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2021.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1、小净距隧道施工

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常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以及长隧道或特长隧道洞口局部地段。

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邛遂道开挖断面宽度;H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n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5邛遂道开挖断面宽度;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3.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V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4*隧道开挖断面宽度。

2、连拱隧道施工

连拱隧道开挖方法选用中导洞法。

连拱隧道主要适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对两洞间距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连拱隧道按中墙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和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

(1)连拱隧道开挖最好先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然后再依次开挖主洞。

(2)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最好大于30m。

(3)中隔墙混凝土模板最好使用对拉拉杆。

【例题单选】连拱隧道施工的顺序正确的是()

A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一贯通中导洞

B主洞开挖一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

C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一主洞开挖

D贯通中导洞一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

【参考答案】C

【例题案例节选】[2020]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1+450,全长1730m。隧道两端洞口100m范围内为偏压浅埋段,其围岩级别为V级。隧道洞口开挖断面宽度为13.5m,左右洞口中心线间距为50m。

【问题】该隧道是否属于小净距隧道?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属于;

理由:根据规范要求,当V级围岩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 3.5倍的开挖宽度时,属于小净距隧道。

中间岩墙厚度=50-13.5=36.5米。

3.5倍的开挖宽度=3.5*13.5=47.25米。

36.5<47.25,所以属于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 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隧道建设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它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的隧道施工工法。其特点如下:1. 该工法使用连续墙体支护,不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护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2.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了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了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3. 工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层稳定,不易塌方的地质条件。2. 隧道断面相对较小,不需要大型临时支护结构的情况。3. 隧道路线相对直线,没有太多的曲线和坡度。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隧道建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的工 艺原理是通过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体工艺如下:1. 隧道 开挖后,设置合理的初始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颗粒体嵌固。2. 在初始支护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净距和超小净距要求, 施工连续墙体支护结构。3. 在连续墙体支护的同时,采用合 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4. 最后,进行隧道 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预处理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地质勘探、定位标志、固定基点等。2. 掘进工程:通过机械装备进行隧 道的开挖工作,同时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3. 支护 工程:采用连续墙体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锚杆支护。4. 二次衬砌工程:包括隧道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 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六、劳动组织在“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中,劳动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1. 施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确保 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2. 各个工序的任务分配,明 确责任,并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3. 施工中的协调与 沟通,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协同作业和信息交流。4. 施工人员 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建设,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七、机具设备“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需要 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1. 掘进装备:包括隧道掘进机、液压 钻机、挖掘机等。2. 支护装备:包括锚杆机、搅拌站、砼喷 射机等。3. 材料运输装备:包括卡车、输送带等。4. 辅助设备:包括电气设备、泵站等。

复杂地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三台阶法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隧道结构形式,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小,可以较为便利地施工并控制造价。以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三台阶开挖工法施工中隧道围岩的力学响应特征进行计算与分析,厘清位移场与应力场的变化趋势,旨在为后续的监测与支护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数值模拟;应力场;位移场 1引言 当穿越复杂地形或区域地质条件极端恶劣时,公路路线的布设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修建隧道工程时,左右路幅难以拉开距离形成独立的双线,因此需要采用小净距或连拱隧道的设计方案[1]~[3]。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隧道结构形式,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小,可以较为便利地施工并控制造价。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要求,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在Ⅰ~Ⅵ级围岩级别的情况下,其最小净距小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1.0~4.0倍的隧道形式。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小净距隧道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如杨小礼等对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工序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地表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变化并进行比较[4];靳晓光等通过二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小净距隧道台阶法施工开挖顺序的优化问题[5]。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连拱隧道作为工程实例,以三台阶法为施工手段,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开挖后的力学响应特征。 2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所穿越的地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海拔高度在100~1596.2m之间,山岭重丘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路线跨越构造侵蚀中低山、构造剥蚀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山间盆地、侵蚀堆积河谷等四种类型地貌形态。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上归属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并位于白河~石花街区域断裂以北。主体部分位于该褶皱带武当复背斜之两郧背斜之上,至陕鄂交界处则进入金鸡岭复向斜之庙川褶皱西端。构造剥蚀低山区地下水主要是以裂隙岩溶水为主。隧道区域出露的岩性主要有:中原古界武当山群(Pt2wd)白云钠长石英片岩、绢云母钠长石英片岩、绿泥钠长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震旦系灯影组(Z2dn)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震旦系陡山沱组(Z2d)石灰岩;震旦系耀岭河组(Z1y)绿泥钠长片岩;奥陶系石翁子组(O1S)千枚岩;泥盆系中统(D2)灰岩;志留系上津组(Ss)千枚岩等,岩性复杂多变。 3计算模型与模拟方案

预应力锚杆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

预应力锚杆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 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结构型式,因为受地形条件及其总体线路线型的限制,其较连拱隧道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较低的特点,愈来愈受到工程界的育睐。本文主要对预应力锚杆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应力;锚杆;小净距隧道 引言 伴随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上、下行隧道的选线常常受地形限制,导致两相邻隧道的最小间距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面对如此情况,普遍选用单线双洞连拱的隧道结构形式。因为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所以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的中间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一、使用范围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施工成功解决了施工工艺中的难题,不但从工艺上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内外在质量达到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工程投入、施工工期控制等方面效果较佳,在高速公路及其他工程类似的隧道形式中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二、工艺原理 小净距隧道左右洞中间岩柱宽度较窄,加之局部地区围岩破碎,承载能力弱。通过设置预应力水平注浆锚杆,在中间岩柱预先施加压力,产生预压应力,增加左右洞中间岩柱的承载能力,增强岩体的整体性。 三、施工工艺 (一)钻孔 1、预应力锚杆孔的开孔按施工图布设的钻孔位置进行,顶部偏高孔位,必须搭设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用风钻钻头钻孔并彻底清孔。钻孔是孔径、孔深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如下:(1)、有效孔深的超深不得大于20cm;(2)、孔口坐标误差不得大于10cm;(3)、锚杆孔应水平打设,锤子与水平偏角应小于±3°; 2、钻孔过程中,应加强钻具的导向作用水平钻进,及时检查孔斜误差,并视钻孔需要,合理采用纠偏措施。

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 施工技术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高速公路施工作业的进一步开展,有效实施小净距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既可以拓展隧道工程对狭小的空间利用,在利用好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工程投资,促使工程运用和技术得到良好的发展。不过从具体的施工作业实际开展情况看出,因为小净距隧道施工受到地质结构、支护施工和工程间距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加大导致工程技术落实难以位。基于此,在具体的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措施,这是施工期间面临的一项难点。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小净距隧道在高速公路建设的空间利用和投资控制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身有着极高的优势,决定了高速公路设计质量的提升。基于此,高速公路参建方务必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优化和改进小区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掌握质量控制要点,增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整体施工质量,达到高速公路运营水平全面提高的目的。文章中结合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策略展开了重点探究和分析,以此为后期施工作业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1、对于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情况的概述 当前阶段,基于区域交通需求的增加,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小净距隧道施工项目数量增多。在这其中,结合地质和周边环境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净距,确定双隧道施工项目中两隧道之间中间岩体的合理厚度,可以避免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岩体的塑性区发生不良的重叠现象,该项中间岩体的厚度是小净距隧道的合理近距。文章中以某隧道举例说明,该项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受进出口地形地物限制,设计采用小净距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

2021.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1、小净距隧道施工 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常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以及长隧道或特长隧道洞口局部地段。 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邛遂道开挖断面宽度;H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n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5邛遂道开挖断面宽度;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3.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V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4*隧道开挖断面宽度。 2、连拱隧道施工 连拱隧道开挖方法选用中导洞法。 连拱隧道主要适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对两洞间距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连拱隧道按中墙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和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 (1)连拱隧道开挖最好先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然后再依次开挖主洞。 (2)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最好大于30m。 (3)中隔墙混凝土模板最好使用对拉拉杆。 【例题单选】连拱隧道施工的顺序正确的是() A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一贯通中导洞 B主洞开挖一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 C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一主洞开挖 D贯通中导洞一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 【参考答案】C 【例题案例节选】[2020]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1+450,全长1730m。隧道两端洞口100m范围内为偏压浅埋段,其围岩级别为V级。隧道洞口开挖断面宽度为13.5m,左右洞口中心线间距为50m。 【问题】该隧道是否属于小净距隧道?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属于; 理由:根据规范要求,当V级围岩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 3.5倍的开挖宽度时,属于小净距隧道。 中间岩墙厚度=50-13.5=36.5米。 3.5倍的开挖宽度=3.5*13.5=47.25米。 36.5<47.25,所以属于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是指双洞间中夹岩柱的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普通双线分离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 小净距隧道与普通双线分离隧道最大的区别是中夹岩柱的宽度,由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而所受围岩压力大,因此,可以看出, 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关键是加固中夹岩柱。如何确保中夹岩柱的稳定,事关隧道施工的成败。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隧道在开挖施工时,针对不同的围岩采用了不同的开挖方法,Ⅱ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正向单侧壁导坑施工方法,Ⅲ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上下短台阶施工方法,Ⅳ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超前导坑预留光爆层施工方法。 1、洞口施工 为减少对洞口仰坡的扰动,隧道洞口石方段开挖采用弱爆破及预裂爆破的施工方法。洞口刷坡时,为保证中夹岩柱的稳定,两隧道中夹岩柱坡口处原地面土体暂时予以保留,以支挡坡面。洞口仰坡采取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加固。同时为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处加设锁口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导管采用φ89mm、壁厚6mm、长16m 的热轧无缝钢管。施工时,导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导管间距50cm)并设1°的仰角,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行,打入围岩,锁口导管注浆时初压为0.5MPa,终压为2MPa,注浆过程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注浆压

力,浆液扩散半径≮0.5m,注浆结束至掘进开挖前的时间间隔按不短于6h进行控制。 2 洞身施工 2.1Ⅱ类围岩段开挖及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要求,右洞先于左洞施工。右洞开挖断面超前左洞开挖断面按不小于40m进行控制。右洞开挖采取上、下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开挖采用环行开挖留核心土法。上台阶开挖后,拱部支护及时跟上,Ⅱ类围岩超前支护方式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导管采用直径Ф42mm、壁厚3.5mm、长3.5m的无缝钢管,管壁每隔15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Ф8mm,但尾部1m不设压浆孔。施工时,小导管与衬砌中线平行,以14°仰角打入拱部围岩,导管环向间距40cm,前后排导管打入点间距为2.4m,小导管保持1.0以上搭接长度。开挖时,每循环进尺为0.8m,与U形钢拱架间距相同,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落后于上台阶8m-10m,初期支护跟上,对中夹岩柱进行注浆,打入对拉锚杆。 ①—右洞上台阶开挖(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②—右洞拱部支护(锚喷、U形钢拱架、超前小导管)

小净距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小净距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公路隧道小净距是和设计施工有着密切联系性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公路隧道修建的小净距问题,将工程当成实施背景,全面总结了小净 距隧道建设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小静距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0前言 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期间,小净距隧道是一项特殊类型的隧道布置形式,其 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诸多小净距隧道的修建,各项设计、施工单位加强 了工程有关技术的探究力度。这些研究成果及时总结了近些年工程的成功案例和 失败案例,有效转变了小净距隧道修建初期理论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局面。不过, 有关于小净距隧道的技术问题依旧处于理论和实践检验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技术研究有待加强。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小净距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和 复杂性,结合设计的重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情况设计施工有着密切联系性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公路隧道修建的小净距问题,将工程当成实施背景, 全面总结了小净距隧道建设的研究现状。 1.1具体研究现状 1.1小净距隧道的基本概念 经过相关探究表明,小净距隧道是指双洞隧道间距介于分离式隧道和联共隧 道之间。针对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来讲,隧道双洞夹层是非常小的,目前阶 段对于小净距隧道概念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新颁布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中对该项概念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柱 厚度。虽然隧道设计规范对于各项为严级别的最小静距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可是 隧道设计经常受到地形和公路限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方式 和施工工序都需要重点考虑不同的距离,在具体施工期间,静距隧道的净距一般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 一、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定义 1. 小净距的概念 小净距是指为了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隧道开挖时保留的围岩与洞体之间的一定距离。小净距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2. 连拱隧道的定义 连拱隧道是指在软岩地层或具有较大沉陷变形的地层中,采用一种特殊的连续支护方式,将隧道模拟成一个连续的刚性拱体来抵抗地层的变形。连拱隧道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和变形控制能力。 二、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意义 1. 小净距的意义 •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小净距可以缓解围岩与洞体之间的应力集中,减小隧道的变形和开裂的风险,从而增加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通过合理设计的小净距,可以减少隧道的围岩和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缓围岩破坏的进程,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 2. 连拱隧道的意义 •提高隧道的稳定性:连拱隧道将隧道模拟成一个连续的刚性拱体,能够有效地分散地层的变形,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整体承载能力。 •减小地层沉陷:连拱隧道可以通过改变地下空腔的分布和应力传递的路径,减小地层沉陷的程度,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三、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1. 小净距的设计与施工 •采用合理的净距计算方法: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围岩的强度、变形特性以及隧道稳定所需的净距值等因素,采用合适的净距计算 方法,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注意巷道支护的施工工艺:巷道支护工程是保证小净距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质条件和净距要求,采用适当的支护材料和技术,确保支护结构的强 度和稳定性。 •进行净距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净距的监测,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保证小净距的有效实施。 2. 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合理确定连拱隧道的拱形参数:拱形参数的设计是连拱隧道设计的核心工作,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围岩强度等因素,结合经验和理论分析,合 理确定拱形参数,提高连拱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连拱隧道的施工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钻爆法、盾构法等,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 全性和质量。 •加强监测与控制:在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控制,通过对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连拱隧道的工程质量 和使用安全性。 四、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应用案例 1. 某铁路隧道的小净距设计与施工实践 •通过对某铁路隧道的地质勘察和工程要求的分析,采用综合力学分析方法和经验公式进行小净距的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预应力锚杆、钢筋网片等支护结构进行净距保护,保证了隧道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2. 某城市地铁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实践 •针对某城市地铁隧道的地层变形特点,采用了连续开挖法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的施工方法,模拟出连续刚性的拱体结构。

燕尾式小净距隧道施工

燕尾式小净距隧道施工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在施工中遇到隧道燕尾段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其特点是左右洞净距小,中间岩柱加固困难,后行隧道开挖对先行隧道影响大,安全质量控制难度大。本文阐述了新建蒙西至华西铁路MHTJ-32标段毓秀山隧道出口燕尾式小净距段落施工技术方法,通过采用合理确定先行洞与后行洞的施工顺序和滞后距离,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并在先行隧道初支内侧加设临时加固支护,设对拉锚杆对中岩墙进行加固,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和爆破效果等措施,安全顺利通过小间距段。 关键词:燕尾式隧道;超前支护;临时加固支;对拉锚杆 引言 毓秀山隧道为双燕尾式隧道,进口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李家坊村,出口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宝山村。隧道Ⅰ线进出口分别为DK178+553、DK1790+280,全长3727m。预留Ⅱ线起于YDK1789+380,终于YDK1789+580。隧道I线 DK1788+822.06~DK1789+742.91位于R=1000m的左偏曲线上,预留Ⅱ线 YDK1789+250~YDK1789+705.36位于R=1000的右偏曲线上。 隧道开设进口、斜井以及出口三个作业面,出口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蒙华MHTJ-32标段五工区承建。隧道在DK1789+580处由单洞双线大跨分岔成为燕尾双单线洞(蒙华正线及预留Ⅱ线)。分离段处为Ⅳ级围岩地段,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两小洞间的中间岩柱较薄,两洞最小距离只有45.5cm,最大距离786.8cm。 1 小净距隧道的概念 以前的研究者认为小净距隧道间距介于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之间,这是相对于原部JTJ026-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而言。新颁发的JTG D070-2004公路隧道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 小净距隧道是一种在地下开挖的地下通道,用于道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通行。小净距是指隧道内通行空间的横截面尺寸相对较小,一般仅能容纳单向行驶的车辆,如小型客车或货车。 小净距隧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通过在城市地下开挖小净距隧道,可以有效减少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大城市来说,小净距隧道为城市的道路枢纽提供了一种解决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小净距隧道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隧道内的车辆行驶方向单一,不存在因绕行或并行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 3.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非常宝贵,通过建设小净距隧道可以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尤其是在繁华商业区或城市中心地带,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缓解地上道路交通压力,提升商业区的吸引力很有帮助。 连拱隧道是一种具有连续拱顶结构的隧道形式,与传统的圆拱隧道相比,连拱隧道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连拱隧道的设计和建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结构稳定性强:连拱隧道采用多个连续的拱形结构组成,拱顶和拱脚相互支撑,形成一个相互平衡的体系,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2. 承载能力大:连拱隧道的连续拱形结构使得其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可以承受更大的地下水压力或者地面载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建设。 3. 施工技术复杂: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拱顶隧道,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更精确的地质勘察和结构分析,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是在城市地下交通运输建设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小净距隧道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连拱隧道则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这两种隧道形式的设计和建设都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安全和社会效益,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研究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确定研究 摘要建立平面应变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岩类别、不同埋深下,小净距隧道设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即小净距隧道向双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距离。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 1 前言 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规定了不同围岩类别情况下双洞轴间距宜不小于(1.5~5)B(B为毛洞最大跨度)。但是目前已修建的小净距隧道净距一般为2~8米,远小于现行规范规定值,规范已经脱离了实际工程。因此,本文用结构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的围岩类别、不同的埋深、不同间距的小净距隧道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以期找到小净距隧道向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净距,即小净距隧道修建的最小安全净距。 2 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 本文计算模型为线弹性平面应变模型,围岩的变形是各向同性的,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自重应力,不考虑构造应力,只考虑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锚杆和钢拱架认为是安全储备,地应力分步释放,开挖释放30%,初期支护完成后释放40%,二次衬砌完成后释放其余30%。围岩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确定。不计中墙配筋。各类计算参数见表1。不同围岩类别模型的尺寸如表2,Ⅳ类围岩以上只考虑深埋情况。

3 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构 3.1 Ⅰ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Ⅰ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8米、16米、14米和12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1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2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2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一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3米、11米、10米和9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2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9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Ⅱ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2.1 Ⅱ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50米、25米、18米和16米、14米、12米和10七种情况计算分析。图3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0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2 Ⅱ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5米、13米、11米和9米、7米五种情况计算分析。图4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7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3 Ⅲ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Ⅲ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2米、10米、8米和6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5数据表明: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6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6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 Ⅲ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6米、4米、2米和1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由图6可以看出:两洞净距由4米到1米,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增加都较快,其中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由11.7Mpa迅速增大到17.3Mpa,虽然二衬混凝土还没有达到极限抗压强度,但可以说明净距在4米~1米之间时,两洞影响效应显著增大。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介于4米~1米时,小净距效应显著增大,故此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隧道施工规范

三、隧道部分 目录1 总则 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2 编制说明 1.3 章节划分 2 施工准备 2.1 施工场地规划 2.2 四通一平建设 2.3 驻地建设 2.4 拌和站 2.5 弃渣场、自办料场 2.6 技术资料准备 3 隧道总体施工工序 3.1 分离式隧道 3.2 连拱隧道 3.3 小净距隧道 4 洞口开挖 4.1 施工前提条件 4.2 工序 4.3 施工技术 4.4 施工工艺

4.5 施工质量 4.6 安全文明 5 隧道洞身开挖 5.1 施工前提条件 5.2 工序 5.2.1 一般要求 5.2.2 分离式隧道 5.2.3 连拱隧道 5.2.4 小净距隧道 5.3施工技术 5.3.1 开挖轮廓线的确定 5.3.2 钻爆设计一般要求 5.4 施工工艺 5.5 施工质量 5.5.1 光面爆破 5.5 2 开挖 5.6 安全文明 6 初期(超前)支护 6.1 施工前提条件 6.2 工序 6.3 施工技术 6.4 施工工艺 6.4.1 初期支护

6.4.2 超前支护 6.5 施工质量 6.5.1 初期支护 6.5.2 超前支护 6.6 安全文明 7.仰拱与铺底 7.1 施工前提条件 7.2 工序 7.3 施工技术 7.4 施工工艺 7.5 施工质量 7.6 安全文明 8.隧道防排水 8.1 施工前提条件 8.2 工序 8.3 施工技术 8.4 施工工艺 8.4.1 防水板 8.4.2 橡胶止水带 8.4.3 衬砌背后排水设施 8.5 施工质量 8.6 安全文明 9 隧道二衬施工

9.1 施工前提条件 9.2 工序 9.3 施工技术 9.3.1 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 9.3.2 衬砌台车制造 9.3.3 二衬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要点 9.4 施工工艺 9.5 施工质量 9.6 安全文明 10 路面 10.1施工前提条件 10.2 工序 10.3 施工技术 10.4 施工工艺 10.5 施工质量 10.6 安全文明 11.明洞与洞门施工标准化 11.1 施工前提条件 11.2 工序 11.3 施工技术 11.4 施工工艺 11.4.1 明洞 11.4.2 洞门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穿越堆积体施工新探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穿越堆积体施工新探 随着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逐渐向高海拔、高严寒地区拓展空间,而隧道工程是高原地区常见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就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选址而言,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的小净距隧道因隧址要求及造价因素成为设计及施工的良好选择。 曲奥隧道是在建临合高速公路的一座小净距隧道,双洞中轴线间距为20.3m,隧道净空为10.25*5m,中间岩柱净宽为8~12m,洞内单向纵坡,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属于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隧道。地质勘察资料表明,隧址区属峡谷山地地貌单元,洞口段为崩坡积碎石土,体积较大,基岩为三叠系板岩夹砂岩,局部为砂岩、板岩互层,节理、板理发育为切层剪节理,其将板岩、砂岩切割成大小不等菱形块,造成围岩破碎,洞线走向与岩层走向小角度相交,不利于围岩稳定。本文将以该隧道成功施工经验为例,介绍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穿越松散堆积体的施工过程,全面分析其施工工艺流程,提出其关键工序、施工方法、技术难点和重点。 1.洞口段半明半暗偏压段套拱施工 洞口开挖遵循“早进洞”原则,减少洞口仰坡扰动,维持仰拱边坡稳定,及时以上至下施作防护,严禁高边坡暴露,提早施作排水系统,保持边坡稳定。 曲奥隧道洞口段施工采用偏压挡墙加套拱预支护的支护方式,隧道进洞前先清除浅埋段地表植被及地表土。对浅埋段部分地表土体进行清除的顺序为隧道浅埋段与暗洞交界处向洞口端逐段清除,清除后及时进行坡面喷锚防护;然后施作偏压挡墙,偏压挡墙与套拱同步施工,分两步,先施工基础、墙身、耳墙,然后施工套拱,一次分段施工至洞口端墙式洞门处,套拱一端与山体基岩采用R27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连接,另一端坐落在偏压挡墙耳墙的根部位置。 偏压挡墙及套拱施作完后毕后,立即对偏压挡墙外侧采取回填土并压实的方式,来稳定挡墙内外侧压力,防止山体偏压严重造成已施工的偏压挡墙倾覆或者开裂,产生巨大安全隐患。 超前大管棚支护需跟进施工,导向墙采用100cm厚C25砼,预埋Ф127mm 壁厚4mm导向管,管棚采用Ф108mm壁厚6mm热轧无缝钢管分段制作为套管

公路隧道工程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在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方案中,往往采用上下线分离的双洞形式,通过保持左右洞之间一定的距离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与安全。连拱隧道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隧道形式,它具有线形顺畅,引线占地少,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结构整体性好,受地形条件限制小等特点,解决了地形复杂地段修建分离式隧道所存在的问题,在线路布设较为困难地段可优先考虑。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连拱隧道方案。 关键词:公路工程;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一、公路连拱隧道的发展及特点 公路隧道工程属于大型项目工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细腻的施工技术,并且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而想要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选择科学的技术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在隧道建设中通过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对该技术进行研究显得意义重大。连拱隧道具有浅埋、偏压、围岩条件复杂、大断面、大跨度、低扁平率的特点。连拱隧道与单洞隧道的最大区别在于设置中墙结构,这也是连拱隧道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中墙在施工中既要作上、下行隧道初期支护的共同受力点,同时也是上、下行二次衬砌的共同连接处,因此,目前的施工方法基本上是设置中导洞并超前开挖,然后先期浇筑中墙结构,以便于后期的支护结构有支撑点,并承受部分围岩荷载。一般当中导洞和中墙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对于正洞的开挖则借鉴大跨度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不同的是施工爆破时需严格控制爆破参数,以减少对中墙以及己建支护和衬砌的影响。 对于连拱隧道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相比目前,以往的研究类型相对繁多,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和深入,我国连拱隧道主要采用三导洞施工法,中隔墙在中导洞中的位置有居中和偏于一侧两种。 二、影响我国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发展的因素 1、中导洞的施工 高速连拱公路的隧道施工当中的技术,中导洞的施工当中,开挖断面通常是25米左右,按照地质的情况进行断定,可以采用全断面法、采用台阶法等,并对临时的支护进行有效的稳固措施。工期短的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的导洞,通常选用装载机的倒退出碴方式进行。 2、隧道导洞和中隔墙不能进行平行施工 公路的连拱隧道中的、隔墙施工的方法将会对工程的后续工序、对隧道的施工进度造

连拱隧道施工要点分析

连拱隧道施工要点分析 为了探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午塘头隧道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的总体施工工序,并且对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点内容进行总结,实践可知,通过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隧道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性,对提高公路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标签:公路隧道;连拱技术;施工质量 一、工程简介 午塘头隧道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25)浙江建德至金华段公路TJ5标中部,全长为266米,净高5m,净宽11×2m,该隧道处于剥蚀丘陵区,穿越残坡积、强~中风化粉砂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形坡度约20~30°,山体植被较发育,隧址区地面最高程约为175m,属越岭隧道。隧道进洞口处于沟谷位置,隧道轴线与边坡面大角度相交,出洞口隧道轴线与边坡面斜交,隧道埋深较浅,建德端洞口桩号为YK2474+977,洞门型式为端墙式,金华端洞桩号为YK2475+243,洞门型式为偏压式。 二、总体施工工序 当前我国的隧道工程来进行开挖施工主要分成两个种类一是按照两个独立单洞来进行开挖施工,该种主要是应用在围岩条件较高的位置上;其二是三导洞开挖施工方法,也就是先进行开挖然后才能进行中隔墙建设施工方法,这种方式通常都使用在浅埋或者软弱围岩的地质条件中。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可以确定,其主要强~中风化岩性质为主,经过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使用三导洞的施工方法。 (一)中隔墙施工 首先进行中隔墙超前导洞的开挖,并进行锚喷支护和中隔墙连接锚杆的施工,再进行中隔墙结构的施工,为了能够使得人员、机械的施工顺利进行,可以使得材料运输更加的便利,避免造成施工的干扰。本次隧道工程中,应该从进口端采用倒退的方式来开始进行隔墙结构的施工。在施工浇筑完成之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之后,就需要进行主洞的开挖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中隔墙结构的主要作用就是承载竖向压应力,在应用的过程中,从轴线受压逐步的转变成为偏心受压的形式,然后再次恢复为轴线受压的形式。最大弯矩通常都出现在二次衬砌部分的施工,最大轴力需要在隧道施工结束之后才出现。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其抗倾覆、抗开裂方面的问题。 中隔墙防偏压处理:因为连拱隧道的左右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存在爆破振动的影响,分步施工会持续给墙体造成扰动影响,可以将侧向和正洞的初

浅谈双洞小净距隧道的开挖

浅谈双洞小净距隧道的开挖 [摘要] 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是开挖后应力集中最大的地方,开挖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将 直接影响到中夹岩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群的开挖施工 总结就双洞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方法按照不同的围岩级别逐一进行了介绍,同时, 提出了钻爆开挖过程中的测试、计算方法及降震措施。 [关键词] 施工顺序施工要点震动测试降震措施 1 前言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D70-2004第4.3.2条对并行公路隧道的净距作出如下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形、围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可按下表取值。 分离式独立隧道双洞间的最小净距表1 注:B—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隧道称之为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工程应用中它有以下优点:(1)其造价和施工工艺同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相比差别很小;(2)同连拱隧道相比,它的造价低得多,同时施工工艺也简单;(3)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线型优化。基于上述因素,该结构形式在中、短隧道设计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的厚度远比普通双洞隧道要

小(一般只有5m~8m),所以小净距隧道的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受力要比普通分离式隧道要复杂,同连拱隧道相比,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保证该结构形式成功地应用于公路建设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证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的安全。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力学特点表明,隧道在施工中必须慎重对待中夹岩的稳定性,应采取必要的设计、施工措施,确保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本文通过对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至福州段上多座小净距隧道施工资料的分析以及施工经验总结和对国内多座小净距隧道施工文献的调研,提出并行双洞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 2 开挖顺序及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的难点、重点是合理选取开挖顺序、控制爆破作业,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围岩的稳定,减小两隧道之间由于净距较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对于软弱、破碎围岩来说,重在确定合理的开挖顺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对于坚硬、完整围岩,重在控制爆破振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需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级别段的施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2.1Ⅰ、Ⅱ、Ⅲ级围岩段 2.1.1施工顺序 采用超前导坑预留光爆层的开挖方法,按左洞先开挖制定,若右洞先开挖,则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见图1) 。 左洞施工顺序为:(1) 开挖超前导坑1 ;(2) 开挖预留光爆层2 ;(3) 初期支护;(4) 隧道减底及水沟开挖;(5) 防水层及二次衬砌施工。

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汇编十

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汇编十 1. 【单选题】(江南博哥)土质路堑纵向挖掘多采用机械作业,适用于较长、 较深、两边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开挖的是()。 A. 分层纵挖法 B. 分段纵挖法 C. 通道纵挖法 D. 混合式挖掘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1)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进行挖掘,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 (2)通道纵挖法:先沿路堑纵向挖掘一通道,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以扩大工作面,并利用该通道作为运土路线及场内排水的出路。该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挖下层通道,如此向纵深开挖至路基标高,该法适用于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开挖。 (3)分段纵挖法:沿路堑纵向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宜处,将较薄一侧堑壁横向挖穿,使路堑分成两段或数段,各段再纵向开挖。该法适用于过长,弃土运距过远,一 侧堑壁较薄的傍山路堑开挖。 2. 【单选题】当软土性质很差,土源紧缺,工期紧时,可用()方法进行处理。 A. 加固土桩 B. 抛石挤淤 C. 真空预压 D. 粒料桩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土地基处治施工技术。真空预压法适用于对软土性质很差、土源紧缺、工期紧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3. 【单选题】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说法错误的是()。 A. 采用非膨胀土覆盖置换或设置柔性防护结构进行防护时,边坡覆盖置换厚度 应不小于 2.5m B. 采用非膨胀土覆盖置换或设置柔性防护结构进行防护时,压实度应不小于96% C. 采用植物防护时,不应采用阔叶树种 D. 圬工防护时,墙背应设置缓冲层,厚度应不大于 0.5m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采用非膨胀土覆盖置换或设置柔性防护结构进行防护时,压实度应不小于 90%。 4. 【单选题】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正确的是()。 A. 施工参数规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验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点题卷三(含答案)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点题卷三(含答案) [单选题]1.对于过长,弃土运距过远的路段,最佳的开挖方法是()。 A.(江南博哥)分层纵挖法 B.通道纵挖法 C.分段纵挖法 D.混合式纵挖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质路堑施工技术。土质路堑开挖方法: (1)横向挖掘法:从开挖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断面全宽挖到设计标高。a.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适用于挖掘浅且短的路堑。b.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适用于挖掘深且短的路堑。 (2)纵向挖掘法 a.分层纵挖法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 b.通道纵挖法适用于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开挖。 c.分段纵挖法适用于过长,弃土运距过远,一侧堑壁较薄的傍山路堑开挖。(3)混合挖掘法是指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 [单选题]2.某三级公路路基K11+300~K11+420段为一跨越深谷的高填方路堤,沟谷陡峻,机械无法进入谷底,对该路堤主要采用()填筑。 A.水平分层填筑法 B.横向填筑法 C.纵向分层填筑法 D.联合填筑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质路堤施工技术。横向填筑是从路基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全高逐步推进填筑。由于填土过厚,不易压实,仅用于无法自下而上填筑的深谷、陡坡、断岩、泥沼等机械无法进场的路堤。 [单选题]3.路基冬期施工中,下列不属于路堑表层冻土开挖方法的是()。 A.爆破冻土法 B.机械破冻法 C.人工破冻法 D.强力夯实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路基冬期施工技术。冬期施工开挖路堑表层冻土的方法包括:爆破冻土法、机械破冻法、人工破冻法。 [单选题]4.属于公路路基直接防护中的圬工防护是()。 A.框格防护 B.挂(土工)网式坡面防护 C.水泥混凝土空心块护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