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 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3.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住宅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下图中X轴示意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Y轴表示人均GDP(美元)。完成各题。

4.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图中箭头最有可能代表的是

A.原材料B.资金和技术

C.高科技产业转移D.人口迁移

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

完成下列小题。

6.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7.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

A.增加绿地B.美化环境C.节约土地D.汇集雨水8.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A.热岛效应B.城市内涝C.交通拥堵D.大气污染

9.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B.人口迁移

C.城市功能分区 D.交通条件的改善

读我国某年各省(市、区)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B.多侨乡,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D.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

11.造成北京、海南和西藏工业化率偏低的原因分别是( )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②开发晚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二环路B.三环路C.四环路D.环城路

1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人口向郊区迁移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任何城市都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承担某种或某几种职能的。大城市往往承担多种职能,

服务范围广,因此其人口规模大,城市等级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与图中大城市的形成条件最相似的城市是 A .济南

B .上海

C .拉萨

D .北京

15.影响城市规模和等级提升的关键因素是

①资源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地理位置 ④地形条件 ⑤气候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关于二战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遥遥领先 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低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 D .全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已大大放慢

读图“平原地区某城市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Ⅰ、Ⅱ、Ⅲ、Ⅳ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的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18.图中地租次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密度较小 B .距市中心远 C .交通通达度高 D .地形较平坦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

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21.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一-20世纪初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近年来,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巨大需求是导致流动商贩的根源,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

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千米,2013年常住人口384.1万。下图为在朝阳区498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 ( )

A.居民住宅B.工业C.娱乐康体D.外事

23.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下列地区中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的是 ( )

A.党政机关附近B.城市干道两侧C.公园绿地内外D.学校医院附近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4.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5.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

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 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 200万人口中有1 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7.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 ____,判断理由是。

(2)四个地区中,工业相对发达的是_______和_______,判断理由是。(3)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28.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自然区:A_________;B_________;C和D同属于________;河流的名称:E______;F_______;C和D两个亚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山脉)、_______(河流)。

(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图中ABCD四个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3)C和D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项地理要素重合___________(单选)。

A.400mm等降水线 B.600mm等降水线

C.7月份15℃等温线 D.1月份0℃等温线

(4)C和D的分界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单选)。

A.此线以北草地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

B.此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此线以北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线以南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A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_______(单选)。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A、B两区内部的差异表现为:A_______,B_______(填地带性规律)。

29.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其独特的合掌建筑(用厚厚稻草芦苇铺设的两个建材合并成一个叉手状正三角形屋顶,如图所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合掌建筑的稻草屋顶,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更换一次,平日里每家都有囤积稻草的习惯。合掌村规定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大原则,并把农业生产、乡村生产生活和本地农产品都变成为旅游活动的一部分,使它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也探索一些有益经验,但也出现个别地方原住民搬离的村落(小镇)“空心化”和“过度商业化”开发的倾向。下图示意合掌村在日本的位置。

(1)分析白川乡冬季多雪的原因。

(2)结合合掌村的地理环境特点,简析合掌建筑的优点。

(3)说明合掌村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4)分析我国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出现村落(小镇)“空心化”和“过度商业化”开发可能发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6.B 7.D 8.B 9.B 10.C 11.A 12.B 13.B 14.B 15.A 16.C 17.A 18.C 19.C 20.B 21.D 22.C 23.D 24.A 25.D

26.(1)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2)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3)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27.

(1)A 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比重最低

(2)A B 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

(3)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28.(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 青藏高寒区 (3). 东部季风区 (4). 黄河(5). 长江 (6). 秦岭 (7). 淮河 (8). B (9). D (10). A (11). D (12). 经度地带性 (13). 垂直地带性

29.

(1)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2分)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2分)

(2)农业经济或第一产业(2分) 工业经济或第二产业(2分)

30.(1)冬季风经过海洋上空,携带大量水汽;白川乡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大量的降雪 (2)屋顶斜面角度大,可以减少冬季的积雪厚度;屋顶的厚度大,可以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热的作用;当地水田多,稻草来源充足,使用稻草铺设屋顶材料供应充足廉价,还利于改善周边环境卫生 (3)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在保护当地特色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保护生态和传承地域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或问题②:破坏当地的特色;影响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减少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人口、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读黑非洲的农村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人口文化特点是() ①早婚之风盛行②多育多子③人口出生率高④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⑤妇女的生育年龄小,生育时间延长 4、图示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三低”模式D以上皆错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表明该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示意图,回答5-7题。 5 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市)是() A沪、苏B青、辽C鄂、陕D甘、贵 6 上述省(市)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是() A自然条件优越B社会经济落后C水路交通方便D妇女受教育程度高7 人口老龄化的省(市)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社会负担加重B经济发展缓慢C育龄妇女减少D文化医疗水平下降8 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 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9、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 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 10 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的原因() 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城市有优美的环 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 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 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此回答11-12题。 11 “空心城”反映该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频繁B建筑物高大稠密C人数昼夜差别大D内部分区明显 12 与“不夜城”比较,“空心城”没有发挥中心商务区的那一项功能() A经济活动最为频繁B建筑物高大稠密C人数昼夜差别大D休闲、娱乐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 清律制禁止大规模的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 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据此完成13-15题。 13 导致清朝辽宁城市缓慢的区位因素()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 14 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 15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C交 通运输时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16 读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图,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①石家庄②株洲③郑州④宝鸡B①石家庄②郑州③株洲④宝鸡 C①郑州②石家庄③宝鸡④株洲D①石家庄②株洲③宝鸡④郑州 17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18 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 下图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及某地光化学烟雾日变化曲线示意图。读 图完成19-21题。 19 该地光化学污染最严重的时间为一天中的() A早晨上班前B早晨上班高峰期C中午前后D傍晚下班高峰期 20 光化学污染往往出现在() ①污染源区域②污染源上风向③污染源下风向④与污染源下风向垂直的区域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1 洛杉矶市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城市,下面与其污染形成无关的 是() A地形呈盆地状,污染物难以扩散 B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晴朗、光照强 C该城市人口很多,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汽车数量多,排放出大量的尾气 二、综合题 22 读下列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理2第二章活动参考答案

2.1城市空间结构 第27页探究 1、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集聚,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如: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波华城市带,五大湖沿岸平原的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太平洋沿岸平原的圣迭戈——圣弗兰西斯科城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例如,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2、海口(约20N,110E)地处海南岛的北部,横跨南渡江东西两岸,隔18海里与大陆相望,地处热带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地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南渡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世界第三大河及其最长的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力的格局,故武汉素有“江城”美誉。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江河纵横、河港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水利资源丰富,武汉矿产资源丰富,粗粮最大的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拥有全国最大的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 武汉素有“九省同衢”之称,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武汉是京广铁路在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以长江为干流构成庞大的水运网,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至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有1000千米左右,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 武汉科技教育事业发达,是我国中部的文化教育中心。 第28页探究 1、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两个方面。自然地理区位包括地 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经济地理区位包括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科技、旅游等方面。 2、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 城市与环境练习及答案

2020春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练习及答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一)下列关于城市体系中城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数目越多,其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规模越小,城市数目越少,其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其服务功能越强 D.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功能分化越不明显,其服务范围越局限 【参考答案】C (二)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 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参考答案1、A 2、C 【解析】 1、图示城市化第Ⅱ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为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则由于人口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故选A项。 2、城市化第Ⅲ阶段表示城市化水平高,故为发达国家,选C项。 (三)把沿街有花园的房屋的实体墙改造成镂空墙,使墙内的绿色透出来,叫“破

墙透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 2、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A.强制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增加城市的住房面积和公共空间 【参考答案】1—2、C C 【解析】 第1题,即使是不破墙,绿色植物也有净化空气,消烟除尘,增加湿度的功能,而破墙透绿则主要是为了美化环境。 第2题,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交通及生活中排放的废气。B、D 措施不符合市场规律和改善居民生活的要求,而且A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城市能解决的。 考点: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四)下图为亚洲五个人口大国(3000万以上)近50年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近50年,甲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变化趋势为 A.先快后慢再快B.先慢后快再慢 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2、形成甲国与其他四国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 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3.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住宅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下图中X轴示意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Y轴表示人均GDP(美元)。完成各题。

4.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图中箭头最有可能代表的是 A.原材料B.资金和技术 C.高科技产业转移D.人口迁移 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 完成下列小题。 6.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7.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 A.增加绿地B.美化环境C.节约土地D.汇集雨水8.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A.热岛效应B.城市内涝C.交通拥堵D.大气污染 9.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B.人口迁移 C.城市功能分区 D.交通条件的改善 读我国某年各省(市、区)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图,回答下列各题。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解析】1选C,2选B。第1题,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位于海南岛。第2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适宜蚊虫、鼠类等生存。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10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米~7米,然后在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院内还有散水坡、旱井等排水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降水较少 B.冬暖夏凉 C.土层深厚 D.木材短缺 4.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 A.遮挡风沙 B.遮阳挡雨 C.美化建筑 D.防外人跌入 【解析】3选C,4选D 。第3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第4题,“地坑院”是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地坑院”的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地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防外人跌入。一棵树对遮阳挡雨、遮挡风沙、美化建筑作用不大。 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6.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解析】5选C,6选A。第5题,北京是我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以皇宫为中心,沿中轴线排列其他建筑物,东西格局对称。第6题,图示景观是在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据此完成7、8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习题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A.从小城市到大城市B.从乡村到城市 C.从城市到乡村D.从大城市到小城市 2.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B.珠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 C.丙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8年夏天,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变成了“积水潭”。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局。“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表明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资源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和逢雨必涝的局面。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许多城市遇到强降水就成为“积水潭”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大B.城市地势低洼 C.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D.降水持续时间长 6.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应优先考虑下面哪一种利用形式() A.城市消防用水B.城市居民饮用水 C.回灌地下水D.城市绿地用水 能力提高 “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2.高城镇化率会使() A.城市病更为严重 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含预测)中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3~4题。 3.2010~2025年,该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应属于() A.初期阶段B.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D.过渡阶段 4.该城市郊区人口持续增加的原因有() ①居住环境较好②交通条件改善③乡村用地减少④市中心住房紧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下面左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右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各组国家中,经历的人口发展过程与图示发展过程类型一致的是() A.英国、法国B.德国、巴西 C.中国、加拿大D.日本、印度 6.现在该国城市化进程处于阶段() A.ⅠB.Ⅰ和Ⅱ C.ⅡD.Ⅲ “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加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 5.该城市( ) A.Ⅰ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立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8.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 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10.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下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_第二章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

1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4组城市,都是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 ) A.鞍山、包头、攀枝花 B.武汉、北京、唐山 C.马鞍山、天津、上海 D.本溪、重庆、南京 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D ) A.地形 B.气候 C.能源 D.水资源 3.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C ) A.阿伯丁 B.休斯敦 C.匹兹堡 D.大庆 4.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C )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5.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 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 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6.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B )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 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C.罗马、华盛顿、雅典 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 7.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D )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8.下图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 ① ② ③ ④ A.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郑州 ④宝鸡 B.①石家庄 ②郑州 ③株洲 ④宝鸡 C.①郑州 ②石家庄 ③宝鸡 ④株洲 D.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宝鸡 ④郑州 9.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C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D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11.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B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12.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 ( A ) 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 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 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 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 13.划分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D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行政最优原则 D.距离最近原则 14.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C )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 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 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15.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B )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16.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主要原因是( B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距工业区近,上班方便 17.有关商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小,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B.商业区通常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C.中心商务区的租金在市区里往往是最高的 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在道路沿线都会形成商业区 18.某城市是环行—放射状道路,下图能正确表示城市 从市 中心到 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D A.a B.b C.c D.d 19.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只有重工业才能集聚在一起,形成工业区 B.工业区向市区外线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C.城市内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区 D.工业区内只能从事工业生产 20.关于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通达度越好,土地租金越高 B.城市中心通达度最好,租金也最高 C.离交通线越远,通达度越低,租金也越低 D.离城市中心远的地方一定比离城市中心近的地方租金低 2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A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③知名度 ④种族和宗教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北京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B ) A .经济因素 B .历史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环境因素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湘教版地理测试卷必修二

1.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自然基础是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C)自然环境的复杂性(D)自然环境的多样性4.杭州市主要商业中心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商业布局原则是 (A)交通最优(B)资金最优(C)货源最优(D)市场最优 5.对乡村聚落的集聚起支配作用的是 (A)自然环境(B)风俗习惯(C)文化背景(D)农业生产方式 6.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中小城市的发展(B)不断扩大大城市的规模 (C)城市职能向综合化发展(D)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 7.在各种交通方式中,最灵活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公路(B)航空(C)水运(D)管道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排放温室气体,可以使降水增加,沙漠面积减少 (B)由于工业的发展破坏大气环境,人类应该限制工业的发展 (C)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臭氧层空洞主要出现在二极上空,对人类的影响不大,不应谈“洞”色变 9.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形式是 (A)文化娱乐(B)生产活动(C)电力输送(D)交通运输 10.信息高速公路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产物,其所属的行业是 (A)邮政通信(B)电信通信(C)交通运输(D)商业贸易 11.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A)交通便利(B)工业基础雄厚(C)高技术人才密集(D)空气清新,环境优美12.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A)气候湿润,降水分配均匀(B)人口众多,劳力资源丰富 (C)海陆交通发达,运输网完善(D)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13.人类在海洋中的捕鱼量,90%以上来自 (A)浅海大陆架区(B)寒暖流交汇处(C)大洋的深海区(D)上升流海区 14.下列属于陆地自然资源的是 (A)风力(B)水稻(C)锰结核(D)沼泽 15.下列生活习惯或行为不符合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使用塑料薄膜方便袋购物 (C)将垃圾分类投放(D)使用再生纸张 16.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B)劳动力(C)技术力量(D)交通运输 17.导致地中海沿岸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差异的主要因子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性质(D)人类活动 22.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其最终目的是实现:()(A)经济持续发展(B)生态持续发展(C)社会持续发展(D)区域持续发展 23.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多是:()(A)不规则的多边形(B)圆形(C)方形(D)带状 24.城市交通中设置环线的最主要目的是:()(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B)便于中心区人流货流外出 (C)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D)使中小城市发展为大城市 25.下列各组城市中,因受交通区位因素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第二章《城镇与乡村》检测题(含答案)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城镇与乡村》检测题 一、单选题 我国各地的民居往往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使用乙图民居的我国少数民族是 A.侗族B.傣族C.赫哲族D.布依族 2.在甲图民居中生活的我国少数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是 A.丰收节B.开斋节C.那达慕节D.泼水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A.甲B.乙C.丙D.丁 4.下列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A.建设公交车道B.发展共享单车C.发展立体交通D.修建高速铁路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6.“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租水平分布等值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该城市最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8.该城市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最可能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在城市里,你会发现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在城里工作,却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为了生计两处奔波,

我们称之为“钟摆族”。“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9.有关“钟摆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价格因素 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无关 10.“潮汐车道”的设置可以 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据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1.房价构成中,土地价格所占比重较大。四个楼盘中,甲楼盘均价最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月考卷(一二章)文库.docx

西区高一 4月月考地理卷 一、选择题 1.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 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 读下图回答2—3 题 2. 下列有关人 明,正确的是 C. 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D.乙国老年人口比率高于甲国3. 下列有关人口冋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B. 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人口明显减少 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出生率过于偏高 D. 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齐全,甚至用现 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根据材料,回答4 —6题。 4. 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出生率 死亡率 年 A. 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甲国可能是欧洲发达国家 口增长的说

A.铁矿、塑料 B.石油、农田 C.煤炭、化肥 D.原始森林、地下水 5.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 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 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量也与日俱增 6.我国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是 A.逐年降低人口增长数量和减少资源的使用量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C.发展科技,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 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8.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9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B.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 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D.自然原因引发的人口迁移都是可预测的 读右图,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10 —12 题。 10.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A.甲丙乙丁 B.乙甲丁丙 1500 V B人口出生数D人口死亡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卷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 主备:陆炜审核:朱闻华 一、选择题 读“台湾岛略图”,完成1~2题。 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资源D.军事 2.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平原地形B.亚热带季风气候C.铁路沿线D.濒临海洋 读“我国十大城市群分布图”,回答3~4题。 3.十大城市群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关于十大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②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③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④只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右图中城市得以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有 () A.地形和气候B.河流和自然资源 C.河流和铁路运输D.政治和军事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 化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⑥ 7、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A.市中心B.街道两侧C.主干道交会处D.城市绿地 8、由该图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的通达度③种族和宗教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10题。

9.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0.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2011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有可能是() A.社会知名度更高B.环境的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D.交通通达度更高 12.2011年,c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据此回答13~14题。 13.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益 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 15~17题。 15.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 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处是低级住宅区B.④处宜布 局钢铁工业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名师精编试题精选 Word版含解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试题精选 一、单选题 城市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地域内实际居住超过6个月(舍6个月)以上的人口。它是城市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甲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2017年底,甲国总人口达到320万人。下图为2010年和2018年甲国前十大城市常住人口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该国家可能是 A.英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蒙古国 2.目前,该国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是 A.a城市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B.城市人口数量少于农村人口数量 C.中小城市人口总数大于大城市人口总数 D.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速低于农村 3.近年来该国b、c两座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气候温暖湿润 C.自然资源开发 D.交通运输便利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城市人口密集,在60 km2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 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甲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 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5.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 A.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B.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 C.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 D.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 6.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 A.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 B.阶梯状分布的湿地 C.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 D.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读我国东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7.与乙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是( ) A.技术水平较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8.甲地区城市化模式属于下列哪一种( ) A.→→→ B.→→→ C.→→→ D.→→→

湘教版地理(2019)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下表为我国某河谷城市根据当地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的人口规模测算数据。据此完成3~4题。

项目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生态环境 适度人口规模(万人) 73.5 77.67 73.37 最大人口规模(万人) 109.8 211.39 116.96 3.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 A.73.37万人 B.77.66万人 C.109.8万人 D.211.39万人 4.目前该城市的人口为55.84万人,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适宜的是( ) A.大肆开发河谷用地 B.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 C.促进人口合理迁入 D.大力开发区域矿产资源 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图中城镇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交通 D.资源 6.从地表形态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如图分布的原因有( ) ①建设工程量小②洪水灾害威胁小③地质灾害威胁小④耕地资源占用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如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读图回答7~8题。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 第二章测评含答案

第二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场,以汇集国际品牌产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 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据此完成第1~2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1.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2.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1题,该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交通发达,可以同时吸引北京和天津两 地的顾客,故B项正确。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有助于降低商城的成本,但该商城以汇 集国际品牌产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即消费人群是其选址的主要条件,故A项错误。土地 成本低、环境质量优良虽有利于商城的发展,但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故C、D两项错 误。第2题,该商城处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 限,且成本较高。立体建设商城,有助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利于生态可持续发 展,故C项正确。大型商场投入的资金多,且消费人群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该地区经济虽 较发达,但是消费人群有限。增加商城数量或是扩大商城规模,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会 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A、B两项错误。商城靠近景点,会吸引游客休闲购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测评卷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广州市近郊某村1987—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近30年来该村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增长最快 B.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 C.生态和休闲用地增加 D.生产用地减少最慢 2.该村2010年后居住用地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出人员返乡 B.生态环境优越 C.外来人口增多 D.基础设施完善 全域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城市(中心城镇)发展以产业集聚为动力,乡村振兴以生态建设为依托。全域城市化依托产业发展、人口迁移和制度变革来实现,主要在发达地区推行实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适宜推行全域城市化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浙江 B.黑龙江 C.云南 D.西藏 4.推行全域城市化能够( ) A.快速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B.提高乡村的工业化水平 C.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D.解决城市土地供应不足问题 下图为某城市沿某方向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①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居住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6.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交通最便捷的是( ) A.⑤ B.④ C.③ D.② 窑洞式建筑是河南民居的一大特色。窑洞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黄土塬顶,从上往下挖成深坑做院落,四壁挖洞为居所,窑洞开有小窗,用竹篾做成,内外糊纸。下图示意河南地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据图中信息推测窑洞式建筑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8.窑洞开有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采光 B.防风保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