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5-2016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和参考答案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3.00 KB
- 文档页数:22
抚州高一期末考试卷物理一、选择题1. 三个质点A、B、C质量分别为2kg、3kg、4kg,它们沿同一直线的次序放置,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5m和1m,以绳带连接外力F以0.8m/s的速度向相对轻的A质点靠近,问你认为这样的外力大小是多少?A. 6NB. 8NC. 10ND. 5N2. 设物体A在做匀变速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体A运动的速度可以随时间变化B. 物体A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C. 物体A运动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D. 物体A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3. 弹簧常数为k=2000N/m的弹簧两端靠近彼此,此时两端之间的距离$x=20cm$,如果物体质量为$m=0.2kg$,问你弹簧弹力作用的加速度?A. 20m/s^2B. 30m/s^2C. 40m/s^2D. 50m/s^24. 将5kg的物体放在10kg、20kg两物体之间,向上进行匀加速的运动,问当给速度为$10m/s$时,三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A. 0.5B. 0.6C. 0.7D. 0.8二、填空题1. 两根弹簧串联,弹簧常数分别为$k_1=500N/m$、$k_2=1000N/m$,求当两个弹簧并联时的总弹簧常数。
2. 一颗子弹射入垂直于板面的弹弓弹性杆中,常弹簧系数为$200N/m$、可拉伸的最大距离为$30cm$,如果把弹弓弹簧扭至$6cm$再放松,求子弹对弹簧的加速度。
3. 质点物体表面上五个力$20N$、$25N$、$50N$、$150N$、$200N$,问这个物体的受力合成是多少?4. 研究动量守恒定律时,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动量守恒定律是在某瞬间生效一定时间。
5. 有一质量为$0.1kg$,速度为$60m/s$的物体,力加速度大小为$5m/s^2$,问它作用的力是多少?6. 物体质量为$3kg$,水平面上施加一个力使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等于$2m/s^2$,问力的大小?三、问答题1. 已知动力都的等价式:$W=\Delta k=1/2mv^2_f-1/2mv^2_i$,其中$m$为质量、$v_i$与$v_f$分别为方初末速度,求一下问题:a. 一个质量$2kg$,速度$5m/s$的物体,作用$15N$的力后它的末速度是多少?b. 已知物体质量为$5kg$,初速度$1m/s$,末速度$4m/s$的动量增量为$50kgm/s$,求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 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卷方框里,第Ⅱ卷的答案或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指定处,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和“考号”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各组物理量,三个量都不是基本物理量但都是矢量的是A .力 速度 质量B .速度 力 加速度C .长度 速度变化 加速度D .长度 质量 时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运算都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B .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km C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D .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3.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1;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 2;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 ,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则f 1、f 2、μ依次为A . 80N 、100N 、0.45B .80N 、100N 、0.90C . 0、80N 、0.45D .80N 、80N 、0.904.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 、6N 、7N ,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 .17N 3NB .5N 3NC .9N 0D .17N 05.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 =10 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10 m/s 2) A .s 2 B .s 2[C .s 1 D .()s 22- 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以一定初速度v 沿固定粗糙斜面上滑, 物体A 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B .重力、对斜面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C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D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还有沿斜面向上的冲力、7.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可分为三段,0-2s 为第I 段,2-4s 为第II 段,4-5s 为第III 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I 段与第III 段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I 段与第III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C .第I 段与第III 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D .第I 段与第III 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8.一汽船过河,船速为v 1,水流速度是 v 2 ,v 1 > v 2 ,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A .船头指向垂直于河岸航行时,航行的距离不是最短,所用时间最短B .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成一定角度θ,cos θ = v 2 /v 1 时,航行的距离最短,所用的时间不是最短C .船头指向垂直于河岸航行时,航行的距离最短,所用的时间最短D .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成一定角度θ,cos θ = v 2 /v 1 时,航行的距离最短,所用的时间最短 9.滑雪者从山上M 处以水平速度飞出,经时间t 0落在山坡上N 处时速度方向刚好沿斜坡向下,接着从N 处沿直线自由滑下,又经时间t 0到达坡上的P 处.斜坡NP 与水平面夹角为45°,不计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则从M 到P 的过程中水平、竖直两方向的分速度v x 、v y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由同种材料做成的M 、m 两个物块,现用力F 推物块m ,使M 、m 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 、m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A .m M mF +B .mM MF+C .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 、m 仍向右加速,则M 、m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Mg mM MFμ++D .若桌面的摩擦因数为μ,M 、m 仍向右加速,则M 、m 间的相互作用力仍为mM MF+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加速度a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a=vt∆∆可知,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增量Δv的方向可能相反B.加速度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C.如果物体的加速度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只要加速度a>0,物体就做加速运动2.一架飞机起飞后不久遭到鸟击,致使飞机发生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和鸟主动撞击的一方施加的作用力大B.鸟对飞机的作用力等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C.撞击后鸟亡,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小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D.撞击后机损,说明鸟对飞机的作用力大于飞机对鸟的作用力3.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f为空气阻力)()A.B.C.D.4.一质点沿曲线从M点运动到N点,它在P点时的速度v方向和加速度a方向可能是A.B.C.D.5.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A.B.C.D.6.金属小桶侧面有一小孔A,当桶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A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桶自由下落过程中()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B.水不再从小孔喷出C.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D.水将以较小的速度喷出7.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与它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8.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OQ,OP竖直放置,小球A、B固定在轻杆的两端。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OQ,OP竖直放置,小球A、B固定在轻杆的两端。
现用水平力F将B向左缓慢推动一小段距离,则此过程中A.杆对A的弹力变小B.挡板OP对A作用力变大C.水平力F变大D.挡板OQ对B支持力变大2.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3.建筑工人用图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4.一汽车通过拱形桥顶点时速度为10 m/s,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4,如果要使汽车在桥顶对桥面没有压力,车速至少为;A.15 m/s B.20 m/sC.25 m/s D.30 m/s5.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D.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放置着一片树叶和一个小石子,现将玻璃管迅速翻转180°,玻璃管内非真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叶和小石子同时落到底部B.小石子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树叶在下落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将玻璃管抽成真空,重复上述实验,在树叶和小石子下落过程中,树叶和小石子都处于超重状态7.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g、m/s、N是导出单位B.kg、s、J是基本单位C.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D.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8.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A.m、kg、S B.g、m/s2、SC.m、N、s D.kg、m/s、S9.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C.质量大的先落地D.无法判断10.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
江西省赣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赣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C 2.A 3.A 4.B 5.C 6.B 7.AD 8.AC 9.AD 10.BC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11题4分,第12题6分,第13题9分,共19分11. (1)3.25(2分);1.79(2分);12. (1)6.93 (2分) (2)A (2分) (3)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分)13. (5)2.0(3分);(7)212ma a a -(3分),1212()()m g a a g a a --(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14题10分、第15题9分、 第16题9分、第17题13分,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1)如图(4分)(2)根据v a t ∆=∆,在0~20s 内做匀加速运动, 可求加速度a 1=1.5m/s 2;(2分)(3)根据v-t 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 时间内位移为x =1500m (2分) 所以平均速度为20/x v m s t== (2分)15. 解: 在放行5s 内,加速时间为t 1, t 1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S 1,5s- t 1时间内运动路程为S 2s a v t 2241===(2分) m at S 42221212211=⨯⨯==(2分) m vt S 123422=⨯==(2分)m m m S S 1612421=+=+(2分) 到关卡3还差4m, 还需运动32414s t v ===s 到达关卡3,,此时遇到关闭时间,关卡3最先挡住他 (1分)16. 解:物体AB 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有2()A B F m m g μ=+ (3分) 对于物体B 在竖直方向平衡有:1B F m g μ= (3分) 联立解得:121219A B m m μμμμ-== (3分) 17. 解:(1)由图像可知,在0~t 1内,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 t 1~t 2内物块沿斜面向下滑行 位移11102121t v t v S -=(3分)(2)由图像可知,在0~t 1内,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101t v a =;(1分) 在t 1~t 2内,物块沿斜面向下滑行的加速度大小112t v a =(1分)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有:101cos sin t v mma mg mg ==+θμθ (3分) 物块沿斜面向下滑行有:112cos sin t v m ma mg mg ==-θμθ(3分)解得:1102sin gt v v +=θ(1分)μ(1分)。
2015年春季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题(附答案)江西省高安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重点班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7题为单选题,第8―1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面是某同学对电场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 B.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QU 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其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 C.根据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所带电荷量无关 D.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UAB=WABq可知,带电荷量为1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 J,则A、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1 V 2.标有“8 V 6.4 W”和“8 V 20 W”字样的L1、L2两只灯泡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C点接地.如果将电路中L1、L2两灯泡的位置互换,则( ) A.B点电势升高 B.B 点电势降低 C.两灯都变亮 D. L1灯变暗,L2灯变亮 3.如图所示,R4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就是一个火警报警器的电路,电流表是安放在值班室的显示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个报警器,当R4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 和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A.I变大,U变小 B.I 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4.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经C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零,已知AC=CB,φA=3V,φB=5 V,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φC>4 V B.φC=4 V C.点电荷乙的比荷为1 C/kg D.点电荷乙的比荷为2 C/kg 5.如图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C.a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6.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BC=1∶2,B点位于A、C之间,在B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当在A处放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静电力为F;移去A处电荷,在C处放一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其所受静电力为( ) A.-F/2 B.F/2 C.-F D.F 7.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测量同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图甲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3 V、4 mA,图乙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4 V、3.8 mA,则待测电阻Rx的真实值为( ) A.略小于1 kΩB.略小于750 ΩC.略大小1 kΩ D.略大于750 Ω 8.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q从A点射入一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 A.粒子q带负电 B.粒子q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粒子q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粒子q的动能一直变大 9.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G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合上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做法可使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A.使A、B 两板靠近一些 B.使A、B两板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C.断开S后,使A板向左平移拉开一些 D.断开S后,使A、B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10.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1和q2,分别固定于A、B两点,DC为AB连线的中垂线,C为A、B两点连线的中点,将一正电荷q3由C点沿着中垂线移至无穷远处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电势能逐渐减小 B.电势能逐渐增大 C.q3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D.q3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8分)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现有的器材规格如下: A.待测电阻Rx(大约100 Ω) B.直流毫安表A1(量程0~10 mA,内阻约100 Ω) C.直流毫安表A2(量程0~ 40 mA,内阻约40 Ω) D.直流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约5 kΩ) E.直流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15 kΩ) F.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5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直流毫安表应选________,直流电压表应选________. (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 (3)用铅笔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线.12.(8分)如图所示,两带电平行板A、B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场强为E,两板相距d,板长L。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江西省抚州市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年级地理1~2 打开二维码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家园”。
“第二家园”的“自转轴”与其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及方向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强,有大气层。
回答1~2题。
(1) 判断“第二家园”是A. 月球B. 金星C. 火星D. 天王星(2) 与地球相比,“第二家园”A. 热带范围较大B. 昼夜交替的时间明显缩短C. 温带范围较大D. 可见到太阳西升东落现象3~4 打开二维码下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1) 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A. 西北B. 西南C. 东北D. 东南(2) 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A. 北京B. 济南C. 上海D. 海口 5~7 打开二维码读图,完成5-7题(1) 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A. 北极点B. 南极点C. 赤道上D. 北纬30度纬线上(2) 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右图ST与EF之间为:A. 热带B. 北寒带C. 北温带D. 南温带(3)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A. ST线将向南移B. EF线将向北移C. E’F’线将向北移D. S’T’线将向北移 8~9 打开二维码2014 年5月5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5日晚发生里氏6.1级地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1) 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A. 上下颠簸B. 左右摇晃C. 无感觉D. 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2) 地震、海啸的发生,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A. 水圈B. 大气圈C. 生物圈D. 岩石圈10~11 打开二维码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结合“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回答10—11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 一 物 理 试 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局部,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须知事项:1.第1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卷方框里,第2卷的答案或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指定处,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和“考号〞写在答题卷上.第1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0分,1---7单项选择题,8—10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 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 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 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2.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
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下列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如此如下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1t v =22t v =33t v B . 312222v v v ==C .S 1-S 2=S 2- S 3 D .312222123S S S t t t == 3.如图〔甲〕所示,小孩用60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1;〔乙〕图中,小孩用90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 3 .假设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100N ,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85,如此F 1 、F 2 、F 3的大小分别为〔 〕A .60N 、90N 、90NB .60N 、45N 、85NC .60N 、90N 、85ND .0、90N 、85N4.如下列图,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 ∆,用xt∆∆近似代表滑块通 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x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准确度 D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5..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 ﹣t 图象如下列图,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 B .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 . 火箭经过120s 落回地面D .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 26.如下列图,用轻绳将重球悬挂在竖直光滑的墙上, 当悬绳变长时〔 〕A .绳子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大B .绳子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小C .绳子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大D .绳子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小7. 纳米技术〔1纳米=10ˉ9m 〕是在纳米尺度〔10ˉ9m ~10ˉ7m 〕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分子、原子或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物质的技术.用纳米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涂料喷涂在船体上能使船体在水中航行形成空气膜,从而使水的阻力减小一半.设一货轮的牵引力不变,喷涂纳米材料后航行加速度比原来大了一倍,如此牵引力与喷涂纳米材料后的阻力f 之间大小关系是〔 〕 A . F=fB . F= fC . 2fD . F=3f8. 如下列图,三条绳子的一端都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面上,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假设三条绳长度不同,如下说法正确的有A.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B.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C.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D.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9.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第二个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如此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10.如图,从斜面上的点以速度υ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斜面上的B点,己知AB=75m, a=37°,不计空气阻力,s in37°=0.6,cos37°=0.8,g=10 m/s2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B.物体飞行的时间为6sC.物体的初速度v0大小为20m/s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25m/s二、实验题〔8分+10分=18分〕1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的实验,如图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2分〕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图甲中AO方向的是〔2〕〔2分〕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⑶〔4分〕关于此实验,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拉橡皮筋的绳细一些且长—些,实验效果较好C.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D.两次拉橡皮筋结点O的位置可以不同12.〔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下列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与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与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2分〕如图(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 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质量小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C.质点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等于路程D.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9km/h,此速度应指平均速度2.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 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9.26m/sB.运动员百米冲线的速度小于9.26m/sC.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约为8.71m/sD.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3.对以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因此每秒钟速率的增量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的大小B.枪膛中子弹的加速度约为105m/s2射出的速度可达1000m/s左右,所以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就大C.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加速度大,汽车速度变化快,启动性能好D.物体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就增大,物体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速度就减小4.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一半,恰好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5.一质点从O点出发沿O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的关系为x=3t+2t2(m),则该质点在t=1s时的瞬时速度为( )A.5m/s B.6m/s C.7m/s D.8m/s6.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时刻位于同一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继续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上述正确的是(A.0﹣t l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t1时刻两车相遇且是甲车追上乙车C.0﹣t l内乙车的瞬时速度总是大于甲车的瞬时速度D.t1时刻两车瞬时速度相同7.一物体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内的位移为S,则物体在1S末的速度为( )A .B .C .SD .S8.一小车从静止出发从A地运动到B地,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开始运动起计时,下表为小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A.小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5s B.小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sC.小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2s D.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96m9.在一桌面上方有3个小球a,b,c离桌面的高度h1=30m,h2=20m,h3=10m,接先后顺序释放a,b,c,三小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3:2: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者下落1s时的速度之比为1:1:110.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t 所示,由此可知物体(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D.物体2s末速度的大小为2.5m/s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1.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说法中有益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地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12.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Hz)(1)实验时下面的步骤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A.释放纸带B.打开打点计时器(2)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3)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打的点,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4)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13.如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1)弹簧的原长__________ cm;(2)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__ N/m;(3)弹簧长为20cm时,弹力的大小__________ N.三、计算题14.如图是F1赛车测试场地数据中的运动情景,试求:(1)该赛车接近维修站时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赛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该赛车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驶过180m,赛车开始的速度为多少?15.一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8s停止,已知小车最后1s内的位移为2m,求:(1)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2)小车运动的总位移.16.如图,物体A重80N,B重40N,A、B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地面动摩擦因数μ2=0.1,A用水平轻绳系于竖直墙上,此时绳恰好伸直但无拉力,A、B都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若用水平向右拉力F=8N作用在B上,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轻绳的拉力为多大?(2)若把B物从A物下面匀速拉出来,水平拉力F′为多大?17.在一条平直路上两小车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8m/s,相距s0=2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求:(1)两车0﹣6s内何时相距最近,最近的距离是多少?(2)若要保证t=8s时,乙车在甲车后16m,则图乙中的a0应是多少?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其中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质量小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C.质点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等于路程D.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9km/h,此速度应指平均速度【考点】平均速度;质点的认识;位移与路程.【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大小和形状是否影响所研究的问题,5s内的位移为0到5s 末5s内的时间,位移时矢量,路程是标量,无法比较,提速后的列车时速为平均速度【解答】解:A、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大小和形状是否影响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看质量的大小,故A错误;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0末到5s末这5s的时间,故B错误;C、质点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位移与路程无法比较,故C错误;D、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9km/h,此速度应指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抓住看做质点的条件及列车时速的含义即可2.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 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9.26m/sB.运动员百米冲线的速度小于9.26m/sC.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约为8.71m/sD.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全程的位移和总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而瞬时速度可以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m,时间为10.8s,故平均速度v==9.26m/s;故A正确;B、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m,时间为10.8s,故平均速度v=m/s=9.26m/s,而不是瞬时速度,无法判断百米冲线的速度大小,故B不正确C、前7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8.71m/s,故C正确;D、在7s末到7.1s末过程中,时间较短,可近似用该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故D正确;因选不正确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用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可用无限小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3.对以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因此每秒钟速率的增量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的大小B.枪膛中子弹的加速度约为105m/s2射出的速度可达1000m/s左右,所以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就大C.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加速度大,汽车速度变化快,启动性能好D.物体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就增大,物体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速度就减小【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考虑其方向性,两者的关系为:a=,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但每秒钟速率的增量在数值上不等于加速度的大小,例如匀速圆周运动速率的增量为零,但有加速度,故A 错误.B、由a=得,△v=a△t,速度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故B错误.C、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加速度大,汽车速度变化快,启动性能好,故C正确.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不是看加速度的正负,故D错误.故选:C【点评】注意理解物理概念,区别物理算式与数学算式的区别,同时注意用实例反证结论,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4.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一半,恰好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B.C.D.【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分别求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运行的时间,从而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全程为s,前半程的时间t1=.后半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则后半程的运动时间t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推论v=.5.一质点从O点出发沿O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的关系为x=3t+2t2(m),则该质点在t=1s时的瞬时速度为( )A.5m/s B.6m/s C.7m/s D.8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t=1s时的瞬时速度.【解答】解:根据x=得质点的初速度为:v0=3m/s,加速度为:a=4m/s2,则1s时的瞬时速度为:v2=v0+at=3+4×1m/s=7m/s.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6.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某时刻位于同一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继续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上述正确的是( )Z.X.X.K]A.0﹣t l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t1时刻两车相遇且是甲车追上乙车C.0﹣t l内乙车的瞬时速度总是大于甲车的瞬时速度D.t1时刻两车瞬时速度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解答】解:A、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t1时刻两车到达同一位置相遇,相遇前甲在乙的前方,则知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故B错误.C、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0﹣t l内乙车的瞬时速度先小于甲车的瞬时速度,后大于甲车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D、t1时刻乙的图象斜率大,则乙车瞬时速度比甲的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关键抓住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物体的位移,斜率等于速度,就能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7.一物体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内的位移为S,则物体在1S末的速度为( )A.B.C.S D.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抓住第ns内的位移等于ns内的位移减为(n ﹣1)s内的位移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v=at 求的速度【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解得:a=故1s末的速度为v=at=.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8.一小车从静止出发从A 地运动到B 地,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开始运动起计时,下表为小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A .小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5sB .小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sC .小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2sD .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96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和减速运动的时间,通过减速到零的时间,结合加速和减速运动的时间的匀速运动的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求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位移,结合匀速运动的位移得出总位移的大小【解答】解:A 、汽车加速时的加速度为:,则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故A 错误.BC 、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由表格中数据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4s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2s ,从10.5s 起,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即11s 末速度减为零,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1﹣4﹣2s=5s .故BC 正确.D 、汽车的总位移为:x==6×4+12×5+6×2m=96m ,故D 正确. 故选:B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抓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并能灵活运用即可9.在一桌面上方有3个小球a ,b ,c 离桌面的高度h 1=30m ,h 2=20m ,h 3=10m ,接先后顺序释放a ,b ,c ,三小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3:2: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者下落1s时的速度之比为1:1: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三个小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由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得出通式,则可求得各项比值.【解答】解:A、设h3=h,则由v2=2gh,得v=.得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v1:v2:v3=::1,故A错误;B、由t=得三者运动时间之比:t1:t2:t3=::1,故B正确;C、b与a开始下落时间差△t1=().c与b开始下落时间差△t2=(﹣1),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故C错误;D、由h=gt2可得,c下落时间为t===s;故1s时三球均为落地,故三球下落1s时的速度均为v=gt,故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公式应用中有一定的便利,故一般会在过程上有些复杂,解题时要注意过程的分析.10.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t所示,由此可知物体(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D.物体2s末速度的大小为2.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象写出与t的关系式,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到加速度,由图读出初速度,再求2s末物体的速度.【解答】解:AB、由图得:=(0.5t+0.5)m/s由x=v0t+得:=v0+at可得a=0.5,a=1m/s2.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图线的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则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故C错误.D、物体2s末速度的大小为v=v0+at=0.5+1×2=2.5m/s,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关键要运用数学知识得到与t的关系式,通过表达式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1.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说法中有益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地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实验误差是实验测量值(包括直接和间接测量值)与真值(客观存在的准确值)之差;根据实验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解答】解: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则实际间隔为0.1s,计算结果为整数,有利于减小误差,故A正确;B、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误差大小无关,故B错误;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便于减小测量误差,故C正确;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则小车做直线运动,长度测量误差小,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要减小实验误差,应从误差产生的来源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措施,本实验主要从如何打好纸带和如何较准确地测量距离、实验器材的选取等几个方面来考虑.12.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Hz)(1)实验时下面的步骤先后顺序是:BA.A.释放纸带B.打开打点计时器(2)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端.(选填“左”或“右”).(3)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打的点,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17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75m/s2.(4)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实验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分析】(1)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实验步骤要求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释放纸带;(2)纸带与重物相连的那端最先打点,故点的分布比较密集些;(3)求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与之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代替,求加速度可以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解,也可以根据求解;(4)由于实验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所求加速度的值偏小.【解答】解:(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顺序为:BA;(2)纸带与重物相连的那端最先打点,故点的分布比较密集些,所以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3)=m/s=1.17m/s==9.75m/s2(4)由于实验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所求加速度的值偏小.答:(1)BA (2)左(3)1.17m/s 9.75m/s2(4)实验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点评】本题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注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熟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要知道实验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3.如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1)弹簧的原长10 cm;(2)弹簧的劲度系数200 N/m;(3)弹簧长为20cm时,弹力的大小20 N.【考点】胡克定律.【分析】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结合弹力为零得出弹簧的原长,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以及弹簧长度为20cm时弹力的大小.【解答】解:(1)当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由图可知,L=10cm.(2)根据胡克定律知,.(3)根据胡克定律得,F=kx′=200×(0.2﹣0.1)N=20N.故答案为:(1)10;(2)200;(3)20.【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在F=kx中,注意x是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三、计算题14.如图是F1赛车测试场地数据中的运动情景,试求:(1)该赛车接近维修站时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赛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该赛车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驶过180m,赛车开始的速度为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赛车接近维修站时紧急刹车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6m/s2,时间2s和末速度0,由速度公式求出初速度.(2)赛车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行驶了6s,驶过180m,由位移公式求出赛车开始的速度.【解答】解:(1)赛车接近维修站时紧急刹车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1=﹣6m/s2,时间t1=2s和末速度v1=0,则由v1=v01+a1t1得:v01=v1﹣a1t1=0﹣(﹣6)×2m/s=12m/s.(2)赛车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驶过180m,由x=v0t+得:v0=,代入解得:v0=15m/s答:(1)赛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12m/s.(2)赛车开始的速度为15m/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5.一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8s停止,已知小车最后1s内的位移为2m,求:(1)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2)小车运动的总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利用逆向思维计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利用位移时间的关系式计算位移的大小.【解答】解:(1)小车最后1s做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等于0,可等效为反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at2,得加速度为:a==4m/s2,根据v=v0+at可得初速度为:v0=32m/s,(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所以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x=t=×8=128m答:(1)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32m/s;(2)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128m.【点评】本题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考查,减速到零的运动过程,可以看做是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利用这个规律可以简化计算.16.如图,物体A重80N,B重40N,A、B间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地面动摩擦因数μ2=0.1,A用水平轻绳系于竖直墙上,此时绳恰好伸直但无拉力,A、B都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若用水平向右拉力F=8N作用在B上,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轻绳的拉力为多大?(2)若把B物从A物下面匀速拉出来,水平拉力F′为多大?【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简答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摩擦力专题.【分析】(1)先求出地面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判断8N能不能拉动,从而判断地面对B 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进而求解即可.(2)要把B从A下面匀速拉出来,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均为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f=μF N去求,根据平衡条件求解.【解答】解:(1)地面对B的最大静摩擦力f m=μ2(G A+G B)=0.1×(80+40)=12N,而F=8N<12N,所以AB仍处于静止,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f=F=8N,绳子的拉力T=0,(2)要把B从A下面匀速拉出来,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均为动摩擦力,地面对B的摩擦力f1=μ2(G A+G B)=0.1×(80+40)=12N,方向水平向左,A对B的摩擦力f2=μ1G A=16N,方向水平向左,则水平拉力F′=f1+f2=28N答:(1)若用水平向右拉力F=8N作用在B上,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8N,轻绳的拉力为0;(2)若把B物从A物下面匀速拉出来,水平拉力F′为28N.【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大小公式和方向的判定,掌握受力平衡条件.。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漏选给2分,错选给0分,共48分)1.下面哪组中的单位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A.kg、s、N B.kg、s、m C.J、min、km D.N、g、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小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3.一辆汽车停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向上的形变B.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向下的形变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向上的形变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向下的形变4.关于惯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失重,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在月球上物体的惯性只是它在地球上的C.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D.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5.下列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论点对应有误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B.伽利略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C.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6.物体做直线运动通过某一段距离耗时10秒,前4秒的平均速度是v1=10m/s,后6秒的平均速度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2.5m/s B.13m/s C.12.75m/s D.13。
5m/s7.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小于乙车通过的位移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t2时刻之后,丙就在丁的前方了8.滑雪者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A.v B.(+1)v C.v D.v9.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N和6N,当两个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A.1m/s2B.2m/s2C.3m/s2D.4m/s210.将大小为10N方向确定的力分解成F1和F2,若已知F1的大小和F2与F的夹角3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F1>5N时,有两解B.当F1=5N时,一解C.当5N<F1<10N时,有两解D.当F1<5N时,无解1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已知M=2m,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5°,系统仍保持静止.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对A的拉力将增大B.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C.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D.滑轮受到的绳的作用力将增大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相互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B.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C.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FD.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3.有一种能获得强烈失重、超重感觉的巨型娱乐设施.先用电梯把载有乘客的座舱送到大约二十几层楼高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开始启动,座舱匀减速运动至快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座舱的v﹣t图象如图所示.座舱加速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座舱减速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座舱从开始落下s时开始制动,均匀减速.若某人手托着重力为50N的铅球进行这个游戏,当座舱下落至第4s末的时刻,手对铅球托力大小是N.14.“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用所挂钩码的重量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1)图线(选填“①"或“②”)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 f=N;(3)(单选)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避免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三、计算题(共38分,计算过程要求有简要的文字说明)1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的作用下产生5m/s2的加速度,若推动力增大到2F,求火箭的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16.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1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当弹簧拉长至15cm时,物体恰好被拉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a、b、c三个α粒子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恰好飞出电场,由此可以肯定( )①在b飞离电场的同时,a刚好打在负极板上;②b和c同时飞离电场;③进入电场时,c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④动能的增量相比,c的最小,a和b的一样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S与电池连接,a处有一电荷量非常小的点电荷,S是闭合的,φa表示a点的电势,F表示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现将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φa变大,F变大B.φa变大,F变小C.φa不变,F不变D.φa不变,F变小3.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增加了,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 )A.B.C.D.4.两相同带电小球,带有等量的同种电荷,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平衡时,两小球相距r,两小球的直径比r小得多,若将两小球的电量同时各减少一半,当它们重新平衡时,两小球间的距离(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5.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则( )A.在0﹣x1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非匀强电场B.在0﹣x1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C.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D.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非匀强电场6.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至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 )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B.该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D.a、b两点的电势相等7.Q1、Q2为两个带电质点,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沿中垂线上移动时,q在各点所受Q1、Q2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如图细线所示(力的方向都是向左侧),由此可以判断 ( )A.Q2可能是负电荷B.Q1、Q2可能为等量异种电荷C.Q2电量一定大于Q1的电量D.中垂线上的各点电势相等8.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C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合上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A.使A、B两板靠近一些B.使A、B两板正对面积减小一些C.断开S后,使B板向右平移一些D.断开S后,使A、B正对面积增大一些9.如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J,电场力做的功为1.5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J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多0.5J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J10.一带电量为q的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该点场强大小为E,则下面能正确反映这三者关系的是( )A.B.C.D.11.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E=100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cm的a、b两点,现将一带电荷量q=3×10﹣10C的检验电荷由a点移至b点,该电荷的电势能变化量可能是( ) A.0 B.6×10﹣11J C.6×10﹣10J D.6×10﹣8J1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互相垂直的固定墙壁PO、OQ竖立在光滑水平绝缘地面上,地面上方有一平行地面的匀强电场E,场强方向水平向左且垂直于墙壁PO,质量相同且带同种正电荷的A、B两小球(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光滑水平绝缘地面上,当A球在平行于墙壁PO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两小球均紧靠墙壁而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球之间的距离为L.若使小球A在水平推力T的作用下沿墙壁PO向着O点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小球A与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比较(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A.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增大B.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减小C.墙壁PO对A球的弹力不变D.两球之间的距离减小,力F增大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3.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两板相距d,两板间电压为U,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从两板间的M点开始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运动,当它到达电场中的N点时速度变为水平方向,大小变为2v0,求M、N两点间的电势差和电场力对带电小球所做的功(不计带电小球对金属板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影响,设重力加速度为g)14.一束电子流在经U=5000V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电场,如图所示,若两极间距d=1.0cm,板长l=5.0cm,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15.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为C,电荷量Q0,极板长为L,极板间距离为d,极板与水平面成α夹角,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沿两极板的中线从P点由静出发到达Q点,P、Q两点都恰在电容器的边缘处,忽略边缘效应,求:(1)液滴的电荷量;(2)液滴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16.如图所示为两组平行板金属板,一组竖直放置,一组水平放置,今有一质量为m的电子静止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的A点,经电压U0加速后通过B点进入两板间距为d、电压为U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若电子从两块水平平行板的正中间射入,且最后电子刚好能从右侧的两块平行金属板穿出,A、B分别为两块竖直板的中点,求:(1)电子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2)右侧平行金属板的长度;(3)电子穿出右侧平行金属板时的动能.17.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一电子由坐标原点O处以速度v0沿y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在运动中该电子通过位于xoy平面内的A点,A点与原点O相距L,OA与x轴方向的夹角为θ,已知电子电量q=﹣1.6×10﹣19C,电子质量m=9×10﹣31kg,初速度v0=1×107m/s,O与A间距L=10cm、θ=30°.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18.如图所示,在x>0的空间中,存在沿x轴方向的匀强电场E;在x<0的空间中,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也为E.一电子(﹣e,m)在x=d处的P点以沿y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不计电子重力.求:(1)电子的x方向分运动的周期.(2)电子运动的轨迹与y轴的各个交点中,任意两个交点的距离.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a、b、c三个α粒子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恰好飞出电场,由此可以肯定( )①在b飞离电场的同时,a刚好打在负极板上;②b和c同时飞离电场;③进入电场时,c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④动能的增量相比,c的最小,a和b的一样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三个α粒子进入电场后加速度相同,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图看出,竖直方向偏转距离的关系,由位移公式y=分析三个α粒子运动时间关系.三个α粒子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水平位移分析初速度关系.由动能定理分析动能增量的关系.【解答】解:①②三个α粒子进入电场后加速度相同,由图看出,竖直方向a、b偏转距离相等,大于c的偏转距离,由y=得知,a、b运动时间相等,大于c的运动时间,即t a=t b >t c,故在b飞离电场的同时,a刚好打在负极板上,而c先飞出电场.故①正确,②错误.③三个α粒子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x=v0t.由图看出,b、c水平位移相同,大于a的水平位移,即x b=x c>x a,而t a=t b>t c,可见,初速度关系为:v c>v b>v a,故③正确.④由动能定理得:△E k=qEy,由图看出,a和b的偏转距离相等,大于c的偏转距离,故ab 动能增量相等,大于c的动能增量.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典型题目,由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规律对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关系进行分析.2.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S与电池连接,a处有一电荷量非常小的点电荷,S是闭合的,φa表示a点的电势,F表示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现将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φa变大,F变大B.φa变大,F变小C.φa不变,F不变D.φa不变,F变小【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要求a点的电势如何变化,首先要确定电势为0的位置即零电势点,由于电容与电源相连故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不变,而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故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减小,所以Aa之间的电势差减小,所以aB之间的电压增大.由于两极板之间的场强减小故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减小.【解答】解:由于开关S闭合,且电容器两极板始终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故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U AB保持不变.随B极板下移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E=可知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E减小,由于U Aa=Eh Aa,由于电场强度E减小,故U Aa减小,由于U AB=U Aa+U aB,所以U aB增大,由题图可知电源的负极接地,故B极板接地,所以B板的电势为0即ΦB=0,又U aB=Φa﹣ΦB,所以Φa=U aB增大.而点电荷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F=qE,由于E减小,所以电场力F减小.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大,需要认真分析.方法是:先找不变量(U AB),再找容易确定的物理量(E和U Aa),最后求出难以确定的量(确定U aB不能用U aB=Eh aB,因为E和h aB一个变大另一个变小).3.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增加了,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 )A.B.C.D.【考点】库仑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库仑定律的公式F=判断另一点电荷的电量变化.【解答】解:因为一个点电荷增加了,则,根据库仑定律的公式F=知,若库仑力不变,则,即另一电荷减小了.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库仑定律,能够灵活运用该公式解决问题.4.两相同带电小球,带有等量的同种电荷,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平衡时,两小球相距r,两小球的直径比r小得多,若将两小球的电量同时各减少一半,当它们重新平衡时,两小球间的距离(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考点】库仑定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库仑定律的公式F=知,电量减小,则库仑力减小,两球相互靠近,通过假设两球距离等于,判断两球之间距离会如何变化.【解答】解:电量减小,根据库仑定律知,库仑力减小,两球间的距离减小.假设两球距离等于,则库仑力与开始一样大,重力不变,则绳子的拉力方向应与原来的方向相同,所以两球距离要变大些.则两球的距离大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两球距离减小,通过假设法,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判断出两球的距离是大于还是小于.5.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则( )A.在0﹣x1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非匀强电场B.在0﹣x1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C.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D.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非匀强电场【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沿着场强方向电势减小,垂直场强方向电势不变,根据题中图象得到电势变化规律,再判断电场强度的情况.【解答】解:A、B、C、沿着场强方向电势减小,垂直场强方向电势不变,从0到x1电势不变,故0﹣x1之间电场强度在x方向分量为零,即不存在沿x方向的电场,故AB错误;D、在x1﹣x2之间,电势随着位移均匀减小,故电场强度在x方向大小分量不变,即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明确沿电场方向电势减小,垂直场强方向,电势不变;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最快,沿着任意方向(垂直电场线除外)电势随位移均匀变化.6.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至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 )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B.该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D.a、b两点的电势相等【考点】电势能;电场线.【分析】从静电场中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电场力做功为零.但电荷不一定沿等势面移动.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解答】解:A、根据公式W ab=qU ab分析可知,电场力做功W ab=0,a、b两点的电势差U ab为零.而电势与场强无关,所以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电场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电场力做功为零,电荷可能沿等势面移动,也可能不沿等势面移动.故B错误.C、电场力做功为零,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移动的方向不一定总是垂直的.故C错误.D、由公式W ab=qU ab,W ab=0,得U ab=0,即a、b电势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抓住电场力做功只与电荷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是关键,与重力做功的特点相似.7.Q1、Q2为两个带电质点,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沿中垂线上移动时,q在各点所受Q1、Q2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如图细线所示(力的方向都是向左侧),由此可以判断 ( )A.Q2可能是负电荷B.Q1、Q2可能为等量异种电荷C.Q2电量一定大于Q1的电量D.中垂线上的各点电势相等【考点】点电荷的场强;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场强度是矢量,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沿中垂线上移动时,q 在各点所受Q1、Q2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判断问题.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的变化.【解答】解:A、因为q带正电,电场力的方向向左侧,所以可以判断Q1带负电,Q2带正电,故A错误.B、如果Q1、Q2为等量异种电荷,根据矢量合成法则q在各点所受Q1、Q2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应该都是水平方向,这与实际情况矛盾,故B错误.C、由图可得,Q2电量大于Q1的电量.故C正确.D、检验电荷q沿中垂线上移动时,由于电场力方向是变化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场力做功,所以q沿中垂线上移动时电势能变化,所以中垂线上的各点电势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答本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是两个电荷的电荷量并不相同,在它们的中垂线上,各个点的电势并不相同,要根据电场的分布来判断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势的高度.8.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C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合上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A.使A、B两板靠近一些B.使A、B两板正对面积减小一些C.断开S后,使B板向右平移一些D.断开S后,使A、B正对面积增大一些【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通过确定电容器两端间的电势差变化判断指针张角的变化.【解答】解:A、B、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则指针的张角总不变.故A、B均错误.C、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B板向右平移拉开些,则电容减小,根据U=知,电势差增大,则指针张角增大.故C正确.D、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A、B的正对面积增大一些,电容增大,根据U=知,电势差减小,则指针张角减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抓住不变量,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断开S,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9.如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J,电场力做的功为1.5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J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多0.5J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J【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在由A运动B的过程中,有两个力做功,一是重力做负功,一是电场力做正功.从运动轨迹上判断,粒子带正电.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为1.5J,所以电势能是减少的,A点的电势能要大于B点电势能.从A到B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2.0J,电场力做功1.5J,由动能定理可求出动能的变化情况.从A到B的过程中,做功的力有重力和电场力,应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可比较AB两点的机械能.【解答】解:A、由运动轨迹上来看,垂直电场方向射入的带电粒子向电场的方向偏转,说明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电场方向相同,所以带电粒子应带正电.选项A错误.B、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在减少,所以在A点是的电势能要大于在B点时的电势能.选项B错误.C、从A到B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2.0J,电场力做功1.5J,由动能定理可知,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多0.5J,选项C正确.D、从A到B的过程中,除了重力做功以外,还有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带电粒子的机械能增加,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可知,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多少,所以机械能增加了1.5J,选项D正确.故选:CD.【点评】对于本题,大家要明确以下几点:1、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势能变化的数值等于电场力做功的数值.这常是判断电荷电势能如何变化的依据.2、电势能是电荷与所在的电场所共有的,且具有相对性,通常取无穷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3、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的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只取决于起止位置的电势差和电荷的电量,这一点与重力做功和高度差的关系相似.10.一带电量为q的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该点场强大小为E,则下面能正确反映这三者关系的是( )A.B.C.D.【考点】电场强度.【分析】电场中的电场强度与放入电场中检验电荷的电量无关,由场源电荷决定.【解答】解:A、因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与放入电场中检验电荷的电量q无关,由场源电荷决定.所以电场强度不随q、F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B正确,D错误.C、由E=知,某点的电场强度一定,F与q成正比.故C正确.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知道电场中的电场强度与放入电场中电荷的电量无关,由场源电荷决定.11.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E=100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cm的a、b两点,现将一带电荷量q=3×10﹣10C的检验电荷由a点移至b点,该电荷的电势能变化量可能是( ) A.0 B.6×10﹣11J C.6×10﹣10J D.6×10﹣8J【考点】电势能.【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当电荷沿水平向左方向移动时,电场力做功最大,电势能变化量最大,当电荷沿竖直方向在等势面上移动时,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变化量为零,即可得到电势能变化的范围,再进行选择.【解答】解:由于相距d=2cm的a、b两点在匀强电场的情况不详,所以应讨论;当两点沿着场强方向时,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当电荷沿水平向左方向移动时,电场力做功最大,电势能变化量最大,最大值为△E pm=qEd=0.02×100×3×10﹣10J=6×10﹣10J.当两点垂直场强方向时,电荷沿竖直方向在等势面上移动时,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变化量为零,故电荷的电势能变化量的范围为0≤△E pm≤6×10﹣10J.所以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公式W=qEd,明确d的含义,求出电场力做功的范围,即电势能变化量的范围.1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互相垂直的固定墙壁PO、OQ竖立在光滑水平绝缘地面上,地面上方有一平行地面的匀强电场E,场强方向水平向左且垂直于墙壁PO,质量相同且带同种正电荷的A、B两小球(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光滑水平绝缘地面上,当A球在平行于墙壁PO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两小球均紧靠墙壁而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球之间的距离为L.若使小球A在水平推力T的作用下沿墙壁PO向着O点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小球A与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比较(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A.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增大B.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减小C.墙壁PO对A球的弹力不变D.两球之间的距离减小,力F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以B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平衡条件分析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如何变化.再对A球体进行研究,由平衡条件分析墙壁PO对A球的弹力如何变化和力F的变化.【解答】解:A、B以B球这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G、电场力qE、地面的支持力N1和A球对B球的静电力F1.如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有:qE=F1cosα,①当小球A沿墙壁PO向着O点移动一小段距离后,α减小,cosα增大,而q、E不变,则F1减小,即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减小.故A错误,B正确.C、D以A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G、电场力qE、推力F、B对A的静电力F1和墙壁PO对A球的弹力N2.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有:N2=qE+F1cosα ②竖直方向有:F+G=F1sinα ③将①代入②得:N2=2qE,则知墙壁PO对A球的弹力不变.由于F1减小,α减小,sinα减小,则由③知,F减小.根据库仑定律得知: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减小,则两球之间的距离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是动态平衡问题,采用隔离法进行研究,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是关键.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3.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两板相距d,两板间电压为U,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从两板间的M点开始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运动,当它到达电场中的N点时速度变为水平方向,大小变为2v0,求M、N两点间的电势差和电场力对带电小球所做的功(不计带电小球对金属板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影响,设重力加速度为g)【考点】电势能;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小球在电场中受到重力和电场力,运用运动的分解法研究:竖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MN间的高度差,由位移公式分别研究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根据时间相等,求出水平位移的大小,由U=Ed公式求解MN间的电势差.根据动能定理求解电场力对小球做功.【解答】解:竖直方向上小球受到重力作用而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竖直位移大小为h=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电场力作用而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水平位移:又联立得,x=2h=故M、N间的电势差为U MN=﹣Ex=﹣=﹣从M运动到N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电+W G=﹣又所以联立解得,答:M、N间电势差为﹣,电场力做功为.【点评】本题抓住小球所受的电场力与重力分别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运用运动的分解研究研究.14.一束电子流在经U=5000V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电场,如图所示,若两极间距d=1.0cm,板长l=5.0cm,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粒子先加速再偏转,由题意可知当电子恰好飞出时,所加电场最大;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系可得出电压值.【解答】解:在加速电压一定时,偏转电压U'越大,电子在极板间的偏转距离就越大,当偏转电压大到使电子刚好擦着极板的边缘飞出,此时的偏转电压,即为题目要求的最大电压.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①进入偏转电场,电子在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上做匀速运动:l=υ0t.②,③偏转距离:,④能飞出的条件为:.⑤解①②③④⑤式得:.答: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为4.0×102V.【点评】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在列式计算时应注意不要提前代入数值,应将公式简化后再计算,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15.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为C,电荷量Q0,极板长为L,极板间距离为d,极板与水平面成α夹角,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沿两极板的中线从P点由静出发到达Q点,P、Q两点都恰在电容器的边缘处,忽略边缘效应,求:(1)液滴的电荷量;。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3分)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千克、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B.千克、米、牛顿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g,也可以是kgD.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2.(3分)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3.(3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A.30m B.40m C.10m D.04.(3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先后经过A和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时间为t,则该段时间内,后内通过的位移比前内通过的位移大()A.4vt B.vt C.3vt D.3vt5.(3分)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方向的推力F1和F2的作用,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1=10N,F2=2N,若撤去F1的瞬间,则木块受到合力F和摩擦力f的大小,方向是()A.F=0;f=2N,方向向右B.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左C.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右D.F=0,f=06.(3分)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壁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设球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为F1,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F2,现将木板BC缓慢转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A.F1、F2都增大B.F1增加、F2减小C.F1减小、F2增加 D.F1、F2都减小7.(3分)某物体同时受到F1、F2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作用力而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F1、F2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若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其具有最大速度时,位移是()A.1m B.2m C.3m D.4m8.(3分)如图所示,物体M在皮带输送机上向右运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关于M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皮带传送的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B.皮带运动的加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皮带速度恒定,M质量越大,所受摩擦力越大D.M可能不受摩擦力9.(3分)将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某直升电梯的地板上.该电梯在经过某一楼层地面前后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t=1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B.t=6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为零C.t=8s时刻电梯处于失重状态D.t=11s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10.(3分)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B.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gsinθ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D.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θ二、实验题11.如图,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12.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M=40g,m=10g、20g、30g、40g、50gB.M=100g,m=10g、20g、30g、40g、50gC.M=500g,m=10g、20g、30g、40g、50gD.M=500g,m=30g、60g、90g、120g、150g(2)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图2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图象,可能是图3中的图线.(选填“甲”、“乙”或“丙”)三、计算题13.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F=10N的水平拉力拉物体,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2.0s物体的速度增大到v=4.0m/s,求:(1)物体在此2.0s内通过的位移(2)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1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的重量为G P=10N,与P相连的细绳通过光滑的滑轮挂了一个重物Q拉住物体P,重物Q的重量为G Q=2N,此时两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绳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物体P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F1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2各位多大?15.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16.如图所示,质量m0=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始终没有离开小车,g取10m/s2,求:(1)小物块在小车上滑动的时间.(2)从小物块被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2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3)要使物块始终没有离开小车,小车至少多长?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千克、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B.千克、米、牛顿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g,也可以是kgD.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解答】解:A、千克是基本单位,而米/秒、牛顿是导出单位。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3分)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则它的()A.加速度一定发生了改变B.速度肯定发生了变化C.所受的外力一定变化D.肯定从静止变为运动2.(3分)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C.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3.(3分)在一条倾斜的、静止不动的传送带上,有一铁块正在匀速向下滑动,如果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同一铁块由上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A.不变B.增多C.减小D.不能确定4.(3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某观察者观察到“天宫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他所选的参考系可能是()A.远洋观测船B.地面指挥中心C.“神舟十号”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5.(3分)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B.C.D.6.(3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竖直支架上固定两个水平弹簧枪A和B,弹簧枪A、B在同一个竖直面内,A比B高h,B高出水平地面,在此条件下,弹簧枪A、B射出的子弹的水平射程之比为S A:S B=1:2.现保持弹簧枪A、B的高度差h不变,射出子弹的初速度不变,要使两个弹簧枪射出的子弹落到水平面上的同一点,则()A.竖直向上移动支架B.竖直向上移动支架移动距离为C.竖直向下移动支架D.竖直向下移动支架移动距离为7.(3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4个或5个B.4个或6个C.3个或5个D.3个或4个8.(3分)将一个物体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OB悬挂在半圆形的架子上,B点固定不动,结点O也不移动,悬点A由位置C向位置D缓慢地移动(如图),在此过程中OA绳中张力将()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C.OA与OC成30°时张力最小D.OA与OC成60°时张力最小9.(3分)如图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A.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P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10.(3分)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移至C点后,A、B 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增大B.地面对B的弹力减小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D.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11.(3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 关系的实验,图为实验装置简图。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英语答案第一部分:听力1.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A. Try on the new T-shirt.B. Buy her a T-shirt.C. Wash his T-shirt.2. When will the film begin?A. At 6:30.B. At 7:00.C. At 7:30.3. How will the man get to Chicago?A. By car.B. By bus.C. By plane.4. Where is the shoe shop?A.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hopping center.B. Opposite the shopping center.C. Near the cafeteria.5. What did the woman want to be when she was young?A. A nurse.B. An artist.C. A teacher.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does the man prefer cycling?A. It's quite and relaxing.B. He can do it with his friends.C. He is fond of seeing the country.7. Which two sports does the man like best?A. Jogging and basketball.B. Swimming and footballC. Table tennis and cycling.8. When does the man usually play table tennis?A. In winter.B. In spring.C. In summer.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中学高一 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某同学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回忆起物理课堂上学习的“力的分解”知识,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 、B 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不可能,因为该同学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 .这不可能,因为无论如何该同学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 .这不可能,A 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该同学的重力D .这有可能,A 板对衣橱的推力可以足够大2.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
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A .减少了sin F θB .增大了sin F θC .减小了cos F θD .增大了cos F θ3.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 )A .B .C .D .4.盐城某火车转弯处规定速度为60km/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轨道的弯道应是内轨略高于外轨B.轨道的弯道应是外轨和内轨等高C.如果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轨道对车轮无侧向压力D.如果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轨道对车轮有侧向压力5.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A.重力B.支持力C.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D.地转偏向力6.对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落地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只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B.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增量都是相等的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都是相同的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8.金属小桶侧面有一小孔A,当桶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A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桶自由下落过程中()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B.水不再从小孔喷出C.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D.水将以较小的速度喷出9.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不变C.F逐渐变小,T不变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10.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B.C.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静止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C.跳高运动员到达空中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D.蹦床运动员跳离蹦床在空中上升与下降时均处于失重状态12.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A.先抛出A球B.先抛出B球C.A球的初速度小于B球的初速度D.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13.关于加速度a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a=vt∆∆可知,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增量Δv的方向可能相反B.加速度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C.如果物体的加速度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只要加速度a>0,物体就做加速运动14.如图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向B处,滑过B处时的速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到达B处B.甲通过的位移比乙通过的位移小C.甲、乙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时刻相等D.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15.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纸带1 B.纸带2 C.纸带3 D.纸带416.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初速度是60m/s,加速度大小是6m/s2,则飞机着陆后12s内的位移大小是()A.288 m B.300 m C.600 m D.360 m17.用苔藓球养出来的绿植,吊在空中也能养,养成别致的景观。
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3分)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则它的()A.加速度一定发生了改变B.速度肯定发生了变化C.所受的外力一定变化D.肯定从静止变为运动2.(3分)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C.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3.(3分)在一条倾斜的、静止不动的传送带上,有一铁块正在匀速向下滑动,如果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同一铁块由上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A.不变B.增多C.减小D.不能确定4.(3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某观察者观察到“天宫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他所选的参考系可能是()A.远洋观测船B.地面指挥中心C.“神舟十号”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5.(3分)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B.C.D.6.(3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竖直支架上固定两个水平弹簧枪A和B,弹簧枪A、B在同一个竖直面内,A比B高h,B高出水平地面,在此条件下,弹簧枪A、B射出的子弹的水平射程之比为S A:S B=1:2.现保持弹簧枪A、B的高度差h不变,射出子弹的初速度不变,要使两个弹簧枪射出的子弹落到水平面上的同一点,则()A.竖直向上移动支架B.竖直向上移动支架移动距离为C.竖直向下移动支架D.竖直向下移动支架移动距离为7.(3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4个或5个B.4个或6个C.3个或5个D.3个或4个8.(3分)将一个物体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OB悬挂在半圆形的架子上,B点固定不动,结点O也不移动,悬点A由位置C向位置D缓慢地移动(如图),在此过程中OA绳中张力将()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C.OA与OC成30°时张力最小D.OA与OC成60°时张力最小9.(3分)如图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A.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P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10.(3分)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移至C点后,A、B 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增大B.地面对B的弹力减小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D.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11.(3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 关系的实验,图为实验装置简图。
他想用钩码盘和砝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C.砝码和盘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D.砝码和盘的重力要和小车的总重力相等二.非选择题12.(7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2)有一位同学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上画出了小球运动的部分轨迹,他在轨迹上取了a、b、c、d点.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用L、g表示).13.(9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面粗糙、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的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细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忽略滑轮的摩擦)实验方法如下:放开钩码,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作F﹣a图象(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若某次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中计数点2,4间漏标了3)。
该小车的加速度a=m/s2。
(2)若作出的F﹣a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m=kg,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
三.解答题14.(8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0.4m位移,问:(1)汽车在1s末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在前2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15.(10分)如图所示,光滑金属球的质量m=4kg.它的左侧紧靠竖直的墙壁,右侧置于倾角θ=37°的斜面体上.已知斜面体处于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sin37°=0.6,cos37°=0.8,g=10m/s2.求:(1)墙壁对金属球的弹力大小和金属球对斜面体的弹力大小;(2)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16.(10分)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5.0kg的磨石A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A与地面、A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g取10m/s2)(1)当A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F1=25N打磨地面时,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A对倾角θ=37°的斜壁进行打磨(如图所示),当对A施加竖直向上的推力F2=60N时,则磨石A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2m(斜壁长>2m)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17.(12分)如图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已知A的质量m A和B的质量m B均为2.0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若t=0开始,木板B受F1=16N的水平恒力作用,t=1s时F1改为F2=4N,方向不变,t=3s时撤去F2.(1)木板B受F1=16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 A、a B各为多少?(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f A,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2中画出f A﹣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则它的()A.加速度一定发生了改变B.速度肯定发生了变化C.所受的外力一定变化D.肯定从静止变为运动【解答】解:A、运动状态的改变通常表现为速度发生改变,而加速度不一定变化,故A错误,B正确C、运动状态的改变通常表现为速度发生改变,而加速度不一定变化,所受的外力不一定变化,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D、速度发生改变不代表从静止变为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3分)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C.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解答】解: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故A错误。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能合成,效果不能抵消,故B错误。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C正确。
D、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所受的阻力。
故D错误。
故选:C。
3.(3分)在一条倾斜的、静止不动的传送带上,有一铁块正在匀速向下滑动,如果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同一铁块由上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A.不变B.增多C.减小D.不能确定【解答】解:当传送带静止时,铁块匀速下滑,加速度为零,当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时,铁块受重力、支持力和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合力仍然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铁块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相同。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3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某观察者观察到“天宫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他所选的参考系可能是()A.远洋观测船B.地面指挥中心C.“神舟十号”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解答】解:“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的瞬间,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
所以选择“神舟十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飞船是静止的。
故C正确;相对于远洋观测船、地面指挥中心及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天宫一号”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考系,“天宫一号”不可能静止;故ABD错误;故选:C。
5.(3分)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B.C.D.【解答】解:设总位移为2x,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匀速行驶一半,故时间,下半程初速度为v,末速度为0,2ax=,故a=,所以下半程的时间,所以。
故选:D。
6.(3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竖直支架上固定两个水平弹簧枪A和B,弹簧枪A、B在同一个竖直面内,A比B高h,B高出水平地面,在此条件下,弹簧枪A、B射出的子弹的水平射程之比为S A:S B=1:2.现保持弹簧枪A、B的高度差h不变,射出子弹的初速度不变,要使两个弹簧枪射出的子弹落到水平面上的同一点,则()A.竖直向上移动支架B.竖直向上移动支架移动距离为C.竖直向下移动支架D.竖直向下移动支架移动距离为【解答】解:开始,,根据h=得,t=,则。
因为,根据x=vt知,。
调整高度后,水平位移相等,根据x=vt,则运动时间比变为,则竖直位移之比,则支架下降的距离设A的高度为H,有,解得H=.故AB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