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焊接冶金学(4)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25
焊接冶金原理知识点总结一、焊接的概念和分类1. 焊接的概念焊接是利用热或压力,或两者的联合作用,在接头表面形成一层永久性连接的材料,使毗邻金属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熔融结合或压力结合作用,从而使接头处的材料成为一个整体的金属连接工艺。
2. 焊接的分类(1)按焊接方式分类:手工焊、气体保护焊、电弧焊、搅拌摩擦焊、激光焊等;(2)按焊接材料分类:金属焊接、非金属焊接、金属与非金属焊接等;(3)按焊接方法分类:熔化焊接和压力焊接;(4)按焊接环境分类:气氛焊、真空焊等。
二、熔化焊接的冶金原理1. 熔化焊接的工艺熔化焊接是利用焊条、焊丝或焊粉,在熔化的金属表面形成永久连接的工艺。
通常分为气焊、电弧焊、氩弧焊和激光焊等。
2. 熔化焊接的冶金原理(1)熔化焊接中金属熔池的形成:熔化焊接时,焊接热能使金属焊件熔化,产生熔池;(2)熔化焊接中金属熔池的流动:在熔池形成后,金属熔池受到表面张力的影响,会形成流动;(3)熔化焊接中金属熔池的凝固:熔化焊接过程中,金属熔池冷却,从而形成焊缝。
三、压力焊接的冶金原理1. 压力焊接的工艺压力焊接是在金属材料表面施加压力,使得其表面产生剪切位移,从而实现永久连接的工艺。
2. 压力焊接的冶金原理(1)压力焊接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表面发生塑性变形;(2)压力焊接中金属材料的分子力作用: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表面分子间产生相互吸引,并使得金属材料形成永久连接;(3)压力焊接中金属材料的冷却:压力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冷却,并形成焊缝。
四、焊接质量控制1. 焊接质量的检测方法(1)焊缝外观检查:检查焊缝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2)X射线检测:用X射线透射技术检查焊接接头内部是否有气孔、夹渣、非金属夹杂等;(3)超声波探伤:利用超声波穿透焊缝进行波阵面扫描,检测焊缝内部是否有夹杂、裂纹等;(4)磁粉探伤:在焊缝表面施加可磁化的粉末,然后利用磁粉检测设备检测焊缝是否有裂纹等。
绪论1.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金属,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
2.焊接热源:电弧热、化学热、电阻热、高频感应热、摩擦热、等离子焰、电子束、激光束。
3.加热区:①活性斑点区:带电质子集中轰击的部位,把电能转为热能。
②加热斑点区:通过电弧的辐射和周围介质的对流进行。
4.比热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入焊件的热能。
()2Kr m e q r q -=5.焊接线能量:单位时间内,焊接电弧向单位长度焊缝输入的能量。
ννq t IVt E == 6.在熔焊的条件下,由热源传热给焊件的热量,主要以辐射和对流为主,而母材和焊条(焊丝)获得热能之后,热的传播则是以热传导为主。
7.焊接温度场:焊件上(包括内部)某瞬时的温度分布。
()t z y x f T ,,,=一、焊接化学冶金1.焊接化学冶金:在熔焊过程中,焊接区内各种物质之间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的过程。
2.焊条加热的热能有:电阻热、电弧热、化学反应热。
3.焊条金属的平均熔化速度:单位时间内熔化的焊芯质量或长度。
I tG g P M α== 4.焊条金属的平均熔敷速度:单位时间内真正进入焊缝金属的那一部分金属的质量。
I tG g H D D α==,熔敷系数是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
5.损失系数: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飞溅、氧化和蒸发损失的那一部分金属质量与熔化的焊芯质量之比。
PH M D M D g g g G G G αα-=-=-=ψ1 6.熔滴:1)过渡形式:①短路过渡:在短弧焊时焊条端部的熔滴长大到一定的尺寸就与熔池发生接触,形成短路,于是电弧熄灭。
同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熔滴过渡到熔池中,电弧重新引燃。
②颗粒过渡:当电弧的长度足够长时,焊条端部的熔滴长大到较大的尺寸,然后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以颗粒状落入熔池,此时不发生短路。
③附壁过渡:熔滴沿着焊条端部的药皮套筒壁向熔池过渡。
第二章1.焊接性是指同质或者异质材料再制造工工艺下,能够完成焊接形成焊接接头并且满足语气的使用性能的能力.2.焊接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结合性能,就是一定的材料再给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对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而是使用性能,只一定的材料的规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所形成焊接接头适应使用要求使得能力. 就是包括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工艺焊接性就是说材料或者金属再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获得优质致密,无缺陷和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能力.3.熔焊过程包括冶金构成和热过程,冶金过程影响焊缝金属的性能,热过程影响热影响区的性能.冶金焊接性是再高温的情况下发生反应造成焊接性中的变化,热焊接性是再焊接过程中像接头输入很多的热量造成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的变化.4.影响焊接型的因素:材料设计工艺和服役环境.5. 焊接性实验测定内容:抵抗冷热裂纹和脆化断裂能力以及使用性能.6.由于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和冷裂纹倾向和跟那个的化学成分又很大的联系,所以可以用化学成分间接的评估刚才冷裂纹的敏感性. 各种元素中,C对于冷裂纹敏感性影响最显著,可以把钢中合金元素当作若干碳的含量这算起来. 除此之外,冷裂纹产生原因和化学成分,扩散氢和拘束度也又关系.7.常见的冷裂纹测定方法是C当量测定和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测定方法. 由于冷裂纹最多产生在热影响区,可以用来评定接头的淬硬组织第三章合金结构钢的焊接1.合金结构钢,再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就是合金结构钢,主要特点是强度高,韧性塑性焊接性好.2.C是最能提高钢材强度使得元素,但是C过多会导致淬硬和冷裂纹倾向.合金元素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和强化作用相反,为了保持良好的综合性能和焊接性,要求钢中的C质量分数不大于0.223.热轧钢固溶强化元素:锰,鋅正火钢加强沉淀强化作用所以会假如一些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V,Nb,Ti, Mo4.热轧钢和正火钢的焊接性分析:包括冷热裂纹,热影响区脆化正火钢防止冷裂纹方法:控住焊接热输入,降低扩散氢含量,预热和及时焊后热处理.热影响区脆化:热轧钢- 被加热到1200度以上的热影响区过热去会产生粗晶区脆化这是因为热轧钢焊接的时候采用较大的焊接热输入,粗晶区因此晶粒长大而降低塑性,热输入小的时候,粗晶区的马氏体含量多导致韧性降低,这在含碳量高的热轧钢很明显.正火钢-含有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的正火钢,采用较大的热输入,粗晶区的C,N析出相基本固溶,这是C,N化合物抑制奥氏体长大和组织细化作用背消弱,容易出现粗大晶粒和上贝氏体,M-A组元,导致韧性下降氮化物形成元素可以抑制热应变倾向5.热轧钢和正火钢电弧焊埋弧焊气保焊(最常使用)电渣焊压焊都可以采用6.低合金钢选择焊接材料:1.不能又焊接缺陷2.满足使用性能7.热轧和正火钢焊接选择材料1.和母材力学性能匹配2.融合比和冷却速度3.焊后热处理对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8.焊接参数参数的选择,再碳当量小于0.4的时候热输入可以放宽,提高碳当量的时候,热输入范围变窄9.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裂纹10.低碳调质钢:会发生自回火,所以冷裂倾向比中碳调质钢小,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含有较高的NI和CR,NI可以提高强度塑性和韧性,CR可以提高淬透11.低碳调质钢的焊接性:1.考虑焊缝的强韧性匹配2.低碳钢还有多种提高淬透性的元素所以获得强度高塑性好的低碳自回火低碳马氏体适合和部分下贝氏体,这类刚淬硬性大,再粗晶区又冷裂倾向和塑性下降倾向,3.热裂纹和热轧钢一样热裂倾向小.4.热影响区存在脆化和软化现象,脆化是因为M-A组元和奥氏体晶粒粗大.12.低碳钢焊接:1.马氏体转变时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使马氏体又自回火作用防止冷裂纹2.再500到800度冷却速度大于脆性混合组织产生速度,焊接方法采用电弧焊,气保焊,对于焊接之后热影响区强度和性能下降可以焊后调制处理或者限制焊接过程热量对木材的作用.13.中碳调质钢: 强度和硬度很大,淬硬性比低碳调质钢大,焊接性不好.焊接性包括1.合金元素含量多,容产生热裂纹,可以尽力采用低碳焊丝和低S.P焊丝.2.容易产生冷裂纹,采取降低接头含氢量,预热和憨厚热处理等方法3.热影响区存在脆化和软化:含C量高马氏体转变温度低,无自回火现象,焊接之后容易产生大量高C马氏体,脆化严重.14. 退火状态下进行焊接:焊后调制处理(preferred)焊缝性能由焊后调制处理解决,主要问题是裂纹问题.选择材料:不产生冷热裂纹,焊缝金属调制处理规范和母材相同对促进脆化的元素也要控住焊接参数:接头性能可以由焊后调制解决,主要问题是调制前不出现裂纹,所以可以采取很高的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调制状态下焊接,焊后不进行调制处理由于焊后不进行调制处理,所以焊缝金属可以和木材又差别,为了防止冷裂纹,要选择塑性韧性好的奥氏体焊条,采用预热,焊后回火处理. 由于焊后不能调制,所以热影响区的性能变差无可避免,因此最好采用晓得焊接热输入.第四章1.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铬和镍,为了防止晶间腐蚀,不锈钢也是C含量越低越好,不锈钢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钢2.合金元素含量越多,线膨胀系数越大,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容易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成为裂纹的主要原因.3.不锈钢的腐蚀分为:均匀,应力,点,缝隙,晶间腐蚀.均匀腐蚀:接触腐蚀界面的金属全部发生腐蚀应力:不锈钢再特定的腐蚀介质和应力状态下发生的低于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点:大部分不腐蚀,分散的局部腐蚀. 缝隙腐蚀:缝隙:再电解液中,不锈钢和异物接触的表面存在间隙的时候,缝隙的溶液流动发生迟滞现象,导致局部浓化,导致不锈钢钝化膜背局部破坏.晶间:再晶粒边界附近发生的腐蚀.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1.接头晶间腐蚀2.热裂纹3.析出现象4.低温脆化1.晶间腐蚀包括:焊缝区.1.通过焊接材料是焊缝金属成为超低碳2.调整焊缝成分获得铁素体相(铁素体相的作用:1.打乱单一的奥氏体方向,不形成连续的贫CR层2.富含CR)铬当量是铁素体话元素镍当量是奥氏体元素.热影响区敏化区热影响区峰值温度处于敏华加热区温度.采取小热输入快速焊接减少存在时间熔合区2.热裂纹倾向:1.线膨胀系数大,产生较大的应力2.奥氏体钢易于联生结晶形成方向性强的组织,导致有害物质偏析,促进形成晶间液膜3.合金组成复杂,一些合金也容易形成易溶共晶. 为了防止热裂纹,采用小焊接热输入快速焊,不预热,降低层间温度,降低焊接电流5.铁素体不锈钢线膨胀系数小,所以热裂纹冷裂纹不严重,但是焊接接头容易塑性强度低和脆化,所以焊接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普通铁素体不如高纯铁素体焊接性1.晶间腐蚀,2.接头脆化包括1.高温脆化加热到950到1000,再极速冷却到室温,可以减少C.N含量或者缓冷或者重新加热到750到850度防止性能变差.2. 再520到820度长时间加热析出铁素体3.475脆化再400到500度加热出现的脆性随着铬的含量增加脆化增加。
第一章焊接化学冶金1、什么是焊接化学冶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答:焊接化学冶金指在熔焊过程中,焊接区内各种物质之间在高温下的相互作用反应。
它主要研究各种焊接工艺条件下,冶金反应与焊缝金属成分、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研究目的在于运用这些规律合理地选择焊接材料,控制焊缝金属的成分和性能使之符合使用要求,设计创造新的焊接材料。
2、调控焊缝化学成分有哪两种手段?它们怎样影响焊缝化学成分?答:调控焊缝化学成分的两种手段:1)、对熔化金属进行冶金处理;2)、改变熔合比。
怎样影响焊缝化学成分:1)、对熔化金属进行冶金处理,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焊接材料的成分和性能,控制冶金反应的发展,来获得预期要求的焊接成分;2)、在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比例称为熔合比,改变熔合比可以改变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
3、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答: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焊接材料,同时还有热源周围的空气,焊丝表面上和母材坡口附近的铁皮、铁锈、油污、油漆和吸附水等,在焊接时也会析出气体。
产生:①、直接输送和侵入焊接区内的气体。
②、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
③、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
④、材料的蒸发。
⑤、气体(包括简单气体和复杂气体)的分解。
4、氮对焊缝质量有哪些影响?控制焊缝含氮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氮对焊接质量的影响:a在碳钢焊缝中氮是有害的杂质,是促使焊缝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b氮是提高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
c氮是促进焊缝金属时效脆化的元素。
控制焊缝含氮量的主要措施:a、控制氮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保护,防止空气与金属作用;b、在药皮中加入造气剂(如碳酸盐、有机物等),形成气渣联合保护,可使焊缝含氮量下降到0.02%以下;c、采用短弧焊(即减小电弧电压)、增大焊接电流、采用直流反接均可降低焊缝含氮量;d、增加焊丝或药皮中的含碳量,可降低焊缝中的含氮量。
5、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手工电弧焊时焊缝含氢量的影响?答:(1)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含氢量有一定的影响:手工电弧焊时,增大焊接电流使熔滴吸收的氢量增加;增大电弧电压使焊缝含氢量有某些减少。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的全部内容。
绪论一、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1.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问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称为焊接。
物理本质:1)宏观:焊接接头破坏需要外加能量和焊接的的不可拆卸性(永久性)2)微观:焊接是在焊件之间实现原子间结合.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从理论来讲,就是当两个被焊好的固体金属表面接近到相距原子平衡距离时,就可以在接触表面上进行扩散、再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形成金属键,达到焊接的目的。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条件,事实上即使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表面,在微观上也会存在凹凸不平之处,更何况在一般金属的表面上还常常带有氮化膜、油污和水分等吸附层.这样,就会阻碍金属表面的紧密接触.为了克服阻碍金属表面紧密接触的各种因素,在焊接工艺上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二、焊接热源的种类及其特征1)电弧热:利用气体介质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焊接热源.2)化学热:利用可燃和助燃气体或铝、镁热剂进行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3) 电阻热: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