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

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时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二)临床表现

细菌污染反应于静脉输血输液中、后发病,此反应虽然少见,但极为严重,可引起严重感染及休克,病死率高。

1.突然剧烈发冷、寒战、高热、头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大汗、脉搏细速、血压急剧下降而休克,甚至死亡。轻者以发热为主,可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病人可仅表现休克和(或)创面渗血不止。

3.剩余血浆呈暗灰色或黄褐色、混浊,有凝块及絮状物。血直接涂片可见大量细菌。血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等。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三)预防和处理

1.从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凡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或血浆呈瑰红色(溶血)或黄褐色,以及血浆中有较多气泡者,均应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以策安全。

2.立即停止输血、输液,收集所输血液、药液及其输注等有关用具进行检验。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静脉炎 1.发生原因.:(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 位的微生物定植。 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 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3)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4)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5)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7)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 值;(8)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9)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10)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11)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12)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4. 静脉炎的处理:(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

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5)中草药外敷;(6)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二)药物渗漏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漏发生原因:(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如静脉痉挛;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如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等。 2. 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或皮肤颜色改变。 3. 渗漏的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3)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6)穿刺前局部热敷。(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源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如果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减,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4、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5、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输血科。 并发症2:过敏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禁食。 3、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或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病人出现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畅通,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

5、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通畅,立即给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即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并发症3:溶血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严格核对患者和供血者的各项信息,确保血型和血交叉配血结果相容,强调输血时双人床边核对,防止输错血。 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即时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送输血科进行检验,查明溶血原因。 5、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6、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 7、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9、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并发症4: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1.发热反应 ①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②插入导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③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适时更换输液管。④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⑤如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⑦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⑧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⑨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 ①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③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④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⑤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⑥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 ①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③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④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⑤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超短波物理疗法。⑥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①输液前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 ②不使用输液三通。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要特别注意确认连接状态是否良好、三通的开关方向是否正确。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避免空气进入血液。③深静脉插管输液结束拔出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④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病人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随机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病人有濒死感等空气栓塞表现,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脚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舒缩,空气被振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⑤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矫正严重缺氧状态。⑥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5.液体外渗 ①观察回血确认针头在血管内,确保药物不外渗。②注射速度应缓慢(特殊情况除外),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 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常见的四种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其次,在插入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适时更换输液管。此外,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

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其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 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 血量。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 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 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同时,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其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有

输血反应等预防措施

输血反应等预防措施 大量输血随之输人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以至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以下内容是店铺为您精心整理的输血反应等预防措施,欢迎参考! 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篇一 1.首选自体输血,尤其是患者在手术野的失血与术后出血,均可行收集-洗涤后重新回输到体内,这样处理可以无需异体输血,进而预防相关免疫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2.输血前,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血液制品的质量标准,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原则进行严格、慎重操作,若发现血袋的标签磨损、字迹模糊、血袋破损、漏血、血液中有异物、血浆颜色异常、未晃动血袋血浆层与细胞层界限不明或颜色异常等情况时,则应视为血液制品不合格。发现不合格血液制品时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处理,护理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不合格的血液制品坚持不用,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 3.输血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出现细菌感染。另外,血液中禁止随意添加其他药品,以防血液变性或溶血。如果必须添加其他药品或液体,则应选择不同的静脉通路。如果输入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则要间隔输入少量的浓度为90%的氯化钠溶液。 4.输血时,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种血液制品的注意细则。如,悬浮红细胞输注前要进行多次颠倒处理,输注期间也可轻轻摇晃血袋;洗涤红细胞与机采血小板应快速输完,以免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要调整好输注速率,浓缩红细胞最好控制在4h内输注完成,红细胞输注量一般控制在1ml/(kgh)最为适宜;血小板的输注速率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调为90滴左右;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输血的患者而言,应该降低白细胞的输注速率;新鲜血液的输注速率要控制在每分钟10ml以内;溶化后的血浆最好在4h内输完;凝血因子输注速率可以患者耐受的最快速度为宜;对于有多次输血经历或有输血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只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大多数输血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一)发热反应 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 -10%。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 ~40°C.同时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及皮肤潮红:症状持续30分钟~2小时后逐渐缓解。血压多无变化。少数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全身麻醉时很少出现发热反应。 原因 ①免疫反应: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接受输血者.因体内已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与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发热。 ②致热原:所使用的输血器具或制剂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等)污染而附着于贮血的器具内,随血输入体内后引起发热反应。目前此类反应已少见。 ③细菌污染和溶血:早期或轻症细菌污染和溶血可仅表现为发热。 治疗 发热反应出现后,应首先分析可能的病因。对于症状较轻的发热反应可先减慢输血速度,病情严重者则应停止输血。畏寒与寒战时应注意保暖,出现发热时可服用阿司匹林。伴寒战者可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或哌替啶50mg。

预防 应强调输血器具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对于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约为3%。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会厌水肿,表现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以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乃至昏迷、死亡。 原因 ①过敏性体质病人对血中蛋白类物质过敏,或过敏体质的供血者随血将其体内的某种抗体转移给病人,当病人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即可触发过敏反应。此类反应的抗体常为IgE型。 ②病人因多次输注血浆制品,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尤以抗IgA抗体为主。或有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体内IgA低下或缺乏,当输血时便对其中的IgA发生过敏反应。 治疗 当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或荨麻疹时,不必停止输血,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25mg,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1m)和(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500ml葡萄糖盐水)。合并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插管或切开,以防窒息。 预防 ①对有过敏史病人,在输血前半小时同时口服抗过敏药和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 ②对IgA水平低下或检出IgA抗体的病人,应输不含lgA的血液、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AHTR) (一)预防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前应有2人认真核对,确保患者血型与供血者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无误。 2.认真遵守输血流程和规章制度,避免输血前红细胞变质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温过高或过低;输血时血液被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影响PH变化的药物等因素,致使血液中红细胞大量破坏。 (二)处理 1.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和NS,保留静脉输液通路,并通知医生和血库进行处理。 2.给予患者吸氧、保暖。严密观察并记录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3.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4.重新抽取血标本,复查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5.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 6.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

(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 7.保留余血和输血器,必要时送检。 二、发热反应 (一)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规范,保证血液和输血用具的无菌。 2.对反复输血并有发热反应者,最好采用一定方法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预防大多数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 3.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前15分钟建议输注速度每分钟2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血速度。 (二)处理 1.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通知医生。 2.保存余血和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 3.寒颤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 4.反应严重者遵医嘱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三、过敏反应 (一) 预防

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导语: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

常见输血反应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亦即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概率约为 2.9%,占输血不良反应的56%左右,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引起的发热占全部发热反应的54%左右,输血次数越多发生概率越高。1.1预防措施: 1.1.1当输注的血液中白细胞含量<5×106//L时,可以预防HLA抗体所致的同种免疫反应和与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的疾病传播。 1.1.2少白细胞的红细胞(RBC)即可满足上述要求,还可防止发热反应的发生。 1.1.3洗涤RBC(白细胞<5×108/L)也可减少发热反应,但仍不能完全预防。 1.2应急措施: 1.2.1可用抗组胺药物及解热镇痛药等对症处理。 1.2.2反应严重时应停止输血,并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血浆蛋白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发生率约为3%,占总体输血不良反应的42%左右。轻者只出现单纯性荨麻疹,重度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障碍、休克等。 2.1预防措施: 2.1.1输血前半小时可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组胺类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1.2输注洗涤RBC或冰冻RBC可减少过敏反应; 2.1.3尽量少用血浆或含血浆的血液制品。 2.2应急措施: 2.2.1立即放慢输血速率或停止输血。 2.2.2注射地塞米松、菲那根等抗过敏药物。 2.2.3重度者采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等急救措施。 3.溶血反应:输血时或输血后,供者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被称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分为急性和迟发性2类。 3.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

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1) 外来或内生性致热源: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 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发发热反应。 (2) 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I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 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有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和经产妇中。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初起发冷或寒颤;继而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并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3、预防和处理 (1) 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源技术配置保养液,严格清洗、 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源。 (2) 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血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时应过滤血液移除 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 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 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 遵医嘱给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伴有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 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 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1) 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 全抗原而致敏。 (2) 多次输血的病人,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反应。

2、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将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3、预防和处理 (1) 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 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 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呼吸 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0 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4) 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定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 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5) 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 的供血者。 (6) 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 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三)、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1、原因 (1) 输入异型血:多由于ABO血型不相容或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 (2) 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 (3) 输血前将血液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受细菌污染均可造成溶血。 (4) 血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 坏所致。. (5) Rh因子所致溶血: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液中产生Rh阳性抗 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一般输血后1~2小时发生,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二)临床表现

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有时也会出现并发症。了 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及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的 建议。 常见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 1. 出血:在静脉采血时,可能会发生出血。这可能是由于针头 插入不当或者血管损伤所致。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其他 不适症状。 2. 血肿:血肿是一种局部组织的积血,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引 起的。它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和淤血。 3. 血栓形成:在静脉采血后,血管内的血液可能会凝结成血栓。这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问题,并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4. 感染: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如果卫生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 细菌感染。这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发热和感染症状。 预防和处理建议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建议: 1. 出血预防和处理: - 在插入针头之前,确保皮肤干净并消毒良好。 - 针头插入时要找到正确的血管位置,并避免过度运动或活动。 - 如果出现出血,立即停止操作并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按 压出血点。 2. 血肿预防和处理: - 确保插入针头后,使用正确的压力固定针头,避免移动。 - 如果发现局部肿胀和淤血,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冷敷该区域 以减轻症状。 3. 血栓形成预防和处理: - 在插入针头之后,避免过度活动或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 注意观察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肿胀、局部疼痛或肢体活动受限。 - 如有必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4. 感染预防和处理: - 在采血过程中,使用无菌的针头和消毒物品。 - 注意手部卫生,使用适当的洗手程序和消毒剂。 - 如果发现局部发热、红肿或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和帮助非常重要。 以上是有关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的简要介绍。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补充抗体等血液成分。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溶血反应、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细菌污染反应、疾病传播等。应注意预防,若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1)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 (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3)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 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 h内发生.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0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l~2h 后缓解。 3.预防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 (2)选择一次性输血器。 (3)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可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 4.处理流程 (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注意保暖→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 (2)出现严重发热反应→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挂上生理盐水。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厚被等;高热时物理降温;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严重者予以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lOrng等)→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登记本→将输血反应单、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并送输血科→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1)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 (2)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而使机体致敏。 (3)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医、护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护理处理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c左右,症状持续 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尊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月M素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 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 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处理:立即停止输血。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在血培细菌养结果未出来前,可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本章要点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人体内的方法,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和血浆增量剂,是治疗因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引起血液成分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 ⊙静脉输血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循环 ⊙能促进携氧功能,增加血浆蛋白 ⊙能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 ⊙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直接抢救患者生命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存在的潜在的危险性,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原因,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 ⊙初起畏寒或寒战,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多无变化 ⊙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 ⊙少数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2、处理原则 ⊙反应轻者,减慢滴速 ⊙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遵医嘱给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1次,共3次

⊙伴有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哌替啶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糖皮质激素 ⊙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厚被等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3、预防策略 ⊙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去除致热原⊙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可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 二、低体温 1、临床表现 ⊙畏寒或寒战,皮肤冰冷,心律失常,体温降至30℃左右 2、处理原则 ⊙对低体温者室温应控制在24-25℃ 3、预防策略 ⊙将大量备用的库存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用热水袋加温输血侧的肢体 ⊙大量、快速输血时应将室温控制在24~25℃ ⊙注意给患者保暖,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 ⊙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 ⊙对非手术部位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使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 三、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 ⊙多数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 ⊙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①与输入的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源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如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物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源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源反应。 ②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发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终端过滤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源;如输液前为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带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③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是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④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⑤环境空气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⑥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源反应。 2.预防及处理 ①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也是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透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物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②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的目的,切操作简便、省力。③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是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是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的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刺穿瓶塞。液体中需要加入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症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 l、原因: (l)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及处理: (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和输液量不宜过多。 (2)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气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宜慢,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3)超短波理疗,每日l次,每次15~20min。 (4)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l、原因: (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2)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发生空气栓塞是由于进人静脉的空气形成的气栓,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随血液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在右心室内阻

输液反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处理措施 根据《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要求,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现将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处理措施修订如下: 一、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预防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 1、药品及输液装置:把好药品生产和输液器具购进关,购进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

2、配置药物的要求: ①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多种药物联用会使药液中内毒素累加,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弃去。 ②配药环境的要求:配置药物环境,应按规定进行定期环境细菌指数的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配置药液时,应提前结束打扫,保持环境清洁,无尘埃污染。在有条件医院应可以在符合GMP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 3、严格按照我院的《安全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操作。 三、发生输液反应的处理措施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撤下输液器注明“输液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疑为细菌污染时应做培养鉴定。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