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而用之意思出处及解释用法
- 格式:docx
- 大小:36.34 KB
- 文档页数:1
【导语】《道德经》句式整齐,⼤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
读之朗朗上⼝,易诵易记。
体现了中国⽂字的⾳韵之美。
下⾯是分享的《道德经》注⾳版第三⼗⼀章原⽂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居则贵左,⽤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君⼦之器,不得已⽽⽤之,恬淡为上。
胜⽽不美,⽽美之者,是乐杀⼈。
夫乐杀⼈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以丧礼处之。
杀⼈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版】 夫(fū)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 物(wù)或(huò)恶(è)之(zhī),故(gù)有(yǒu)道(dào)者(zhě)不(bù)处(chǔ)。
君(jūn)⼦(zǐ)居(jū)则(zé)贵(guì)左(zuǒ), ⽤(yòng)兵(bīng)则(zé)贵(guì)右(yòu)。
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 ⾮(fēi)君(jūn)⼦(zǐ)之(zhī)器(qì), 不(bù)得(dé)已(yǐ)⽽(ér)⽤(yòng)之(zhī), 恬(tián)淡(dàn)为(wéi)上(shàng)。
胜(shèng)⽽(ér)不(bù)美(měi),⽽(ér)美(měi)之(zhī)者(zhě), 是(shì)乐(lè)杀(shā)⼈(rén)。
夫(fū)乐(lè)杀(shā)⼈(rén)者(zhě), 则(zé)不(bù)可(kě)得(dé)志(zhì)于(yú)天(tiān)下(xià)矣(yǐ)。
450个熟语中的成语及解释(1)(2007-01-17 21:00:38)转载▼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用法一、概念解释在古代的我国哲学思想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个概念来自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即有的东西在适度利用下可以成为人的利益,但如果过度追求,就会适得其反,变成对人有害。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用法就成为了治理事物、处理事务、发展事业的一个原则。
二、适用范围在古代的我国社会,这个概念主要是用来引导人们如何处理物质生活、政治家国和人际关系的。
但实际上,这个概念也可以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来进行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来管理自己的行为。
三、在管理企业中的应用1.资源利用的平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资源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需要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生产和经营,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是,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过度消耗,就会耗尽资源,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发展。
在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原则,平衡资源的利用。
2.市场销售的策略在市场销售中,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销售策略来吸引用户,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如果企业盲目地追求销售业绩,不顾及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需求,就可能导致短期的销售额增加,但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在市场销售中,企业要遵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原则,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利益。
四、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1.理财投资的原则在个人生活中,理财和投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们希望通过理财和投资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如果过度追求投资收益,盲目地进行高风险投资,就可能导致损失。
人们在理财和投资时,要遵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之的原则,理性投资,规避高风险。
2.健康生活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点。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2、神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3、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
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5、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6、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
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9、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
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10、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11、风牛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无关系。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13、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14、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
也说“牛头不对马嘴”。
15、水至清则无渔,人至察则无徒——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过高。
1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18、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19、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20、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21、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痕迹。
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音版】夫(fū)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物(wù)或(huò)恶(è)之(zhī),故(gù)有(yǒu)道(dào)者(zhě)不(bù)处(chǔ)。
君(jūn)子(zǐ)居(jū)则(zé)贵(guì)左(zuǒ),用(yòng)兵(bīng)则(zé)贵(guì)右(yòu)。
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非(fēi)君(jūn)子(zǐ)之(zhī)器(qì),不(bù)得(dé)已(yǐ)而(ér)用(yòng)之(zhī),恬(tián)淡(dàn)为(wéi)上(shàng)。
胜(shèng)而(ér)不(bù)美(měi),而(ér)美(měi)之(zhī)者(zhě),是(shì)乐(lè)杀(shā)人(rén)。
夫(fū)乐(lè)杀(shā)人(rén)者(zhě),则(zé)不(bù)可(kě)得(dé)志(zhì)于(yú)天(tiān)下(xià)矣(yǐ)。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3、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4、人生七十古来稀——稀——稀少。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
指得享高寿不易。
5、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
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6、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
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7、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10、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
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11、门外汉——指外行人。
12、顾前不顾后——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1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14、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15、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16、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
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1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18、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19、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
比喻人生短促。
20、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
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
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2、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3、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4、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5、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6、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7、湿肉伴干柴——形容拷打。
8、一股脑儿——通通,全部。
9、杀人不见血——比喻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人受了害还一时不能觉察。
10、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1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12、乱点鸳鸯谱——喻指任用人才,盲目分配,不对口,即贻误工作,又浪费人才。
13、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个人传出没有根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传播,就被当作实有的事了。
指本无其实,因大家都说,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1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5、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16、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17、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
18、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19、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20、. 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21、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2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6. 初生牛犊不怕虎【发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解释】:犊: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示例】:天禅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催开战马,摇枪冲杀过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近义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反义词】:胆小怕事【语法】: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音】: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自】: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反义词】:浅尝辄止【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造成的。
8.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发音】:dī shuǐ zhī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释义】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9. 独木不成林【发音】:dú mù bù chéng lín【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自】: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近义词】:独木不林、单丝不成线【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10.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音】: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解释】: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
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
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3、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及其敏捷利索。
4、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7、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8、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9、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及其敏捷利索。
10、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
11、无何有之乡——无何有——即无有。
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12、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13、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14、送佛送到西天——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15、红眼病——比喻嫉妒他人得到好处的不良心态。
16、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7、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
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18、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19、马后炮——比喻不及时的行动。
20、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21、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2、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23、强中更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24、化腐朽为神奇——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
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2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
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26、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外来的豪强也斗不过当地的恶势力。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
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
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2、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
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3、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形容穷困之极。
4、覆巢无完卵——覆——翻倒。
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
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
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5、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6、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7、有奶便是娘——比喻贪利忘义,谁给好处就投靠谁。
8、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9、. 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0、蒹葭倚玉树——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
芦苇靠在玉树旁。
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
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11、抹一鼻子灰——想讨好而结果落得没趣。
12、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
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13、有鼻子有眼——形容把虚构的事物说得很逼真,活灵活现。
14、塔尖上功德——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15、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16、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是干坏事,必定自取灭亡。
17、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18、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9、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
2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帮卑劣的想法去猜测品德高尚的人。
21、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22、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23、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千里姻缘一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2、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5、吃哑巴亏——吃了亏无处申诉或不敢声张。
6、. 常用熟语解释大全(-)7、口惠而实不至——惠——恩惠。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8、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9、胳膊拧不过大腿——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
也说“胳膊扭不过大腿”。
10、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11、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
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12、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
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1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14、有一利必有一弊——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15、卷地皮——把地皮都卷走了。
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16、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17、远水救不得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
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19、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20、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
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21、小鞋——比喻暗中给人的刁难,也比喻施加的约束限制。
2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
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2、身在曹营心在汉——形容人虽然身在此处,却是心向彼处。
3、更上一层楼——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5、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6、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
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7、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8、吃后悔药——指事后懊悔。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10、喝墨水——指上学读书。
11、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12、顾头不顾尾——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13、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1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5、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16、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17、不问(不管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辨是非曲直。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9、杀人不见血——比喻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人受了害还一时不能觉察。
20、使功不如使过——使——用。
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21、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
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22、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不得已而为之
成语读音: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
成语造句: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5回:“好一个不敢怨恨,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近义词:迫不得已
反义词:法古修今
成语用法:作谓语;用于被迫
成语繁体:不得已而為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6字成语
不得已而为之成语接龙:
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
到死也不变心。
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之死不渝至死不变。
形容忠贞不二。
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二至死不变。
形容忠贞不二。
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他至死不变。
形容忠贞不二。
同“之死靡它”。
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
指女子出嫁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四字成语意思和用法高中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百舸争流。
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百折不回:挫折。
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博闻强记。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引人注目。
吸引人们注意。
发人深思。
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3、人不知,鬼不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4、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5、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
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6、冷锅里爆豆——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7、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8、打笔墨官司——用文章展开争论。
也作“打笔头官司”“打笔仗”。
9、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1、画虎不成反类狗——类——象。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12、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13、二一添作五——借指双方平分。
1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15、照葫芦画瓢——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16、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变成好人。
19、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20、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
亦作“满空飞”。
21、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
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22、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不得已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说起这“不得已”,在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文言文里头,那可是个常客,带着几分无奈,几分辛酸,还有那么一丝丝“被逼上梁山”的悲壮感。
你想啊,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笔下流淌的不仅是墨水,更是心头的万般情绪。
那么,“不得已”在他们笔下,究竟是个啥滋味呢?一、迫不得已的抉择咱们先聊聊这“迫不得已”的时候。
就好比古时候,有个书生,寒窗苦读数十载,本想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可偏偏家里突遭变故,老父病重,急需银两救治。
这时候,他面临的选择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要么继续埋头苦读,可能错过救治父亲的最佳时机;要么放弃科考,回家尽孝,但这又意味着多年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这时候,他内心的挣扎,可不就是“不得已”嘛!他叹了口气,说了句:“此皆情势所迫,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二、世事无常的感慨再来说说这世事无常。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没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就像那位游历四方的侠客,原本打算在江湖上闯出一番名堂,却突然接到家中急信,说是老家遭了洪水,家园尽毁,亲人失散。
他二话不说,立马放下手中的剑,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路上,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江湖的留恋,也有对家人安危的担忧。
这时候,他可能会自言自语道:“人生在世,诸多不得已,谁又能料到今日之局呢?”三、坚持与放弃的权衡最后,咱们还得聊聊坚持与放弃之间的那杆秤。
有时候,坚持并不一定就能换来成功,而放弃也不代表就是失败。
比如,有个工匠,一辈子都在雕琢一件艺术品,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却发现材料上有个细微的瑕疵,怎么也掩盖不了。
他纠结了很久,是继续用瑕疵品凑数,还是放弃多年的心血,重新来过?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艺术是不容妥协的。
这一刻,他的决定,也是一种“不得已”,但更多的是对完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尊重。
所以说,“不得已”这个词,在文言文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背后承载的是人们的情感、选择和命运。
它让我们看到,在生活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挣扎,但正是这些“不得已”,塑造了我们的坚韧和勇气,让我们在逆境中也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