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难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七.教学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导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展示(“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俘虏在收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仪式”、“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第16课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请同学们看P

74

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共同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探究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全面侵华

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P

历史纵横,列举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74

学生归纳后,展示:

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

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1932年,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④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问题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后,展示:

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看以下两段材料:

展示:

材料一: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示幻灯片: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幸侥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1937年7月17日)问题3:为什么能够迅速实现由国共十年对峙到全民族抗战,建立统一战线?说明了什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光荣传统。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这条统一战线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始终,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这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

3、全民族的抗战概况:

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的,是世界最早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开端。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在卢沟桥的浴血抵抗,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首激昂的《保卫黄河》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播放多媒体《保卫黄河》)

中华民族怎样抗战的呢?请同学们看P

74-75,以及P

76

“回民支队在练刺杀”(展示:)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延安、广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变幻无穷的游击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日寇非但没有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反而陷入了中国人民的奋勇反抗的包围之中,不能自拔。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七三一部队)

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直到今天,日军侵华的危害仍遗毒无穷。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P

77

【学习延伸】。

下面请同学们看P

76

【学思之窗】并思考:日本人也是人,它也传习中国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一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到中国的土地上,人性就变成了兽性呢?

议论、回答(略)。

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有武士道精神,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被军国主义所利用。武士道精神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惜别人的生命;现实因素:日本、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轻生重死,日本民族特征,许多日本人在做了错事,造成巨大损失时,往往采用以死谢罪,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日本人自杀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是造成制约日本社会发展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也是那场全面侵华战争一个后遗症。

日本帝国主义在近代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

同学认真思考,并讨论: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

展示: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东史郎日记

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战争的背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展开,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右翼势力”并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我们不能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爱国应该要有理性,今天我国目前要构建和谐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地处理中日关系。

日军的残暴激起中国人民顽强的斗志,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抗战的胜利

展示: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抗日战争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日战争胜利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展示:)

引导学生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强调: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族的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为抗战的胜利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中华儿女,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作分析。(分析、议论、回答略)展示:

国内: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讲解:1、抗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迎来一次新生。下面我们再次聆听《义勇军进行曲》。她诞生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每当我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唱着这鼓舞人心的歌曲时,心中总会热潮澎湃,一种激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了中华民族刚强性格,“天行健君子将自强不息”,显示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她的每个音符都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气氛,充满了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豪迈气概。她诞生于1935年发行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她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她将继续激励中华民族的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奠定大国地位①废除不平等条约。通过伟大的抗日战争,废除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种种不平等条约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国在法理上取得了欧美诸国平等的地位。当然真正的平等还要靠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只有中国强盛了,真正的平等才能最终实现。

②发起、参加国际会议。主要有《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联合国宪章》《波茨坦公告》等。中国为战时和战后国际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实现了国家统一。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中国的神圣领土不容侵犯,中国不仅有决心,而且完全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④共同发起创建联合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中国参与发起创建了联合国,并列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本课小结

本课《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一个重要内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彻底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布置探究学习内容

【探究学习总结】

完成P

77

附板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全面侵华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全民族的抗战概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3、抗日战争胜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九、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1874:入侵台湾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 湖列岛 1900—1901: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1915:“二十一条” 1914—1918: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 1931: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进 而建立伪满洲国。…… 一.野蛮的侵略 (一)日本大举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原因: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既定国策。 ②日本把对外侵略作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的出路。(根本原因) ③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 地,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有利时机) 二、不屈的反抗 1、从局部反抗到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开始标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附近卢沟桥。 2.全面抗战的条件: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9月)3、全民族团结抗战表现: 抗国民党正面战场 日 民相相 族互互 统依配 一存合 战 线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失守)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失守)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著名战役——百团大战 国民党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开辟缅甸战场 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 目的: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坚持人民战争抗战路线。 ③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持久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战。 抗战胜利重大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民族空前觉醒,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 潘家峪惨案惨无人道 七三一部队 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 1、行动: 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②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 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 中国军队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罪行: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1941年初。 (2)罪行:在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东北。 (2)罪行: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

(1)百团大战: 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战役。 ②特点:主动出击。 (2)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漫画表达的宗旨是什么? 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主题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抗日战争语文

第16课抗日战争 【考点要求】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 1、20 (1)1931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5华北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1937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29—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材料2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材料3 “所谓满蒙者,乃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外蒙古是也,”这里“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之无其匹敌。”——田中奏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为什么要扩大侵华? (1)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重创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3)攫取中国的资源,满足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扩大侵略战争。 (4)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 3、阅读课本P75“日军的滔天罪行”,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列举日军的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南京大屠杀”。 (2)1941年,日本在河北制造“潘家峪血案”。 (3)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731部队”。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 2、数字抗日战争:“一、二、三” “一”——1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2个战场: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共两党分别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 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4.1937年8 --- 11 月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5.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三.抗战的胜利 1.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缅甸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4.影响: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前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总结: 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坚持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原则。

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沈同衡作于1938年《“武运”岂能长久》的漫画反映了( ) ①日本统治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世界②日本民众存在厌战心理③日本侵略面临失败境地④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的共同敌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注意1938年的时间限制。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失败。 答案:D 2.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 A.阶级利益取得一致B.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解析: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有本质的不同,不会因为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两党的阶级利益发生变化,因此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中日民族矛盾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正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能够得以维持,因此B项符合题意。C项和D项都不是国共合作的原因。 答案:B 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能力。全面抗战突出了不仅要依靠政府军队,更要发动群众。 答案:D 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解析:1937年日本侵华的“时间表”是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而这一计划在上海即遭“粉碎”,这指的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 答案:B 5.要了解侵华日军的罪行,可以从下列哪些事件中得到答案( ) 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④虎门销烟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虎门销烟不属于抗日战争期间的史实。 答案:B 6. 对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识读分析能力。从漫画内容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认为自己是亚洲被侵略地区的恩人。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漫画中的观点;只有C项说明了日本的罪行,能批驳漫画中的观点。 答案:C 7.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 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学法指导: 1.学习战役的方法。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第二,根据故事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完全的语言讲述、或借助图片、影像。第三,讲述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洁、流畅,表情自然,举止大方。 3.本节课在学习战役的时候,多次遇到使用地图的问题。如何使用地图?首先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战败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战役空间分布的特点。 导入新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那么,这些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平型关关捷和台儿庄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页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21-22版:第16课 抗日战争(步步高)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识记侵华日军的罪行,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 3.理解、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敌后、国外战场的抗战概况、特点及影响。 4.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及意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华规模,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2.实现: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3.概况 (1)敌后战场 ①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4.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概念辨析 1.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川教版)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是抗日战争的结束课,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收尾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

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片段,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 学习;利用音乐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加深学生对中国七大内容、意义和抗日战争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历史观。教师适时 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素材(音乐、图片、视频、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设计

16、抗日战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一课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3重点难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随堂基础巩固] 1.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五、抗战的胜利 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胜利原因 (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1)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前期概况 (1)敌后战场: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

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4.结果 (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地区。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进行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2)地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

役。 2.入缅作战 (1)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2)战况: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胜利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概念阐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公布

第16课 抗日战争导学案(教师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复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学习难点:抗战中两个不同的战场及其关系;客观评价国民党初期的抗战 【自主复习】 一、日本的全面侵华 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年,制造事变,此后侵占东北。 (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 (3)1932年,在东北建立。 (4)1935年,制造事变,威胁平津。 (5)年,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事变。 2. 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 (2)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惨案。 (3)日军在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部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 3.1940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 4.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6.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正在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地位得到提高。 [巧记妙思] 1.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2.抗日战争

第16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案

第16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原因 (1)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2)摆脱危机: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国内因素: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 (5)国际因素: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 2.日本局部侵华与国内态度 日本局部侵华国内态度

(1)背景:蒋介石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军队围攻陕北。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说蒋介石抗日失败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华北事变的影响 (1)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精选文档

《抗日战争》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军,不发动人民群众的抗战路线; ②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备课资料1】淞沪会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