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推荐ppt148)
- 格式:ppt
- 大小:269.50 KB
- 文档页数:97
企业集团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企业集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对预算的制定和监控,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资源、优化成本、提高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的定义、重要性、制定和监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算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制定预算、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在规定的财务期间内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预算控制在企业集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优化:通过预算控制,企业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冗余,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成本控制:预算控制有助于企业集团对各项费用进行合理预估和控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决策支持:预算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帮助企业集团进行决策,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决策。
4.绩效评估:通过预算控制,企业集团能够对各个部门、项目或者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二、预算的制定预算的制定是预算控制的重要环节,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目标:企业集团应该明确制定预算的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并确定对应的指标。
2.数据收集与分析:企业集团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以便对市场情况和企业内部状况进行充分了解。
3.制定预算方案:根据目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预算方案,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投资预算等。
4.协商和修订:预算方案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商,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及时修订并最终确定。
三、预算的监控预算的监控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对偏差的分析。
下面是预算监控的几个关键步骤:1.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偏差分析: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判断偏差对企业目标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论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制度近年来,我国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预算管理,并在控制企业风险、引导经营者追求高绩效目标、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围绕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制度展开讨论,探讨企业集团预算控制制度失效及原因、主张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体系给出了健全预算激励制度的具体策略。
标签:预算;控制;制度;企业集团0 前言在新的改革开放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企业集团内部的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存在着复杂的财务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低及管理失控。
如何做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和风险控制,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难题。
实践证明,抓好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 企业集团预算控制制度失效及其原因分析1.1 组织和机构不健全,职能薄弱目前,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主任,由计划、财务、劳资、生产、销售、物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但预算办公室挂靠计划财务部门,没有形成独立的预算机构。
在实际编制过程中,主要是以计划财务部门为主,而作为预算具体执行层的其他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工程技术人员等还不能很好地参与进来。
仍存在着预算指标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基层单位只能被动执行的局面,造成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中针对性较差。
同时,预算控制没有相应的组织跟进就会导致控制失效。
预算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它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调整都应给予充分地重视,忽略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预算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
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往往只重视预算的编制,但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调查和预算调整时预算机构就很少参与了,对于预算的执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就架空了预算控制的职能,同时也严重削弱了预算的激励作用。
为此预算从编制、跟踪执行过程、差异分析到预算调整都应建立规范的流程,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
1.2 权责错位(1)目标与责任错位:即把预算指标分解下达给一些不相干或力所不能及的部门和单位,致使预算指标犹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实到实处,如有些企业把利润指标分解下达给成本中心就最为典型。
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一、预算控制的涵义与特征(一)预算控制的含义所谓预算控制或称预算管理,就是将企业集团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定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
此处"定量"包括"数量"与"金额"两个方面。
其中"数量"反映了企业集团预算活动的水平以及支持这种活动所需要的实物资源;"金额"部分则由预算的数量乘以相关的成本或价值取得,主要用以反映预算活动所需的财务资源和可能创造的财务资源。
(二)预算控制的特征⒈风险自抗预算控制不仅以市场预测为基础,而且更进一步针对预测的结果及其可能的风险事先制定相宜的应对措施,从而使预算本身便具有了一种主动的反风险的机制特征。
不仅如此,以资源聚集整合与有序运作为基本点的预算控制,不仅为企业集团冲击市场、抗御风险提供了优势的资源支持与保障,更直接带来了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极大提高。
而高效率本身同样也直接意味着企业集团具有了最为强大的风险抗御机能。
⒉权力制衡预算组织结构体系的设置应当满足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各组织权责利对等原则;二是不同组织在权限上立足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以保证权利的制衡并保证系统的有序运转。
⒊以人为本预算管理制度的内核在于谋求人本主义/人治基础上的制度主义/法治,并依托环境预期,在管理上确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前战略思想与灵活机动的事中战术原则,从而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秩序化与高效率性。
预算控制过程应当体现为"人管"而非"管人"的过程,是一种制度约束下的人性化的自我控制机制。
二、预算控制循环预算控制循环是指从预算目标拟定与预算编制、责任落实与推动实施、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奖罚兑现到总结改进的系统化过程。
㈠目标拟定与预算编制。
预算目标的是预算控制的起点,也是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