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常见的四种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其次,在插入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适时更换输液管。此外,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

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其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

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

血量。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

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

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同时,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其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有

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如果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

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超短波物理

疗法。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空气栓塞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在输液前检查输液器和输液管是否有空气,排除空气。其次,输液时要保持输液器和输液管的连接口在下方,避免空气进入血管。输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输液器和输液管是否有空气,及时排除。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向左侧,以利空气上浮至右心房,减少空气进入肺动脉的机会。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增加

氧气供应,减轻组织缺氧。按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应及时转送急救科进行治疗。

总之,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及时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输液前,必须将输液导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出,并及时更换输液瓶。在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不应使用输液三通,而应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如果使用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则要特别注意确认连接状态是否良好、三通的开关方向是否正确。在接口处应使用胶布固定,并随时观察接口处是否松动,以避免空气进入血液。在深静脉插管输液结束后,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如病人出现空气栓塞表现,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脚高卧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液体外渗】在注射前应观察回血,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注射速度应缓慢(特殊情况除外),以避免药液自血管针眼处渗出到皮下。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若发

现注射部位肿胀和疼痛,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抬高肢体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在外渗发生30分钟以内、局部有肿胀时,应给予局部冷敷,以使血管

收缩,降低药物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当疼痛缓解后,应给予热敷,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

输液微粒污染】为减少输液污染的机会和程度,应采取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并净化治疗室的空气。在输液前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应现配现用药液,避免污染。

预防和处理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的规范包括预防静脉炎。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卫生,使用无菌器械,避免污染。在插管前应对皮肤进行消毒,并在插管后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在拔管前应进行消毒和封闭,避免感染。如果发生静脉炎,应及时更换导管,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局部护理。同时,应注意病人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以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为了正确使用留置针,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留置针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在穿

刺前,必须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日期,如有破损及过期则禁止使用。为了减少局部血管的刺激,应尽量选取较粗大的静脉血管,尤其是在输入高浓度药剂时。在穿刺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范围要大于敷料面积,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根据药物的性质,需要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静脉瓣处穿刺。为了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需要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套管尖端劈叉现象。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d,如无堵管和渗漏,可适当延长至7d。

对于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注前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冲管,输注结束封管前也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出套管,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如抬高患肢,行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湿热敷敷、理疗等处理。

为了避免导管堵塞,输液瓶的位置应当高于心脏,高度相差应大于50cm,避免因回血、血液凝固而阻塞输液管。根据

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对于不宜使用肝素溶液的病人,或者对肝素钠过敏者,可用生理盐水封管。在封管时,必须正确掌握推注封管液的速度,不能过快。为了避

免导管堵塞,需要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肢体下垂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血液反流。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并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如发现液体不滴、输液不畅或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加大,常表明导管堵塞。发现导管堵塞,切忌用力推注,以免血栓推入血管。可用尿激酶溶栓,可使导管再通。否则拔出导管重新穿刺。

液体渗漏是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液体渗漏,需要正确选择留置针的大小和套管柔软度,避免在关节、静脉瓣处穿刺。在穿刺后,需要仔细检查套管是否牢固,避免套管松动或脱落。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如果发现液体渗漏,应立即更换留置针或套管,避免液体渗漏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包括经常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和疼痛等。针头应牢固固定,避免移动,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如果发生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给予局部冷敷,以使血管收缩,降低药物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当疼痛

缓解后给予热敷,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对于皮下血肿,应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分进行操作。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对于静脉穿刺失败后再度穿刺时,应避开同一根血管的下端,因为这根血管的伤口尚未修复,若在其下端穿刺将造成出血加剧。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应重视,按压时间一般为3~5min,

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适当延长。按压部位应自针孔以上1~2cm处。注射后禁止按揉注射部位,因按

揉注射部位会加重血管壁损伤、延长止血时间而导致内出血。若已有血液淤积皮下,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h后局

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

肿的吸收。如果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不凝血或切开取血块。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首选上肢粗直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于长时间卧床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可降低血栓性静脉

炎的发生率。正确掌握封管技术,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一旦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处理。在穿刺时要正确选择送管时机,见回血后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

入血管内。在推进外套管时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否则导管可能发生折叠或弯曲,此时如再将针芯向前推进时,锐利的针头有可能割断部分导管。如果发生导管脱出,应及时处理。

在患者意识未清醒或躁动时,应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的肢体或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防止患者在意识不清的状态下拔出导管。穿刺完毕后,应使用缝针将导管与皮肤固定。在患者出汗或渗血多时,应及时更换敷贴。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特别注意保护静脉输液管。每次更换敷料时都要记录导管的长度和置管时间,以更好地判断导管的位置和是否脱出。同时,应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

为预防和处理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溶血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

发热反应方面,应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发热反应表现。对于症状较轻者,可以先减慢输血速度来减轻症状;对于严重者,应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给予对症处理。在畏寒与寒战时,应注意保暖,发热时应服用阿司匹林,伴寒战者应肌注异丙嗪25mg,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对于过敏反应,应在输血前半小时同时口服过敏药和静脉输糖皮质激素。对于IgA水平低下或检出IgA抗体的病人,

应输不含IgA的血液、血浆或血液制品;如必须输红细胞时,应输洗涤红细胞(其中不含免疫球蛋白)。在选择献血员时,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应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对于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或荨麻疹的患者,不必停止输血,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或氯雷他定,并密切观察病情。对于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溶血反应,应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进行“三查”、“八对”。同时,应确保血液及血制品储

存和运输过程在低温状态下,保证血液及血制品的质量。如果血袋内血浆浑浊,有絮状物或血浆呈玫瑰色(溶血)或黄褐色,

以及血浆中有较多气泡,应认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时,不得使用。

1.在输血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体弱者和低体温病人应特别关注。

2.输血时应控制速度,避免过快过多的输血。

3.输血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4.如果出现低体温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保暖、给予温暖的液体等。

5.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肝、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ΓC,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口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 成人40?60 W∕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

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IOln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战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 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喜疗妥外涂。 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纟比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1.发热反应 ①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②插入导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③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适时更换输液管。④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⑤如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⑦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⑧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⑨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 ①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③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④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⑤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⑥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 ①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③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④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⑤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超短波物理疗法。⑥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①输液前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 ②不使用输液三通。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要特别注意确认连接状态是否良好、三通的开关方向是否正确。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避免空气进入血液。③深静脉插管输液结束拔出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④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病人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机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病人有濒死感等空气栓塞表现,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脚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舒缩,空气被振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⑤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矫正严重缺氧状态。⑥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5.液体外渗 ①观察回血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②注射速度应缓慢(特殊情况除外),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 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常见的四种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其次,在插入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适时更换输液管。此外,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

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其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 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 血量。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 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 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同时,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其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有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有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脓肿、皮下积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预防与处理 1.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在肢体曲折处或肌肉内注射。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3.输液前检查 药液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物。4.注意输液速度, 不宜过快或过慢。5.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器具,避免滞留。6. 发现输液部位有红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发热反应是其中一种,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等症状。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无菌操作。同时,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减慢输液速度、降温等处理措施。

急性肺水肿是另一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同时协助病人取端坐位,进行四肢轮扎等处理措施。同时,应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 静脉炎是另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症状。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更换输液器具等措施。发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升高超过38℃,持续时间不等。 二)预防与处理 1.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血型和抗体 匹配。 2.输血前仔细检查血袋和输血管路,确保无污染和漏气。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 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4.输血后及时记录病人体温和症状变化,如出现发热反应,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和支持治疗。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二)临床表现

静脉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一)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规范 1.根据治疗方案、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选择正确的输液通道和器材,如留置针、CVC、PICC 等,减少头皮钢针的使用。 2.注射时加强巡视和观察,尽早发现输液外渗,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杜绝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注射阻力增加,应抽回血并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 4.如有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并评估药物外渗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上报科护长。 5.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适时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6.血管收缩药外渗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 5~10mg 溶于 20ml 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更换输液部位。 7.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可用以下方法之一处理: (1)2%利多卡因 5~20ml 溶解透明质酸酶 50~250u,注射于外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2)2%利多卡因 5~20ml 加地塞米松 5mg 于外渗局部周围封闭。 (3)75%酒精与云南白药混合成糊状涂在外渗局部皮肤。(我院儿科使用效果明显) 8.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该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二)静脉穿刺失败预防及处理规范 1.准确评估静脉血管条件,根据治疗方案、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选择正确的穿刺器材。避免反复穿刺。 2.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3.认真检查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是否适当。 4.避免盲目进针,进针前在注射部位上方扎止血带,使血管充盈后再进针,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技术是指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因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到全身,所以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静脉注射法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药物注入静脉进行诊断试验检查;输液和输血;静脉营养治疗。静脉注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血肿、过敏胜休克、静脉炎等。 一、静脉穿刺失败 【临床表现】 1.针头未进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时有阻力,局部疼痛、肿胀。 2.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有回血,推注药物时有阻力,局部疼痛、肿胀。 3.针头穿破血管且针头在血管外,无回血,推注药物有或无阻力,局部疼痛、肿胀。【预防措施】 1.做好注射前评估。 (1)选择暴露好、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进行静脉注射。 (2)适用型号合适、质量可靠的针头。 (3)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 2.熟练掌握静脉注射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1)穿刺时,当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试抽回血,以防进针过度刺穿血管壁。 (2)对于静脉硬化、弹性差者,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避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 (3)对于四肢末梢循环不良者,注射前可行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4)对于水肿患者,应先行局部顺血管方向轻柔推压,使血管暴露后穿刺。 (5)对于肥胖患者,应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 (6)对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液黏稠的患者,可以连接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试穿刺时注射器应保持负压,一旦刺入血管即可有回血,因针头内充满肝素,不易凝血。

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1药液外渗性损伤

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药液外渗性损伤 预防与处理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刺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停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①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②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 ③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1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④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⑤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l0ml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并发症2:静脉穿刺失败表现为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预防与处理 1.护士要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 3.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静脉输液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1、静脉炎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好,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最好选用上肢,因下肢血流缓慢容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的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 (8)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

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度。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如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上肢。 (10)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①局部热敷。②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③中药如意黄金散外敷。 (11)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2、空气栓塞 预防及处理 (l)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 (2)输液过程中即使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肩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为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3、血栓栓塞 预防及处理 (l)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穿刺失败 临床表现:针头未刺入静脉,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及处理: (1)熟悉静脉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 (3)避免盲目进针,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4)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5)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二、药物外渗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预防及处理: (1)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2)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三、血肿 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2~3天后皮肤变青紫。1~2周

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及处理: (1)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2)重视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按压。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3)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4)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及治疗: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可3~5天更换一次;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等。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五、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穿刺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及输液器。 4、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6、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和剩余药液进行封存。 8、做好护理相关记录。 并发症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2、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6-8L∕分,减少肺泡内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 4、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并发症3:空气栓塞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净输液导管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药液,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看护。 ①一旦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处于低位,利于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机体缺氧。 ③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记录抢救过程。 并发症4:渗漏

静脉输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法常有并发症的预防与办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将必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它利用液 体静压与大气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常用四周静脉输液法包含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输液法等。 【并发症】发热反响 【发生原由】 发热反响为静脉输液法最常有的并发症,惹起输液发热反响有多方面的原由,常因输入致热物质 ( 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 ) ,输入液体消毒或保存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相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 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搁置时间过长也易增添污染的时机,并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时机也就越大。在结适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简单发生配伍不妥,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并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必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响。 2.输液器具的污染:输液前未仔细检查而使用包装袋损坏、密闭不严漏气污染 和使用过期的输液器亦会惹起发热反响。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妥。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 钳直接将安瓿敲开,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 4.加药时,针头频频多次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可以致污染时机增添。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手卫生处理不妥可造成二次污染。 5.静脉穿刺不可功未改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6.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理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洁净状态和空气 的干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7.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响与输液速度有亲密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 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其超出必定量时,即可产生热源反响。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1. 前言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了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我们需要遵循以下预防和处理规范。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2.1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措施: - 在插管前,使用洁净无菌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 -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尽量避免在关节弯曲处插管和输液。 - 监测输液过程中的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输液。 - 定期检查插管部位,注意感染迹象的出现。 2.2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静脉输液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

- 在输液前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如有需要可进行抗凝治疗。 - 适当选择静脉通道,避免选择血管狭窄或存在血栓形成风险 的部位。 - 在输液过程中,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避免血栓形成。 2.3 渗漏 渗漏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药物浪费或对患 者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预防渗漏的发生,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输液装置是否完好,确保无漏气或渗漏现象。 - 输液前,确认针头与输液管连接良好,无松脱或不牢固的情况。 - 定期检查输液部位是否有渗漏迹象,及时处理。 3. 并发症的处理规范 3.1 静脉炎的处理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应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 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和护士。 - 清洁炎症部位,并进行适当的敷料。

- 如有必要,医生可酌情开立抗生素治疗。 - 随访患者炎症情况,确保炎症得到有效控制。 3.2 血栓形成的处理 当患者发生血栓形成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 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和护士。 - 根据情况,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或抗凝治疗进行血栓溶解。 - 进行相关检查,评估血栓形成的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渗漏的处理 一旦发现渗漏情况,应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 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和护士。 - 清洁渗漏部位,避免药物渗入周围组织。 -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必要时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4. 结语 通过遵循上述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能够减少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确保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三、静脉输液常有并发症的预防与办理规范 (一)静脉炎 1.预防举措 严格履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和速度;禁止在瘫痪肢体行 静脉穿刺和输液;依据所用药物特征合理安排输液次序;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选择上肢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有计划地改换输液部位,勿 在同一部位频频穿刺;消毒液待干后在穿刺;敷料有卷曲或湿润应实时改换;提升穿刺成功率;选择适合的导管型号;严格履行冲、封管操作规程;动向评估穿 刺部位。 2.办理规范 (1)评估静脉炎的级别并剖析原由。 (2)停止输液,报告医生。 (3)应拔掉 PVC,可暂时保存 PICC、CVC、PORT。 (4)提升患肢并制动。 (5)防止穿刺部位受压。 (6)局部湿热敷或药物治疗。 (7)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二.急性肺水肿 1.预防举措 依据病情调理输液速度,老年人、小孩、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亲密察看病情、实时发现急性肺水肿的预兆;增强患者及 其家眷的健康教育,不得任意调理速度。 2.办理规范 (1)立刻中止输液,保存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生。 (2)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必需时四肢轮番扎止血带。

(3)高流量吸氧( 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 6-8/min )。 (4)遵医嘱赐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冷静等药物办理。 (5)宽慰患者,排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发热反响 1.预防举措 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恪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仔细检查药液质量及输液用具,防止微粒进入药液,如橡胶塞、玻璃微粒等;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不该重复使用;提升穿刺技术,防止频频穿刺,重复穿刺时更;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2.办理规范 (1)酌情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 改换药液及输液器 . (2)保存节余药液和输液用具进行检测。 (3)报告医师、恪守医嘱赐予对症办理。 (4)察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高热患者赐予物理降温。 (5)上报有关部门。 (四)液体溢出 1.预防举措 选择适合穿剌部位、血管、工具、防止创作性穿剌;提升穿剌成攻率、妥当固 定;防止在同一部位频频穿剌;察看输液部位及关注患者感觉、若出现局部痛苦、应清除药液溢出的可能;置管肢体防止过分活动,必需时可适合拘束。 2.办理规范 (1)评估溢出级别。 (2)立刻停止输液,改换穿刺部位。 (3)腐化性等刺激药液外渗,应立刻中止输液,抽出节余药液后拔掉导管, 遵医嘱局部办理,溢出部位远端不宜留置导管。

输液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本章要点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的基础护理操作,通过静脉输液可迅速、有效地补充机体丧失的体液和电解质,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达到维持血压及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 。临床输液操作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将药物稳、准、快、好地输注到患者体内,有效预防或尽早发现、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本节要点 。周围静脉输液法是将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经周围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血栓栓塞 一、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体温38℃左右,伴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停止输液数小时后多可自行缓解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处理原则 。评估发热程度,给予心理安慰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发冷、寒战者给与保暖 。高热者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发热反应严重者即刻停止输液,遵医嘱予对症处理并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如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并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进行穿刺 3、预防策略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液体使用前仔细检查,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液体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 。检查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透明度的改变 。输液器使用前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安甑锯痕后需用酒精棉签消毒一次方可折断,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一、发热反响 2.原因 3主要由于输液过程中输入致热物质引起的发热。 4病症 5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 6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而体温可达40~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病症。 7预防 8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 92〕检查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10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那么。 11处理标准 12〕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存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13〕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14〕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1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供应室、护理部。 16〕保存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17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18二、急性肺水肿 19原因 20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1病症 22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23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24预防 25〕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26〕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27处理标准 28〕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9〕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0〕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1〕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 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病症。

静脉输液泵使用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规范

静脉输液泵使用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规范 引言 静脉输液泵是医疗领域常用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等医疗机构。尽管静脉输液泵在治疗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泵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处理与预防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常见并发症 1.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泵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和发热。处理时,首先需要停止输液,并及时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头。之后,对患处进行局部处理,清洗并消毒。预防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定期更换输液设备。

2. 输液速率过快或过慢 静脉输液泵输液速率过快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而速率过慢可能会延缓治疗效果。处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率,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预防方面,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设置输液泵的速率,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3. 输液管堵塞 输液管堵塞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当输液管出现堵塞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检查管路是否有扭曲或压迫。处理时,可以通过轻轻敲击输液管,或者用注射器进行抽吸来排除堵塞。预防方面,需要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并避免压迫或弯曲管路。 4. 过敏反应 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处理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预防方面,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在使用药物前仔细核对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

结论 静脉输液泵是一项重要的医疗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面临并发症。通过准确识别并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输液泵的使用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静脉输液泵的安全使用。 注:此文档仅提供一般性建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在实际操作中,请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第一篇: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发热反应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 二、检查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发热反应处理规范】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二、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四、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供应室、护理部。 五、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发热反应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 【急性肺水肿预防措施】 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二、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急性肺水肿处理规范】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三、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四、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减少肺泡内毛

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五、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 六、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七、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八、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九、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急性肺水肿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腿下垂→高流量给氧→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四肢轮扎→做好病情及抢救的记录【静脉炎预防措施】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二、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 三、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 四、静脉内置管,应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导管,置管时间不宜过久。 【静脉炎处理规范】 一、停止在静脉炎部位输液,将患者抬高并制动。 二、可用50%硫酸镁液湿敷每日2次,可行超短波治疗。 三、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炎处理程序】 停止局部输液→局部50%硫酸镁湿敷→遵医嘱应用药物 【空气栓塞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二、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三、加压输液时应专人看护。 【空气栓塞处理规范】 一、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