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知识梳理(新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10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概况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变化:组织形式:工场→工厂;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机器生产3.领先国家:英国3.开始行业:从棉纺织业开始4.特点:“蒸汽时代”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有了制度保证;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促进资本积累。
三、重大发明成就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
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铁路)。
四、工业革命的扩展1.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
2.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1.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2.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根据材料)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创造了巨大财富,但也导致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激化。
(2)19世纪30到40年代,欧洲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3.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英国人欧文、法国人圣西门和傅立叶。
(2)共同点:批判资本主义;理性的社会蓝图,寄托于个别统治者或开明富豪的支持。
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
[键入文字]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知识点大全
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二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要趋势(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科学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各国积极寻求国际经济合作。
初二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
1。
八年级历史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哎呀,说起这八年级历史第七单元,咱们得从古代文明那点事儿聊起。
先说说那埃及的金字塔,嘿,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嘛!法老们想死后也风光,就整了那么些个大家伙,屹立不倒几千年,看得人是又惊叹又好奇。
再转到西亚,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那可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刻在黑石上,条条框框管得严,当时的社会秩序全靠它撑腰。
说到印度,古印度文明也不得了,种姓制度把人分三六九等,虽然现在不兴这一套了,但了解了解历史,晓得以前咋回事儿,也挺有意思。
还有那古希腊,城邦林立,哲学思想满天飞,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个比一个牛,他们讨论的民主、科学,现在咱们还在学呢。
最后说说咱们的邻居,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那版图扩得大,法律也整得齐,特别是《十二铜表法》,给后世法律定了不少调调。
总而言之,这第七单元讲的就是古代世界那些璀璨夺目的文明,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辉煌。
学历史,就是要把这些事儿串起来,心里头有个谱儿,以后跟人吹牛也有料不是?。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七单元世界史♦—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武器:坦克(最早出现在英国)、飞机—影响:历时四年多,参战国三十多个,卷入人口达十五亿,死伤三千多万。
♦经济危机(1929~1933年)—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的英国—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最先开始于美国。
—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实质:“生产过剩”的危机—受害最深的人是普通百姓。
—各国对策: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罪行:①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人至少有150万人;②日本南京大屠杀—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性质: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与邪恶的战争—武器:核武器(第一次使用原子弹)—法西斯国家战败投降的顺序:意、德、日—影响:历时六年,参战国有六十多个,卷入人口三十亿以上,死亡人数超过五千五百万。
—成果:1945年10月24日,美、英、苏、中等国创立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即《四月提纲》。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把银行和大企业收由国有,对外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名称为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政府主席。
—1922年,苏维埃俄国和邻近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成功原因: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②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③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七单元复习工业革命1.含义: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发源:英国;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主要原因)(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生产发展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3.过程: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以蒸汽作为动力。
(以煤作为燃料)(1)对生产力的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对阶级结构的影响: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最终形成。
(3)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加快对亚非拉国家殖民侵略步伐,造成亚非拉国家长期贫困与落后。
(4)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积极: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5)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改变与思想观念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了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资本家拥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除自身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受资本家的雇佣和剥削。
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阶级的待遇却很差。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明确提出推翻富人政权的口号。
英国宪章运动得到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斗争的失败说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1662年( )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③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最惨烈的战役一战的转折点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上。
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战: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
死亡达6000万。
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
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地点:先在英国,后扩展至德国、法国、美国等3.开始行业:棉纺织业4. (特征)标志:蒸汽机的普遍使用5.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条件、原料条件(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1)英格兰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2)英国机械师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3)(交通运输行业)美国人富尔顿制成蒸汽轮船;(4)(交通运输行业)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1)它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3)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4)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8.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9.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2.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的阶级。
3.工人运动从追求经济权利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口号:“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②英国宪章运动: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要求取得普选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梳理素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一、单元知识结构导图
二、单元重点知识翻转性记忆
表一两次工业革命及时代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内容
巴黎公社的性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及作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表二
三、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2.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比较
3.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方式)
(1)革命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等。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民族独立运动:如美国。
美国通过1775年至1781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3)改革的方式:如俄国、日本。
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4)王朝战争的方式:如德国。
普鲁士宰相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从而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