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情境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联系时事分析历史。

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教学手段

案例描述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展示(“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俘虏在收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仪式”“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请同学们看教材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

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抗日战争)

探究新课

将本课分成三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主题一野蛮侵略;主题二众志成城;主题三以史为鉴。

主题一野蛮侵略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主题探究的主要问题:

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2.20世纪30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

探究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史料)

材料一日本“大陆政策”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田中奏折”

材料三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既确保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又向南方海洋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材料四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工业生产总值下降36.7%,一时陷入绝望的境地。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从军政头目到法西斯团体,都蓄势待发。

材料五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1931~1939年,苏联曾多次建议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引导学生研究史料,分析日本一步一步侵略中国的原因。

从材料一、二、三中可看出,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材料四反映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材料五反映了当时的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再加上当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这些为日本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时机。

探究220世纪30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师:我们首先进行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我给你们提供材料,猜一猜分别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史实)

史实一:此事发生在1931年,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

史实二:此事发生在1932年1月的上海,日本侵略军袭击该地,驻守淞沪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史实三: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政府。

史实四:7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此后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史实五: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生:自由回答,答案分别是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日军侵华地图)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充分说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尤其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已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从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日军在抗战期间的暴行惨无人道、令人发指。

探究3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

师:多媒体演示日军在抗战期间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暴行,播放纪录片剪辑: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毒气事件。

下面有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刚才纪录片中记录了日军的哪些罪行。

师:听完同学的介绍,不知大家有何感受。(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分钟)

师:(总结)日本的残酷侵略是中华民族永世不能忘记的,同时也使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而今日本右翼势力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了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也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但是我们要注意,日本右翼势力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不要产生简单的盲目仇日的倾向。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全国人民奋起反抗;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首激昂的《保卫黄河》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多媒体播放《保卫黄河》)

主题二众志成城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主题探究的主要问题:

1.国难当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是如何抗战的?结果如何?

2.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什么最终取得胜利?

探究1 国难当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是如何抗战的?结果如何?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国共两党的抗战活动示意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四大会战对初期抗战的评价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战路线抗敌战场抗敌军队

军事战术典型史实历史地位国外战场的抗战: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演示的图文资料介绍抗战情况:

学生1: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的会战,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学生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学生3: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除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国外战场。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学生4: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

师:(总结)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姚子青、谢晋元、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人物照片及简介)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

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抗战胜利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切感悟抗战的伟大胜利!

探究2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出示一组图片:《南京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出示一组文字资料:

材料一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就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材料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 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获得历史认识。

生:对于国内来说,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国际来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

师:(总结)抗战的胜利使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因为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那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赢得这个“第一次”呢?

探究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什么最终赢得胜利?

(出示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上的讲话)

学生自由发言:

生1:中国共产党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生2: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生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生4: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师:(总结)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的法西斯战

争,这种战争必然要以失败告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能取胜的根本原因。

主题三以史为鉴

师:回首往事,我们无限感慨;关注现实,我们愕然彷徨。二战已经结束六十余载,和平的种子深植于各国人民心中,和解的推进与积累也不断结出希望之果。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60多年后的今天,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依然阴魂不散,少数冥顽不化的追随者和一些极右势力和组织,仍处心积虑地妄图歪曲、否认罪恶历史,挑战人类良知。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歪曲侵华历史,内容要点梳理如下: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材料一2013年日本内阁多名阁僚和168名国会议员先后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

材料二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

五大篡改:竭力掩盖真相严重歪曲事实

(一)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关于“二十一条”

(三)关于九一八事变

(四)关于卢沟桥事变

(五)关于南京大屠杀

七大谬论:宣扬侵略有功推卸战争罪责

(一)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挑唆

(二)称中日战争责任全在中国

(三)对外侵略不再用“侵略”一词

(四)不再提日本在战争中所犯罪行

(五)大书特书日本的战争损失

(六)放大字号为战犯鸣冤叫屈

(七)鼓吹侵略“造福”亚洲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探究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他们极力掩盖罪行、美化侵略,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结束灾难的日子,值得全人类永远铭记。然而——纪念,决不仅仅是再一次温习60多年前胜利的欢欣,而是为了记住教训,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当今的时代更加和平与和谐。60多年过去了,亲身经历过当年战争与伤痛的人正越来越少。今天,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显得更为必要。

本课小结

本课《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堂巩固

1.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正式开始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3.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打击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④都刺激了欧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

4.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战场扩大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时间最长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牵制

答案:1.D2.D3.D4.D

课外作业

曾当选“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打官司的原告团团长中国人王选,正在全国各地深入民间,寻找当年细菌战的幸存者、见证人。课后我们也可以参与实践活动,请大家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或者直接采访受害人等方式,收集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事实,来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并创作一张呼吁和平谴责战争的海报,图文形式不限,漫画、简笔画等形式皆可,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还历史以真相。

案例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深感把握课标、分析教材、选择教法较为困难。我们的体会是在领会课标的前提下,教师要高度宏观整合教材,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这一课中,老师有意识地使用史料铺垫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使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而不是仅把结论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所以历史学习过

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本课比较注重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同时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许多历史知识对教师是陌生的,不少教学内容是现学现用,这要求教师平时就要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最新精品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一学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学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重点 1.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2.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3.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 1.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2.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日军的侵华与暴行 1.日军的侵略: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②1935年“华北事变”,华北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日军的滔天罪行: ①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 ②1941年,潘家峪惨案。 ③“七三一部队”:研究细菌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开始:1937年7月7 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形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以国民政府为主): 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出现了英雄人物:姚子青、谢晋元等。 ②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型。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③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广州、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①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②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外战场的开辟: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援救被困的英国军队。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 ①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外部原因: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3.意义: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段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展示图片) (一)日本侵华步骤 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 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展示题目) (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考点要求】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学习过程】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 1、结合课本P74第一、二段,了解:20世纪三十年日军为扩大侵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课本P75 (1) (2) (3) …………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作用: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1、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胜利原因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

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1)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2)结合谜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新人教版 必修一 学案 第16课

必修1 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抗日战争 主编人:王花 ★学习目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5.联系时势,围绕中日关系作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主干梳理 一、日军的侵华与暴行 1.日军的侵略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5年“华北事变” 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 30万人);2.日军的滔天罪行:1941年,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研究细菌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开始:1937、7、7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形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以国民政府为主):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出现了英雄人物:姚子青、谢晋元) 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型。(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①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②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外战场的开辟: 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援救被困的英国军队。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 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外部原因: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3.意义:(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中国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 抗日战争 教案

《抗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播放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记录片片段,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 (板书第16课抗日战争)。 提出问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什么多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而最后的抗日战争中国能够赢得胜利?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了解日本侵华活动和滔天罪行,全面侵华的标志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完美版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日军侵华的罪行。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搜集的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具体的战役归纳抗日战争中中国境内两个战场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境外作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指导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六、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大刀进行曲》,问学生,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师】在古代历史上,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的学生,除了科举考试和宦官制度,啥都照抄中国。而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近代历史上不断地侵略中国,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凶残的敌人。 【PPT】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教师简单解说) 【师】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这种侵略更是达到了顶峰。根据所学知识,教材的历史纵横,列举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PPT】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事件。(教师简单解说) 可是现在日本的某些右翼分子却极力否认甚至美化战争,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破坏中日两国的友谊。请大家观看下面这个flash短片《日本的谎言》,注意日本在哪些方面讲了谎话,然后我们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对其言论进行坚决地反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2021年高一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

第16课抗日战争 重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研读】 1、练习 1、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日本在华放下的滔天罪行:1、 2、 3、 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1、 2、 3、 4、 4、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 5、抗战胜利的标志:。 6、抗战胜利意义:1、国内: 2、国际: ★三、【我的疑难问题】 ★四、【问题探究】 1、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对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如今一提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感到挠头。确实,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经贸合作,一边却是政府首脑互不往来的似乎冷却到冰点的政治僵局;一边是每年多达几百万人次的来往,一边却是民意调查中双方互不抱好感人所占比例的飚升。1972年,中日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种大手笔的外交动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参加世贸组织,都得到了日本的支持。日本向我提供的大量低息贷款和援助,对于我启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日本不仅是西方国家中向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最多的国家,也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向中国投资的国家,它在中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3万家,并向技术、资金集约化方向开展。日本多年来一直是我最大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到达将近1700亿美元。2021年,中日之间的人员交流量到达了400多万。各种级别的友好城镇达226对。 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在于对待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颇为盛行,就是中国在历史等问题上对日本指责过多,使得日本人产生了反感。而事实上,中方“指责〞日方的都是一些什么事情:日本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来美化侵略战争历史,中方“指责〞;日本领导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指责〞;日本政府大臣公开否认二战中日本的侵略罪行,中方“指责〞;日本政府或执政党邀请“台独〞分子访日,中方“指责〞;日本同美国加强

江苏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 1931:九·一八事变(侵略满蒙) 1932:一·二八事变 1932:建立伪满洲国 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 4、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2)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 (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 (5)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 2、战后贻害:遗留的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三、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看电影《东京审判》等,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更多一些感性认识。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复习第二单元内容,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梳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为什么中国会在这场最艰难的战斗中取胜?使学生带着这个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侵华史实: (1)侵略事件: ① 1931年,制造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建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② 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制造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 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侵华。 (2)侵略暴行: ①、南京大屠杀(年12月,多万人)②、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③、“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2.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政治上: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二)军事上: 1.国内战场:(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淞沪会战:1937.8-11(姚子青营、谢晋元团); ①史实太原会战:1937年平型关战役(八路军); 徐州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武汉会战:1938年 ②结果:丧失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阶段。 (2)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①指导思想:制定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时间、内容)②史实:百团大战:时间、领导人、地区、意义。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目的、结果) 三、抗战的胜利 1.原因:战争的性质——正义性;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2.标志:年8月15日 3.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心和心。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 ◆典例导悟:(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 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作用,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学习史论结合及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导入新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发动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中国人民头上始终笼罩着战争的阴云.1936年日本又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而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全民族抗战 1.卢沟桥事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主要是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进一步提问:这对国共两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开始走上合作抗战。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史实;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两个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抗战 1、抗日战争爆发原因 (1)日本:①根本原因: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③历史原因:“”(蓄谋已久) (2)中国:①中国近、弱、肥; ②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3)国际:英法美的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日本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九·一八事变: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侵占(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1.28,袭击; (3)建立伪满洲国:1932.3 (4)华北事变:年大批日军入关,威逼(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 (1)时间:年月日夜,“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影响:日本和中国的开始。 4、抗日战场 (1)中共建立战场,年8月,制定抗战路线; ①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 ②实施: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战争,建立。 (2)国民党建立战场,制定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场四大会战: ①会战: 年月—1937年11月(抗战英烈:坚守宝山县城的、坚守四行仓库的 )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日军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大捷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意义:国共合作之典范。 ③徐州会战: 1937.12—1938.5,徐州失守(战役,1938.3,抗战以来取得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 1938.6-10,武汉失守(抗战进入阶段) 片面抗战路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精选文档

《抗日战争》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军,不发动人民群众的抗战路线; ②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备课资料1】淞沪会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难点: 1.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学PPT; 2. 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地图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包括日本侵略中国的 原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事件。 3. 讲解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八路军、新四 军的抗日斗争,毛泽东、周恩来等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领导人物。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每个小组派一名 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的影响(15分钟) 教师进行总结,讲解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中国取得了抗日战 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 6. 情感教育(10分钟) 通过展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烈士纪念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七、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进一步加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2. 指导学生进行抗日战争相关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八、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价:针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