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说课课件(共24张PPT)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说课课件(共24张PPT)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说

课课件(共24张PPT)

(共24张PPT)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目录

01.

说教材

07.

说板书设计

03.

说教学目标

05.

说教法与学法

02.

说学情

04.

说教学重难点

06.

说教学过程

08.

说教学反思

敬爱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1节《倍数与因数》的课程。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教材

01

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应用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说学情

02

说学情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三单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已经学过整数的概念和加法、减法的运算,对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培养。但对于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情境的引导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来加深理解。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理解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04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掌握准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05

说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法上,学生将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教学过程

06

导入

-老师可以引入一个具体情境,比如多米诺骨牌排列。老师可以展示一排等距离排列的多米诺骨牌,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每个骨牌之间的间隔都是相等的,那么第一个骨牌是第几个骨牌的倍数?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并给出答案,例如,如果每个骨牌之间的间隔是2个单位长度,那么第一个骨牌就是2的倍数,如果间隔是3个单位长度,那么第一个骨牌就是3的倍数,以此类推。

概念引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倍数的定义:如果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倍数。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12是6的倍数,因为12可以被6整除。

-老师可以通过具体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例如,老师可以提到时间表中的整点时间,每个整点时间都是1小时的倍数;还可以提到乘法表中的关系,如2乘以3等于6,6是2和3的倍数。

判断倍数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判断是否为某个数的倍数,并解释判断的依据和方法。例如,老师可以给出数字18,让学生判断它

是否是9的倍数。学生可以思考并找出18可以被9整除,所以18是9的倍数。

-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判断,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老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快速判断它们是否是某个数的倍数,并在团队中比赛看谁判断得最准确。因数的引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的因数是什么,并总结因数的定义: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所有正整数称为这个数的因数。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数字,如24,然后引导学生找出24的因数,如1、2、3、4、6、8、12、24。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例如,老师可以提到乘法因数分解,将一个数分解为它的所有因数的乘积。

寻找因数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寻找出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用纸和笔列出数字的因数,例如,给出数字36,学生可以找到1、2、3、4、6、9、12、18、36作为它的因数。

-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互相帮助,找出更多的因数。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找到的因数,并一起讨论如何找到所有的因数。

说板书设计

07

说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因数: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所有正整数。

判断倍数的方法

说教学反思

08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但是,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判断倍数和寻找因数的方法,避免迷失在具体情境中。此外,为了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可以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拓展活动。

谢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知识讲解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问题导入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教材31页例题) 过程讲解 1.探究找7的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列乘法算式找倍数。 用7和一个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与上面5个数中的哪一个数相等,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如:1×7—7,2X 7=14,11×7=77,所以7,14和77是7的倍数。 方法二想除法找倍数。 用上面这几个数分别除以7,哪个数与7的商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如:7÷7=1,14÷7=2,17÷7=2……3,25÷7=3……4,77÷7=11,所以7,14和77是7的倍数。 2.正确解答 7、14和77是7的倍数。 3.明确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观察7的倍数,可以发现,7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的最小倍数是7,没有最大的倍数。 4.按照上面的方法,找7的其他倍数 用相乘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 用7分别和自然数1,2,3,4,5,6,…相乘,所得的积都是7的倍数,即1×7=7,2×7=14,3×7=21.… 所以7,14,21,28,35,42,49,…都是7的倍数。 5.7的倍数的表示方法 方法一列举法。 ①方法说明:写7的所有倍数时,从7本身写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写出几个后,其他7的倍数用省略号代替。每两个倍数之间用逗母隔开,不再列举时,也写一个逗号,然后写一个三个点的省略号。 ②具体表示方法。 7的倍数:7,14,21,28.… 方法二集合表示法。 ①方法说明:画一个椭圆,在椭圆上方写上“7的倍数”,表示7的倍数的集合。把7的倍数写在椭圆里,方法与列举法相同 ②具体表示方法。 归纳总结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非0自然数)和任意一个自然数(0除外)相乘,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2.判断一些数是不是某个数的倍数的方法:(l)列乘法算式,用积判断。(2)列除法算式,用是否有余数来判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 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1 倍数与因数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获得新知,这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夷,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战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置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枝础。 2.结合运动会上秆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娥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束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江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辰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这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本环扬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伪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爹数的认识。 1 / 4

学生通过阅读、些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时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灵乐。 3.在小组内交流移判断谁是 7 的倍数,通过合木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宛法,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笺课件百数表教学过程⊙创设泽情境,导入新课师: 同唱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匹着各种关系,谁能说一说自在己与爸爸的关系是什么?生再 1: 父子关系。 生 2: 父女责关系。 师: 那么你们与老师撅又是什么关系呢?生: 师生疼关系。 师: 能说老师是师生鸡关系吗?生: 不能。 师称小结: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忻关系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娱存的。 在数学王国里,也有须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逆数,它们就是倍数与因数。 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臣:

五年级《倍数与因数》说课稿(2020)

五年级《倍数与因数》说课稿(202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乘除法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节内容是认识倍数与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倍数与因数是整数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设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倍数与因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能在 1——100 的自然数中,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而将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已经逐步形成,他们愿意自己观察、分析、概括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上,主动性比较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并且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能熟练运用乘除法运算法则解决相应的乘除法运算,是本节课学习倍数与因数相关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我采用如下教法、学法: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合作交流与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质数和合数,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等知识打下基础,是本单元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研究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探究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猜想验证讨论交流 2、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四、教学程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本课的设计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特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倍 数与因数》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 学说课稿《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小编整理了这篇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 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 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 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北师大版倍数和因数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倍数和因数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倍数和因数公开课说课稿精选篇1 设计说明 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新课伊始,利用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形成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学中结合除法算式设计小组同学自学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活动,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利用18的乘法算式说说谁是18的因数。这样学生在阅读、质疑、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1.用下面的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生认真观察并列出算式) 2.导入:可别小看这些除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就在这里。

设计意图:通过组除法算式,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提供准备,同时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情境,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学生独立把上面的算式分类,并阅读教材5页的内容,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讨论明确: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在这节课我们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二者不能混淆。 3.汇报: (1)看黑板上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出示算式c÷a=b,(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让学生说说在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阐述因数和倍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6页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提问:怎样去找18的因数呢?(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汇报)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1、单元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章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3,5的倍数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基础上,又安排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网络。 目标应该清晰简明: (1)形成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 (3)综合运用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作为五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知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小组合作复习,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概念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系数较大,所以课前要作好铺垫,要做好准备,还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我在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概念,以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然后加以练习,在练习中明晰概念,深化理解,强调重难点。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第一篇:《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认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变传统课程实施中过分依靠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本节课的设计,按照这一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首先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入,然后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

因数,最后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结合运动会上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我先提出问题:1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14、17、25、77)这一问题的提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规律。然后发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然后我再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能不能再找出7的其它倍数呢?用哪种方法找好呢?(体会用乘法比较好,有序思考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找得完吗?(学生操作之后汇报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有无穷多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设计这样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猜测、探究,最后发现方法。 4、巩固新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有填空、有判断还有游戏,既有基础性的题,还有拓展延伸,这样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公倍数打下基础。 第二篇: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 南凡中心校 刘甜甜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南凡中心校槐泉小学刘甜甜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倍数和因数的术语。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判断、求解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难度适当加大的应用题。 三、教学内容 1.复习:回顾前面学过的除数、余数、商和被除数的概念。并通过类比“吃饼干”的例子,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倍数是指若干个相同的数相加后所得到的数。例如:4的倍数有4、8、12、16、20等。 –因数是指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例如:6的因数有1、2、3、6。 通过寻找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联系。 3.判断数的倍数和因数: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是整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例如:8是4的倍数,因为8÷4=2。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余数是0,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例如:4是8的因数,因为8÷4=2余0。 4.以实际问题为例,灵活运用倍数和因数:

–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积。 –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找出一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5.练习:课堂上设计小组活动、小组竞赛等,运用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例如:一个班有30个学生,如果每人可以发放3个面包做零食,就需要几个面包? 2.案例教学: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本质,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群体讨论:通过群体协作,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拓宽思路。 4.情境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意义。 五、课堂反思 1.整堂课的效果并不是很满意。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是存在模糊的认识,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2.教学中使用的例子是否贴合学生的生活习惯,需要更加丰富和实际。 3.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效的互动方式和引导方式,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后期针对学生巩固训练的安排需要更加具体针对性,精细化。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了解因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4.能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因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4.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把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区别;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同桌对话”活动,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理解和疑惑; 2.设计“观察问题”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3.采用“举一反三”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张口就问:“这里面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开始自己数数,最后说出答案。然后教师放大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苹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 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2,4,6,8,10”,请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请问2可以写成几个4的倍数? 2.请问8可以写成几个2的倍数? 3.请问12有哪些因数? 4.请问15是不是5的倍数? 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发现,这些数字之间有很多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张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图,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3. 共同探究 教师出示一个数学题目:“一个数是15的倍数,它最大的因数是多少?”请 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内容,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4. 拓展应用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小明有40根木棒,他想把这些木棒排成一个长方形,问至少需要几根木棒才能完成?”请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内容,思考、计算并回答问题。 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发现,这是一个求长方形周长的问题,需要用到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画出思维导图总结课程要点。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 ——薛卫兵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倍数与因数》。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倍数和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这节课是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探索活动等4课学习内容、以及第五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情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倍数和因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的,知识相当抽象。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倍数与因数并不是全然不知,但是学生所理解的倍数和因数并不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因此学习本课知识容易产生混淆,造成一定的困难。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所有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的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数感。 .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对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的某个数的倍数。重点的突破主要是创设关于乘法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个数学概念:倍数和因数,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理解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认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过程 1. 概念介绍 •教师首先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因数是指可以整除另一个数的数。比如,6是12的倍数,而3和4是12的因数。 2. 倍数的应用 •教师将导入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两个朋友,请问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学生们可以思考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将12除以3,得到每个人分到4个苹果。这里,因数4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倍数,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因数。 3. 因数的应用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另外一个实际问题来介绍因数的应用。假设我们有16个小球,我们想将它们分成若干组,每组的数量相同,且数量最多,那么每组有几个小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需要找到所有可以整除16的数,然后找到能够产生最大数量组的那个数。答案是4,因为16除以4等于4,所以我们可以将小球分成4组,每组4个。 4.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与倍数和因数有关。教师可以用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假设我们要将8和12两个数相加,我们可以将它们化为相同的分数,最小公倍数是24,所以我们可以将8变为24/3,将12变为24/2,然后相加得到 24/3+24/2=16。 •类似地,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共因数中最大的那一个,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一个。教师可以通过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教学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认识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应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并进一步应用它们解决复杂问题。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 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结合整数乘法算式。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通过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XXX与XXX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 9×4=36(人)和5×7=35(人),请算一算他们两个班各有 多少人。 2.通过9×4=36这个算式,引导学生思考4、9和36之间 的关系,并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 1.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之间的关系。 2.学生汇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4.揭题: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倍数与因数。 5.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即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6.让学生举例说明谁是谁的倍数和因数。 7.引导学生通过乘法算式判断谁是7的倍数。 8.解释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是它本身的因数和倍数。 二)找倍数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给出一组数,让学生判断谁是7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他们如何找到7的所有倍数。

4.老师提示学生想一想如何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 到7的倍数。然后让小组合作找出7的倍数,给予3分钟时间。最后让小组汇报哪一个小组找到的数有序、多。 1)学生独立找出7的倍数。 2)小组汇报他们如何用7去分别与1、2、3……相乘, 得到的积就是7的倍数。 3)小结:7的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我们可以背诵7的乘 法口诀并写出前5个倍数。 5.老师板书100以内8的倍数,要求同学们快速写出。 6.观察7和8的倍数,发现它们最小的倍数都是它们本身,而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老师让学生用找倍数的方法帮助小兔子回家,完成32 页第3题。 2.老师引导学生找出4和6的倍数,完成练一练的第5题,只需连线即可。 3.老师出示一张卡片,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学号与卡片存 在的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才能离开教室。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与代数》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与代数》说课 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数与因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这节课是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引入,为后面探索活动4课内容以及第五单元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所有自然数中找出 10以内的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10以内的某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的,知识相当抽象。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倍数与因数并不是全然不知,但是学生所理解的倍数和因数并不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因此学习本课知识容易产生混淆,需要教者细心研究解决。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分享法进行教学,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优化处理,提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队形),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算出两班各有多少人:9×4=36(人)5×7=35(人) 然后,直接告诉学生在9×4=36中,数学上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学生口述练习(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25×3=75 20×5=100让学生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强调: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板书: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再出示:75÷25=3让学生试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设计意图:通过除法的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倍数与因数意义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辨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根据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然数、整数等概念,对课件上的数进行分类。 生:0.36、12.891、45.68、3.02是小数。 生:58、1023、17、56、37是自然数或者说是整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今天这节课继续来认识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

师: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生:9×4=36 生:5×7=35 师:在乘法9×4=36中,9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给出概念:36是4和9的倍数,4和9是20的因数。 (板书: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教师强调“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巧借“儿子与爸爸” 理解“因数和倍数”关系。 师:大家认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了吗?在25×3=75、20×5=100这两个式子中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课件出示答案。 在什么样的算式里的数才会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你能举个例子吗? 2、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 判断:在2×1.3=2.6中,2.6是2和1.3的倍数,1.3和2是2.6的因数,这样说对吗? 学生讨论中。 教师说明:我们只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即倍数和因数都是自然数。 3、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 师: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老师课件演示判断7的倍数的方法。 师:上面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单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回答,使学生逐渐认清两种方法的区别,帮学生把话说清楚。 生:方法一更简单,除得尽是因数倍数关系,除不尽就不是因数倍数关系。 生:方法二必须想几乘7得这个数,大数要试好几次。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不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实录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相关特征的活动,理解自然数,理解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 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能综合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实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四、单元课时划分 9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 教学内容 理解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理解倍数和因数。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相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在教师协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实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水平。 3、在老师、同学的协助下,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实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方0,1/2等。(3)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协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再实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教师要适当地实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在乘法中理解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5×4=20(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

《倍数与因数》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倍数与因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章第1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合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倍数与因数关系过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是理解并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二、说学情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视频,让学生们一起再次为祖国妈妈庆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同时祝福祖国妈妈繁荣昌盛。接着屏幕放大阅兵的两个方阵,请学生们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给出算式为94=36(人),57=35(人),顺势询问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新课。 通过视频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二、诱导启发,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2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辨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首先,通过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们观察算式94=36,讲解这里的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然后让学生们根据57=35,思考“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有35是倍数,5和7是因数的错误回答。部分学生会质疑这样的表述到底35是谁的倍数,5和7是谁的因数。进而师生共同探究发现正确表述: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顺势强调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同时指

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_《倍数与因数》单元分析

《倍数与因数》单元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倍数与因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以及2,5,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学会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能找出10以内某数在百以内的全部倍数,以及百以内某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并能做出相应判断。 3.在认识倍数与因数、探索非零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

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学习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 以往的教科书是在整除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倍数与因数的。考虑到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内,乘法与它的逆向过程——除法(整除)是等价的,相对于除法而言,乘法运算更容易为学生理解,我们采用乘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有利于学生理解乘法运算中积与乘数的关系,即积是乘数的倍数。 2.突出倍数与因数这两个核心概念,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活动本单元知识内容多、概念多,学生相对不易掌握,为此,在编排时,教科书以倍数与因数这两个核心概念及其内在联系为线索,组织本单元知识内容。在认识了倍数与因数后,教科书按照找倍数、找因数两条线进行编写。在找倍数这条线上,考虑到2,5的倍数特征的相似性,以及3的倍数特征的特殊性,分为两节内容,并在2,5的倍数的特征内容之后,学习奇数与偶数;在找因数这条线上,安排了“找质数”这节内容,根据某数因数个数的特征,提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同时,根据《标准(2011年版)》具体要求,本册教科书在内容安排上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例如,找倍数和找因数都限制在100以内;没有出现整除、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数学概念。 3.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百数表”及在“长、正方形拼图”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 教科书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运用多种数学情境,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2,5,3的倍数的特征是比较抽象的,“百数表”提供了具有某类数特征的一群数,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发现它们的特征,为此,教科书充分利用“百数表”的结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探索2,5及3的倍数的特征。 以往关于“找因数”“找质数”,局限于单纯的数的学习,很少注意它与其他知识(如图形)的联系,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尝试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利用数形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