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22版:第16课 抗日战争(步步高)

21-22版:第16课 抗日战争(步步高)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识记侵华日军的罪行,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

3.理解、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敌后、国外战场的抗战概况、特点及影响。

4.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及意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华规模,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2.实现: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3.概况

(1)敌后战场

①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4.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概念辨析

1.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

抗战的概念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的史实,强调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是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国民党的军队是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主力,正规的阵地战是主要战争形式。

敌后战场是在日本已经占领的沦陷区开辟的战场。在敌后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主要是八路军、新四军,因为敌强我弱,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争形式。

片面抗战路线是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全面抗战路线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

深化理解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历史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3)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政权(军部)转移因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国内矛盾。

(4)有利时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未作充分的战备。

(5)国际因素: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3)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被屠杀的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全村1 500多人中有1 200多人被杀。3.细菌试验: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入缅作战: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判断正误

(1)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 )

解析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而非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2)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 )

解析抗战胜利中国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建立才使中国真正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深化理解

1.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全民性: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国内各阶级、各民族及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并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经历了长达14年持久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7)国际性: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对比

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组织领导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退让,

避战求和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民众基础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进行持

久抗战,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国际环境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的默许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日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与美苏等国家的支持

对中国影响民族危机大大加深;阻碍了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激起了民族

觉醒与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

抗战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推动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进步;为民主革

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内容主旨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了。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抵御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捍卫了世界和平。知识结构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的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应用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矛盾的情况下,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和国民党建立第二次合作。

材料二1945年4月中、美、英、苏四国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中方代表宋子文参与四国在会前的非正式会议,讨论世界安全机构宪章。

应用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摘编自王功安、毛磊主编《国共两党关系史》

应用依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制定的战略方针及其原因。

答案方针:持久消耗战略方针。

原因:认识到中日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

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10个师团

7个

师团

37个

师团

15个

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

万人

应用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斯战争的关系。

答案关系: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日本陷入长期作战的不利地位,为坚持全民族的持久战创造了条件。

(3)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应用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①明显合理;②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符合题意;③国共合作后,共产党开始敌后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不直接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项。

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故A项正确。2.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该“日军的暴行”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D.旅顺大屠杀

答案 C

解析该“日军的暴行”发生在1937年12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南京大屠杀,故C项正确。

3.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②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③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731部队相关遗址、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都是日军所犯罪行的有力证据,故A项正确。

4.1938年三四月间,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在徐州一带重创日军,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

答案 B

解析徐州会战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战役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彭德怀指挥下,中共领导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大捷

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1940年中共在华北组织的百团大战。依据材料“相持阶段”“彭德怀指挥”“中共领导”“华北”等信息结合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百团大战,因此A选项正确。

6.(2020·石河子一中期末)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A.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民主革命全国取得胜利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抗战爆发以后,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民主选举,当时吸纳了很多开明的地主、绅士和国民党员,主要是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服务,故答案为A。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奋起抵抗,历时八年,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抗日战歌,

他们的英勇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世界东方之林。 新课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21-22版:第16课 抗日战争(步步高)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识记侵华日军的罪行,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 3.理解、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敌后、国外战场的抗战概况、特点及影响。 4.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及意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华规模,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2.实现:1937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3.概况 (1)敌后战场 ①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4.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概念辨析 1.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人教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人教必修1) 【考纲课标解读】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掌握日军侵华的史实(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主要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注意比较抗日战争与列强侵华的其他战争结果的不同及结果不同的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 1.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异同 2阅读下列材料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除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国外战场。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人物照片及简介)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上

金版学案历史·必修1演练: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展开了对中国的侵略,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个地区()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D.华东地区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趁国民政府“围剿”红军之机,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战,B项正确。 答案:B 2.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反映了() 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D.八一三事变 解析:由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 答案:C 3.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A项。 答案:A 4.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D.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和“彭德怀”,可判断是百团大战,故选A项。 答案:A 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 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但仅是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

第16课 抗日战争导学案(教师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复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学习难点:抗战中两个不同的战场及其关系;客观评价国民党初期的抗战 【自主复习】 一、日本的全面侵华 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年,制造事变,此后侵占东北。 (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 (3)1932年,在东北建立。 (4)1935年,制造事变,威胁平津。 (5)年,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事变。 2. 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在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 (2)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惨案。 (3)日军在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部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 3.1940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 4.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6.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正在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地位得到提高。 [巧记妙思] 1.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2.抗日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 2020年10月14日,我所在学校的八年级上了第22节历史课,主要讲授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接下来是我的课堂笔记: 一、思考问题 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究竟是因 为中国的胜利,还是因为日本的失败?”同学们纷纷举手,有 的说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有的说是因为国际形势对日本不利。老师听完大家的回答后,告诉我们,“只有把二者结 合起来,才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抗战的胜利”。 二、影响胜利的因素 接着,老师向我们深入原因分析利用PPT向我们展示了抗战 胜利的各种因素。比如:国际形势的扭转,美、苏等国家对中国的援助,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抗战中解放区的创造,解放区和国民政府由相互对立转向合作等重要因素。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列表,但它让我们对抗战胜利的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典型例子 老师引导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感人的细节。比如:淞沪会战中海军官兵血战日军,宁汉铁路保卫战中铁路工人的英勇表现,八路军、新四军等解放军的井冈山精神,以及朱可夫破坏锅炉的情景等等。这些案例令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胜利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还包括了精神层面。

四、达成共识 最后,老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对未来,抗战的胜利告诉 我们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要更加团结,有的说要 储备足够的物资。最后,老师呼吁我们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节历史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明白了抗战胜利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也看到了抗战英雄们的感人表现。这节课让我们对历史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 (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 (1)国民党: 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 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

2.日本投降视频 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 (1)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 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 (2)国内: 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 (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

【学考优化指导】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斗 年,南京国民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了《塘沽协定》,把“长城之线”变成双方新的分界线。同时,将长城以南的绥远省东部、察哈尔省北部和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国民政府的这种做法() A.意在为长久抗战奠定基础 B.实质上是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 C.表明维护和平的基本意愿 D.把日本侵略者置于被动的地位 解析:依据《塘沽协定》,日军的侵略势力进一步南下,为其入侵华北大开便利之门。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2.1937年,法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与上述报道相关的战事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 解析:在题目供应的四个选项中,与上海有直接关系的只有A项。 答案:A 3.观看下图,当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将所统率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主要是出于() 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碑 A.壮大军事力气的需要 B.强化党对军队确定领导权的需要 C.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需要 D.军队由国民政府统一指挥的需要 解析:七七事变后,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主题是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改编所统率的军队,是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答案:C 4.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在抗战的最初阶段( ) A.国共合作消退了两党间的冲突 B.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C.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较为乐观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解析: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其抗战态度较为乐观。 答案:C 5.抗日战斗初期,有名漫画家汪子美在上海《救亡漫画》中发表了漫画《首挫其锋》(右图)。图中的日军在患病打击的同时,还紧紧地盯着手中的表。这一设计意在说明() A.宽敞的日本民众不情愿侵华 B.侵华日军在精神上萎靡不振 C.日军速战速决的方案被粉碎 D.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渐渐增加 解析:侵华战斗初期,日军妄图速战速决,快速占据中国。图中的日军紧盯着手中的表,说明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军的作战方案。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消灭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日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后即日军占据武汉后,故B项错误。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没有扭转战局,故C项不符合史实。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由于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全国性抗战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抗战初期,中国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片国土。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 A.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 B.中国共产党的力气较为弱小 C.缺乏国际社会的救济 D.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 解析: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将期望寄予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制上,这是造成抗战初期中国国土大片沦陷的主要缘由。 答案:D 8.抗日战斗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看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缘由是() A.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见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怜悯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气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解析: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观看团及记者的来访就说明白这一点。 答案:D 9.1938年10月,日军占据广州、武汉,抗日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在该阶段发生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此时抗战已进入了相持阶段。 答案:D 10.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宣言, 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排在26个国家之首,并比其他国家提前一天签字。这反映出() A.国共合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B.国际社会加大了对中国的救济力度 C.抗日战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抗日战斗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国家实力 解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中国战区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日益得到世界人民的敬重。题干材料中,联合宣言的签字方式,表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消灭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故选C项。答案:C 11.史学界认为,抗战的成功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是指中华民族() A.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成功 B.大大增加了民族自尊心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做出重要贡献 D.由此走向全面复兴 解析:抗战的成功,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成功,扭转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 ,主要是由于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了与西方大国公平的地位 B.赢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成功 C.为世界赢得和平做出突出贡献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2课抗日战争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A.1931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7年 思路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而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 答案:D 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制造的最大规模的屠杀是() A.南京大屠杀 B.河北潘家峪惨案 C.旅顺大屠杀 D.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 思路解析:可以直接排除C项,它是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制造的。A、B、D三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潘家峪惨案有1200多人被杀害,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则杀害了3000多人,而南京大屠杀则超过了30万人。 答案:A 3.阅读下列材料: 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1940年《军政杂志》请完成: 材料中的“朱彭”指哪两个人物?“此役”是哪一次战役?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对百团大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可依据材料的出处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人物:朱德、彭德怀。战役:百团大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形式主要是() A.运动战 B.围歼战 C.防御战 D.游击战 思路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答案:D 2.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组织的重大战役不包括()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思路解析: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领导进行的,发生在敌后战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开展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 答案:D 3.下列史实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淞沪会战②卢沟桥事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思路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8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最先发生和最后发生的事件。 答案:B 4.下列人物直接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是() A.蒋介石 B.彭德怀 C.姚子清 D.毛泽东 思路解析:百团大战是由共产党发动的,所以排除A项;姚子清参加的是上海保卫战。毛泽东和彭德怀都与百团大战有关,但直接指挥者应是彭德怀。 答案:B 5.中国远征军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是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六日,?上海画报?的内容有:东北民众致陈友仁书、上海救国义勇军之大检阅、宋子文陈立夫谒汪记等。该报出版于公历( ) A.1929年 C.1931年 2.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3.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读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南昌起义时 C.秋收起义中 4.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登载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惧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5.2021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穿的整体。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6.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重要组成局部③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④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

战争成功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以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A. 表达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方案 D.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场 8.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各国租借也规定举凡有“九一八、一二八〞等字样以及有中国东北地图的影片一律不许在租界上映。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1933〕、?逃亡?〔1935〕、?壮志凌云?〔1936〕等推出。这反映出 A. 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 B. 列强支持日本侵略 C. 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D. 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9.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这说明抗日战争 A. 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成功 B. 大大进步中国国际地位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局部 D. 为民主革命成功奠定根底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言论宣传也是斗争的手段 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拟可信 C.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1.1940年11月,?力报?报道说:“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的乃在使我大前方造成恐惧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学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

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 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4.教师提问:中共七大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提示:从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可以看得出来。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教师强调: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它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共七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的方向。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提示: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⑥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目标导学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教师讲述:抗战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结果最后的答案有四个:屈原、苏武、蒋干、共工。你的意见如何?回顾历史,你能不能有更好的谜底呢?请说明理由。 提示:以上谜底都不去全面,美国原子弹、苏联军事援助都属于外部因素,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和共产

21-22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步步高)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1.了解抗战胜利后两种建国方针的斗争,体会中国共产党为努力争取民主、和平与团结进行的斗争。2.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素养链接 1.通过梳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形成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参加重庆谈判,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体会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这些协议。 情境再现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 ——华君武《磨好刀再杀》思考这幅画讽刺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提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 (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有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结果: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史料研习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毛泽东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 解读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再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思考这反映了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正确的战略战术。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统治危机 (1)财政经济危机: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政治危机: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得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包办“国民大会” (1)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 (2)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 (3)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大刀进展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解析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应选B项。 答案 B 2. 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外乡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权力之下〞的侵略方针,说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A.让东北三省独立出去,建立新的国家 C.侵占满洲,进而侵占全中国 解析日本侵华蓄谋已久,题中所涉及史料出自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结合材料中的“把满洲从中国外乡分裂出来,自成一区〞和所学知识,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3.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军队开场抵抗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对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开端的理解。卢沟桥事变促使国共两党停顿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由此开场了全面抗战。做题时可用排除法。中国军队在九一八事变时就已经开场抵抗日军,A项错误;B项是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目的;C项发生在八一三事变以后。 答案 D 4.“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一个情境所表达与回荡的誓词。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5.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完毕。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

的根本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日斗争进入高潮 答案 B 6.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B 7.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指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 解析材料主旨是:国民党放弃党派差异,主张各党派一致抗战,这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8.“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三、取消如今的苏维埃政府,……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一宣言应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C.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9.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共产党指导的抗日根据地却不断开展,形成这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进攻的侧重点不同 C.两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同 解析抗战过程中之所以会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结局,关键在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由此形成两条不同的抗战道路。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学设计_5

教育部审定(2017)义务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课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地雷战、地道战等,但是学生只是浅层次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运用视频、讲故事、史料等方式,对学生由浅到深的引导,并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教学中应明确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正确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 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走向了全民族抗战。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在持久战中消耗敌人而争取最后胜利。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阅读教材并观看视频,能够列表归纳出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作战部队、指挥者、战果、意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结合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能够说出有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阅读教材,说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方法及巩固措施。认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目标3: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列表归纳出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地点、指挥官、目标;能够探讨百团大战的意义。培养学生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2、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六、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分析讲解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习方法:情境感受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 七、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机、计算机网络。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情入趣】 抗战时期,面对国家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一首雄壮的战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起反抗,英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人民,保卫国家!请大家欣赏视频《保卫黄河》。 师:回顾历史,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今天我们依然能被抗日英烈的壮举深深感动。今天让我们走进敌后战场,去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民,是如何开展敌后抗战的?又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