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

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

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

c B

t

()

n B

V t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 2.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6.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9.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10.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 B.20℃ 3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C.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D.20℃ 10mL 4mol/L的盐酸溶液

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C.X、Y、Z的浓度相等

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1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1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 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A.H+的浓度 B.镁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Cl—的浓度

15.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锌片是正极 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氢气在锌片上析出 D.若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锌片不纯16.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 、0.02 mol/(L•min)

B 、1.8mol/(L•min) C、1.2 mol/(L•min) D、0.18 mol/(L•min)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7.(5分)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____________,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

18.(6分)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 极,发生 反应,

电极反应式是 ;锌是 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

19.(4分)指出下列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学校燃烧煤煮饭 ,(2)给手机的电池充电 ,(3)用畜电池点亮灯泡 ,(4)电解水得到O 2和H 2 。

三、简答题(12分,每空2分)

20.(12分)某可逆反应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 在不同

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能

否用C 表示反应速率?若能,其反应速率为 _____ ,

若不能,则其原因为 _ ________________ ;2分钟后A 、B 、C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 ____ 状态。

四、实验题(7分)

21.(7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Cu + 2Ag + = Cu 2+ + 2Ag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判断正负极、写出各电极电极反应方程和反应的类型(在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

物质的量/m o l

五、计算题(12分)

22、(6分)在一密闭的2 L容器中装有4 mol SO2和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

2 min末测得容器中有1.6 mol SO2,请计算:(1)2 min末SO3的浓度;(2)2 min内

SO2的平均反应速率。

23.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 2NH3(g)

(1)若反应某时刻t时,n t (N2) = 13 mol,n t (NH3) = 6 mol,则a =__________mol;(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__________;

(4)原混合气体中,a∶b =__________;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H2)= __________;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7.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吸热;

↑;负;氧化反应; Zn--2e-=Zn2+;

18.正;还原; 2H++2e-=H

2

19. (1)化学能变热能,(2)电能变化学能,(3)化学能变电能 (4) 电能变化学能

20.A;B,2A+B≒2C,不能,无体积,无法求出浓度变化值

21.(图略)Cu-C-AgNO

3

22、1.2 mol/L; 0.6 mol/(L.s)

23、(1)16 mol;(2)8 mol;(3)5∶4;(4)2∶3;(5)1∶2;(6)3∶3∶2;()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课后答案(人教版)

P36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 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 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同意乙同学的说法。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结论1: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相等; 结论2: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结论3: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是放热的变化。 12.(1)Q=890×1000/22.4= KJ (2)39732×80%/(75×4.18)=126.76Kg

P44 化学能与电能 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 B C D B>A>C>D 3.B 4.C 5.D 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8.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为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集中回收。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废旧电池的回收,如德国的很多商店要求顾客在购买电池时,同时要把废旧电池交回商店;日本的分类垃圾箱里有一种专门放废旧电池的黄色垃圾箱,垃圾箱的投入口有三个,分别标有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电源 1.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性不同②两电极通过导线连接③两 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及反应 负极:较活泼金属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负极溶解,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例如: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5.正负极判断(负) ①较活泼的为负极 ②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 ③电流流入的极为负极 ④失电子的极为负极 ⑤化合价升高的极为负极 ⑥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负极 ⑦溶液中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⑧电流表指针偏向的极为负极 ⑨质量减少的极为负极 6.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1)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2)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7.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设计原电池 (4)金属的腐蚀 【习题一】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从原电池负极到原电池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只要是放热反应就可以将其设计成原电池 【分析】A、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端电极为负极,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向相反;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解答】A、电极材料可由金属构成,也可由能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材料构成,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 D、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并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习题二】 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以下给出原电池中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可能的材料,其中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给合是() A.铜片、铁片、FeCl3溶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 卷)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2.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增大容器容积 B .移去部分SO 3 C .通入大量O 2 D .降低体系温度 3.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 2(g)+O 2(g)2SO 3(g),在10秒内反应物SO 2的物质的量由 1mol 降到0.6mol ,则反应速率ν(SO 2)为 A .0.02mol/(L·s) B .0.04mol/((L·s) C .0.2mol/((L·s) D .0.4mol/((L·s) 4.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锌锰电池 B .氢氧燃料电池 C .镍镉电池 D .铅蓄电池 5.A 、B 、C 三种金属片,把A 、B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是负极;把B 、C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 发生还原反应。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A > B > C B .C >B >A C .A >C >B D .B >A >C 6.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7.下列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B .不少的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键的断裂和生成都要释放能量 G 铜 铜 稀硫酸 A G 铜 锌 稀硫酸 C G 银 稀硫酸 B G 铜 锌 乙醇 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化学能与电能》综合练习 1.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作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2.已知金属锈蚀的原理是在潮湿空气中金属表面形成水膜,金属与杂质和水膜中溶解的电解质组成原电池,从而使金属锈蚀加快,下列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速率最快的() A.镀铝塑扣B.食品罐头盒(镀锡铁盒) C.白铁水桶(镀锌)D.镀银铜质奖章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其主要原因是() A.回收废旧电池中的石墨电极材料 B.回收废旧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防止废旧电池中渗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4.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下表所列M、N、P物质中,可以组合成该装置的是() 选项M N P A 锌铜稀硫酸 B 铜铁稀盐酸

C 银锌硝酸银溶液 D 锌铁硝酸铁溶液 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C4H10)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 7.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a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8.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 1 铁铜稀硫酸 2 铜银硝酸银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版)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之一。人类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中可得到无穷尽的 清洁能源,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小太阳。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2.下列各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最快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都为1.0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反应生成气体Z。10 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0.6 mol·L-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 为( ) A. X 2+2Y22XY2 B. 3X2+Y22X3Y C. 2X 2+Y22X2Y D. X2+3Y22XY3 4.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 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 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5.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 2H2O===2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6.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作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 Li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该电池可以选用硫酸为电解质 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补充蒸馏水来补偿散失的水分 7.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 8.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9.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 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中最先变浑浊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10.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g)+3H2(g)2NH3(g)。在10 s 内氮气的浓度由5 mol·L-1降至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 l·L-1·s-1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增加氢气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反应足够长时间,氮气、氢气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 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化,Δt :时间)单位:mol/(L •s )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条件变化 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 反应速率的变化 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减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气体反应 物的压强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减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反应物的温度 升高 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 增大 降低 百分数减少,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 减小 反应物的催化剂 使用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撤去 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 剧减 其他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等 有影响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 化学反应 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单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 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 (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C 的生成速率与 B 的生成速率相等 B .A 、B 、 C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 .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 ,同时消耗3nmolB 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标准状况下每消耗44.8L H 2,理论上转移电子的电量为3.85×105C(一个电子电量 1.6×10−19C) B .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e -= Zn 2+ C .丙:MnO 2在石墨电极上失电子生成MnO(OH) D .丁:铅蓄电池比能量高,成本低,且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3.对于反应2SO 2 + O 22SO 3 ,如果2min 内SO 2的浓度由6mol/L 下降为2 mol/L ,则用 O 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mol/(L·min)B.2 mol/(L·min) C .1 mol/(L·min) D .3 mol/(L·min) 4.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 B . C . D . 5.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2H 时,下列能延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的是 A .加入少量3NaNO 溶液 B .加入少量4CuSO 溶液

C .加入少量3CH COONa 固体 D .改用98%的浓硫酸 6.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2molO 2和2molSO 2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SO 2(g)+ O 2(g)2SO 3(g),半分钟后,体系中O 2的物质的量变为1.4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A .v (O 2) = 0.002mol/(L•s) B .v (SO 2) =0.002mol/(L•s) C .v (O 2) = 0.02 mol/(L•s) D .v (SO 3) = 0.04mol/(L•s) 7.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以石墨为电极,两极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电池反应中每转移2mol 电子,正极消耗O 2的体积为11.2L B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C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 D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8.将两种气体单质A 2、B 2(浓度均为1 mol·L -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 ,平衡时测得各 物质的浓度:c(A 2)=0.86 mol·L -1,c(B 2)=0.58 mol·L -1,c(C)=0.28 mol·L -1,则C 的 分子式为( ) A .A B 2 B .A 2B 3 C .A 2B D .AB 3 9.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3223CH CH OH 4e H O CH COOH 4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 +向负极移动 B .若有0.4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 氧气 C .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 32CH CH OH O CH COOH H O ++ D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2O 4e 2H O 4OH --++ 10.根据如图关系(图中计量单位为mol)计算2NO(g)+2H 2(g)===N 2(g)+2H 2O(g)的ΔH 为 (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量能反应与第二章化学)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一.选择题( ( )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NO D.浓硫酸.固体NHA.生石灰 B.固体NaOH C342SO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已知2SO+O2.32 2 A.O的能量一定高于SO的能量22 B.SO和O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的总能量322 C.SO的能量一定高于SO的能量32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8HO晶体与NHCl晶体的反应422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6.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 )的两极变化是 1mol Hlg H ④铜片上析出①锌片溶解了②锌片增重③铜片上析出22.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A.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9 ( ) 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入适量的水A.升高温度B .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溶液 D C.加入少量CuSO4 ( ) .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10 的盐酸溶液 B.20℃30mL 2mol/L A.10℃ 20mL 3mol/L 的盐酸溶液的盐酸溶液 D .20℃ 10mL 4mol/L C.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的生成速率与Z 的生成速率相等 、Y、Z的浓度相等、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1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1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在下列因素2中对产生H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H的浓度 B A.— Cl的浓度C.溶液的温度 D. 2+.镁条的表面积 ( )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5 .锌片是正极 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2节(课后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 第二节 A 组·基础达标 1.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 A .CO 2 B .H 2S C .PCl 3 D .SiCl 4 【答案】B 【解析】H 2S 与H 2O 分子的空间结构相似,均为V 形分子;而CO 2为直线形分子、PCl 3为三角锥形分子、SiCl 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A .H 2O B .CO 2 C .CH 2O D .NH 3 【答案】B 【解析】H 2O 分子为V 形,键角为105°;CO 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CH 2O 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约为120°;NH 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SO 3的立体构型为( ) A .正四面体形 B .V 形 C .三角锥形 D .平面三角形 【答案】D 【解析】SO 3分子的中心原子S 的价层电子对数=3+12 (6-3×2)=3,故VSEP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由于S 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SO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H 3O +的空间结构是( ) A .三角锥形 B .正四面体形 C .平面正三角形 D .变形四面体 【答案】A 【解析】H 3O +中O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12 (6-1-3×1)=4,O 原子上含有1对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其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H 2S 和NO -3的空间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直线形;三角锥形 B .V 形;三角锥形

C .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 .V 形;平面三角形 【答案】D 【解析】H 2S 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 (6-2×1)=2,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2,故分子为V 形结构;NO -3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 (5+1-3×2)=0,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3,则NO -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6.下列常见分子中σ键、π键判断正确的是( ) A .CN - 与N 2结构相似,CH 2===CHCN 分子中σ键与 π 键数目之比为1∶1 B .CO 与N 2结构相似,CO 分子中σ键与 π 键数目之比为2∶1 C .1 mol C 2H 2分子中含有的 π 键数目为2N A D .已知反应N 2O 4(l)+2N 2H 4(l)===3N 2(g)+4H 2O(l),若该反应中有4 mol N —H 键断裂,则形成的 π 键数目为6N A 【答案】C 【解析】CH 2CHCN 分子中含有6个σ键和3个π键,所以其数目之比为2∶1,A 错误;CO 与N 2结构相似,CO 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2,B 错误;1 mol H —CC —H 中含有2N A π 键,C 正确;若该反应中有4 mol N -H 键断裂,则生成1.5 mol 氮气,形成π键的数目是3N A ,D 错误。 7.下列与CH 3CH 3分子中碳原子杂化类型相同的是( ) A .CO 2 B .NH 3 C .C 2H 2 D .CS 2 【答案】B 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BF 3为平面三角形分子 B .NH +4的电子式为 C .CH 4分子中的4个C —H 键都是氢原子的1s 轨道与碳原子的2p 轨道形成的s -p σ键 D .CH 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 轨道重叠,形成4个C —H σ键 【答案】C 【解析】BF 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NH +4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电子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章末质量评估分子结构与性质含答案

章末质量评估分子结构与性质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σ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电子云图形是由两个s轨道重叠形成的,即形成s-s σ键 B.s轨道与p轨道可形成s-p σ键 C.p轨道与p轨道不能形成σ键 D.HCl分子里含一个s-p σ键 解析:σ键一般有三种类型,两个s轨道重叠形成s-s σ键,s轨道与p 轨道形成s-p σ键,p轨道与p轨道形成p-p σ键,在HCl分子里的σ键属于s-p σ键,故C项错误。 答案:C 2.对于BrCH CH2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只有极性共价键,没有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中有4个σ键 C.分子中的σ键完全相同 D.分子中C—Br的成键轨道是sp2-p 解析:分子中存在C—H、C—Br极性共价键,也存在C C非极性共价键,A项错误;该分子存在4个单键和1个双键,因此,共有5个σ键,B

项错误;分子中C采取sp2杂化方式,C—H之间是sp2-s σ键,C—Br 之间是sp2-p σ键,C C之间是sp2-sp2σ键和p-p π键,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中C 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 B.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C.N—O的极性比C—O的极性大 D.CH4中4个C—H的键能相同 解析: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轨道之间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π键的重叠程度要比以“头碰头”的方式形成σ键的重叠程度小得多。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的σ键比π键牢固,σ键的键能大于π键。乙烯中两个碳原子间存在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乙烷中两个碳原子间存在一个σ键,乙烯中C C的键能应小于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A 项的说法错误。氮气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1个σ键和2个π键,所以B 项的说法错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差别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氮原子与氧原子吸电子能力的差值小于碳原子与氧原子吸电子能力的差值,故N—O的极性比C—O的极性小,C项的说法错误。在CH4中4个C—H的键能、键长、键角都相等,D项的说法正确。 答案:D 4.NH3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而不是正三角形的平面结构,其充分的理由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及习题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手性习题含答案

第二课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手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1·湖南长沙高二检测)以下对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冰形成后,密度小于水,故冰山浮在水面上,能导致游轮被撞沉 B.水在4 ℃时达到最大密度,4 ℃后水的密度变小 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D.在冰中含有的作用力只有共价键和氢键 2.下列几种氢键: ①O—H…O②N—H…N③F—H…F ④O—H…N 其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键既可存在于分子之间,也能存在于某些物质的分子之内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与分子内形成的氢键都会使物质的沸点升高 D.冰融化时只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共价键未受破坏 4.(2021·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关于CS2、SO2、I2与HF四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S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是由于其属于极性分子 B.SO2和HF均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C.CS2为非极性分子,在四种物质中熔、沸点最低 D.I2在酒精中易溶,故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5.(2022·辽宁沈阳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H3的熔、沸点比第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都高 ②碳原子数相同的多元醇比一元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③同温同压下,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尿素[CO(NH2)2]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⑤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 ⑥水分子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A.全部 B.只有②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②③ 6.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的原因是() A.碘单质和四氯化碳中都含有卤素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溶解性手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溶解性手性)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性溶质一定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一定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B .Br 2和H 2O 均是极性分子,CCl 4是非极性分子,所以Br 2难溶于H 2O 而易溶于CCl 4 C .CS 2和白磷均是非极性分子,H 2O 是极性分子,所以白磷难溶于H 2O 而易溶于CS 2 D .H 2O 是极性分子,CO 2可溶于H 2O ,因此CO 2是极性分子 2.氨基甲酸铵(24NH COONH )可用于生产医药试剂、发酵促进剂、电子元件等,是一种可贵的氨化剂,某化学小组用下列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制备少量氨基甲酸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查阅资料:氨基甲酸铵的性质及工业制法如表所示。 2NH COONH A .装置Ⅰ中胶皮管a 的作用为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 B .装置Ⅰ、Ⅰ、Ⅰ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饱和23Na CO 溶液、浓硫酸、碱石灰 C .装置Ⅰ的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氨基甲酸铵的产量降低 D .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322Δ2NH Cl+Ca OH CaCl +2NH 2H O ↑+ 3.已知H 2O 2的分子空间结构可在二面角中表示,如图所示,则有关H 2O 2的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B.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C.H2O2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H2O2是只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4.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是手性分子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分子中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2-丁烯 5.利巴韦林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易溶于水B.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C.在K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手性异构体的是() A.BrCH2CHOHCH2OH B. C.CH3CHOHCOOH D.CH2=CH2 7.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酚羟基B.CH3COCH3醚醚键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第二课时习题含答案

第二课时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结构 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C.CH4、CCl4分子中键长相等,键角不同 D.C C的键能是C—C键能的两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B.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大,分子越稳定 C.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稳定 D.在双键中,σ键的键能要小于π键的键能 3.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 A.H—Cl B.P—H C.Si—H D.S—H 4.能说明BF3分子中的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的理由是() A.B—F之间夹角为120° B.B—F为σ键 C.3个B—F的键能相同 D.3个B—F的键长相等 5.下列分子最难分裂成原子的是() A.HF B.HCl C.HBr D.HI 6.已知1 mol气态基态氢原子完全结合形成氢气时,释放出的能量为218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H键能为218 kJ·mol-1 B.H—H键能为436 kJ·mol-1 C.1 mol气态氢原子的能量低于0.5 mol H2的能量 D.使1 mol H2完全分解至少需要218 kJ的能量 7.(2021·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检测)氰气的化学式为(CN)2,结构式为N≡C—C≡N,其性质与卤素气体单质相似,氰气可用于有机合成,制作农药,也可用作消毒、杀虫的熏蒸剂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B.氰气分子中N≡C的键长大于C—C的键长 C.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4个π键 D.(CN)2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8.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C—C N—N O—O O O O—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第一课时共价键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共价键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只能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分子 D.离子化合物中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2.H2O分子中每个O原子结合2个H原子的根本原因是() A.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键长 C.共价键的键角 D.共价键的饱和性 3.下列分子中,只有σ键没有π键的是() A.CH4 B.N2 C.CH2CH2 D.CH≡CH 4.关于乙醇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D.一个分子中含有1个π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双原子分子,H2S是三原子分子,这是由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的 B.H2O与H2S的空间结构相似,这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 C.并非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D.两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后,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减小 6.(2021·山东济宁高二检测)下列分子的结构式与共价键的饱和性不相符的是() A.H2O2(过氧化氢):H—O O—H B.N2H4(肼): C.C2H5SH(乙硫醇):

D.SiHCl3(三氯氢硅): 7.(2021·河南郑州高二检测)下列反应能说明σ键比π键牢固的是() A.CH4+Cl2CH3Cl+HCl B.CH2CH2+Br2CH2BrCH2Br C.2H2+O22H2O D.H2+Cl22HCl 8.(1)指出下图所表示的共价键类型的名称,并列举含有该共价键的一种物质,写出其分子式。 ①键,; ②键,; ③键,; ④键,; ⑤键,。 (2)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OOH,该分子中有个σ键、个π键,有种极性键, (填“有”或“没有”)非极性键。 关键能力提升练 以下选择题中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9.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 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 n H2n+2分子中含有(3n+1) mol共价键 B.Na2O2和Na2O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数目比相同,化学键类型也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多样性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多样性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H2O B.CO2 C.CH2O D.NH3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SO3的空间结构为() A.正四面体形 B.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4.(2021·河北衡水高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4中C—H间的键角为109°28',NH3中N—H间的键角为107°,H2O中O—H间的键角为105°,说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 B.S O42-的空间结构是正四边形 C.B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 D.C H3+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5.(2021·山东济南高二检测)徐光宪在《分子共和国》一书中介绍了光棍的快乐——二氧化氮分子、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磷酸分子、有机族的第一代长老——甲烷分子、我在梦中被创造——苯分子、江湖剑客——甲醛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B.P O43-分子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种氯代物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 D.HCHO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6.(1)计算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带“·”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①C.Cl4 Cl2 ②Be · ③B.Cl3 ④P.Cl3 (2)计算下列微粒中带“·”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①H2S. ②P.Cl5 ③B.F3 ④N.H3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①H 2Se ; ②N H 2- ; ③BBr 3 ; ④CHCl 3 ; ⑤SiF 4 。 7.(1)在BBr 3分子中,Br —B —Br 的键角是 。 (2)羰基硫(COS)与CO 2的结构相似,羰基硫(COS)分子的结构式为 ;光气(COCl 2)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光气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用文字描述)。 (3)N O 2-的空间结构是 。 (4)KNO 3中N O 3-的空间结构为 ,写出与N O 3-结构相同的一种阴离 子: 。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断SnBr 2分子中Sn —Br 的键角 (填“>”“<”或“=”)120°。 关键能力提升练 以下选择题中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8.在白磷分子(P 4)中,四个P 原子分别处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结合有关P 原子的成键特点,下列有关白磷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分子中的键角为109°28' B.分子中共有4对共用电子对 C.白磷分子中的键角为60° D.分子中有6个孤电子对 9.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上带有一个孤电子对的是( ) ①BeCl 2 ②CH 4 ③NH 3 ④CH 2O ⑤SO 2 ⑥H 2S ⑦C O 32- ⑧N H 4+ A.①②③⑤⑥⑦ B.③⑦⑧ C.④⑥⑧ D.③⑤ 10.实验测得BH 3为平面三角形(键角均为120°),NH 3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推断:①甲基,②甲 基碳正离子(C H 3+),③甲基碳负离子(C H 3-)的键角相对大小顺序为( )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Cl 3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P 4和CH 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且键角都为109°28' C.N H 4+的电子式为[H ··N ·· H ·· H ··H]+,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NH 3分子中有1个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