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精)
- 格式:ppt
- 大小:349.50 KB
- 文档页数:50
广东高职教育形势SWOT分析形势与政策高职广东省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规模的扩张阶段。
然而,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相当多的高职学院存在诸如定位不清,对高职发展认识不足,盲目扩招,片面求大求强,反而使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就业不畅的现象。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成为广东省各高职院校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尝试运用情报学分析方法,深入解剖高职学院自身的优劣,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学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广东高职教育所处的内部环境分析(一)内部环境――优势1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占到本专科在校生的50%以上。
专业逐步得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基本覆盖全部产业部门,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等一批市场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得到加强。
2办学方针日益明确。
各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其专业设置需要针对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和专业。
广东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都开展了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了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
3办学体制逐步多元化。
目前,全省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确立。
民办教育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相继涌现了私立华联学院、白云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培正商学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办得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民办教育机构。
各院校还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广泛推行,以骨干学校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在探索中发展。
(二)内部环境――劣势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
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及其所表现的计划内容,仍是追求提高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理论素质,而不是真正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知识为本位”。
影响形成有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各种外在因素仍然存在。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一、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通常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
20世纪后半叶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寻常的扩展和质变的阶段,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迫切需要,使得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2019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
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
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
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
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
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
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
二、2020年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塑造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探析摘要:为了更好地普及应用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罗列了有关我国职业教育的部分数据,总结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术;发展探析;教育1.引言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普通的中等及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对职业教育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这将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在未来高质量发展。
1.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从广义上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
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建立,成为了我国近代的第一所职业学校。
1902年,设立“实业教育”,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被纳入学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仅2019年~2021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政策法规就多达十项。
其中,2021年国务院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提升技术人才社会地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
2022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可见,国家政策始终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
从数据上也有所体现,从教育部2015-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国家财政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部分连年增长。
2018年,我国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的经费总投入分别为2159.28亿元和2464.22亿元,分别较前一年增加了6.2%和6.6%。
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它旨在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1. 成功的案例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各个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德国的“德国职业教育制度”为例,该制度将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实习和学徒制度培养出许多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
2. 挑战与困境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仍然不足,很多人仍然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其次,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此外,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较少,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
二、发展趋势1. 产学深度合作未来,职业教育将与企业更加紧密地合作,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
这种合作模式将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个性化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职业教育将倾向于采用个性化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素质培养方案。
通过个性化培养,学生将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3. 强化实践环节在职业教育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际工作。
通过实践的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
4. 使用新技术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例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通过运用新技术,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导语】职业教育是培养经济建设第⼀线⼈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通过深⼊学习党的和省委七界五次会议精神,围绕的主题,着眼于我们的⼯作实际,做为⼀所重点职业学校的校长,我进⾏了深⼊的调研和思考,依据多年来的⼯作经验,以及各式各类的针对教职员⼯、学⽣、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分条理析,甄别筛选,本着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现状的基本原则,本着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写出调研报告,核⼼性质的问题是三个⽅⾯,⼀是学以致⽤,⼆是精细管理,三是硬件建设。
眼下,我区的职业教育跨⼊了⼀个新的阶段,今年暑假,实现了具有⾥程碑意义的⼤合并,唐⼭⼯贸中专与古冶职教中⼼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这在教育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运⽤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情况会有新问题,我们更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巩固成绩,找出不⾜,提出⽅案,解决问题。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式不科学,专业变化⼤,教师配备变化⼤,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
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
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的优秀⼈才,我们曾进⾏过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问题,我校确⽴了⽴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案,确⽴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程”做为⼯作思路。
“1、2、3、4⼯程”就是贯彻⼀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是招⽣就业⼯作;⼆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程。
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作者:郑芳刘凯强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02期摘要:为了系统梳理和审视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8—2022年中國知网收录的293篇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发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状况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大致可划分为缓慢增长期和迅猛增长期两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力量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并且合作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涉及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和“双高计划”等;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为从不同视角、方法、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并且研究逐渐从宏观领域转向中观和微观领域。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CiteSpace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153(2024)02-0034-08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再加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就共同推动了职业教育由规模性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状况,发布了多项制度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时间、规划了路线、指明了方向。
由此,学界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相关研究,形成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但其中综述类研究成果却较为缺乏。
为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推动研究实现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本文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8—2022年涉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可视化知识图谱,以期探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总体特征、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从而为今后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一)数据来源与处理在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方式,刊物类别选择学术期刊,来源类别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输入主题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时间设定为2018年至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2年11月27日,检索共得到349篇相关研究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分析第一章: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发展历程亦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阶段来回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949-1965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基础技能人才。
在这一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显然是向社会输送初级技能人才。
同年,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学校,这标志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起点。
2.由单一制向多元化的转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体制大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也面临了重大调整。
由于大量高等院校停止招生,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一度得到提升,且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亚洲第一家管理职业教育的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也在此期间成立。
3.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977-200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态度越来越明显。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政策。
4.现代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在中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年代,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国内外一系列方面的协调发展。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职业教育改革升级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第二章: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培养“工匠精神”:在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将会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互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技能上。
学生成长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技能人才,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2.智能化与信息化:近年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引导学生掌握新的技能、科技和前沿知识,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需求两个方面,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高度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每年新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4047.8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也接近了300万。
这种大众化趋势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始推出更多种类的学科和课程,比如跨学科、综合性课程、MOOC等。
除此之外,高校也开始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如采用翻转课堂、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
3. 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舞台,随之高等教育也在国际化方面迅速发展。
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与国际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等活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主要任务。
除此之外,高校还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创新性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中,高等教育需要具备开展创新性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这就需要高校在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需求1. 职业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职业化的教育和专业培训。
而高等教育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因此职业化需求也开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需求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开展实践性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出现,人们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