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

运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及运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

2.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

3.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题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及应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

- 分别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三个基本原则:结合律、交换律和零元素。

步骤三:示范

-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计算,演示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方法。

步骤四:练

- 给学生准备一些加法运算定律的练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练和解答。

步骤五:巩固

-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步骤六:总结

- 对本节课学到的加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教学资源

- 小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学课件、练题册、实际应用例题

六、教学评价

-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练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实际应用例题的讨论,评价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以上为《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的简要内容,欢迎学生和教师们参考与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主备:辅备:

探究新知三、探究新知,明确算理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在小组 中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四 号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 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 数。 三、探究新知,明确算理 (1)每组代表回答自学提示的 问题,利用小黑板进行展示,小组 长小老师做出评价。 (2)小组内总结出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巩固提升四、巩固提升 学生根据前边的总结自主完成练 习题。 四、巩固提升 (1)列式并计算 (2)计算(书本90页做一做第二 题)。 (3)应用题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 况如右图。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 艺类图书共占 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 分之几?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主备:辅备: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主备:辅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 算法则;2、能正确的计算比较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掌 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突破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 突破方法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归纳概括。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练习反馈。 教学 准备 PPT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例1 教学流程导案学案 复习导入PPT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练习题,并提问: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 样计算? 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口算题目,并回答问题: 7 3 7 2 + 8 2 8 5 - 10 3 10 9 - 12 3 12 5 +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自主学习出示例题: 1、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3、自己试着算一算; 4、做一做; 5、总结方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做生活 垃圾。 (一)问题:纸张和废金属等是垃圾回收 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 分之几? 1、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是 什么? 2、你会自己列出算式吗? 3、请你试着算一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生本教案)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方法,即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学生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为学习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作好铺垫。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教案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教案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教案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 + 0.1-(4.9 + 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小结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 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的神秘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因此,结合分数加减的学习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可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探究欲,促其学习数学兴趣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因此,教学时,应重视教材提供的两个涉及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算法的思路。 五、教学安排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 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 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4——105页例1、例2,第105页和第106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3 题。 学习目标 1.明确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会计算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自主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总结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说理的全过程。例如+的说理过程可以说成1个+ 3个=4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新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发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学习,培养抽象、概括、比较的能力。 (3)通过分数加法的一些简便运算的学习,培养灵活计算的能力。 (4)通过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5)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觉察到分数加、减法计算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和广泛应用,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些知识。 (2)能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做到认真审题、准确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 (3)能进一步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自觉选用简便方法进行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课堂上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敢于提问。 (5)自觉养成做作业时专心致志,按时完成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效率。 (6)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摆、拼、画图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知识。 三、教材分析: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但又带有形象性,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还要借助直观教具帮助才能掌握。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已得到初步的发展,能通过自己的迁移类推掌握部分知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学会一些知识。学生已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集体备课(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 活性。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分析过程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例一) 观察主题图,并根据已知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教师选出相应的问题板书。 二、新课探究(例一) 1、学生列出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需要的答案,学生板演。 2、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总结出:40+56=56+40

3、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举出来吗?与同桌交流一下看法。 4、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自 己的语言说一下这个规律吗?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板书 ) 教师点拨引导: 这个规律,我们试着给它取个名字好吗? 5、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文字表示:甲+乙=乙+甲 符号表示:△+☆=☆+△ 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提高 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 ()。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5 = ( )+ 3 5 A +98 = ( )+ ( ) ▽ + ( )= □ + ( ) 四、主题图引入(例二) 观察主题图,并根据已知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五、新课探究(例二) 1、学生列出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复习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复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复习》教学设计 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杨朝霞 (2017年5月) 一、学情分析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运算定律与简便复习课这一小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上述定律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以帮助学生在进一步分析、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上述定律和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 整理运算定律。 四、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五、教学过程 (一)计算导入,引出“凑整”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来有关数的运算,相信大家对数的感觉一定不错。来,我们试试看。 2、电子白板出示:236 4 79 736 21 25 师:这里有6个数,如果把他们两两配对进行计算,你准备怎么配?

生:25×4 736-236 21+7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电子白板上随机写出这三道算式) 师:为什么要这么配对呢? 生:因为这样配可以把两个数凑成整百数。 3、师小结:像这样把两个数凑成整百数,这样的过程叫做凑整。 (二)改编口算,比较辨析 4、师:老师现在把大家刚才说的几道题进行扩充,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三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你说一说计算顺序。 5、电子白板出示:200÷25×4 736-236×3 21+79×3 学生汇报计算顺序。 6、师:你们为什么不先凑整再计算呢? 生:如果要凑整,计算顺序就不对了,计算的结果也发生了变 化。 7师小结:这3题如果要凑整,就要改变原来的计算顺序,而一旦计算顺序改变,计算的结果也就发生改变。 8、师追问:是不是只要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结果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呢? 9、电子白板出示:33×25×4 736-(236+138) 348+21+79 师:请同学们快速算一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你们能这么快算出结果,一定有什么诀窍,谁来说一说? 生1:33×25×4本来应该先算“33×25”的积,我先算“25×4”的积,正好是“100”,这样可以凑整,再乘以第一个数“33”,这样算起来就快些。 师:这样算改变了运算顺序,但计算结果变了吗? 生1:没有。 师:那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生1:是“乘法的结合律” 师:乘法的结合律可以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呢? 师:说得真好!还有两题,谁愿意给我们说一说?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

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1、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教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98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会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激发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分数加法的简 便计算。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75+25+87 1.5+3.8+6.2 12-3.5-6.5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学生叙述,教师用课件出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性质:a-b-c=a-(b+c) 二、新知探究 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两组算式 例2.计算并在○里填运算符号。

(1)学生先计算,得出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结论。 (2)让学生观察左右数的特点。 (3)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5)对应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利用运算定律计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演) (7)上述计算中,同学们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把同分7352+5273 +434132++)()(434132++○ ○ 12712165++32517231++++=+5454107)(++=++8392858392

母分数 与 , 与 结合起来,很快得出了结果。 (8)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二题。(学生汇报,教师播放多媒体) 三、巩固练习(教师播放课件上的题,学生练习)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5题,7题。 六、板书设计 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例2: 12112731325273+7352+434132++)()(434132++12712165++12712165++=)(12712165++=6 465+=23=32517231+++51723231+++=)(35735101++=35171=○ ○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 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 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 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 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 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 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 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 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 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 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 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10道口算题 师:我们先做10道口算题。(口答,课件出示答案) 18+31 27+43 43+27 42+150 120+31 88+80 150+42 31+18 160+8 90+61 2、师:像18+31和31+18的和都是49,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哪些算式也可以用等号连接?(生说) 10个算式根据得数相等可以组成5个等式。(课件出示5个等式) 3、师:认真观察这5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加数,你能把这5个等式分成2大类吗?(学生在练习纸上把等式分成2大类:可以填序号,也可以填等式。分好后同桌商量一下:为什么这么分?) 4、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说,课件出示)为什么这么分? 5、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研究这一类等式。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板书) 18+31=31+18

43+27=27+43 150+42=42+150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举几个吗?(生举例,师板书) 举不完我们用省略号表示。(板书) 6、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谁能把他的发现再说一遍。 7、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读一下)8、课件出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生读) 在加法交换律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9、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师出示一种,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吗)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可真多!数学上为了统一,通常用a+b=b+a 表示加法交换律。(问:这里的a,b可以是那些数?可以是分数、小数)(师板书,生齐读)加法的验算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课件出示)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师:刚才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了加法具有交换律,现在再通过计算,看看加法还具有什么规律。(练习纸上做反馈) 第一组第二组 (11+25)+75= 16+55+45= 11+(25+75)= 16+(55+45)= 2、反馈 第一组:把算式读完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注意板书和小括号的读法指导)像这样和相等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第二组,同上。一起读一读等式。 3、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组先讨论一下)提示:每组等式两边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师下去渗透)4、反馈: 师:什么没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页例2。 课时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经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这一过程,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难点:根据分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回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有哪几个?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36=36+25 (17+28)+72=17+(28+72) 6.2+2.3=2.3+6.2 (0.5+1.6)+8.4=0.5+(1.6+8.4) 揭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新课讲授】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73+7352+ 43)4132(++)4 341(32++ 教师指明:整数的加法的运算定律既适用于整数和小数,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学习分数的简便运算。 (1)出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 问:当上面式中的字母换成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例2 5273+ 7352+ 43)4132(++ )4 341(32++ 问:仔细观察题目,你能很快写出答案吗?你是怎么算的? (3)提问: ①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4)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5)计算:12712165++ 3 2517231+++ 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 33 265)127121(6512 712165=+=++=++ 3517135171)5172()3231(32517231=+=+++=+++ 交流: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加法结合律?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这样会比较简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列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

[学情分析] 《加法运算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 动画片看完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 猴子们其实每天吃到的果实是一样多的我们用算式来表达一下,也就是早上三个加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加晚上三个是相等的都是七 个 3+4=4+3 这个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加法运算定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李叔叔上午骑行了40km,下午骑行了56km。所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 该如何解答呢?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教案-数学五年级下第六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4节人教版

第六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节—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9页,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2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3.3 考点分析: 能够掌握整数加法的定律,并能够拓展到分数加法进行计算。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2 教材分析: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小节,这些内容编排结构: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方法,即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4.3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包括1减几分之几,但那时学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简单分数加减,主要借助直观操作和直观图。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但又带有形象性,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还要借助直观教具帮助才能掌握。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已得到初步的发展,能通过自己的迁移类推掌握部分知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学会一些知识。 4.4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学生尝试计算分数加法时,体会到加法运算定律中数的范围由整数、小数扩展到分数。通过基本练习强化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和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三维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学生说了他们各自的爱好,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看来同

学们都非常爱运动,俗话说的好,“会运动的孩子就会学习,就会生活。”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出了与数据有关的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的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两个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烈式? 生:40+56=96(千米)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56+40=96(千米) 师:由于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 40+56=56+40 师:请孩子们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是40和56在相加,不同点是两个加数位置不同(交换了一下)。 师:你能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学生非常踊跃)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的例子,一定是发现了什么规律吧?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等待学生的交流)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一听。 师:(学生们有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适时引导)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师: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个? 生1:很多。 生2:无数。 师:那怎样来表示所有的例子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在随写本上写一写。 (有的学生用的是省略号、有的是图形、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汉字,通过和学生的交流都开始朝图形和字母去表示这个规律,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p.47、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课前在黑板上板书: 钢笔8元 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水笔2元6角5分 问:我们平时说价钱习惯说成几元几角几分。现在请你把它们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名说一说: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这些小数哪些能化简?把它化简成最简小数。(8元,3.4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