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9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1. 认识积的近似数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学概念——积的近似数。
说实话,这个话题听上去可能有点儿枯燥,但其实一点也不!就像你在吃一块美味的蛋糕,虽然每一口都是不同的味道,但最后的感觉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什么是积的近似数呢?简单来说,积就是我们在乘法中得到的结果,而近似数则是我们把这个结果“简化”一下,使它更容易理解和计算。
就像是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明了,简直就是数学界的“化繁为简”啊!1.1 生活中的例子说到近似数,咱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
比如说,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买零食,大家一口气买了很多东西,最后结账的时候,心里估算一下总共花了多少钱。
假如你买了12块巧克力,每块3元,那总共就是36元。
但你可能会想:“哎呀,算得太复杂了,不如算成40元。
”这样一来,虽然有点儿误差,但总的感觉还是差不多的!这就是近似数的魅力所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1.2 近似数的好处那么,近似数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它可以让我们在计算时节省时间,毕竟谁都不想在一堆数字中打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
其次,它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出判断,比如说,当我们在超市里看到一堆商品,有的标价是28.5元,有的是29.9元,我们能快速判断出哪一个更贵。
再说了,数学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吗?近似数就是那个让复杂变简单的小助手!2. 学习积的近似数接下来,咱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
首先,掌握一个小窍门就是“取整”。
取整就是把小数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
比如说,如果我们计算7.8乘以4.3,我们可以把7.8近似成8,把4.3近似成4。
然后呢,8乘以4就得32!这时候虽然结果和实际有点差距,但在紧急情况下,这个结果已经足够我们用来做决定了。
2.1 常用的近似方法当然,除了取整,还有其他的近似方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四舍五入!这可是个好办法哦!如果你遇到6.7和2.4,六舍七入,6.7就变成7,2.4变成2。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积的近似值概念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讲解例题: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积的近似值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 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讲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讲解例题: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能力。
第三章:积的近似值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值进行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积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积的近似值-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估算积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估算积;3. 能够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掌握四舍五入法、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在估算积中的应用;2. 理解积的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关系;3.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器、练习题;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结合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估算积的方法。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估算积的比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积的近似值2. 主要内容:-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四舍五入法、分解法和乘法分配律在估算积中的应用- 积的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3. 示例题目:略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估算积的方法;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积的近似值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积的近似值一、教学内容:积的近似值(P.10的例6和“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整数1.2835.9042.876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二)、教学实施:1.谈话引出题目: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吧,结账时,你们是自己算呢?还是收银员要多少你就给多少?有没有观察过收款的清单?我啊,特别喜欢吃芒果。
今天,老师要去超市买了一些芒果。
每千克售价是8.16元,我买了1.4千克。
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我应该付多少钱呢?2.交流获取数据信息,列出数量关系,并计算(1).交流信息:每千克8.16元,1.4千克是多少钱?(2).数量关系:单价×重量=总价(3).尝试计算:指名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再集体订正。
(4).观察发现,寻求解决方法:仔细观察计算结果。
怎么付钱,要付多少?同学们很聪明,因为人民币最小额单位是“分”,所以付款时只算到“分”,那么以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那个位数?(百分位),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取积的近似值。
(保留两位小数)(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积的近似数。
(新人教五上)积的近似值第四课时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1-0.821.3+0.741.25×80.25×0.40.4×0.40.89×10.11×0.680×0.05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积的近似值西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1.4积的近似值,这是西师大版教材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如何求得两个数的乘积的近似值。
我们将使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并且会了解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地应用它。
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得乘积的近似值。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和粉笔,学具则包括练习本和计算器。
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并且指出其中的错误。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四舍五入法的步骤写在上黑板上,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求乘积近似值的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以便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解答它们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们对四舍五入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积的近似值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1.4积的近似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我们学习了1.4积的近似值。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认为有两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
第一个重点是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中简化问题,并且得到一个接近真实值的答案。
在乘法中,当我们对因数进行四舍五入时,我们可以得到乘积的近似值。
这个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在估算购物价格或者计算烹饪材料时。
第二个重点是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我们要确定要保留的位数。
比如,如果我们要将35乘以27的结果近似到最接近的十位数,那么我们需要保留到个位数。
第四课时积的近似值教学要求: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2×0.3 0.6×0.8 0.42×0.8 1.6×0.51-0.72 1.3+0.74 1.25×8 0.25×0.40.8×0.8 0.89×1 0.11×0.6 80×0.05思考并回答:(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学生列式,板书:0.049×454、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如何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怎样写?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5×0.91=3.185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3.2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3.19 )。
7、尝试后练习:▲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判断,并改错.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1 0 .2 8 63 . 2 7 2 . 0 4×0. 3 2 × 1. 5 × 2 82 0 5 7 2 1 63 5 1 6 3 23 0 8 5 8 3 2 74 0 83. 2 9 1 5 24. 9 0 5 5 7 1 2三、运用1、P.13页2题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