化量,防止调节失控造成湿化过度,致患者出现频繁咳嗽,烦躁不安,淹溺,肺水肿。
气管切开术后例直接拔管的认识和体会
徐锐;张济源;覃家德;黄炳章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7)4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在MEC-1000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行SPO2监测和床边观察下,不经过试堵管及更换细管而直接拔除气管套管。
结果 245例患者直接拔管后,呼吸平顺,无呛咳、紫绀、窒息及SPO2降低。
结论此法简单、安全可靠,避免了传统拔管前试阻管及逐步更换细管而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有临床实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44-245)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直接拔管法
【作者】徐锐;张济源;覃家德;黄炳章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R651.11
【相关文献】
1.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 [J], 刘玲玲;尤春景
2.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 [J], 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王玉差
3.2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引发窒息观察护理体会 [J], 汪友梅
4.婴幼儿行气管切开术试堵管失败后直接拔管的临床体会 [J], 范辉
5.一例曾两次拔管后喉痉挛患者成功拔管的体会 [J], 郑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前后相关问题的处理切除气管插管(ETT)术后拔管,是解除患者机械通气的最后一步。
本文主要讨论拔管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拔管术以及拔管后的管理。
拔管前需要注意问题1、在拔管过程结束时,患者不再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
但是,在未确定能够保护气道并且气道是通畅之前,不应该拔管。
2、气道保护是在自主呼吸期间防止误吸的能力。
它需要足够的咳嗽强度和足够的意识水平,每一个都应该在拔管前进行评估。
拔管前还应考虑分泌物的数量,因为当分泌物增加时,气道保护更加困难。
当存在风险因素时,拔管失败最高。
例如,当咳嗽峰值呼气流速降低(≤60L/min),痰量增加(>2.5mL/小时),神经功能受损(无法遵循指令)时,拔管失败的发生率为100%。
3、呼吸道通畅,与ETT相关的并发症可影响气道通畅,并且在拔管后患者出现可能需要重新插管,在拔管前测试袖带泄漏是用于确定呼吸道通畅是否可能减少的最常用方法。
袖带泄漏-“袖带泄漏”是指在ETT的袖带放气后ETT周围的正常气流。
它的泄露表明ETT和喉部之间的空间减小。
这可能是由于喉头水肿,喉部损伤,分泌物或相对较小的喉部内的大型ETT 引起的。
没有袖带泄漏的患者拔管后喘鸣的风险增加。
袖带泄漏可以定性或定量检测:通过放气袖带然后使用放置在上气管上的听诊器收听ETT周围的空气运动来进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是通过放气ETT袖带并测量体积循环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输出呼吸的吸入和呼出潮气量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的。
对六次呼吸中获得的最低三次呼出潮气量进行平均,然后从吸入的潮气量中减去,以给出袖带泄漏量。
建议将袖带泄漏量小于110mL或小于输送的潮气量的12%至24%作为确定气道开放是否可能减少的阈值。
同时评估咳嗽和袖带泄漏可以改善拔管后喘鸣的预测。
袖带收缩后,ETT闭塞,并指示患者咳嗽。
没有听觉咳嗽和袖带泄漏表明患者发生拔管后喘鸣的可能性是其10倍。
尽管没有袖带泄漏,许多患者仍然可以安全拔管。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和基本步骤气管切开术啊,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呢!当患者经历了气管切开后,大家肯定都盼望着能早点把那管子拔掉,让生活恢复正常呀。
那啥时候能拔管呢?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啊,患者得能自主呼吸,而且呼吸得平稳顺畅,不能喘得跟拉风箱似的。
要是呼吸都成问题,那怎么能把管子拿掉呢?就好比你要跑马拉松,你总得先有力气能迈开腿吧!然后呢,得看患者咳嗽和吞咽的能力。
咳嗽有力,才能把气道里的分泌物啥的清理出去,不然那些脏东西堆在那儿,不又得出问题呀。
吞咽也得正常,总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往气管里呛吧,那可不行!再一个,气道得通畅呀。
要是气道还有堵塞或者狭窄啥的,那管子拔了不就麻烦啦。
就像一条路,得保证它是宽敞无阻的,车才能顺畅通过嘛。
当这些条件都满足了,就可以准备拔管啦。
拔管的步骤也挺关键呢。
第一步,得先把套囊里的气放掉,让管子松一松。
这就好比解开紧紧系着的鞋带,让脚能活动活动。
接下来,把固定管子的带子解开,这时候管子就有点松动啦。
然后,慢慢地把管子往外拔一点,观察观察患者的反应。
要是没啥问题,再继续往外拔一点。
可别一下子就全拔出来,得小心谨慎着来。
拔出来之后,得赶紧把伤口处理好呀,不能让它感染了或者出啥别的状况。
这就像你手上划破了个口子,得赶紧消毒包扎一样。
大家想想,气管切开可不是小事,拔管也同样重要啊。
要是没弄好,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呢。
所以啊,医生护士们可得瞪大了眼睛,小心翼翼地操作。
咱们平时可能觉得呼吸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每一次呼吸都不容易呢。
这气管切开术和拔管,都是为了让他们能重新顺畅呼吸,好好生活呀。
咱们可得重视起来,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支持。
总之呢,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可不能马虎,指征要明确,步骤要仔细,这样才能让患者顺利康复,重新享受自由呼吸的美好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呢!。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拔管方法的应用探讨
卢萍;纪忠红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年(卷),期】2000(002)002
【摘要】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常规需行堵管法确认呼吸道通畅后方可拔管.近几年来,对堵管法,有报道一次性堵管较分次堵管简单易行,而堵管方法并不重要,主要在于原发疾病和并发症是否被消除;对直接拔管,有小儿气管切开后直接拔管无气急、发绀、呼吸困难或重新置管等情况的报道.我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起对所有气管切开的患者施行直接拔管,而非神经外科的各科室仍按常规施行堵管后拔管,现将本院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49例气管切开患者的观察报道如下(因病情重笃死亡或带管出院者除外).
【总页数】1页(P52)
【作者】卢萍;纪忠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省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2
【相关文献】
1.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拔管方式的效果比较 [J], 郝德英
2.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拔管方式临床研究 [J], 张银清;陈汉民;廖圣芳;管定国
3.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方法的比较 [J], 杨冬仙;项娟萍
4.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和瘘口修复方法的探讨 [J], 庞翠华
5.探求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J], 杨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9No.33 Issue, Vol.6, November, 20202020年11月第6卷第33期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健康科学·临床医学工程探讨两种堵管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刘家骥,金丹*(通信作者)(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360)摘 要:目的 探讨两种堵管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为研究时期,以自愿参与研究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象,以不同的堵管方式为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
以传统方法堵管的为对照组,自制堵管器进行阶梯式堵管的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堵管后24小时、48小时PaO 2、PaCO 2的变化,堵管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堵管后24h、48h的PaO 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 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堵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制气管导管堵管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阶梯式堵管,不仅改善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体验,还有效缩短了拔管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气管切开;自制堵管器;堵管时间;效果本文引用格式:刘家骥,金丹.探讨两种堵管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智慧健康,2020,6(33):49-50,99.Clinical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of Two Blocking Methodsin Tube Blocking in Tracheotomy PatientsLIU Jia -ji, JIN Dan *( Dazu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236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tube blocking methods in tube blocking of tracheotomy patients. Methods We chose 60 cases of tracheotomy patients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from July 2019 to October 2020 in our department as objects,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basesd on different blocking methods. Control group was block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and observation group wutg self-made tube blocking device. Compare changes of PaO 2 and PaCO 2 at 24 hours and 48 hours after tube block, tube blocking tim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PaO 2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t 24 and 48 hours after tube block, and PaCO 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ube block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elf-made tracheal tube occlusion device can block tracheotomy patients stepwise, improve bad experience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shorten extubation time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effectively.KEY WORDS :Tracheotomy; Self-made tube blocking device; Blocking time; Effect0 引言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疾病有颅脑损伤、脑出血、肿瘤等,多采取手术治疗,而在术后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导致舌根后坠,同时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从而进一步会引起呼吸道梗阻,且内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气管切开患者堵管后拔管与直接拔管的应用探讨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常规需行堵管法确认呼吸道通畅后方可拔管"近几年来,对堵管法,有一次性堵管较分次堵管简单易行,说明堵管方法并不重要,而主要在于原发疾病和并发症是否被消除的报道[1];对直接拔管,有小儿气管切开后直接拔管无气急!发绀!呼吸困难或重新置管等情况的报道[2]"我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起对所有气管切开的患者施行直接拔管,而非神经外科的各科室仍按常规施行堵管拔管,现将本院1994年~1998年共49例气管切开患者的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9例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90岁平均55.7岁"分别选用大小!长短合适的一次性带气囊硅胶气管导管;切口方式:一例横切口,余皆为纵切口"其中神经外科34例,皆因昏迷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拔管前未试堵管即予直接拔管,均顺利,无1例出现气急!发绀!呼吸困难或需要重新置管等"非神经外科15例,分别因急性喉炎喉梗阻!烧伤!高位截瘫!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等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而行气管切开,在拔管前均试堵管,其中7例在堵管后分别出现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等现象,经再堵1~4次后分别于再堵管后第4~26天拔管"2 方法 2.1 气管切开患者直接拔管的指征神志清,咳嗽反射存在;喉与气管无任何病变,心脏及全身情况良好;肺部感染控制,痰液减少;血常规正常,胸片无明显阳性发现;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2.2 拔管通常于上午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彻底吸净气管内及口腔分泌物,在严密观察下,迅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后伤口不予缝合,以蝶形胶布将创缘拉拢"拔管后继续观察1-2天" 3. 讨论3.1 拔管前的堵管试验是利用气管套管与患者气管内壁间的裂隙进行通气,临床借此观察患者上下呼吸道通气功能[1]"但堵管使本已狭窄的气道更为狭窄,因而易使患者产生呼吸困难!不适感,另外患者由于已经适应了开放性气道呼吸,堵管改变了其适应的通气状态,易引起患者的心理不安!恐惧!紧张,从而导致堵管失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3.2 由于气管切开及气管内插入套管的刺激,粘膜水肿反应明显,往往导致排除气管内分泌物功能障碍,发生分泌物潴留"在病情好转准备拔管前,气囊多处于非充盈状态,其皱折处更易致分泌物潴留,当套管口未堵时,一般借助咳嗽的冲击力和呼吸肌的挤压力可将痰液排出,而堵管时套管与气管内的腔隙较为狭窄,粘稠的分泌物就很难排出,故极易造成呼吸道严重堵塞,而发生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现象" 3.3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与堵管常用的栓子软木塞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当病人咳嗽时,借助咳嗽的力量,易将软木塞咳出,有时甚至难以找到,一方面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影响了堵管效果的观察"而另一种常用来堵管的白胶布又有一定程度的通气性,故也影响了堵管效果的观察"3.4 直接拔管可及时去除感染源,减少异物的不良刺激,并可及时开放气道"拔管后即使吸呼道有阻力,气管切开后切口的窦道仍可代偿部分通气功能,成为一暂时性的辅助通道[1]"本组34例直接拔管者均顺利,无1例出现气急!发绀!呼吸困难或需重新置管等"我们认为,对原无呼吸道梗阻,因昏迷!呼吸肌麻痹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而作预防性
气管切开者可施行直接拔管术,而对喉部!呼吸道病变(喉部手术!气道烧伤!炎性梗阻)作气管切开者仍应先堵管再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