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

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 教师出示例,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内容分析: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小数和分数。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一种规律性知识,也是学生具备的一种计算能力。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为以后学习其他运算律和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加法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笔算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一定的渗透,比如,凑十法的解题思路,填括号--这些学习经验构成了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认知基础。另外,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从具体素材中逐步抽象概括出定律的能力。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从具体感性素材抽象出运算定律的经验,增强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3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0例3,完成P20“做一做”,P22~23“练习六”第2、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自主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策略的多样化,提高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完成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同桌间相互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口算大比拼:将学生分成两组,男生做第一组题,女生做第二组题,比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结果肯定是女生做得又快又对,男生不服气,可能会说:“不公平,女生那组题容易些。”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女生那组题的两个数合起来都是整十、整百数,计算比较简单,所以又快又对。 〖设计意图〗通过第1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2题的比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回顾了“凑整”的巧算方法。 3.导入新课。 师:确实如此,“凑整”的巧算方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掌握简算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应用定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教科书P20例3。◎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 会。

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 板书。 二、新授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 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学生汇报 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与应用; 2.学会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加法运算; 3.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黑板、粉笔和课件; 2.学生:数学笔,练习册、草稿纸等。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先 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加法运算规律,引导学生想象以下 场景: 张三有3个苹果,李四有2个苹果,他们放在一起,一共 有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回答: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 然后问题来了:如果全班有3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带了5 元钱来给班级购买文具用品,那么班上一共有多少元钱?

2. 学习(15分钟) 2.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通过上述问题的提问,学生可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 和作用。加法运算定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数的顺序无关,交换加数的顺序不会改变其和。 例如:5+3=3+5=8。 2.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方便地处理数学问题。例如:在上 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将全班30个学生的5元钱逐个加起来,也可以将5元钱相加后再总计人数。 即:5+5+5+…+5=5×30=150元。 3. 拓展(25分钟) 3.1 练习操作 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些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加法运算定 律的应用。 练习1: 小明家有6个苹果,小红家有5个苹果,如果他们家的苹 果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答案:6+5=11个苹果。 练习2: 全班有40个男生和30个女生,班级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答案:40+30=70个学生。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 一、教材分析: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特别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课知识的认知结构。但是,学生所感知的是具体的运算规律的存在,缺乏科学严谨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在举例验证中,学生往往只关注到数据的不同,缺乏类的意识,较难做到举例的全面;在归纳结论时,学生在语言的表述上可能会缺少严谨和完整,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体验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的常用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渗透变与不变和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难点: 掌握举例验证的方法以及用规范语言归纳结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再过两个星期就要开跑了,届时,将有三万多名运动员在这条全世界最美的赛道上激情奔跑。李叔叔和王阿姨也准备参加比赛,他们正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请看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加法交换律 1.提出猜想: 师:李叔叔和王阿姨每天分别从会展中心和会展酒店出发,李叔叔先跑20km到达演武大桥,再跑12km到达会展酒店。你能算出李叔叔一天的训练量是多少吗?怎么列式? 生:20+12=32(km) 师:那王阿姨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并能根据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养成认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运算规律。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定律吗?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呢? 2.引入: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能使计算简便,提高运算效率,同时培养了我们灵活、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运算中,还有许多能使计算简便的运算性质。本节课我们来探究连减的简便计算。(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如何计算“234-66-34”?

1.出示例1: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学生自己读题,找出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2.探究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及想法,汇总小组交流成果。 (3)全班交流:交流时要学生说明:是怎样计算的?有那些算法? =234-100 =134(页)方法 3: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234-66-34=234-34-66=200-66 =134(页) 探究二: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独立思考:以上计算方法中,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234-66-34与234-(66﹢34)那种计算更简便? 2.全班交流:交流时要学生说明各种方法的特点,那种计算方法简便,及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种算法能使计算简便。 3.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计算:256-37-63 315-76-24 4.交流并归纳:根据上面计算和分析,你发现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有什么规律? (1)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课本P39“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并交流算法。 2.完成课本P39“做一做”第2题。

萧县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新人教版5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材第20页例3及相关练习 1.进一步巩固认识加法的运算定律,能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体验运用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 1.说一说加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1)学生自由发言,师评价。 (2)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空。 65+47=47+( ) 35+89+65=89+( +) 156+49+151=156+( +) 102+433+198=( +)+433 3.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例3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3中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A→B B→C C→D D→E A――→ 118千米D――→ 85千米E 132千米C――→ 115千米B――→ (2)提问: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读懂题意。 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尝试列式。 115+132+118+85 (3)师:根据我们学习过的运算定律,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会比较简便呢? 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解答。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师:运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5)小结: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要让学生说出做的理由,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22~23页“练习六”第2、4、7题。(第2题引导学生先看懂题意,列出算式,再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第4题其实是“高斯问题”的简化版,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9+10,可以这样算:(1+10)+(2+9)+…+(5+6)。依据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7题是“商品降价”题材,引导学生明确求原价的计算思路应该是“样品现价”与两次降价钱数相加。) 今天我们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家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首先复习了前一节课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然后充分利用本课主题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再交流算法,并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运算定律,使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连贯。然后把主题图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多次练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运用简便算法对于计算的好处,计算速度快且准确率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 a+______=b+______ 125+38+75=(125+______)+38 师: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主题图: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第四天,从A→B,李叔叔要骑行115km。 生2:第五天,从B→C,李叔叔要骑行132km。 生3:第六天,从C→D,李叔叔要骑行118km。 生4:第七天,从D→E,李叔叔要骑行85km。 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算一算,想一想。 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85+115+132+118 =(85+11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师: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样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 生1:按照正常运算顺序计算不简便。 生2: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之后,再用加法结合律计算,能够凑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强调:①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②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教材p17——p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5+75= 48+70= 133+77=

150+390= 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 方法二: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板书: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出示:36+84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激励与唤醒。在设计本节课时,仍创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的四个数很有特点,在学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让其独立计算,因为学生具备脱式计算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采取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2.在汇报交流*享算法,观察对比实现算法优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的优化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优化。因此,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借助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的方

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3.在追问中明晰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抓住其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 75+3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 定律》 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2)37+58 73+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叫加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1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进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3、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觉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沟通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猎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究发觉 第一环节探究加法交换律 1、课件连续出示:“李叔叔今日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沟通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看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沟通。从这些算式可以发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第27—28页,练习五的第2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统称为“运算定律”。 同学们喜欢旅行吗?你希望哪种方式的旅行?(指生回答)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也非常喜爱旅行的李叔叔,并且李叔叔在旅行的过程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数学问题,你们敢接受他的考验吗? 3.(课件出示情境图) 4.指生读题 二、探索规律 1、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2、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3、观察发现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里填什么符号?小组讨论 40+56○56+40(课件演示线段图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 (两个加数相同,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和不变,因此用等号连接) 4、举例验证 我们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来验证一下。你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自己在本上写几个。(学生在练习本上举例,教师巡视。) 请三位学生板书自己的例子。 5、揭示定律。 师:像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比如,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验证方法。给自己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这句话中有“交换”两个字,我们就把这个定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定律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有效,数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并使之更可靠!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字母或者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呢? a+b=b+a ☆+○=○+☆ 同学们所写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表示加法交换律,我们比较常用的是a+b=b+a.在这里a和b可以是哪些数呢?(可能是分数。可能是小数。可能是我们学过的所有数字。) 师: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字母表示你更喜欢哪一种?看来用字母来表示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概括性还很强呢! 7、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顺利的解决了李叔叔带来的第一个数学问题,那么你们敢接受李叔叔提出的第二个数学问题吗?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目录 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0总复习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加、减、乘、除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算,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简便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渗透“引申”“化归”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3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3在综合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算法背后的原理理解及灵活选择;体会运算定律的 应用价值,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 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数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数学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教法与学法 1. 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知识的迁移,把运算定律迁移到 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就是为了在生活中用数学。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让 学生探究、尝试、主动交流、质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在新知识的探究之前,同学们要先过了聪明的喜羊羊设计的两道关卡: 关卡1: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b+c) 125+38+75=(125+ )+38 关卡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谈话:利用加法运算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品析: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导入:我们知道,李叔叔的骑行旅游已经过了三天了,虽然辛苦,可是他还很高兴可以一 路欣赏风景。接下来还有四天的时间,李叔叔会怎样安排剩下的行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本例3的情景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信息窗呈现的是为校园绿化,从苗木基地购进树苗和花苗的情境。借助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引入对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本节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一是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二是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三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建模过程,积累规律探索的学习经验,提高建模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并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树苗和花苗,这是购进树苗和花苗的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入手,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探索,学习规律 (一)学习加法结合律 1.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解决“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谈话: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把信息和问题读一读,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一种方法,想一想有没有第二种方法,在作业纸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2)班内交流,得出等式 预设一:56+72+28。先算冬青和柳树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树一共多少棵。 预设二:56+(72+28)。先算柳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树一共多少棵。 谈话:两种算法不同,但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之间就可以划上等号。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得出等式 谈话: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列式时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一种方法,想一想有没有第二种方法。请在作业纸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一:(80+88)+112。先算月季和牡丹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花一共多少棵。 预设二:80+(88+112)。先算牡丹和茶花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花一共多少棵。 谈话:两种算法不同,但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之间也可以划上等号。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本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旨在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运算顺序,初步感受运算律的存在。 2.观察发现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提出猜想 谈话:刚才只观察了两组算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有什么想法? 4.举例验证 引导学生独立举例验证刚才的发现。 5.总结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下:《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意义。 2、数学思考: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辨别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 3、问题解决: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判断出在一组加法算式中是否运用了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渗透加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运算中的意义。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数学观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方法: 1、在互动游戏中构建学生数学思考的氛围。 采取互动的形式将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引出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映射着某些数学思想,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在学生认知过

程的起始阶段,为学生精心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让学生自主活动,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积极参与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运算加法交换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验证——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 3、让学生结合主题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感悟规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课前准备: 主题图、练习题演示PPT。 教学流程: 一、互动导入 1、将第一桌的两名学生交换位置后,请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