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一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案例

分析I发生输液性静脉炎不良事件怎么办

输液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患者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为褐色。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临床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输入药物种类多,有些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且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不同原因引起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感染性炎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的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事件案例】

1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76岁。诊断:脑梗死,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由普通病区转入脑科监护病房口患者病情危重,持续甲级心电监护,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四肢水肿明显,右手背带有静脉留置针。

2.事件发生经过:

患者住院后遵医嘱输入0.9%氯化钠250m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3.75g,输注完毕后为患者更换0.9%氯化钠25OmI+注射用七叶皂苜钠20mg,20分钟后护士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沿静脉走行出现发红并伴有条索状硬结,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保护。

3.本案例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患者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存在意识障碍,并且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四肢水肿,血管不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

(2)客观因素:长期采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血管受损严重。

(3)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是七叶皂苜钠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4)护理因素:护士对静脉炎的观察及防范措施相关知识培训不够,静脉输液意外处理欠佳。

(5)护士对患者的血管评估欠佳,对患者的观察巡视不到位,欠缺针对性。【应急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静脉炎一立即拔除外周静脉液路,查看穿刺部位情况一通知医生评估病情一密切观察患者红肿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变化一做好护理记录一给予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保护一请相关科室会诊,遵医嘱用药一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一红肿部位皮肤破溃感染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清创换药处理一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一红肿部位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药物种类繁多及临床联合用药,使静脉输入液的PH值过高和体液浓度增高,对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加之消毒不严格和加药物时反复穿刺脱落的微粒污染等均可导致静脉炎。

1.患者自身因素

(1)疾病因素: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免疫抑制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免疫抑制疾病,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疾病特点与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关,如风湿性疾病患者由于生物性损伤静脉壁的原因,输液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静脉炎。

(2)年龄因素:年龄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60岁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6.7%,30-60岁发生率为33.3%,<30岁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几乎为零。

2.药物因素

药物性静脉炎是较常见的输液性静脉炎,化疗药物、抗生素、电解质、维生素、营养素等各种药物输液后均可引起静脉炎。其可能因素包括:药物的刺激性、溶液的PH值、溶液的渗透压、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In型变态

反应。输入化疗药物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7.65%,研究表明输注抗生素及输入大

量液体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高。

3.污染因素

输液微粒的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输液微粒、异物可引起肺肉芽肿,微粒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引起血管内壁损伤,使血管内正常状态发生改变,引起血小板黏着,形成血栓和静脉炎,输液器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对静脉注射中使用终端过滤器进行研究表明:未使用终端过滤器的患者中,静脉炎发生率为35%;使用终端过滤器的患者中,8%发生静脉炎。污染导致的细菌性静脉炎影响因素复杂,常见于护士静脉输液无菌操作不严谨如护士在输液时输液盘内物品过多,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混放,防止不必要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4.机械性损伤

各种机械损伤均可直接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如:①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穿刺处,拔针时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②固定不牢和选择不良穿刺部位,造成针尖与血管壁不断摩擦;③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或手法过于粗暴,都可以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把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基质裸露,促使血栓的形成而发生静脉炎;④止血带结扎过紧或结扎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对血管的损伤;⑤对化疗药物推注速度及压力与血管损伤研究发现:与微量泵推注化疗药物相对照,常规手工推注由于速度及压力不均衡产生的冲击力,显著加重了静脉血管的机械损伤,从而增加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⑥选用穿刺针型号与静脉机械损伤也有关系,排除不同药物对血管的化学刺激、输液时间、个体差异等影响因素研究证明:在内径和血流速度相同的血管内,直径较小的留置针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较小,引起的炎症反应也较轻。

5.液体温度

当输入温度过低的液体时,局部血管易产生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药物易附于血管壁,增加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同时也使得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从

而引起静脉炎发生。如需长期输入甘露醇可采用局部湿热敷或加温药液的方法,使用前可先将甘露醇放在恒温箱内加热,加热温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一般为30~36℃。

6.输液量及速度

有学者指出每日输液量大于1500m1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输液量小于IooOmI者;此外,输液速度过快时会加大对血管壁的压力。

7.血管选择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远端(踝部、手背)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有关。外科手术患者中建立输液通道主要以大隐静脉留置针居多,而术中、术后的体位决定了术后踝部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部位。

8.输液器具的选择

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术时,存在消毒不严格,消毒液浓度过低的情况,同时输液袋中存在污染微粒,微粒可阻塞血管,造成血管内皮局部缺血、缺氧,形成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防范措施】

(1)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液时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择粗且直的血管。

(2)输注非生理性PH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值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物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

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3)合理安排输液,用药顺序为先输入高渗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输注抗生素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及时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静脉通路。若从远端静脉输注时,输液速度宜慢,使药物得到

充分稀释,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并且要严密

观察输注抗生素和输液量较多的患者,注意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如红霉素

浓度为0.1%为宜。另外,氯霉素、氯化钾以及各种化疗药物等都应注意低浓度慢速输入,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4)防止输液微粒进入血管,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为防止从输液管带入微粒,选用有空气滤过装置的输液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5)输液时局部消毒要严格,穿刺针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损伤静脉。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超短波理疗,如合并感染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6)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输入药液的性质及留置针固定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材质及型号。需长期输液超过一周或者需要输注高危药品患者建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防止局部静脉炎症发生。

(7)加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以及预防静脉炎相关知识培训,护士应掌握熟练的静脉穿刺技能,了解掌握药物的药理性质、配伍禁忌、输注方法等相关知识及外周静脉的解剖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来源:《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与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一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案例 分析I发生输液性静脉炎不良事件怎么办 输液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患者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为褐色。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临床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输入药物种类多,有些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且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不同原因引起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感染性炎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的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事件案例】 1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76岁。诊断:脑梗死,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由普通病区转入脑科监护病房口患者病情危重,持续甲级心电监护,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四肢水肿明显,右手背带有静脉留置针。 2.事件发生经过: 患者住院后遵医嘱输入0.9%氯化钠250m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3.75g,输注完毕后为患者更换0.9%氯化钠25OmI+注射用七叶皂苜钠20mg,20分钟后护士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沿静脉走行出现发红并伴有条索状硬结,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保护。 3.本案例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患者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存在意识障碍,并且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四肢水肿,血管不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那么你知道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求采纳谢谢楼主 (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 (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 (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流,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论扎 (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 3.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2)超短波理疗 (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4.空气栓塞:常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有关 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立即为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逸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检查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5)预防: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绝对排净,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拔出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

血透室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个案鱼骨图分析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静脉输液)个案鱼骨图分析 业务素质能力较工作粗心大意不够细生产或运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过程可能未落实“三查七对在 问缺乏责任警觉性不够,乏安全意制度不够完管理监督不得 安全管理系统够完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不重视不到位效果工作环境混护士人力资源不够,超职业 道德教育薄荷工作,存在安全隐管理者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制度、环 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人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 2.运用科学管理系统,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 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不良事件,立即通过上报系统报告,护士长从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病房存在的隐患,利用晨交班或会议的机会组织护士进行全面讨论、分析,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不良环节。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分析、评价,来掌握护理事故发生的状况,进行集中分析,找出防止事故的对策。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流程,

准确的解读上报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反馈,合理处理,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使护理安全问题真正受到大家的重视。 3.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评分析。.管理学的实践证实,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控制与对实际产生不良后果的差错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意义。对各项护理安全工作应有检查、监督、反馈、讲评、整改的机制。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知晓,协同处理,尽可能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4.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护士习惯于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实践中,护士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地去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 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护理工作中无处不潜藏着法律问题,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 分析 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中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 解决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需行静脉治疗, 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5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 表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 需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进行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 引言:静脉治疗本就有着一定风险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 因疏忽出现稍许差错,极有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增加静脉炎、空气栓塞等问 题的发生率,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还需加强护理管理。本文主 要探讨了静脉治疗的护理风险,并提出方法及安全管理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院内接受静脉输入药物治疗,时间在2021年6月 ~2022年5月区间,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 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 选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5.78±4.05)岁,观察组以 上数据分别为27、25例(36.11±5.29)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对比相对较为 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展开各 项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反应情况,加强监督巡查,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并 告知其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提高其认知及依从性。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及整体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护理风险评估, 因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应用的药物、配合度均有着较大差异性,对 此为保证护理的针对性,还应提前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以 往经验,对较易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 防范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总结后共存在以下风险:未能严格按照相关不标 准展开无菌操作、对相同血管反复穿刺后所引发的静脉炎;未做好核对工作知识 药物输注错误或者漏注、多注现象发生;输液管理不当以及在药物刺激下大大提 升了输液渗漏的风险性[1]。②制定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对策,为降低此类问题 的再发生,首先应当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对策,包括采取培训的方式来切实提升护 理人员的穿刺技术,从而达到促进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的目的,并且还可以有效 纠正其不良操作习惯;同时因药物出现输注错误等现象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还 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引发医患纠纷,给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 还应当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展开静脉穿刺操作前做好核查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 对制度,通过分析类似案例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输液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输注 差错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以及安全意识,这也能够起到有 效规范作用;其次对于输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发疱性药物时需做好标注工作,并加强巡视次数,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变化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降低 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③强化做好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在展开静脉穿刺前,护 理人员不仅要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还应当查对药物的准确性及用量,并时刻秉 承着无菌操作原则,做好自身手部以及患者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并结合患者血 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避免在同一侧连续穿刺;穿刺完成后输注药物 时查看是否有杂质颗粒,避免外界物质进入静脉对其造成伤害;加强巡床管理, 尤其是药物较为特殊时,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健康宣教的方式告 知患者应当尽量减少输注部位肢体的活动,防止针头脱落后二次伤害;输液完毕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给药方法,也是现代护 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能够提升药物药效的发挥速度, 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均发挥重要的价值。但是静脉炎的治疗过程中易出现 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静脉炎。静脉炎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药物的 疗效,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临床调查研究发现,约有70%的静脉输液治疗 患者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静脉炎症状,这些并发症增加了静脉输液风险。因此需 要重视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全面、认真的分析引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并制定 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或是发生静脉炎后正确的处置,均是提升静脉输液安全的 重要途径。本文将分析一些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 处置措施,让你不再害怕静脉炎。 1. 引发静脉炎的常见因素 1.1输液药物因素 静脉输液的药物进入血液后会导致药物的PH值和渗透压发生明显变化,无 论是酸性药物还是碱性药物,都可能对血管内膜正常的代谢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输入特殊的药物时,如高渗药物能够增加血浆的渗透法,增加血管内膜细胞发生 萎缩、脱水、坏死等风险。在输入抗癌症的药物时,药物的毒性作用和刺激性均 高于普通药物,对血管内膜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如果反复输入势必对血管内膜 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会导致静脉萎缩会变细。此时,静脉炎的发生风险非常高。 1.2机械性的损伤和刺激 重症患者和住院患者需要长时间的进行静脉输液,鉴于一些治疗和药物的特 殊性,有事需要对同一条血管进行反复的穿刺或留置针在静脉留置的时间过长, 这时对血管内膜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这种机械性的损伤会导致血管壁不断的变薄,弹性下降,加速血管的萎缩和变细,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出现。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上报分类规范、不良事件分类及住院患者失踪、静脉炎、药物渗出、压力性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

临床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上报分类规范、不良事件分类及住院患者失踪、静脉炎、药物渗出、压力性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名词解释 为明确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分类管理范畴,界定护理相关不良事件类别、性质,进一步总结、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保障病人安全,特制定本分类规范。 不良事件定义 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或在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甚至影响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事件。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分类 (一)医院应当主动报告的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1. 住院患者失踪; 2. 住院患者自杀、自杀未遂、自伤; 3. 新生儿被抱错; 4.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 (二)医院内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 1.医疗设施、设备使用与管理错误:无菌物品/器械未达到无菌标准;使用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设备操作不当(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呼吸机等); 2.药品使用与管理错误:给药错误(药物名称、剂量/剂型、途径、时间、对象、频次、药物浓度、给药顺序、给药速度、药物过期);医嘱执行错误(漏执行、执行已停止医嘱);不做药敏试验给药;

3.手术操作与管理错误:手术物品/器械清点错误、手术物品/器械体内遗留;手术切除标本保存不当、未及时送检,标本丢失; 4.输血应用与管理错误:输血(对象、剂型、剂量、种类); 5.导管插入输注与管理错误:护士置入导管位置错误;输注食物、肠内外营养液等导管接口错误; 6.标本采集应用与管理类:标本采集错误(对象、时间、容器选择、容量);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标本凝固;标本遗失/打碎、标本撒漏; 7.输液反应事件:静脉炎(二级及以上);药物外渗;药物渗出(二级及以上);输液不良反应(发热反应、心力衰竭、肺水肿、空气栓塞、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等); 8.住院压力性损伤事件: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2期及以上); 9.非计划性拔管事件; 10.临床护理与管理类:约束意外(皮肤、血管、神经或肌肉骨骼等损伤);烧(烫)伤;误吸;窒息。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有关名词解释 一、住院患者失踪:是患者自办理完成住院手续起至完成出院手续期间,患者在未取得主治医师同意下,出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出走、失踪事件。 二、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患者住院期间在遭遇内在或外来的不平衡因素影响时,由于身体姿势改变、功能方面的衰竭而不能维持姿势,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三、给药错误: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造成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的事件。

1例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例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静脉炎是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出入高浓度,刺 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 化学性炎症反应;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从 而引起静脉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甚至出 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给药方式,是帮助患者快速治疗不同疾病 的有效途径。静脉炎是机体静脉血管内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炎症部位不同, 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1],是静脉输液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症状为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疼痛等,还会表现出触及串珠样结节 及条索状硬条,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但会增加医患纠纷,还会使患者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2],严重者会造成血栓形成。在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并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于2022年2月10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背部疼痛,呈酸、胀痛,痛处相对固定,拒按,伴右上肢酸胀痛,到笔者下派帮扶的医共体桐 岭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胸椎骨质增生"收入院。入院后西医予葡萄糖 酸钙注射液调节骨代谢、甘露醇脱水减压,中医予针刺、烫熨、穴位贴敷、雷火 灸等治疗两天,第3天该条静脉便出现红色条索状改变,触痛明显。范围: 穿刺 点为起点向上约4厘米长,且周围皮肤发红、发肿、皮温高、触痛明显。诊断: 静脉炎。立即拔出输液针头,按压片刻。抬高患肢并制动,取50%的硫酸镁浸湿 过的纱布覆盖整个炎面,24小时后再用温度以不烫掌内侧皮肤为标准的热水袋湿 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三次。持续6天后,患者诉疼痛较之前好转,观察患 处红肿明显好转,触之硬结变软,患处持续50%硫酸镁纱布条湿敷加土豆片湿敷,

输液中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输液中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摘要】对118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观察,发现药物的注射浓度、药物连续输注 的时间、静脉穿刺的血管管径、输液速度、微粒污染、个体差异是引起病人局部 静脉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降低药物浓度、更换血管输注 部位、选择管径较粗的血管穿刺、规范输液无菌操作、加强巡视等护理措施,可 预防或减轻病人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药物治疗的护理安全,使病人在安全舒适中接受治疗,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输注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预防护理 静脉炎是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是并发症之一,临床观察发现经外周静脉途 径输注药物引起病人局部浅表静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文献报道输注化疗药物的 患者局部静脉炎发率高达57。16%,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通过临床试 验和观察,以寻找和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对2000年7月-2012年 1月入住我院血液科的118例病人应用静脉输注药物 后出现的局部静脉炎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18例应用静脉输液,其中男87例,女31例;年龄 36岁~72岁,平均50岁;急性白血病92例,晚期淋巴肉瘤26例;给药途径:除5例经中心静脉置管途径输注给药,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给药时间>4h者局 部静脉炎达92% 。其中I级静脉炎84例,Ⅱ级18例,Ⅲ7例。 1.2 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3],I级:穿刺点 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2.1药物性质:常见诱发静脉炎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化疗药物、高渗压药物。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一般容度越高,则在局部血管 中滞留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如果病人需要长期发复注射,那么一定要 有计划的保护好静脉,接受采用PICC导管,静脉港治疗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药物渗透压越高,对静脉炎刺激作用越大,如反复静脉输入20%甘露醇, 用药2日内静脉炎发生效率为45.6%,2日后静脉炎发生率达100%。药物配制浓度,溶液PH值,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也与静脉炎发生率相关。 2.2微粒污染微粒污染是输液中静脉炎的重要诱因之一,输液微粒污染包括 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空气污染,此外,不合理配伍可导致输液中不溶性微粒 倍增。 2.3穿刺部位,穿刺部位血管管径与静脉炎发生率显著相关,血管管径越小,静脉炎发生概率越高,此外,下肢因静脉瓣多且血流速度较慢,故较易发生静脉炎,因此静脉输液应遵循避免选择患肢或下肢血管输液原则。 2.4患者状况,机体抵抗力低下患者(如糖尿病,免疫抑制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尤其是皮肤粘膜防御能力下降患者易发生静脉炎,此外,患者疾病 特征改变与静脉炎相关,例如,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化疗,化疗药物对血管壁损伤,极易发生静脉炎。 3 静脉炎的预防 有效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干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控制液体输入量

一例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一例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 总结1例一例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方案及药物性质选择输液工具及输液顺序,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严密观察静脉炎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配合手指操锻炼,未在 继续发生静脉炎。 [关键词] 留置针;静脉炎;护理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 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经逐渐成为临床输液主要的静疗工具,但是,留置针输液是一柄双刃剑,治疗的同时也会引起静脉炎可能。我科于2019年1 月31号收治一例重症肺炎、一型呼衰的患者,予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出现静 脉炎,我科护理人员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并及时予50%硫酸镁热敷,配合手指 操运动等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静脉炎逐渐减轻直至痊愈。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嗽、咳褐色 痰伴血,于2019年1月31日22:10拟诊双肺炎症、一型呼衰由急诊转入我科。 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当晚予右前臂桡侧静脉置入22G静脉留置针输液,2月 2日19:00患者右前臂桡侧穿刺处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样红线,触之疼痛,考虑 静脉炎,立即拔管、温毛巾热敷并更换至左手背静脉穿刺。2月3日上午患者右 上臂开始出现肿胀,见图1,左手背静脉穿刺处沿静脉走向又出现条索样红线, 触之疼痛,予拔管,更换左前臂静脉,同时两前臂抬高,25%硫酸镁湿热敷。2 月4日上午患者左侧上肢静脉穿刺处又出现红、痛。上肢血管B超辅检:血流通畅、无栓子。我科护理人员认真分析、寻找原因,针对原因积极处理,及时指导 患者进行手指操运动等针对性护理措施,9天后患者右前臂及左手背处静脉炎红 肿热痛消失,皮温正常,触痛(-),见图2。

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08年1月~2009年1月发生输液不良事件108例,我们对发生的108例与输液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其中摆错、加错、加漏药36例(33.33%);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21例(19.44%);漏输液提前拔针18例(16.67%);液体外渗12例(11.11%);不注意配伍禁忌出现液体混浊11例(10.19%);抗生素、特效药(如甘露醇、胰岛素等)未按医嘱时间给药(提前或推后2小时者)6例(5.56%);输液反应4例(3.7%)。 原因分析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护士处理医嘱、摆药及配药时不专心,摆药后及输液前不查对或查对流于形式等。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排班不合理。调查发现,66.3%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在中午班及小夜班。我院以往的排班模式为三班倒,中午班及小夜班只安排一名护士值班。由于中午班及小夜班工作量大,值班人员不足,护士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护士工作不认真,凭主观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巡视病人不到位,观察病情不细致。 无菌操作不规范:加药时未严格执行一人一注射器,加药后放置时间过久,更换液体前未严格消毒瓶塞等容易出现输液反应。 护理部及科护士长对环节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防范对策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摆药前首先核对医嘱,确定无误后,再仔细检查液体及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药液有无杂质及浑浊,瓶身、瓶口、安瓿有无裂缝等。摆药后经第2人核对无误后在瓶贴上注名核对者姓名、日期、时间。加药前再次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加药

后在瓶贴上签加药者的姓名、日期、时间。输液前查对床号、姓名、输液单与液体核对,输液后再次核对,防止输错病人,确保护理安全。 根据各科室及各个班次工作特点、工作量大小合理排班,弹性排班,人员配备要充足,在中午班及小夜班等工作繁忙时段适量增加值班人员,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为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愉快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疲惫及压力状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加强护士业务技能及素质培训和学习,使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责任感。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微粒污染:加药时按正确的方法切割安瓿,并抽取药液。安瓿药物中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与断裂的面积成正比,研究证明采用砂轮切割安瓿1/4周,然后用一根棉签蘸75%酒精消毒安瓿口颈部及切割处,再用手垫无菌纱布掰开安瓿,能减少微粒污染[1]。药物溶解后立即加入液体内,现加现用,放置不能过久,防止失效。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杜绝注射器及输液器的重复使用。两种药物同时加入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中药制剂因其提纯度低最好单独应用。 根据科室特点,大批摆放液体及药物时,按照床号及先后顺序进行摆放。先后查对三次,并在输液瓶贴上编号。如病人共输3瓶,第1瓶贴右上角注明“1/3”字样,第2瓶“2/3”,第3瓶“3/3”, 依次类推,把每瓶的内加药名称、剂量写在瓶贴上。在巡视病房时,如发现患者输液即将结束,且瓶贴上显示最后一瓶也不可急于拔针,应查对无误后方可结束输液。对新入院患者的液体及药物也应按床号顺序摆放,做好交接班。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止错输、漏输、多输等不良事件发生。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一般每15~30分钟巡视1次。输液过程 中做到“三勤”即勤看病人有无不适,勤问病人有无输液反应的先兆,勤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用特殊药物时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在输液架上悬挂“特殊用药”及“控制滴速”等警示牌。防止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护理部及科护士长加大管理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安全输液管理,规范输液查对流程及液体更换程序,督促落实查对制度。

7.静脉输液案例情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静脉输液 案例1: 患者,男性,王军,35岁,因“发热三天”拟“左下肺炎”收住入院,步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神志清,精神略萎,体温39.0°C,X胸片示“左下肺炎”,医嘱予“NS250ML+青霉素400万U 静滴”,青霉素皮试(-)。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青霉素400万U静滴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如何处理? 答:(1)汇报医生,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3)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4)仍需继续输液者,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5)护理记录。 (6)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案例2: 患者,男性,王军,50岁,因“头痛三天伴恶心呕吐1h”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既往有高血压史,平时服药不规律,急查CT示“硬膜外血肿”,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BP200/105mmHg,P90次/分,医嘱予“25%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第二日你接班时,病人下肢留置针穿刺处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并发红。请执行以下操作:请执行今日医嘱:甘露醇250ml静脉输液。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你作为接班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人该护理问题? 处理: (1)拔除留置针,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2)患肢抬高、制动。 (3)上报护士长。 (4)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热敷或50%硫酸镁行湿热敷;请静疗小组护理会诊。 (5)护理记录。 案例3: 患者,男性,王军,60岁,因“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三天加重一天”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急查X 线示“肠管扩张,见液气平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腹痛明显,呈屈膝卧位,T38.5°C,BP130/80mmHg,P90次/分,医嘱予“NS 250ml+维生素C 1g”静脉滴注。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维生素C 1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患者突然恶心、呕吐主诉心慌头晕,你如何处理? 答:(1)协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汇报医生。 (3)告知患者恶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4)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及时汇报医生。 (5)指导患者饮食宜忌。 (6)护理记录 案例4: 患者,男性,王军,75岁,因“反复咳痰喘10年加重两天”来院就诊,拟“COPD急性发作”收住入院,平车入病房,既往有COPD病史,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气急明显,口唇紫绀,无法平卧,两肺闻及广泛湿罗音,BP130/80mmHg,P90次/分,T38.5°C,R25次/分,血气分析:PaCO2 50mmHg,PO2 60mmHg,医嘱予“抗炎平喘对症治疗,NS100ml+甲强龙40mg”静滴。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100ml+甲强龙40m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留置针软管内有较多回血,你如何处理? 答:(1)查看输液是否完毕。 (2)查看输液皮条有无受压、弯曲、折叠等。 (3)查看穿刺部位有无受压、肢体位置高低是否适宜。 (4)排除以上后,松开调节器,观察回血能否自行回入。 (5)不能自行回入时,空针回抽通畅,弃去回血,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观察是否通畅;回抽不通畅,给予拔管,重新穿刺,严禁推注。 案例5: 患者,女性,李玉,55岁,因“头晕心悸伴乏力一天”来院就诊,拟“头晕心悸待查”收住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无呕吐,BP130/80mmHg,P105次/分,R25

静脉操作错误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静脉操作错误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护士操作错误是指凡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发生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 一般差错:未对患者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过失。 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举例 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0岁。入院诊断:突发脑出血伴肢体无力两天由急诊平车收住神经外科,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GCS评分为6分,右侧肢体活动能力较差,言语表达不清。医嘱:一级护理,禁食、水,绝对卧床,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 事件发生经过:患者入院后一周前夜班护士23:50为患者输液,选择右下肢足背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患者输入20%甘露醇液体,忘记松开止血带,0: 05离开病房后与夜班护士床旁交接班。30分钟后药液滴注完毕,夜班护士0:30给予患者静脉留置针肝素液封管后仍未发现止血带未松解,依旧捆扎于患者右下肢踝关节上10cm处,1:30夜班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该患者止血带未松解,立即松解止血带,观察局部有红色勒痕,右下足颜色正常,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抬高患肢,患者躁动,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值班医生立即到床旁检查患者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及全身状况并联系骨科医生急会诊,于8:00行右足背X线及足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异常。 3. 本案例原因分析 (1) 护士未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范,护士违反静脉输液操作规程,静脉穿刺成功后未及时松解止血带,输液结束后未及时清理输液用物,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对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引起静脉炎的因素有药物使用不合理、护理不当、患者体质等。结论:引起静脉炎的有药物元素、体制因素、输液处理使用不当、术后管理不当等,所以,在临床中应该采取加强巡回输液监测、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等措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静脉炎;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本文主要就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达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为界内相关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所选患者均经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5)岁,本组患者均排除手术引起静脉炎患者,7例长期经脉注射,8例清开灵,3例甘露醇。 1.2方法 1.2.1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1)药物元素:为患者静脉输入甘露醇,连续6天,每天剂量保持在250毫升,并输入头孢呋辛,连续12天,为患者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聚集患者的血小板,导致静脉炎的产生。 (2)体质因素:术后,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机能逐渐下降,对穿刺过程中,造成的血管损伤以及抗感染能力减退,极易引起静脉炎。而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各组织功能不断退化、病程较长、血液流动较慢等因素,造成血栓,引起静脉炎。 (3)输液处理使用不当:不能选用合适尺寸的针管,不明确科学的穿刺部

静脉炎不良事件分析

神经外科不良事件分析 静脉炎 患者叶保琛,男,63岁,2014年7月份因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收治神经外科,立即在全麻下行脑室外引流术+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意识昏迷,GCS8分,肢体瘫痪,绝对卧床,一直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护理上给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和留置尿管。患者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昏迷达4月,有报道可以称之为植物样生存状态,此次于2014年10月21日周转入院,入院后医生诊断:1、脑干出血后遗症2、抽搐原因待查3、肺部感染4、高血压三级极高危5、II型糖尿病6、低钠血症。针对该患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对症支持疗法,护理上给予:1、神经外科脑出血常规护理2、气管切开护理3、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护理4、长期卧 床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预防压疮、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护理5、糖尿病给予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及鼻饲降糖药,该患者血糖均较正常6、患者低钠血症,血钠值为:

针对患者的低钠血症,医生给予静脉缓慢滴注浓氯化钠,11月20日前每日补充的液体为:0.9%NS500ml+10%NS (80 或150)ml,而11月21日后静脉输注的医嘱为:0.9%NS250ml+10%NS 150ml。患者长期卧床血管条件不佳且营养不良,浓氯化钠又为高渗性刺激性药物,护士在为患者穿刺时曾提出过:1、问医生能否不从静脉输液改口服,但是该患者低钠,口服效果不佳,故仍然选择静脉输液。2、向家属宣教过药物的副作用,告知家属选择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家属予以拒绝。而在2014年11月25日上午,给患者行静脉穿刺补充钠盐,输注近一半时,发现药物渗漏,渗漏面积达2*2cm, 立即给予拔除输液,未做其他处理,中午交接班时未发现特殊异常,下午5时交接班时,发现患者左足背处有一块3*15cm 的紫红色皮肤改变,当时,护士长向管床护士董均军提出用喜疗妥涂抹患处,家属和陪护一致不同意使用,并告知该患者曾3次出现过浓钠渗漏致皮肤紫红现象,用活力碘消毒后几日好转,护士也表示认同,因此,继续使用活力碘涂擦患处,每日3-5次,保持患处干燥,告知医生未做特殊处理。班班交接,注意观察,使用活力碘涂擦后一个星期,左足背处皮肤干燥结痂,大小为2.5*10.5cm,于2014年12月8日转往康复科行康复训练。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管理措施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及管理措施 摘要门诊输液作为门诊护理工作最为常用的护理操作,药物以静脉输注的 给药方式达到起效迅速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1]。静 脉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多药联用,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所造成的危害 风险也大,因此,通过选择我中心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科输液过程中出现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100例门诊患者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年龄、临床表现、药物 品种以及累及器官,实施安全用药监护及对策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的 管理对策进一步分析与评估,对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效果予 以探究。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的日益不断发展,临床门诊用药种类、剂型也在逐年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加之静脉输液环境和过程较为复杂,其 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或风险,若不能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输液反应或静 脉炎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影响[2-3]。因此,门 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和降低不良 事件的发生[4]。通过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有使用药物应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 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因此,分析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制定其应急程序,做好控制处理对策是门诊输液 室静脉输液有力辅助措施。静脉输液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在给药途径中占比最高,且门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病患多等特点,引发多种输液问题,易发生医 患纠纷,影响医院声誉[5]。而病人异常性与药物异常性作为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 完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剂量基本无关,同时缺乏完整且简便可操作的评估机制,缺乏有效、直接的药物临床使用监督机制,医护人员药物不良反应专题培训不足

79例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79例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逐渐取代了头皮针输液。静脉留置针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最新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即:0 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除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除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回顾我科2014年8月~2015年1 月静脉留置针442 例,其中并发静脉炎79 例,发生率为17.87%。现就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静脉炎发生例数79 例,男性50 例,女性29例,年龄2~88 岁,平均60.5岁。上肢输液致静脉炎30例,下肢输液致静脉炎45例,.颈部血管输液致静脉炎4例,其中因输血管活性药物41例,静脉营养14例,普通治疗液体24例,发生1级静脉炎16例,2级静脉炎24例,3级静脉炎34例,4级静脉炎5例,平均留置天数为2.9d,少于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护理标准规定3~5d[1]为宜。 2原因分析 2.1穿刺部位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近心静脉粗大,血流快速,药物进入血管迅速被稀释,而远心静脉血管较细小,血流缓慢,药物输入后不易被快速稀释,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本组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情况如下,上肢静脉:这是临床最常用的穿刺部位,相比下肢其血流相对较快,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等优点。因此,穿刺部位不同,静脉炎发生具有较大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1,2。 2.2化学因素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非生理性的ph 液体输入静脉,尤其是浓度为20 %甘露醇是具有高渗透性的组织脱水剂,注射该液体时就要求滴速快、间隔时间较短,另外,表浅静脉经常使用,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了药液渗漏的机会,不仅威胁血管周围组织,同时加重受累血管的炎性刺激,造成静脉炎的发生[3]。本组病例中因为输高血管活性药物致静脉炎占51.9%。 2.3物理因素不同的机械原因都能够损伤静脉壁引起炎症。机械原因即穿刺部位固定不恰当引起针管滑动;导管管径不细,护士穿刺技术不高,这些都会损害血管内膜诱发血栓的形成。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导致机械性的静脉炎症[4,5]。在ICU,因为患者病情普遍危重,血管条件较差,护士在穿刺时,很难达到一次成功率,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4液体输入量和速度液体输入量对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黎旌红[6]等报道每天静脉输液量超过1500ml时出现静脉炎的概率比较高。路兰花[7]等报道输液速度超过血流速度会使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极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标签:静脉输液;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 国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1]。儿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包括:感染、坠床、走失、窒息、输血错误、给药错误、输液反应、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意外伤害、火灾、服务态度恶劣等[2]。静脉输液作为儿科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及时治疗、缓解常见的儿科疾病。但是因为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在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是最多的,因此各个医院都将儿科输液护理作为一项重点管理事项,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3]。本文对小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1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种类 潘慧[4]等人研究发现小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有:加药错误,换药错误,漏给药,提前拔针,输液渗漏,注射错误,输液不良反应,意外伤害等。 2 影响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2.1 护士因素 2.1.1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有关护理制度[4]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查对不认真,交接班不认真均可能引起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刘秀云[5]调查了38起护理不良事件中,核心制度执行不力21例(55. 2%),责任心不强7例(18.4%)。 2.1.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年轻护士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等因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6]。赵阳等[7]研究显示护理不良事件中有85.1%发生者为30岁以下,其中48.7%发生者为20岁至24岁护士。与其工作经验欠缺、安全意识薄弱、应急能力低有关。 2.1.3 缺乏沟通李远珍[8]等研究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显示,护理人员沟通不良占12.8%。 2.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客观原因。实际工作中,加床现象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只重视完成治疗任务而轻视细节,缺乏观察与有效沟通[9]。有研究显示晨、午、晚、夜间的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上班(行政班)时间[10],究其原因主要是晨、午、晚、夜间的护理人力资源相对薄弱。 2.2 患儿及患儿家长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