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6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6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6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很有意思。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篇2

一、内容特点

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

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具体过程:

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

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篇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概念、按边分类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内容解析

三角形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在本章中,学好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打好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与三角形的的概念、按边分类和三角形三边关系,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理解并且灵活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2.教学目标解析

(1)结合具体图形,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中的相关元素,并会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并会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和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回忆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结合你以前对三角形的了解,请你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针对学生下的定义,给出各种图形反例,如下图,指出其不完整性,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三角形概念的获得,要让学生经历其描述的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动态演示“首尾顺次相接”这个的动画,归纳出三角形的定。

师生活动: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补充说明:要求学生学会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角的概念以及几何表达方法。

师生活动:结合具体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由文字语言向几何语言的过渡.。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认知,并进一步熟悉几何语言在学习中的应用。

3.概念辨析,应用巩固

如图,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1)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2)以∠D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3)以E为一个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4)说出ΔBCD的三个角。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中相关元素概念的理解。

4.拓广延伸,探究分类

我们知道,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果要按照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又应该如何分呢小组之间同学进行交流并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生活动:通过讨论,学生类比按角的分类方法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接着引出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联系,强化学生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篇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与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难点:在画图的三个步骤的列表中,如何恰当地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问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有哪三种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2.结合函数y=x的图象,说明什么是函数的图象?

3.说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新课

1.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其步骤:

(1)列表.要注意适当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什么叫“适当”?——这就要求能选取表现函数图象特征的几个关键点.比如画函数y=3x的图象,其关键点是原点(0,0),只要再选取另一个点如M(3,9)就可以了.

一般地,我们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就要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出表来.

(2)描点.我们把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看作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

出相应的点.

(3)用光滑曲线连线.根据函数解析式比如y=3x,我们把所描的两个点(0,0),(3,9)连成直线.

一般地,根据函数解析式,我们列表、描点是有限的几个,只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这有限的几个点连成表示函数的曲线(或直线).

2.讲解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和例.画出函数y=x+0.5的图象.

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自己动手画图.

练习

①选用课本练习(前一节已作:列表、描点,本节要求连线)

②补充题:画出函数y=5x-2的图象.

作业

选用课本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研究函数的图象,对图象所表示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更有形象而直观的认识.把函数的解析式、列表、图象三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函数的本质特征.

2.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积极性.

3.认识到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代替了手工绘图功能.故在教学中要倾向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y=

【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 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200-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x)吨.y与x的关系式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

y=4x+10040(0≤x≤200).

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9练习.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14.2.2一次函数(4)

1、一次函数的应用例: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次根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吗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 是二次根式,而,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 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 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1) (2) (3) (4)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是二次根式.

(3) ,且x≠0,∴x 0,当x 0时,是二次根式.

(4) ,即,故x-2≥0且x-2≠0, ∴x 2.当x 2时,是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

(2)由,得3a-1 0,解得 .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 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 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161页)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10,s,200, 7 vs a 33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千米所用时间 6020?v 10020?v 小时,逆流航行60 小时,所以 10020?v 10020?v = 6020?v . 3. 以上的式子, 6020?v ,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 a s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m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m?1m?2 2 (1)(2)(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7 , 9?y, m?4, 8y?3, x 20 m?1m?3m?1 5 y2 1 x?9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x?52x?53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x?10? 2 x?2 3?2xx2?4 ()(3)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x?7 5x7x21?3x x2?x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x2?1 无意义?3x?2 2 x?1 3. 当x 的值为0? x?x 八、答案:六、1.整式:9x+4,9?y, m?4 分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6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6 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大全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物品的含义,并能区分相似物品。 2.掌握合并相似项的方法,熟练合并相似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相似项和代数表达式的加减练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技能,提高了运算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的化简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举实例和探究实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两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纸盒的实物模型,展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 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点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2、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 s=570-95t. 说明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问题2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50+12x. 问题3 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ⅰ.导入新课 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①y=x-6;②y=2x;③y=;④y=7-x x8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例2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属于一次函数,其中哪些又属于正比例函数? (1)面积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与这边上的高h(cm); (2)长为8(cm)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cm)与宽b(cm); (3)食堂原有煤120吨,每天要用去5吨,x天后还剩下煤y吨; (4)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时间t(小时). (5)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6)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7)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数学生活化,学好数学,为幸福人生奠基。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下数学《5.2分式的乘除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方程等做了准备。 八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起,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但在推理方面还不够严谨。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科学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描述猜一个人物?… 生:鲁班 学生主持:根据小草的构造鲁班发明了锯子,鲁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生:类比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到类比的重要性,前面我们类比分数研究了分式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类比分数的乘除研究5.2分式的乘除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很有意思。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使学生能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使学生能了解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由实数的分类,渗透数学分类的思想。 5、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分析 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有理数? 2、有理数可以如何分类? (按定义分与按大小分。) 二、新授 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判断: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按课本中列表,将各数间的联系介绍一下。 除了按定义还能按大小写出列表。 4、实数的相反数: 5、实数的绝对值: 6、实数的运算 讲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那么x的值是多少? 例2,判断题: (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2)在实数范围内,若|x|=|y|则x=y。() (3)0是最小的实数。()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解:略 三、练习 P148练习:3、4、5、6。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 2、要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定义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运用。 五、作业 1、P150习题A:3。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 (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

(2)(b+2a)(2a—b); (3)(—x+2y)(—x—2y)。 例2:计算: (1)102×98; (2)(y+2)(y—2)—(y—1)(y+5)。 随堂练习 计算: (1)(a+b)(—b+a); (2)(—a—b)(a—b); (3)(3a+2b)(3a—2b); (4)(a5—b2)(a5+b2); (5)(a+2b+2c)(a+2b—2c); (6)(a—b)(a+b)(a2+b2)。 五、小结 (a+b)(a—b)=a2—b2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

初二下册数学教案

初二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使一元二次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教学进程 (一)复习引入 1、用配方法解方程x2+x-1=0,学生练习后再完成课本P.13的“做一做”. 2、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 现在我们已经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能不能用配方法解? 怎样解这类方程:2x2-4x-6=0 (三)探究新知 让学生议一议解方程2x2-4x-6=0的方法,然后总结得出: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将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按上一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 (四)讲授例题 1、展现课本P.14例8,按课本方式讲授。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4例9的填空。

3、归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第一将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样情势;其次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最后将配方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五)运用新知 课本P.15,练习。 (六)课堂小结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都要常常用到。 3、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但是由于配方的进程要进行较繁琐的运算,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实际运用较少。 4、按图1—l的框图小结前面所学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 (七)摸索与拓展 不解方程,只通过配方判定下列方程解的 情形。 (1)4x2+4x+1=0;(2)x2-2x-5=0; (3)–x2+2x-5=0; [解]把各方程分别配方得 (1)(x+)2=0; (2)(x-1)2=6; (3)(x-1)2=-4 由此可得方程(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3)没有实数根。 点评:通过解答这三个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配方法”,并强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三种情形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1、图形的平移 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 2、图形的旋转 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一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顶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中心对称 ①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 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一级下册数学课件篇二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 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 幼儿:3 3=6 师:(出示正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精选6篇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精选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和地位: 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知众数、中位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辅助:网络教室、多媒体辅助网络教学课件、BBS电子公告栏、学习资源库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这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初二数学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 2板书课题:5梯形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 结梯形概念:只有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 【探究性质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 【探究性质二】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三)质疑反思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 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2) 一回顾交流,合作学习 【活动方略】 活动设计: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小结,并结合课本P87•

优秀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优秀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剪、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新 1、显示长方形图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2、电脑展示长方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 二、引导探究 (一)、铺垫导引 出示第42页三幅图,先让学生说出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然后数出它们的面积。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第①课:实践应用 1、(1)ABCADF801.02 (2)在桌子上固定一块木板木板一头钉一颗钉子另一头的边缘固定一根木棍。再将准备实验的琴弦一头固定在钉子上,另一头绕过木棍绑在一个小提桶上。通过增减桶里面的沙子的质量而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3)沙子不宜过重、要保持变量单一、进行多次实验,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2、(1)根据公式扑克牌数=360°—1可知若不成整数比,应将比值采α用去尾法再减一即可。 (2)距离越大,扑克牌张数越多,反之越少。 (3)8张虚像扑克牌。 3、小铁片的排水量小于自身重力,而万吨巨轮通过空心来增大自身排水量,使排水量大于自身重力,从而增大浮力。请你观察下面的小实验:因为橡皮泥的质量不变,而当它做成空心以后,它的体积会增大,从而使排开水的重力也增大,而它的质量不变,从而重力也不变,所以通过重力一定,增大排水重力的方法能增大浮力。 4、(1)铜片是正极。电压为1.5V (2)本题略

(3)选用分子活泼程度较高的金属和酸性较高的水果,将其串联起来能获得更高的电压。 (4)加强法律监督,垃圾分类回收等。 5、(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压力有关(2)压力(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 (4)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图a、b。物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图b、c。 6、(1)2×10^8度2604167天。步骤略 (2)2×10^10度87天。步骤略 (3)我国电力资源来之不易,如此大规模的使用会无意义消耗大量电力,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低碳生活方式就是其产物之一,希望全中国人都能自觉过上低碳生活。 第②课:探索新知 1、(1)两金属板间的面积 (2)①灵敏电流计所示的电流大小来显示②电流的大小和电阻电压的关系③温度计、刻度尺、密度计。 (3)实验操作步骤:①装配好图中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读出灵敏电流计的示数Ⅰ1。②利用加热装置给盐水加热(其他因素不变),过一段时间,(等温度及明显上升)再读出灵敏电流计的示数Ⅰ2。③比较Ⅰ1、Ⅰ2的大小,即可得出盐水导电能力的强弱与盐水温度的关系。分析过程:要研究盐水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就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盐水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 《梯形》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 2、板书课题:5梯形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 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 【探究性质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

答)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 【探究性质二】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 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三)质疑反思、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 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2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优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心理,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激发通过性们对数学的兴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 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版篇1 一、分解因式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提公共因式法 1、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ab+ac=a(b+c) 2、概念内涵: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ma+mb—mc=m(a+b —c) 3、易错点点评: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运用公式法 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主要公式: 4、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 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 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可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 2+-m m 11 2+-m m 45 22--x x x x 235 -+2 3 +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