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1874:入侵台湾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

湖列岛

1900—1901: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1915:“二十一条”

1914—1918: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

1931: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进

而建立伪满洲国。……

一.野蛮的侵略

(一)日本大举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原因: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既定国策。

②日本把对外侵略作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的出路。(根本原因)

③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

地,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有利时机)

二、不屈的反抗

1、从局部反抗到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开始标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附近卢沟桥。

2.全面抗战的条件: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9月)3、全民族团结抗战表现:

抗国民党正面战场

民相相

族互互

统依配

一存合

线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失守)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失守)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著名战役——百团大战

国民党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开辟缅甸战场

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

目的: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坚持人民战争抗战路线。

③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持久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战。

抗战胜利重大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民族空前觉醒,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

潘家峪惨案惨无人道

七三一部队

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

1、行动:

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②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1874:入侵台湾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 湖列岛 1900—1901: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1915:“二十一条” 1914—1918: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 1931: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进 而建立伪满洲国。…… 一.野蛮的侵略 (一)日本大举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原因: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既定国策。 ②日本把对外侵略作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的出路。(根本原因) ③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 地,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有利时机) 二、不屈的反抗 1、从局部反抗到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开始标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附近卢沟桥。 2.全面抗战的条件: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9月)3、全民族团结抗战表现: 抗国民党正面战场 日 民相相 族互互 统依配 一存合 战 线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失守)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失守)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著名战役——百团大战 国民党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开辟缅甸战场 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 目的: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坚持人民战争抗战路线。 ③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持久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战。 抗战胜利重大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民族空前觉醒,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 潘家峪惨案惨无人道 七三一部队 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 1、行动: 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②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 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4.1937年8 --- 11 月淞沪会战,上海失守 5.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三.抗战的胜利 1.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缅甸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4.影响: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前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总结: 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坚持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原则。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⑵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⑶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内容: 本节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抗战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本子目介绍了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定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

最新精品高一历史新人教必修一学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学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重点 1.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2.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3.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 1.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2.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日军的侵华与暴行 1.日军的侵略: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②1935年“华北事变”,华北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日军的滔天罪行: ①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 ②1941年,潘家峪惨案。 ③“七三一部队”:研究细菌战,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开始:1937年7月7 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形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以国民政府为主): 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出现了英雄人物:姚子青、谢晋元等。 ②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型。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③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广州、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①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②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外战场的开辟: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援救被困的英国军队。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 ①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外部原因: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3.意义: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段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 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展示图片) (一)日本侵华步骤 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 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展示题目) (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自测:16 抗日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自测 基础达标 1.20世纪30年代,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A. B. C. 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解题抓住两个限制条件“日军发动,地点上海” 参考答案:B 2.抗战开始后,日本遭受到的第一次失败是( A.淞沪会战 B. C.徐州会战 D. 解析:题干要求是抗战开始后的日本第一次失败,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四个选项中B、D两项属于中国抗战的胜利,而D项晚于B 参考答案:B 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 B. C. 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理解能力。明确国共两党的路线与区别,可知A项是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而B、C两项只涵盖抗战某一方面。只有D项 参考答案:D 4.粉碎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战役是( A.卢沟桥战役 B. C.台儿庄战役 D. 解析:日军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是在卢沟桥事变后;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规模较小, 参考答案:B 5.2005年4月,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审定工作又开始了。针对南京大屠杀,部分日本教科书写道:“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军在1937年发起的进攻南京的战斗中杀害中国民众20万人以上……”铁的事实不容否认。实际上,日军当时屠杀中国南京居民达( A.10万人以上 B.20 C.30万人以上 D.40 解析: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中国居民30 参考答案:C 6.下列人物抱定“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决心”而壮烈牺牲的是(

A.谢晋元 B. C.宋哲元 D. 解析:淞沪会战中,坚守在宝山县城的五百名中国官兵,誓死保卫每一寸疆土。营长姚子青率领守城勇士,抱定“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决心”,激战两昼夜,最后壮烈牺 牲。参考答案:B 能力提升 7.中国 A. B. C. 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抗战胜利的原因。B、C两项明显不对,D项于国民政府不符。A项显然 参考答案:A 8.1937年,中国共产党曾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指导。”这表明( )②中共放弃了与国民党敌对的政策 ③中共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A.①②③ B. C.②③④ D. 解析: 参考答案:C 9.以下对1938年10月以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本题附带考查了一点初中的知识。题干中给出的时间断限是“1938年10月”,这是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时间。抗战开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国民党组织了大规模抗战,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A、B两项发生在1938年10月以后;D 参考答案:C 10. A. B. C. D. 解析:注意理解“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含义,是在敌人占领区建立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发动广大人民抗战。并非仅仅是收复失地,主要是开展广泛的抗日斗争。 参考答案:D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随堂基础巩固] 1.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五、抗战的胜利 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胜利原因 (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 1.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解析:从歌词内容分析,东北沦陷这一“悲惨的时候”应指九一八事变。 答案:A 2.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D.组建七三一部队 解析:日本侵华期间,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答案:D 3.抗战题材电视剧《滇西1944》再现了当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大会战中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下列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开辟了中国军队在国外抗日的新战场 B.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通畅 C.他们曾在缅甸救出被困英军7 000多人 D.他们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抗战期间,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故选项D错误。 答案:D 4.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1940年8月,“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又指挥了()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极大地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答案:C 5.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 材料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郑重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探究主题]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和意义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问题]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合作与抗战胜利的关系。 [探究思路] 第(1)问应从日本全面侵华方面分析;第(2)问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要从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中共的态度、国民党的态度两个方面说明;第(3)问应指出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

2021-2022学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16 抗日战斗 一、选择题 1.“其次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抵制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学校同学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全部的同学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上述材料记载的历史大事是( ) A.甲午中日战斗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据材料“全部的同学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可知,日本占据中国的东北三省是九一八事变,甲午中日战斗首先在朝鲜境内而后进入中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并不是由于东北问题,故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七七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地区而不是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C 2.1937年,一名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处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安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应当是( )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居民的大屠杀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C.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应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A项是在甲午战斗期间,B项是在1900年进行的,D项是在1927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答案:C 3.齐涛在《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中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这将赐予中国革命以宽敞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打算作用”。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D.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解析:依据题目中“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打算作用”,结合所学学问,得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战局面,故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是在抗战后期,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前,故C项错误;依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D 4.毛泽东曾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组织了( ) ①淞沪会战②徐州会战③长城抗战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8月至1937年11月,故①正确;徐州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1月至5月,故②正确;长城抗战的时间是1933年3月至5月,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③错误;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A 5.1938年11月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A.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B.完全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高度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 D.消极抗日,乐观反共 解析:依据题意,并未提到国民党和中共的合作抗战,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始终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依据题目中“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得出国民党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故C项正确;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国民党消极抗日、乐观反共的标志,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余以为吾人革命所争者,不在个人之意气与私见,而为三民主义之实现。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这表明( ) A.国共两党之间的冲突得以消退 B.蒋介石坚持了民族立场 C.其次次国共合作实现 D.蒋介石始终坚守三民主义 解析:从蒋介石谈话中可以看出,蒋介石表达出了明显的两党合作意向,主见两党抛弃“个人之意气与私见”,并“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这说明其抗日态度发生了转变,表达出坚决抗日的民族立场,故选B项。 答案:B 7.“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

江苏省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 1931:九·一八事变(侵略满蒙) 1932:一·二八事变 1932:建立伪满洲国 1935: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2、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 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 4、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2)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 (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 (5)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 2、战后贻害:遗留的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三、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看电影《东京审判》等,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更多一些感性认识。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复习第二单元内容,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梳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屡战屡败。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为什么中国会在这场最艰难的战斗中取胜?使学生带着这个问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精品

第16课抗日战争 【复习检测】 1.“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教学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 3.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1】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1937年,中共制定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建立。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4)结果:①虽取得、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中国大片领土失陷。②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巩固练习1】 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电视剧《特殊使命》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

抗日战争教材分析

高中新课改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人教版>》教材分析及研讨 伊宁三中历史教研组三种版本《抗日战争》这一课比较 1、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共七个子目) 本课标题为《国共合作抗日》 (为第五个子目) 知识点:<1>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日军的残暴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重大战役); <3>相持阶段中的敌后战场,国民党五届五中 全会确立了反共方针及先后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及中共坚持的方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伟大历史意义. 2、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人类政治领域的活动,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共三个子目) 本课标题为: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为第三子目)

日军的军事侵略(原因,过程,暴行) 知识点:<1>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 日军的血腥统治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方面 <2>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关外的抗日 (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原因,过程及其表现) (1)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标志 (2)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四大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台儿庄战役 (3)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栆宜会战 平型关大捷及中共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世界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2)敌后战场局部反攻及中共七大 美国: 投放原子弹 (3)抗战胜利苏联: 出兵东北 中国: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反攻 (4)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共八课从第10至17课) 《抗日战争》为第16课 本课为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 全民族抗战 <1> 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加深 <2>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3> 国共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 中共抗战和平型关大捷,中共制定全面抗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