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

分析

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中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

解决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需行静脉治疗,

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5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

表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

需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进行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

引言:静脉治疗本就有着一定风险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

因疏忽出现稍许差错,极有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增加静脉炎、空气栓塞等问

题的发生率,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还需加强护理管理。本文主

要探讨了静脉治疗的护理风险,并提出方法及安全管理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院内接受静脉输入药物治疗,时间在2021年6月

~2022年5月区间,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

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

选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5.78±4.05)岁,观察组以

上数据分别为27、25例(36.11±5.29)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对比相对较为

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展开各

项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反应情况,加强监督巡查,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并

告知其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提高其认知及依从性。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及整体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护理风险评估,

因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应用的药物、配合度均有着较大差异性,对

此为保证护理的针对性,还应提前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以

往经验,对较易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

防范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总结后共存在以下风险:未能严格按照相关不标

准展开无菌操作、对相同血管反复穿刺后所引发的静脉炎;未做好核对工作知识

药物输注错误或者漏注、多注现象发生;输液管理不当以及在药物刺激下大大提

升了输液渗漏的风险性[1]。②制定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对策,为降低此类问题

的再发生,首先应当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对策,包括采取培训的方式来切实提升护

理人员的穿刺技术,从而达到促进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的目的,并且还可以有效

纠正其不良操作习惯;同时因药物出现输注错误等现象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

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引发医患纠纷,给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

还应当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展开静脉穿刺操作前做好核查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

对制度,通过分析类似案例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输液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输注

差错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以及安全意识,这也能够起到有

效规范作用;其次对于输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发疱性药物时需做好标注工作,并加强巡视次数,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变化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降低

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③强化做好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在展开静脉穿刺前,护

理人员不仅要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还应当查对药物的准确性及用量,并时刻秉

承着无菌操作原则,做好自身手部以及患者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并结合患者血

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避免在同一侧连续穿刺;穿刺完成后输注药物

时查看是否有杂质颗粒,避免外界物质进入静脉对其造成伤害;加强巡床管理,

尤其是药物较为特殊时,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健康宣教的方式告

知患者应当尽量减少输注部位肢体的活动,防止针头脱落后二次伤害;输液完毕

后需在穿刺部位张贴无菌敷贴,并采取合适的力度进行按压,建议按压时间不少于2分钟,观察时间通常为半小时,查看是否发生并发症情况[3]。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关注其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反应,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展开相应的处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做好风险事件的记录工作,以数据表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可采取SPSS21.0,计量资料等各项指标可用(x±s)表示,计数资料可用[n,(%)]表示,将t及X2作为检验所用。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可利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风险事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发生率相对较低,总发生率分别为17.31%、

3.85%,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1所示。

表格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x±s)

组别n输

液反应

脉炎

物过敏

气酸塞

环负荷

过重

总发

生率(%)

对照组52322119

(17.31)

观察组52110002

(3.85)

X211

.256

8.

117

10

.159

6.

632

6.6

32

13.05

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静脉输注治疗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将各种药品、血液或者其他一些成分通过静脉输入患者体内而达到治疗效果,而这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做好风险识别工作,不仅包括用药管理、不良反应等方面,还应当在环境、物品、人等多方面展开综合性管理,同时结合以往经验分析以往常见风险因素,并提前制定防范措施,以此来起到有效规避作用,防止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切实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静脉治疗患者展开护理时,采取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崔静,慕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肿瘤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2):178-180.

[2]丁小菊,王媛.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用于病房安全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52.

[3]付玉仙.护理风险管理对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不良事件发生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122+125.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 分析 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中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 解决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需行静脉治疗, 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5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 表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 需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进行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 引言:静脉治疗本就有着一定风险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 因疏忽出现稍许差错,极有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增加静脉炎、空气栓塞等问 题的发生率,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还需加强护理管理。本文主 要探讨了静脉治疗的护理风险,并提出方法及安全管理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院内接受静脉输入药物治疗,时间在2021年6月 ~2022年5月区间,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 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 选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5.78±4.05)岁,观察组以 上数据分别为27、25例(36.11±5.29)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对比相对较为 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展开各 项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反应情况,加强监督巡查,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并 告知其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提高其认知及依从性。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及整体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护理风险评估, 因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应用的药物、配合度均有着较大差异性,对 此为保证护理的针对性,还应提前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以 往经验,对较易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 防范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总结后共存在以下风险:未能严格按照相关不标 准展开无菌操作、对相同血管反复穿刺后所引发的静脉炎;未做好核对工作知识 药物输注错误或者漏注、多注现象发生;输液管理不当以及在药物刺激下大大提 升了输液渗漏的风险性[1]。②制定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对策,为降低此类问题 的再发生,首先应当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对策,包括采取培训的方式来切实提升护 理人员的穿刺技术,从而达到促进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的目的,并且还可以有效 纠正其不良操作习惯;同时因药物出现输注错误等现象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 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引发医患纠纷,给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 还应当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展开静脉穿刺操作前做好核查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 对制度,通过分析类似案例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输液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输注 差错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以及安全意识,这也能够起到有 效规范作用;其次对于输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发疱性药物时需做好标注工作,并加强巡视次数,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变化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降低 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③强化做好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在展开静脉穿刺前,护 理人员不仅要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还应当查对药物的准确性及用量,并时刻秉 承着无菌操作原则,做好自身手部以及患者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并结合患者血 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避免在同一侧连续穿刺;穿刺完成后输注药物 时查看是否有杂质颗粒,避免外界物质进入静脉对其造成伤害;加强巡床管理, 尤其是药物较为特殊时,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健康宣教的方式告 知患者应当尽量减少输注部位肢体的活动,防止针头脱落后二次伤害;输液完毕

7.静脉输液案例情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静脉输液 案例1: 患者,男性,王军,35岁,因“发热三天”拟“左下肺炎”收住入院,步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神志清,精神略萎,体温39.0°C,X胸片示“左下肺炎”,医嘱予“NS250ML+青霉素400万U 静滴”,青霉素皮试(-)。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青霉素400万U静滴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如何处理? 答:(1)汇报医生,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3)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4)仍需继续输液者,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5)护理记录。 (6)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案例2: 患者,男性,王军,50岁,因“头痛三天伴恶心呕吐1h”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既往有高血压史,平时服药不规律,急查CT示“硬膜外血肿”,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BP200/105mmHg,P90次/分,医嘱予“25%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第二日你接班时,病人下肢留置针穿刺处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并发红。请执行以下操作:请执行今日医嘱:甘露醇250ml静脉输液。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你作为接班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人该护理问题? 处理: (1)拔除留置针,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2)患肢抬高、制动。 (3)上报护士长。 (4)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热敷或50%硫酸镁行湿热敷;请静疗小组护理会诊。 (5)护理记录。 案例3: 患者,男性,王军,60岁,因“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三天加重一天”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急查X 线示“肠管扩张,见液气平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腹痛明显,呈屈膝卧位,T38.5°C,BP130/80mmHg,P90次/分,医嘱予“NS 250ml+维生素C 1g”静脉滴注。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维生素C 1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患者突然恶心、呕吐主诉心慌头晕,你如何处理? 答:(1)协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汇报医生。 (3)告知患者恶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4)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及时汇报医生。 (5)指导患者饮食宜忌。 (6)护理记录 案例4: 患者,男性,王军,75岁,因“反复咳痰喘10年加重两天”来院就诊,拟“COPD急性发作”收住入院,平车入病房,既往有COPD病史,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气急明显,口唇紫绀,无法平卧,两肺闻及广泛湿罗音,BP130/80mmHg,P90次/分,T38.5°C,R25次/分,血气分析:PaCO2 50mmHg,PO2 60mmHg,医嘱予“抗炎平喘对症治疗,NS100ml+甲强龙40mg”静滴。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100ml+甲强龙40m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留置针软管内有较多回血,你如何处理? 答:(1)查看输液是否完毕。 (2)查看输液皮条有无受压、弯曲、折叠等。 (3)查看穿刺部位有无受压、肢体位置高低是否适宜。 (4)排除以上后,松开调节器,观察回血能否自行回入。 (5)不能自行回入时,空针回抽通畅,弃去回血,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观察是否通畅;回抽不通畅,给予拔管,重新穿刺,严禁推注。 案例5: 患者,女性,李玉,55岁,因“头晕心悸伴乏力一天”来院就诊,拟“头晕心悸待查”收住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无呕吐,BP130/80mmHg,P105次/分,R25

PICC个案分析

PICC置管的护理 时间:2009年6月 地点:妇二科护士站 参加人员:妇二科全体护士 病例介绍:患者宋美荣,女,66岁卵巢癌术后病情略微平稳为求进一步治疗,转来我科。患者一般情况差,自带锁骨下静脉置管,入院后给于静脉输液,行抗炎营养支持治疗,输液过程中正压接头有破裂,大夫给予拔管。于左臂给于PICC 置管,继续输液治疗。其间严格按照护理程序护理。一般情况好转后,给予静脉化疗,后好转出院。 【概述】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PICC在直观下进行操作,程序简单易掌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严重并发症。另外,导管易固定,不易滑脱,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在床旁即可进行。采用PICC可保护上肢血管网,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化疗对外周静脉的破坏。 【方法】 1.用物准备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个,无菌手套2副,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数支,根据穿刺包不同,可备止血带、碘伏、酒精、棉签、皮尺、20 ml注射器、3L粘贴伤口敷料、脱敏胶布。 2.患者准备平卧位,手臂外展呈90° 3.选择静脉确定穿刺点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左侧的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插管最好选择右侧。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标签:静脉输液;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 国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1]。儿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包括:感染、坠床、走失、窒息、输血错误、给药错误、输液反应、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意外伤害、火灾、服务态度恶劣等[2]。静脉输液作为儿科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及时治疗、缓解常见的儿科疾病。但是因为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在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是最多的,因此各个医院都将儿科输液护理作为一项重点管理事项,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3]。本文对小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1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种类 潘慧[4]等人研究发现小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有:加药错误,换药错误,漏给药,提前拔针,输液渗漏,注射错误,输液不良反应,意外伤害等。 2 影响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2.1 护士因素 2.1.1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有关护理制度[4]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查对不认真,交接班不认真均可能引起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刘秀云[5]调查了38起护理不良事件中,核心制度执行不力21例(55. 2%),责任心不强7例(18.4%)。 2.1.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年轻护士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等因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6]。赵阳等[7]研究显示护理不良事件中有85.1%发生者为30岁以下,其中48.7%发生者为20岁至24岁护士。与其工作经验欠缺、安全意识薄弱、应急能力低有关。 2.1.3 缺乏沟通李远珍[8]等研究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显示,护理人员沟通不良占12.8%。 2.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客观原因。实际工作中,加床现象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只重视完成治疗任务而轻视细节,缺乏观察与有效沟通[9]。有研究显示晨、午、晚、夜间的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上班(行政班)时间[10],究其原因主要是晨、午、晚、夜间的护理人力资源相对薄弱。 2.2 患儿及患儿家长因素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 患者XXX,男性,26岁,因为突发左下肢疼痛、肿胀和 活动受限于2018年5月12日入院。两天前,患者出现了左下 肢胀痛,伴有活动和感觉障碍,疼痛持续不缓解。患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下肢彩超提示左侧髂总静脉和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前往XXX接受了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然后来到了我们科室。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和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患者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肾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史。体格检查显示,患者皮肤、粘膜正常,无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肝掌、水肿、皮下结节或肿块、疤痕和溃疡,毛发生长分布正常。跌倒评分为15分,压疮评分为22分,BI指数为轻度依赖。测 量双下肢周径,左下肢大腿周径(髌上10cm)约为38.5cm, 右下肢大腿周径(髌上10cm)约为36cm,小腿周径(髌下 15cm)约为30cm。初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过程中,我们完善了相关检查,采用了抬高患肢、绝对卧床、患肢制动、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案。5月17日,在局麻下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造影、溶栓导管置入术,术后

进行了尿激酶溶栓治疗。5月22日,在局麻下进行了下肢深 静脉造影术,术后继续进行抗凝治疗。5月24日,术口愈合 良好,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经上级医师同意,患者出院了。出院后,我们继续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和穿戴弹力袜。 在护理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了以下问题和措施。 1.疼痛 我们密切观察了患者患肢疼痛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温的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如果疼痛长期不能缓解,我们会引起重视,因为可能有继发感染。 为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同时注意保暖和室温控制。在止痛方面,可以使用必要的镇静止痛药物,也可以采取非药物措施,如分散注意力、听音乐、默念数字等。同时,给予患者同情、安慰和鼓励,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护理案例分析 病例背景: 患者,女性,46岁,因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入院。患者近期曾长时间乘坐飞机,长时间卧床休息,右下肢出现水肿、疼痛、发红、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 护理总体目标: 1.避免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和血栓脱落。 2.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促进静脉血液循环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 5.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护理干预: 1.临床评估:采集患者的全面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体格检查结果(如血肿、疼痛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并及时记录。 2.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血液学医生、肿瘤科医生(如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康复治疗师等,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3.倡导抗凝治疗:根据医嘱准确给药,如低分子量肝素注射剂,热情的负压吸引,硅酸铝凝胶等,以防止血栓事件的发生。

4.减轻局部疼痛:如患者出现疼痛,可使用冰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 并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5.使用弹力袜:穿着弹力袜以促进静脉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滞留在下肢。 6.床旁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促进循环,保持肢体皮 肤的清洁与干燥等。 7.教育患者和家人:包括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药物管理、饮食调理、活动锻炼、卧床休息和避免长时间乘坐飞机等。 护理效果评估: 1.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得到缓解,并能进行自我护理。 2.右下肢水肿、局部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明显改善。 3.患者及家属了解并能正确执行药物管理和饮食调理。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栓塞和下肢溃疡。 5.静脉血液循环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护理注意事项: 1.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栓症状,如腿部肿胀、疼痛、发红等。 2.严密观察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如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3.教育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如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限制,避免长时间 乘坐飞机等。

静脉操作错误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静脉操作错误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护士操作错误是指凡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发生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 一般差错:未对患者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过失。 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举例 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0岁。入院诊断:突发脑出血伴肢体无力两天由急诊平车收住神经外科,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GCS评分为6分,右侧肢体活动能力较差,言语表达不清。医嘱:一级护理,禁食、水,绝对卧床,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 事件发生经过:患者入院后一周前夜班护士23:50为患者输液,选择右下肢足背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患者输入20%甘露醇液体,忘记松开止血带,0: 05离开病房后与夜班护士床旁交接班。30分钟后药液滴注完毕,夜班护士0:30给予患者静脉留置针肝素液封管后仍未发现止血带未松解,依旧捆扎于患者右下肢踝关节上10cm处,1:30夜班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该患者止血带未松解,立即松解止血带,观察局部有红色勒痕,右下足颜色正常,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抬高患肢,患者躁动,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值班医生立即到床旁检查患者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及全身状况并联系骨科医生急会诊,于8:00行右足背X线及足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异常。 3. 本案例原因分析 (1) 护士未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范,护士违反静脉输液操作规程,静脉穿刺成功后未及时松解止血带,输液结束后未及时清理输液用物,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输液实例分析

静脉输液实例分析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以静脉 注射的方式输送到人体内部,以达到治疗或补充营养的目的。本文将 以实例的形式来分析静脉输液的应用、注意事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诊疗方法。 1. 静脉输液的应用范围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药物输注:一些药物不能通过口服等其他途径进行给药,只能通 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抗生素、抗癌药物、肾上腺素等。 1.2. 液体补充:当患者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或电解质时,静脉输液可 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营养支持:某些情况下,患者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此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1.4. 诊断治疗:在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液将造影剂、显像剂等引入患者体内,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2.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2.1. 消毒防护:在静脉输液前,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输液时需要戴上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确保 操作过程的无菌。

2.2. 输液速度控制:不同的药物或液体有不同的输液速度要求,医生 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特性来设置输液速度。必要时,还需要对输 液速度进行监测,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注意药物相容性:有些药物不宜混合在一起输注,否则可能会产 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物效果。在输液前需要仔细核对药物的相容性, 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4. 观察不良反应: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药物过敏、感 染等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应 对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3. 静脉输液效果的评估 3.1.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目的,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来评估静脉输液的疗效。抗生素输液后,患者的感染症状 是否改善;液体补充输液后,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是否得到恢复等。3.2. 安全评估: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 患者的安全。定期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不 良反应的发生。 3.3. 治疗计划调整:根据对静脉输液效果的评估,医生可以对治疗计 划进行调整。如果患者的病情未见好转,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更 换药物配方等。 对于静脉输液这一治疗方法,我个人持有积极态度。静脉输液作为现 代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患者

护理安全案例分析-止血带篇

案例1. 忘松压脉带导致死亡 病人,女,76岁。咳嗽、憋气及发热2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肺心病及肺气肿。入院后由护士甲为其静脉输液。 甲在患者右臂肘上3厘米处扎上止血带,当完成静脉穿刺固定针头后,由于病人的衣袖滑下来将止血带盖住,所以忘记解下止血带。随后甲要去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交护士乙继续完成医嘱。 乙先静脉推注药液,然后接上输液管进行补液。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多次提出"手臂疼及滴速太慢"等,乙认为疼痛是由于药物刺激静脉所致,并且解释说:"因为病情的原因,静脉点滴的速度不宜过快"。 经过6个小时,输完了500毫升液体,由护士丙取下输液针头,发现局部轻度肿胀,以为是少量液体外渗所致,未予处理。 静脉穿刺9个半小时后,因病人局部疼痛而做热敷时,家属才发现止血带还扎着,于是立即解下来并报告护士乙,乙查看后嘱继续热敷,但并未报告医生。 止血带松解后4个小时,护士乙发现病人右前臂掌侧有2*2厘米水泡两个,误认为是热敷引起的烫伤,仍未报告和处理。 又过了6个小时,病人右前臂高度肿胀,水泡增多而且手背发紫,护士乙才向医生和院长报告。院长组织会诊决定转上级医院,因未联系到救护车暂行对症处理。 两天后,病人右前臂远端2/3已呈紫色,只好乘拖拉机送往上级医院。为等待家属意见,转院后第三天才行右上臂中下1/3截肢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因病人年老体弱加上中毒感染引起心、肾功能衰竭,于术后一周死亡。 案例2. 忘松压脉带致筋膜室综合症 分享者:zh***75 患者,70岁,脑血管意外,在某乡镇医院行静脉抽血后忘记松解止血带20 多小时后因“前臂麻木、活动障碍”急诊就诊。 由于该患者有止血带捆扎病史;检查前臂及手部肿胀明显、皮肤起水泡,手指屈曲位(内在张力增高);手前臂活动丧失、前臂及手部感觉消失。 该患者诊断为筋膜室综合症,最后手术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经典案例

护理不良事件经典案例 输液速度错误某日,一名护士在给一位病人输液时,由于未认真核对医嘱,误将液体输液速度调至了150滴/分,导致病人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经过及时处理,病人情况得到了缓解,但这起事件给医院的护理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原因分析 1、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对输液速度的掌握不够熟练,未认真核对医嘱。 2、护士工作中心态不稳定,思想容易分散,没有做到专心致志。 3、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匆忙操作,没有认真听取病人的反馈和观察病情的变化。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 2、加强护士的心理辅导,帮助其稳定心态,专心致志地工作。 3、加强护士的耐心和细心,认真听取病人的反馈和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同时,建立起查对制度,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在某天上午,一位急诊病人输液完毕后,医生匆忙开好医嘱后即上手术室做手术。由于手术室催得紧,护士匆忙检查治疗台及巡视卡后发现无液体,便准备拔针。然而,一位高年资护士注意到该病人为禁食病人,不可能输液完毕,立即制止拔针行为,并翻阅病历,发现医生开的液体量过少,即时通知医生,补开了医嘱,避免了该病人可能因补液量不足导致脱水现象的发生。 原因分析:护士的临床经验缺乏,只顾机械性执行医嘱,没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解。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写检讨,在全科护士会议上进行讨论,强调护士对医嘱把关的重要性。护士应掌握禁食病人的补液原则,切记凭主观印象行事。同时,表扬高年资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批评低年资护士不详细掌握病人的病情,加强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 某天中午,一位低年资护士接诊一位手术患者后,发现该患者液体快滴完了,于是立即给该患者更换上一瓶液体。与她共班的一位高年资护士马上就意识到:“这位新护士可能不知

重症医学护理:ICU-论文杨玲玲-ICU深静脉置管意外脱管原因及护理对策

ICU深静脉置管意外脱管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深静脉置管术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手段,同时也可用作输血、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通道.建立一条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可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完全胃肠外营养等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我院ICU的病人几乎都留置深静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留置深静脉导管453例,治疗期间导管脱出15例,分析意外脱管的原因,改进护理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例。导管脱出与留置部位、敷贴类别、患者状态、护士的因素有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5~92岁,平均年龄48岁,同期我科颈内留置深静脉202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28例,股静脉置管223例,发生颈内深静脉脱管5例,占2%;锁骨下深静脉脱管0例;股静脉9例,占4%。敷贴类别:敷洁无纺布质312例,脱管13例,占4%;3M透明敷贴141例,脱管2例,占1%。清醒病人脱管3例,占2%;不清醒的脱管12例,占8%。 2.意外脱管原因分析 2.1置管部位资料显示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易托出,这是由于这些部位不易固定,易出汗,患者躁动时摇头晃脑,大腿乱动乱踢;而锁骨下深静脉易于固定,患者活动时影响很小。 2.2敷贴类别:由于无纺布敷料面积小、粘性不够,特别在敷贴潮湿后易脱落,从而使导管易脱出。 2.3患者状态 ICU患者病情重,大多意识不清,心理状态比较复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动作粗暴,摇头晃脑,扭动脖子,大腿乱动乱踢的患者对插管引起的不适耐受性差,这些是托管的主要原因;不想治疗的清醒患者,拒绝治疗或者故意拔管,活动时不注意管道,也是脱管的原因之一 2.3护士因素没有充分评估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上有缺陷,如对躁动者约束不到位,不定敷料不合适或已松脱没有及时更换固定,协助翻身时牵拉导而管脱出,没有重点交班,对使用镇静药患者镇静的不合适,对管道的管路不够重视。护士人力不足,工作强度大,没有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作预防处理。 3.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静脉血栓预防用抗凝药物典型案例分析

骨科手术静脉血栓预防用抗凝药物典型案例分析 病例摘要:患者,男,85岁,1月前因脑卒中入我院内科病区,出院后一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片)5mg 阿司匹林片75mg,均qd。10天前不慎跌倒,致左股骨骨折入我院骨科病区。入院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脑卒中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LT213*10^9/L,HGB131 g/L;凝血功能PT12.8s,TT10.5s,INR1.04。入院后为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给予银杏达莫针30ml,ivgtt, qd, 继续以同样剂量使用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片。入院第3天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输代血浆500ml。术后第3天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针0.4ml,皮下注射一次, 加大阿司匹林片剂量为0.2g,qd。术后第6天查体:见左大腿肿胀,左腰部、臀部皮下大片瘀斑。当天查血常规PLT170*10^9/L,HGB56g/L,凝血功能PT14.1s,TT12.8s,INR1.15。主治医师认为可能为手术后出血,逐行皮下穿刺引流,见不凝血向外喷射,抽取不凝血约300ml,予输浓缩红细胞10u,并请临床药师和内科主任会诊。会诊后认为该例为抗凝药物引起的手术后出血,建议停用所有抗凝药物。主治医师执行会诊专家意见,当天即停用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片和银杏达莫针,并继续输浓缩红细胞6u。术后第9天查体:肿胀减轻,切口无渗血。PLT升至231×10^9/L,HGB 107g/L。继续住院3天,PLT升至290×10^9/L,HGB 122g/L,伤口愈合良好出院。 用药分析:银杏达莫针内含银杏总黄酮(9.0~11.0 )mg 双嘧达莫(3.6~4.4)mg。双嘧达莫有抑制血小扳聚集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扩张动脉血管、降低血管壁通透性。银杏达莫针药品说明书忠告: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时,易引起出血倾向,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酶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药品说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却一直未被充分重视。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院内死亡原因中占10%,在高龄患者中占39%。此外,1/3 的VTE患者在10年内会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每 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同时也需要知道如何应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情况。 XXX是一位49岁的男性,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他有高 血压病史,身高173cm,体重70kg,体温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在入院后,他进行了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ICU。然而,他在6月12日因左侧 肢体持续抽搐再次转入NICU。在6月15日的检查中,发现 他出现了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和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问题1:XXX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在病人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都需要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需要在4小时内

进行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评估工具可以使用caprini评分量表或Autar评估量表。对于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也需要再次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评估工具可以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牵引等。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问题2: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的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于极低危的患者,需要进行健康宣教;对于低危患者,需要进行基础预防;对于中危患者,需要进行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对于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弹力袜、药物预防等。 问题3:静脉血栓形成后,我们该如何处理? 对于已经形成的静脉血栓,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此外,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包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范文案例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范文案例 摘要: 一、引言 二、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 三、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1.给药错误 2.输血输液反应 3.治疗不及时 4.针刺伤 5.院内压疮 6.烫伤 7.割伤 8.烧伤 9.跌倒 10.坠床 11.药物外渗 12.管道滑脱 13.标本错误 14.暴力行为 15.咬破体温表 16.失窃

17.蓄意破坏 18.医疗材料故障 19.仪器故障 20.争吵/打架 四、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血透室是专门为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场所,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对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二、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 1.给药错误:如误用药物、剂量错误等; 2.输血输液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3.治疗不及时:如透析不充分、透析间隔过长等; 4.针刺伤:如在操作过程中被针头刺伤; 5.院内压疮:如长时间卧床导致皮肤破损; 6.烫伤:如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烫伤患者; 7.割伤:如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割伤患者; 8.烧伤:如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烧伤患者;

9.跌倒: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慎跌倒; 10.坠床:如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慎坠床; 11.药物外渗:如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外渗到血管外; 12.管道滑脱:如透析管脱落、移位等; 13.标本错误:如采集错误、送检错误等; 14.暴力行为:如患者之间发生冲突、攻击等; 15.咬破体温表:如患者在测量体温时咬破体温计; 16.失窃:如患者财物被盗; 17.蓄意破坏:如故意破坏医疗设备等; 18.医疗材料故障:如透析器、管路等设备故障; 19.仪器故障:如透析机、监护仪等设备故障; 20.争吵/打架:如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三、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以下为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部分案例: 1.给药错误:护士在为患者王某某进行透析治疗时,误将降压药当作抗凝药给予患者,导致患者血压过低。 2.输血输液反应:患者李某某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皮疹等症状。 3.治疗不及时:患者赵某某因尿毒症合并严重感染,但护士未及时为患者安排透析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4.针刺伤:护士在为患者刘某某进行静脉穿刺时,不慎被针头刺伤,感染了丙肝病毒。

加强护士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精品文档

加强护士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 1风险来源 1.1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了解护士输液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情况,减少输液差错、纠纷的发生。 1.2日常护理工作不到位。 1.2.1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静脉输液队伍。目前一些医院成立了静脉输液委员会或静脉治疗小组,但均属于自发行为。没有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组织对输液护士的资质、培训、考核、发证、执业等进行管理。护士仍是只要有执照就具备了执行静脉输液工作的资格,病人的静脉治疗方案仍是由不同的护士分工完成,无论血管还是工具的选择都缺乏规范的评估与长期的计划。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需要静脉治疗的病人多数是从使用头皮钢 针开始的,护士没有根据病人的治疗方案与疗程选择输液的工具与途径,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由于护士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1.2.2操作不当,导致气体进入血循环,引发空气栓塞;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增加病人痛苦。未严格执行医嘱,盲目执行,未及时发现错误医嘱,造成不良后果。违反药物配伍禁忌,造成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1.3服务意识滞后。沟通解释工作不到位,个别护士有时因

种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差,说话语气生硬;更有甚者,当患者有疑问时,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1.4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工作中有时可能会出现法律责任意识不强,未履行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从而侵犯患者权益造成护理纠纷。 2措施干预 2.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1.1配药前仔细检查药品的名称、有效期、剂量、用法、用量,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漏气,液体有无混浊、沉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按要求配置液体。输液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 2.1.2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老人和儿童无特殊情况不超过40滴/min,详细填写输液巡视纪录,每10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1次,每25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2次,每500mL 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3次,要求巡视卡上签的输液滴数与实际滴数上下浮动不超过10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外渗等不适。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输液肢体摆放位置、适当活动的方式,行动时保持液面高于穿刺部位,以免血液回流,不要自行调节液体滴数等。 2.2加强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知识培训。

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通过 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观察成立输液管理小组前后接受化疗药物血管情况及PICC导管留置情况,观察输液管理小组的作用。结果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输液风险管理意识,化疗药物,高浓度药物外渗发生机率明显减少,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更加规范,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了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结论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能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标签: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护理风险管理;输液质量管控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内有系统、有组织地减少或消除临床护理工作风险,降低医疗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达到减少护理危害发生的目的。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尤以临床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发生占有最大的比例。随着医疗技术及病人需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新式输液工具,诸如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港的开展等一系列临床护理新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及应用。对各种输液器具、输液方式认识不足、给药途径、给药方式不了解,造成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流程不规范,输液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其原有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其目的是提高输液管控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临床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为主,纠错为辅,降低输液风险发生率,使输液治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6—12月间在该院住院的肿瘤患者47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静脉输液小组未参与;选择2012年1—6月间患者534例作为试验组,条件同上,由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参入输液指导。比较不同输液方式的化疗病人发生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情况。 另外选择2011年6—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未参与;选择2012年1—6月间7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参与输液指导,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留置情况。 1.2方法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 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严格依法行医 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2、我院于2005年12月以来就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任组长;管理小组由各科派遣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管理小组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会诊程序,每年安排值班表下发至全院各科室,涉及静脉输液方面的疑难问题或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管理小组,必要时可扩大会诊。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并对全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 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 2、加强静脉输液和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分批派出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培训班,还要求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最新动态。同时由输液组成员对各自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科室出现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时按程序上报。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范围内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及展望、静脉输液护理方案决策、药物性质与静脉输液的关

PICC(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除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PICC(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除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PICC是将导管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置入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或锁骨下静脉,是保护外周静脉,降低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的一种新型置管技术,具有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PICC意外拔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导管功能丧失,患者预定治疗尚未结束,不得已而拔出导管,包括因意外过失而拔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浪费了资源。因此,减少并发症,提高PICC护理质量,始终是临床护理人员研究的方向。 【举例】 案例1 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80岁。诊断:肺癌,为进一步诊治平车收入肿瘤科,患者入院时自带PICC导管并在位通畅,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意识模糊,睡眠、饮食差,大、小便正常,生活无法自理。给予坠床/跌倒、压疮、脱管、疼痛等各种评估,医嘱:一级护理,普食,给予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 2.导管滑脱发生经过患者入院后长期卧床、偶有躁动,自带PICC管在位通畅,导管端口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使用维护正常,患者无不适。于入院后十天患者疼痛加重,经常出现暴发痛、体质虚弱、大汗淋漓。PICC导管处常因汗液过多,敷料卷边固定不牢,给予及时消毒并更换敷料。护士夜间22:00交班查房时发现患者PICC管脱出,查看导管端口完好,未残留体内,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给予患者穿刺处消毒、加压包扎,监测T:36.3℃,P:66次/分,BP:135/81mmHg,生命体征平稳。 3.本案例原因分析 (1)患者意识模糊,偶有躁动,因持续疼痛且镇痛效果不佳,患者经常大汗淋漓导致敷料固定不牢,使导管自行脱出。 (2)患者对置管的认知度及依从性较差。疾病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甚至烦躁,不能配合治疗,极易发生自行拔管及脱管。 (3)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发生PICC意外拔管高危患者重视不够,巡视或床旁交接班时对导管外露长度、敷料固定是否妥当等观察不仔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