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段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展示图片)

(一)日本侵华步骤

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

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展示题目)

(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问题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是怎样来进行抗战的呢?初中已学过,老师拟了提纲,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自主构建知识。

(二)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正面战场: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2、敌后战场:展开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

回族支队

主题三:奏响凯歌,迎接胜利

问题探究:谁打败了日本?

(一)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问题探究: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意义?(二)抗战胜利的意义

1、国内:(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

略的完全胜利。

(2)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1)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重大贡献。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主题四:家仇国恨,以史为鉴

师:通过视频展示日军侵华史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76页『学思之窗』思考一下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历史因素:日本军人受军国主义的毒害,崇尚武力,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现实因素:日本意在灭亡中国,因而使用屠杀来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师:当今日本右翼分子的思想就像日本对华曾使用的生化武器一样,遗毒难消。他们不仅否认侵华史实还助长军国主义气焰,更有甚者企图篡改日本历史。(展示图片)

问题探究: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

课堂小结:以音频效果给学生展示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尊重生命,珍惜和平。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考点要求】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学习过程】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 1、结合课本P74第一、二段,了解:20世纪三十年日军为扩大侵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课本P75 (1) (2) (3) …………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作用: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1、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胜利原因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

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1)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2)结合谜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设计

16、抗日战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一课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3重点难点

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邓建发

历史必修一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江苏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 1931:九·一八事变(侵略满蒙) 1932:一·二八事变 1932:建立伪满洲国 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 4、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2)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 (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 (5)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 2、战后贻害:遗留的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三、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看电影《东京审判》等,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更多一些感性认识。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复习第二单元内容,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梳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为什么中国会在这场最艰难的战斗中取胜?使学生带着这个问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_抗日战争_历史_高中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三课时来讲叙,人教版必修一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来讲叙。本课知识容量大,教材内容又有些凌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并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所以,本着历史教学应遵循“一节课一个灵魂”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紧紧围绕“抗日战争”这

一主题,通过“感知篇•反思篇•启迪篇”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学习,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情感更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此次授课班级是年级普通班之一,平时的课堂活跃程度一般,部分学生比较爱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思维的深度明显不够。因此希望通过课后预习环节对抗战史料的自主搜集过程以及课堂上对设置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小组合作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 辨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使学生深刻感知日军在中国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侵华史实: (1)侵略事件: ① 1931年,制造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建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② 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制造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 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侵华。 (2)侵略暴行: ①、南京大屠杀(年12月,多万人)②、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③、“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2.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政治上: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二)军事上: 1.国内战场:(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淞沪会战:1937.8-11(姚子青营、谢晋元团); ①史实太原会战:1937年平型关战役(八路军); 徐州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武汉会战:1938年 ②结果:丧失大片领土,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阶段。 (2)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①指导思想:制定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时间、内容)②史实:百团大战:时间、领导人、地区、意义。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目的、结果) 三、抗战的胜利 1.原因:战争的性质——正义性;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2.标志:年8月15日 3.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心和心。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 ◆典例导悟:(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

2021年高一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

第16课抗日战争 重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研读】 1、练习 1、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日本在华放下的滔天罪行:1、 2、 3、 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1、 2、 3、 4、 4、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 5、抗战胜利的标志:。 6、抗战胜利意义:1、国内: 2、国际: ★三、【我的疑难问题】 ★四、【问题探究】 1、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对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如今一提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感到挠头。确实,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经贸合作,一边却是政府首脑互不往来的似乎冷却到冰点的政治僵局;一边是每年多达几百万人次的来往,一边却是民意调查中双方互不抱好感人所占比例的飚升。1972年,中日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种大手笔的外交动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参加世贸组织,都得到了日本的支持。日本向我提供的大量低息贷款和援助,对于我启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日本不仅是西方国家中向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最多的国家,也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向中国投资的国家,它在中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3万家,并向技术、资金集约化方向开展。日本多年来一直是我最大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到达将近1700亿美元。2021年,中日之间的人员交流量到达了400多万。各种级别的友好城镇达226对。 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在于对待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颇为盛行,就是中国在历史等问题上对日本指责过多,使得日本人产生了反感。而事实上,中方“指责〞日方的都是一些什么事情:日本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来美化侵略战争历史,中方“指责〞;日本领导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指责〞;日本政府大臣公开否认二战中日本的侵略罪行,中方“指责〞;日本政府或执政党邀请“台独〞分子访日,中方“指责〞;日本同美国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07版)《抗日战争》一课,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辛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渐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日本侵华的史实; 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抗战; 知道中国军民抗日的主要战役及抗战的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展示有关图片和资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里特征来看,高中生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辨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两颗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 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手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1937年7月7日,。 3、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年月,日军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超过万。(2)潘家峪惨案:年初,日军屠杀潘家峪村民人。 (3)发动细菌战:七三一部队杀害中国人达。 4、全民族的抗战: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内容:停止内战,组成,全国军民奋起抗战。(2)原因:日本全面侵华,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B、两条抗战路线: (1)共产党:路线——依靠力量:动员主要区别: (2主要原因: C、两个战场: (1)国民党——正面战场: a、国内:四大会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国共合作的典范)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的胜利 武汉会战 结果:在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着侵华日军,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了大片领土,1938年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 b、国外:中国远征军赴作战。 结果:1945年,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2)共产党——敌后战场: ①表现:、进入敌后,开展,建立。 (突出战例:百团大战——时间:,领导人:,地点:, 地位:中国军队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的日军,成为抗日的。 5、抗战的胜利: (1)胜利的标志: (2)胜利的原因: a、中国:的建立;的抗战。(根本原因) b、国际: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c、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性的、的法西斯战争。 (3)胜利的意义: a、国内: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 b、国际:中国的抗战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得到提高。 【问题探究】 探究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材料一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材料二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三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幸侥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1937年7月17日) 问题: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探究二抗战胜利的原因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很大争议。其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结果出现了这么几个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共工”。 问题:请大家判断一下,这几个谜底的理由是什么?你比较赞同那一个谜底?试归纳抗战胜利的原因。 探究三抗战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00年,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终。但是中华民族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 3、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史实;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两个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抗战 1、抗日战争爆发原因 (1)日本:①根本原因: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③历史原因:“”(蓄谋已久) (2)中国:①中国近、弱、肥; ②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3)国际:英法美的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日本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九·一八事变: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侵占(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1.28,袭击; (3)建立伪满洲国:1932.3 (4)华北事变:年大批日军入关,威逼(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 (1)时间:年月日夜,“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影响:日本和中国的开始。 4、抗日战场 (1)中共建立战场,年8月,制定抗战路线; ①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 ②实施: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战争,建立。 (2)国民党建立战场,制定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场四大会战: ①会战: 年月—1937年11月(抗战英烈:坚守宝山县城的、坚守四行仓库的 )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日军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大捷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意义:国共合作之典范。 ③徐州会战: 1937.12—1938.5,徐州失守(战役,1938.3,抗战以来取得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 1938.6-10,武汉失守(抗战进入阶段) 片面抗战路线——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作用,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于一切的;不同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学习史论结合及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导入新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发动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中国人民头上始终笼罩着战争的阴云.1936年日本又制定“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1937年,日本为了摆脱新危机,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而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全民族抗战 1.卢沟桥事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主要是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进一步提问:这对国共两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开始走上合作抗战。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 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