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综合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21.18 KB
- 文档页数: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2.圈闭3.溢出点4.TTI5.CPI6.初次运移7.流体势8.系列圈闭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天然气2.绝对渗透率3.孔隙结构4.饱和度5.盖层闭合度6.油气藏7.油田水 8.沉积有机质 9.力场强度 10二次运移 11.流体势二、选择题(20分)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A 伊利石型B 高岭石型C 蒙-伊混成石型D 蒙脱石型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A 0.56B 3.5C 6.5D 12.5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A <0.5B 0.5—1.3C 1.3—2.0D ≥2.0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A 石蜡-环烷型B 石蜡型C 环烷型D 芳香-中间型三、填空题(20分)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 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 ___;二是____。
四、论述题(30分)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5 —2006 学年第 2 学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的百分比,称为有效孔隙度。
4.地层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地层油气藏。
5.油气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又称排烃。
6.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7.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称含油气盆地。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高低低;2.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3.温度时间热冷;4.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5.石膏、盐岩泥岩、页岩致密灰岩;6.张性盆地、压性盆地、拉分盆地。
三、问答题(共40分)1.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10分)答题要点: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2.5分)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2套《石油地质学》模拟试卷(第一套)课程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专业年级(方向):考试方式及要求:闭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阅卷人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20分)1、石油2、干酪根3、吼道4、盖层5、砂岩体6、相渗透率7、油气初次运移8、含油气系统9、岩性油气藏10、闭合高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20分)1、油气地质勘探动向是、、和加强天然气勘探。
2、油田水的矿化度度是指。
3、我国松辽盆地属于盆地,其主要的产层为。
4、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由于活化能不同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不同,一般型干酪根最先进入生烃门限。
5、盖层封盖油气的机理有、异常高压和。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和不整合面。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必要的保存条件。
8、圈闭的三要素是指、和。
9、油气源对比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一个有效的对应一个含油气系统;筇竹寺组-灯影组(!)含气系统,表示。
10、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范围,需要根据相关资料,编制、关键时刻含油气系统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等图件来表征。
三、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10分)1、划分氯化钙型水的根据是水中_____________。
2-<1 b、Na+/Cl-<1 Cl--Na+/Mg<1a、Na+/Cl->1 Na+-Cl-/SO42->1 d、Na+/Cl-<1 Cl--Na+/Mg >1c、Na+/Cl->1 Na+-Cl-/SO42、按照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控制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温度b、生油层厚度c、时间d、催化剂3、相同水动力条件下, 同一圈闭对天然气聚集无效, 对石油聚集。
a、可能有效b、肯定有效c、肯定无效d、可能无效4、背斜圈闭中充满油气时油气藏高度______________。
a、等于闭合度b、小于闭合度c、大于闭合度d、为零5、华北任丘古潜山油藏的生储盖组合类型是___________。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油的成分和性质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四、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第六章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七章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一、构造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一、油气田及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四、油气系统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第一章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第一节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一、低熟油的概念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第二节煤成油形成机理一、煤成油的概念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第二章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流体压力封存箱一、封存箱的概念二、封存箱的特征三、封存箱的识别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第二节天然气成藏机制一、天然气的溶解性二、天然气的扩散性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第三节非常规天然气聚集一、深盆气二、天然气水合物三、煤层气第三章油气系统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001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10.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任选2题)1.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作用3.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1分)。
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802石油地质综合Ⅰ(回忆版)其中石油地质学部分占90分【奇数题号】(或水文地质学部分占90分)、油矿地质学部分占60分【偶数题号】(或水文地球化学部分占6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一、名词解释(3*6=18分);1、盖层排替压力2、热解参数S23、忘了4、断层-岩性圈闭5、二次生烃6、凝析气藏二、名词解释(3*4=12分);1、孔喉配位数VS平均孔喉直径比2、夹层密度VS夹层频率3、忘了4、地质储量VS可采储量三、填空题(1*18-=18分);1、原始有机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丹宁。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合型储集层。
3、。
储层渗透率与__________,有关,是由于束缚水的存在。
4、初次运移的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浓度梯度。
5、给出老植比,最高碳峰和判断3个样品谁__________是煤系油。
6、二次运移的通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忘了8、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4个阶段,3个主要生成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1*12=12分);1、碎屑岩储层孔隙:给出3个,任意填3个2、五、判断题(1*6=6分);1、其他条件相同时,气藏的盖层条件要比油藏要求更高()2、忘了3、4、5、6、挤压背斜圈闭是一个,不论六、判断题(1*4=4分);1、2、滨岸滩砂是千层饼状,顺直河道砂是迷宫状。
3、4、底水油藏、边水油藏的含油高度VS 油层厚度。
七、简答题(6*5=30分);1、断层封闭性的地质因素;如何理解断层的相对性;2、影响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3、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地质因素;4、有机质分类(3型干酪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1999年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2000年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石油地质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石油地质学试卷(二)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5.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油气聚集特征。
(6分)三、分析作图题(10分)下图为某储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
1.在平面图上有A、B两个圈闭,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Ca、Cb 表示),圈出闭合面积(用斜线表示)。
2. 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ha、hb表示)。
3.判断圈闭类型。
1—地层顶面构造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砂层等厚线(m)四、论述题(共24分)1.论述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的主要内容。
(12分)2.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远景区。
(12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5分)四、论述题:1、论述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的主要内容。
(12分)答题要点:石油是沉积物中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在成岩作用晚期经过热降解而生成的,是烃类的一个新生过程。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分)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3分)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8.TTI值:二、问答题(共42分)1.简述按化学分类,干酪根的类型及特征。
(6分)2.简述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10分)3.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
(10分)4.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10分)5.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油气聚集特征。
A 卷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专业年级地97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 2000年6月25日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油气地质储量2.含油气盆地3.门限温度4.二次生油5.石油的荧光性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含油气盆地9.干酪根10.油气藏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比重大小取决于;粘度的变化则受制约。
(3分)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其中水型环境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沉积有机质是指随无机质点并的生物的遗体或分泌物和排泄物。
4.生油岩层的特点是、、;储集层的特性是和;盖层的特征是、、。
5.形成生物化学气的埋深和温度条件是,水介质及环境条件是,有机质类型是,细菌种类是。
6.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7.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8.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9.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和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三、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12分)。
2.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对比分析(10分)。
3.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储集物性的因素(8分)。
四、论述题(20分)结合酒西盆地有关资料(另提供),阐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
五、图件分析题(共10分)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
各井中水距该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1井50米,2井50米,3井25米,4井50米,5井未见水。
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类型。
注意标明图例。
11.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由向作运移。
1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阻力是;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
3.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10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硕士生招生考试【专业学位地质工程(085217)】石油地质综合802一.名词解释 30分1.叠层石2.三角洲3.地堑4.同沉积断层5.异常地层压力6.石油生物降解作用7.致密砂岩气8.随机建模9.储层非均质性10.地质储量二.填空题 30分三.判断题 10分这两部分忘了,实在太多想不起来了,核心课程石油地质学的知识考得很少,沉积岩石学和油矿地质学较多,学弟妹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每门功课的同步性,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内容最多最繁杂。
填空题考的内容还是很常规的重点,比如碎屑岩的四种胶结结构,计算油气储量需要的物理参数,断层效应,安德森断层模式,粗砂岩细砂岩的粒度半径各是多少,平行不整合,给出一个干酪根四种组分的表判断哪种烃原岩产油能力好,有机质转化程度的指标,深盆气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左行断层伴生雁列式褶皱判断应力的方向。
判断题大家看一看基本上就能知道的,一般错得很明显,但是沉积岩石学专挑偏的考,比如叠层石,竹叶状石反映的水动力条件等等。
即使不会也不要紧,1分一个,随便蒙按概率也能蒙对4到5分。
四.简答题 50分1.简述准同生白云化作用的条件、时间、鉴定标志。
2.给出一个区域构造图,判断断层的性质和不整合类型。
3.给出一个同沉积褶皱的图,请写出同沉积褶皱的特点以及该区域构造演化史。
4.分析题,题目大致是某地区的地温梯度的4℃/100m,地表温度为25℃,恒温层厚度为20m,该地层自白垩纪末开始稳定趁机,距地面3100m深的古近系地层的油气藏压力为20MPa,该油气藏中的水盐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
请用两种方法分析该油藏成藏时的埋藏深度。
5.简述确定有效厚度下限的方法。
五.综合题 30分1.鲍玛层序完整论述以及画图表示,何为经典浊积岩。
15分2.给出三个油藏盆地的埋藏史曲线,五个小问题,每个3分,主要是判断哪个盆地能够二次生烃?哪个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好?那个阶段生成的油气更富集重碳同位素,更富集轻碳同位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综合考题(狂人狂人强记默写默写版)提示:1999—2011 年的题,大家很容易在网上搜到,鉴于2007 年以后都是回忆1999— 1999 版且一般还不是很全,我就用心把12 年的题细细地背了,下面我把12 年的题默写下来,应该没有比我这还全的版本了。
一、名词解释。
(每个 2 分,共30 分)1-5 为构造地质学内容。
今年考的构造都是的构造学最主要的知识。
1.横断层:断层走向线与褶皱轴向垂直的断层。
2.褶皱横截面:与褶皱轴垂直的剖面。
3.铅直断距:被断层断穿两盘地层在垂向的距离。
4.平行褶皱:各褶皱面做平行弯曲,具有相同的曲率中心,曲率半径向外逐渐变大。
5.共轭节理:成“X”的两组剪切节理。
6-10 为沉积岩石学内容。
今年考的沉积都偏难,比较偏,主要靠理解。
6.事件沉积作用事件沉积作用:由一定的触发机制形成的沉积作用。
7.粒度概率图:岩石碎屑出现概率随粒度的分布。
8.风暴交错层理:由风暴作用形成的交错层理。
9.生物格架:生物死亡后形成的沉积格架。
10.干旱型冲积扇:沉积范围小,厚度大,受气候影响大,其上河流呈季节性干涸。
11-15 为石油地质学内容。
今年考的石油地质还行,一般。
11.生储盖组合:烃源层、储层、盖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12.氯仿沥青“A”: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的有容有机物。
13.深盆气:致密储层下倾方向气水倒置的气藏。
14.油气系统:一个自然系统。
包含一个有效烃源岩,由它生成的所有的油藏、气藏、油气藏,以及生成油(气)藏的所有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
15.前陆盆地:分布在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在克拉通之上的沉积盆地。
二、填空题。
(每个空 1 分,共30 分)1.同沉积断层的性质。
2 个空,第一个空是同沉积断层上盘的厚度(大于)下盘的厚度。
第二空是同沉积断层的深部断层断距(大于)浅部的断层断距。
2.褶皱的相关概念。
3 个空,同一褶皱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皱面枢纽组成的面叫(轴面,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叫(轴迹)3.断层的相关皱褶类型。
3 个空。
不太会。
4.简单粘土矿物的4 种类型。
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
5.碳酸盐的组分中颗粒的类型(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与粪球粒、生物颗粒)。
6.硫酸钠指示地层的封闭性差,氯化钙指示地层的封闭性好。
7.储集层按成因分类(孔隙型)(溶蚀型)(裂缝型)8.物性封闭一般是通过盖层的(排替压力)来衡量。
9.宏观上,运移通道的类型有(输导层、断层、不整合面)10.干酪根的显微组分有(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每个三、判断题。
每个 1 分,共10 分)判断题。
1.地层走向线严格平行的不整合叫平行不整合。
(错)2.对称褶皱的轴面一定是直立的。
错。
可以是斜的,根据对称褶皱的定义只要(错两翼关于轴面对称就行。
)3.岩层的视厚度永远小于真厚度。
错)4.弗劳德数是等于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其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层流和紊流。
错。
(错弗劳德数用来判断缓流和急流的,而雷诺数才是用来判断层流和紊流的。
我感觉现在的石油地质学考试偏向与理解,掌握了核心知识点就行了,有些不必细抠,比如说碳酸盐的综合分类、海相沉积相、砂岩分类里除了推荐分类外别的不必看。
我所说的这些今年都没考。
令我十分不解的是今年的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理论、天然气成因分类、差异聚集都没考,这不是重中之重么。
)5.表皮鲕的同心层厚度大于其核心直径。
(错)是小于。
大于的正常鲕。
6.在现代沉积中常呈针状的文石。
对。
沉积岩石学课本(第四版)P166)7.烃源岩的单层厚度越大越好。
错。
达到20-25m 就足够了,这里涉及烃源岩的(错有效厚度。
)8.构造越弱越有利于盆地的形成。
错。
形成圈闭需要一定的构造环境。
(错)9.油气的流动方向总是从流体势高的地方流向流体势低的地方。
对)10.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沙特的加瓦尔油田,世界上最大的气田是西西伯利亚的乌连戈伊气田。
错。
最大气田是北方气田。
(错)四、简答题。
共40 分,共五题,除第一和第三题为 5 分外,其余都简答题。
(10 分)1.给你一个断层下盘,告诉你有一擦痕侧伏角为30︒让你先把原图在答题纸上5 分)重画一遍再画出擦痕。
2.利用相标志和沉积标志恢复古气候(利用沉积相、沉积体系、沉积序列、古生物、岩性、颜色、粒度等来判断。
3.总有机碳的石油化学含义。
(5 分)(总有机碳TOC;除二氧化碳和碳酸盐中的碳以外的所有有机碳之和。
包含可以有机物和非可溶有机物即干酪根。
4.请论述断层封闭性与开启性的辩证关系。
10 分)封闭性与开启性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说它相互联系是因为封闭性与开启性无非是裂缝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裂缝积累扩张量变,最后促成了让流体流通的质变。
说它相互区别是因为封闭性与开启性有着质的区别,具有同一性,即对于某一具体流体要不封闭要不开启。
说它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因为断层的封闭性受断层的性质、断层的产状、断层断穿地层的性质、断层的其他封堵物、断层两盘的对接情况。
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构造条件下能变化。
5.简述什么是油气藏良好的保存环境?(10 分)1)良好的盖层。
2)稳定的构造条件。
3)稳定的水动力条件。
五、综合题。
共40 分,共四题,每题10 分)综合题。
(1.给你一幅断层平面图,让你画出平面图,并判断出断层的产状。
10 分)分析:从平面上看出地层重复了,画到剖面图上显然是正断层。
2.论述风暴岩与浊积岩在形成作用、形成环境、粒序特征、垂向序列四个方面的区别。
的区别。
10 分)(分析;形成作用:风暴岩是风暴引起的大波浪的浪底刮蚀未固结成岩的沉积物,形成作用浊积岩是在较大角度斜坡上的重力滑蹋作用;形成环境:滨浅海以下,半深海的上部,浊积岩是斜坡底部,形成环境风暴岩是沿海分布,深海-半深海;粒序特征:风暴岩多显定向排列的砾石,成竹叶状构造,浊积岩由下到上由粗变粒序特征细。
垂向序列:风暴岩多显块状,浊积岩显示鲍马序列。
垂向序列答案: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多写点自己的理解。
推荐写400 字以上。
3. 3.不整合面与油气藏的关系。
10 分)分析:从三个方面答题,不整合面与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与油气的成藏,不整合面与油气的破坏。
答案:1)不整合面与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促进了侧向运移,沿着盖层底面的构造脊运移,向高处移动。
2)不整合面与油气的成藏,与不整合面相关的油气藏分两大类,一类是不整合油气藏,另一类是地层超覆油气藏。
第一类又细分为潜伏剥蚀突起和潜伏剥蚀构造。
再重各个定义、形成机理答一答。
3)不整合面与油气藏的破坏,当地层抬升接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油气藏被严重破坏。
(还是建议大家写到500 字以上)4.为计算题。
分四小题。
跟水文地质学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这么说那门课搞懂的话,这个就一定不是问题第一小题判断油气藏的类型。
一个是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一个是背斜油气藏。
第二小题算油藏与气藏的高度。
Easy ,一个是1800-1500=300m 。
一个是1700-1500=200m。
第三小题是算地层压力系数,一个是 1.1 一个是 1.02。
这里提醒大家一句,并不是大于 1 就是异常超压,1.02 是正常地层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的定义是: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静水压力。
第四小题是算油层能否自喷,答案是可以的。
复习意见:复习意见:1.针对名词解释,大家要记住关键词的基础上理解定义,不必死记硬背。
多理解理解机理,画画图讲给自己或他人听,我试过,效果非常好。
2.针对填空题,就是几个关键词,大家知道关键词的重要性了吧。
3.针对判断题,大家要理解定义、性质、机理,这样就没问题了。
4.针对简答题,就是默写你理解的定义、关键词、性质、机理,很简单。
5.针对综合题,其实有几题也不是很综合比如第一题。
大家就综合运用所有知识来答咯。
以上都是我个人默写出来的,答案也我自己编写的,不一定很准确,希望大家指正,祝福大家拿个好成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