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二讲艺术本体论(上).
- 格式:ppt
- 大小:580.50 KB
- 文档页数:23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形态,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分为三个层面,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社会
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与经济基础关系极为密切;艺术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中介才能联系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精心整理 (1)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利用艺术相推动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
(2)宗教对艺术影响根本上来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
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宗教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2)宗教对艺术否定中又包含对自身的否定,当艺术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本质。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
简述几种代表性的艺术本体论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生产的文明始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艺术本体论,是对艺术是什么或艺术的本质的看法。
不同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等关于艺术是什么具有不同的见解。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观点:一、主观精神说(或“表现说”)主观精神说是从主观唯心主义角度探讨艺术本质的一种观点,它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意志理想或者愿望等自我意识的表现,是艺术家生命本质的内在冲动。
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尼采、叔本华等。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他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基本状态。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诗经》中的“诗言志”与宋代严羽提出的“妙悟说”、袁宏道提出的“性灵说”与主观精神说的说法类似。
此种观点把主观精神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心灵和欲念的表现,这其实否认了文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二、客观精神说(或“理念说”)客观精神说是从客观唯心主义角度探讨艺术本质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来源于现实,通过感性的形式显现理性,艺术是“理念”或客观的“宇宙精神”的显现。
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南北朝刘勰、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文以载道”观点与之相似。
此种观点肯定了艺术应揭示普遍真理,否定和忽略了艺术家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三、摹仿说或再现说摹仿说认为艺术通过再现客观现实揭示其本质特征,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对自然的摹仿或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西方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与近代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中国明代小说批评家叶昼也持有此种观点。
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