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血操作得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得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得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一〕原因

1.外来或内生性致热源: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储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发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I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有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和经产妇中。

〔二〕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初起发冷或寒颤;继而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笆,并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继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三〕预防和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纳无热源技术配置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源。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血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时应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马上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必须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给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伴有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二、过敏反应

〔一〕原因

1.病人是过敏体质,输人血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

2.多次输血的病人,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互相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将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尊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三〕预防和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马上停止输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依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0ml,

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4.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尽量避免输血,假设确定因病情必须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5.输血前具体询问患者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坚持呼吸道通畅,马上给予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三、溶血反应

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一〕原因

1.输入异型血:多由于ABO血型不相容或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

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

3.输血前将血液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受细菌污染均可造成溶血。

4.血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

5.Rh因子所致溶血: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液中产生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一般输血后1〜2小时发生,也可延长至6〜7天后出现症状。

〔二〕临床表现

1.第一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堵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

2.第二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3.第三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堵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可导致肾小管堵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4.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0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三〕预防和处理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进行"三查"、 "八对",严格执行血液储存制度。

2.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具体记录,严格执行血液储存制度,不可采纳变质血液。

3.出现症状马上停止输血,通知医生,保留血标本和剩余血送检验室重新鉴定。

4.给予氧气吸人,坚持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堵塞肾小管。

5.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黛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

肾脏。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7.有休克症状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和护理。控制感染,必要时用换血疗法。

四、细菌污染反应

〔一〕原因

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通过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时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二〕临床表现

细菌污染反应于静脉输血输液中、后发病,此反应虽然少见,但极为严重,可引起严重感染及休克,病死率高。

1.突然剧烈发冷、寒战、高热、头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大汗、脉搏细速、血压急剧下降而休克,甚至死亡。轻者以发热为主,可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病人可仅表现休克和〔或〕创面渗血不

止。

3.剩余血浆呈暗灰色或黄褐色、混浊,有凝块及絮状物。血直接涂片可见大量细。血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等。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然增高。

〔三〕预防和处理

1.从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凡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或血浆呈瑰红色〔溶血〕或黄褐色,以及血浆中有较多气泡者,均应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以策安全。

2.马上停止输血、输液,收集所输血液、药液及其输注等有关用具进行检验。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五、循环负荷过重

〔一〕原因

多发生在老年、小儿及心、肺功能不健全的病人,因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而造成循环负荷过重。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是头部剧烈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血性泡沫痰。之后有周身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静脉压升高等症状,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表现,严重者可致死。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

2.马上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3.取半坐位、吸氧和利尿。

4.在四肢轮扎止血带,以减少回心血量。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坚持呼吸通畅。

6.进行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六、出血倾向

〔一〕原因

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病人原血液总量的大量输血,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枸橡酸那输入过多,枸橡酸那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瘀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手术后伤渗血。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

〔三〕预防和处理

〔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储存期较短的血液,状况许可每输库存血3〜5单位,应补充新鲜血1单位。

〔3〕假设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马上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七、枸椽酸钠中毒

〔一〕发生原因

大量输血时随之输入大量枸椽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橡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以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二〕临床表现

有手足抽搐、出血、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抖等表现,甚至发生心跳停止。

〔三〕预防和处理

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验结果。

2.输入库血1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八、疾病传播

〔一〕原因

1.献血者患有感染性疾病,其血液或血制品带有病原体而未能被检出。

2.在贮血、输血过程中血液被污染。

〔二〕临床表现

输血后一段时间,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疾病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EB 病毒、HTV感染、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

2.杜绝传染病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

3.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检测,如HBsAg、抗HBc以及抗HIV等检测。

4.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纳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

5.激励自体输血。

6.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在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7.对已发现输血传染疾病者,报告医生,因病施治。

九、低体温

〔一〕原因

输入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

〔二〕临床表现

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皮肤冰冷,心律紊乱,体温降至35笆以下。

〔三〕预防和处理

1.将大量备用的库存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后再输入,也可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

2.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笆。

3.注意保暖。

4.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肝、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ΓC,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口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 成人40?60 W∕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

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IOln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战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 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喜疗妥外涂。 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纟比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源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如果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减,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4、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5、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输血科。 并发症2:过敏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禁食。 3、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或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病人出现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畅通,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

5、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通畅,立即给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即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并发症3:溶血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严格核对患者和供血者的各项信息,确保血型和血交叉配血结果相容,强调输血时双人床边核对,防止输错血。 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即时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送输血科进行检验,查明溶血原因。 5、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6、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 7、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9、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并发症4: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源: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二)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到39-40摄氏度,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杜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

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处理: (1)如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2)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3)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 并发症2:过敏反应 预防与处理 1.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 (3)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 (4)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处理:按反应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并发症3:溶血反应 预防与处理 1.预防:护士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血液成分的输入,都应仔细确认患者的身份,确保血型和血交叉配血结果相容;强调输血时双人床边核对,防止输错血。 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送检验科进行检验,查明溶血原因。 (2)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其他药物治疗。 (3)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6)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并发症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 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常见的四种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其次,在插入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适时更换输液管。此外,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若使

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其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 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 血量。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 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 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同时,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 首先,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其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有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及病人的体质等原因,仍有3%-10%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的给予预防和处理。本节分述如下。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㈠发生原因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 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 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㈡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㈢预防及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 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 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 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 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 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 ㈠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 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㈡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脸、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

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预防: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 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 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如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解热药等。 2、将输血装置、剩余血连同贮血袋送检。 (二)过敏反应 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 3、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 4、对有过敏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2、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 3、根据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使用氢化可的松,皮 下注射肾上腺素。 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必要时插管和气管切开。 (三)溶血反应 预防:护士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血液成分的输入,都应仔细确认患者身份,并保证血型和血交叉配血结果相容。 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以查明溶血原因。 2、维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3、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4、双侧腰部封闭,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 6、如有休克应抗休克治疗。 (四)循环超负荷。 预防: 1、对于慢性贫血、婴幼儿、老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 速度。 2、一般应输红细胞,不应输全血以防止血容量增大。 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和输液。 2、让患者取半坐位,给氧。 3、强心、利尿,必要时可放血以迅速降低血容量。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本章要点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人体内的方法,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和血浆增量剂,是治疗因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引起血液成分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 ⊙静脉输血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循环 ⊙能促进携氧功能,增加血浆蛋白 ⊙能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 ⊙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直接抢救患者生命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存在的潜在的危险性,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原因,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 ⊙初起畏寒或寒战,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多无变化 ⊙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 ⊙少数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2、处理原则 ⊙反应轻者,减慢滴速 ⊙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遵医嘱给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1次,共3次 ⊙伴有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哌替啶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糖皮质激素 ⊙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厚被等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3、预防策略 ⊙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去除致热原 ⊙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可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 二、低体温 1、临床表现 ⊙畏寒或寒战,皮肤冰冷,心律失常,体温降至30℃左右 2、处理原则 ⊙对低体温者室温应控制在24-25℃ 3、预防策略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篇: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

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 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喜疗妥外涂。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有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脓肿、皮下积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预防与处理 1.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在肢体曲折处或肌肉内注射。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3.输液前检查 药液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物。4.注意输液速度, 不宜过快或过慢。5.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器具,避免滞留。6. 发现输液部位有红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发热反应是其中一种,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等症状。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无菌操作。同时,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减慢输液速度、降温等处理措施。

急性肺水肿是另一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同时协助病人取端坐位,进行四肢轮扎等处理措施。同时,应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 静脉炎是另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症状。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更换输液器具等措施。发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升高超过38℃,持续时间不等。 二)预防与处理 1.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血型和抗体 匹配。 2.输血前仔细检查血袋和输血管路,确保无污染和漏气。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 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4.输血后及时记录病人体温和症状变化,如出现发热反应,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和支持治疗。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LT

4.遵医嘱给药 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五、出血倾向 (一)发生原因 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库存血超过3小时后,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24小时及48小时后,分别降为12%和2%,若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 2.凝血因子减少:库存血液中,血浆中第V、Ⅷ、Ⅺ因子都会减少。 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输血前使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 5.长期反复输血。 (二)临床表现 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持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紫癫、痰斑、鼻衄、牙根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 (三)预防及处理 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即每输1500m l库血即给予新鲜血500m l,以补充凝血因子。 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一)发生原因 大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二)临床表现 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 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 (三)预防及处理 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2.每输注库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以补充钙离子。 七、细菌污染反应 (一)发生原因 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二)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剧烈寒战,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 (三)预防及处理 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补充抗体等血液成分。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溶血反应、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细菌污染反应、疾病传播等。应注意预防,若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1)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 (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3)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2.临床表现 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 h内发生.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0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l~2h 后缓解。 3.预防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 (2)选择一次性输血器。 (3)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可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 4.处理流程 (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注意保暖→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 (2)出现严重发热反应→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挂上生理盐水。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厚被等;高热时物理降温;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严重者予以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lOrng等)→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登记本→将输血反应单、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并送输血科→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1)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 (2)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而使机体致敏。 (3)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

注射、静脉输液、输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 (2)

注射、静脉输液、输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 1. 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 A .吸氧 B .等待医生到达 C .平卧、就地抢救(正确答案) D .测体温 2. 关于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注射前充分了解拟注射药物的性质、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 B .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去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C .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D、全选(正确答案) 3. 关于局部组织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正确答案) B .局部皮肤瘙痒者,交待患者勿抓、挠,用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外涂 C .注射部位发生溃烂、破损,则按外科换药处理 4. 皮下注射进针时与皮肤的角度呈() A、10°~ 15° B、20°~ 25° C、30°~ 40°(正确答案) D、45°~ 50 5. 皮下注射进针的深度为针梗的()

A、1/2~2/3(正确答案) B、1/4~1/3 C、1/5~1/4 D、3/4~3/5 6. 肌肉注射局部或全身感染临床表现() A在注射后数天局部感染,局部岀现红、肿、热和疼痛。 B.若感染扩散,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正确答案) C推注药液阻力大,注射时有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D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 7. 预防药物外渗的措施不包括() A、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 B.慎重选择穿刺部位,可以在下肢输注刺激性药物(正确答案) C、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D、两种化疗药物之间及输注结束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8. 预防溶血反应的措施不包括:() A、输血前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B、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需经两人以上共同核对 C、储存时温度要适宜,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 D、输血前可以震荡血袋(正确答案) 9. 输血发生过敏反应的处理措施() A.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时可减慢输血速度,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 B.反应重者立即停止,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抽血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抽血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 一、皮下血肿 1、原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解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2、临床表现 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觉难以忍受的腰背痛,腹腔穿刺抽出鲜血。 3、预防及处理 (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深度

和角度,徐徐进入,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散,若肿胀局限,不影响回流时,可暂 不进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小于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3~5分钟;或用小 沙袋压迫止血10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动脉穿刺。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采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予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24小时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痛减轻,感到舒服。 (6)内服、外用活血、化淤的中药,以消除血肿。 二、穿刺口大出血 1.、原因 此类并发症多是由于穿刺后病人患肢过早活动所致。 2、临床表现 穿刺针孔处有大量的血液流出;出血量大的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

静脉输血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静脉输血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一、发热反应 (一)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保证血液和输血用具的无菌。 2、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滴速不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左右。如无输血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节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分。 (二)处理 1、发热反应轻者,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血,并及时通知医生。 2、发热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3、遵医嘱给药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予保暖。 4、保留余血和输血器,必要时送检。需要送检时,同时取相同批号的输血器送检。 5、按照输血不良反应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护理部、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血液和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二、过敏反应

(一) 预防 1、既往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可在输血前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以预防和减轻过敏反应。 2、输血过程中按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二)处理 1、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和地塞米松等。 2、中、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和 NS,保留静脉通路。遵医嘱皮下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5~1ml,并配合医生抢救。 3、有循环衰竭时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4、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并遵医嘱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尽快行气管切开。 5、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 三、循环超负荷 (一)预防 1、注意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慎重。 2、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强调不要私自调节滴速。

静脉输血操作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静脉输血操作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选择题 1. 输血操作并发症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哪项不对()*[单选题] * A、输入的血液温度过低 B、输血过快 C、输血量过多 D、未严格无菌操作√ 2. 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单选题] * A、循环超负荷 B、发热反应√ C、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溶血反应 3. 男性病人,70岁,输血后30分钟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次/分。临床诊断是()*[单选题] * A、心功能衰竭√ B、溶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以上都不是

4. 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单选题] * A、溶血反应√ B、发热反应 C、过敏反应 D、循环超负荷 E、细菌污染反应 5. 一宫外孕患者,术中输血20毫升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单选题] *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6. 下面不是细菌污染反应临床表现的是()*[单选题] * A、烦躁不安 B、剧烈寒颤 C、呼吸困难 D、恶心呕吐√ 7. 女性病人,35岁,输血开始后1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摄氏度。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单选题] *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以上都不是 8. 红细胞在正常人血液循环中的平均寿命是()*[单选题] * A、30天 B、60天 C、120天 D、180天√ 9. 下列哪项不属于输血的适应症()[单选题] * A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B消瘦√ C重症感染 D凝血机制障碍 E急性出血 10. 一次输血不应超过()[单选题] * A 8小时 B 4小时√ C 2小时 D 6小时 E 5小时 11. 下列哪个疾病属于输血引起的疾病()[单选题] * A疟疾 B甲型肝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