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完美版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日军侵华的罪行。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搜集的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具体的战役归纳抗日战争中中国境内两个战场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境外作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指导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六、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大刀进行曲》,问学生,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师】在古代历史上,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的学生,除了科举考试和宦官制度,啥都照抄中国。而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近代历史上不断地侵略中国,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凶残的敌人。

【PPT】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教师简单解说)

【师】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这种侵略更是达到了顶峰。根据所学知识,教材的历史纵横,列举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PPT】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事件。(教师简单解说)

可是现在日本的某些右翼分子却极力否认甚至美化战争,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破坏中日两国的友谊。请大家观看下面这个flash短片《日本的谎言》,注意日本在哪些方面讲了谎话,然后我们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对其言论进行坚决地反驳。

思考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为什么?

【师】flash短片中说卢沟桥事变不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这样吗?真相如何呢?【生】介绍卢沟桥事变,说明理由。

【师】而且我们知道,这一事件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请大家看屏幕上相关历史图片。

【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华的步伐。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官植田谦吉狂妄地叫嚣:“三个月之内解决中国。”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一时之间,山河变色、哀鸿遍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面对日本疯狂的进攻,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出路在何方呢?

【生】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免遭灭亡。

探究一: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制订了怎样的对策?结果如何?

【师】不错。欺凌一个民族的话,势必会唤醒一个民族。诗经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空前团结,抵抗日寇的侵略。当时国内的两大政党,国共两党也捐弃前嫌,通力合作,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光荣传统。在这一面旗帜的领导下展开了全民族的抗战,誓于日寇决一死战。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在卢沟桥的浴血抵抗,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正如歌曲开篇所唱: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了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

一、全民族的抗战

【师】接着我们了解这场战争是怎样进行的。中国军民怎样进行英勇抗战?请大家阅读教材上对抗日的介绍。

【师】看了教材上的介绍,你们说说中国抗日作战有哪几个战场?

【生】中国国内,有蒋介石国民政府领导军队作战的正面战场,有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作战的敌后战场。中国境外,有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

【师】在这三个战场上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

【PPT】

1)在正面战场上: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大的会战,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些会战虽然失利,但是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势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一战国民政府军消灭了日军上万人,这个胜利鼓舞人心。

2)在敌后战场上:战争初期八路军打的平型关战斗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并且与国民政府军的抗战相互配合。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更是重创日军,中国共产党还充分发动人民进行抗战,称做人民战争路线。

3)在境外战场上:中国军队远征缅甸,成功救出被围英军。

【师】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材上介绍了哪几位的英雄事迹呢?除了教材上面的,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生】略。

【师】请大家注意思考:中国抗日的三个战场之间有何联系?先看中国国内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的联系?

【生】共同抗日互相配合。

【师】这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怎样的战线?

【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PPT】日军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历史图片。

【师】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历史性的时刻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通过八年的抗战,终于换来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讨论:抗战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呢?

【师】接下来请大家讨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注意从日本、中国、国际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出示材料帮助学生讨论。

【生】略。

【PPT】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探究二:抗战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二、抗战胜利的意义:

【师】抗战的胜利,意义深远。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无论是中国国内的形势还是中国的国际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PPT】(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

【师】你们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什么结论?

【生】之前多次反侵略斗争都是失败的,但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师】这必然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中国人民继续革命争取解放。【PPT】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评价。

【师】你们从第二段资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PPT】蒋介石与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

【师】蒋介石为什么能与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平起平坐呢?这主要是因为什么?

【师】对,是因为中国的抗战抵抗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二战后成为了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思考:日军在华期间有没有犯下滔天的罪行?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师】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使得日本军国主义恼羞成怒,在侵华期间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而刚才我们看到的flash短片中,“信口开河”(日本右翼分子)说日军在华期间没有进行过大屠杀,更没有对中国人民犯下过滔天罪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讨论:日军在华期间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有些什么典型的事例?或者你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对日本右翼分子的言论进行驳斥。

【生】略。

【PPT】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的罪恶的图片,教师解说:这组让人看了觉得惨不忍睹、令人毛骨悚然的血淋淋的图片就是对日军在华罪行的最有力的血泪控诉。日本右翼否认对我们的侵略真是天理难容!

【师】请大家想想,(阅读教材思考题)日本人也是人,它也传习中国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到中国的土地上,人性就变成了兽性呢?【生】略。

【师】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武士道精神,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被军国主义所利用。武士道精神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现实原因是日本意在灭亡中国,所以想通过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此外,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质及其不足,所以军官允许士兵在南京城抢、杀、奸。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总结我们知道,日本在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是罄竹难书、铁证如山的。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真相只有一个。所以,日本只有担负起历史责任,才能赢得友谊和尊重,一味地逃避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只会伤人伤己。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硝烟散尽。但是历史却依然在继续。今天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呢?

【PPT】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解说)小泉和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谁呢?犹太人民和某些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我们又应该肯定谁呢?

【师】通过观察以上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启示:正视历史才会赢得尊重!忘记就是甘冒再次被屠杀的危险!

对我们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歪曲,而是我们自己对历史的遗忘。

当然,我们学习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它,奋发图强,为了国家的不再遭受欺凌而不懈地努力。人类需要和平和正义,反对侵略和邪恶。所以,人类需要反思战争的历史,被侵略的国家需要牢记历史不忘耻辱,而侵略的国家更需要牢记历史不再犯错。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首经典老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并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默哀、致敬!

【PPT】课外延伸:一个日本历史老师出的考试题

日本跟中国每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爆发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再次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日本学生的回答: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会统统走台湾岛的右边,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台湾海峡是日本石油的生命线,如果中国政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日本出兵,马上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摘自2004年第20期《读者》

对此,你有何感想?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做?再反思我们中国的历史教学,要求背诵知识的条条框框,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课后去认真思考,查找资料,撰写成文。

原则: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但是却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⑵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⑶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内容: 本节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抗战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本子目介绍了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定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段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展示图片) (一)日本侵华步骤 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 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展示题目) (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考点要求】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学习过程】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 1、结合课本P74第一、二段,了解:20世纪三十年日军为扩大侵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课本P75 (1) (2) (3) …………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作用: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1、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胜利原因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

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1)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2)结合谜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新人教版 必修一 学案 第16课

必修1 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抗日战争 主编人:王花 ★学习目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5.联系时势,围绕中日关系作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主干梳理 一、日军的侵华与暴行 1.日军的侵略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5年“华北事变” 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 30万人);2.日军的滔天罪行:1941年,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研究细菌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开始:1937、7、7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形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以国民政府为主):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出现了英雄人物:姚子青、谢晋元) 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型。(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①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②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外战场的开辟: 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援救被困的英国军队。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 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外部原因: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3.意义:(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中国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 抗日战争 教案

《抗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播放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记录片片段,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 (板书第16课抗日战争)。 提出问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什么多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而最后的抗日战争中国能够赢得胜利?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了解日本侵华活动和滔天罪行,全面侵华的标志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完美版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日军侵华的罪行。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搜集的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具体的战役归纳抗日战争中中国境内两个战场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境外作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指导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六、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大刀进行曲》,问学生,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师】在古代历史上,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的学生,除了科举考试和宦官制度,啥都照抄中国。而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近代历史上不断地侵略中国,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凶残的敌人。 【PPT】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教师简单解说) 【师】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这种侵略更是达到了顶峰。根据所学知识,教材的历史纵横,列举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PPT】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事件。(教师简单解说) 可是现在日本的某些右翼分子却极力否认甚至美化战争,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破坏中日两国的友谊。请大家观看下面这个flash短片《日本的谎言》,注意日本在哪些方面讲了谎话,然后我们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对其言论进行坚决地反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精选文档

《抗日战争》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军,不发动人民群众的抗战路线; ②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备课资料1】淞沪会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侵华史实: (1)侵略事件: ① 1931年,制造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建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② 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制造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 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侵华。 (2)侵略暴行: ①、南京大屠杀(年12月,多万人)②、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③、“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2.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政治上: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二)军事上: 1.国内战场:(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淞沪会战:1937.8-11(姚子青营、谢晋元团); ①史实太原会战:1937年平型关战役(八路军); 徐州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武汉会战:1938年 ②结果:丧失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阶段。 (2)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①指导思想:制定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时间、内容)②史实:百团大战:时间、领导人、地区、意义。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目的、结果) 三、抗战的胜利 1.原因:战争的性质——正义性;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2.标志:年8月15日 3.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心和心。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 ◆典例导悟:(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

江苏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 1931:九·一八事变(侵略满蒙) 1932:一·二八事变 1932:建立伪满洲国 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 4、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2)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 (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 (5)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 2、战后贻害:遗留的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三、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看电影《东京审判》等,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更多一些感性认识。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复习第二单元内容,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梳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为什么中国会在这场最艰难的战斗中取胜?使学生带着这个问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 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1937年7月7日,。 3、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年月,日军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超过万。(2)潘家峪惨案:年初,日军屠杀潘家峪村民人。 (3)发动细菌战:七三一部队杀害中国人达。 4、全民族的抗战: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内容:停止内战,组成,全国军民奋起抗战。(2)原因:日本全面侵华,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B、两条抗战路线: (1)共产党:路线——依靠力量:动员主要区别: (2主要原因: C、两个战场: (1)国民党——正面战场: a、国内:四大会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国共合作的典范)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的胜利 武汉会战 结果:在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着侵华日军,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了大片领土,1938年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 b、国外:中国远征军赴作战。 结果:1945年,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2)共产党——敌后战场: ①表现:、进入敌后,开展,建立。 (突出战例:百团大战——时间:,领导人:,地点:, 地位:中国军队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的日军,成为抗日的。 5、抗战的胜利: (1)胜利的标志: (2)胜利的原因: a、中国:的建立;的抗战。(根本原因) b、国际: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c、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性的、的法西斯战争。 (3)胜利的意义: a、国内: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 b、国际:中国的抗战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 【问题探究】 探究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材料一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材料二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三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幸侥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1937年7月17日) 问题: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探究二抗战胜利的原因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很大争议。其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结果出现了这么几个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共工”。 问题:请大家判断一下,这几个谜底的理由是什么?你比较赞同那一个谜底?试归纳抗战胜利的原因。 探究三抗战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00年,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终。但是中华民族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新导学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主要经过和历史影响。 2.掌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并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后期主次地位的变化。 3.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主要意义和对国内、国际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形成的原因、主要经过和影响。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地位的变化。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国民政府不放弃反共反人民立场的主要原因。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的主要原因。 【学法指导】 ①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在新情境背景下,分析、理解、探讨、归纳、概括、比较、提炼信息的能力。 ②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地位的变化,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培养比较、鉴别、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不同结果,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比较、鉴别历史事件的能力。 【知识链接】 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它分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1.局部抗战阶段(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后,就不断扩大对华侵略。1932年“一二八”事变,取得在上海“暂时驻扎军队”。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企图灭亡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而当日本华北事变触及其利益时,则开始由绥靖转为遏制。 2.全面抗战阶段(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也拉开了序幕。全面抗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日本在华北、华东、华南发动全面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这一战略在淞沪会战中遭到失败。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和武汉后停止了大规模进攻。 国民政府因日本企图推翻其统治、美英等国在华利益遭到损害和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被迫于“八一三”事变后开始自卫抗战,并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但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而丧师失地,丢失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07版)《抗日战争》一课,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辛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渐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日本侵华的史实; 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抗战; 知道中国军民抗日的主要战役及抗战的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展示有关图片和资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里特征来看,高中生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辨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两颗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 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