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7.48 KB
- 文档页数:12
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目前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煤炭生产及运输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其中,煤层自燃发火事件是煤炭生产和运输中的一个严重安全事故。
什么是煤层自燃?在煤炭地质学中,煤层自燃是指煤层内的一些物质或过程使煤层内部自行发生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和有毒气体,甚至会引发煤层火灾。
煤层自燃是由于煤层中含有大量易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空气中氧气的存在、煤层内部温度升高、大气气压降低等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物质会自行氧化发热,并最终发生自燃。
煤层自燃和火灾对煤炭生产及运输的影响煤层自燃和火灾对于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在煤炭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常常受到严重威胁。
煤层自燃和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同时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
2.坑口堵塞:自燃的煤炭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会使得坑道和煤仓堵塞,影响煤炭生产和运输的顺畅。
3.能源供应受到影响: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如果煤炭生产和运输中出现自燃和火灾,煤炭供应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国家能源的稳定供应。
由此可见,煤层自燃和火灾对于煤炭生产和运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煤层自燃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煤层自燃,煤炭生产和运输中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坚持“预防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煤矿井下自燃预测预报体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加强通风:通过合理通风可以控制煤矿井下的氧气含量,减少进气口和煤体接触面积,起到降低煤层自燃可能性的作用。
3.加强除尘: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煤尘减排、消防除尘设备,有效减少煤尘的产生和积累,降低煤层自燃的风险。
4.加强管理:强化煤矿安全监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责任制。
总结煤层自燃和火灾对于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煤炭场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用于发电、钢铁等行业。
然而,煤炭火灾事故是煤炭行业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由于煤炭的自燃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煤炭场火灾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及分析处理方法,以期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火灾风险。
一、案例描述2018年,某煤炭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在该煤炭场的仓库区域,事发时有大量的煤炭在储存,并且该仓库设有大型卸煤设备和输煤机械。
火灾发生后,迅速蔓延到整个仓库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事故中有数名工人和现场管理人员受伤,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二、原因分析1. 仓库内煤炭堆储不当初步分析显示,仓库内煤炭堆储不当是该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该煤炭场的库房容量有限,煤炭堆储时未能按照规范进行堆储,导致煤炭之间的通风不畅,有些煤堆甚至直接靠近设备和输煤机械。
这种情况在煤炭场中属于典型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导致火势扩散和火灾难以控制。
2. 输煤机械故障另一方面,在火灾发生后的事后调查中还发现,事故时输煤机械出现了故障,导致火灾的蔓延速度加快。
输煤机械是用来将煤炭从堆储仓库输送到其他设备的重要设备,一旦故障将会加快火灾的蔓延速度。
据了解,输煤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一直存在一定难度,加之长期运行,设备的老化情况较为严重。
3. 缺乏有效的防火措施该煤炭场的防火措施并不够完善,且现场作业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也是此次火灾事故的原因之一。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信息显示,煤炭场的防火设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未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谨慎,有的工人甚至在禁烟区域吸烟,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三、应对措施及安全管理建议1. 煤炭堆储规范化该煤炭场应加强对煤炭堆储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库房内煤炭的堆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要求员工在堆储煤炭时要遵守规定的安全距离,确保通风畅通,防止产生火灾隐患。
预防煤炭和矸石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乐观预防掌握大南湖二矿储煤场堆煤、排矸场排弃矸石时可能发生的煤炭自燃,做到防患于未然。
特编制《大南湖二矿预防煤炭和矸石自燃发火的平安技术措施》。
一、矿区煤层自燃发火分析(1)当采场煤层揭露、储存在煤场和低热值的风氧化煤排弃至排土场以后,煤炭的水分很快散失,煤风化破裂,增大和氧气的接触面,煤炭开头氧化发热。
(2)由于自然条件等缘由,煤发热后的热量不能很快散失掉,致使煤体的温度连续上升,从外表看,其现象就是水蒸汽状。
(3)当达到煤的着火点时,煤开头自燃发火,煤炭由原来的氧化阶段进展到燃烧阶段,将产生大量的热量,煤炭开头猛烈燃烧起来,表面现象有烟消失,扒开表面就消失明火。
二、排土场、临时储煤场自燃发火分析1)排土场(1)风氧化煤没有按规定集中分区排放。
(2)风氧化煤集中排弃工作线长度超过规定长度。
(3)风氧化煤没有按规定准时分层压渣掩盖掩埋。
(4)风氧化煤掩盖掩埋厚度不符合要求,掩盖封堵不严、不实。
(5)未对采场运至排土场的高温发热煤和已自燃发火煤进行准时掩埋掩盖。
(6)冬季在排土场采纳明火取暖或烘拷设备,引发风化煤的自燃。
2)临时储煤场(1)煤堆堆放高度超过规定高度。
(2)煤堆堆放时没有实行分层碾压。
(3)没有准时清理煤场内的浮煤。
(4)没有准时清理、隔离发热煤。
(5)高温煤、陈煤、新煤没有单独堆放。
(6)没有按先陈后新原则调运原煤。
(7)调运不准时,存煤时间过长,超过自燃发火期。
(8)没有准时支配对高温煤进行降低煤堆高度、碾压或倒堆处理。
(9)煤场动用电火焊前没有按规定清理煤尘和洒水。
(10)煤场明火取暖或烘拷设备,引发煤的自燃。
第一节一般预防措施1、各生产工艺作业区域内严禁携带火种,严禁吸烟。
2、各生产工艺作业区域内动火必需申请动火报告,动火后必需准时熄灭火源,确认火源完全熄灭后作业人员方可离去。
3、各生产工艺作业区域内必需24小时不间断巡回检查,发觉问题必需准时汇报给生产指挥中心及值班领导。
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范本在煤炭生产和运输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煤炭自燃,一旦发生自燃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煤炭自燃事故,减小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响应机制本预案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应急响应机制,分为四个级别: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和Ⅳ级响应。
二、自燃防控措施1. 对煤炭储存登记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煤炭自燃监测网,实时监测储存煤炭的温度和气体浓度。
2. 定期对储存和运输的煤炭开展自燃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管理和监督。
3. 定期组织开展煤炭自燃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各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处置流程1. 接到警情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派出应急处置组前往现场。
2. 进一步了解火灾情况和受影响面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势蔓延。
3. 各单位协同合作,实施现场救援和疏散被困人员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4. 进一步评估火灾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四、信息发布机制1. 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搜集、核实和发布,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制作事故通报,采取措施做好事故通报的传递工作,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减少恐慌情绪的蔓延。
五、事故后处理1. 整理事故数据,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2. 开展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3. 对事故中涉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六、综合保障1.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熟练程度。
2. 配备先进的应急处理设备和器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3.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煤炭自燃事故的监管力度,提高事故防控水平。
通过本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可有效化解煤炭自燃事故带来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小损失,提高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安全水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煤炭自燃应急处理预案范本(二)煤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火灾事故,特别是在煤矿、火力发电厂等煤炭储存和使用场所。
文件编号:RHD-QB-K250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标准版本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煤氧化自燃既是重大的事故隐患,也降低了煤的经济价值。
分析了煤堆自燃的原因,煤堆易发生自燃的部位,并提出防治措施。
煤炭长期堆积会因氧化作用,使煤的灰分升高,固定炭和热值下降,降低煤的质量。
煤炭自燃还会造成大量的煤白白烧掉。
如汕头电厂燃烧的烟煤,煤场经常贮有3个月以上的正常用量,因贮煤时间过长而经常发生自燃,有时同时几处发生自燃。
阴燃的煤被送到输送和研磨设备,会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
煤自燃既是重大的隐患,也降低了煤的经济价值,因此,了解煤自燃的特性,防止煤自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堆自燃原因分析煤大体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约占65%~95%),其次是氢(约占1%~2%),并含少量氧(约占3%~5%,有时高达25%)、硫(约占10%),上述元素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
除此之外,煤中还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5%~15%,也有高达50%)和水分(一般在2%~20%之间变化),这些物质称为煤的惰性质。
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煤自燃的根本原因。
煤中的碳、氢等元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
煤的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质和热量。
当热量聚集,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自燃。
煤堆发生自燃要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1)具有自燃倾向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水分、灰分、含硫量、粒度、孔隙度、导热性,是煤自燃的基本条件。
煤炭自燃及其预防措施破裂的煤炭及采空区中的遗煤接触空气后,氧化生热,当热量积聚、煤温上升超过临界温度时,最终导致着火,此种现象称为煤的自燃。
煤的这种性质称为煤的自燃倾向性,由此引起的火灾即是自然发火。
依据《煤矿平安规程》规定,将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简单自燃、自燃和不易自燃3种。
(一)煤炭自燃的条件煤的自燃过程是一个相当简单的现象,它必需具备肯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讨论表明,煤炭自燃必需具备以下4个条件:(1)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呈破裂积累状态(即在常温下有较高的氧化活性)。
(2)有连续的通风供氧条件,能维持煤炭氧化过程的进展。
(3)积聚氧化生成热量,使煤的温度上升。
(4)上述3个条件同时具备,且大于煤的自然发火期。
(二)煤炭自燃的过程煤炭自燃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预备期、自热期、燃烧期。
(1)预备期。
又称埋伏期,是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与空气接触后,吸附空气中的氧而形成不稳定的氧化物,初始看不出其温度上升和四周环境温度上升的现象。
此过程的氧化比较平缓,煤的质量略有增加,着火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加。
(2)自热期。
在预备期之后,煤氧化的速度加快,不稳定的氧化物开头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这时若产生的热量未散发或传导出去,则积聚起来的热量便会使煤体渐渐升温,此阶段通常称为煤的自热期。
(3)燃烧期。
当煤温达到着火温度(无烟煤大于400℃、烟煤320~380℃、褐煤小于300℃)后就燃烧起来。
煤进入燃烧期就消失了一般的着火现象。
(三)煤炭自燃的征兆人们凭自身阅历观看煤炭自燃初期征兆如下:(1)煤炭氧化自燃初期生成水分,往往使巷道湿度增加,消失雾气和水珠。
(2)煤炭在从自热到自燃过程中,氧化产物内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并产生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或煤焦油味。
(3)煤炭氧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该处的煤壁和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时高。
(4)煤炭氧化自燃过程要放出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因此人们会感觉头痛、闷热、精神不振、不舒适、有疲惫感等。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3篇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篇一煤大体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约占65%~95%),其次是氢(约占1%~2%),并含少量氧(约占3%~5%,有时高达25%)、硫(约占10%),上述元素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
除此之外,煤中还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5%~15%,也有高达50%)和水分(一般在2%~20%之间变化),这些物质称为煤的惰性质。
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煤自燃的根本原因。
煤中的碳、氢等元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
煤的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质和热量。
当热量聚集,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自燃。
煤堆发生自燃要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1)具有自燃倾向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水分、灰分、含硫量、粒度、孔隙度、导热性,是煤自燃的基本条件。
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挥发分的含量,挥发分含量越高,自燃倾向性越强,而且自燃时间也会相应缩短。
根据煤的氧化程度与着火点之间的关系,利用原煤样的着火点和氧化煤样的着火点的差值Δt 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
一般,原煤样着火点低,而且Δt大的煤容易自燃;Δt40℃的煤为易自燃煤;Δt20℃的煤(褐煤和长焰煤除外)是不易自燃煤。
从表1可看出,从褐煤到无烟煤,其着火点越来越高,自燃倾向性越来越弱。
(2)供氧条件。
煤堆暴露于空气中,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且空气通过煤块之间的间隙渗透到煤堆内部,给煤堆内部氧化创造了条件。
煤的块度越大,煤块之间的间隙越大,其供氧条件越好。
(3)氧化时间。
煤从氧化发展到自燃有一个过程,氧化时间达到自燃发火期才能自燃。
如长焰煤的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气煤为4~6个月。
(4)储热条件。
煤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只有当放出的热量大于散发掉的热量时,才能使热量聚集,温度上升,达到煤的着火点就会自燃。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正式版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煤层自燃火灾是指在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内,在适宜的供氧储热条件下而氧化发热、升温,当温度超过其着火点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煤自燃火灾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呈破裂状态堆积存在;透空气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间断地发展;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热量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放散。
1.决定煤自燃倾向性的因素
(1)煤的炭化变质程度。
煤的炭化程序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小;褐煤矿井自燃发
火次数低于烟煤矿井;烟煤矿井中长焰煤和气煤自燃危险性大,而贫煤则较小。
(2)煤中水分。
一定含量的水分有利于煤的自燃(小于4%),而湿度过大(小于4%),则会抑制煤的自燃。
(3)煤岩成分。
煤岩成分中,含丝煤越多,自燃倾向越大,因为具有纤维构造而表面吸附能力又高的丝煤在常温下吸氧能力特别强。
(4)煤中含硫量。
在同牌号煤中,含硫化物越多,越易自燃。
因为煤中所含黄铁矿在低温氧化时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使煤体膨胀而变松软,增大了氧化表面积;黄铁矿氧化热也促进煤的自燃。
(5)煤的粒度、孔隙度、瓦斯含量及导
热能力也是影响自燃倾向的因素。
2.影响煤自燃的地质、采矿因素
(1)煤层厚度。
据统计,80%的自燃火灾是发生在原煤层开采中。
厚煤层容易发火的原因,一是难于全部采出,遗留大量浮煤和残柱;二是采区回采时间过长,大大超过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2)煤层倾角。
煤层倾斜越大,自燃危险性越大,急倾斜煤层发火次数多。
(3)地质构造。
在断层、褶曲、破碎带、岩浆入侵地区,其自燃火灾频繁。
这是因为煤体碎裂吸氧条件好,氧化性能高所致。
(4)开拓采煤条件。
用石门、岩石大巷开拓,切割煤层较少,煤柱也留得少.自燃
发火的危险性小;使用回收率高的采煤方法,采空区残煤少,也不易发火。
回采速度慢,拖的时间长,地压增大、氧化面积大,时间长于自燃发火期,很容易产生自燃火灾。
(5)通风条件。
漏风大不仅有效风量低,而且向采空区、煤柱区渗漏供氧,促进了煤的自燃发火。
3.煤层自燃发火期
它是自燃危险程度在时间上长短的量度,自燃发火期越短的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越大。
煤层自燃发火期是指开采过程中暴露的煤炭,从接触空气到发生自燃的一段时间,一般以月为单位,也有以天为单位。
4.煤自燃的征兆
(1)煤炭自热的初期阶段的征兆有:煤温有所升高,但在临界温度60~80℃以下;出现C02、CO气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
(2)煤炭自热的后期阶段的征兆有:火源点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大,出现雾气,煤壁挂水珠,类似“出汗”现象。
出现煤炭氧化和干馏的产物,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丙烯(C3H6)、乙炔(C2H2)以及苯(C6H6)、荼(C10H8)等。
煤温、水温、气温都有所升高。
流出的水酸性增大。
芳香族的碳氢化合物气味(煤油味)是
井下自燃最可靠的征兆。
(3)测定空气成分、气温、岩温用以预报自燃。
煤自热到自燃的激烈氧化过程中,火区附近的空气成分会发生变化:氧的浓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并先后出现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
围岩温度的变化要在一定深度的钻孔中测定;空气温度可用普通温度计测定你,空气湿度用干湿球温度计求算。
5.防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1)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
优先采用石门、岩石大巷的开拓方式,以减少矿层或煤层的切割量,便于少留矿柱(煤柱),易于及时封闭和隔离采空区。
还宜采用岩石上山,区段巷道重叠布置,区段巷道分采分掘布置的开拓方式。
(2)坚持先上层后下层,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和由井田边界向中央后退式回采方式。
选用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不留煤柱、采空区容易封闭的采煤方法。
(3)合理布置采区。
可根据煤的自燃发火期的长短和回采速度来决定采区尺寸。
必须保证在煤体自燃发火期到来之前回采完毕并及时封闭采区。
(4)提高回收率,降低煤炭损失,减少采区残矿残煤,提高回采程度,清扫工作面浮煤,及时充填采空区。
6.通风防火措施。
有自燃危险的矿
井,以风控火,应采取如下措施:
(1)实行机械通风,建立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
(2)采用分区通风,避免串联,及时调节风流,控制和隔绝火区,缩小火区范围。
(3)最大限度地降低风压、减少漏风,及时安设调节风门、风窗、密闭墙等通风构筑物,并正确选择安设地点,保证施工质量。
(4)加强通风系统的测定和管理,特别注意有自燃危险区域的风量、风压、风向、漏风状况、空气中瓦斯浓度、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5)均压通风。
调节风门均压,减少并
联网路漏风,即在工作面回风巷道里安装调节风门,降低工作面压差,减少风量。
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均压,即由上、下巷道进风,中间回风道回风的“W”形通风,这样由于工作面压差减少。
采空区内自燃带范围压缩,窒息带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控制了浮煤的自燃。
对有可能发生煤自燃而已封闭的区域,使用封闭区均压措施,可防止火灾的发生和复燃。
具体方法是并联支路与调节风门均压;局扇与调节风门均压;主扇与调节风门均压,连通管均压以及改造通风系统均压等。
7.预防性灌浆
(1)采前预灌
对特厚煤层或因老空区过多而极易自燃的煤田最好采用采前预先灌浆。
(2)随采随灌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可同时向采空区灌浆,以防止遗煤自燃和胶结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安全防火条件。
随采随灌可用埋管灌浆、插管灌浆、洒浆等方法。
(3)采后灌浆
开采自燃不十分严重的厚煤层时,可在上分层工作面采完后,封闭停采线的上下出口,然后在上出口的密闭内插管大量灌浆,以充填易自燃的空区。
8.阻火剂防火
阻火剂可采用无机盐化合物如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铵
(NH4Cl)、氯化钠(NaCl)、三氯化铝(AlCl3)以及水玻璃等溶液。
采用架间喷洒阻化挤和采空区注凝胶(是阻火剂的一种)的方式灭火。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